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

合集下载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

财政学重点整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1.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公共物品。

偏好表达的困难和“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是公共物品不能有市场来提供。

②★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个体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现象。

在市场条件下,正外部效应活动由于不能从活动中收回成本而减少,负外部效应活动由于强行把成本附加给别人不必付出代价而增加,因而市场竞争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

③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会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与另一方进行交易中造成市场失灵。

④自然垄断。

垄断企业将缺乏竞争意识,阻碍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消费者福利损失和市场效率损失。

⑤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无法避免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社会的不安因素。

⑥经济不稳定。

市场配置资源有可能失灵,造成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公共物品的职能①非竞争性:如果给定商品的生产水平,多增加一个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0,即不会因为多增加消费者而使生产者的成本增加。

e.g.公路②非排他性:部分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饵不能阻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同时消费。

e.g.国防3.财政的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

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关键是确定财政收支在GDP中的合理比例。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②收入分配职能。

指政府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通过财政收支对国民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目标。

手段:税收、转移支付、工资。

目标:经济公平、社会公平(差异控制在社会成员可接受的范围内)③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指财政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达到社会供需基本均衡,同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是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④监督职能。

目标:维护财经秩序、实现财政资源有效配置。

4.直接民主的公共选择——多数票通过原则含义:简单多数(1/2)和2/3多数前提:①投票者有单峰形偏好。

第六章税收原理财政学马海涛

第六章税收原理财政学马海涛
•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征税的直接 对象或标的,说明的是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 具体来讲,课税对象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1、商品或劳务,即以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为课
税对象。 • 2、收益额,即对经营的总收益或纯收益课税。 • 3、财产,是对财产的价值或收益课税。 • 4、资源,即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等征税。 • 5、人身,即以人为课税对象,称为“人头税”
PUBLIC FINANCE
区分
CUFE
PUBLIC FINANCE
含义
课税对象/税收客 体
对什么征税?
税源
税收的经济来源 或出处?
计税依据/税基 如何计量税收?
房产税
企业所得税 营业税 增值税
房产
企业的所得(可以 理解为会计上的利
润) 营业收入 增值额
纳税人毛收入
企业的毛收入 营业收入 销售收入
CUFE
第六章 税收原理
PUBLIC FINANCE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课税要素 税收分类 课税原则
CUFE
概念
• 税收,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 要,凭借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 无偿的向人们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 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PUBLIC FINANCE
•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16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PUBLIC FINANCE
CUFE
关于税目:以个人所得税为例
• 应税所得项目
– 工资、薪金所得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 劳务报酬所得 – 稿酬所得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财产租赁所得 – 财产转让所得 – 偶然所得 –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财政学重点 马海涛

财政学重点  马海涛

第五章、第十章不考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1、市场失灵的六个表现(P2~P6)(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市场无法自行纠正的缺陷)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外部效应(正、负效应)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自然垄断收入分配不公(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效率的基础经济不稳定(主要看前三个;前五个对应微观层面、后一个对应宏观层面)搞懂图1-1、1-2;2、财政的概念(P9)所为财政,就是国家和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凭借其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即本质就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的职能(P13~P14)(第四个职能不考;知道前三个职能分别对应市场失灵的哪几个表现)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自然垄断)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不公)措施: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波动)监督职能第二章、公共选择理论1、了解公共选择的含义和经济人假设(P18~P19)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经济研究的一系列方法,分析和研究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政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以改进决策的效率。

即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对非市场政策的经济研究,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

经济人假设:理性的自理主义者,就是公共选择理论中假设的经济人。

自利的两大特征一是在行动选择上,人是理性的,能够充分地利用他所得到的、关于所处环境的信息,诸如价格、品质等来最大化自身利益,人的理性行为可以使他以追求最大利益为动机。

二是指无论消费者或是生产者还是政治团体的领袖,他们的行为都是自利的,时刻关心的是他个人的利益。

2、了解一致同意原则(P21)、多数票通过原则(P22)、互商投票制(p26)。

了解一致同意原则:即全票通过原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通过的一种表决方式。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公共性:(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

(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那自然具有公共性了。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

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了,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市场满足个人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是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代价,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马海涛老师课件

马海涛老师课件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的侧重点
(1)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调节,货币政策 侧重于总量调节 (2)财政政策侧重于收入分配的调节,货 币政策侧重于保持币值的稳定 (3)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作用明显, 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作用明显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 主要模式及经济效应
——明显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1998年以来是我国公 路、铁路、民航建设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改善了粮食仓储设施状况,极大地缓解粮食仓容 长期紧张的矛盾,明显提高了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 力,保障中央粮改政策顺利实施。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 了重大作用。

