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杂技介绍

合集下载

沧州十大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简介

沧州十大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简介

沧州十大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简介目前,我市10个项目正在积极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十大项目分别是:■ 吴桥杂技吴桥是杂技发祥地、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

吴桥杂技经历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时期,至汉唐达到兴盛。

到了明代已形成了从信仰禁忌、行规流派、行业语言、技艺传承、杂技经营“口”、“锣歌”系统而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

清代到中华民国是吴桥杂技文化发展最繁荣时期。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源于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劈挂、八极、燕青等52个拳种。

涌现了丁发祥、霍元甲、王子平等大批名人义士。

沧州市政府已举办七届“沧州武术节”。

沧州市1992年12月被正式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

■ 河间诗经文化《诗经》的发祥地就在河间,由毛亨、毛苌叔侄二人所传。

元代至正年间,河间路总管王思诚奏请皇帝在毛公墓前修建毛公书院。

毛公书院1928年后改称“毛公学堂”,为社会培养出不少人才。

毛公书院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没有在“十年浩劫”中幸免于难.■ 沧州木板大鼓沧州木板大鼓是全国独有的艺术曲种,它产生于清乾隆年间。

它对北方的大鼓曲产生过重大影响。

目前,仅保留下100多个曲艺小段和10多部长篇。

目前艺人仅存8人,沧州木板大鼓面临灭绝危险。

2003年6月,沧县政府投资对木板大鼓进行抢救挖掘,录制五位老艺人的18个段子。

同时,整理出7万多字的长篇木板大鼓《回龙传》。

■ 西河大鼓早在清康、雍、乾时期,河间一带有不少说唱艺人,他们根据当地的小调、民歌唱出一种新的调子,并用犁铧片击拍,这即是西河大鼓的雏形,故曰“犁铧片”,后又称“河间大鼓”。

后来马三峰对这一演唱形式进行革新,使这一曲种日臻完善,西河大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黄骅渔鼓黄骅渔鼓起源于清乾隆晚期,距今约200年的历史。

它汲取当地民歌小调的营养和精华,逐步发展演变成一个节奏明快、曲调舒畅、极具浓郁乡土气息的稀有曲种。

吴桥杂技PPT

吴桥杂技PPT

吴桥杂技艺术节——由来
杂技界一直有“世界杂技在中国,中国杂技在河北”的说法, 河北省吴桥县又素有“中国著名杂技之乡”、“世界杂技艺术摇 篮”的美誉。但在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之前,中国并没有一 个世界性的杂技赛场,这与中国杂技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符。 1987年,精明的河北人利用“吴桥杂技”这个具有河北文 化特征的项目,开发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填补了这一空 白。20余年来,吴桥杂技节成功举办了13届,融入了众多人的智 慧和心血,已成为由文化部参与主办的4• • • • •
10月23日(星期日) 11:00 杂技节“走进平山”专场演出 平山县温塘白鹿温泉 19:30 A场演出 艺术中心主馆 10月24日(星期一) 09:30 第四届国际杂技商演项目洽谈会 金圆大厦 10:00 杂技节进社区演出 裕华区大马庄园 19:30 B场演出 艺术中心主馆 10月25日(星期二) 10:00 杂技节广场演出 省会文化广场 14:00 B场演出(惠民专场) 艺术中心主馆 19:30 A场演出 艺术中心主馆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主 体活动日程表
• 10月20日(星期四) • 19:30 马戏大篷专场演出彩排 西美大酒店南侧 • 10月21日(星期五) • 19:30 马戏大篷首场演出 西美大酒店南侧 • 19:30 开幕式欢迎晚会彩排 艺术中心主馆 • 10月22日(星期六) • 20:00 开幕式欢迎晚会 艺术中心主馆
吴桥人对杂技有着特殊的爱 好,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 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 土炕上,他们随时都会翻一 串跟斗,叠几组罗汉,打几 趟拳跤,变几套戏法魔术。 有的孩子去商店粮站打油买 醋把装满油和醋的瓶子置在 小拇指上托着走,点滴丌洒。 下雨天一群群小学生将雨伞 顶在鼻子尖上冒雨行走。洞 房花烛夜更是妙趣横生,吃 糕点,信手拈来,喝喜酒, 立等可取,新娘子空手一伸 颗颗喜糖满屋飞,新郎官空 中击掌支支香烟飞进手。

吴桥杂技种类及其对应服装(2741)

吴桥杂技种类及其对应服装(2741)

吴桥杂技种类及其对充应服装跟斗是中国杂技艺术中形体动作的基础。

其基本功在于腰、腿、筋斗。

其服装特点是传统背心,绣有中国龙的图案,下装脚心有松紧带。

大武术是演员在底座双手上、头上、单臂上、双肩上表演各种不同倒立造型及滚顶。

其服装特点是单肩高弹连体服装,印有火焰纹一样的花纹,男演员穿着后体现男演员的力量与勇气,红色的花纹则体现男演员的激情,体现氏间崇拜火与水的传统。

小武术是以对手跟头为主,集体连打虎跳,一个接一个,似出膛的炮弹,闪电般冲出。

其服装特点与大武术相同。

地圈的技术技巧是表演者从圈中穿腾跳跃,进退往返,表演各种不同的花式动作,而环圈则纹丝不动。

其服装特点是因地圈是一个传统节目,演员穿着中国传统马甲,下装宽松,脚心有松紧带。

柔术叼花是演技者在直径一米的圆台桌上向后反弓腰背,以手掌和脚掌据地成弓形。

节目最后以凌空旋转的技艺,完成叼花表演。

其服装特点是连体,氨纶面料,绣有闪亮的金属小花,华丽美观,运用中国传统大红色。

绸吊是演员在高空中凭借身体的平衡技巧以及惯性,表演各种技术技巧。

其服装特点是女演员穿着连衣裙,男演员穿着健美裤。

晃板是将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平放在一个横躺着的圆拄体上,人站在板上左右晃动,技巧的关键是“把造”。

