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背记归纳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九年级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可均匀混合的物质。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形成溶解态。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单位溶剂中溶质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和浓度两种表示方式。
当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剂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与溶质种类、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相关。
三、浓度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量的多少,常用的浓度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体积分数指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而摩尔浓度指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四、饱和溶液的制备制备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两种: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是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直到无法溶解更多的溶质为止。
动态法是通过不断搅拌或加热加快溶质溶解速度,使溶剂能够溶解更多的溶质。
五、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从固态或气态转变为溶解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当溶解过程吸热时,称为吸热溶解;当溶解过程放热时,称为放热溶解。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溶质的性质和溶解过程所需的能量有关。
六、溶解过程与溶液的电导性当一些物质溶解时,会产生离子,并形成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而不溶于溶剂的物质则称为非电解质,无法导电。
溶解过程与溶液的电导性密切相关。
七、溶液中气体的溶解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减少。
八、浓度的稀释计算浓度的稀释计算是根据初始溶液和所需溶液的浓度,以及所需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初始溶液中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根据浓度的定义和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第九单元《溶液》复习(60张)

混合溶液的质量为: 80g+20g=100g
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g3g10% 011% 10g0
或
8g 0 1% 02g 0 1% 510 % 01% 1 8g 02g 0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定义 计算式
温度
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质质量 S= 溶剂质量 100g (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指的是 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必须指明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溶质质量与溶 液质量之比。
溶质质量
a%= 溶液质量 100%
可以不指明
状态
饱和
与是否饱和无关
单位 联系
g
a%(饱和)=
是一个比值, 没有单位
s 100% 100gs
氢氧化钙【Ca(0H)2】要例外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Ca(0H)2】要例外
【例2】室温下,一只烧杯中盛有 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 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 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B( )
A.是无色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
【例9】将t ℃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
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有晶体析
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溶液质量减小 B.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练习4】10mg KNO3不饱和溶液,恒 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此
变化中,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 1)溶液的观点: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稳固性的混淆物注意: a 、溶液不必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FeSO 为浅绿色 Fe 2(SO ) 为黄色44 3b 、溶质能够是固体、 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 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 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 4,胆矾 CuSO 4·5H 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 如 NH 4NO 3 溶解 溶解放热: 如 NaOH溶解、浓 H 2SO 4 溶解 溶解没有显然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观点:在必定温度下,向必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持续溶解时,所获取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可以持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持续加入该溶质,看可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添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必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 Ca(OH)2 随和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②最靠谱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必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 不必定 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 在必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必定 要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在必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因素 :①条件: 必定温度②标准: 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 ℃时 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NaCl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 物质的溶解度 1g —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 1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1: 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 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 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 】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 芝麻油知识点2: 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为蓝色、硫酸亚铁为浅绿色、硫酸铁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无说明,默认水为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隙)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e、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有水,水为溶剂(2)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溶解度很小,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解度很大,即使未达到饱和也已经溶解了大量溶质)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根本原因是水解作用和水合作用的热量变化不同)溶解吸热:如硝酸铵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外因:温度溶解度/g t/℃ 21m m m m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易混淆知识点(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将80℃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D.溶质的溶解度答案:CA、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溶质减少,导致溶液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B、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溶质减少,不符合题意;C、当温度降低时,溶剂水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答案:D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A错误;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B错误;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C错误;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D正确。
故选D。
小提示: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B小气球在鼓起来,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了。
可能的原因有:瓶内的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而膨胀。
①硝酸铵溶解于水会吸热造成温度降低;不符合要求。
②铁和稀硫酸生成氢气;符合要求。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符合要求。
④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符合要求。
初中化学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点整理(全面)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的形成1、定义:。
2、特征:3、组成:(1)固体或者其体与液体混合,为溶剂。
(2)液体与液体混合,为溶剂。
(3)如果液体中有水,为溶剂。
(4)如果发生化学反应,溶质为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4、用途(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3)医疗上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二、溶液形成中的能量变化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三、浊液1、悬浊液:2、乳浊液:3、乳化现象:用洗涤剂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随水冲走的现象。
