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荧光分析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鉴别荧光物质; 选择适当的荧光测定波长。
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类似“镜像对称”关系
荧 光 强 度
300nm
400nm
500nm
硫酸奎宁的激发光谱(虚线)及荧光光谱(实线)
3 溶液荧光光谱的特征
A 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
1852年,Stokes首先观察到:溶液荧光光谱中, 荧光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
V0
V
V
3
2
V1
T1
V0
S0
V
V
3
2
V1
V0
荧光与磷光产生示意图
发射荧光过程约为 109,1返07回S基态 时,可停留在任一振动能级上,因此,可得几
个非常靠近的荧光峰谱线。
有关概念: ① 振动弛豫:vbrational relexation
物质分子被激发后,其电子可能跃迁到第一电 子激发态或更高的电子激发态的几个振动能级 上,在溶液中,激发态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碰 撞而将部分振动能量传递给溶剂分子,其电子 则返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 此过程称为~。
② 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
当两电子激发态之间能量相差较小以致其振动 能级有重叠时,受激分子将多余的能量转变为 热能而跃迁至较低电子能级。
③ 荧光发射:
无论分子最初处于哪一个激发单线态,通过内 转换及振动弛豫,均可返回至第一激发单线态 的最低振动能级上,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发射光 量子而返回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所发射 的光量子即
称荧光。
荧光的波长总比激发光的波长要长?
④ 外转换:external conversion 如果分子在溶液中被激发,激发态分子与溶 剂分子及其它溶质分子之间相互碰撞而失去能 量,以热能形式放出,此过程称为外转换。 通常发生在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一激发三线 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转换的过程中,会降 低荧光或磷光强度。
原因:内转换、振动驰豫达到第一激发单线态 的最低振动能级;激发态分子与溶剂相互作 用;激发态分子返回到基态的各不同振动能 级,进一步损失能量。
B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荧光发射 通常发生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而与激发到哪一个电子激发态无关。
四 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物质能否产生荧光,主要取决于物质结构及 环境条件。 1 物质产生荧光的必要条件 ① 物质分子必须有强的紫外-可见吸收。 ② 物质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荧光效率(fluorescence efficiency)又称荧光 量子产率(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迁,π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强度越大,荧 光波长长移。
例:苯、萘、蒽的荧光强度比较。
ex205nm 286nm 356nm
em
278nm 0.11
321nm 404nm
0.29
0.36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
刚性:指分子自由旋转程度的大小,若分子不 能旋转,则为刚性分子。
共平面性:指共扼π电子的共平面程度。在长共 轭分子中,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 越大,荧光波长长移。
除电子自旋方向改变外,能量亦不相同。
E
基态 激发单线态 激发三线态
3 荧光的产生
荧光的产生过程:
基态吸收辐射 激发单线态 内转换、振动驰豫 第一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发射荧光 基态的各振动能级外转换、振动驰豫 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S
2
V
V
3
2
V1
V0
内转换
S
1
V
V
3
2
体系间跨越
V1
第三类基团:-R、-SO3H等 对荧光的影响不 明显。
五 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 温度:
温度越高,荧光效率及荧光强度越低。因为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碰撞 几率增加,使无辐射跃迁增加,降低了荧光 效率。
2 溶剂:
① 一般情况下,荧光波长随溶剂极性增大而长 移,强度也有所增加。
② 荧光强度随溶剂粘度的减小而减弱。溶剂粘 度减小时,可增加分子间碰撞机会,使无辐 射跃迁增加而使荧光减弱。
发射荧光的光子数
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
=任0.何65物,质蒽的在乙在醇0中~1之=0间.3,0,如菲荧在光乙素醇在中水中 =0.10。
荧光效率低的物质虽有较强的紫外吸收,但 所吸收的能量都以无辐射跃迁形式释放,所 以没有荧光发射。
2 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A 长共轭结构:
芳香环或杂环具有长共轭的跃π π*跃
外转换、体系间跨越。
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1激发光谱:excitaton spectrum
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 荧光的相对效率。即固定荧光波长,以荧光 强度(F)为纵坐标,激发波长(λex)为横 坐标作图可得。
2 发射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
即荧光光谱,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 变,通过发射单色器扫描以检测各种波长下 相应的荧光强度,记录荧光强度(F)对发射 波长(λem)的关系曲线。
联苯
c
H 2芴
0.2
1.0
C 取代基:
增加分子的π电子共轭程度的取代基,增强荧 光,并使波长长移; 减弱分子的π电子共轭程度的取代基,使荧光 减弱或熄灭。
属第于一给类电基子团基:团-N,H2增、强-O荧H、光-。OCH3、-CN等,
第二类基团:-COOH、-NO2、-NO、-Cl -Br、 - I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减弱分子的π电子共轭性,使荧光减弱 甚至熄灭。
⑤ 体系间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
指处于激发态分子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 分子的多重性发生变化的过程。如果第一激 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同激发三线态的最 高振动能级重叠,那么激发态分子的电子发 生自旋反转,分子由激发单线态跨越到激发 三线态,荧光强度减弱或熄灭。
含有重原子如Br2、I2等的分子,体系间跨 越最常见,因为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动之间 的相互作用较大,有利于电子自反转的发生。 溶液中存在的氧分子等顺磁性物质也容易发 生体系间跨越,从而使荧光减弱。
⑥ 磷光发射: 激发单线态最低振动能级体系间跨越激发
三线态高振动能级 振动驰豫 激发三线态 最低振动能级(存活) 发射磷光 基态 各振动能级振动驰豫、外转换基态最低振动能级
与荧光比较:过程比荧光长( 104)10S
磷光波长较荧光长?
综上所述的能量释放方式中:
辐射跃迁:荧光、磷光的发射。 无辐射跃迁:振动弛豫、内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