其服装特点是单肩,连体,高弹,后背拉链,氨纶面料,衣服上有小珠子装饰。

车技是传统节目,演员骑在特制的单轮车或舣轮车上,表演行进、后退,轧碗,跳绳等技巧。

演员穿着的服装款式来源于传统的马甲造型(童装)。

走钢丝是演员在钢丝上行走,并表演转体弹坐,单手顶,骑单车等。

顶技是将物品放在头顶上,掌握平衡。

走钢丝与顶技两个节目的服装造型相差不多,都是近体造璎,高弹面料,面料上绣有亮片,并在长28厘米的荷叶边上锈有金属亮片(童装)。

高椅是演员把椅子叠加起米,并且利用身体的平衡技巧在上面做出各种动作。

演员穿着弹力服装,裤口用绑带束紧,防止作倒立动作时下滑。

蹬技是是一种力技性的杂技技巧表演,艺人平躺,然后用腿的力量蹬举物品(包括人、大缸、梯子等),同时还不断做出反腰(柔术)技巧和歌唱表演。

吴桥杂技文化探究

吴桥杂技文化探究

吴桥杂技文化是指以技艺表演为核心,涉及杂技历史、杂技传承、杂技教育、杂技产业等多个方面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综合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同时,吴桥杂技文化也是一种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国际性文化,对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吴桥杂技文化概述1.吴桥杂技的起源与历史进程吴桥杂技是伴随着中国杂技产生发展而发展的,最早从春秋战国起。

①吴桥县发掘的东魏时期古墓壁画中就刻画了多种杂技表演的场景,证明了吴桥杂技的历史之久远。

唐代时,吴桥杂技的表演技艺已经较为成熟。

进入宋代,吴桥杂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盛产杂技艺人而闻名。

吴桥艺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

此外,宋代官府对杂技表演的支持也为吴桥杂技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元代是吴桥杂技的鼎盛时期,吴桥杂技艺人开始将传统杂技表演与地方民俗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杂技表演节目,同时积极吸收其他地区的杂技技艺,使吴桥杂技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

明清时期,吴桥杂技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吴桥杂技艺人不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还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杂技表演艺术家,他们不仅将吴桥杂技的技艺推向新的高峰,还创作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杂技表演节目,进一步丰富了吴桥杂技文化的内涵。

20世纪初,吴桥地区的杂技表演开始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吴桥杂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985年,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建立,成为吴桥杂技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2004年,吴桥县被授予“中国杂技之乡”。

2009年,吴桥被列为河北省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1年至2014年,吴桥连续4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吴桥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吴桥杂技的起源和漫长的发展历程,既体现了古代吴桥人民的勤劳智慧,也展现了吴桥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杂技文化。

2.吴桥杂技的群众基础与技艺特点杂技在吴桥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吴桥杂技

吴桥杂技

很久以前就听说吴桥是杂技之乡。

后来,听说吴桥一个叫王宝合的被邀请到香港演出,被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称为鬼手。

再后来,一位同事从吴桥参观回来,绘声绘色地述说着吴桥杂技的惊险场面和神奇功夫,并劝我说:有机会到吴桥去看看吧,那里耍杂技真叫绝,王宝合这个小老头真厉害!经同事这么一番精彩的描述,真觉得应该到吴桥看一看那神奇的杂技表演,在心中也萌生了到吴桥看杂技的念头。

一次偶然的机会,乘着初春暖融融的气息,我便和朋友结伴到吴桥看杂技,乘大巴车踏上了到吴桥之旅。

临近吴桥,我们边感受到了浓浓的杂技之乡味,大大小小的店铺门面,林林总总的广告牌上,大都是为杂技之乡来的。

且听听导游是怎么说的:这里的人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

不过现在把耍玩艺儿’改成耍杂技’了,大约是周总理把吴桥定名为杂技之乡’后改的。

听完了导游的简单介绍,我们就到了吴桥,刚好是午餐时分,我们就在一个外观看似演马戏的红牡丹宾馆用餐,这个宾馆大棚式的设计,外加红牡丹的称号,独具特色和魅力。

没等我们开口,导游就介绍了,这个红牡丹宾馆,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红的一部电影《红牡丹》。

如今,这部电影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红牡丹宾馆却在杂技之乡名声大振,如同红牡丹一样,越来越红火。

进入宾馆的大厅一看:哇!这么宽敞!环球式设计,特别新颖,阶梯型的客座,客人可以一边就餐,一边看演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还有,就是这里的服务员也和别处的大不一样,每个服务员也都会耍魔术,都会表演空中取酒、空手钓鱼等魔术技法。

遗憾的是,那天我们去的游客太多,服务员根本没时间做这样的佐餐表演。

不过,我还是亲眼看到了服务员骑着表演车上菜,堪称是全国一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也一饱眼福了。

