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PPT
合集下载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PPT)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7e3ffdaaea998fcd220e84.png)
2021/4/25
8
2021/4/25
陆丰皮影戏影具9 制皮工艺
2021/4/25
戏传 著统 名皮 艺影 人戏 黄演 娘出 切是 在现 拉场 二配 弦音
的 , 图 为 陆 丰 皮 影
10
历史源流
起源:汕尾市有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 等剧种。各剧种的戏班在一块演出,都要 在皮影戏开以后,才先后开鼓。尊皮影戏 为大,这是历史形成的惯例。考诸史籍, 它产生在南戏和元杂剧之前,确实历史久 远。一说它起源于西汉。明高承《事物纪 原》说:“汉武帝因李夫人死,思之不置, 齐人少翁称有术能致之。夜设帐,帝坐他 帐望之,仿佛见夫人之像,由是后有影戏。
2021/4/25
5
分类
广州牙雕以镂雕牙球、花舫、微刻书画为代表。产品主要 分为三类,一是欣赏品,包括象牙球、花舫、蟹笼、花塔、 花瓶、鸟兽、人物、石山景等;二是实用品,有折扇、台 灯、烟盅、烟嘴、笔筒、粉盒、图章、梳具、筷子、牙签、 书签、纸刀、象棋等;三是手镯、项链、耳环、戒指、别 针等。
广州牙雕重雕工,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闻名。纤细精 美、玲珑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牙 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整体布局热闹,喜繁花似锦,不 留空白。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 翠羽等巧妙地镶嵌于一器之上,增加图案的层次,使图案 更富于立体感;刀法见棱见角,华丽美观,豪华名贵。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4/25
1
牙雕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汉族民间工艺美术。 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 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 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 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 一。目前牙雕制作为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 区,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是广州也就是岭南地区的。
岭南文化.ppt
![岭南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41e919c281e53a5802ff10.png)
南派禅宗的创立者惠能,新兴人,史称六祖,中国佛 教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伟大的宗教改革家,禅宗中 国化和平民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生于岭南,长于 岭南,弘法于岭南,圆寂于岭南。其弟子集其语录 编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佛教经典中唯一一 部中国人撰述而被尊称为“经”的著作,曾被列入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学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 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 东方三圣。
粤剧
广东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之一,是揉合 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 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有“南国红 豆”、岭南文化瑰宝的美誉。2006年5 月20日粤剧名列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 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诞生于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 角洲,是一种民间器乐曲种,音色 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清 晰明快,曾有“国乐”之称,被国 外誉为“透明音乐”。
碉楼
开平碉楼错落分布在整个广东省开平市 境内,据统计,现存1883座,而在鼎 盛时期有3000多座。它们以其独一无 二的特性开创了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类 型——碉楼。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 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它是中 国华工史、华侨史和当时的社会、自然 状况结合的产物,独具特色
制作人: 秦颖诗
粤菜
粤剧和 广东音乐
岭南十大名片
骑楼和 碉楼
黄埔军校 端砚和 广交会
六祖慧能和 孙中山
是岭南文化圈的广州菜、 潮州菜和客家菜的总称, 为中国四大菜系中颇具特 色的地方菜系,以特有的 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 吃在广东既体现了广东人 独特的生活方式,又体现 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粤菜是广东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并已经发展 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文化。
粤剧
广东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之一,是揉合 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 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有“南国红 豆”、岭南文化瑰宝的美誉。2006年5 月20日粤剧名列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 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诞生于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 角洲,是一种民间器乐曲种,音色 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清 晰明快,曾有“国乐”之称,被国 外誉为“透明音乐”。
碉楼
开平碉楼错落分布在整个广东省开平市 境内,据统计,现存1883座,而在鼎 盛时期有3000多座。它们以其独一无 二的特性开创了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类 型——碉楼。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 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它是中 国华工史、华侨史和当时的社会、自然 状况结合的产物,独具特色
制作人: 秦颖诗
粤菜
粤剧和 广东音乐
岭南十大名片
骑楼和 碉楼
黄埔军校 端砚和 广交会
六祖慧能和 孙中山
是岭南文化圈的广州菜、 潮州菜和客家菜的总称, 为中国四大菜系中颇具特 色的地方菜系,以特有的 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 吃在广东既体现了广东人 独特的生活方式,又体现 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粤菜是广东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并已经发展 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03562201f69e314332945d.png)
12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资金技术缺乏,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
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 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 管理资金不足。观念滞后表现在:一是轻视或忽视民间文化在主流文化中 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认识和实践及法制 建设中,“文化遗产”被“文 物”所取代,“文物”保护被等同于对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不到足够重视;三是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一 种客观必然,主张任其自生自灭,无须保护;四是认为目前国家财力有限, 无暇顾及,等经济高度发达后,再进行保护。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有效开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9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非遗保护模式
