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实验》课件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PPT课件

自然地理学PPT课件
第七章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圈的结构 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生态系统 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圈的组成
地球上所有活着的有机体连同与
这些有机体相互作用的环境构成生物圈。
生物圈不是独立于地球其他圈层外的,单 纯由某一形态物质所组成的圈层,它是由 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交集”。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 部,厚度约为20km。实际上生物的大部分 个体集中在地表上下约100m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我们可
以用一个简化的图 式来表示生物圈的 垂直结构。从整体 上看,类似正态分 布,可以称为准正 态分布模式。因此 生物圈的垂直结构 可以叫做垂直准正 态分布式结构
二、水平连续不均匀结构
生物的水平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连续 性和不均匀性。 连续性:是指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 分布,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连续的。 不均匀性:尽管极端干旱的沙漠和在极端寒冷 的极地地区,生物稀少,但仍然有生物的存在。 可以说,生物圈是个连续的圈层。当然,这个 圈层不是一个很均匀的圈层,生物在地表的分 布是不均匀的。
后生动物种类繁多,体形构造与进化程度差异 极大,因此也被划分出许多门类。如:海绵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等。
第二节 生物圈的结构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不仅占有广阔的水平空 间,而且还在垂直方向上有着一定的延伸,因此 生物圈是个立体的圈层。
一、垂直准正态分布式结构
从生物圈的垂直结构来看,具有垂直准正态分 布式结构的特征。所谓垂直准正态分布,是指在垂 直方向上,集中分布在某一范围内,而向上和向下 都逐渐减小。
鉴于生物的地表的水平分布具有连续性和
不均匀性的特点,可以认为生物圈具有水 平连续不均匀结构。

自然地理学实验PPT22页

自然地理学实验PPT22页
自然地理学实验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地理学实验》课件

《自然地理学实验》课件

例如,武汉地区磁偏角为西偏2°54′(1970年1月1日 值),只要将罗盘的水平度盘逆时针旋转2°54′即可。 相关知识点
66
地质罗盘仪的应用
测定方向、测定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产状要素、坡度角的测量
相关知识点
67
武汉市、狮子山的地质地貌认识
68
武汉市地质地貌
燕山构造运动引起南北向挤压形成褶皱,褶皱走向大 体为东西向。
相关知识点
52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T P F
相关知识点
53
变质作用的类型
断裂带 / 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糜岩 粘土岩→角岩、灰岩→大理岩、石英砂岩→石英岩等
动力变质
接触(热力)变质
接触变质
交代(热液)变质 硅卡岩(矽卡岩)
区域(动力)变质
超变质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
基体+ 脉体→ 混合岩(岩性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
变质岩的构造
总目录
目的与要求
作 业
相关知识点
60
实验四
地层产状测量
目的与要求
作 业
相关知识点
61
实验四
地层产状测量
目的与要求
了解地质罗盘仪的结构 熟练掌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
狮子山及武汉市地质地貌认识
62
实验四
作 业
地层产状测量
1.测定学校中轴线的走向,主楼朝向?狮子山的走 向、岩层倾向、倾角? 2.自选点位定点、进行坡度测量,并将测得结果记 录于下表中。 观测点 测定项目 测量结果
3.结合武汉市和狮子山实际,分析地质构造、岩性 对地貌的影响?
63
实验四
相关知识点

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件2023-2024学年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件2023-2024学年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知识和科学工具,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考察的 研究方法。想要获得好的观察效果,要有好的习惯:
腿 要 勤 , 多 走 一 些 路 , 可 能 会 观 察 到 更 多 的 自 然 现
象;
眼 要 勤 , 多 观 察 , 多 发 现 问 题 ; 手 要 勤 , 多 动 手 , 尤 其 是 在 观 察 土 壤 、 岩 石 性 质 方
中国郑州附近的黄河岸
德国波恩附近的莱茵河岸
提示:对比:河岸曲折度、河水颜色和河堤高低;水文(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汛期等)、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地形特点(地貌类型与地势起伏)。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 资料准备
阅读课文并讨论:进行一次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实习,前期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天津市土壤类型分布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3 野外方向的识别
利用太阳和手表来定方向,其方法为:将手 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太阳,则时针(时针 所示方向为当地地方时)与表面数字“12”之 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也可以 在手表表面中心立一根细针,转动手表,用太 阳光线照射细针所形成的针影来平分时针与表 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那么表面数字“12” 正对的方向就是北方。
装备准备:照相机、定位装备(手机)、铁锹、土铲、锄头、剖面刀、放 大镜、铅笔、钢卷尺、小刀、橡皮擦、土壤剖面记载表、PH试纸。适合、舒适的 衣着。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3 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阅读课文:了解野外观察实习,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野外调查的最基本方式,是 进行调查区路线调查和代表点观测。 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是否科学、 合理,直接关系到野外调查的效果 和效率。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3 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自然地理学课件