吃过了午餐,我们便随女导游参观游览,一打听还是寿光老乡呢,更增了亲切感。

先是参观江湖文化城,女导游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成正方形。

吴桥杂技介绍范文

吴桥杂技介绍范文

吴桥杂技介绍范文吴桥杂技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演员通过身体力行和技巧展示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

吴桥杂技源于中国河北省的吴桥县,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吴桥杂技的特点是技巧独特、形式多样、节奏紧凑,将柔和与刚硬、细腻与粗犷完美结合。

吴桥杂技的技巧包括肢体柔韧、顶尖平衡、驯兽、惊险跳蹦等多种形式。

肢体柔韧是吴桥杂技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演员通过灵活的身体、柔韧的关节以及卓越的平衡能力,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身体扭转和变化。

顶尖平衡是吴桥杂技的另一个重要技巧,演员通过头顶重物、手指上翻花瓶等动作,表达出平衡的精湛程度。

驯兽也是吴桥杂技的一项重要技巧,演员通过与动物的互动,展示出他们的训练和掌控能力。

这些动物包括猴子、狮子、熊、狗等,演员通过训练使它们能够表演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令观众震撼。

惊险跳蹦是吴桥杂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技巧,演员通过高空铁环、跳板、钢丝等工具,进行各种难度的跳跃和蹦迪动作,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惊喜。

吴桥杂技的形式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包括单人表演、对环表演、多人表演和杂技戏剧等等。

单人表演是指一个演员独自完成各种技巧动作,展示出他们的个人魅力和技能;对环表演指的是两个演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展示出他们之间默契的配合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多人表演是指多个演员同时进行不同的动作,展示出群体的力量和团结。

而杂技戏剧则是将吴桥杂技与戏剧元素结合起来,通过故事性的表演来吸引观众。

吴桥杂技的节奏紧凑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演员通过适当的节奏控制和动作编排,使整个表演精彩纷呈,紧张刺激。

观众在欣赏吴桥杂技时,常常会感受到追赶和逃避的感觉,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快感。

吴桥杂技的表演还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民歌、乐器等。

演员通过这些元素使吴桥杂技更加独特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吴桥杂技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技巧的高超和表演的精彩,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情感和精神。

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他们都通过吴桥杂技中的表演和身体语言,传达出一种力量和勇气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豪情和民族的骄傲。

吴桥杂技种类范文

吴桥杂技种类范文

吴桥杂技种类范文
吴桥杂技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杂技表演形式,起源于河北省吴桥县,也被称为“吴桥杂技艺术”或“吴桥杂技秧歌”。

吴桥杂技以其独特的技艺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吴桥杂技包括很多不同的种类,下面将简要介绍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种类。

1.穿针引线:这是吴桥杂技的一项经典技艺,表演者用铁丝穿过自己的身体,如脸部、手臂等,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

这种技艺需要艺人具备极高的专业技巧和难以想象的柔韧性。

2.抛接:吴桥杂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艺,表演者通过巧妙的身体控制,将各种物体进行高空抛接,然后以高难度的方式接住,给观众带来刺激与惊喜。

这项技艺需要艺人拥有精确的计算和高超的身体协调能力。

3.平衡艺术:吴桥杂技中的平衡艺术非常出色,艺人可以在头上、手指上、鼻尖上或骑在其他物体上保持平衡,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震撼。

这项技艺需要艺人具备出色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4.踩高跷:踩高跷是吴桥杂技的一项传统表演项目,艺人在特制的木制高跷上行走、跳跃甚至表演技巧高难度的动作。

这需要艺人具备稳定性和平衡力,并且能够在高处进行精确的动作表演,给观众带来惊喜。

5.杂技魔术:吴桥杂技中的杂技与魔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艺人通过巧妙的手法和道具,在舞台上进行各种魔术表演,给观众带来神秘和惊奇。

此外,吴桥杂技还有许多其他的表演形式和技艺,如手绢变幻、飞刀射击等,每一种技艺都需要艺人具备极高的技巧和艺术修养。

吴桥杂技通
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技艺,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表现力。

中国杂技专题

中国杂技专题

PART
2 神奇的杂技之乡—吴桥/江湖八大怪
第四怪:何书森——鼻奏唢呐震中外 口中吐烟雾,鼻子还能吹出声乐来,这种鼻口齐用的绝活,极是少见 人 送绰号“吹破天”
PART
2 神奇的杂技之乡—吴桥/江湖八大怪
第五怪:魏春华—千斤大缸蹬得快
第六怪:郭树桐—老鼠提水碾荞麦 擅长表演:训白鼠,人送绰号“老鼠郭”
第一是生活气息浓厚。中国杂技的各种技巧大都从生产生活中发展演化而来,有些节目就是劳动技能和民间游戏结合的 产物。道具也多为普通的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碗、盘、坛、盅、绳、鞭、叉、竿、梯、桌、椅、伞、帽等等,这些平 凡东西,在中国杂技艺人手里,变幻万状,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 第二是讲究真功夫。俗话说“京戏的筋斗,杂技的顶”,其实筋斗和顶功也是分不开的。中国杂技自古重视顶功,汉代 画像砖石和壁画、陶俑中,有许多拿顶和翻筋斗的形象。中国杂技艺人,即使是表演古彩戏法的演员也要有扎实的武功 基础,所谓“文戏武活”即是指此。“戏法”演员手法快捷,但练功装“压子”时长袍内要卡上二百斤的各种物体训练, 四肢百体只有经过软硬功夫的苦练,才能达到通灵入化、游刃有余的表演效果。没有扎实的武功基础,那大褂里卡上上 百斤的道具,还要从容自如,翻着筋斗变水变火是不行的。
市场。反过来,九月庙会活动,又进一步促进吴桥杂技的发展和传播。
黄镇杂技庙会一直兴旺了约500年,直至1937年日本人入侵之后,由于战争和日本人的管制,延续 了500年的黄镇九月庙会便逐步萎缩,约在1941年消亡了。但是它在吴桥杂技发展的历史上所起的 作用,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 在建国之初的1952年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县艺人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杂技艺人为主体的“吴桥县群 众艺术联合会”。杂技艺人社会地位提高了,生活有了保障,吴桥杂技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49至1 954年,先后建立了61个马戏、杂技团,272个杂技小组。经登记的职业、半职业杂技艺人3651 人。

