三国演义中用人之道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的用人之道

摘要:人才是一切财富中之最高财富,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知人善任,择人任势,是将帅重要的组织指挥艺术。《武经总要》曰:“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艺能之精粗,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之善政也。”纵观《三国演义》中的用人之道,有慧眼识才,人尽其能,能尽所用;也有用人之弊,德才兼备者被拒之门外,无用武之地,抱憾终身,而少数德劣才疏者却大权独揽,为所欲为,给国家社稷造成及其严重的危害。善用人者,雄霸一方;不善用人者,大浪淘沙。

关键词:求贤若渴,举贤任能;用人疑心,外宽而内忌;用人善道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93-03

一、刘备用人之道

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平民,历经坎坷,多受磨难,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鼎立中雄霸一方的风云人物。他主要凭借自己为人称颂的德行和知人善任成就帝业。刘备用人之道,可概括为如下两点:

第一,为人忠义,且讲究政治策略。刘备用人旗帜鲜明,政治针对性强。刘备出自汉室后裔,打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这正是曹操、孙权政治上致命的弱点。此旗号易得人心,

便于招揽人才。纵观蜀汉集团的核心人物,无不打上了正统的反曹政治烙印:名将赵云,一身是胆,宣称曹操是汉贼;军师诸葛亮大骂“曹操为汉贼也”,并表示“决不北向,委身曹氏”。刘备用人讲究忠义,也以忠义思想教育部众,深得民心。公元207年,刘备兵败长坂坡,当时他拥有百姓十多万人,辎重数千辆,后有曹操追兵,军情十分危急。这时手下们建议刘备先逃往江陵,刘备断然拒绝:“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甘愿与士众同命运、共患难。所以荆州大批有识之士投奔刘备,使其转弱为强,转危为安。刘备靠忠义赢得民心,招揽四方人才,故而君臣政治目标一致、思想统一、齐心协力、百折不挠。

第二,思贤若渴、平易近人。在残酷的军事政治斗争现实中,刘备深切认识到要得天下,无智能之士万万不行。因此他思贤若渴,到处网罗人才。他出身低微,年轻时就与一帮中下层人士接近,养成平易近人的良好作风。他对待士人,谦恭有礼,屈身求访,从而赢得了士人对他的向往和信赖。当时襄阳有位名士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先生。刘备登门求访,请他出山相助。他自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而在刘备面前夸奖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和人称“凤雏”的庞统。已经归附刘备的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这些人不约而同的介绍,引起了刘备的极大兴趣。刘备对徐庶说:“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徐庶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当时刘备已领有豫州牧和左将军的头衔,而诸葛亮却是布衣百姓。但刘备二话不说,放下架子,屈身求访,“三

顾茅庐”。刘备谦恭品格深深感动了诸葛亮。刘备不但得到了“卧龙”,最后也得到了“凤雏”。刘备对庞统的认识和任用,经历了由非其才到使其能的过程。第五十七回,庞统去投奔刘备,刘备看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不悦,就任庞统为县令。庞统到任后,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等到张飞前往查清后,才知大材小用了。此后,刘备在益州的战略策划,主要都出于庞统。在庞统的策划下,刘备步步进逼,最终迫使刘璋投降。庞统没有治理好一个小县,却在军师的位置上立了大功,这充分说明刘备能根据人尽其才的特点加以任用,才能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士为知己者死”,统治者的施惠姿态,很容易激发“士”的知遇感,使他们心甘情愿、肝脑涂地为其效力。例如,刘备闻悉曹操出征河北,于是引兵乘虚来攻许昌。曹操闻讯,领兵杀回汝南,蜀军大败,众将拼死相救,刘备才得以逃脱。蜀军狼狈奔逃,至汉江暂能安营。士人知是刘备,献羊酒,众人聚饮于沙滩之上。刘备长叹:“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君等何不弃备而投明主,已取得功名乎?”众皆掩面而哭。兵书有说:“将欲取之,必先舍之。”刘备是个沙场老将,深懂这一计策之妙用。

第八十五回,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对辅政大臣的任命也煞费苦心。他的托孤大臣不仅有诸葛亮,还有李严。李严时任尚书令,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在蜀汉集团中自成一派,具有一定势力。任用李严为辅政大臣,意在牵制诸葛亮。刘备既不愿把江山让给别人,对

诸葛亮也不尽信任,但他为什么说“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呢?他知道刘禅是个庸才,今后大权必落在诸葛亮手里,诸葛亮要取而代之易如反掌。所以他先声夺人,以“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对诸葛亮提出警告。这使诸葛亮听后吓得“汗流遍地,手足失措”,发誓效忠刘禅。刘备的用人之道真是奇正相辅,让人不得不钦佩。

刘备凭着自己的卓越才干和丰富的社会经历,针对汉末的天下形势,兴汉灭曹,忠义声讨,招揽人才,不断总结,不断革新,在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用人之道,才使他奠定三分基业,建立蜀汉政权。

二、曹操用人之道

曹操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军事家。出身豪门,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权谋和抱负。参加黄巾起义、刺杀董卓、发起讨董联盟,一直到三国鼎立。在群雄割据的年代,他的成功虽因时势成全,但雄才大略是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刘备有些相似,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尤其难得可贵的是,化敌为友、善于纳谏。因此,济济人才奔往曹操门下。

荀彧和许攸曾是袁绍的谋士,后投奔曹操。曹操一见荀彧来投,便说:“我的子房到了。”荀彧开始任司马,后升为汉尚书令,曹操决策重要事情前,都请教荀彧。荀彧与诸葛亮一样有雄才大略,他的“三计定天下”使曹操稳固天下:一计:深根固本;二计:奉天子以服众望;三计:坚守官渡以待时变。荀彧“三计”的贡献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之于刘备。许攸来投时,曹操正准备睡觉,

一听许攸来投,高兴得连鞋都顾不上穿,赤着脚前去迎接,拉着许攸的手进入军帐后,曹操先拜于地,这使许攸受宠若惊。许攸向曹操献上一计:“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拔淳于琼手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亲自率兵烧了乌巢,袁绍七十万大军军心大乱,曹操趁势猛攻,终于打败袁绍。在曹操攻打冀州时,许攸又为他献了一个决漳河水淹城的毒计,帮助曹操攻破冀州,为彻底消灭袁绍军,立下汗马功劳。曹操善于纳谏,可以说在曹、袁决战中,荀彧和许攸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操用人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分亲疏,能容纳曾经与己为敌之人,甚至化敌为友,确实拥有非同常人的气度。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建安二十二年发过三个求贤令,其中最主要精神是用人要“惟才是举”、“勿拘品行”。由于曹操采取“惟才是举”、“勿拘品行”的用人政策,因此很多有本事的人都投奔他,使魏国一直人才济济、国力强盛。

第五回,华雄连斩俞涉和潘凤后,十八路诸侯大惊。这时关羽请求出战,众人因关羽是“马弓手”,都对关羽的能力深感怀疑。而曹操深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道理,力顶关羽,这才有了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在攻打刘备时,千方百计争取关羽,最终在张辽的说服下,曹操和关羽达成了三事之约,关羽才暂留曹操帐下。曹操知道关羽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是一个“义气深重”的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曹操赠宝马、美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