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当今中国应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一辩稿
![当今中国应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c201d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0.png)
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责年龄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今天我方所持的观点是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应该,即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刑责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我方提倡的降低刑责年龄并不仅是提出一条更低的年龄线来取代现在的14周岁,而是面对一个低于十四周岁的实施犯罪的孩子,我们应该用刑罚让他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用刑责来引导他向善。
接下来我将作为正方一辩来陈述我方观点。
首先,降低刑责年龄能够很好地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人在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受到两方面影响,其一是人的成熟程度,其二是社会知识发展制约。
根据1979年刑法制定时的国情,当时的人认为14岁以下的人处于心理和生理不成熟的阶段,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法律给予他们一定的宽容,不追究其犯罪责任, 这体现了法律规定的公正性。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未成年人拥有了更好的生活成长环境,物质、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在心理上、生理上都趋于早熟,辨识及认知能力较改革开放前有显著提高。
权威的声音指出了当代人的发育普遍提早了2到3年,青春期也相应提前。
更有调查表明,未成年人在青春期犯罪率极高,影响了社会秩序正常发展。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表示,12.2岁为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13-14岁则为不良行为发生高频区。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低于 14岁的人所占比重逐年提升,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呈高发态势。
再者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较过去也得到了提高,并且网络的发展扩大了知识的来源,普法率较过去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据中国普法网显示全国大部分城市普法率已超过80%。
这些都使社会知识发展制约减少。
所以就目前国情来看,未成年人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已然提高,那随之刑责年龄也应下降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性。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9eae62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0.png)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首先,我们要明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根据现行法律,中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4岁,而与此相比,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都普遍高于14岁。
然而,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14岁以下的少年也可以做出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少年犯罪者的回归社会的机会。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为发现和预防少年犯罪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年龄较小的少年犯罪往往滑过了法律的漏网,无法承担刑事责任。
这给犯罪分子们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逍遥法外,再次威胁社会安全。
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能够及早介入,及时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远离犯罪道路。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提高社会的安全感。
年龄较小的少年犯罪所犯下的罪行可能同样令人震惊,但因他们年幼而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社会会对此感到愤怒与不满。
这种感觉会导致对法律的信任和社会秩序的动摇。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能让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增加社会对少年犯罪问题的认知,推动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维护。
总而言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举措。
我们相信,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社会利益,更好地保护和教育少年犯罪者,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全。
谢谢!二辩(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正方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必要的,我们会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国际视角和司法教育角度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首先,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相对而言,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青少年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
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加强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引导。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对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国际视角是我们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角度。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刑事责任年龄上调至16岁甚至是18岁。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https://img.taocdn.com/s3/m/60210f7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6.png)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刑事责任年龄作为判定未成年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重要标准,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问题,分析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利弊,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基础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年龄。
它是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高度关注。
对于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速度普遍加快。
他们更早地接触和理解社会,更早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从科学角度讲,适当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其合理性。
从法律公平性和正义性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虽然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完全逃避法律责任。