【注】(1)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
(2)汽油除油污的原理:。
课题2 溶解度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而。
2、判断:。
3、转化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或(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或(温)对于氢氧化钙:()或(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或(温)4、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同温度同溶质,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二、固体溶解度1、定义:。
2、要素:3、溶解度的含义:例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注】饱和溶液中,m(溶质):m(溶剂):m(溶液)= 。
4、影响因素①内因:②外因:三、溶解度曲线1、(1)(2)(3)2、结晶(1)定义: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2)结晶方法:①② :3、溶解度和溶解性20℃溶解度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重难点)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考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1)将t2℃时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有、(2)将t2℃时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方法有、【考点二】结晶法的应用(3)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方法提纯A(或除去B);(4)当B中混有少量A时,可用方法提纯B(或除去A );【考点三】溶解度定义和含义的考查(5)t1℃时A的溶解度是其含义是;(6)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考点四】交点的含义(7)交点a的含义;【考点五】比较溶解度大小(8)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9)t2℃时A、B和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考点六】改变饱和溶液的条件后产生的现象及各个量的变化情况(10)若将t2℃时A、B和C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 溶液中晶体(填“析出”或“不析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分数会,但仍是溶液,而C的溶液晶体(填“析出”或“不析出”),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为溶液,此时A、B和C 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11)将t1℃A、B和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12)等质量的A、B和C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最少的是,不析晶的是;(13)t1℃时,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现象是,则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但仍是溶液;【考点七】改变不饱和溶液的条件后各个量的变化情况(14)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至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溶解度(填“变”或“不变“)(15)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破坏,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2)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形成,放出热量,称为溶解热。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一般来说,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
溶解热的大小对于一些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冷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这种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度很快,有可能产生危险。
改写。
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中任何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溶液是一种混合物,不一定是液体;溶液一般透明,但不一定无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是一种;溶液的命名方式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4、浊液的分类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
这两种浊液在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在静置后都会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乳化剂是指能够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6、溶解时的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破坏,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同时,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形成会放出热量,称为溶解热。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复习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复习一、基本概念1.溶液的定义: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质是指在溶液中占较少量的物质,溶剂是指在溶液中占较多量的物质。
3.溶液的浓度:溶液中的溶质的多少可以用溶液的浓度来表示,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体积分数、摩尔分数、摩尔浓度等。
二、溶解过程1.溶质的溶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离开原来的状态,与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组织结构。
2.溶解的条件:溶质与溶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吸引力和热力学条件,也受到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最大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会影响溶解度。
3.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不再改变,称为饱和溶液。
四、溶解热1.溶解热的定义: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伴随的热变化称为溶解热。
2.溶解热的类型:溶解热可以是吸热的,也可以是放热的。
3.溶解热与溶解过程的关系:溶解热与溶解过程中的破坏和形成化学键有关。
五、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绘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浓度)与溶液的温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溶解度曲线通常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但也有例外情况。
六、饱和溶液的稳定性1.饱和溶液的稳定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浓度与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溶质在饱和溶液中的存在是稳定的。
2.饱和溶液的过饱和现象:当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会发生过饱和现象,溶质会从溶液中析出。
七、浓度的计算1.质量分数的计算: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2.体积分数的计算:体积分数等于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3.质量体积分数的计算:质量体积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体积之比。
最新中考化学大一轮单元总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 课件

其中,溶液质量=____溶__质___质量+____溶__剂___质量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见【实验突破 强化探究力】 ) 3.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常见方法
计算依据
溶液的 稀释
加水稀释
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不变
①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
溶液的 浓缩
①添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65 6.5 g x 9.8 g 9.8 g 100% 19.6%
98 x
50 g
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一例一练】(2020·江西中考)“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 动产生的废液中含稀盐酸,需先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后进行处理。(杂质不参 加反应) (1)实验时需配制50 g 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来配制, 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2_._5___g。
溶解度 100 g
3.两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两种溶液质量之和,但所得溶液体积不
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
考点研磨·提升审题力
考点一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典例1】 (2020·扬州中考)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大
化学 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 盐酸除铁锈;利用纯碱或氢氧 变化 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去除污垢 化钠除去油烟机上的油污
【微提醒】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 2.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3.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4.溶质溶剂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若溶剂为水,则水为溶 剂;若无水,则量多的为溶剂。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归纳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
例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
3、还有些物质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例如氯化钠。
四、乳化现象1、乳化: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
