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09-09-11T14:36:04.890Z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黄菊(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六中学江苏张家港 215

[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新世纪探索的主题。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2-0067-02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几点看法。

1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创新意识

1.1转变教学观念

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有了新的教学观念,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带领学生去认识数学领域中的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基础。

1.2提升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2.1教师应走出认识误区

不要认为别出心裁就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独特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学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1.2.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 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2.1以境致趣

在课堂上,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设障立疑,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思,有矛盾可解决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使学习兴趣在不断的探索中巩固和发展。

比如,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教师一开始就设下悬念:你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种悬念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学生能积极思考,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又如讲到有关“银行储蓄”问题,可设问:现在大家生活都富裕了,有了多余的钱要存入银行,储蓄种类很多,根据你家的经济状况,你知道参加哪种储蓄好呢?你会帮助父母算利息吗?由于问题来自于商品经济的现实生活,学生迫切希望学会后应用,也就激发了对数学的向往和求知欲。

2.2以变致趣

在教学中,设计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自己探索所学知识的兴趣。在几何上常常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钻研精神,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具有灵活性、多变性,避免了学生在几何证明中钻死胡同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特别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当地进行教材处理和钻研,要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这堂课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应变能力,认真听取学生的一些想法,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想法。

2.3以动致趣

赋予所学知识以动感,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的动态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卓越的画图功能使几何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让图形出来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比传统教学更能使他们深刻理解几何。

2.4以美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奇异美、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相似美,这些数学中的美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如:构造精致的蜂巢是一个正六棱柱,由三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构成,这样的结构最省材料;蜘蛛网、向日葵种子盘是对线螺旋形的;猫、狗的耳朵是一个旋转抛物面等等。

3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1辩证看待学生的行为

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3.2多赞扬鼓励少批评挖苦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要明确地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 太棒了!”、“ 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3引导和保护神圣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都离不开知识的教学。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学过程可以说是知识信息的传递的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协同活动来完成的,教师、学生与知识是传递系统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所以说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