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评周永振《旅游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概论教案

旅游文化概论教案

《旅游文学概论》教案第一章山水神游一卷轴(6学时)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与文学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旅游文学与山水文学的异同【教学难点】旅游文学与山水文学的异同【教学方法】多媒体【导言】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旅游”的理解【教学进程】第一节旅游和旅游文学1. 旅游的定义2.旅游产生的原因3.旅游文学的定义第二节旅游文学的发展1.中国旅游文学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三节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意义与方法旅游主体文化研究1.研究对象旅游客体文化研究旅游界体文化研究2.研究意义;3.学习及研究方法;思考讨论题: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2.什么是旅游文化,如何理解旅游文化以及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3.如何分析旅游文化的构成体系理解旅游文化的构成对从事旅游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4.文化在旅游业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5.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第二章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6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形成、发展【教学难点】旅游文化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导言】同学们,旅游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历史时期的积累和沉淀。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拉开了旅游文化创造的序幕。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旅游文化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能使大家对旅游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进程】第一节旅游文化的形成自然的崇拜物质利益的刺激求知求仕的愿望一、形成原因宗教的产生与发展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掌握中国旅游文化历史悠久的特征2.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生命力强的特征3.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积淀深厚的特征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发展一、古代旅游文化(一)旅游客体文化的厚重性(二)旅游主体的局限性(三)旅游界体的相对落后性二、近代旅游文化(一)旅游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二)旅游主体的扩大化趋势明显(三)旅游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四)跨国跨区旅游的全面兴起三、现代旅游文化一、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1.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2.掌握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思考讨论题:1.试述旅游文化各个时期的特点。

《旅游文化概述 》课件

《旅游文化概述 》课件
《旅游文化概述》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旅游文化概述 • 旅游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 旅游文化的类型 • 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传播 • 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案例分析
01
旅游文化概述
旅游文化的定义
1 2
3
旅游文化定义
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提升当地品牌形象
旅游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当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 游客前来旅游,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当地加大对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投入,优化产业 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
旅游文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1 2
增强当地文化自信
旅游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 历史背景,有助于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和归属 感。
03
旅游文化的类型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
总结词
01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是指以自然风光为依托,通 过旅游活动展示自然之美和生态价值的文化类
型。
总结词
03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具有生态保护、环境教育和 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
意识和生态素养。
详细描述
02
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包括山岳、湖泊、海滩、森 林、草原等各种景观,通过观赏、探险、休闲 等方式,让游客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提升旅游业品质
深入挖掘和利用旅游文化资源,有助 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促进旅游业的高品质发展。
02
旅游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旅游文化
总结词
古代旅游文化以探险、朝圣和商贸为主要目的,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 探索精神。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课件《旅游文化》同步教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课件《旅游文化》同步教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旅游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中国古圣贤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庄子“乘物以游心”,
并且借“游”而体现出“逍遥”的哲学观。从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游观”,古希腊人游
前言
历地中海沿岸激发哲学思想,到中西旅行家们
游历世界,促进中西思想交流与文化理解,及
至当代旅游文化资源插上数字技术和创意体验
的翅膀而备受大众欢迎,可以看出文化从来都
的器具,以及制造这些工具和器具的技术)、社会
的(风土、 机构、风俗习惯)等方面。
旅游文化:
是人类为了实现认知世界、完善人格、休闲
度假等目的,而在异域发生的与自然或人文环境之间
的互动文化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旅游文化与生态文明
地理、生态环境与文化创造
一个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
生态环境,对其文化的创造和发
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的一切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一朝阻旧国 ,万里隔良辰。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兼具劳
作与休闲双重性质的人类非迁居性的旅行活动。
偏重于劳作性的旅游叫“价值创造性旅游”,侧
重于休闲性的旅游叫“价值欣赏性旅游”。
旅游概念的不同称谓

巡游,巡幸
在我国古代,由于出游者和出游内容的
差别,旅游这一概念常有不同的称谓。
热点与趋势?





