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突发急性心梗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失去生命。

急性心肌梗塞的时候要怎么应急处理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1.监护和一般治疗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

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

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

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

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

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

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处理。

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行直接PCI治疗。

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

(2)溶栓治疗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与护理
7、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
2、床旁查房
(1) 老师说明目的
(2) 责任护生病情汇报
(3) 主查人护理评估
(4) 主查人评价
教学查房的程序
(二)、查房实施程序:
1、病例汇报:在办公区完成,先由实习生汇报,然后 由指导老师补充,并说明本次查房的目标。
1 病人基本情况
2
病人的护理问题、 采取的治疗护理 措施及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及护理实习生及带教老师的综合 素质。
解决临床实际工作的疑难问题,评价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的落实与效果,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教学查房的 方法
预告式方法
事先告知查房的内容,积 极准备(看病例、查体、 查阅资料、提问题) 是临床最常采用的教学查 房方法。
随机式方法
临时的、随机的 晨交班后的床旁查房 急重症病人查房
(以带教老师教学查房为例)
(一)、查房准备与要求: 1、查房前准备:提前2-3天确定病人、明确查房目标(根据教学大
纲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 2、物品准备:车或治疗盘、病历、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洗手液、
手电筒、专科物品等 3、查房人员:要求参加的人员
教学查房程序
查房准备与要求
4、查房人员的站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尿血?便血咯血颅内出血等?活动无耐力?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解释合理活动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活动时的监测急性期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无并发症24h后床上腹式呼吸协助床上洗漱床上坐起进餐关节被动运动若无低血压坐椅上活动床边活动坐椅上活动床边活动第4天5到7天逐步增加活动若有并发症适当延长卧床时间?运动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进入高一阶段的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的护理要

目录 患者的急救 患者的病情观察 患者的药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护理
患者的急救
患者的急救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一片阿司匹林 若患者意识丧失,进行心肺复苏术
患者的病情观 察
患者的病情观察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 情况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变 化
患者的病情观察
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液标本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患者的药物治 疗
患者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 脉 给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 率和血压
患者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次梗 死 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抗凝剂或溶栓药 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护 理
患者的康复护理
提供患者合适的饮食,低盐低 脂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和锻炼
患者的康复护理
教育患者关于心脏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定期复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液指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
护理对策
冯丽钦;吴瑞珍;周小香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名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32例出现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结果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中血容量不足20例,占62.5%;由于拔鞘引起迷走神经反射的神经性低血压6例,占18.8%;由于术中、术后使用扩血管类药物引起低血压的4例,占12.5%;由于再灌注损伤引起低血压的2例,占6.3%.低血压发生时间在术后1~4 h占78.1%,术后5~24 h占21.9%.结论行急诊PCI术后急性低血压出现的时间以术后4h内最多,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2(030)019
【总页数】2页(P137-138)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低血压;护理
【作者】冯丽钦;吴瑞珍;周小香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12小时内伴相邻导联ST段抬高,无禁忌症患者可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为尿激酶和瑞替普酶。

一、观察要点:1.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尤其注意有无低血压发生。

按时间要求应用溶栓药,按时做心电图,并做胸前标记。

2.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发热、寒站、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3.密切观察胸痛减轻程度及缓解时间。

4.密切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并记录ECG。

室性心律失常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按AMI的心律失常处理。

出现快速性室性自搏心律时,如无血流动力学异常,可不做特殊处理。

5.观察并记录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尿道出血及颅内出血情况,记录出血程度及出血量。

出血量多时应查血红蛋白,记录止血方法、输血量等二、护理措施1.溶栓前配合医师做18导联ECG,并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3L/min,查血常规、CK、CK一MB、肝肾功能、血型、疑血四项2.溶栓前碎服肠溶阿司匹林0.3g,以后肠溶阿司匹林0.3g,qd。

对溶栓再通者应用波立维。

3.遵医嘱用静脉溶栓药。

4.溶栓开始后3小时内每半小时记录1次ECG(12~18导联),以后3日每日记录1次(医师做,护士配合)。

第7、14日记录1次ECG。

5.发病6小时起每2小时抽血查CK、CK一MB和同工酶,至发病24、48、72小时各抽血1次查CK、CK—MB、同工酶。

6.溶栓后3日每日抽血查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便潜血及凝血因子。

如不正常,应随诊复查至正常。

三、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出血,与使用溶栓药有关。

2.猝死:与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破裂等有关。

四、治疗原则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争分夺秒,使梗死相关血管得以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一)适应症1.反映左室下壁心电活动的3个导联(∏、Ⅲ、avF)中有2个导联或反映左室前及侧壁的前胸导联(V1-6)中有2个相邻导联或I和aⅤL导联的ST段抬高≥0.2mV或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且含硝酸甘油后,ST段不回降。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