3、专利权保护方面。
与传统科技知识有关的中医药的发明,在我国多采用专利 权进行保护。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咨询中心的一份调查报 告显示,从我国专利法实施的1985至2000年期间,国家知 识产权局公开的专利中。涉及中医药专利申请的共23954件, 其中发明专利17770件,占74.2%;实用新型5453件。占 22.8%;外观设计731件,占3.O%。其中的很多申请都被 授予了专利权。另外,我国《专利法》虽然明确规定对动物 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但是。生产动植物品种的方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仍受到了专利法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传统 传神 传播
1
目录
壹· 非遗的概念和特点 贰· 我国非遗保护的现状 叁· 我国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 肆· 完善我国非遗保护的建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资金技术缺乏,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
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 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 管理资金不足。观念滞后表现在:一是轻视或忽视民间文化在主流文化中 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认识和实践及法制 建设中,“文化遗产”被“文 物”所取代,“文物”保护被等同于对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不到足够重视;三是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一 种客观必然,主张任其自生自灭,无须保护;四是认为目前国家财力有限, 无暇顾及,等经济高度发达后,再进行保护。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有效开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9
知识产权制度下的非遗保护模式
3、专利权保护方面。
与传统科技知识有关的中医药的发明,在我国多采用专利 权进行保护。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咨询中心的一份调查报 告显示,从我国专利法实施的1985至2000年期间,国家知 识产权局公开的专利中。涉及中医药专利申请的共23954件, 其中发明专利17770件,占74.2%;实用新型5453件。占 22.8%;外观设计731件,占3.O%。其中的很多申请都被 授予了专利权。另外,我国《专利法》虽然明确规定对动物 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但是。生产动植物品种的方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仍受到了专利法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传统 传神 传播
1
目录
壹· 非遗的概念和特点 贰· 我国非遗保护的现状 叁· 我国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 肆· 完善我国非遗保护的建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广东省岭南版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民间艺术--剪纸 (共40张PPT)
![广东省岭南版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民间艺术--剪纸 (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043bdb89eb172ded63b74e.png)
阳刻:主题部分留下,刻去非主题部分 .特点是保 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即镂空剪 影的底子,留下线条结构。特征是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 相连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阴阳兼刻:画面有阴刻也有阳刻,根据 画面的需要可以阴阳结合 达到线面结合的艺 术效果。
大家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区别?
阳刻
二、剪纸的分类 单色剪纸:黑白 、单色 彩色剪纸:套色、染色、填色、衬色 等等。 三、剪纸的形式: 自由式:自由、灵活、富有变化 均衡式:四面形象虽然不一样,但给人 分量平衡的感 觉,灵活、生动、优美 对称式:体现了规律性的特点,平稳、 庄非主题部分,特点与阳刻剪 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 分。特征是它的每一条线条都不互相连接,这就使其整体必 须是块状的结构。
南、北方剪纸的特点
北方剪纸
构图 简洁、古朴
南方剪纸
繁茂、华丽
造型
线条 表现手法 风格
粗犷豪放
浑厚、苍劲 重变形夸张 热情、雄浑
细密纤巧
细腻、流畅 重写实 精巧、秀美
北方剪纸(山西)
南方剪纸(福建)
2、题材与内容
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 、神话
3、应用的范围
窗花 、 刺绣花 、 礼花 、灯花 、 室内花
阴刻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 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 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 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 生活情趣。 以上学习了剪纸的一般常识,剪 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 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 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中国民间艺术 --剪纸
一、剪纸概述
岭南文化PPT课件
![岭南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c90f60bcd126fff7050b8d.png)
3
岭南文化的构成
• 岭南建筑 • 岭南园林 • 岭南画派 • 戏曲音乐 • 工艺美术 • 民俗节庆 • 宗教文化 • 饮食文化 • 语言文化 • 侨乡文化
4
岭南园林
•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 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 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 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 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 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 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 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 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 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 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 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 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 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 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 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12粤西地区年例东莞百子论文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高州木偶戏东莞龙舟竞渡莞邑醒狮艺术东莞卖身节东莞中秋灯会东莞重阳登高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广东旅游欢乐节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广州迎春花市广州贺年缤纷大巡游元旦花车巡游广州国际美食节波罗诞南海神诞潮汕营老广东龙舟节潮州烧塔潮州出花园沙湾飘色番禺水色澄海澄海盐灶拖神偶佛山秋色荔枝节深圳茂名增城从化东莞等地梅州国际山歌节汕头迎春联欢会阳江风筝节城荷花节广州菊展春菊展秋菊展广州元宵灯会广州中秋灯广州的风俗习惯春节风俗
5
粤剧 粤剧是岭南最重 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 粤语方言地区。粤剧唱 腔优美、多样化,具丰 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影响遍及粤语华人地区, 有“红豆南国”的盛誉。 兼容并蓄、Leabharlann 俗易懂、 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 特点