案例分析
请阅读课本上的材料,思考:
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开发研究
梵净山地区生态环境与文明的关系是什么?
当地旅游开发应注意哪些方面?
谢谢大家观看,感谢大家的聆听
厚的生态意识,例如崇敬自然,视自然为审 美最高准则,崇尚欣赏自然、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荣获“正大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荣获“正大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

2019年5月25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共同举办的“正大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大陆地区选拔赛圆满落幕。

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1所本科高校的209支队伍参加了比赛。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李玉毛老师指导,2016级应用统计学专业(大数据开发方向)胡静、张利红、张超旭、张洪亮同学及2017级应用统计学专业(大数据开发方向)任旭同学共同完成的作品《“以梦为马,无负韶华”———内蒙古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现状及对合理“增负”意愿的调查分析》在本次比赛中喜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是一项权威的统计类专业学生竞赛,同时也是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大陆地区的选拔赛。

大赛已被纳入2014至2018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是国内一流的全国性大赛,是政府支持、企业认可、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海峡两岸高度联动的统计学科实践教学平台。

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高度重视此项赛事,精心选派了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自2018年10月以来,师生们积极备赛,经过网考知识赛、赤峰学院校内选拔赛、内蒙古自治区选拔赛及全国总决赛等多个环节的选拔,最终取得了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

通过参加此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推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丰富学生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荣获“正大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二等奖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旅游景区品牌建设,提升A 级旅游景区创建和管理水平,为今后全市旅游景区创建与提升提供方向引导和实践支持,5月31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市A 级旅游景区创建与提升培训班在学校博物院二楼学术报告厅开班。

