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的实施
重庆工商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重庆工商大学关于试行学分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6.3)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渝教高〔2007〕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本方案。
一、学分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突出能力、注重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立足学校办学实际,根据“统筹规划、积极试点、分步实施、完善条件、整体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既开放灵活又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妥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教学的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分制改革的工作目标(一)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人事管理分配制度和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
三、学分制改革的范围我校试行学分制改革的范围为普通全日制本科的17个二级学院及下设的50个专业,其中不包括:国际商学院、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融智学院、派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四、学分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级、分类、分流教学。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4.28•【字号】鄂教发[2014]5号•【施行日期】2014.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4〕5号)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经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省级试点工作。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办出特色,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支持建设一批办学水平高、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三、试点范围根据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确定若干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
积极鼓励行业特色明显的本科高校参与试点。
试点高校可以整体试点,也可以选择部分院系或专业(集群)试点。
(试点高校的主要任务见附件。
)四、支持政策1、扩大试点高校办学自主权。
试点高校可以在我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自主制定招生考试与选拔录取方案;试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设置目录内专业或确定专业方向,可以在完善新专业设置制度的基础上自主设置新专业;试点高校可以自主聘用教师、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允许试点高校采取市场融资的办法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建设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
巢湖学院本科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
巢湖学院本科学年学分制实施方案院字〔2008〕92号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合理科学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努力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原则;坚持加强基础和整体优化的原则;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重视基础理论和素质教育的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教学平台,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课程体系,科学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通过试行学年学分制并逐步推行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降低理论课教学时数,加大实践课教学时数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手段,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在校期间弹性修业年限为3-6年。
每学年分为两学期。
凡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和各类课程学分者,准予毕业。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修满规定毕业的学分(但未达到退学标准者),作结业处理。
学生在基本学制内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时间滞后毕业,须经学院批准。
经学院批准延长学习时间的学生,应按规定缴纳延长期的培养费。
三、学生学习自主权根据学院相关规定,学生可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实际,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
对于任意选修课,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可以有条件地自主选修课程,直至修满规定的学分。
对于所有的选修课(含限定选修课,以下简称“限选课”;任意选修课,以下简称“任选课”),如一学期有多位教师同时开课时,学生可以有条件地自主选择授课教师,可选择自己满意的教师听课。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赵波徐冬平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04期摘要:西安理工大学作为陕西省首家学分制试点本科院校,为陕西省本科院校的学分制推行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
作为一所西部地区的地方院校,具有地方院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10年来学分制实践的经验和问题中,可一窥地方院校实行学分制、开展个性化培养的困难、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128-03Abstract: As the firs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or the pilot credit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done a lot of exploratory work. It is representative and typical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Its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of the credit system in the past 10 years can be a glimpse of the difficulties, causes and solutions faced b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Keywords: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dit System; reform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作为陕西首家实行学分制的本科院校,开启了陕西省本科院校学分制试点。
作为一所中省共建的地方院校,西安理工大学以教学研究型为学校定位,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长期以来围绕装备制造业和水利水电行业发展为学校突出特色,为国家、特别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专门人才。
应用型本科大学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义与策略
p oe so a e eo me t,t r mo e betr l a n n n io me t o e h n e t d n s mp o me t r fs in ld v l p n o p o t te e r i g e v r n n ,t n a c su e t’e ly n
p te a lo s tsy t e d fsu e s e s naie e r i g a d a h e et e rl t e c n itn y atr c n as aif he n e so t d nt’p r o lz d la n n n c iv h ea i o sse c n v
应 用 型 本 科 大 学 实 施 学 分 制 管 理 的 意 义 与 策 略
伍 德 勤
( 肥学院 教育系 , 肥 合 合 摘 2 00 ) 3 6 1
要 : 用 型本 科 大 学是 指 无 学 术 型研 究 生教 育 的本 科 院校 . 部 分 大 学 最 具 发 展 活 力 , 生 的发 展 需 求 也 最 应 这 学
具 多元 化 , 且 学 生也 容 易产 生专 业 困境 . 有 实 行 学 分 制 管 理 , 能 满 足 学 生 不 同 需 求 , 学 生 摆 脱 专 业 困境 , 而 只 才 使 促 进 优 良学 风 建 设 , 升 学 生 的就 业 能力 . 较 科 学 的 操 作 模 式是 在 实 施硬 性 学 分 制 的 基 础 上 再 累 计 附 加 学 分. 提 比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2015年11月16日 17:52教育部网站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
以下为权威图解和全文大放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
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地方院校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运行管理