6
工艺美术
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 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得有我国南方独特 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 (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 绣)、增城榄雕、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潮州 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州抽纱、 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 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 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 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岭南文化的构成
• 岭南建筑 • 岭南园林 • 岭南画派 • 戏曲音乐 • 工艺美术 • 民俗节庆 • 宗教文化 • 饮食文化 • 语言文化 • 侨乡文化
4
岭南园林
•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 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 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 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 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 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 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 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 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 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 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 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 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 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 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 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12粤西地区年例东莞百子论文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高州木偶戏东莞龙舟竞渡莞邑醒狮艺术东莞卖身节东莞中秋灯会东莞重阳登高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广东旅游欢乐节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广州迎春花市广州贺年缤纷大巡游元旦花车巡游广州国际美食节波罗诞南海神诞潮汕营老广东龙舟节潮州烧塔潮州出花园沙湾飘色番禺水色澄海澄海盐灶拖神偶佛山秋色荔枝节深圳茂名增城从化东莞等地梅州国际山歌节汕头迎春联欢会阳江风筝节城荷花节广州菊展春菊展秋菊展广州元宵灯会广州中秋灯广州的风俗习惯春节风俗
5
粤剧 粤剧是岭南最重 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 粤语方言地区。粤剧唱 腔优美、多样化,具丰 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影响遍及粤语华人地区, 有“红豆南国”的盛誉。 兼容并蓄、Leabharlann 俗易懂、 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 特点
6
工艺美术
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 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得有我国南方独特 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 (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 绣)、增城榄雕、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潮州 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州抽纱、 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 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 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 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初中班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主题班会之粤剧介绍 课件 (35张PPT).ppt
![初中班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主题班会之粤剧介绍 课件 (3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78d4a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3.png)
清雍正五年(1727年),北京名伶张五,人称摊手五,因躲避清迁的追捕,化装易服逃亡来粤,寄居于佛山 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 “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
历史溯源
历史发展
清中叶时,粤剧传入雷南路地区,即高、雷、廉、琼等下四府,故又称“下四府”粤剧 [5]。 清咸丰年间,粤剧传入广西。
表演场所
粤剧习惯将舞台布景的岗位和人员,统称为“画部”。早期粤剧多在农村搭戏棚演出, 和其它剧种一样,都是以一桌两椅变化组合成象征性的舞台景物,尚无“布景”可言。 20世纪初,粤剧进入城市,开始由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过渡,从而对粤剧舞台布景提 出了变革的要求。这个时候的布景,还只是一种单纯装饰性的画景和摆设。
贰
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
表演艺术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一般男性角 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阶来分类,也 会以声音特色来分类。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 东南音、木鱼、广东的本地民谣粤讴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须功、 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8]。
文化特征
行当
粤剧原有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等十大行当,后精简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 丑生、武生六大类。粤剧表演带有质朴粗犷的特色,有单脚、滑索、运眼、小跳、拗腰等绝技。其武打以南派 武功为基础,靶子、手桥、少林拳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十分出色。粤剧化妆简练,色彩浓艳,服装多采 用广绣,精美华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9]。
历史溯源
历史发展
清中叶时,粤剧传入雷南路地区,即高、雷、廉、琼等下四府,故又称“下四府”粤剧 [5]。 清咸丰年间,粤剧传入广西。
表演场所
粤剧习惯将舞台布景的岗位和人员,统称为“画部”。早期粤剧多在农村搭戏棚演出, 和其它剧种一样,都是以一桌两椅变化组合成象征性的舞台景物,尚无“布景”可言。 20世纪初,粤剧进入城市,开始由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过渡,从而对粤剧舞台布景提 出了变革的要求。这个时候的布景,还只是一种单纯装饰性的画景和摆设。
贰
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
表演艺术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一般男性角 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阶来分类,也 会以声音特色来分类。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 东南音、木鱼、广东的本地民谣粤讴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须功、 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8]。
文化特征
行当