构筑完整研究体系促进旅游专业教学的思考——基于《旅游文化概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构筑完整研究体系促进旅游专业教学的思考——基于《旅游文化概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1清晰界定基本概念,提高对教学核心的认知目前学界对旅游文化的定义,还未获得统一的共识.从广义上讲是从文化方面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从狭义讲是一门研究在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如何立足本地、同时又放眼前方,创造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新旅游文化的学问.旅游文化应该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应包含“旅游”和“文化”两个领域,以及其不同方式组合的边缘领域.由于学者对旅游与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概念与定义,这两个因素的组合方式同样有相当多的选择.在旅游相关研究的框架体系中,影响最大的是由雷伯尔(N.Leiper)最初于1979年提出,并在1990年进行了完善,其模型由三个基本元素构成: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和旅游业(媒介),对旅游文化的研究模型建立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看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行为者,其他一切现象和关系皆因旅游者的活动而产生.应当说,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进一步说,旅游文化应当是旅游参与者在全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过程、原因、影响及其与介入其中的各要素的社会文化聚合),它和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中介体)———旅游产业紧密联系.可以说,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情趣)、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旅游媒介(旅游业的文化意识和素质)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具体地说,“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受到旅游动机的冲击和旅游客体的吸引,在旅游业的介入下,实现了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欢快愉悦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这种心态和情绪是旅游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没有的,这就是旅游文化最初和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旅游者处于旅游文化的中心位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殊的欣赏取向、审美情绪、心理状态及其文字、形象的记载、构成了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2合理的分析研究对象构成,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旅游文化概论》课程主要围绕旅游文化研究对象进行讲授,一般来说,旅游文化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活动的研究对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要素在雷伯尔(N.Leiper)的模型中的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者反应出来,所以从对象来划分,旅游文化可进一步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构筑完整研究体系促进旅游专业教学的思考———基于《旅游文化概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周永振(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构成、研究方法的建立是任何一个学科开展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开展相关领域教学的基础,对于旅游专业同样重要.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一门新的课程,多以《旅游文化概论》作为该课程的命名,当前对于旅游文化的相关研究,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构成、研究方法的界定,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于研究方法,也普遍开展了对应性研究.本文在完整介绍《旅游文化概论》课程中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构成、研究方法的同时,指出这种完整的研究体系对旅游专业教学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研究方法;旅游专业教学;旅游文化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1-0077-03Vol.28No.11Nov.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1期(上)2012年11月77--化与旅游中介文化,在本书中旅游文化的构成如图(见图1).合理的分析旅游文化的研究对象,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其研究对象也是授课的主要内容,对推动教学过程有序开展非常关键.2.1主体文化旅游主体是旅游者,旅游主体文化就是旅游者文化,是指在旅游行为发生的全过程中文化观念、文化行为的展现.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模式,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产生的旅游动机、旅游过程、消费行为、达到的目的、产生的影响.研究主体文化,就是要研究旅游者所追求的是什么,营销这些需求的自身因素以及对这些需求的态度,研究在旅游发生的过程中作为旅游者的人和自然、社会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姚昆遗,贡小妹,2006).旅游主体文化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文化,是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2客体文化旅游客体是旅游主体的对象物,是旅游者所消费的旅游产品.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其本质是满足旅游者的文化审美需求,所以,旅游活动的目的地,即游客所游历与欣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就是旅游资源便是旅游客体,自然而然地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分析其价值及文化意义之所在,展示出其广泛性(郑迎红,2007).保继刚(2004)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从中可以根据资源的性质划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郑耀星,2009),从表面看这两者是相对的和互斥的,实际上,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国拥有多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由此可见,中国的世界级风景名胜以文化遗产居多,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当然兼而有之,即使是自然遗产,其中也浸染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格化因素,所以单纯的从自然或人文视角划分旅游资源是不全面的.正如在《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所指出的那样“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所以,本书根据是否具有实体,将旅游文化客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分析分为旅游物质文化与旅游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一种实体存在,即有形的、可观的、可触的,是建立在人的触觉基础上的,它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反映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利用和改造自然界所达到的程度,体现于技术装备、交通网络工具、建筑物等具体实物上,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以及劳动者的生产技能(陈国强,1990).”非物质文化是“人类调适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创造或利用的抽象事项,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这种文化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方面:其一,调适于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如哲学、自然科学、宗教、艺术等;其二,调适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如语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其三,调适于物质文化所产生的,如使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我们可以说旅游文化客体(旅游资源)划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但也不能完全的绝对化.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2002)认为“文化是一个整合系统,我们可以把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放在“文化”这一复合体中来考察.作为文化整体之组成部分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不能绝然分开的(陈兴贵,2009).如果过分强调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二元对立,而看不到二者作为文化整体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势必造成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偏差.2.3中介文化旅游中介又称旅游媒介,是指帮助旅游主体(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中介组织,是介于旅游主体(旅游者)和旅游客体(旅游资源)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即为旅游主体提供各种服务的旅游部门和企业,即旅游业.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图1旅游文化体系构成78--个产业群,由多种产业组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旅游业包括景点经营、旅行社和旅馆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交通业、娱乐业和其他许许多多的经营行业.这些行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因此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旅游中介文化就指对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沟通渠道的文化分析,是旅游业的文化分析,具体说就是对旅游业管理水平、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的认识.3说清研究体系的构成,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旅游文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说清研究体系的构成,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旅游文化概论》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1方法论方法论(Methodology)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理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研究过程中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所谓哲学方法,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方法,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体系(风笑天,2006).在旅游文化研究中,经常可以见最基本的两种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Positivism)和人文主义方法论(Humanism),从根本上讲这两种方法论是相互对立的.3.2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是旅游文化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式.这四种研究方法反映了两种方法论倾向,作为定量研究方式的试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属于实证主义倾向,而以实地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则体现出人文主义方法论.3.3具体方法和技术举例3.3.1田野工作方法田野调查也称为田野工作、现场调查、实地调查,指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调查,是一种在各个学科里有广泛意义的理论和应用的方法,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解释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环境演变、人民生计的来源、传统技艺的复兴或衰败、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革、政治和宗教特征、艺术生活等方面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实际上也是获得这些方面的认识和知识的基本渠道,是旅游文化研究中最为常用的工作方法.3.3.2模式分析模式分析是从一批数据中寻找普遍关系的过程,是一种描述性分析工具,用于刻画现象的结构、形态、关系和流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抽象力(谢彦君,2004).在进行研究中模式分析具有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和预测功能.对于旅游现象而言,由于旅游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不借助某种概括的方式就很难博沃现象的本质,因此模式分析在旅游文化研究中有了广泛的应用.3.3.3抽样抽样又称取样.从欲研究的全部样品中抽取一部分样品单位.其基本要求是要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单位对全部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抽样的目的是从被抽取样品单位的分析、研究结果来估计和推断全部样品特性,是科学实验、质量检验、社会调查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工作和研究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两类,即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参考文献:〔1〕姚昆遗,贡小妹.旅游文化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王宁.消费的欲望———中国城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学解读[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4〕王艳平.遗产旅游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谢彦君,等.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6〕张继涛.论旅游主体文化的成因[J].湖北大学学报(社哲版),2005(4).〔7〕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1).〔8〕周永振.旅游文化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周永振,曹辉.田野调查方法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79--。