特别是在一些严重犯罪中,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他们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次,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角度考虑,通过设定合适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对那些严重违法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惩罚,以防止他们继续犯罪,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未成年人产生警示作用。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我国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调整其刑事责任年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既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重要举措。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250d39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3.png)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作为正方第一辩,将为大家分析当今中国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
然而,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限制让那些滥用未成年人的人利用漏洞逍遥法外。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犯罪行为是未成年人自身的选择,但是在存在不良环境的引导下做出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便能追究那些滥用未成年人的人的刑事责任。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通过参与刑事诉讼过程,未成年人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犯罪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增强对法律的敬畏心和遵守意识。
同时,这也是他们成长和改正错误的机会,有助于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治安的维护。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早地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惩罚和教育,降低再犯率,有效维护社会治安,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当今中国必要的一步。
它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且有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治安的维护。
因此,我们坚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行之有效,并对当今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作为正方第二辩,将继续阐述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由。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国际社会的趋势和国家发展需求。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16岁以下,我们的国家应该与时俱进。
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和成果,以实现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当前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比较突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
最高法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法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dbf6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f.png)
最高法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摘要:一、前言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主要内容1.修改刑事责任年龄2.加大对涉疫犯罪的打击力度3.严惩金融犯罪4.完善反腐败制度三、修正案的具体实施1.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2.涉疫犯罪的打击3.金融犯罪的惩处4.反腐败制度的完善四、总结正文:【前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旨在对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便各级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能够准确适用法律。
本文将围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主要内容】【1.修改刑事责任年龄】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严重罪行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一调整旨在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加大对涉疫犯罪的打击力度】针对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修正案明确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同时,对利用疫情实施诈骗、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等犯罪行为,也将加大打击力度。
【3.严惩金融犯罪】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修正案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操纵证券市场等金融犯罪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定,加大了惩处力度,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4.完善反腐败制度】修正案明确了贪污贿赂犯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贪污贿赂犯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等概念进行了明确。
此外,修正案还增加了对行贿犯罪的惩处,以实现对腐败现象的全方位打击。
【修正案的具体实施】【1.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各级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严格按照修正案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标准进行判断。
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若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严重罪行,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涉疫犯罪的打击】法院在审理涉疫犯罪案件时,应准确把握修正案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等犯罪行为的规定,对犯罪分子依法严惩,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3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df285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0.png)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3篇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1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2020年10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我国未成年人数量达到2.7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21.5%。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对象。
但是,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为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我国法律规定了刑事责任年龄,并在2020年12月31日修订的刑法中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适用刑事法律责任的最低年龄。
我国最早刑事责任年龄是16岁,之后根据社会发展和法律需要不断调整。
1997年,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从16岁调整至14岁,2020年12月31日,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再次调整至12岁。
这一改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质疑。
一方面,有人担心未成年人被过度惩罚;另一方面,有人则认为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更加严格的打击。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首先,要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让他们从小学习尊重生命、法律、规则,并懂得自我保护。