粤剧原有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等十大行当,后精简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 丑生、武生六大类。粤剧表演带有质朴粗犷的特色,有单脚、滑索、运眼、小跳、拗腰等绝技。其武打以南派 武功为基础,靶子、手桥、少林拳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十分出色。粤剧化妆简练,色彩浓艳,服装多采 用广绣,精美华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9]。
岭南文化之客家文化ppt课件
![岭南文化之客家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6ab58a763231126fdb1123.png)
岭南文化之客家文化
高一二班徐嘉珞
贴春联
贴春联、年画。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 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 吉”等字。厨房、客厅、厕所等处也要贴上用 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 “桃符”。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 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连绵不断的鞭炮声
从12点开始响起鞭炮声,一直持续3分钟。自 家响完到另一家,有时鞭炮声重复叠加,大半 夜的都不用睡了。到了凌晨,第二重鞭炮又响 起,这次的声音持续较短,但远处依然传来此 起彼伏的炮声。若是在如此吵闹的状况下能睡 着,但是也会被刺鼻的烟味熏醒。第二天一打 开门,映入眼帘的必定是一大片红色鞭炮的残 骸。后来的围着整个祠堂放鞭炮的时候才叫壮 观,噼里啪啦地弄了十几分钟,漫天飞舞着碎 片和充斥着烟味。
热水(说是可以避邪气),每人轮留洗澡,一家人穿上新衣新鞋。下
午三点左右,家里的男人们就会把煮熟的大公鸡拿到家族的祠堂拜祭,
比比谁家的鸡最大个,就表示那家的收入是最多的,然后回家再拜祭,
放很多的鞭炮,家门口一地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拜祭完后,一家人
围着吃年团圆饭,餐桌上白切鸡、一条完整鱼(代表年年有余)、客
炸豆腐、腊味等凑成七种佐料煮稀饭,俗称“七宝羹”,客家人认为吃
了“七宝羹”,一年无病无灾。直至正月十五过了元宵,传统的过年才
算结束。
客家文化之春节篇
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 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 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 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到了除夕这一 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最讲 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汤”,主要有大肉、萝卜、肉丸和菇类。吃 年夜饭前要先做两件事:一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 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尔后,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 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一岁。饭后, 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正月初 一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然后点香烛、放爆竹, 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一盘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 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这一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 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 豆腐为主,意为勤劳致富发财。
岭南民俗文化_图文
![岭南民俗文化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5c5f884693daef5ff73d74.png)
广府民系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
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历史上中原 人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万戍五岭; 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 ;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 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 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这些中原移民,构成 了广府民系的主流,他们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 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所操语言为汉语粤方言,这是以古 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
畲族
❖ 畲族是一个生活在中国东南部崇山峻岭中的古老纯 朴的少数民族,早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畲族先民就 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繁衍生息。那时他们被称为 “蛮”、“蛮僚”、 “峒蛮”等,到南宋时才开始称其为 畲民。“畲”的意思是“刀耕火种”,元代以后畲民作 为畲族的专有名称,经常出现在史籍中。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畲族。生活在各地的畲 族人都说他们的发源地是广东省潮州凤凰山。传说 他们的祖先盘瓠就葬在凤凰山。畲族人多是小聚居 ,并和周围的汉族人交错杂处,甚至有的和汉族人 居住在一个村子里。现早已汉化。
❖ 现绝大部分水上居民已上陆定居。
❖ 蛋民因祖籍是汉族,风俗习惯与当地汉族相同,宗教 信仰为佛教,但也有其特点,他们更信奉龙皇;如三亚港 的妈祖庙、保平港(即港西湾)的五龙公庙,蛋民初一、 十五都给它上香,而且非备猪、羊奠祀不可,让神明保佑 他们安全、幸福。
❖
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
专题一: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 学习目标
❖ ◎岭南地区的范围和岭南文化的基本形态
❖
◎三大民系的形成和特点
岭南建筑文化PPT
![岭南建筑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46fa210722192e4536f65d.png)
东历 代民间工艺精品共聚一堂,交相辉映,并以“古祠 留芳”之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 (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 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这些住 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基本布局是 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
•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部在 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 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 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 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 科 学实用,又有特色。
广州历史上宗教建筑很 多,寺院庙宇遍布全城。 佛教建筑有六榕寺、光 孝寺、大佛寺等,道教 建筑有五仙观、三元宫 等,伊斯兰建筑有怀圣 寺等,天主教建筑有耶 稣圣心堂、露德圣母等, 基督教建筑有东山堂、 锡安堂等。
骑楼
陈氏书院 西关角 客家土楼
宗教建筑
商业骑楼建筑 “骑楼” 建筑最早盛行于南欧、 地中海一带,本世纪 初广州开辟马路时, 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 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 统的形式相结合演变 成广州特有的“骑楼” 建筑,这是中外文化 交融的结果。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依托 广州陈氏书院(俗称陈家 祠)而设。广州陈氏书院 建成于1894年,为广东 省七十二县陈姓的合族祠 堂。陈氏书院是岭南民间 建筑艺术的典范,集木雕、 石雕、砖雕、灰塑、陶塑、 铁铸和绘画等装饰艺术。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 (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 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这些住 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基本布局是 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
