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论证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点在文中出现的位置较为灵活。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 论点,直观醒目;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有 的 放 在 文 章 结 尾 , 大 多 以 “ 所 以 ”“ 总 而 言 之 ”“ 总 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还有 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大多数情况下,中心论点出 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分论点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当 开头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 呼应论点。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点,首先应通读全文,明确文本论述的话题;在此基 础上,边读边勾画,特别要注意论点经常出现的各种位置,如标题、开头、 结尾等,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直接表述论点的关键语句;如果文中实在没有 表述中心论点的语句,我们也可以先勾画出各个段落或各个层次的总领句、 总括句(有时称之为“分论点”),并分析各个段落或层次之间的思路结构和 逻辑联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中心论点;甚至,有些论述类文本每段 也没有自己的关键句,那就需要我们先抓住各段的论据材料,以及作者评价 分析论据材料的语句,从中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各段的 观点,进而将各段的观点组合起来把握整个文本的中心论点。
4.原文 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 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有的学者指出: “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 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边疆治理尽管 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 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选项 “有的学者”的言论论证了王朝国家时代边疆治理内容复杂的观点。 () 答案 错误。论证了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非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生 活的区域的观点。
5.原文 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 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 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 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 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恻隐之 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 选项 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证明恻隐是纯粹的善,无 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 ) 答案 错误。孟子举例是为了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请根据原文信息,判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原文 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甚
至对它进行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 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尽管如此,文章评点自 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 韩国等。尤其是日本,不仅刊刻了许多中国文章评点之作,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从事中国 古文的评点,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评点家,如赖山阳、竹添光鸿等。
答案 错误。论证城墙修筑对城市的安全防护和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
精准分析文本论证
——明析结构,明辨关系
分析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 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指有代 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作议论文中论据的 作用十分明显Baidu Nhomakorabea通过典型事实阐述证明道理,事实论据必须与文章 的论点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 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作为论据的理论一般是读者比较熟 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 的结果。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6.原文 隋唐五代时期,江南城墙的修筑是渐进的过程。许多城市城墙 的修筑和不断加固,最直接的意义是使城市少遭或免遭战火的破坏, 保存了江南城市的发展基础,这也是江南城市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推 动力。如五代时,钱镠驻扎杭州后,修筑城墙七十里,建城门十座, 使杭州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所以当时的杭州“邑屋之繁会,江 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选项 文段引用钱镠修筑城墙的例子,意在论证城墙修筑是杭州得以 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精准分析文本论证
——明析结构,明辨关系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理解必备知识 论点·结 构·论据·论证
掌握关键能力 答好论证分 析题
理解必备知识
论点·结构·论据·论证
一、分析论点 论点(证明什么)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论述 类文本的灵魂和统率。 规范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但为了使论述更为深刻, 更有条理,更加全面,还要恰当地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两至三个分论点。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 交叉或包含。如果说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脊柱的话,那么,分论点则 是议论文的骨架、躯体。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深刻, 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文章最终成败的关键。
选项 文段论述了“意”与“法”的不同,而“法”有助于“意”的抒发。 答案 错误。“而‘法’有助于‘意’的抒发”错。“法”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意”的抒发。
3.原文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 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 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 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选项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 物象、情象的区别。( ) 答案 错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 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
选项 文段运用日本刊刻并从事中国古代文章评点的事例,旨在证 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 ) 答案 错误。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的流传十分广泛”。
2.原文 “意”是相对于“法”而言的。后者主要是指人工的因素,人 为的约束与规范。在崇尚精神意趣、推重性情的宋代,人们所追 求的是个人思想感情适意畅神的表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 诸心”。这样自然就会对某些传统的矩式或成法有所逾越与突破, “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从而为个人意趣情性的抒发争取 到较为充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