吴桥杂技

吴桥杂技

吴桥杂技 - 简介
吴桥杂技
1958年农田建设中,在吴桥县小马厂村发现一座南北朝东魏时期(公元534至550年)古墓。古墓的壁画上对杂技艺术做了艺术生动形象的描绘。其中倒立、肚顶、马术、蝎子爬等杂技表演更为逼真。此外,据《吴桥县志》记载,明代阁老范景文(吴桥县籍)曾在《游南园记》中记叙了当时在祭台(吴桥旧县城南门外)观看马戏的盛况:“至则数健儿在焉,见所乘马,翘腾不胜,气作命取,驰骤道上。于是,人马相得,据鞍生风,蹄蹴电飞,着眼俱失急于雾于,细辩之,见马上起舞,或翻或卧,或折或踞,或坐或骑,或抢或脱,或跃而立,或顿而侧,时手撒辔,时脚蹑靴,时身离蹬,以为势脱将坠矣,而盘旋益熟,观者无不咋舌,而神色自差矣。”可见,吴桥民间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之无愧!
吴桥杂技 - 中国吴桥杂技团
中国吴桥杂技团,建立于1955年,是杂技之乡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阵容庞大,设备齐整,实力雄厚它汇集了杂技之乡最著名的杂技艺术家100余人,中国吴桥杂技团的演出节目构思新颖,技艺纯熟表演惊险、奇特、幽默、滑稽,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
吴桥杂技
中国吴桥杂技团,杂技艺术迅猛发展,经全团艺术家的精心努力创作了《狮子舞》、《晃板》、《顶技》、《双层秋千》、《柔术滚杯》、《龙舞》、《空中技巧》等五十余个优秀节目曾三次参加“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演出.参赛节目《晃板》在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艺术节”获“金狮奖”;《蹬技》获“银狮奖”和“小天鹅特别奖”第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顶技》节目获“银狮奖”;参赛节目《双层秋千》、《椅子顶》在第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均获“银狮奖”;节目《双飞杆》参加中国“新苗杯”全国杂技大赛获银奖.2005年11月该团编排的《节日——女子造型》在第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获金狮奖。2007年该团参赛节目《同一个梦想--绳技》又在第十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获金狮奖。

吴桥杂技的种类

吴桥杂技的种类

吴桥杂技的种类吴桥杂技是中国传统杂技的一种,起源于河北省吴桥县。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于世界。

吴桥杂技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以下将详细介绍吴桥杂技的种类。

一、单车表演单车表演是吴桥杂技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表演形式之一。

它需要选手在单车上进行多种高难度动作,如倒立、跳跃和转圈等。

这些动作需要选手具备极高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

在单车表演中,选手通常会穿着华丽的服装,通过音乐和道具来增加表演效果。

二、柔术柔术是吴桥杂技中另一种非常流行的表演形式。

它需要选手进行身体柔韧度极高的动作,如拱桥、盘旋和翻滚等。

柔术选手通常会穿着紧身服,并在舞台上使用不同类型的道具来增加表演效果。

三、人体飞行人体飞行是吴桥杂技中最具挑战性的表演形式之一。

它需要选手进行高空跳跃和飞行动作,如空中翻转和人体螺旋等。

这些动作需要选手具备极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勇气。

人体飞行选手通常会穿着特制的安全装备,并在表演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道具。

四、杂技魔术杂技魔术是吴桥杂技中一种非常独特的表演形式。

它需要选手进行多种高难度动作,如倒立、跳跃和旋转等,并在表演过程中使用魔术道具来增加效果。

这些道具通常包括纸牌、魔术棒和变形箱等。

五、梅花桩梅花桩是吴桥杂技中一种非常古老的表演形式。

它需要选手在一个类似于木马的桩上进行各种高难度动作,如翻滚、盘旋和倒立等。

这些动作需要选手具备极高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六、大碗扣子大碗扣子是吴桥杂技中一种非常有趣的表演形式。

它需要选手在一个大碗上进行各种高难度动作,如跳跃、翻滚和旋转等。

这些动作需要选手具备极高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七、流行舞蹈流行舞蹈是吴桥杂技中一种非常新颖的表演形式。

它需要选手在舞台上进行各种流行舞蹈动作,如街舞、拉丁舞和现代舞等。

这些动作需要选手具备极高的节奏感和良好的协调性。

总结吴桥杂技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从单车表演到人体飞行,从柔术到杂技魔术,从梅花桩到大碗扣子,从传统到现代流行舞蹈,吴桥杂技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精彩绝伦的表演。

