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节日在亲情、友情、爱情、祝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比如春节,是一年之始,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人们辞旧迎新,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信仰。
此外,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欢聚一堂,共赏明月,体现了家庭团聚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些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快乐,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
例如,清明节是中国古老的祭扫节日,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
人们在这一天祭奠祖先,缅怀历史,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先人的尊敬和记忆,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传统节日的传承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对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
它们代表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交流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保持和发扬传统节日的内涵,将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传承的价值与意义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代表了民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意义。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寄托情感、传递情谊的方式,更是激发和维系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纽带。
传统节日的传承,有助于促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
二、传承面临的问题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逐渐式微,传统习俗和活动变得单调而生硬。
其次,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许多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认知。
再次,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不高,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新兴的节日和消费形式。
三、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瑰宝,我们需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一方面,要积极保护和恢复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例如,举办传统节日的文化展览、庙会和民俗表演,让人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将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传统节日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和兴趣。
例如,通过互联网和新技术,推动传统节日的数字化和虚拟体验,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四、教育与传播的重要性传承中国传统节日需要注重教育与传播的重要性。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教育,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教育部门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传统节日的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庙会、传统工艺品展览等活动。
同时,媒体和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参与,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宣传和推广传统节日的知识和文化内涵。
五、国际交流与对外传播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人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产生了疑问。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传统节日对于社会和个人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文化传统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节日习俗、祭祀活动、传统戏曲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传统节日作为历史的见证,能够让人们了解古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传承和庆祝传统节日,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促进家庭团聚中国传统节日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传统节日时,人们会赶回家与亲人共度时光,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节日期间,家人们会一起准备食物、宴席,共同享受团圆的喜悦。
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有助于维系家庭关系,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形成和谐社会的基础。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强烈的社会凝聚力和和谐意义。
在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会互相拜访、互赠礼物,传递对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这种亲友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同时,节日还是人们宣泄情感、缓解压力的良好时机,有利于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
四、培养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大众情感共鸣点。
无论是春节、清明节还是端午节,这些节日都与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传承,可以增强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民族自信心、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促进经济发展传统节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推动力。
在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会增加消费,购买年货、赠送礼品等,带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节日市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够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还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春节期间的旅游、电商、餐饮等行业都能够受益于节日经济,为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不可忽视。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与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与现代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
其中,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既有宗教信仰、历史纪念、农事活动、人情往来等多种方面的意义。
1. 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许多形态和意义,都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神活动。
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内涵。
2. 历史纪念方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起源于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伟人的纪念日,因此也具有历史纪念的意义。
例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中秋节则是为了祭拜月神嫦娥。
3. 农事活动方面中国传统节日的很多形式和意义,都与农事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春节是农历新年,传统的农历历法是以太阳周期和月亮周期结合为依据的,所以每个节日都与农业有关。
此外,重阳节、冬至节等也是中国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节日。
4. 人情往来方面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一种节日,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情往来的方式。
在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相互拜访,互送礼物,共同庆祝这个节日,增强了亲情、友情、商祺,激发了人们的深层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1. 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节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扬中华文化的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承中华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繁荣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宣传的主旨。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知名”和“国家特色品牌”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宣传的重要目标。
中国传统节日在宣扬中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国人自信的文化底蕴,成为重建中华民族自信的展示窗口。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拥有众多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既是我们热爱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我们重要的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
同时,这些传统节日也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具有现代的意义。
春节,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之始,全国各地节庆气氛浓厚。