自然地理学课件

第二节 生物圈的结构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不仅占有广阔的水平空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 而且还在垂直方向上有着一定的延伸, 间,而且还在垂直方向上有着一定的延伸,因此 生物圈是个立体的圈层。 生物圈是个立体的圈层。
一、垂直准正态分布式结构 一、垂直准正态分布式结构
从生物圈的垂直结构来看,具有垂直准正态分 从生物圈的垂直结构来看, 布式结构的特征。所谓垂直准正态分布, 布式结构的特征。所谓垂直准正态分布,是指在垂 直方向上,集中分布在某一范围内, 直方向上,集中分布在某一范围内,而向上和向下 都逐渐减小。 都逐渐减小。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具有准正态分布的特征: 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具有准正态分布的特征: 生物集中分布在平均海平面附近, 生物集中分布在平均海平面附近,从海平面向上或 者向下随着高度或深度的增大, 者向下随着高度或深度的增大,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依次减少。 依次减少。
有 机 物 质 无 机 物 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 水 岩石、 岩石、土壤 阳光 其他无机物
生 物 圈
二、元素组成
研究表明, 研究表明,生物体的元素组成成分主要是 氧和碳,它们分别占49.8% 24.9%和 49.8%、 氢、氧和碳,它们分别占49.8%、24.9%和 24.9%,三种元素占到生物有机体的99.6% 99.6%。 24.9%,三种元素占到生物有机体的99.6%。此 还有微量的氮、 外,还有微量的氮、钙、钾、硅、镁、磷、硫、 铝等。 铝等。
3、亲气性:生物圈的垂直准正态分布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圈结构上的亲气性, 因为海平面附近空气最充足,向高空、向地 下和水下,空气都变得稀薄。
4、亲光性:生物量和生物生产率,地表大于 地下,海面大于水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生物圈结构上的亲光性,因为地表的光 强大于地下、水下,水深或者埋深越大光 强越小。亲光性反映了太阳辐射对于生物 生长发育的重要性:生物的生产率的高低, 生物的生产率的高低, 生物的生产率的高低 取决于光合作用的强弱。没有光, 取决于光合作用的强弱。没有光,生物就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生物的生产,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生物的生产, 更谈不上生物量的多少了。 更谈不上生物量的多少了。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探究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探究教学课件

眼勤 腿勤 口勤 脑勤 手勤


野外实

地 观 察
习的方 法
方 向 识

综合分析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具有综合性特点, 应注意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并进行记录,及时归纳总结
罗盘仪
使用方法
利用太阳
日出、日落、正午
手表
方法2
北极星
指示正北方向
蛾眉月
左,北南/南北
根据地物特征 积雪/房屋/蚁洞
植物生长特征
SU YANGT ISHENG
DILIQINGJINGZHUTITANJIU
地理情境主题探究
1
主题探究
ZHUTITANJIU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和方法
情境材料 安徽省沿江一城市的某中学暑假游学活动中,安排有观察最近一座
QINGJINGCAILIAO
1 000多米高山的气温垂直变化实习任务。
合作探究
与能力。
水平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特定区域 的自然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地理现象对 人类的影响。 综合思维:说明--些地理现象之间 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区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 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运用考察、实验、调 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因等。 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包括研究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及要素间相互作
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方法和手段。 经常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调查观察、测量、采样、分析和鉴定等。 实习成果。实习成果是对实习内容的分析和总结,以实物、文字、地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 实习反思
素养提升
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自然地理学实验气压.ppt