地方院校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运行管理摘要:本文结合特色专业建设,总结了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运行管理的模式与经验。
为了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条件下教学运行管理,在分析学分制条件下教学运行管理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了以弹性学制管理为核心、兼顾选课、排课、考核以及成绩管理的选课制、导师制、重修制、必修制、弹性制的“五制”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弹性学制目前,学分制正在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管理体制,是由于学分制教学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以及课程的优胜劣汰,而且还为新兴与边缘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规定学生学习份量的一种课程修习制度。
其特点在于从教学思想上有利于因材施教、从管理制度上有利于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励机制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资源配置上有利于教学管理资源的充分使用[1]。
学分制因其教与学的灵活性、学生知识结构对社会的适应性而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而维护学分制下教务管理新秩序更需要不断创新[2~3]。
1 地方院校学分制教学运行管理制度的特点地方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基础的,以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制定对教学过程的计划、组织、调控及评定等方面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种为保障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高效保质地进行而制定的制度。
在学分制背景下的地方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1)灵活化。
地方院校的管理制度在学分制背景下体现出其灵活化。
表现为选课、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具有灵活性。
选课制度可以保证学生自主选课、灵活调配学习计划,使每位学生的选课都能源自兴趣、基于生活的实际需要选择自己想要深入了解及拓展学习的课程,同时,也使得教学管理更加灵活、教学调控更加容易。
(2)复杂化。
由于教学运行调控以及教学秩序维护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从而导致学分制下的教学运行管理也表现出相对复杂化。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摘要】在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首先阐明了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即要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困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转型需求、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然后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对策,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激发科研活力。
总结了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所在,强调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应对挑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突破、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产业需求、教学水平、创新创业、科研活力、重要性。
1. 引言1.1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时代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产业对接紧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转型需求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困境之一。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更加专业化和实践性的能力,而现有师资队伍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和水平不足的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只有适应时代的需求,与产业实现紧密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在新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困境一: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在当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困境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匹配。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10.27•【字号】教发规〔2014〕895号•【施行日期】2014.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规〔2014〕895号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总体要求,现将做好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现河南从人口大省走向人才强省,必然要求加快培养面向服务生产、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
本科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在服务我省三大国家规划战略、“四个河南”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引导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我省去年1月份启动了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确定了5所本科学校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并于今年9月份对试点学校进行了中期评估。
今年9月份,在学校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了10所学校作为第二批试点学校(名单附后)。
推动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是当前我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各试点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转型发展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学分制实施方案
学分制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高素质、个性化、有特色的优秀毕业生,根据《山东省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程为核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课程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的指标、以取得一定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实施学分制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与人才培养过程,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建立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多样性、个性化和创造性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一)培养目标1、普通本科。
重在培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的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2、普通专科。
重在培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的意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技能”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规格1、普通本科学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科学素质;系统掌握主修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达到主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2、普通专科学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系统掌握主修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达到主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时间:2015-11-17 来源:教育部教发[201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
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时代所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境。
为了更好地应对困境,实现转型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积极探索突破之道。
一、困境分析1. 专业设置滞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存在滞后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保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同质化,缺乏特色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位置。