•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部在 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 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 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 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 科 学实用,又有特色。
广州历史上宗教建筑很 多,寺院庙宇遍布全城。 佛教建筑有六榕寺、光 孝寺、大佛寺等,道教 建筑有五仙观、三元宫 等,伊斯兰建筑有怀圣 寺等,天主教建筑有耶 稣圣心堂、露德圣母等, 基督教建筑有东山堂、 锡安堂等。
骑楼
陈氏书院 西关角 客家土楼
宗教建筑
商业骑楼建筑 “骑楼” 建筑最早盛行于南欧、 地中海一带,本世纪 初广州开辟马路时, 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 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 统的形式相结合演变 成广州特有的“骑楼” 建筑,这是中外文化 交融的结果。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依托 广州陈氏书院(俗称陈家 祠)而设。广州陈氏书院 建成于1894年,为广东 省七十二县陈姓的合族祠 堂。陈氏书院是岭南民间 建筑艺术的典范,集木雕、 石雕、砖雕、灰塑、陶塑、 铁铸和绘画等装饰艺术。
岭南文化——美食ppt课件
![岭南文化——美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0bd14151e79b8969022650.png)
老火靓汤delicious只要有食材就能制作广式点心只要有食材就能制作广式点心广式点心则是广府饮食最具特色的一环融合中西西点的技巧广式点心则是广府饮食最具特色的一环融合中西西点的技巧品种繁多无论是造型口感用材都是十分独特中外少见品种繁多无论是造型口感用材都是十分独特中外少见饮茶食点心已经逐渐成为广府人的生活模式饮茶食点心已经逐渐成为广府人的生活模式广式点心不仅是充饥的需求更是一种广式点心不仅是充饥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寄托精神文化的寄托别人眼中的广府点心别人眼中的广府点心广东独有的老火靓汤补益养生老少咸宜成为广东餐饮的精典之作和独特标记
二讲云吞,关键在于里面的馅,用三七开肥瘦的猪肉,或者新鲜的虾球,也是一口咬下 “剥剥翠”。
三讲汤,用大地鱼和猪骨熬成的浓汤,或者用柴鱼虾壳熬出来的汤即有鲜味还有清甜, 加味精是大忌。
辨别广式云吞面真假还有一招:韭黄一定不能缺(正宗广式云吞面只放韭黄不放青菜) 。连面条盛放上桌也有讲究:碗底一般放五颗鲜虾云吞,然后把面条铺放在云吞上面,再加 入大半碗面汤,汤里面要放些韭黄丝,增添美味并带来清脆的口感。
27
糯米鸡是中国广东汉族特色点心的一种, 属于粤菜菜系,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 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 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
拆开荷叶时清香扑鼻,鲜味四溢,糯米润滑 可口,鸡肉味道完全渗透到糯米之中,荷叶的 清香回味悠长,开胃爽口,风味独特。
28
delicious 老火靓汤
29
别人眼中的广府点心
广府饮食文化
132班 小组成员:龙福全 邓颖君 陈雅倩 赖英 许可姗
1
目录
广府美食的起源与发展 广府美食——粉面 广府美食——菜肴
广府美食——粥品
广府美食——点心
广府美食——老火靓汤
二讲云吞,关键在于里面的馅,用三七开肥瘦的猪肉,或者新鲜的虾球,也是一口咬下 “剥剥翠”。
三讲汤,用大地鱼和猪骨熬成的浓汤,或者用柴鱼虾壳熬出来的汤即有鲜味还有清甜, 加味精是大忌。
辨别广式云吞面真假还有一招:韭黄一定不能缺(正宗广式云吞面只放韭黄不放青菜) 。连面条盛放上桌也有讲究:碗底一般放五颗鲜虾云吞,然后把面条铺放在云吞上面,再加 入大半碗面汤,汤里面要放些韭黄丝,增添美味并带来清脆的口感。
27
糯米鸡是中国广东汉族特色点心的一种, 属于粤菜菜系,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 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 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
拆开荷叶时清香扑鼻,鲜味四溢,糯米润滑 可口,鸡肉味道完全渗透到糯米之中,荷叶的 清香回味悠长,开胃爽口,风味独特。
28
delicious 老火靓汤
29
别人眼中的广府点心
广府饮食文化
132班 小组成员:龙福全 邓颖君 陈雅倩 赖英 许可姗
1
目录
广府美食的起源与发展 广府美食——粉面 广府美食——菜肴
广府美食——粥品
广府美食——点心
广府美食——老火靓汤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8. 民间砖雕 课件(共15张PPT).ppt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8. 民间砖雕 课件(共1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98162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e.png)
岭南版美术课 5年级上册
《民间砖雕》
目录
PART-01
欣赏砖雕作品,感受氛围
PART-02
创作过程——设计砖雕作 品
第一部分
欣赏砖雕作品,感受氛围
艺术领域教育的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 术的敏感。 3、掌握一些简单的艺术技能,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艺术活动中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与他人合作,能理解、 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 与风格的艺术作品。
感受与欣赏
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 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 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制 作工艺与核心点是在于用金砖等 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 这是我国几百年来传统意义上真 正的砖雕,传统砖雕精致细腻、 气韵生动原创作品。
临摹简单的砖雕作品。
进行绘画并大胆表现
作品欣赏参考
绘画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期待优秀的作品 谢谢观看
目标1——欣赏砖雕作品,说说感受
感受与欣赏
观察砖雕作品的 特点。
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 讨论一下砖雕与彩塑的区别。 2. 谈谈砖雕的表现与感受。
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第二部分
创作过程——分组设计砖雕作品
进行原创绘画或者临摹并用绘画工具大胆表现
《民间砖雕》
目录
PART-01
欣赏砖雕作品,感受氛围
PART-02
创作过程——设计砖雕作 品
第一部分
欣赏砖雕作品,感受氛围
艺术领域教育的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 术的敏感。 3、掌握一些简单的艺术技能,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艺术活动中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与他人合作,能理解、 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 与风格的艺术作品。
感受与欣赏
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 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 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制 作工艺与核心点是在于用金砖等 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 这是我国几百年来传统意义上真 正的砖雕,传统砖雕精致细腻、 气韵生动原创作品。
临摹简单的砖雕作品。
进行绘画并大胆表现
作品欣赏参考
绘画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期待优秀的作品 谢谢观看
目标1——欣赏砖雕作品,说说感受
感受与欣赏
观察砖雕作品的 特点。
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 讨论一下砖雕与彩塑的区别。 2. 谈谈砖雕的表现与感受。
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第二部分
创作过程——分组设计砖雕作品
进行原创绘画或者临摹并用绘画工具大胆表现
非遗文化PPT模板3
![非遗文化PPT模板3](https://img.taocdn.com/s3/m/6d6fef8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7.png)
在开发特色体育资源、适应市场经 济发展的同时, 应走内涵型、可持 续性发展的道路, 同时, 还要使民族