自然地理学实验气压.ppt

例1 经器差订正后的气压为1013.5 hPa,附 温为13.3℃。
➢从气象常用表第2号第1表取气压1013.5hPa 的一行,附温取13℃一行,在相交处查得2.14, 再 查 小 数 表 0.3 得 0.05 , 则 温 度 差 订 正 值 Ct=2.14 + 0.05 = 2.19。
➢因t>0,故订正值为负值,Ct = -2.19。于是 经温度差订正后的气压值为:1013.5 - 2.19 = 1011.31 hpa。
重力差订正分纬度重力差与高度重力差两
种。
(3)重力差(Cg)订正
1)纬度重力差订正(Cψ):纬度重力差是由于不在纬
度45°的地方,与纬度45°处所要重力不同而引起的水 银柱示度差值。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使各纬度地面距地心的距离随
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因此地心引力随纬度的增高而
增大,则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1hpa=3/4mm 1011.31hPa=758.55mm; ii——气压查760这一行;
iii——纬度进行线性内插:
➢36°00’为0.62 ➢36°30为0.59 ➢30’ :20’ = -0.03:x ➢x=-0.03 * 20’/30’ = -0.02 ➢故36°20’处的纬度重力差为:0.62 - 0.02 = 0.60; iv——因为ψ〈45°,故Cφ= -0.60;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福丁式)
内 管 : 是 一 根 直 径 约 8mm , 长约900mm的玻璃管。这 根玻璃管的顶端封闭,底端 开口,开口处的内径较小, 经过专门的方法洗涤干净并 抽成真空后,用十分纯净的 水银灌满。内管装在气压表 外部的套管中,用数个软木 圈支住,开口的一端插在水 银槽里。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福丁式)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什么是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
是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 用所学知识和科学工具,对 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考 察的研究方法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必要好习惯
腿要勤:多走一些路,可能会观察到更多的自然现象 眼要勤:多观察,多发现问题 手要勤:多动手,从中发现某些特殊性并及时记下来 脑要勤:多联系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与比较 口要勤: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野外实地考察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分析,野外实地考察包括 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两种,典型地段考察是对某些重要的点作深入的调查研究, 路线考察是沿某一条选定的线路观察,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故选项C 符合题意。
2.在野外考察时不能用来辨别方向的是( B ) A.树干年轮 B.流星 C.北极星 D.指南针
三、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 绘制
图名
要素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方向
三、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种类
等高线地形图
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
地形剖面图 土地利用类型图
三、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填图 在地理底图上 填绘专题内容
四、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
内容
●名称:需说明实习的区城和所研究的地理要素。
名称、类型、目的、仪器、内容 观察线路和观察点、方法和手段、成果
THANKS!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综合分析 地貌
土壤
相互作用
及时归纳总结
植被
打开罗盘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野外方向的识别
利用罗盘仪定方向
磁针自由摆动
水平放பைடு நூலகம் 转动刻度盘
目标物所在的 方位角130°

石大自然地理学实践课课件

石大自然地理学实践课课件
(4)不完全解理:解理程度很差,在大块矿物 上很难看到解理,只在细小碎块上才可看到不 清晰的解理面,如磷灰石等。
(5)极不完全解理(无解理) 如石英、磁铁矿 等
最完全解理
完全解理
中等解理
不完全解理
极不完全解理
7 断口
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断 口出现的程度与解理程度互为消长
①贝壳状断口:矿物破裂后具有弯曲的凸面或凹 面和同心状构造,很像贝壳,如石英的断口
磁铁矿Fe3O4 或FeO·Fe2O3 鉴定特征:铁黑色, 条痕黑色,强磁性。
软锰矿MnO2 鉴定特征:黑色 煤烟灰状,性软 易污手。
石英SiO2 鉴定特征:典型的玻璃光泽,很大的硬度 (小刀不能刻划),无解理。隐晶质各类 具明显的脂肪光泽。
正长石 K[AlSi3O8]或 K2O·Al2O3·6SiO2 鉴定特征:肉红、 黄白等色,短柱状 晶体,完全解理, 硬度较大(小刀 刻不动)。
辉钼矿等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铬铁矿、
锡石、铝土矿、软锰矿、石英等
含氧酸盐矿物: ①硫酸盐矿物:石膏、芒硝、重晶石等 ②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孔雀石、白云石 ③硅酸盐矿物: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就是各类长
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
常见矿物
石墨:C 鉴定特征:钢灰色,
染手染纸,滑腻 感。
– 锖色——易氧化的矿物在表面形成具 一定颜色的氧化薄膜
矿物的颜色 他色
矿物的颜色 假色
2 条痕
矿物的条痕实际上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一般从瓷板上划出的线条颜色来确定。
• 有些矿物的颜色与条痕一致,如黄金的颜 色和条痕都是金黄色
• 有些矿物的颜色同条痕不相同,如赤铁矿 不管外表是暗红色还是铁黑色,但其条痕 总是樱红色。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第2课时)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第2课时)教学课件