吴桥杂技种类

吴桥杂技种类

吴桥杂技种类在中国各地,有许多种类型的杂技表演,而吴桥杂技无疑是其中最为著名和精彩的一种。

作为中国国粹之一,吴桥杂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吴桥杂技的种类、特点和发展历史,带您领略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

1. 吴桥杂技的起源吴桥杂技起源于河北省吴桥县,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

由于吴桥县地处京津冀交界处,交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吴桥杂技得以在这里蓬勃发展。

吴桥杂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民间的杂耍表演,后经过世代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2. 吴桥杂技的种类和特点吴桥杂技以其多样的表演形式和出色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根据不同的技艺和表演方式,可以将吴桥杂技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花绳花绳是吴桥杂技的代表性表演项目之一。

表演者手持一条绳子,在空中织成各种花样,既考验了表演者的身体协调能力,又展示了他们的灵巧和创造力。

花绳表演常常伴随着音乐和舞蹈,充满了艺术的韵律感。

2) 牵马牵马是吴桥杂技中的另一大亮点。

表演者驾驭着一匹活泼的马,与其进行各种默契的配合,使马在表演区域内展示出惊人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牵马表演通常需要表演者对马匹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呼吸和肢体语言的交流,建立起与马的信任关系。

3) 笑面人笑面人是一种传统的吴桥杂技表演。

表演者戴着一个具有特殊设计的笑面头具,通过巧妙的动作和表情,展示出不同的角色和情感。

笑面人充满了喜剧色彩,常常会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惊喜。

4) 掸脚掸脚是一种以平衡为主题的吴桥杂技表演。

表演者踩在一副搭建好的掸脚木上,通过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进行各种难度的动作和技巧展示。

掸脚表演不仅需要表演者具备坚实的平衡感,还需要他们对木板的质地和结构有深入的了解。

以上只是吴桥杂技中的几种代表性表演项目,实际上吴桥杂技还包括许多其他形式的表演,如扎线、飞人和踩高跷等。

吴桥杂技的特点在于它既强调了技艺和身体的协调性,又注重了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 吴桥杂技的发展历程吴桥杂技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不断融合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

吴桥杂技大世界

吴桥杂技大世界

吴桥杂技大世界吴桥,作为我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以其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精湛的杂技艺术在国内外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摇篮,1954年吴桥被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杂技之乡”。

十几年前吴桥的经济并不富裕,还只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产业为支柱的冀东南小县,不依山傍水、无名胜古迹,周围又无大城市依托的县级人文景观,如今凭借着独特的杂技文化魅力、新颖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大世界人顽强不懈的品牌打造,摘取了使之与名山大川、故宫、长城齐名的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的桂冠,并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十余项殊荣,而且创造了当今人文景观国家级品牌的地位,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实现了杂技文化旅游的极限超越。

目前,吴桥杂技正在走向产业化、国际化与市场化。

一、吴桥杂技大世界简介“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在吴桥这句流传千年至今的民谣生动反映了吴桥杂技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截止目前,吴桥30万人口有近10%的人从事杂技旅游或与其相关的产业,并且包括一处国家首批4A级杂技旅游主题公园,40个杂技团体,44所杂技学校,50多个杂技专业村。

另外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的艺术盛会,成为世界三大杂技赛场之一。

吴桥人把杂技文化做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壮大,打造文化品牌也促进了地域经济发展。

吴桥杂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其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样板和模式,带动着沧州其它文化产业的发展。

吴桥杂技大世界,是当今中国文化旅游的经典线路。

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旅游效果,具有爆炒的价值,而且景点本身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贡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感受到生命的呼吸,感觉演员用生命的极限为您演绎杂技形体艺术之美,演绎中华五千年杂技文化的源头,让事业的成功者更加鼓舞斗志,让失败者体验到生命的顽强,让孩子们学会坚韧,老少咸宜,各取所需。

这样的旅游效果让现代人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和人生启迪的作用。

吴桥杂技详细介绍

吴桥杂技详细介绍

吴桥杂技详细介绍嘿,咱来好好聊聊吴桥杂技,那可真是个神奇又好玩的玩意儿!我有次去吴桥看杂技表演,那场面,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一进表演场,就感觉像进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魔法世界。

吴桥杂技的种类那叫一个多啊!先说这顶碗,那些杂技演员就像有神奇的魔力一样。

女演员把碗一个一个地往头上顶,那碗在她头上就像长了脚似的,稳稳当当。

而且啊,她还不只是站在那儿不动,还能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一会儿弯腰,一会儿转身,那些碗就像被胶水粘在头上一样,纹丝不动。

我在台下看的时候,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那些碗掉下来,可人家演员就是厉害,轻松自如。

还有那走钢丝,这可真是个惊险的节目。

一个男演员拿着一根长长的平衡杆,走上那细细的钢丝。

钢丝在空中晃晃悠悠的,感觉一阵风就能把他吹下来。

可他呢,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就像在平地上走路一样。

走到中间的时候,他还在钢丝上做动作呢,一会儿单脚站立,一会儿来个小跳,我都看呆了。

这时候,下面的观众都屏住呼吸,整个表演场安静得只能听到钢丝晃动的声音,等他安全走到对面,全场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耍花坛也是吴桥杂技里的一绝。