物价趋于上升。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 涨1.2%和0.1%,2004年则分别上涨3.9%和2.8%。 失业率升势趋缓。2003年全国城镇就业增加859万人,城镇登记失 业率为4.3%;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保持盈余。2003年实现外贸顺差255亿美元,年末国家外 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2004年贸易顺差32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 增加到6099亿美元。
促进经济增长。据有关部门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中 国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GDP增幅的 贡献率,1998年为1.5个百分点,1999年为2个百分 点,2000年为1.7个百分点,2001年为1.8个百分点。 2002-2004年,也在1.5-2个百分点的水平。2003年GDP增 长9.3%,2004年增长9.5%,经济增长接近潜在水平。



资料链接:积极财政政策中税收作为

第八章税收制度财政学马海涛

第八章税收制度财政学马海涛

级次
应纳税所得额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践联络的所得,交纳企业所得税。 • 税率为25% • 未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许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践联络的
的所得交纳企业所得税。 • 税率为20% ,实践征收时依照10%停止。
• 应征税所得额=

支出总额-不征税支出-免税支出-各项扣除-盈余
• 应征税额=
• 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则将每一 支出总额减除不征税支出、免税支出和各项扣除后 额。
• 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补偿,但 长不得超越五年
案例:盈余补偿
• 下表是某企业2020年至2021年补偿盈余
前的应征税所得额,请问2021年补偿盈余
后的应征税所得额为多少?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3505
• 例:某职员于2020年9月领得工资6000元, 月工资需求交纳的团体所得税的数额为多少?

第一章 市场、政府与财政 财政学 马海涛

第一章 市场、政府与财政 财政学 马海涛

公共物品
911事件
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




排他性


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 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 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相反,则为非排他性

信息不对称!!
收入分配不均:富有
2008胡润百富榜
2008排名 1 2 姓名 黄光裕 杜双华 财富(亿) 430 350 公司 鹏润投资 日照钢铁 行业 家电零售、房地产、投资 钢铁
3
4 5 5
杨惠妍
彭小峰 刘永行家族 荣智健
330
270 250 250
碧桂园
江西赛维 东方希望 中信泰富
房地产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 825
<= 875 <= 905 <= 935 <= 975 <= 995 <= 1,005 <= 1,025
826-3,255
876-3,465 906-3,595 936-3,705 976-3,855 996-3,945 1,006-3,975 1,026-4,035
上中等收入 3,0369,385 3,25610,065 3,46610,725 3,59611,115 3,70611,455 3,85611,905 3,94612,195 3,97612,275 4,03612,475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汇总名词解释:规费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由政府有关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登记、注册、颁发证书时所收取的证书费、执照费、登记费等。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的特定分配关系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为满足实现职能的资金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所形成的由国家集中掌握的货币资金。

国有资产广义—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

狭义—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国有资产收入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利分流制度国家将企业利润中凭借政治权力应征收的所得税和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应获得的利润分渠道征收,并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的利润分配制度。

公债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按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负转嫁指经济主体将其承受的税收负担通过各种途径转移个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归宿指处于转嫁过程中的税收负担的最终着点或最后落脚点。

税制结构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而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

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增值税以商品流转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销项税额按销售额和税率计算并向购货方收取的税额。

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消费税以特定的消费品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

政府采购指各级政府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购买行为。

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1.主体:国家或政府2.客体(对象):社会产品3.目的:满足国家或政府实现职能。

●帕累托效率实现前提:完全(纯粹)竞争市场: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1.市场上有众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一生产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价 2.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同质性,无差别3.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资源都可在业间自由流动4.市场中每个在资源配置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理想市场条件下市场失灵,偏离理想市场条件下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有益品提供不足,宏观经济失调。

●外部效应: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非一致性。

●产生外部效应原因:个人或组织行为影响他人或其他组织,却没承担相应成本费或获得相应报酬补偿。

●正外部效应: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外的其他人带来利益和好处,所有者却没得到应有报酬补偿。

灯塔、国防等公共产品是特例。

●负外部效应: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外的其他人带来损害,受害者没得到应有损失补偿。

如污染环境。

●市场经济下消费物品:私人使用物品和服务;社会共同使用物品服务。

区分消费物品标准:排他、非排他性;竞争、非竞争性。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现象。