2、生活中的乳化现象:如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就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1)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加溶质、蒸发溶剂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2)对于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六、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 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
2、气体的溶解度: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第九单元_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溶液1、定义:或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2、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3、特征:①:指溶液各处的浓度都一样,各部分的性质相同;②:指外界条件 (温度、溶剂量、压强等)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发生分离;4、注意:(1)一种溶液中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溶质可以是态、态或态物质;但只能是一种,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2)溶液质量=;(3)从微观上分析,溶液形成的过程是溶质的(或)分散到溶剂分子中的过程,因为粒子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它们相互填充,所以溶液体积溶质体积 + 溶剂体积;(4)若加入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那么溶质只是的部分。
例如:把80 g的蔗糖加入100 g水中,只是溶解了30g蔗糖则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g,溶液的质量 g;(5)“溶液”从字面上看,易被误认为是液体,其实只要符合溶液定义的物,无论状态如何,均为溶液,如:、都是溶液;(6)溶液一般是的,但不一定,溶液的颜色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如:硫酸铜溶液为色,氯化铁溶液为色;5、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广泛应用:医疗上的,口服液、无土栽培的等;知识点2: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1、溶质可以是,也可以是或;2、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的一种叫做溶剂,量的一种叫做溶质;3、如果有水,一般把水看做;4、物质在溶解时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是溶质,例如如SO3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H2SO4,所以该溶液的溶质是;5、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合物的无水化合物部分是溶质,例如:如CuSO4 * 5H2O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是硫酸铜溶液,所以该溶液的溶质是;知识点3:乳浊液和乳化现象【洗涤剂在清洗油污时起的作用是什么?】1、乳浊液定义: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一般不,其特征是、。
九年级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含课后练习以及答案标示

九年级溶液课堂教学:(一)知识要点:知识点1:溶液的基本概念(1)由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例如:蔗糖溶液、生理盐水等;(2)配置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贴标签知识点2:常见的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知识点3:溶液相关概念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量少的一种称为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通常把水看作溶剂);②: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震荡后形成的乳浊状液体)知识点4: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分类:①吸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②放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者水和离子的过程要放出热量;注意:有得溶液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和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总体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吸热和放热这两个过程在同一溶质溶解时是可以同时发生的。
知识点5(重点):溶解度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的叫做不饱和溶液;③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例如:20℃时,100g水里最多能够溶解36g的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我们说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④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知识点6: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注意:㈠上式必须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意义;㈡Ca(OH)₂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升高。
如图:①大部分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甲所示;②Ca(OH)₂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曲线如乙所示;知识点7: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在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例如:氮气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够溶解0.024体系的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是0.024g )知识点8(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区分溶液浓/稀的方法:①通过看颜色深浅(比较粗略、准确度不高);②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精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小结:【配套练习】例1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B.具有乳化的功能C.可以沉降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例2 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C.火碱D.蔗糖例3 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的是()..显变化A.浓硫酸B. 氢氧化钠固体C. 氧化钙固体D.硝酸钾晶体例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一定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例5 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 130gB.140gC.160gD.180g例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B.配置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C. 将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gD. 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和蒸发溶液中的水分这两种方法,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例8 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12. 5%B.20% C.22.5%D.25%例9 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溶解度/gKNO3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NaCl溶液B .KNO 3和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C .将30℃的KNO 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 .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例10右图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A解析:A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说法不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油污,故说法正确。
C、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制取成本相对较高,储存和运输较为困难,故说法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B解析:B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改变温度、添加或减少溶剂、添加或减少溶质均可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解析:D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0%20%100g25g⨯=+,故选项错误;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选项错误;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C析出固体,C是饱和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正确;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质
Ca(OH)2 AgNO3 CuSO4 FeSO4 ZnSO4
ZnSO4 P
溶剂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CS2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0℃时, 5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8g。
溶200 解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度190
/
g
180
170
160
讨论:
150
135
130
.B
1、A点意义:
硝 酸 钠
60℃时, KNO3的溶解度为110g。
120
110
.A
2、 NaNO3和KNO3两种物质溶解
100
度曲线的交点B的意义:
硝
90
酸
80
钾
70
食盐水 白糖水 75%医用酒精
碘酒 3%过氧化氢消毒液
汽水 稀(浓)盐酸 稀(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食盐NaCl 蔗糖
C2H5OH 碘( I2 ) H2O2 CO2等
HCl(气体)
H2SO4 NaOH
溶剂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H2O H2O H2O
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溶质的质量分数=
m(溶质)
×100%
m(溶质) +m(溶剂)
推导公式:
m(溶质)= 溶质的质量分数 ×m(溶液)
m(溶质) m(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
已知,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有人说:“20 ℃时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 20℃时,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标准: 100克溶剂 (一般指水) 溶液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 克(质量)
概念理解:
⑴、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什么?