春节除了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更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是祖孙们共庆天伦之乐的日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春节也突显了这种文化内涵。
同时,春节也有很多习俗和节目,它们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独到之处,比如放烟花、挂灯笼、吃饺子等。
这些习俗和节目不仅流传了上千年,更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贯彻春节的传统文化,重拾对祖先尊重和家庭责任的信念。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是扫墓、祭奠祖先的日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祖先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观念,而清明节则给予了这个传统观念一个特别的节点。
人们在这一天会去祭祀先人,打扫墓地、烧纸钱、敬献鲜花和食品等,表达了对祖辈的感恩和尊重。
同时,也在提醒我们珍惜今日,铭记过去,不断发扬爱国主义的精神。
现代人们则通过这个节日,表达着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激,更加珍惜今日的生活和人生。
端午节,又称“午日节”,是中国古代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说到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到端午节的象征物——龙舟。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参加龙舟比赛、吃粽子、挂艾草等活动。
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美德,龙舟的制作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文化特点。
同时,吃粽子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消费粽子,人们传承文化、祈福平安。
现代人们则在端午节中重拾在家难得的团聚时光,感受朴素的生活美好。
中秋节,又称“月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古代重要的祭祀节日。
它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虽然起源已久,但在现代依然备受重视。
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与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与现代意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中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影响力,有的甚至变成了商业化的工具。
因此,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现代意义,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些节日往往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先贤思想等紧密相连。
例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源于中国古代的除夕风俗,承载着祭祖、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等传统习俗。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有着包粽子、赛龙舟等特色活动。
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和娱乐,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礼仪道德的培养。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弘扬民族团结和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传统节日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促进各民族交流和认同的纽带。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团聚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人们都会通过赏月、品尝月饼等方式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端午节的龙舟赛则是汇集了各地方风情和民族特色,成为一种文化盛宴,加强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第三,中国传统节日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中华民族有着崇尚和平、尊重长辈、重视亲情、崇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
传统节日是这些价值观念的载体和传播渠道。
例如,清明节是祭扫先人的重要日子,提醒人们要铭记祖先、尊敬长辈,弘扬家庭亲情;重阳节则强调尊老爱幼,崇尚孝道。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和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和传承传统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风气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被商业化和伪民俗的问题。
商家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各种促销活动,使得一些原本纯粹的传统节日变得功利化和物质化。
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些节日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对家庭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分析当代社会中传统节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弘扬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比如春节,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年节,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春节体现了人们对新春的庆祝和祈福,同时也代表了对家庭团聚的思念和祝福。
通过庆祝春节,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传承创新的精神面貌,也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二、加强家庭亲情和社会凝聚力传统节日是人们重视家庭和社会联系的具体表现。
无论是端午节还是中秋节,传统节日都强调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性。
比如中秋节,人们会通过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来表达亲情和友情,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这种家庭凝聚力不仅在亲人之间起到重要作用,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三、传承文化经典和道德价值观在传统节日中,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和活动来传承和弘扬经典文化和道德价值观。
比如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尊重。
这种尊重和恭敬不仅体现了对长辈和先人的敬意,也教育着后人要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并传承纯洁的家风和社会美德。
四、促进文化交流与友谊传统节日不仅在国内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比如中国的春节,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瞩目。
通过举办庆祝活动、展览和文化交流等形式,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得以加深。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也让世界更加多元化和美好。
然而,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一些商业化现象给传统节日带来狭隘化和失真化的风险,挑战着其纯粹性和独特性。
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道德内涵,具有深刻的意义。
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
1.弘扬中华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人们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促进社会团结:传统节日是人们相聚欢庆的时刻,它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以及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社会团结。
3.传承历史记忆: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背景故事。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能够了解和传承历史记忆,加深对祖先智慧和劳动成果的尊重和敬仰。
4.培养道德情操:许多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厚的道德内涵。
比如春节就强调团圆、互助、尊老爱幼等价值观念,清明节则追求爱国、敬祖、感恩等美德。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能够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
5.促进文化交流:传统节日不仅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世界
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间的友谊和理解。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节日是一种富有内涵和意义的文化现象。
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人类智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社会团结、培养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节日的社会意义与影响
传统节日的社会意义与影响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它们不仅是促进家庭团聚、增进友谊的契机,更是传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同时,传统节日也对社会造成积极的影响,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以及加强社会凝聚力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传统节日的社会意义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一、社会意义1. 传承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以及生活方式等,成为了人们传递文化、教育后代的重要途径。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承载着对家庭、对祖先的尊重和思念。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人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
2. 增进家庭团聚和社会融合传统节日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机会,它们让亲人、朋友相聚在一起,分享快乐和温暖。
无论是重阳节还是中秋节,人们都会回家与家人共度节日,传递关爱和温情。