如保险公司、机动车交易市场,买卖双方车辆质量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人们享有自己行为收益将成本转嫁给别人,而造成他人损失可能性,如保险市场。

●基尼系数: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程度指数=SA/(SA+SB),区间[0,1],<0.2绝对平均0.2-0.3比较平均0.3-0.4并较为合理0.4-0.5差距较大>0.5差距相当大。

●马斯格雷夫:有益品:社会愿意鼓励供应的产品。

●瓦格纳法则基本原理:随国家职能扩大和经济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纯粹是个人整理,准确与否自行定夺)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要条件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必要条件是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

根源是公共需求。

2、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三种财政各自的特点:①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作为私人性质的财政,基本上是不干预经济的,追求财政年度平衡,通过实物和力役的征调使用来开展活动。

②国家财政(计划经济):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

③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制化的财政。

4、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财政分配:①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对象;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③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④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

(2)财政分配制约生产:①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资金的积累和投资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其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正常进行;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结构;③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

5、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1)区别: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长期使用性特点的分配,除债务收入外,都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的,因而在资金使用上可以不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供无偿使用,也可以要求有偿,主要供长期占用,也可以短期占用,因此可以用于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

信贷分配是以银行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的特点的分配。

银行与货币资金的供应方或需求方处于同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信贷分配让渡的使用权必然以有偿为条件,要求还本付息;信贷资金的使用必须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保持有存有贷,不断周转。

(2)联系:信贷分配影响财政分配,财政分配制约信贷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将极大地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

第八章税收制度财政学马海涛

第八章税收制度财政学马海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6
•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 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 得税法》
级 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税率(%) 5 10 20 30 35
速算扣除数 0
750 3750 9750 14750
29
个人所得税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适用 税率-速算扣除数
30
个人所得税
• 张某在市区开了一个餐馆,由于张某经营有方,多年来一 直处于盈利状态,2012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如下: 餐馆营业收入18万元,发生成本及相关费用11.8万元, 上交除个人所得税之外的税费1.2万元(以上成本、费用 和其他税费均依据税法扣除)。则2012年全年应缴纳的 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14
• 不征税收入
– 财政拨款 – 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
基金 –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财政学重点整理

财政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

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

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免税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

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财政学整理第⼀章关键概念1. 市场失灵(P2)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过程中产⽣的、市场⽆法⾃⾏纠正的缺陷。

即,市场在某些⽅⾯不能有效地满⾜⼈们的需要,并且市场本⾝在某些⽅⾯产⽣的不良后果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本⾝来纠正,市场在资源配置⽅⾯存在低效率的情况。

2. 公共物品(P2-3)公共物品与私⼈物品的均衡的图(公共物品个⼈需求曲线垂直相加,私⼈物品个⼈需求曲线⽔平相加公共物品是这样⼀种商品,它能够⽅便地向⼀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旦该商品向⼀部分消费者提供,就很难阻⽌其他⼈也消费它。

公共物品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由于偏好表达困难以及搭便车的存在公共物品⽆法有市场提供。

3. 外部效应(P4)书上P4 页的有关外部性的两个图也要记住。

外部效应是指个体的⾏为对他⼈或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现象。

外部效应分为两类: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因为有正的外部效应的⾏为⽆法回收全部成本,所以会减少这类⾏为,⽽有负的外部效应的⾏为会将成本强加到社会上,导致更多⼈从事这样的⾏为,市场⽆法调节。

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p5)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导致市场失灵。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观察不到另⼀⽅的重要特征发⽣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

道德风险:⼀⽅⽆法观察导致的另⼀⽅故意采取不谨慎⾏为。

5.⾃然垄断(P5)垄断市场中,⼚商由于利润最⼤化考虑,提⾼价格,压低产量,造成社会⽆谓损失,同时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6.收⼊分配不公(p5)劳动者按“能⼒和劳动分配”,资本拥有者“按资本分配”导致收⼊分配不公,市场⽆法调节。

7.经济不稳定(p6)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有滞后效率低下的情况,周期性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周期性⾦融危机,市场⽆法⾃我克服。

8. 财政的概念(P9)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凭借其公共权⼒对⼀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9. 资源配置职能(P13)指通过财政收⽀活动及相应财政、税收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为政府提供经费和资⾦,从⽽引导资⾦流向,实现对社会有限的⼈⼒、物⼒、财⼒等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学马海涛PPT文档87页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学马海涛PPT文档87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购买性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2、市场失灵或失效的主要表现:(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论述题:3、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经济干预:与政府规模有关。