2. 教学资源不足受经费投入和地方支持力度的限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限制了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院校的转型发展步伐。
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往往缺乏职场适应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4. 院校发展定位不清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定位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办学宗旨,不清楚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导致办学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难以形成有效的发展战略。
二、突破之道1. 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与所在地的产业对接,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或课程。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要求的贴近,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引进高水平教师、改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百色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百色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充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因材施教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在我区部分高校试行学分制的意见》(桂教[2001]13号)和《关于在我区高等学校积极推进学分制的意见》(桂教高教[2004]8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办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求发展,全面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以选课为基础,以因材施教、注重学是个性发展为原则,以培养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富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实现由“批量生产”到“单件加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个性化的育人条件与环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努力使我院的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实施思路以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建立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我院特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为原则,构建多方向、多层次、多模式的专业教学计划和相应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选课制,通过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增加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为学生提供丰富、适用、先进的课程;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构建完善的教学信息服务体系;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深化包括导师制、学分制收费在内的制度改革;逐步改变学生管理、学籍管理、师生业绩考核等模式。
三、实施原则本着“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稳妥实施、逐步完善、注重实效、锐意创新”的实施原则,积极借鉴其他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我院办学条件,积极创造条件,边实践边改革,分阶段实现由学年制到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三个阶段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
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化转型——以Z大学S学院为例
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化转型——以Z 大学S 学院为例原珂,唐灿,孔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北京100029)摘要:积极引导与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和高校自我发展的难点问题。
通过对Z 大学S 学院应用化转型发展必要性、转型目标、转型路径、转型任务和保障措施的分析,重点探讨以独立学院为代表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化转型发展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我国其他层次本科高校向应用化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915(2021)01-0100-11DOI :10.16387/ki.42-1867/c.2021.01.009一、引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而做出的高等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难题的深层次变革。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同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也均明确提出,地方高校要破解趋同发展难题,获得更好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发展。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再次明确提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很大程度上,积极引导与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和高校自我发展的难点问题。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9年6月15日,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234所,其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有1123所,约占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91%。
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中有民办高校417所,其中独立学院有257收稿日期:2020-11-05投稿网址·在线期刊:http :///jhdx_sk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独立学院转设风险防范和推进机制研究”(BIA20020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的战略机制研究”(17YJC880100)作者简介:原珂,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唐灿,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孔坤,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分制下金融数学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丝 路 视 野潘懋元先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现以本人所在的院校所采用的学年学分制为例,以金融数学专业为例,就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分制改革的现状(一)培养目标金融数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掌握现代金融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扎实的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知识,针对金融领域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金融建模和金融计量的应用能力,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开发、设计、操作新型的金融产品和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
能在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投资、金融分析、金融建模、金融计量和金融管理等金融实务与应用研究工作,具有较强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金融数学专业培养包括三大要求八大要素:一是素质结构要求,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知识素养。
二是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包括金融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三是能力结构要求,包括金融信息资源分析能力、金融建模和金融计量应用能力、各种金融工具的开发设计应用能力。
(三)修读年限学校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
本科生基础学制四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可为 6 年,学生可以在 3—6 年内毕业(含 6 年),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修读年限与学校保持一致。
(四)学分要求学校总体要求各专业总学分限制在140—155学分,金融数学专业允许学生在校修读期间,需要完成的总学分不得少于151学分,其中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职业导向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这些学分之间不能相互替换。
应用型转型:成果导向课程模式应用及支持机制