其次,对于未成年犯罪案件,应当分类处理,在保持刑法适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教育、帮助、纠正的措施,引导他们回归社会。
如果情节恶劣影响严重,可适当加重惩罚力度。
年龄是一种法律界定的标准,但是,它并不是一项万能的指标,也不能取代综合分析的必要性。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个案情况及背景、社会状况和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综合的处理方式,注重从根源上防范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始终抱有美好的希望。
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障、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政策,让未成年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支持;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生活和教育管理,不断提升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今中国,是还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是还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6e5d6f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b.png)
当今中国,是还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代表反方辩论队第一辩,请允许我以反方的立场发表我的观点。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涉及到对未成年人的惩罚和教育问题,我们认为现行刑事责任年龄设置是科学合理的,不应轻易调整。
首先,根据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大脑发展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行为冲动易受控制。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使得一些青少年过早地卷入犯罪活动,并且缺乏理智思考后果,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犯罪行为。
其次,在社会成员责任共同体中,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他们的行为负有一定责任。
如果过早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使得监护人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监管时更加迟缓,未能尽到履行应有的职责。
这导致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中可能免于一定程度的追责,容易产生道德以及法律上的混乱。
最后,我们应注重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教育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加强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远离犯罪的引诱,避免违法乱纪。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不应该降低。
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教育机制上,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谢谢!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辩论队的第二辩,我将就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再次陈述反方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未成年人在思维、判断和意志形成等方面不如成年人成熟。
他们对于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较低,因此不应与成人一样对其行为做出同等的法律负责。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的扩大。
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对于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认识较为有限,容易受到其他不良分子的利用。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增加青少年参与犯罪的风险,从而使社会治安问题进一步恶化。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353983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5.png)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刑事责任年龄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对于未满18岁的人,适用的法定责任年龄。
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刑事责任年龄设为18岁,以此确保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不会因其行为而被判刑或者受到刑罚。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国家存在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否需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呢?下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在于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因此,未成年人在行为上也很容易受到现实情况、家庭环境、社会氛围、自身性格等多方面的影响。
如果这些行为被定为犯罪并加以惩罚,很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承受心理上的创伤或者生理上的伤害。
因此,从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出发,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当做“犯罪分子”加以惩罚。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可以更好地提高社会的预防效果。
社会上一些行为不良的年轻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犯罪、吸毒、暴力等,这些行为往往还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如果能够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的安全性。
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采取些针对未成年人的预防措施,比如教育、心理辅导等,就可以更好地预防那些因生活压力引发的不良行为。
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预防机制。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人道主义的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政府会对未成年人采取无情的打压措施,对其进行残酷惩罚,甚至包括拘禁、枪杀等。
这种打压往往会破坏社会的公信力,并导致人权的践踏。
相反,如果我们可以采取更加人道的方式来处理未成年人的问题,比如指导、团体辅导、康复治疗等,就可以让这些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并给予这些未成年人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这也是保护人权和提高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辩论赛稿子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辩论赛稿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4c392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f.png)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辩论赛稿子范文正方: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辩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未成年人犯罪。
我方观点是,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可一点都不小。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犯罪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大家都知道校园霸凌吧?那些实施霸凌的未成年人可把其他孩子欺负得够呛。
有的孩子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心理上更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甚至有孩子因为长期遭受霸凌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如果不对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加以更严厉的法律制裁,怎么能保护那些无辜的孩子呢?再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是要把所有犯了一点小错的未成年人都关进监狱。