政府规模一般是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倾向的国家高于分权化倾向的国家。

我国以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表示的政府规模形成了本身特有的变化轨迹。

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3)财政手段,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学马海涛共87页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学马海涛共87页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学马海 涛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重点整理题型:单选题,参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1.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公共物品。

偏好衣达的困难和“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是公共物品不能有市场来捉供。

②★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个体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现象。

在市场条件下,正外部效应汹动由于不能从沾动中收回成本而减少,负外部效应活动由于强行把成本附加给别人不必付出代价而增加,因而市场竞争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

③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拥有信息较多的•方会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徳风险在与另•方进行交易中造成市场失灵。

(4)自然垄断。

垄断企业将缺乏竞争意识,阻碍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消费者福利损失和市场效率损失。

⑤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无法避免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社会的不安因素。

⑥经济不稳定。

市场配置资源有可能失灵,造成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公共物品的职能①非竞争性:如果给定商品的生产水平,多增加•个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0,即不会因为多增加消费者而使生产者的成本增加。

eg公路②非排他性:部分消费者消费•种商品饵不能阻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同时消费。

e.g.国防3.财政的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

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关键是确定财政收支在GDP中的合理比例。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②收入分配职能。

指政府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通过财政收支对国民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目标。

手段:税收、转移支付、工资。

目标:经济公平、社会公平(差异控制在社会成员可接受的范围内)③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指财政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达到社会供需基本均衡,同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 是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④监督职能。

目标:维护财经秩序、实现财政资源有效配置。

4.直接民主的公共选择一一多数票通过原则含义:简单多数(1/2)和2/3多数前提:①投票者有单峰形偏好。

(单峰形双峰形)②两两投票表决。

结果: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

5.财政支岀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框架把握)①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

置换理论。

②.③经济发展阶段论。

④非均衡增长论。

⑤官僚行为增长论。

6.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政府和个人部门的不同)①衡量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二者冲突时,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

/个人:经济效益。

②计算“所得”和“所费”的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不仅要计算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而且必须将支岀项目的外部效应考虑进去。

/个人:自身的成本收益。

③择优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社会整体利益最人化。

/个人:自身经济利益最人化。

7.成木一效益分析法★①成本一效益分析法是根据某项支出的目标,设计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并测算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优支出方案的方法。

②步骤:确定目标一列举成本(C)和收益(B)-测算成本和收益一测算贴现收益和成本一选择决策标准一选定项目。

③评估标准:B?Cn?II 1为社会贴现率)A.净现值标准。

净效益现值NPV= (. ,)il?(17tt?)?B/(ln?,??l??B.收益一成本比率标准。

为折现率)则可取(..7)7C∕(11P1C.内部收益率标准*。

内部收益率(IRR〉是让•个项目的NPV为零的贴现率。

B?Cn?..??0?>0,使得为内部收益率。

,则内部收益率的求法:若存在.t?)l?(“标准: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即资金的机会成本)。

缺陷:a.只注重收益与成本比的人小,忽视收益和成本的绝对规模。

b.损失既可以看作成本增加也可以看作收益减少,会得出不•样的结论。

④结论:B、C方法都可用于成本一效益分析,但可能导致错谋的结论,而用A方法是三种方法中最优的。

8.社会保障支出的筹集方式①现收现付式(边进边出式):预先不进行储备积累,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年支出的需要。

隔代赡养模式。

优点:费率调整灵活,社会共济性强,基本上不存在基金受投资风险影响的问题。

缺点:随若社会保障支出需求的增加,得不断提高费率,否则财政负担沉重。

②完全基金式(储备积累式):根据未来支出需要确宦和预提社会保障基金,并进行储备积累。

建立个人账户,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优点:a.缓解保障制度受人口老龄化的冲击,避免现收现付式导致的工薪税增加。

b.不会造成政府额外的财政负担。

c.不会扭曲个人的工作、储蓄行为。

d.产生更多储蓄,有助资本积累。

:根据不同的保障项目釆用不同的方式。

部分基金式(中国采用)③.优点: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和远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的结合。

缺点:可能增大成本。

9.税收支出的概念和特征①概念:税收支出是指政府通过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给与特定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崽而形成的财政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②特征:A.税收支出有很强的法制性,通关税收立法的形式制定。

只中央政府才有给与纳税人各种税收优惠的直接权力。

B.税收支出具有宏观性特征。

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执行倾斜性政策的主要措施。

10.税收的概念和特征①概念:税收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无偿地向人们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种工具。