命。现有的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 学”“重输入,轻产出”,这些强调知识的教为主的 教学,让学生缺少在实际应用中锻炼能力的机会。 虽教了却不一定学会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 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难以提升,课程教学对于应 用型人才培养有效度不高。
一尧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成果导向课程模式应用
向应用型转型的本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思路袁才能实现课程的真正改革遥 向应用型转型首先要打破固化的课程体系建构模式袁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袁而
要以学生为中心曰不再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袁而是从学生出发袁以学生能达成的学习成果袁反向地确定专业培
养目标和课程的目标遥转型的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的实施者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遥 转型对师资尧课
程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袁转型要求管理制度袁如教学评价尧学位授予尧学分制尧学制尧教师聘用与职称评聘等做
二尧成果导向课程模式实施的 支持性策略和保障机制
转型最根本的途径是通过教育实现学生的应 用能力的提高,因而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转型的 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 努力才能实现;转型对师资、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 要求,同时转型要求管理制度,如教学评价、学位 授予、学分制、学制、教师聘用与职称评聘等做出 相应的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成果导向课程设置及设计模 式同样适用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院校。不同类型 的高校相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不同,因而应 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高校课程设置与设计的区 别主要在于学习成果的不同,而不是课程设置与 设计的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现有课程模式与成果导向课程 模式在设计方向、学分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方法 及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见表 1。 现有的课程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势 在于简便,易实施,缺点是不利于发展学生学习主 动性和能力的培养,是向应用型转型应克服的障 碍。成果导向课程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 生实际能获得的学习成果(能力)为目标设置、设 计课程,课程学分学时的分配依据学生实际学习 工作量,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付出的时间,因此也 充分保证了学生能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成果导 向课程模式要求围绕“能力”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采取适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习成 果的达成。整个过程更多地考虑了学生,学时学分 分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负荷。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和挑战,这些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等方面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之道。
一、政策支持方面的困境与突破政策支持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政策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支持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依靠地方财政支持比较多,但随着地方财政压力的增大,院校的资金投入受到了限制,导致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难以满足需求。
2.人才政策不够完善。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其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目前人才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院校在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资金来源、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实现政策支持的突破。
院校也应该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人才培养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但当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困境: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和实践教学,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能力和竞争力。
2.专业设置不合理。
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单一,缺乏特色和优势,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为突破上述困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院校还可以结合地方产业特点,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学科建设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关键。
但目前在学科建设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一些困境:1.学科结构单一。
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设置比较单一,缺乏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影响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于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工作方案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工作方案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而来的教学管理“宽进严出”的必然走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决定在我院高职各专业实施学分制,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
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科学稳妥;各方协力,统筹兼顾;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二、组织领导机构学院成立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胡茂成副组长:顿祖义、黄树福、邹依琴、成员:张捷、余明学、方园、陈兴无、冯小俊、戴友凯、江向东、何启明、文大贵、张鸣峰、邱昌明、丰文珍、黄绪华、谭金海、吴刚、李先谷、卢鑫、洪江教务处为领导小组日常办事和联络协调机构。
各系(部)和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应成立学分制改革工作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落实专人具体从事此项工作。
三、工作日程(一)、2004年9月至11月底,调研阶段。
主要任务:1、对我院2000年以来教育教学的情况、效果、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2、广泛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关于学分制改革方面的文件和资料,外出走访兄弟院校,了解他们实行学分制的经验和做法等。
调研方向包括:(1)、国内外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资料。
由改革与发展研究室牵头。
(2)、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学籍管理制度、课务管理(含院系互开课问题)、评价考核制度等。
由教务处牵头。
(3)、学分制背景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招生和就业指导方式的改革、学生综合测评方式和指标体系的改革、学生班团组织和社团组织模式的改革等。
由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牵头。
(4)、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学费等项费用核算和缴纳方式的改革、教学经费投入渠道和机制的改革等,由计财处牵头。
(5)、学分制背景下后勤保障、服务方式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的实施
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培养的人才专业技能较低、学术人才培养的倾向严重等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就是转型发展中的关键,学分制更能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灵活性,突破传统观念的制约,合理适应市场机制,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机制。
一、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中的规定,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为3类:学术研究型、知识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