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知识学习:野外工作笔记
实习记录是野外实习最基础的成果,因此要及时真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的内容包括沿途观察和观察点观察,主要包括观察时间、观察点编号、位置、天气状 况、观察点描述、剖面描述和剖面图绘制等。
流水地貌野外实习照片
学生手绘地质剖面图
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知识学习:野外工作笔记
探究活动:地图绘制的规范
图1
图2
问题思考:两幅绘制的地图分别缺少哪些地图必备的要素?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图1的问题:这是哪里→缺少图名 从小广场到观景台多远→比例尺
探究活动:地图绘制的规范
图1
图2
问题思考:两幅绘制的地图分别缺少哪些地图必备的要素?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图2的问题:这是哪里→缺少图名
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实践拓展:等高线地形图应用——通视问题&地形剖面图
野外实习过程中,常因地势起伏和坡度变化产生视线遮挡问题。通视问题既可 以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状来判断,也可以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视线的遮挡示意图
地形剖面图
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实践拓展:等高线地形图应用——通视问题&地形剖面图
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探究活动:露营地选址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中①~④处为露营和观景的 备选地点。读图思考露营地选在哪里最合适?请做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探究活动:露营地选址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中①~④处为露营和观景的 备选地点。读图思考露营地选在哪里最合适?请做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 度
指甲(2.5-3)、小刀(5-5.5)、钢锉(6-7)
相关知识点16


比重:矿物的比重取决于组成矿物的化学元素 的原子量和结晶构造(g/cm3)。
轻矿物类(<2.5) → 石油、石膏、食盐、煤
比 中等矿物类(2.5-4 )→ 方解石、石英、长石、云母 重 重矿物类 (>4 ) → 重晶石、黄铁矿、毒砂
目的与要求
理解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及有关术语的含义 掌握矿物的认识方法,具备矿物鉴定技能
掌握实验中矿物的典型特征
4
实验一
作 业
矿物的认识
1.全面描述方解石和石英的一般特征 2.比较下列各组矿物的特征 石 英 | 斜长石;斜长石 | 正长石 石
方解石 | 白云石;角闪石 | 黑云母 黑云母 | 白云母;黑云母 | 蛭 高岭石 | 蒙脱石
5
黄铁矿 | 黄铜矿;赤铁矿 | 赫铁矿
实验一
相关知识、自色、他色、假色、条痕、透明度、 光泽、解理、断口、硬度、比重
2.矿物的成因和分类
3.矿物的认识方法 形态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其它性质
6
矿 物
地壳的物质组成: 元素 → 矿物(单质或化合物) → 岩石 → 土壤 地壳中的主要元素: O、Si、Al、Fe、Ca、Na、K、Mg等 (>98%)
自色:矿物本身固有的颜色,因其较稳定而具有鉴定意义。 如黄铜矿具铜黄色、黄铁矿具浅铜黄色,磁铁矿具铁黑色, 孔雀石具绿色。 他色和假色:都不是矿物本身所固有,而是外来杂质或由于 某些物理因素所造成的颜色。都不具鉴定特征。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比块状矿物的颜色要稳定些。更具 有鉴定意义,尤其是对深色金属矿物的鉴定。
相关知识点17
矿物的成因和分类
相关知识点18
矿物的形态
相关知识点19
矿物的物理性质
相关知识点20
矿物的化学性质
方解石
白云石
相关知识点21
矿物的其它性质
总目录
目的与要求