而是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让那些已经有足够犯罪意识并且实施了严重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知道,法律是严肃的,不是因为你年纪小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就好比在学校里,你违反了小的校规,老师可能会批评教育;但如果你犯了严重的错误,比如恶意伤害同学,那学校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你。
法律也应该是这样,要有明确的分层。
咱们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
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也在期待着公正的对待。
如果一个未成年人残忍地伤害了别人,却因为年龄不够而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那对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这公平吗?这就好比有人打破了你的窗户,你却不能让他赔偿,就因为他是个孩子。
这怎么能行呢?所以啊,我方坚定地认为,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保护更多的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谢谢大家!反方:不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讨论未成年人犯罪这个沉重的话题,我方观点是不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对方辩友说现在的孩子早熟,可早熟不代表他们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心智啊。
没错,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孩子们接触到很多东西,但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和情感控制能力。
比如说,一个13岁的孩子可能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暴力画面,然后一时冲动做出了不好的事情。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降低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降低](https://img.taocdn.com/s3/m/af16354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2.png)
区域治理RULE OF LAW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二大队 周少波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会降低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原来的14周岁下调到12周岁,即现在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一定的犯罪行为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变动将会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并促进全社会增强对未成年的教育管理。
但要消除未成年犯罪土壤仅仅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不够,还需全方面的努力与改进。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图分类号:D6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3-0060-0002一、法条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规定我国在1979年制定的第一部刑法将14周岁定为刑事责任年龄,这一年龄也契合世界上较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因此40年过去了,这一年龄首次下调。
但《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降低未成年刑事责任年龄持严谨态度,规定了严格的追责标准。
针对12周岁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形式只有犯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罪,入罪的标准是以上两种行为导致了人死亡或者是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在程序上也加以了限制,即需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
同时《刑法修正案(十一)》将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外的处罚方式进行了修改。
由原来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修改为“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和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刑罚外处罚方式的修改,并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但也随处体现对刑罚处罚的限制,从而避免了打击面过宽。
二、刑事责任年龄修改的影响(一)有效打击未成年犯罪行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教育更早更全面,很多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生更是有“小大人”的心智水平,能初步认识犯罪、理解犯罪。
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犯罪低龄化现象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迫需解决的问题。
当今中国是否应该降低刑责年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是否应该降低刑责年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9272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a.png)
当今中国是否应该降低刑责年龄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首先,降低刑责年龄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
如果未成年人知道自己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可能会更加大胆地犯罪。
这将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降低刑责年龄会削弱法律的威慑力。
如果未成年人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惩罚,他们可能会更加不尊重法律。
这将导致社会的法制环境的恶化。
最后,降低刑责年龄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后不受到惩罚,他们可能会认为犯罪是可以被容忍的。
这将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不利于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谢谢大家!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辩手,我是反方二辩。
我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首先,降低刑责年龄会导致社会的不公正。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后不受到惩罚,那么同样年龄的成年人犯罪后也应该不受到惩罚。
这将导致社会的不公正和法制环境的恶化。
其次,降低刑责年龄会影响未成年人的教育。
如果未成年人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惩罚,他们可能会更加不尊重法律和道德。
这将影响他们的教育和未来的成长。
最后,降低刑责年龄会增加社会的成本。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后不受到惩罚,那么社会将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处理犯罪问题。
这将增加社会的成本和负担。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谢谢大家!三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辩手,我是反方三辩。
我认为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首先,降低刑责年龄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后不受到惩罚,那么社会将失去对未成年人的管控和管理。
这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安定。
其次,降低刑责年龄会影响社会的安全。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后不受到惩罚,那么社会将会出现更多的犯罪行为。
这将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降低刑责年龄会影响社会的道德规范。
