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核磁共振谱.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加 磁 场 H0
吸收能量
μ
μz θ
放出能量
自旋粒子 μz
自旋粒子
μθ
进动轨道
图3.3 进动核的取向变化
进动频率u0与自旋质点角速度 ω0 及 外 加 磁 场 H0 的 关 系 可 以 用 Larmor方程表示,即:
ω0 = 2u0 = γH0 u0 = γH0/2π 不管是量子力学模型还是经典 力学模型都说明了有些核在磁场存在 下有不同的能级分布,可以吸收一定 频率的辐射而发生变化。
3/2
4.17 9.333 ×106
14N
1
9.68 ×106
14.447
79Br
3/2
2.24 ×107
50.107
19F
1/2
2.52 ×108
188.154
81Br
3/2
ຫໍສະໝຸດ Baidu
2.41 ×107
54.012
*磁场为4.6975T时
目前主要是1H NMR和13C NMR技术。 2. 能级分裂 (1)量子力学模型 外加磁场下,I = 1/2的核存在两种取向:(2 I+1) (如图):
• 由于核磁能级的能量差很小,所以共振吸收的电磁辐 射波长较长,处于射频辐射光区(即无线电波,包括微 波及各种通讯电波)。
1924年Pauli预言了NMR的基本理论:有些 核同时具有自旋和磁量子数,这些核在磁场中会 发生分裂;
1946年,Harvard大学的Purcel和Stanford大 学的Bloch各自首次发现并证实NMR现象,并于 1952年分享了Nobel奖;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偶) 数
奇(偶) 数
I 0
1,2,3
1/2 3/2,5/2,…
研究情况
无自旋,无谱峰(12C6,16O8), 不作为研究对象
有自旋,椭圆形表面上, 不作为研究对象(14N7)
有自旋,圆形表面上,作为研究对象 (1H, 19F, 13C, 31P)
有自旋,椭圆形表面上, 不作为研究对象
(MHz)
1H
1/2
2.68 ×108
200.00
23Na
3/2
2.36 ×107
52.902
2H
1
2.06 ×107
30.701
27Al
3/2
1.40 ×107
52.114
11B
3/2
8.80 ×108
64.167
31P
1/2
1.08 ×108
80.961
13C
1/2
6.73
×107
50.288
39K
ΔE = -μzH0 -μzH0 = -2μzH0
z Pz
Pz
mh 2
E
h 2
H0
ΔE = hν ν= γH0/2π
h
h 2
H0
H0 μ z m = -1/2
μ
H0 μz
μ m = +1/2
磁矩
E
无磁场 0
外加磁场
E=
γh
4π
H0
m = -1/2
ΔE =
γh
2π
H0
m = +1/2
E
=
-
γh
4π
H0
E
h 2
H0
3. 1H NMR与13C NMR的关系及发展程度 共同点: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与电子一样,原子核也具有 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 自旋量子数I决定,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由如下法 则确定:
1)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 数为0;
2)中子数加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 为半整数(如,1/2, 3/2, 5/2);
3)中子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 量子数为整数(如,1, 2, 3)。
u回 = u跃 = u照 = γH0/2π
• 在强磁场中,原子核发生能级分裂(能级极小: 在1.41 T磁场中,磁能级差约为25×10-3 J), 当吸收外来电磁辐射(10-9~10-10 nm,4~900 MHz)时,将发生核能级的跃迁---产生所谓 NMR现象。
• 射频辐射─原子核(强磁场下,能级分裂)---吸 收─能级跃迁─NMR,
• 与UV-vis和红外光谱法类似,NMR也属于吸 收光谱,只是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强磁场中的 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
• 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 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 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根据选择定则, 能级的跃迁发生在Δm = ±1之间,即在相邻的 两个能级间跃迁。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 振信号的基础。根据量子力学,跃迁所需要的 能量变化:
能量
图3.1 I = 1/2的核在磁场中的行为
(2) 经典力学模型
对于一个具有非零自旋量子数的 核,由于核带正电荷,所以在自旋旋 转时会产生磁场。当自旋核置于磁场 中时,核自旋产生磁场与外加磁场的 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回旋,称为进动。
外加磁场 H0
进动轨道
μz θ
μ
自旋粒子
图3.2 质子的进动
H0 外 加 磁 场 进动轨道
第章核磁共振谱
产生核磁共振波谱的必要条件:
• 原子核必须具有核磁性质,即必须是磁性核 (或称自旋 核) ;
• 需要有外加磁场,磁性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核自旋 能级的分裂,产生不同能量的核自旋能级,才能吸收 能量发生能级的跃迁。
• 只有那些能量与核自旋能级能量差相同的电磁辐射才 能被共振吸收 (即核磁共振波谱的选择性)。
核自旋量子数I和核磁量子数m的关系
m = I, I-1, I-2, …, -I;有(2I+1)种取向
I = 0,m = 0
I 1时, m1
2
2
I1 时m , 1 , 0, 1
I3时m , 3, 1, 1, 3
2
22 2 2
表3.1 核与核磁共振谱的关系
A
(原子质量)
Z
(原子序数)
偶数
偶数
偶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 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 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表3.2 常见的自旋量子数和磁旋比值
核
自旋量 子数
磁旋比 (T-1·S-1)
共振频 率*
(MHz)
核
自旋量 子数
磁旋比
(T-1·S-1)
共振频 率*
1953年,Varian开始商用仪器开发,并于同 年做出了第一台高分辨NMR仪。
1956年,Knight发现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对 NMR信号有影响,而这一影响与物质分子结构 有关。
60年代,有了100 MHz的波谱仪。
70年代,有了600 MHz的波谱仪。
70年代以来,使用强磁场超导核磁共振仪, 大大提高了仪器灵敏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 用迅速扩展。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使 得13C、15N等的核磁共振得到了广泛应用。计 算机解谱技术使复杂谱图的分析成为可能。 测量固体样品的高分辨技术则是尚待解决的 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