大花坛在演员的手里就像个玩具一样。

他们把花坛抛起来,用头、用肩、用胳膊肘接着,花坛在空中不停地翻滚,就像个彩色的大球。

有个年轻的演员,把花坛抛得特别高,感觉都快碰到屋顶了,然后稳稳地用脖子接住,再继续抛,那动作流畅得就像流水一样,真是太厉害了。

吴桥杂技的历史可悠久啦,这里的人啊,祖祖辈辈都练杂技。

小孩子从小就开始学,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学说话一样自然。

他们在院子里、在田埂上,只要有空地就练习。

我听说有个孩子,为了练一个动作,不知道摔了多少跤。

可他们就是有那股子韧劲,摔了爬起来接着练,就为了能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

吴桥杂技就是这样,充满了惊险、刺激和欢乐。

这些杂技演员就像一群拥有神奇魔法的人,用他们的技艺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

它是吴桥的宝贝,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每次看都让人觉得特别过瘾,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和喜欢吴桥杂技呢!。

吴桥杂技——大运河孕育的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吴桥杂技——大运河孕育的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大运河文化CHINESE INDUSTRY & ECONOMY中国产经19中国产经Chinese Industry & Economy吴桥杂技——大运河孕育的中外文化交流桥梁一、大运河滋养了独具吴桥特色的杂技文脉大运河在吴桥境内直线距离仅25公里,但是河道长度达到34.8公里,河道“九曲十八弯”,是大运河长江以北流域地形最秀美的河段。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

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

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里面所说的“条河”,就是指运河。

这是一首吴桥传唱千年的锣歌,讲述了吴桥杂技艺人通过大运河这条流动的通道,走向了北京、天津、济南、扬州、南京等地,催生出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天津“三不管”、以及镇江“鲶鱼套”等市井休闲经典地段,直到走向世界,发展壮大成为篷盖华夏、蜚声世界的杂技军团的历史。

吴桥杂技起源于春秋时期,由“角抵戏”发展而来,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具吴桥特色的宝贵财富,是享誉世界的响亮品牌,在2800年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变革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宝贵的文化资源,千百年来,吴桥杂技艺人经大运河走南闯北,作为杂技交流和艺术交融的文化使者,在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杂技艺术繁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在杂技界还流传着“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十方杂技,九籍吴桥”的盛誉。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吴桥杂技走上了扎根沃土、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全国第一个县级杂技协会在吴桥成立,全国第一个杂技艺术专业学校在吴桥落户,全国唯一的国际杂技艺术节以吴桥命名,全国第一个杂技主题公园杂技大世界在吴桥建成,全国第一场杂技春晚在吴桥圆满举办……特别是2017年以来,该县立足杂技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杂技兴县”战略,有效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杂技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了一批龙头产业的示范带动,有了一批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多种杂技文化业态蓬勃发展,吴桥杂技大世界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民俗特色旅游景区,2019年1-11月份接待游客81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357万元;杂技教育全面发展,各类杂技学校已发展到20余家,在校学员达1800多人;杂技演出市场活跃,拥有杂技演出团体80余家,6000多名杂技演员足迹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江湖》为首的剧目节目大放异彩,一大批优秀演出作品走出吴桥、走上舞台、走进荧屏、走向世界;杂技传承方兴未艾,全县47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杂技艺人,杂技专业户达到50户以上的杂技专业村有100多个,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近3万名青少年儿童均能够掌握一手杂技动作表演和小魔术表演,真正做到了“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吴桥杂技大世界》课件

《吴桥杂技大世界》课件

吴桥杂技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杂技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吴桥杂技在国内外各种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中频频亮相,成为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吴桥杂技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为世界杂技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桥杂技是中国杂技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表演风格和技巧水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03
04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吴桥杂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举办吴桥杂技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与旅行社、酒店等合作,共同推广吴桥杂技旅游产品,拓展市场份额。
针对不同市场和目标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方案,提高市场占有率。
吴桥杂技的影响与展望
05
簌 ile硪als pun,
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设计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如亲子游、情侣游、团队游等。
杂技主题游
提供杂技表演、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吴桥杂技的文化内涵。
文化体验游
结合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打造休闲度假产品,满足游客放松身心的需求。
休闲度假游
媒体宣传
节庆活动
合作推广
定向营销
01
02
1
2
3

`` st
``掏St...浊 above````
01
I! therefore撂 that re
02
! and...... Sho......遂渗透 that遂! st叛 st4
03
it st on the判定
that you that controller cre03
吴桥杂技历史悠久,许多杂技家庭代代相传,将技艺视为家族的宝贵财富。

杂技之乡春典故事简介

杂技之乡春典故事简介

杂技之乡春典故事简介
杂技之乡春典是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一次重要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中国河北省吴桥县举行。

春典故事简介如下: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神仙来到吴桥县,发现这里的人们善于表演各种杂技,但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比赛来展示他们的才华。

于是,神仙决定举办一次杂技比赛,选出最优秀的杂技演员,并给予他们奖励。

比赛开始了,演员们表演了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从高空跳下,翻腾跳跃,令人叹为观止。

最终,一位年轻的男孩获得了冠军,他表演的《空中飞人》节目令人叹为观止,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冠军得到了神仙赐予的宝物,可以在空中飞行,表演出各种令人惊叹的动作。

他回到家乡,带领着村民们一起练习杂技,提高了他们的技艺。

从此以后,吴桥县成为了杂技之乡,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到这里观看表演,学习杂技技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练习,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吴桥县杂技之乡的美誉,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杂技艺术的热爱和推崇。