如果未成年人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惩罚,他们可能会更加不尊重法律和社会的道德规范。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483c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7.png)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很高兴能够在此向大家阐述我反方的立场——中国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在当今社会,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仅难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也无法实现有效社会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目标。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正常成长。
犯罪行为处罚的本质是为了惩罚和教育,但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善,往往难以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和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性。
过早地将他们纳入刑事责任体系,可能会导致对其心灵的伤害,并引发长期的心理问题。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难以实现有效社会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目标。
犯罪是一种社会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惩罚,还要关注背后的社会原因。
将过早的责任归咎于未成年人,无助于解决造成犯罪的根源问题。
相反,我们应该加大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社会关怀,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意识和道德观念。
在现实层面上,目前中国的社会治安问题还不容忽视。
不少犯罪行为往往是由成年人的影响和利用所导致的。
如果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面临更多未成年人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风险。
这不仅会对未成年人个人造成伤害,也会对整个社会治安带来更大的隐患。
综上所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们应该更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加强教育和社会关怀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这才是真正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谢谢!辩论赛反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反方的二辩,我将继续为大家详细阐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于当今中国并不合适。
我们认为保持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原因如下: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的滥用。
仅考虑到个别未成年人的成熟程度,而忽视社会整体情况以及刑法立法的稳定性,容易引发误伤的结果。
如果对未成年人实施过重的刑事责任,将不仅对他们个人的未来产生长远影响,也可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65683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7.png)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法律规定的最小年龄,这
个年龄一般是用来判断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和判决刑罚。
目前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 14 岁,但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下调刑事责任
年龄的观点,认为 14 岁过大,应该降低到 12 岁或更低。
对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我认为应当全面地考虑其减少未成年犯
罪的作用和未成年人的成长情况。
首先,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
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外部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避免他
们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必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
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存在差异,有些犯罪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
或者因为未成年人对行为后果不太清楚。
因此,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需
要更加注重向未成年人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
和法律意识。
另外,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安全因素。
如果刑
事责任年龄过早下调,可能会对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更多未成年
人可能会参与犯罪,等待社会的将是更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刑事责任年龄下调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认知与责
任能力、成长教育和社会安全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下调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与权益;另
一方面,下调也需要完备的法规和教育措施,避免犯罪现象进一步升级,损害公共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和全面地考虑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后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后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cf5a9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f.png)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后问题研究》一、引言近年来,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关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讨论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成为了一种应对措施。
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提前对低龄犯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惩戒,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然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后的问题1. 教育问题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后,将有更多低龄未成年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这些未成年人,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改造,使其重新融入社会,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这也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 司法实践问题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后,司法实践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确定低龄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如何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司法部门加强研究和探索,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3. 社会舆论问题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的争议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更多的未成年人心理失衡、产生反社会行为。
因此,需要加强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