供游人参与娱乐和竞技活动。 文化有着相应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第四部分
2. 让狮舞走进学校,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是充实和丰富学校体育资源的必由之路 各地教育部门和文化局应当密切配合, 在中小学广泛开 展狮舞课程, 拓展校园体育文化, 培养狮舞表演后备力量。 同时, 利用各种节庆开展狮舞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内、校 外狮舞体育文化氛围, 以达到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部分
3.缺乏系统化管理和专业传承人员
01 狮舞表演的音乐、舞蹈、 套路等一般都是由民间 老艺人回忆所得, 缺乏 明晰准确的文字记载, 传承与推广进行艰难。
02
鉴于此, 政府要在当地村民 中培养专业的狮舞传承人 员。而目前因传承场地的 狭小, 政府的扶持不够稳定, 狮舞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第三部分
城市化的发展, 不仅仅改变了人口和地域, 也加快了民俗节日的没落。在当代, 传统节日深受西
2 方节日的影响, 加之传统的民俗节庆产生于旧时代, 其形式、过程都相对繁琐和枯燥。在城市化
的影响下, 元宵节、庙会等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受到限制, 致使很多地区停办了节庆民俗活动。
舞狮传承新探索
醒/狮/闹/中/华/龙/狮/舞/天/下
第三部分
6.休闲方式多样化, 节庆民俗没落
城市化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巩义市的社区, 最常见的情景是广场
1 舞、说书场、麻将馆、剧场等, 且参与者老年人居多, 很少看到与体育相关的休闲活动。而狮
舞运动由于对体力消耗比较大、动作技巧难度高、收获愉悦周期长, 不太容易受到众人的喜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模板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65f4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9.png)
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可以转化为现代产业,创造经济价值
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如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活动等
社会价值
A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
教育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C
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带动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D
国际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谢谢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讲人
目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0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民族世代相传,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02
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
02
教育普及: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技术支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保护经验和资源
05
传承方式
教育传承: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传承: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
文化活动传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反映了一个地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变迁
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如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活动等
社会价值
A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
教育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C
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带动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D
国际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谢谢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讲人
目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0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民族世代相传,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02
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
02
教育普及: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技术支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保护经验和资源
05
传承方式
教育传承: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传承: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
文化活动传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反映了一个地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班会之英歌舞课件(共37张PPT).ppt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班会之英歌舞课件(共37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2fa03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b.png)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 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 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
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英歌舞作为一种 民间艺术,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较少文字记载,有 籍可考的历史不过四五百年,其源头有许多不同版本。 2006年5月20日,英歌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非遗系列
英歌舞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 [1],是流行于广东省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及福漳省建州等地的区一种糅合南 派武术、戏等剧地方艺术为体一的民间广场舞蹈 ,中国香港 [4-6]和泰国 [7-8]等地也流行。火遍全球的英歌舞 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中华战舞”或“中华街舞” 。英歌舞始兴自岭南,成为岭南文化的符号代表,代表了岭南 的精气神。 潮汕地区英歌舞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 [12],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既似土风,又似武舞。 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英歌舞所 表演的角色均为《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但表现手法十分概括写意,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 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整体的形象。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 从整体上体现一种男性的刚健之美 [21]。英歌舞中的舞蛇是源自闽南民系对蛇的崇拜。
01.历史渊源 04.传承保护 02.表演特点 05.社会影响 03.地区流派 06.荣誉称号
.
.
畲族说
.
傩文化说
.
《潮汕民俗大典》
.
练武习艺说
.
01 02
03
.
.
脸谱妆容
.
一般脸谱化妆都是自己化,除了一些较为复杂的脸谱由化妆师帮忙,或演员间相互帮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哪种是广州牙雕呢?