吴桥杂技的种类范文

吴桥杂技的种类范文

吴桥杂技的种类范文吴桥杂技是中国传统杂技的一种,起源于河北省吴桥县,已有千年的历史。

吴桥杂技以技艺高超、形式丰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杂技的“金字招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吴桥杂技种类。

一、平衡类杂技平衡类杂技是吴桥杂技中最为基础和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平衡类杂技包括:高坡立杆、高杆扛饭碗、高杠双手倒立、指衣服、垒杠三阶段等。

表演者将杆、杠等物体搭在自己身上或手上,并保持平衡稳定,展示出刚柔并济的身体控制能力。

这种杂技表演不仅要求平衡的技巧,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柔韧性。

二、柔术类杂技柔术类杂技是吴桥杂技的另一种表演形式。

柔术类杂技包括:卷纱、人体陀螺、人体馆、飞梭等。

表演者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将身体卷曲成各种形状,像陀螺一样旋转,或者迅速变换姿势。

这种杂技要求既有柔软的身体,又需要灵活的关节和强大的肌肉控制能力,展现出惊人的变化与变幻。

三、技巧类杂技技巧类杂技是吴桥杂技中最具技巧性的一种表演形式。

技巧类杂技包括:高空自由跳、飞车过人、双人三转等。

表演者通过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展示出他们的力量、速度和协作能力。

这种杂技需要表演者拥有超人的力量和灵敏的反应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心。

四、杂技武术类杂技武术类杂技是吴桥杂技与武术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

杂技武术类杂技包括:刀剑、拳法、兵器等。

表演者通过巧妙的身体控制与武术动作相结合,展现出华丽的剑术和拳法。

这种杂技需要表演者精通武术技巧,并具备出色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表演力,使观众大呼过瘾。

五、杂技魔术类杂技魔术类杂技是吴桥杂技与魔术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

杂技魔术类杂技包括:消失、变换、幻化等。

表演者通过巧妙的技巧和道具,展示出既有杂技的技巧,又有魔术的神秘。

这种杂技需要表演者熟练掌握吴桥杂技技巧和魔术技巧,并具备优秀的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以引发观众的惊叹和掌声。

以上只是吴桥杂技中的一部分种类,吴桥杂技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表演,如双腿折頂、极限走壁、全能机器人等。

吴桥杂技种类

吴桥杂技种类

吴桥杂技种类吴桥杂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体艺术表演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吴桥杂技种类繁多,包括了许多技巧高超、表现形式丰富的节目。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吴桥杂技的种类。

一、分门别类1. 抛杂技:抛杂技是吴桥杂技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节目。

它以抛物线运动为基础,通过人体与器具之间的配合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如倒立抛球、单手抛球等。

2. 立杂技:立杂技是指在平衡器上进行表演的节目,包括了各种平衡动作和跳跃动作。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人字跳”。

3. 地面杂技:地面杂技是指在地面上进行表演的节目,包括了手倒立、翻滚、飞身等动作。

4. 飞人杂技:飞人杂技是指通过特殊器械或装置将表演者投射到空中完成特定动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弹”。

5. 水上杂技:水上杂技是指在水面上进行的表演,包括了各种水上跳跃、翻滚、平衡等动作。

二、具体节目1. 抛球:抛球是吴桥杂技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表演者通过手中的球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单手抛球、倒立抛球等。

2. 手倒立:手倒立是指以两只手为支点,身体向上竖立的动作。

表演者需要通过平衡和力量控制完成这个动作。

3. 人字跳:人字跳是指在平衡器上进行的一种特殊跳跃动作。

表演者需要运用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完成这个动作。

4. 人弹:人弹是指通过特殊装置将表演者投射到空中完成特定动作。

这个节目需要表演者有着极高的勇气和技巧。

5. 翻滚:翻滚是吴桥杂技中最基础的节目之一,它包括了前翻、后翻、侧翻等多种形式。

表演者需要通过身体控制完成这些动作。

三、历史渊源吴桥杂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吴桥地区的民间艺人通过表演杂技为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桥杂技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吴桥杂技已经成为了国际交流中重要的文化使者。

四、文化内涵吴桥杂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既是一种体育运动,又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桥杂技介绍
吴桥是杂技发祥地,世界闻明的杂技之乡,吴桥杂技文化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沿革而形成。

经历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时期。

至汉唐达到兴盛,登堂入室成为统治阶级的主要娱乐形式。

及宋,杂技走向民间,成为市井百姓共享的民间艺术,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更替和复杂的演出环境,以吴桥为集中区域的杂技艺人族群不断丰富和创造了多彩的杂技文化。

他们有了自己的行业神(吕祖吕洞宾),有了这个族群的崇拜和信仰,不断完善了其行业规章和禁忌,同时,创造了独立的行业语言“春典语”(即黑语),到明代已形成了从信仰禁忌、行规流派、行业语言、技艺传承、杂技经营“口”、“锣鼓”系统完善的行业文化体系。

清代到中华民国是吴桥杂技经营和杂技文化发展最繁荣时期,其文化传承受到吴桥杂技艺人的特别重视,成为杂技艺人在江湖经营中安身立命的必备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由于社会政治、组织形式、演出形式和经济条件的改变,吴桥杂技文化的存在和传接面临威胁,有逐渐走向消亡的危险,亟待挖掘和抢救保护。