四、解决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后的问题的对策1. 加强教育和改造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同时,对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应采取有效的教育和改造措施,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2. 完善司法制度司法部门应加强研究和探索,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同时,应加强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的评估和鉴定,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处理。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8266c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7.png)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一直以来,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如何进行处理,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观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对于未成年人所能承担的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
目前,普遍的刑事责任年龄都在18岁左右,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那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到底有没有必要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体现在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的不足上。
根据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认知和行为控制方面的发育一直持续到20岁甚至更长时间。
对于那些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
在特定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判断力而犯下错误的行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成年人一样的心智能力和责任意识。
在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应该考虑他们的认知和控制能力的不足,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很有必要的。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对于未成年人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和帮助上。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背后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和家庭问题。
对于那些犯罪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对于社会规则的认同,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帮助来引导他们重新回到正轨上来。
如果将未成年人过早地纳入刑事责任体系,可能会使得他们陷入泥沼之中,失去重新振作的机会。
相反,如果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或许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改过自新,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帮助机会,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还体现在纠正不公平和偏见的问题上。
目前的刑事责任年龄通常都在18岁左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未成年人在18岁之前就能够做出成熟的判断和决定,而有些已经成年的青少年却依然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
【法律】2023年最新法律法规解读!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2023年最新法律法规解读!维护自身权益!](https://img.taocdn.com/s3/m/a2d13d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e.png)
【法律】2023年最新法律法规解读!维护自身权益!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2023年最新的法律法规。
了解法律法规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权益和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些最新的法律法规,了解我们的自身权益如何获得更好的维护吧!1. 中国刑法修订:刑事责任年龄下降!最新修订的中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从18岁下降到16岁。
这个改变意味着年满16岁的人将面临更严苛的刑法惩罚。
年轻人应该了解这个重要的法律变化,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更多透明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旨在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
根据这个新规定,政府机关应当主动公开信息,同时公众也有权利申请获取相关信息。
这对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政府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 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强隐私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新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旨在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并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个人信息权益,合理使用个人信息,并提高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消费者权益维护机制!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我们在2023年看到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
新修订的法律将加强对各类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规定了商品和服务质量、误导和欺诈行为、退换货权以及消费者投诉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这将有助于建立起更健全的消费者权益维护机制。
5. 劳动合同法修订:保障员工权益!最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旨在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新法规定了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要求,既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这对于改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6. 建筑法规定:加强建筑安全!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新颁布的建筑法规定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建筑业的各方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新规定,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06cc4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2.png)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等趋势,使得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这一研究不仅涉及法律、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还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在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既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简要介绍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刑事责任年龄的背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一些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扰,导致其行为偏离了社会规范,进而触犯了法律。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知和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此背景下,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它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需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在我国,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等严重罪行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等情节恶劣的犯罪,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对比有什么变化