总发生率可高达50%。

轻者可以恢复;重者见于下壁AMI,乳头肌整体断裂,左心功能衰竭,迅速发生急性肺水肿,在数天内死亡。

(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有室间隔破裂,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3)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4)心室壁瘤:简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较大的室壁瘤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局部有反常搏动,心电图示ST 段持续抬高。

室壁瘤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0%。

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过敏反应。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1)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变化,在AMI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小时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

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室速,多源性或R on 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2)严密监测血压:动态观察病人有无血压下降,是否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一旦发现病人有血压下降趋势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补液等处理。

(3)心衰的观察与护理:AMI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专业看护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专业看护

提供心理支持
应对焦虑:采用放松技巧,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教育患者和家 属
教育患者和家属
饮食指导: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 饮食建议 运动建议:指导适当的运动,提高心肺 功能
教育患者和家属
药物使用:向患者和家属详细 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 专业看护
目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监测病情 保持通气道畅通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和家属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的护理概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护理目标:减轻症状、恢复心 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护理重点:监测病情、保持通 气道畅通、提供药物治疗、提 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和家属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给予适当的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血管扩张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 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供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给予适当的镇痛药 物,缓解胸痛
提供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倾听患者的情绪,提供积极 的心理支持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 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监测病情
监测病情
心电监测:连续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 心律失常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 整药物治疗
监测病情
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氧供需 平衡,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保持通气道畅 通
保持通气道畅通
姿势:保持半坐位,有利于呼吸道通畅 氧疗: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疗浓度
保持通气道畅通
咳嗽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 咳嗽,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预防方法
• 有了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 要尽力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意以下几点: •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自觉 戒烟、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不良因素。
• 2.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 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 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 3.放松精神,平衡心态,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 要能泰然处之。
临床表现
• 1 . 先兆: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 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 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 (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 2. 症状:
• 2.1 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
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 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 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
治疗
• 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 强入院前就地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 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 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 1. 监护和一般治疗。
• 2. 镇静止痛。
• 3.心肌再灌注治疗:30min内溶栓治疗或90min内介入 。 • 4. 抗心律失常。 • 5.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 6. 其他用药 • • 7. 生活与工作安排。
• 7. 进行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三大并 发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 衰),做好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监护的变化、胸 痛的变化。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 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ICU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 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 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心梗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心梗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心梗的护理诊断与措施摘要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血供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严重心脏疾病。

本文旨在介绍心梗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帮助护士提供有效的护理和帮助患者康复。

一、护理诊断1. 胸痛胸痛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放射方向和持续时间等信息来诊断。

2. 血压异常心梗时由于心肌供血不足,血压常常出现异常,通常表现为高血压或低血压。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3. 心电图变化心电图变化是心梗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和Q波出现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4. 心功能不全心梗后,患者常常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和水肿等。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心率和水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焦虑和抑郁心梗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往往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

6. 活动能力下降心梗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常常下降,需要逐渐恢复。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活动能力。

二、护理措施1. 控制疼痛针对胸痛症状,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合适的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变体位、室内环境的调节和心理支持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2.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心电图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电图变化和心律失常,并及时处理。

3. 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呼吸、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水肿情况等重要指标。

4. 心理支持心梗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5. 促进康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指导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活动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目录一一般护理 Nhomakorabea二
心理护理

心电监护

疼痛护理

排便护理

用药护理

健康教育
一 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
休息有助于降低耗氧量,降低交感N兴奋性,缓解疼痛 环境安静,限制探视 急性期卧床休息12h 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鼓励床上行肢体活动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 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 ~ 150m 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出现症状立即停止、卧床休息
主要不良反应为自发性出血 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定期测定出、凝血时间
六 用药护理
溶栓剂
询问有无溶栓禁忌症 溶栓前检查血型、出凝血时间 观察不良反应 畏寒、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
皮肤黏膜、内脏出血表现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 注射压迫时间延长 观察溶栓是否成功(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询问胸痛情况)
二 一般护理
饮食护理
低热、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 起病4~12h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普食 饮食规律,少量多餐,避免饱餐 避免浓茶、咖啡、过冷或过热、辛辣食物 戒烟戒酒
二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
专人守护,减少刺激 安慰鼓励,耐心解释 增加信心,积极配合 家属支持,药物镇静
三 心电监护
心电监护
安置病人在冠心病监护室(CCU) 专人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率、
心律、心电图、心功能变化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 疼痛护理
疼痛护理
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绝对卧床休息,进行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反应 遵医嘱给哌替啶或吗啡止痛,意低血压和呼吸功能抑制等副作用 遵医嘱给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血压、心率、心律 持续氧气吸入,一般2~4L/min,以增加心肌供氧,减轻疼痛 遵医嘱配合心肌再灌注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在临床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正常情况下这一病症的患者发病及时,病毒死亡率也比较高,在近些年当中发病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二三十岁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于该疾病进行说明,并对于该疾病的护理进行探讨。