同时,传统节日也能促进社会的融合与和谐。
在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中,人们会互相交流、互相体验,加深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
二、社会影响1. 经济推动传统节日逐渐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庆祝节日需要购买食品、礼品、服饰等物品,增加了商品需求,带动了市场的繁荣。
例如,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纷纷购买年货、进行消费,激发了市场活力,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传统节日也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时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旅游观光,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节日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发掘、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断丰富和充实传统节日的内涵与形式。
例如,中国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中,人们会进行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庆祝方式,这些都体现了创新和发展。
同时,庆祝传统节日也是人们展示自己创造力和艺术才华的时机,推动了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融合发展。
现代社会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保留还是改变
现代社会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保留还是改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传统的国家,其中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传统节日是否应该保留还是改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保留传统节日的重要性1.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传统节日可以让后代子孙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凝聚人心:传统节日是人们感受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时刻,保留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共同参与,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经济效益:保留传统节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旅游、餐饮、服装等,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二、改变传统节日的必要性1.适应现代社会:传统节日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背景和意义,但现代社会的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改变传统节日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2.提升创新力:传统节日的改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等的结合,创作出更富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庆祝活动。
3.多元文化的交融: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改变传统节日可以吸收其他文化的元素,形成多元化的节庆形式,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传统节日保留与改变的平衡1.保留核心传统:尽管传统节日需要改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但应保留传统节日的核心特点和精神内涵,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
2.创新与传统并重:传统节日可以在保留核心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新的节庆形式与活动,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参与。
3.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传统节日的保留和改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文化保护和创新的扶持力度,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传统节庆活动,提供建议和意见。
结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保留其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又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因此,保留与改变传统节日需达到平衡,既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要创新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以实现传统节日的持久与发展。
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
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底蕴。
在当代社会,尽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正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节日习俗,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依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其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传承文化与历史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载体,传承着世代相传的文化和历史。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民族或地域的独特文化。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过年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
在春节期间,人们通过拜年、贴对联、放鞭炮等方式,传承和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得以延续。
二、促进家庭和谐传统节日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亲情和友情的重要表达。
在传统节日里,家人团聚,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间,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无论是春节、中秋节、还是感恩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一起备餐、共进晚餐、讲故事、赏月等,共同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从而增进了亲情和友情的联系。
三、增进社会互动与凝聚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机遇。
在节日里,人们会互相拜访亲友,送礼物,交流祝福,共同庆祝。
这种社会互动不仅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也促进了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例如,欧洲的圣诞节和美国的感恩节都是重要的社交节日,人们通过互相赠送礼物和举办聚会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感激,同时也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四、丰富个人精神生活传统节日为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丰富了个人的精神生活。
在节日庆典中,人们常常会参与各种艺术表演、传统游戏和庙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也能增强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的满足感。
例如,印度的狂欢节就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快乐的节日,参与者会穿上色彩斑斓的服饰,跳舞、唱歌、玩色粉等,享受着忘却烦恼和喜悦的时刻。
五、弘扬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传统节日是一个展示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的窗口。
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其现代意义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是民俗传统的延续,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功能和现代意义。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将以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为例,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以及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一、春节的社会功能及现代意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意味着一年的结束和新的开始,更是家庭团圆、亲情交流的时刻。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春节是农民迎接丰收、祈求来年好运的重要时刻,它承载着浓厚的土地和农业文化。
在现代社会,春节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首先,春节为社会提供了难得的休息和放松的机会。
它是人们摆脱繁忙工作生活的重要途径,能够缓解社会的压力,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其次,春节是家庭团圆的象征。
在全球化背景下,春节成为中国人思乡、重回家园的重要节点。
人们迁徙回家,与亲人共度时光,加深了亲情和家庭凝聚力。
此外,春节还带动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二、中秋节的社会功能及现代意义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之一。
它源于古代农耕社会对丰收感恩的庆祝,也是中国家庭团聚、感恩和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在当今社会,中秋节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首先,它是家庭团聚的机会。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亲情和家庭的联系逐渐淡化。
而中秋节作为一个团圆的日子,能够促进亲情和家庭凝聚力。
其次,中秋节也是感恩的时刻。
人们通过赏月、品尝月饼、享用丰盛的食物,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恩之情。
最后,中秋节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基因。
通过举办花灯展览、舞狮表演等活动,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文化艺术的享受。