![刑事责任年龄对比有什么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cdaec2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0.png)
刑事责任年龄对⽐有什么变化犯罪有构成要件的,其中⼀个构成要件是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有⼀般主体特殊主体等,⼀般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承担能⼒的⾃然⼈,⽽年龄是认定刑事责任能⼒的重要因素之⼀,那么刑事责任年龄对⽐有哪些变化?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刑事责任年龄对⽐有什么变化刑法修正案⼗⼀规定,刑事责任年龄降低⾄12周岁,已满⼗⼆周岁不满⼗四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罪等,情节恶劣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周岁不满⼗四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罪,致⼈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母或者其他监护⼈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专门矫治教育。
⼆、影响和决定刑事责任能⼒的因素1、刑事责任年龄。
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2周岁的⼈,⼀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2周岁的⼈所实施的任何⾏为,都不构成犯罪。
刑法理论称之为绝对⽆刑事责任时期或完全⽆刑事责任时期。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即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刑法所规定的年龄是指实⾜年龄,⽽不是指虚岁。
实⾜年龄以⽇计算,并且按公历的年、⽉、⽇计算。
2、对于⽆责任能⼒的判断,应同时采⽤医学标准与⼼理学标准。
即⾸先判断⾏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的⾏为。
前者由精神病医学专家鉴定,后者由司法⼯作⼈员判断。
《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完善措施综述2900字》
![《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完善措施综述2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8b5251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7.png)
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完善措施综述目录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完善措施综述 (1)1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制度 (1)2 建立前科消灭制度 (1)3 拓宽非刑罚处罚渠道 (2)4 加强未成年重犯累犯刑罚规制 (3)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下调,我们理应立足新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鉴于新制度实施时间尚短,相关配套措施法律并未作出进一步规定,笔者你从配套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措施。
1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控制,要将未成年人法律教育工作提高到足够高度。
(1)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犯罪预防合力。
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妇联等组织的作用,整合资源,各司其职,发挥各自职能的优势,在预防犯罪的早期阶段组成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教育力量,协调更多的社会力量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问题未成年人进行柔性关怀,将可能的犯罪萌芽扼杀在最初阶段1。
(2)立足政府职能,强化犯罪预防物质基础。
未成年犯罪预防、治理工作与社会各界相关,但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发挥、落实好综合治理相关的方针政策。
完备相关机构、人员和资金保障,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
(3)净化未成年人生活空间,营造良好环境。
社区要建立青少年行为档案,引导社会和家庭重视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
积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同时净化社会环境,对市场上混乱的黄色宣传片进行管制,从严处分违法经营者,还孩子们一个干净的社会环境。
(4)通过生动教育,加强警示效果。
建立由公检法等机关参与实施,对未成年人开展常态化法律后果教育,通过将刚性的法律做出一定柔性化处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模拟逮捕、模拟留置、模拟监禁等,尊重被教育者意愿,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充分体验违法的后果,同时将这种体验经验推广开来,系统化制度化,能够通过更加具体的措施加强一般预防的效果,避免一般预防的实际目的落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否降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增高趋势,少年犯罪中实施严重危害行为的始发年龄最小的仅十岁,较普遍的是十二三岁。
犯罪严重低龄化,所犯罪行也越来越严重,趋向成人化犯罪,犯罪低龄化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焦点问题。
2008年11月7日,岳西县城关发生一起绑架杀人案,该县刚满13岁的少年吴衡因其堂叔对自己歧视,深感不满,将11岁的堂妹吴芳杀死匿尸,并制造吴芳被绑架索取钱财的假象,干扰警方破案。
由于吴衡“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仅给予劳动教养3年,又因其家庭困难,仅赔偿受害人家属13057元人民币。
我国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未满14周岁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二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三是已满16周岁的杀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从上述立法规定中可看出: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具有同样规定的国家还有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和韩国等。
但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较低,如法国为13周岁,印度、加拿大、希腊、荷兰、丹麦、匈牙利为12周岁,墨西哥为9周岁。
刑法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从生理、心理、智力角度出发的。
两个判断标准:1.是否能够辨别是非;2.是否有控制能力。
实践中大多被视为无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犯罪者具有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却因未达到14周岁,而逃避了法律制裁。
笔者认为,在青少年普遍早熟的今天,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应降低为12周岁,12周岁以下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12周岁至14周岁为限制责任能力人,14周岁以上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1.从生理学上看:12岁的少年,身高多数已超过1.3米,有一定的体能,能进行持械、打、爬等行为,其四肢及头脑已部分发育成熟。
智力上,12岁的少年,已接受了学龄前教育和小学的部分教育,思维上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从社会角度看:有一部分案件为14岁以下未成年人所为,而且也严重威胁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利益。
治安处罚、劳动教养等方式对一些作恶多端的未成年人势必难以达到惩罚与教育的作用。
3.从对未成年人教育角度看:犯了错误予以惩罚,从某种程度上,胜过和颜悦色的说服教育。
惩罚也是让青少年从小就明白,每个人都应当为他所做事的后果负责,这责任必须由他自己去承担,从而迫使其学会要对自己负责,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
综上,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愈来愈低龄化的趋势,应当在立法上对降低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年龄,重新给予研究。
刑事责任是指组织和个人触犯刑律,实施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责任。