广州派牙雕又称南派牙雕,制作着重雕工,并讲究牙料的 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玲 珑精巧,华丽美观。
按工艺技法,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和编织三大类。雕刻 多采用阴刻、隐起、起突、镂雕、染色,又尤以镂雕见长, 这与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广州牙雕
广州牙雕又称南派牙雕,以象牙为原材料 进行雕刻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远在秦汉 时期,广州牙雕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 明清时期,其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高峰。 其特点是制作着重雕工,并讲究牙料的漂 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牙质莹润、精镂 细刻见长,玲珑精巧,华丽美观。按工艺 技法,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和编织三大 类。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
影人、影景以牛皮(也曾用猪皮)制作,影人高约六寸,五官轮廓分明,四肢比 例与真人相仿,造型贴近生活,与秦晋影戏、滦州影戏的人体个部分比例高度夸张, 五官轮廓不尽分明的造型,显著不同。制作方法也与北方的雕镂有别。它是錾刀、雕 刀并用。
影窗长四尺,宽不足三尺,以杉木或毛竹作窗框,中糊白纸或罩上白布。光源初 以大碗装上桐油或煤油点灯,后改用汽灯。汽灯的采用提高影象的清晰度。表演有 “生对眉、旦对脐、净对肩”的动作规范。往往一至二个人要包演全台角色,刚刚捏 着鼻子以假嗓唱花旦,马上又要粗着喉咙唱乌净;装正人君子说教之后,立即要做小 丑用口白逗笑。要手与口并用,配合默契。表演生旦净丑等七个不同觉得的不同艺术 特点,表现出剧中人的不同性格。
2004年,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为课 题,广泛进行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对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研究。课题 历经三年半,是中国影戏研究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时任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的康保成是课题的总负责人。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市场经济兴起以来,以往靠国家财政拨款的专业皮影剧团受到很大冲 击。目前虽还保留着一个空的建制,但已有十多年没有正常演出,基本上是名存实 亡。……演职员们说:‘我们现在拿的工资是1997年基本工资的50%。’这根本无法保 证演职员养家糊口,更谈不上排练和演出。……多数演职员另找门路谋生,有的下海,有 的到深圳、惠州等地打工。” 康保成在《潮州影系的个案研究——关于陆丰皮影的田野考察》一文的结尾写道:“欣闻 广东省即将启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我们期待着中国古老剧种起死回生。” 陆丰皮影戏果然起死回生了。 2008年,以“中国皮影戏”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成功入选。 2010年,陆丰皮影戏剧团成立了皮影动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把传统技艺与现代娱乐结 合,从事皮影及动漫领域的平面出版、皮影工艺品制作、多元文化产业投资。不久前在第 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上演的陆丰皮影戏,是新戏《阿星游历记》,素材灵感来自动漫卡通 故事,影身造型和音乐设计都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
陆丰皮影戏影具制皮工艺
戏传 著统 名皮 艺影 人戏 黄演 娘出 切是 在现 拉场 二配 弦音:汕尾市有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 等剧种。各剧种的戏班在一块演出,都要 在皮影戏开以后,才先后开鼓。尊皮影戏 为大,这是历史形成的惯例。考诸史籍, 它产生在南戏和元杂剧之前,确实历史久 远。一说它起源于西汉。明高承《事物纪 原》说:“汉武帝因李夫人死,思之不置, 齐人少翁称有术能致之。夜设帐,帝坐他 帐望之,仿佛见夫人之像,由是后有影戏。
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 的作品,再加上原先的工艺水平,镂雕逐渐成为广州牙雕 工艺最具特色的技艺。牙片可以做到薄如纸,呈半透明状, 镂空玲珑剔透,雕镌细如游丝。广州牙雕染色极为娇艳富 丽,并吸收了西方的明暗法,以增强物象的立体感。但是, 染色也掩盖了象牙的质之美感,这是它的弱点。植物图案 受西方巴洛克花纹的影响,采用莨苕科植物之叶状纹、贝 壳纹以及写实的折枝花卉。
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招收 了学动漫设计的年轻人来设计新 戏中的人物形象
现在也将皮影戏文化以夏令营的 方式教给国外友人。
视频
谢谢谢谢观观看看!!
谢谢
据介绍,最近几年,随着非洲大象休养生息,非洲国家出 现了象牙贸易适度解禁的呼声,我国也允许有限度地开发 象牙,牙雕业渐渐出现了复兴的迹象。然而,原料断档仍 是悬挂在牙雕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位从业 者表示,如何尽可能争取政策扶持,并且利用现有资源精 工细作,是牙雕业生存的关键
简介
汕尾市陆丰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 艺术,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汕尾皮影 的惟一遗存,汕尾市陆丰皮影剧团是广东 省惟一的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一直 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 因,又得汕尾市汉族民间习俗的孕育,唱 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 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陆丰皮影戏从萧条零落到朝气蓬勃