(关键字:取得财政收入、根本目的: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要、直接目的:政府筹措财政资金、只能由政府征收、社会财富再分配)②特征: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

11.课税要素①征税主体:即国家。

②纳税人: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本国公民及外籍人七、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人)、法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和非法人组织(民间协会等)。

③课税对象:征税的庖接对象或标的。

主要使用“三分法”,以商品、所得、财产为基础。

A.分类:商品和劳务、收益额、财产、资源、人身。

B.和关概念:a.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b.税目及计税依据:税目是征税的具体项目(质的具体化)。

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虽的具体化〉。

④税率:核心要素。

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⑤税收特别措施:分为税收优惠措施(减免、抵免、亏损结转、出口退税等)和税收重课措施(加成、加倍征收)。

相关概念:A.起征点: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

eg增值税起征点(部分群体享受)B∙免征额:对课税对象总额免于征税的数额。

eg个人所得税3500免征额(全体享受)⑥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12.税收分类(判断归于何类型)①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A.流转税:以商品(交易额)或劳务流转额(收入额〉为课税对象。

属于间接税。

特征:水源稳定、征收及时便利、税负隐蔽。

e.g,⅛业税、增值税、关税、消费税。

B.所得税: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

属于直接税。

特征:税负不易转嫁、采用累进税率时可“自动稳定器”作用。

eg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C.财产税: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

分为动产、不动产。

D.资源税:以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

e.g.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②按税负是否可转嫁分类:宣接税(不可转嫁,eg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间接税(可转嫁,eg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流转税)、消费税、关税)eg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分类:中央税(由中央管辖征收并支配,③.、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共同学有并地方税(由地方管辖征收并支配,eg车船税、契税)按-定比例分成,e.g.增值税、个税、企税)13•弗曲线的经济含义★拉展本观点:税收负担是有一定限度的,在一定限度之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长;如果税率的提高超过了•定限度,导致谁储蓄、投资的积极性,再提高税率就会影响人们工作、记得减少幅度超过税率的捉高幅度,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高税收收入的取结论:①高税率不•定带来高税收收入,②取得同样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得也不•定需要高税率。

政府应尽量选择低税率。

在税制运行过程中,不同的两种税率。

点,税率水E③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佳点是。

平为T税收的效率原贝!j⅛14.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是成绩值得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① 状况。

税收的经济效应:指在获得既定税收收入前提下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

②超额负担:指征税引起市场相对价格的改变,干扰了私人部门的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③制扭曲,而产生的经济福利损失。

马歇尔一哈伯格理论:④★。

E,产虽为G,价格为B税前一均衡点CDH,产量降至,价格升至A,税收收入为税后—均衡点F.(税率)=ACDF O生产者损失的剩余BCDE(销量)×DF,大于政府税收收入ABEF. 合计ACDEF消费考损失的剩余FED即超额负担。

ACDF o二者差额使消费者因价格上升,消费者可能转向其他商品,产生原因:行为扭曲。

对所有商的商品征税、减少超额负担的方法:对需求弹性为O品征等量的从价税、对所得课税。

15・税LI攵白勺转妆家与归宿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①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②★ ★.需求曲线弹性越低,交易数量的减少程度越低,消费者承担的税负越人。

结论:A .需求曲线的弹性越高,生产者支付的税额越人。

BC.供给曲线的弹性越人,消费者负担的税负越大。

比例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6.,效用最大,斜率为净工资率W征税前一预算线DZ ★,工作时间为AZ。

,闲暇时间为化点为EOAi,效用最大化点C乙斜率为W(l-t)征税后一预算线劳动供给增加B乙闲暇时间为为E, OB,工作时间为2 BA,这是征收比例所得税的总效应。

了替代效应:政府征税使闲暇和劳动的额和对价格变化,闲暇和对于劳动的价格降低,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AF)劳动。

C衣明政府征税使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收入效应:只减少个人的而收入而不改变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所以无差异曲线向下平移。

(FB 优课税理论一弹性反比法则和拉姆齐定律★最17.弹性反比法则: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①商品实行高税率,对需求价格弹性人的商品应实行低税率。

拉姆齐定彻:如果商品税是最优的,其税额的少量增加将会导致全部商品需求量下降相②同的比例。

增值税的类型18.消费型增值税:•次性扣除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

税基为纳税人当期的销售收①不对生产资料征税。

入总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

只对消费资料征税,收入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部分所应分摊的那部分税金。

税基②对国民收入部为纳税人当期的销售收入扣除折旧及外购中间产品与劳务数额后的余额。

分征税。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已纳税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