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意志自由,而这种意志又取决于后天培养的个人辨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由个人的年龄,受教育的程度,生理精神状态决定的,其中年龄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显著的。
因此,刑法中刑事责任的承担就与年龄有了联系。
这便引导了各国在刑法理论中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研究,而每个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是由该国的社会状态以及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特点而定的,这个年龄的法定必须符合该国家的实际情况。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历史发展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发展不同,未成年人的成长状态也会各异,所以各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发展也会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印度,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或者这些国家本身在自国的不同时代都各有各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而在我国,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古来就有。
在《周礼》、《汉书﹒刑法志》、《唐律》的《名例律》、《大清新刑律》中也都有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79年的刑法中规定14岁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个规定在1997年刑法修改时没有改革,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制定时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几年间,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一直很低。
当时14岁以下的少年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身心发育很不成熟,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意义。
而且,这些少年受到不良影响的机会不多,不容易犯罪。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全国人民都享受着长年动荡以后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生活,我国社会治安在这段时间里总体趋势良好,各种刑事案件呈急剧下降的趋势。
未成年人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必定没有太多的作案意图和作案动机。
所以,60年代,70年代初,社会上发生的未成年人作案的大案,恶性案件极为罕见。
所以确定14岁作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三、面对当今国情,刑事责任年龄应当降低中国发展至今,较之25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观念的更新,以及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潮也随之介入。
当代的未成年人正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思想上较之以前的未成年人更为成熟,也更加复杂。
这些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即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依据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更为迅速,普遍早熟。
第二,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情况持续不断地出现。
第三,在当今未成年人中独生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过于溺爱,过于百依百顺,使子女养成了好吃懒做和贪图享受的坏毛病。
第四,文化大革命后引起的青少年缺乏理想信仰一直延续到现在,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浮华的状态之下。
由于以上的原因,未成年人的犯罪率急剧上升,犯罪的初始化年龄也越来越低,并且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
以江苏为例,10至13周岁年龄段的低龄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70%。
其中抢劫犯,故意伤人犯剧增。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对这些未成年人犯的姑息,不但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而且会诱发更多的未成年人犯罪,进一步危害社会。
未满14岁少年杀人引发刑责年龄该不该降低之争2007年6月27日,定边警方经过三年的努力,将抢劫杀害“摩的”司机的犯罪嫌疑人之一张强(化名)抓捕归案。
然而让办案民警意想不到的是,张强在2004年作案时,年龄距离14岁还差38天。
按照目前法律规定,张强不必负刑事责任。
“摩的”司机新婚不久被残杀被杀害的“摩的”司机贺某是定边县杨井镇的农民。
2004年初,新婚不久的他同妻子来到定边县城租房居住。
贺某用结婚时父母为他添置的一辆摩托车跑起了“摩的”生意。
2004年8月15日,贺某出去载客一夜未归。
次日早晨6时30分许,贺某的尸体在定边县城关镇南园子村通往西环路的土路上被发现,其头部、面部、颈部有20余处刀伤,皮带被解下勒在脖子上,现场有大面积的搏斗痕迹,摩托车不在现场。
案件发生后,定边警方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
2005年5月21日,警方将犯罪嫌疑人何宗峰抓获。
据何宗峰交代:2004年8月16日凌晨,自己伙同一自称“景小兵”的年轻人,诱骗“摩的”司机到南园子村,用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将其砍倒,又抽下裤带勒在那人的脖子上,致其当场死亡,后抢走摩托车。
但何某却不知道“景小兵”的其他情况。
历时3年警方破获劫杀案据何宗峰供述,“景小兵”是绥德、米脂一带的口音,年龄在18岁左右,其他情况一概不知。
根据供述,定边警方先后十余次到靖边、横山、绥德、子洲、米脂等地调查,对相邻县的违法犯罪人员和人口信息做了大量的查找比对工作,但无果。
2006年5月,另外一条重大线索反馈到专案组,有一个叫张强的人可能在定边杀过人。
根据这条线索,定边县公安局最后确定绥德县张家砭乡的张强为重大嫌疑人,但又了解到其举家搬迁,去向不明。
经多方查证,2007年5月,警方发现张强在延安活动,办案人员三赴延安,6月27日,终于将疑犯张强抓捕归案。
自此,这起恶性抢劫杀人案件全案告破。
13岁少年参与劫杀据张强交代,他13岁就放弃学业,跟着父亲从绥德远赴定边打工。
2004年,辍学在家的张强和父亲前往定边打工,中途因家中有事父亲回家,张强单独留在定边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张强年仅13岁,但个头长得却像十八九岁的小伙子。
8月14日,他到了定边贺圈集镇,无所事事地进了录像厅看录像。
在录像厅里,他被在定边一家砖厂打工的何宗峰瞄上了。
何宗峰让张强跟着他干,保准比打工赚得多。
说服张强后,当晚二人就一起睡在了录像厅。
15日早晨,两人起来后,何宗峰在椅子底下拿出事先买好的菜刀,要张强出去跟他抢人。
当日中午,他们带着菜刀到定边县城寻找作案对象,晚8时许,他们将贺某那辆崭新的摩托车确定为目标。
16日凌晨,他们将贺某骗到那条土路上将其残忍杀害。
作案后,二人骑着贺某的摩托车向甘肃华池县逃窜,不料走到吴起县境内时,摩托车撞倒当地一老人,致其骨折,被当地村民发现,逼着他们将骨折的老人送到当地医院治疗。
到医院后,张强借外出打电话联络人时逃跑。
十二三岁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2005年7月1日,主犯何宗峰被逮捕,因张强未抓获,使得起诉工作迟延。
2007年初,榆林市中院一审判何宗峰死刑。
据了解,张强生于1990年9月24日,而作案时间为2004年8月16日,距离相对刑事责任年龄14岁还差了38天。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那就意味着嫌疑人张强将不受刑事处罚。
然而目前,根据案件侦查需要,张强仍被刑事拘留,羁押在定边县看守所。
定边警方准备通过骨龄鉴定和查户籍原始档案进一步查证张强的年龄。
未满14周岁少年杀人的事件并不只是这一件。
据媒体报道,2004年,黑龙江省一名13岁的男孩强奸了同村一名14岁女孩。
女孩家人报了案,然而由于“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男孩很快被放了出来。
女孩家人愤而诉诸法院,法院判男孩赔偿女孩医药费。
可就在判决书下达一周后,这名未满14岁、身高1.7米、体重百来斤的男孩竟夜闯女孩家,将女孩的母亲活活捅死。
2004年11月11日,武汉市新洲区13岁少年吴某杀害一名13岁少女。
去年深圳的一次调查显示:少年犯罪中实施严重危害行为的始发年龄最小从10岁开始,较普遍的是十二三岁。
这个年龄段的犯罪率正在不断上升,所犯罪行也越来越严重,趋向成人化犯罪。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我国刑法是上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其后虽然历经修改,但对于刑事责任年龄这一部分都没有变动。
而从刑法颁布至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律也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作适当调整。
目前出现了少年犯罪的始发年龄提前、犯罪率上升、罪行成年化的主要原因,是少年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时间与以往相比已经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