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软约束——英文文献摘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预算软约束的提出:

预算软约束这一概念是由Kornai (1986)在其《短缺经济学》一书中最早提出的。用来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当国有企业发生亏损或者即将破产时,国家或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亏损或面临破产的企业增加贷款、税收优惠或者提供财政补贴,以支撑企业持续经营。

Kornai,Janos,1980.Economics of shortage,Amsterdam:Noerth-Holland.

二、预算软约束成因:

(一)外生性解释

一是Kornai 的“父爱主义”( Paternalism )解释。

Kornai (1980)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比作父母与子女。当企业面临财务困难或破产危机时,政府会采用各种手段帮企业解困。之所以产生父爱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企业归国家所有,企业破产所带来的失业等不良后果最终还需政府解决,因此政府为避免企业破产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宁愿让濒临倒闭的企业继续生存。

Kornai,Janos,1980. Economics of shortage,Amsterdam:Noerth-Holland.

继科尔奈之后,不少文献采用父爱主义来解释破产企业获得事后拯救这一类预算软约束的现象.

Hillman等人(1980)探讨了政府满足企业要求追加投资的后果。在他们的模型中,企业的出厂价是变化不定的。低的价格诱使政府对亏损企业予以补贴,否则企业不得不大批解雇工人,而失业的政治代价又非常昂贵。

Hillman, Arye L, Katz Eliakim and Rosenberg Jacob.Workers as Insurance: Anticipated Government Assistance and Factor Demand [J].Oxf ord Economic Papers, Dec.1987, 39(4):813一820.

Goldfeld和Quandt (1988, 1990)建立一套预算软约束模型,试图解释亏损企业所获补贴的多少取决于企业花费多少资源进行游说。他们指出预算软约束的存在增加了企业对资源的需求,并进而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短缺现象。

Goldfeld, Steven and Quandt, Richard. Output Targets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and the Firm Under Central Planning[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Oct. 1990, 14(2):205-222.

Schaffer (1989)建立了一个博弈论模型,他认为预算软约束的产生是因为有父爱主义倾向的政府不能够向企业作出可置信承诺(a creditable commitment),即当企业破产时,它不会设法拯救。由于企业无法获得政府是软弱的(即具有父爱主义倾向的)还是严厉的完全信息,这使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实施硬预算约束来建立政府是严厉的这一声誉。

Schaffer, Mark E. Do Firn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Hav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A Consi deration Concepts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March 1998, 26(1):8 0-103.

二是政治家们追求政治收益所导致的行为选择。

Shleifer和Vishiny(1994)认为预算软约束源于政治家们的行为偏好。他们追求非经济目标,比如政治家们热衷于通过降低失业率和提高社会总产量来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当政治家对企业拥有直接控制权或者在与企业进行讨价还价时具有优势地位的话,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

标就不得不让位于政治家们的非经济目标的最大化。相应的,企业因此承担的一切损失也理应得到补偿。所以,在政府控制企业的国家或地区,预算软约束司空见惯。

Shleifer A, Vishny R. Politicians and Firms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4): 995-1025.

(二)内生性解释

主要是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Dewatripond and Maskin (1995)以动态承诺的由时间非一致性问题视角对预算软约束进行分析,形成著名的D-M模型。他们发现在信贷集权下,现有贷款中沉没成本的存在会导致预算软约束。银行在对企业贷款时,由于存在事后有效性,可能会在项目发生亏损时继续进行贷款。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同银行之间面临着不同的效用函数,对项目追加投资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进而软化了企业预算约束。

预算软约束是一种内生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时间的不一致性问题,政府对无效率的项目有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了预算软约束问题。

Dewatripond,Maskin Eric and Roland Gerard. Understanding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R]. Working Paper, UC Berkeley,2002.

三、预算软约束的后果

Kornai ( 1980)在《Economics of shortage》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短缺现象看作是软预算约束所导致的最重要后果之一。

Kornai, J. Economics of shortage [J]. North-Holland, Amsterdam.1980.

Qian(1994)进一步发展了Kornai的思想,他在D-M两期模型的基础上证明了社会主义经济中软预算约束的存在给社会施加了双重负担:软约束导致大量的坏项目也获得资金,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软约束导致资金的极度稀缺,使得融资成本以致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遭受高价格从而导致社会福利损失。

Qian,Y. A theory of shortage in socialist economies based on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4,1994.1045-1056.

Shleifer & Vishny(1994)的研究认为,国有企业是政府获取政治资本的一种工具,如果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或亏损而被破产关闭,政府在国有企业中所积累的政治资本将会丧失。政府宁愿解救国有企业而不是让它破产,因此,国企存在严重的预算软约束。

Shleifer & Vishny(1994)认为,由于存在软预算约束的国有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于有硬预算约束的非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类企业之间的生产率缺口会进一步拉大。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亏损将会持续增加。而政府不会听任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衰败下去,它必须承诺为国有企业维持一定的就业率、产出量及盈利率,为此,政府就不得不给予国有企业大量的转移支付来确保国有企业中的经理与员工的境况不会差于非国有企业中工人的待遇,以此来获得国有企业的政治支持。

这样,国有企业将会存在软预算约束且会持续恶化下去。而当政府财力吃紧时,要么通过增发货币来支付越来越多的财政补贴给国有企业,这将会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要么是通过各种手段(如不给予进出口权、加征管理费及各种税收)来抑制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以此来平衡两类企业的生产率缺口,这样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中软预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