吴桥杂技文化在世界在世纪杂技发展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影响。

其艺术构成中有很多节目及道具制
作是经千年传承发展和完整的艺术精品,部分技艺已成为人间绝唱。

由于经宋以来杂技成为社会底层文化艺术,在历史典籍中少有记载,杂技文化少了许多文人关怀、抢救和保护吴桥杂技文化无疑将对保持我国文化多样性,弥补杂技文化的史学欠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杂技文化非物质构成中“口”、“锣歌”及“春典”是我国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构成,它包含着许多历史故事、诗歌、民歌民谣和传奇传说,是中国说唱艺术的宗源。

保护和抢救吴桥杂技文化对弘扬杂技艺术,提高中国杂技的国际地位和产业地位,丰富地方旅游人文内涵、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中华杂技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重
要载体。

它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

火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而火药的最初使用却不是作为武器,而是作为人们娱乐的杂技表演的音响与烟火效果的。

三国时代的大发明家马钧在机械方面的不少创造发明,也都是为宫廷杂技百戏演出装置道具而设计的。

中国的杂技艺术甚至对外国科学家的发明产生过启迪心智的作用。

根据李约瑟教授的记叙,法国科学家孟高尔费(1740年~1810年)在发明降落伞前,就是由朋友介绍了东亚杂技演员运用雨伞作“走索”表演的防护道具而受到启示的。

运用雨伞作“走索”的防护道具是中国杂技演员的发
明,至今在“走钢丝”中仍被使用着。

杂技艺术自古就是吸收异域文明的舞台,早在汉代,远至东罗马帝国和天竺国的杂技艺人,就到中原表演,而中国杂技和乐舞更是盛唐时代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西渐
东传的重要文化内容,当时古天竺国幻术极为发达,由僧人和艺人传来的技艺也丰富了中国的杂技艺术。

据日本坂本种芳的《奇术的世界》一书记载,中国的杂技与幻术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七年( 公元729年)传过去的,当时在日本朝廷宫宴时演出的节目就有吞刀、吐火、植树、走索等。

也有人说传去的时间还要提前。

从日本正仓院珍藏的唐代艺术文物上,亦可得物证。

其中有一唐代漆绘弓,背上描绘了生动而复杂的唐代乐舞杂技形象,竿戏即有两种,女子载竿,四小儿攀缘架上;男子载竿,三个攀缘,顶端还有女童端坐盘中,下有吹笛、弹琵琵等多人伴奏,日本保存的《信西古乐人道图》又称《唐舞绘》更保留了许多唐代乐舞和杂技的生动形象,它既是杂技乐舞艺术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日人体文化互滋互润的物征。

其中的“四人叠立”和“载竿图”显示的顶技与戴竿技艺,“吐火”和“弄玉”都显示了中国杂技的水平。

今天看来也是极有特色的“入壶舞”则是中国幻术中神奇的“遁术”之一“缸遁”,这种把幻术和柔术结合在一起的极富技艺性表演,正是中国杂技的突出特色之一。

在近世传统艺术中,杂技艺术是走向世界最早的项目,早在十九
世纪末,中国戏法大师朱莲奎就带领杂技班子远渡重洋在纽约献艺,他把三国时(公元220年-280年)左慈曾在东汉王朝的权臣曹操面前表演的“堂下钓鱼”,传授给美国魔术家维廉·罗宾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杂技艺术更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使者。

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组建国家杂技团的事情,1950年10月中央文化部聘请罗瑞卿、廖承志、田汉、李伯钊等七人组成筹备杂技团工作组,这七人中有战功卓越的将军,有资深的戏剧家、导演和文化交流的领导人,由此可见国家对此事的重视。

当时从上海、天津、北京、武汉征集了一批优秀杂技节目邀集知名艺人来北京会试。

从中挑选了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杂技节目,在李伯钊、周巍峙等新文艺干部直接指导下,经过一个月的集训,编排出了新中国第一台杂技晚会。

这些节目有:“钻地圈”、“耍花坛”、“车技”、“古彩戏法”、“手技”、“抖空竹”、“顶碗”、“耍花盘”(后称“转碟”)、“飞杠”、“大武术”等。

这些传统杂技节目经过初步整理,在服装道具、音乐伴奏上都作了初步加工,使之面貌一新。

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汇报演出,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肯定和鼓励,并当场决定由这批艺人组成一个团体,出访苏联和欧洲各国。

周恩来总理命名该团为中华杂技团,
1953年正式建团,改称中国杂技团。

中国杂技团成立后,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祝愿和浓厚情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出访了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芬兰、丹麦、瑞典、奥地利等十四个国家,通过这些负载着中华古老文明的杂技节目,使这些国家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乐观、文明的人民,中国是热爱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共处的国家。

新中国的杂技演员,从他们第一次出国演出,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和平友谊的使者。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杂技演员足迹遍世界,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留下了他们的艺术风彩,甚至当时一些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也都欢迎中国杂技团的演出,并在他们的艺术表演中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加速了与这些国家友好交往的进程。

1957年,战士杂技团访问黎巴嫩、突尼斯、摩洛哥、加纳四个当时尚未建交的国家。

到达加纳,正值加纳国庆。

中国杂技演员积极参加国庆游行,把锣鼓敲得震天响,与加纳人民一道载歌载舞。

国庆宴会上,加纳总理接见了杂技团团长,团长把周恩来的贺信呈上,这位总理十分激动,当场宣读了贺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