相关知识点
22
实验二
岩浆岩的认识
目的与要求


相关知识点
23
实验二
目的与要求
岩浆岩的认识
认识岩浆岩的主要结构和构造,学会辨别岩石中 的矿物组成 掌握岩浆岩的认识方法 掌握常见岩浆岩的典型特征 学会描述岩浆岩的方法
9
矿物的颜色
矿物颜色的三种描述方法: 标准色谱法:斜长石(白色) 二元法:橄榄石(黄绿色) 类比法:黄铜矿(铜黄色)、雄黄(桔红色)
10
矿物的颜色
相关知识点11
透明度
透明度: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根据矿物在岩石薄片(标准厚度0.03mm)中透 光的程度,矿物分为透明(石英、长石)、半 透明(辰砂、锡石)、不透明(黄铁矿、磁铁 矿、方铅矿)。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有包裹体、 气泡、杂质、裂隙及矿物的集合方式等。 透明度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自然地理学实验》
林丽蓉
华中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
1
实验内容
1 矿物的认识 2 岩浆岩的认识 3 沉积岩及变质岩的认识 4 地层产状测量 5 地质图阅读 6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7 河流地质作用的分析 8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学习
2
16学时
实验一
矿物的认识
目的与要求
作业
相关知识点
3
实验一
矿物的认识
31
鲍文反应系列
反映了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及其共生关系。 32
矿物的定义: 指地壳或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经过地质作用形成 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物理性质的均质体。 矿物的用途?
相关知识点 7
结晶习性
结晶习性:
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常生成 一定形态。 结晶习性 → 矿物的形态
相关知识点 8
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产状: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相互接触关系。 相关知识点 29
岩浆岩的认识方法
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化合物、造岩矿物、颜色)

产状、结构 & 构造 ↓ 岩浆岩分类表 ↓
岩石名称
30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化学成分:岩浆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Fe、Ca、Mg、 Na、K、Ti等,其次是Mn、P、H、B等,它们占岩浆岩总质量 的99%以上。 化合物:岩浆岩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SiO2、Al2O3、CaO、 Na2O、FeO、MgO、K2O、Fe2O3、H2O等9种化合物,占岩浆岩 平均化学成分的98%左右(岩浆岩实际上是铝硅酸盐)。 造岩矿物: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占火成岩矿物总含量的99%)。
24
实验二
作 业
岩浆岩的认识
1.全面描述花岗岩的一般特征?
2.比较下列各组岩石
流纹岩 | 安山岩 | 玄武岩 流纹岩 | 粗面岩 | 安山岩 流纹岩 | 花岗岩;伟晶花岗岩 | 花岗岩 花岗岩 | 闪长岩;正长岩 | 闪长岩
25
实验二
相关知识点
岩浆岩的认识
1.岩石及其成因和分类
2.岩浆和岩浆岩
3.岩浆岩的分类 4.岩浆岩的认识方法


断口:矿物受力后成不规则的破裂,呈凹凸不平的破裂面。 根据断口面的形状、平整情况,断口可分为两种: 贝壳状断口→断口面似贝壳,具弯曲同心状条纹[石英] 参差状断口→ 断口面不平坦,高低参差[磷灰石]
解理与断口的关系?
相关知识点15


硬度:矿物抵抗别的东西对它的摩擦和刻画的能 力。
摩式硬度计:10级
相关知识点12


光 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波的能力。
金属光泽 光 泽
半金属光泽
非金属光泽
玻璃光泽 油脂光泽 珍珠光泽 土状光泽
相关知识点13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矿物的解理是严格受其内部构造所控制的,所以性质稳定, 是鉴定矿物的主要根据。只有粗大晶体的矿物,能用肉眼 看到其解理,非晶质或颗粒太小的晶质矿物无法直接观察 其解理。 极完全解理 [云母] 完全解理 [方解石] 解 理 中等解理 [斜长石] 不完全解理/无解理 [石英、磷灰石] 解理面与晶面的区别? 解理与断口的关系? 相关知识点14
26
岩石及其成因和分类
岩石:岩石是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 元素→ 矿物→ 岩石(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相关知识点 27
岩浆和岩浆岩
岩 浆:地壳深处和上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富含挥发 性成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相关知识点 28
岩浆岩的分类
岩浆岩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