20℃时,硝酸钾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是 31.6g。
⑵、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状态,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_3_6_克___。
【生活链接】 ⑴ 人们喜欢喝啤酒庆祝喜庆的日子,你认为啤酒、汽 水等碳酸饮料保存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低温、避光保存
⑵ 夏天池塘里的小鱼经常浮在水面上呼吸,原因是什 么?
夏天温度高,O2溶解度减小, 水中溶解的氧气较少。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m(溶质) ×100% m(溶液)
36g 36g + 100g ×100% ≈26.5%<36%
测验
1、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5%— 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需配制20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 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质量分别是多 少?
m (NaCl) = 200Kg×16% = 32Kg m (H2O) = 200Kg —32Kg=168Kg
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 并充分溶解,若U形管内红墨水液面 右侧上升,该物质可能是( AD ) 左侧上升,该物质可能是( B ) 两侧不变,该物质可能是( C )
A、氢氧化钠 NaOH B、硝酸铵 NH4NO3 C、氯化钠 NaCl D、生石灰 CaO
课题2 溶解度 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美丽的青海湖畔,烟波浩渺,碧波万顷。生活 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分别解释其原因:
夏天晒盐:夏天温度高,蒸发结晶;
冬天捞碱:冬天温度低,降温结晶
2、气体的溶解度: 阅读图片,分析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压强和温度
打开汽水瓶盖,泡沫喷出,说明:压强减小,CO2气体 溶解度减小; 喝汽水,打嗝,说明:温度升高,CO2气体溶解度减小;
100
90 80
硝 酸
t<70℃,硝酸钾溶解度
钾 氯化铵
70
60
小于硝酸钠溶解度
50
氯化钠
40
30
20
10
60 70 0 10 20 30 40 50
80 90 100 温度/℃
结论: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 此类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NaCl, 此类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Ca(OH)2]。 此类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的方法是:升温析出;
4、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剂是 H2O ,
汽油、酒精也是常用的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
5、有关溶液的说法:
⑴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 ⑵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蒸馏水;
⑶ 一种溶剂可以溶解多种溶质:如汽水中溶有CO2、 蔗糖、柠檬酸等;
学生练习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70 ℃时, NaNO3和KNO3
60
溶解度相等(或都是135g);
50
氯化钠
40
30
20
10
60 70 0 10 20 30 40 50
80 90 100 温度/℃
溶200 解 度190
g 180
/
170
160
3、
1硝酸钾溶解度
120
110
硝 酸 钠
.A
大于硝酸钠溶解度
2、化学实验室需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7.3 % 的稀盐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 酸质量多少克?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入:观察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 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
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 密度、浓度、性质等 )
(2)稳定: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3、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2、特 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液体会分层 3、乳化作用: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24
24
试管外壁 温度不变 变凉
变化不大 温度降低
24 试管外壁 变热
温度升高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能继续 溶解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不能继续 溶解
饱和溶液
结晶
知识结构
降蒸 温发 结结 晶晶
二、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