2021年我国提出要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育部在2021年度工作要点中指出,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
国务院2021年5月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職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提出目标任务:到2021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型、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就是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转型是其必然的要求,转型的重点是如何将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强调理论视野和研究能力,培养路径相对方向十分明确;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对更为复杂,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创新型,而技术创新发展是很复杂的。
技术的创新发展要时刻把握市场动向,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提供创新动力,这就使得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要具备更为全面的能力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人才培养也要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发展。
我们传统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上,都带有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痕迹,即使教育部提出高校转型发展,短时间也无法改变
学术型培养的模式。
高校发展无法跟上经济转型的步伐,培养的学生不是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也不是传统的学术型人才,还不同于高职高专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这是转型发展中需要突破的难题。
另外,在传统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思维下,人才专业领域狭窄,而非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态势。
如何在教育理念、政策引导、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做出改变和发展,是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学界重点在内部管理体制上,特别是“完全学分制”的探讨和研究上。
二、高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构建的难题和困境
高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的健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但学分制,特别是完全学分制和创新学分制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难题。
学分制也是顺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产物,用学分的比例和总数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是符合市场急需的应用人才的需求,同时满足社会对多样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们高等学校普遍实施学分制,但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完全学分制和创新学分制还没有彻底实行。
完全学分制和创新学分制的构建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机制,理论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高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的实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学分制的实施强调面向市场经济的不同需要,模糊专业界限,拓宽课程的涉及面,学分设计上要立足也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道德法律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等等,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学生自主设计创业方向,并根据方向选择授课教师、课程模块、学业年限等等,而这些都要求高校各种资源要极其丰富。
如开课的规模、行业和学科覆盖面是否适当,开课教师的数量是否充足,行业需求调研是否充分,行业企业指导是否到位,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突出等等,这些都是摆在高校转型面前的现实问题。
高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的发展如何顺应市场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也是需要解决的困境。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和灵活性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随之调整。
但是我国高等学校的学院划分多是以学科标准进行划分,跨学科交叉融合在资源分属于各个不同学院中,事实上存在着因学科划分的学院结构模式的阻碍。
学科之间的交流在现实中是存在着障碍的,而市场的需求绝非是按学科划分。
学分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主要是学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学习期的调整)自由选择选修课程,自主选择修业年限和毕业时间,这就需要有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支持,而现今与弹性学制相配合的学位颁发制度欠缺,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也没有与之配套的就业制度和保送升学、继续攻读学位的政策支撑。
三、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学分制发展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校转型发展是要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观:首先是教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注重应用能力的学分制的改革,宽口径的课程学习打破了原有的排课习惯,这就让协调二级学院教务工作的难度增加,排课则更加复杂。
其次是高校教师要转变观念,接受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师学科背景较为单一,学术研究的学科融合与交叉性弱,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如何拥有跨学科研究能力,人才培养中如何将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的灵活性摆正重要的位置,仍是需要加强的环节。
再次是学生观念的转变,在学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同时,学生要打破中小学按固定课表上课的思维惯式,要摆脱各门课及格就好的偷懒思维,明确的职业规划方向,按自身期待的发展方向自主的选择课程,将行业企业所需能力作为自主选课的优先思考方向,避免随意选课和从众选课的现象出现。
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学分制构建要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培养,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规律和变化趋势,调整选修课程的设置,及时指导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应用能力培养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敏感度上进行深入引导。
让高校应
用型人才培养紧跟社会需求,应用市场的规律及时调整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逐步调整高校的组织结构,打破以学科作为划分的二级学院,改变过去人才培养较为单一、学生就业面窄的现状。
可以按学科划分系部,变成以一级学科为核心,将邻近学科归类,组成大学科的二级院系或者研究中心,逐步优化符合本校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改变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产学研发展。
并多多开展联合培养,按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培养人才。
特别是地方性大学,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培养急需的人才,提供优质科研服务。
与地方经济企业合作,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等方面的长期合作与服务。
从微观上讲,创新应用型学分制机制和模式也十分重要。
在高校转型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也可进行创新型尝试,如鼓励学生积极发明创造、科技技术革新开发、专业技能竞赛、艺术创作、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合理整合课堂教学外的各类资源。
合理利用校内优质资源,如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参与调研,撰写论文,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再如开展技能比赛、演讲、辩论、建模、设计大赛、艺术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用学校政策引导学生参与发明创新和技术革新,在一次次的实践环境中提高应用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形成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意识。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学分制发展难以有统一的标准范式,需要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采取合理的学分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