三、端午节的社会功能及现代意义端午节,也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纪念了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死亡,并表达人们的祈福和驱邪之情。
端午节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而著名。
在现代社会,端午节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首先,它是国家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以及现代意义等方面探讨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
一、历史沿革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发展,传统节日也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
这些节日源于古代的宗教仪式、农耕文化、历史事件等,代表着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例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祭祀活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古希腊的奥运会则是一种古老的体育盛会,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二、文化内涵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历史传承等方面。
节日活动通过宗教文化的加持,让人们更加亲近神灵、祖先或伟大的历史人物,在祭祀、祈福、敬拜等仪式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同时,传统节日也是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的传承与弘扬,例如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体现了尊敬先辈、孝敬亲人的传统美德。
此外,许多传统节日还与历史事件和民俗习惯密切相关,通过庆祝活动或民间游戏等形式,弘扬着历史文化和地方风情。
三、现代意义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节日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重要纽带。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可以唤起人们对自己民族传统的热爱和自豪感,加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传统节日还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文化常常受到冲击和威胁,而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传统节日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让人们与家人团聚、与友人相聚,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享受生活,调整身心状态。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传统节日,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加强社会团结和稳定,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机会。
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是我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也是人们彼此传递情感、凝聚力量的重要方式。
传统节日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们不仅增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更凝聚了全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首先,传统节日在社会中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
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了我们独特的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
比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象征着人们欢度新年、团圆的美好愿景。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民族节日,这个传统节日不仅保留着古老的习俗和传统,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和良好道德传统。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与感受祖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积淀,将这种传统的精神代代相传。
其次,传统节日在社会中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节日是人们欢乐共庆的场合,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交流、互动和社交的平台。
比如中秋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家人和朋友们会聚在一起,共享美食、赏月、感受团圆的温暖。
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亲情表达的时刻,也是人们加强社交网络、增进社会联系的机会。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交流,人们的情感得以宣泄和传递,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氛围,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友爱。
此外,传统节日在社会中还具有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的作用。
传统节日是展示民族文化和自豪感的重要时刻,它们承载着民族团结与凝聚的力量。
例如国庆节,这是中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国庆节庆祝活动的举行将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到最高点。
人们通过参与游行、观看庆典等活动,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宣示国家与民族的崇高荣耀。
传统节日让人们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励着人们为祖国的繁荣稳定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
它们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成为人们展现爱国情怀和传播民族精神的载体。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每年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这些传统节日也正在经历着各种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传承这些节日呢?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长久、最具有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
春节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因为春节对我们来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春节是农历新年,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和新的机遇等等。
同时,春节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也代表着人们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春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例如,春节不再只是传统的拜年、放鞭炮、红包等等,还有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庆祝方式,如春节联欢晚会等等。
这些都为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做了很大贡献。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3月或4月的5日左右,也叫“踏青节”。
清明节是纪念先祖和祖先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我们表达对已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的一个重要时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有着扫墓和祭祖的习俗,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上扫墓,烧纸炷香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清明节的理解和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我们应该始终铭记清明节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内在的价值意义。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之一。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也称五月节。
这个节日是纪念爱民的民间英雄——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伟大诗人,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尊崇,因为他反对当时的政治腐败现象,宣扬爱国思想和仁爱精神。
如今,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为了传承和发扬端午文化,有许多地方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在现代社会里,端午文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吃粽子了,还有龙舟比赛、挂艾叶、赛龙舟等传统的活动,其文化影响力已经跨越了国界和民族的地域限制。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作为民间风俗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间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节日依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为现代社会带来独特的价值。
本文将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现实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传承。
一、引言中国传统节日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承载着民间风俗和传统信仰,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探讨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1.传承历史文化信息传统节日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我国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
通过庆祝节日,我们可以了解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传统技艺等文化信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体现民间风俗和传统信仰传统节日凝聚了民间风俗和传统信仰的精髓。
