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课件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标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 意图?
参考答案:①新颖而有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对法西 斯罪恶行径的痛恨和反讽;③表达了作者不愿看到历史重演的美好 愿望。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有没有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新的事件?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相关常识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写的向社 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狭义的新闻是 指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构成消息的要素一般概括为“5个W加1个 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 (Why)以及结果如何(How)。结构情势是以“倒金字塔式”为主,即把 重要的、急于向读者告知的内容放在前面的导语和主体部分中。
标题
别 了,“不 列颠尼 亚”
奥斯维 辛没有 什么新 闻
特点和作用
毛泽东在 1949 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 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 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管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 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管治的结束。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 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意味深长,该怎样理解其 内涵?
参考答案: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管 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 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 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 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照。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必修1)
请找出本文的背景材料,说说它与现实场景 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背景材料有何作用?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 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 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 一起。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
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 与之融为一体。 背景材料的引入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 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里这些 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这些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了全 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 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了的世 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个句子都具有 深刻的内涵,值得细细体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这篇消息与我 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 不同?
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 常见的新闻:一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 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 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二 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 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 的感情。 本文:作为事件的参与者,作者直接描 写他的所闻所感,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 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 主观性的报道。
部奥 分斯 遇维 难辛 者集 照中 片营 档 案 室 中
整车拉走的尸体
集 中 营 里 堆 积 如 山 的 尸 骨
纳粹警察正对犹太妇女射杀
奥斯威辛一个集中营中被纳粹军警 处死的部分囚犯尸体
德国妇女在走过800多具囚犯的尸体时
辛照 集片 中显 营示 密的 布是 的奥 电斯 网维
集中营幸存者
理解:作者并不直接出面发表议论, 但是情感和评论都暗含其中。请找出 语句加以分析。
例如: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 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 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 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 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4.10《短新闻两篇》11张(人教新课标必修1)
考场运用实例二
匡扶正义 引领正气 (标题)
大学生杨济源在抓小偷时,被歹徒捅伤,最 终牺牲。(叙)他的英勇事迹,正反映了一个大 学生应该有的素 质,也体现嫉恶如仇、伸张正义、 见义勇为的崇高精神。 他的行为,成为引领社会 正气的壮举。(评)我们应该大 力宣扬他的这种 精神,让匡扶正义之风成为时代的主流。(结) 正文:叙(述事实)+评(提观点)+结(发 号召)
应标题)
参考示例2: 人治?法治 !(标题)
法治社会,却以“人治”为主,让人 忧思!(提出观点)“黄水”整治问题拖延三 年之久,局长获悉后才得以解决,可知民 生问题之解决,政府管理之成效,靠的仍 是人治。(概述事实,分析材料)这实为一种很 可怕的现象!在法治社会里,应是“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果靠的 仍是“人治”,必然会影响到民情民生, 影响到政府的形象 ,甚至危及法律的尊严! (分析论证,指明危害)
注意事项
1、以新闻事实为由头 事实可以放在开头,以此为由头展开议论;(叙—议) 也可放在中间,先点明论点或进行一般性议论,然后举出 新闻事实,再针对事实表明观点。(议—叙—议) 2、议论有新意 新意包括新的思想、新的角度、新的构思。 3、语言宜生动 用一些比喻等形象化语言、诗文典故,加点诙谐幽默; 注意以情感人。 4、尽可能简短 120以内为宜。
知能导航
1.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被称作“报纸的心脏”,它是报刊、 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 明立场的评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评论员 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等。 2、什么是“短评”? 短评被称作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它是 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新闻评论 文体。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独到、 语言生动活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PPT课件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 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 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标 题 有 何 含 义
?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 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 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神舟上天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 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 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 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 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 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 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 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 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 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 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鲜体明化的,饿具提体示展主开题事思实想或。突出是中对心事,
件一或般事按件时中间心顺的序概或括逻。辑顺序写作, 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新闻的结构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 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 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 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束语:是指新闻的结束语,有小 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 展望式等形式。
澳门
你可知“Ma 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那梦寐不忘的生母哇!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 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标 题 有 何 含 义
?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 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 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神舟上天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 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 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 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 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 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 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 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 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 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 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鲜体明化的,饿具提体示展主开题事思实想或。突出是中对心事,
件一或般事按件时中间心顺的序概或括逻。辑顺序写作, 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新闻的结构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 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 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 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束语:是指新闻的结束语,有小 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 展望式等形式。
澳门
你可知“Ma 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那梦寐不忘的生母哇!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 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高一语文 短新闻两篇(第一课时)课件
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
旁观者身份出现,完全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 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
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
己的感情;还有一种是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在文章中 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 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是一种以客观叙述为主的 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它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
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
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 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 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 么不同? 答案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