1.急性心肌梗死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突发急性闭塞,从而导致的血流中断,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当中该病有一定的突发性,并且会伴随着剧烈的胸痛,患者的血清酶发生增高,并且现在图的动态演变也发生变化,在发生缺血性心肌坏死之后,患者还可以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该疾病九成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药硬化后,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血栓,学生堵住了冠状动脉,从而突发急性的闭塞。

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炎症等导致。

该病症的发生通常会有一些诱因,例如患者在发生前通常会有过劳或是大出血或是较为激动或是外科手术等情况。

在临床当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会出现乏力,活动时会出现心悸烦躁以及心绞痛等情况。

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患者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质和心绞痛相同,并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常常在患者安静时感觉疼痛较重,并且这一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患者会感受到数天或者数小时的疼痛,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片之后,也并不能够缓解,同时会伴有烦躁不安的情况,存在一种濒死感,只有少数的患者并不疼痛一开等严重情况,患者的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一些患者的疼痛会出现放射的情况,放射到整个颈部或是背部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全身的症状当中还会存在着发热,白细胞升高,心动过速等情况,患者体温会升高到三十八摄氏度,持续时间在七天左右。

患者的胃肠道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状况。

2.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应当尽早发现并且住院。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对于心肌进行挽救,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肌病变,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

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气短、恶心、出汗等症状。

临床观察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监测、血液生化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在护理上,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护理环境舒适、安静,避免患者受到过度刺激。

及时发现和处理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综合护理对患者康复也至关重要。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护理、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心肌酶谱检测、注意事项、发现、处理、康复、综合护理、重要性1. 引言1.1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心梗。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在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血流中的氧和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供应到心肌细胞,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

急性心肌梗塞通常会出现在心肌供血不足的部位,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

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急性心肌梗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及时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1.2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也称为心梗。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闭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造成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坏死而发生的严重病变。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有时放射至左肩、颈部、下颌、臂部或背部,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还可能引起心电图改变,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如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的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心血管紧急情况。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

1.心肌缺血患者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心肌缺血,护士通过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监测评估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护理措施包括:-促进冠状动脉血流:保持患者心率、血压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活动和劳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如硝酸甘油等。

-减少心肌耗氧量:维持氧气供应,保持血氧饱和度在合理范围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

2.异常心功能患者因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受损,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音、心电图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时检测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维持循环稳定: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低血压或心律失常情况。

-改善心脏功效:使用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ACEI/ARB、利尿剂等,来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功能。

3.高风险护理干预-监测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呼吸情况等,并监测尿量、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

-防止并发症: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可能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

4.教育和康复-心脏病的认识: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

-生活方式改变:教育患者关于健康饮食、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药物管理: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使用药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总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应以心肌缺血、心功能异常、高风险护理干预以及教育和康复为重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或分枝闭塞,导致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性心梗时候的急救护理,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及护理1、迅速安置患者,取平卧位,同时通知医生。

2、吸氧(流量4-5升/分)。

3、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4、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情况。

5、建立双管静脉通道,先留血标本再输液。

6、按医嘱用药:溶栓药、抗心律失常药、扩张血管药、止痛药等。

7、遵医嘱进行溶栓,溶栓程序为:1)口服阿司匹林0.3g;2)用注射器抽利多卡因1支备用3)配好溶栓药:NS20ml+尿激酶25u静脉推注;NS100ml+尿激酶75u静脉点滴(30分钟内滴完)。

急性心肌梗死的注意事项1、观察并记录是否出现溶栓后的并发症,如有出血(大小便颜色变化,口腔、牙龈出血),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停止用溶栓药。

2、病人绝对卧床,不能用力排便。

由护士实施生活护理。

3、定时抽血验心肌酶及行心电图检查。

4、谢绝探访,避免不良刺激。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AMI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并防止AMI的并发症。

以下是AMI护理的几个重要措施:1.快速诊断和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和血清心肌酶谱能够确认AMI的诊断。

ECG监测应从入院开始,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新的心电图变化。

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2.疼痛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或不适,应尽快给予镇痛治疗。

通常使用硝酸甘油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减轻胸痛,可以通过舌下含片、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给予。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尝试吗啡等强力镇痛药。

3.血栓溶解治疗:AMI患者血栓溶解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UK)、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rPA)等。