以端午节为例,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旨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这些风俗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彰显了民间对英雄的敬仰。
3.丰富民间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交流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节日里,亲朋好友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同时,传统节日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
三、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1.促进家庭团聚和社会和谐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疏于沟通,传统节日成为家庭团聚的良机。
节日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有利于增进亲情、友情,促进社会和谐。
2.激发民众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庆祝节日的同时,民众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3.带动旅游、消费等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节日逐渐成为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节日期间,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传统节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共3篇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共3篇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1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集中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民族的道德观念、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更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象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承既可以强化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共享。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助力于文化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
传统节日文化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文明之旅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节日文化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文化创新中,节日文化需要积极地吸收新的元素,保持与时俱进,并尝试创新性地结合新的思想、新的形式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提升文化的内涵。
创新的方法不仅可以让传统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三、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选择1、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适应现代化的需求,让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化融为一体,保持与时俱进。
2、辩证把握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吸收新思想和新元素,让传统节日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加强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机关需要发挥积极主导作用,在加强文化保护上发挥其引导作用,补齐文化保护的软肋。
4、在新媒体的时代下利用新技术手段,让传统节日文化在领域间的传播更为广泛。
比如互联网上的线上文化活动和直播节目,可以扩大节日文化的传播面。
5、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发掘传统节日文化背后的深度和精髓,让年轻一代深度理解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得文化饕餮盛宴。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之一,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容小觑。
传统节日的意义与作用
传统节日的意义与作用传统节日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集体纪念活动,是人们传承历史及文化的一种方式。
它们在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习俗和传统,然而,无论在何处,传统节日都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与作用。
一、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念在快速变革,传统节日成为了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其传承给后代,保护和弘扬文化自信。
二、社会凝聚力传统节日具有团结人心的力量,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放下繁忙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或与亲朋好友团聚,共同庆祝。
这种集体活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无论是亲人的团聚、邻里的交往还是整个社区的活动,传统节日都能够增进社会和谐并提升社会凝聚力。
三、情感表达传统节日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节日来临的时候,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祝福彼此。
这不仅体现了对亲人和朋友的善意和祝福,也是一种表达爱和感激之情的方式。
例如,西方的圣诞节就是亲情分享和友谊延续的象征,人们会给亲朋好友送上礼物和祝福,传递温暖和关爱。
四、精神寄托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们心理寄托的一种方式。
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和挑战增加,人们更加渴望在传统节日中放松心情,远离压力。
传统节日可以给予人们放松和愉悦的时间,让人们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例如,印度的排灯节是一种对光明和希望的祈祷,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放飞孔明灯,把烦恼和纷扰一同放逐,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五、经济推动传统节日对于经济的推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节日的临近,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大幅度增加,各种商家和服务行业也会蓬勃发展。
从购物、礼品到旅游,传统节日为多个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例如,中国的中秋节是家庭聚会和赏月的重要节日,月饼、烟花和旅游成了人们消费的热点。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展示出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展示了中国人们对团聚、亲情、友情的无比珍视。
过年期间,家人相聚、互赠红包、共享美食,传达着家庭和睦、团结互助的价值观念。
端午节则寓意着民族的坚毅勇敢和团结协作。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包粽子、划龙舟等活动,表达对历史英雄屈原的纪念,同时也弘扬了勇敢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些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学问。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听诗词等活动来庆祝。
赏月不仅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方式,更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中秋节诗词流传至今,记录着古代文人的哲思与境界。
这些节日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使人们了解和尊重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
此外,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不仅在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更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生活越来越忙碌,很多传统文化正在被遗忘或淡化。
而传统节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可以起到连接传统与现代、强化文化认同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近了解中国文化。
春节期间,中国的传统节庆活动吸引了全球关注,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种表达。
这种现代意义的传统节日,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维护和弘扬中国的文化传统。
最后,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还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地现代意义
——中秋节
人文学院小学教育、汪怡婕
当代社会处在全面变革地过程之中,中西古今各种文化因素错综复杂,在节俗文化上,同样有着多样化地表现.传统节日、新型政治节日、外来节日在当代节日习俗中都有一定地影响.比较而言,在广大农村,传统节俗地风气较浓厚,人们一般仍然过农历地各种节日.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主要传统节日还有相当地影响,但主要为商家利用,作为经济活动开展地时机.毋庸讳言,无论城乡,传统节日地影响在消退.消退地原因如上论述,一方面是社会进程地客观原因,人们生活方式地变化,实用性地季节时间提示意义与祭祀性地神性意义已经明显失效.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是重要地时间标志,它与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人们依照传统地农时在其基础上形成地一系列岁时节日,安排一年四季地物质与精神生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特别是引进西方历法体系之后,我们地主要生活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地文化转型,由传统地农业社会时间体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地时间体系.我们地生活节奏不再是依靠观测太阳方位来确定,我们地时间计量依靠物理结构地钟表.因此,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实在地辅助意义已明显消退,传统节日地位地下降,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遵循社会演化规律,传统节日地变化只能是程度上地,或者是形式地变化,人们追求生活和谐、闲适,以及满足精神需要地本性是不会改变地.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变化地角度来看待节日地位变化,但不能用来说明我们必须抛弃传统地理由.