三、写作特色 《别了,“不列颠尼亚”》 1.将历史事件和现实场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主要用耳闻目睹、观察分析 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在浓郁的现场气氛中真实地向读者报道新 闻事实的发生及其变化的状况, 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资料, 如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 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 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 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内涵。
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情不自禁 地放声哭了。 ②她又___________
文本互动 初步感知 1.划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各部 分内容。
答案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叙述了香 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香港回归 1997 年 7 月 1 日,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了祖国一 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四位新华社记者作为 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这 篇佳作。
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 的 1 000 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 面积达 40 万平方千米。 由 于有数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 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 300 多千米,是波兰南部奥斯 维辛市附近 40 多座集中营的总称。1947 年 7 月 2 日,奥斯维 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周婷、杨兴: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署名作者。 《别 了,“不列颠尼亚”》选自《通讯名作 100 篇》 。周婷、杨兴, 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 合称。这四个人是这篇课文的创作者。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 副总编辑、 《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最后他们研究的结果是,最大的让步就是以主权换政权, 实在不行了,名誉上主权交给中国,但是要求中国同意英国继 续管制香港 30 年、5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就是说,要一个 新的不平等条约,代替三个旧的不平等条约。所以那一次会谈, 是针锋相对的,一上来她是很强硬的。邓小平说我们准备 1997 年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还包括九龙,包括香港岛,整个香
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彪炳史册 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香港、内地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礼 炮都是世纪的钟声。伴随着这钟声, 一张张绽开的笑脸,一首首热情的颂 歌,化作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优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文 第4单元 第10课-短新闻两篇 (共58张PPT)
如:第4、7、11自然段。
1、从写法看,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是 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 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联词衔接在一起,历史与现 实自然过渡,浑然一体,前后鲜明对比,洋溢着中华 民族雪洗百年耻辱后的自豪情怀. 2、从主旨看,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 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 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 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 大,使历史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也使人在丰 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1 象征意义: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代表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2 讽刺意义:词语“别了”表明英国在香港的 统治结束。 3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 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 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 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自学指导二
• 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问 题,五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 • 本文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 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找出这几个场景 和对应时间,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本文正文由哪 几个部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2、主体 (2—10段)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报道的特点. 2.掌握本文运用现场景物寓意抒情的写法, 学习本文选材上的特色,体会富有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的 语言.
自学指导一
•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意感情色彩,语速适中,掌握 字词. • Chè jīng zhǔ zài • 撤离 紫荆花 瞩目 接载 • zǎi • 载 :记载 载入史册 年 三年五载 • zài • 载:1 装载 2 盛放 3 负荷,承受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4 乘坐,乘车 5 满,充满 (怨声载道) 6助词(汎汎杨 舟,载沈载浮.(诗经)载歌载舞 载欣载奔)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秀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PPT优 秀课件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创意
1、一语双关
离开、告别
意味深长
回归、雪耻
2、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 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 轻盈得翩然直上。 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 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 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 可我已经发现,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 蒲公英在招呼着我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 蝴蝶不住在这里, 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 不住在集中营。
第二场景: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 降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易帜。 (第八自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 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 亚”离开香港(1段)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毒 气 室
氰 化 物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
鞋 子 堆
巨大的焚尸炉
焚 尸 炉
牢 房
长 廊 上 的 照 片
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
自主学习,内容探究
默读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看 看作者带我们参观了哪些地方,主要集中在哪 几个自然段?并划出参观者的反应。 奥斯维新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不孕试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读了课文和了解背景资料后,请问大家 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
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 间地狱。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作者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 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 的可怕是通过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表现出来 的。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别 了,“不 列 颠 尼 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狭义——消息 通讯
新闻 广义
特写
报告文学
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这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导 语的内容(不超20字)。
导语是文章的第一段。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的“不列颠尼亚”离港。
别 了,“不 列 颠 尼 亚”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 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 景?请概括内容。
第一场景:4点30分,降下港督旗帜;4点40分, 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第三自然段)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用事实说话
1、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
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 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 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 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
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 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 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 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 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倒数第三段有一句话:“在奥斯维辛, 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祷 告
怒 放 的 生 命
废墟vs怒放的雏菊
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 一起,组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 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 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将 战胜邪恶。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 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 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
4时40分:末代港督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结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11段)
2——10 段 )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1)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 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2)深层次看“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 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 耻辱被洗刷。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短新闻两篇
学习目标:
掌握新闻的特点。 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反映生活。 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广 义
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消息
狭义
新闻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 巴 维 尔 弗 里 德 曼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 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 “死亡工厂”。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 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 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 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