溶栓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特定时间窗口内使用。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包括血管再通及出血等并发症。

4.维持血液循环稳定:AMI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血流稳定。

5.心脏监护和治疗:AMI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护,包括持续ECG监护和定期测量心室功能。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给予负性肌力药物、抗凝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6.控制危险因素:AMI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和药物治疗等。

7.心理支持:AMI对患者来说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打击。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并指导患者和家属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以上措施只是AMI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AMI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14T11:42:17.0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曾蕾宇[导读] 重视对摄入量不足、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压。

曾蕾宇(北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313-02 【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如能及时纠正可化险为夷。

方法本文观察50例AMI患者,有20例出现低血压。

其中12例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8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

结果 20例患者中5例死亡,15例存活。

结论患者AMI后低血压病死亡率高,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实施正确有效的抢救护理,才能及时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低血压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低血压是急性心梗后的常见症状,由于心肌大面积梗塞、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所致,与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性损伤、血管扩张及合并出血等有关,低血压可造成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下降,血流缓慢、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实施正确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争取病情转归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性别与年龄 20例AMI出现低血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7-89岁,其中男47-89岁,平均69岁;女52-81岁,平均71岁。

1.2 监测血压予床边心电监测,患者平卧或者30度低坡位,袖带置于肱动脉上1-2cm处,松紧以可以塞进2指为度。

设置定时测量时间每5-30分钟测一次。

1.3 诊断低血压标准血压低于90/60mmhg为低血压,或在病人基础血压下降20%。

2 结果
2.1 心源性休克12例,其中广泛前壁心梗5例,前壁加下壁心梗2例,前壁加下壁加右室心梗1例,下壁心梗2例,下壁加右室心梗2例,其中死亡5例。

2.2 非心源性低血压的诱因8例,其中使用血管扩张剂4例,使用利尿剂2例,体液摄入不足,血容量不足2例,死亡1例。

由此可见大面积心梗是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而使用血管扩张剂是导致非心源性低血压的主要诱因。

3 讨论
3.1 心源性休克在本组低血压病例中心源性休克占60.0%,且病死率高达41.67%。

引起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MI所致的心脏泵血功能的急剧下降,在1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中5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2例为前壁加下壁心肌梗塞,2例为下壁加右室心梗,说明大面积AMI 易发生心源性休克。

当心输出量严重降低,即可使血压下降和重要灌流尤其是心脏冠脉灌流减少,从而发生心源性休克。

我们对所有AMI 患者予以持续心电监护,每5-30分钟记录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并注重患者四肢皮肤、神志情况、尿量的观察,尤其是尿量的变化是反映肾脏灌注及全身容量最敏感的指标。

如尿量少要在合理补液的情况下酌情使用利尿剂,以防低血压。

3.2 AMI后非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中药物性低血压应引起重视。

本组非心源性低血压8例中因扩血管药物所致低血压有4例、利尿剂有2例,占总数75.0%。

可见药物使用不当是发生低血压另一常见原因。

AMI后应用止痛镇静剂如盐酸吗啡,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等可发生低血压,其机理主要是在血容量不足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张血管,促使血压下降。

故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

本组1例下壁+右室AMI患者入院前首次使用硝酸甘油1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小时后,血压降至70/48mmhg。

入院后硝酸甘油减量至5mg并配合多巴胺20mg缓慢滴入,并适量补充血容量,1小时后,血压回升至90/60mmhg,三天后血压稳定在90-105/60-70mmhg之间。

因药物有效浓度个体差异较大,特别是老年人,故血管扩张剂应用时,要随时根据血压的改变对药物静滴的速度、浓度予以调整,首次剂量宜小。

如静滴硝酸甘油时,开始剂量为5ug/min,每隔3-5min增加3-5ug,平均最大滴速为50ug/min,需利用输液泵控制。

如患者在滴药期间主诉心慌、头晕等症状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及时汇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3 重视对摄入量不足、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压。

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低血压不易纠正。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体量,对呕吐,大汗,胃纳差的患者应观察其有无脱水症状,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其皮肤弹性以及脉搏、血压状况。

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年龄、心功能情况,尿量、药物性质等情况酌情处理。

老年AMI及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以20-30滴/分为宜,以免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综上所述,AMI所致低血压患者病死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急救技术和较强的预见性,严密监护病情,实施正确有效的抢救护理,才能及时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吴勤学,郭晓岚.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J].中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A):17.
[2]高运来,蒋时森.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动态变化与病情转归[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1):37.
[3]魏建国,杨巧芳,吴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83.
[4]马瑞华,黄骁燕.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下降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临床心脏病杂志.2001,17(4):188.
[5]卢海涛.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