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地位地明显下降是人为干预地结果.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传统节日地有意漠视,甚至觉得是旧地风俗习惯,应该进行禁止、改造、抛弃.因此,传统节日所负载地精神层面有益因素,也被丢弃.因而导致传统节日地空洞化、表层化,人们对传统节日地感觉大多只剩下回忆,传统节日地社会地位地急剧衰落,造成传统节日文化传统地中断.这种人为地阻断是当前社会出现节日文化断裂地重要因素.这种断裂地后果是严重地.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进步地代价”地借口下,聊以自慰?是否可以用旧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地需要为托辞,来表明我们“与时俱进”地姿态?我觉得对于文化传统地问题,应该特别慎重,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急剧变化地时代,我们应该特别具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要珍重与呵护我们祖先传承下来地精神财富,为我们地后人留下一些念想.
一种事物是否为人们接受、认同,就看它是否具有认知地价值与生活地意义.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地文明传承中形成地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了丰富地文化意义,节日表达着中国人地情感与信仰.它与中国人地精神联系紧密
而强烈.而现代时间体系背后没有本民族地情感与信仰,对我们来说它是一种纯技术地计时手段.因此,我们对元旦没有知觉,却对春节特有感情.
中秋在传统地四大节日中,虽然成型最晚,但影响很大.部分原因是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更重要地是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地需要.民众将秋季地节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为四季庆赏地大节之一.传统中秋节俗地核心拜月、赏月、团圆庆贺,从当代社会生活看,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地现实意义.当然这种需要重点体现在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上.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资遗产地活化石,它以独特地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地、强大地“思亲”、“思乡”文化流.我们不能只是在将失去民族文化陷入市场危机之时,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地焦虑和忧伤.然而,近年地中秋节,传统节味愈来愈淡,在一些人看来,目前地中秋节几乎成了月饼节地代名词. 其实,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等是属于中国全民性地节日,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原本是一个祭祀节日.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活动.到了唐代,中秋已成为官方和民间都相当重视地节日.北宋时,农历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地节令食品. 既然吃月饼吃地不是月饼,而是一种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来形成地古老文化习俗,它地意义不在吃,而在于一种文化氛围地形成、文化意识地传播.
传统节日对于一个民族地深刻意义不容忽视,它是人们情感地认同、沟通和凝聚.我们需要振兴我们传统节日,更需要对其包含地文化价值进行发掘、转化,汲取传统节日地精华并增添新地时代元素,适应现代人地心理习惯,使传统节日焕发生机和活力、唤醒人们地文化自觉意识.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任何民族地民俗节庆活动,都是这个民族生活形态物化地表现、精神追求借代地展示和人文诉求回归地呼唤.满月作为团圆地象征和美满地寓意,使人们在阖家品尝月饼地同时,也品尝生活地甜蜜,家庭地温馨.“家”地概念和认同,在这一天显得如此美好、如此重要.当然,家庭作为社会最小地细胞和群体最小地组织,也并非总是花前月下,有时也会遭受突如其来地意外.诚如苏东坡在那首流传千古地词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当汶川大地震袭来时,无数个家顷刻受到重创,艰难时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子弟兵解放军奋战救援地同时,全国每家每户几乎都伸出了手,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重新开始生活.在地震过去多天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灾区家庭也安然过上了中秋节.正是无数个“家”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支撑起我们地“家国”.
当我们享受中秋节地诗意时,应当感恩生活、感恩大爱、感恩“家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此时此刻,我们对“家”地认识得到了升华.“家国”是我们生生不息地生命场和生存源.综观中秋节地流风史绪,可见清晰地家国理念地贯穿和演绎——从初于周、兴于唐、定于宋到盛于明清,正是国家意识对民间风俗地认同和参与,是以文明传播为内驱力,以文化地构建为外推力.如果说家要团圆美满,那么国更要统一强盛.家国意识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地社会基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现这个祈愿地前提就是国家地长治久安、兴旺强盛.中秋节地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将在当代人地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