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化特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化特征分析[城市绿地系统]
添加时间:2006-2-24 15:08:32 浏览次数:【大中小】关闭
窗口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科学合理、特色鲜明,规划调整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城市绿色网络
城市绿色空间重视景观整体性营建,以保护、重建和完善生态过程为手段,利用绿廊、绿楔、绿道和结点(core site)等,将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郊野等纳入绿色网络(green network),组建扩散廊道(dispersal corridors) 和栖地网络(habitat network)等,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体系[1]。如伦敦建成楔入式环城绿带(Greenbelts),居住区间以软质物(soft surfaces)缓冲,并以楔形绿地、绿色廊道、河流等形成绿色网络。近年来,以“绿链(green chain)”将接近的开阔空间连成整体。绿链穿越居住区等建筑密集区,通过密集绿化措施,增加开放空间的可进入性和环境质量,完善伦敦绿地框架、康乐和自然保育系统。目前,伦敦东南部的绿链已建立,其他部分正继续建设。1993年1月,伦敦步行论坛提出了“都市人行道(metropolitan walk s)”概念,设立连接开放空间和乡村绿色人行道网络,伦敦城区享受乡村式体验,使步行上班、上学、购物等成为可能[2~4]。
巴黎在距市中心10~30km内建设1 187km2的环城绿带;汉诺威环城绿带以林为主,长80km,宽2km;新加坡“公园绿带网”利用边角空地,以系列公园和绿带连接全岛主要公园,公园通道已超过
40km。2010年将建成245km,绿带与排水的保留区与缓冲区并行,连接居民中心区、地铁、公交枢纽站和学校,漫步林荫道,几乎可游遍新加坡每一角落[5、6]。
1.2 绿地规划强调延续历史文脉、融合文化、休闲和运动等功能,创造
人性化的绿色空间
巴黎建立贯穿历史遗迹的绿道,从塞纳河西佛公园,沿杜勒里公园至罗浮宫、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戴高乐大街、台方斯中心公园广场,并与布洛尼森林(Bios De Vincennes)公园相衔接,形成巴黎的绿道和“历史轴线”,把自然绿色空间与人文城市棕色空间相结合,体现巴黎有记忆和有文化的城市精神,成为建筑与绿化环境相结合的绿色走廊,是国际“绿道”的典范(图1)。巴黎很多有历史文化和艺术意义的建筑在“绿廊”中保留,如布洛尼森林是一个占地872hm2的楔形绿地,内设国家艺术、民俗博物馆等[7、8]。
莫斯科的文化休息公园寓多样活动于优美绿色环境中,居民可以在其中欢度节日、观看影剧、参观展览会、听演讲等。儿童公园也是莫斯科绿地的重要特色,孩子们可自己组织各种游戏和娱乐,维持公园秩序,甚至参加公园设施维护和美化工作。
1.3 绿化规划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绿地规划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如伦敦顺着风向建设带状绿地,促进城市风道通畅和空气循环流动,降低城市热岛的形成几率。东风沿着泰晤士河廊道将气态污染物顺风吹散,西风则从市郊引入清新空气。因此,伦敦绿地按东西向配置,促进通风廊道的形成,有利于气态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过程[4]。
2 城市绿化不囿于城区,实施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保护和营造郊野森林
大巴黎的森林面积2 880km2,占全部土地面积的24%。1976年开始,在距市中心10~30km内实施环城绿带规划,保护农田,涉及面积1 187km2,形成凡尔赛森林、枫丹白露森林等胜地,并以林荫道将绿地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为了保持布洛尼森林的完整,修建花园环路时,将通过森林的公路全部修建在地下[8]。
在距莫斯科市中心30~70km处,建立宽20~40km, 平均宽度28km左右的环城森林公园带,拥有郊野森林公园近30个,以“绿楔”
形式和“窝头”状伸向城区,与市区的公园、花园和林荫道等连接。该森林公园保护带与城市面积之比达到1.64:1。同时,通过地铁等便捷交通线路将城郊大片森林融入城市[9]。
新加坡将农地、林地和沼泽地等与城市绿地相互渗透,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东京城区人均公共绿地仅4.5m2,但郊区森林覆盖率达37.8%,弥补城区绿地的不足。而香港的人均公园面积仅1m2,但香港重视发展郊野公园和湿地公园,目前已有23个郊野公园,面积达41 034hm2,约占全港总面积的40%,另外,还建立了米浦自然保护区、拉姆萨尔湿地、香港湿地公园等郊野绿色空间[10]。使香港既有高楼林立的景观,又维持了大片郊野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原始化(图2),形成生态的最大限度平衡。
3 城市绿地的分级系统完善
重视绿地特征和分布格局,强调绿地可达性和满足住区居民绿地利用的潜力。根据绿地大小、功能、位置和服务范围等指标,编制绿地分级系统(green space hierarchy),评定城市绿地的合理性和规划新绿地,确保市民在生活中能方便地与自然环境相联系。最典型的是伦敦的绿地分级系统(表1)[2],大伦敦规定人均绿地20m2,400m之内应有一块相当规模的公共绿地。
巴黎也提出了服务半径与绿地规模,即面积1~10hm2的绿地服务半径为250m;10~30hm2的服务半径为500m;>30hm2的服务半径为1 000m,超过半径圈的为远离绿地。新加坡制定每10 000人有8hm2绿地的标准,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应有一个10hm2的公园;在每个楼房居住区,500m范围内应有一个1.5hm2的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hm2开放空间。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①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的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繁衍;②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50hm2,服务城镇居民;③社区公园:一般在0.2~0.5hm2之间;④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的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