皮影戏在乡间的“戏台”,走到哪里都能搭幕表演。小朋友总是好奇,幕 后藏着什么魔法
剧目
陆丰皮影戏艺术相当可观,建国前演天光戏,剧目可以一连 演七十五个夜晚,可惜不少已经失传。现在知名者,计有四大 连戏:《高文举连》、《祝英台连》、《秦雪梅连》、《吕碧 英连》;还有《三十六变》、《九偷怪》、《收鲤鱼精》、 《李彦贵卖水》、《火焰山》、《波月洞》、《石猴出世》、 《罗衫记》、《乌鸦记》、《裴仲庆》、《曾二娘割股》、 《张四姐下凡》、《卢雄迫债》、《杨果通》、《杜十娘》、 《毛瑞凤》、《吕蒙正》、《程婴救孤儿》、《洪芝奇》、 《王双福》、《秦大犹》、《金钗记》、《何立德》、《马清 秀》、《桃花过渡》、《张碧英》等。
影戏的传播: 闽南的泉州是当时东方的第一大港,水路与临安、温州往来频繁,南
宋的“南外宗正司”又迁来泉州,在这里居住的宗室,开初三百多人,后增 至三千多人。相传影戏就是由浙江传至闽南,宋末又由闽南移民带到现在 的海陆丰地区。到了明代,影戏在现在的海陆丰地区已经颇为盛行,而且 由于每个班社只有三几个人,道具便于携带,很早便深入农村。年代不详 的手抄残本《碣石卫志.民俗卷五》记载,嘉靖时,“穷乡僻壤,地瘠民贫, 每届神诞,多聘木头戏、皮影戏,盖其戏金每夜仅三、二两白银,殷富人 家喜庆寿诞,亦乐雇入庭院,以待亲朋宾客而添热闹者。”万历十七年前后, 闽南漳浦县陈天尹,偕其父辈、祖辈三代移居海丰县坊廓都将军池村。后 子孙繁衍,遍住于博美内湖、麻竹坑等村。该族皮影戏班,历史悠久。据 其族人陈维尧先生(熟悉地方史)说,它是祖先移民时带来的。由此看来, 到了明代末期,农村已经有了影戏班社。满清入主中原以后,影戏继续在 农村盛行。清朝晚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白莲教揭竿起义,斗争遍及 川、楚、陕、豫、甘等省,朝廷认为这是各地的影戏艺人所施的“撒豆成兵” 妖法,指控制他们是“悬灯匪”,疯狂残杀,使影戏遭到空前大劫。但僻处 海陆丰的影戏,不仅未受波及,班社还逐渐增至二十多个左右。民国初年, 产生了陈乃月等著名艺人。乃月是博美沙陂村人,在影戏界中有“功夫真本, 任考不倒”之誉。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南塘镇环林村卓勤和南塘墟蔡强等艺 人也名盛于世。但自1937年日寇侵华,尤其是1943年大饥荒,卓勤等好些 艺人饿死,影戏遂日渐式威。到建国前,只剩下两个活动不经常的班设。
分类
广州牙雕以镂雕牙球、花舫、微刻书画为代表。产品主要 分为三类,一是欣赏品,包括象牙球、花舫、蟹笼、花塔、 花瓶、鸟兽、人物、石山景等;二是实用品,有折扇、台 灯、烟盅、烟嘴、笔筒、粉盒、图章、梳具、筷子、牙签、 书签、纸刀、象棋等;三是手镯、项链、耳环、戒指、别 针等。
广州牙雕重雕工,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闻名。纤细精 美、玲珑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牙 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整体布局热闹,喜繁花似锦,不 留空白。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 翠羽等巧妙地镶嵌于一器之上,增加图案的层次,使图案 更富于立体感;刀法见棱见角,华丽美观,豪华名贵。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牙雕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汉族民间工艺美术。 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 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 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 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 一。目前牙雕制作为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 区,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是广州也就是岭南地区的。
演员在表演皮影戏《猪八戒背媳妇》和《哭塔》
剧 名 《 哭 塔 》
剧 目 《 飞 天 》
唱腔
白字曲,以福佬方言(属闽南语系)演唱,唱腔结构为曲 牌连缀体,常常运用滚唱、滚白。曲牌名称大多失传,知 名者只有[四朝元]、[下山虎]、[驻云飞]、[锁南枝]、[红纳 袄]等。唱腔中也有一些民歌小调,但其主体是正字戏大 板曲的“易语而歌”。它行腔高亢,具有一唱众和的特点。 拉腔唱“啊咿嗳”。《高文举》中王金真的“历路曲”, 拉腔特别长,有“十八嗳”之说。间奏采用民间音乐的 “弦诗”;武打戏的伴奏还采用正字戏的昆牌子。乐器分 文畔、武畔。文畔用响弦、椰胡、大吹、三吹;武畔用鼓 锣钹。唱腔音乐与白字戏相同,但更加古朴丰富。建国初 期,艺人卓幼儿、蔡娘子曾应邀到海丰县白字戏剧团传授。
古书记载: 早在北宋,影戏在汴京已经流行。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记述:“凡皮影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大抵真假参半, 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 睛也。”孟元老《东京孟华录》记述到汴京瓦肆的各种表演技 艺时说:“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陀、风僧哥、 俎六姐影戏,丁义、搜吉等弄乔影戏。”北宋灭亡,文物衣冠 南渡,影戏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临安(即杭州)。临安不仅出 现了许多名艺人,如周密《武林旧事》所记载的“贾镇、贾雄、 尚保义、三贾(贾伟、贾仪、贾佑)、三伏(伏大、伏二、 伏三),沈显、陈松、马俊、马进、王三郎(升)、朱佑、 蔡咨、张七、周瑞、郭真、李二娘(队戏)。王润卿(女 流)、黑妈妈”,还有影戏艺人的组织——绘革社。闽、浙相 邻。
传承艰难
在曾经见证了大新厂乃至整个广州牙雕行业的辉煌和失落 的李定宁大师看来,牙雕的未来不容乐观,良徒难觅是最 大的忧患。“牙雕学成很难,没有十几年的苦功夫,别说 自己设计作品,连雕刻技法都未必能掌握全。”李定宁说, “传技术容易,传艺术难。”制作者需要有很好的美感和 美术功底,否则只能成为匠人,而非“大师”。现在大新 厂有3个政府认定的“大师”,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 再没有新人入行,这门千年绝技就真的快要“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