旅游文化的涵义结构与特征

旅游文化的涵义结构与特征

6、易变性
旅游文化旳易变性是由旅游需要旳易变性所决定旳。旅 游需要旳迅速变化,必然造成旅游体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 化旳迅速变化。
旅游文化旳易变性,使旅游文化本身不断出现新旳体现 形式。从老式到当代,从当代到后当代,从地方到全球, 从民族到世界……旅游文化无时无地不在变化,而且把戏 翻新、层出不穷。
二、旅游文化旳本质
旅游文化旳开放性使旅游文化成为不断增值旳充斥活力旳 文化。
在时间维度上,因为当代交通工具和传播工具旳使用,旅 游文化产生旳时间缩短,效率增长;
在空间维度上,旅游文化溢出了老式旳固有疆界,衍生出 新旳价值和意义。
3、多质性
旅游文化由多种要素构成,本土旳,外来旳;老式旳, 有当代旳;精神旳,物质旳兼而有之。
第2章 旅游文化旳涵义、构造与特征
第1节 旅游文化旳含义 一、旅游文化定义诸说
(一)西方旳旅游文化定义
明显偏重于“旅游者旳文化”,旅游文化多指旅游过程 中主客“碰撞”而产生旳多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旳 动态特征(肖洪根,1994)。
(二)我国旳旅游文化定义
(1)有关物质、精神文化总和说(陈辽,漫谈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报,1987,11,10;郁余龙,论旅游文化,中国 旅游报,1989,2)。
(2)构成不同。旅游旳构成从静态要素看,一般以为由旅游 者、旅游业、旅游资源构成;从动态环节看涉及行、食、住、 游、购、娱等。而旅游文化则由旅游体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化 两大子系统构成,与旅游既交叉,又独立。
(3)性质不同。一般以为旅游是一种集文化、经济于一体旳 综合现象,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而旅游文化总体上 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以精神内涵为关键、物质外显为载体 旳文化。
性; 马波(1998):多元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 沈祖祥(1999):地域性性、连续性、民族性、实用性、

旅游文化概论

旅游文化概论

二、旅游文化1、文化类型:文化类型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差异,以及观念、信仰、兴趣、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方向和心理性格不同而形成的具有相似文化特征或文化素质的地理单元。

不同学者根据所采用的指标,可划分出不同功能的文化类型。

如以文化变迁和精神素质为基本依据划分出两类主要文化类型:农业文化型和游牧商业文化型。

前者体现自给自足、安定保守型的文化素质特征;后者趋于流动、进取和机敏型的文化心理。

世界文化类型可分为大陆文化、海洋文化与岛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类型:礼乐文化,伦理型文化,宗法文化,农业文化,大陆型文化2、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3、跨文化: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4、文化丛(文化集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

又称文化集丛。

(如茶集丛,即有关茶的文化集丛,以茶为中心,包括采茶、制茶、饮茶等一系列活动及所使用的工具、活动的规则等文化特质,这些特质总合起来,称为茶集丛。

)文化集丛有简繁之分。

比较复杂的文化集丛包括数量很多的文化特质在内,如婚丧嫁娶都是一种文化集丛,或是一种制度。

简单的文化集丛如笔、墨、纸、砚等,即关于书写的文化集丛。

5、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1)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导言:旅游文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旅游、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旅游文化概论作为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发展趋势和挑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2. 旅游文化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如自然旅游文化、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文化的特点和魅力;3. 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的关系:探讨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4. 旅游文化的地域特色:介绍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色,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欧洲的文艺复兴文化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旅游文化的独特之处;5. 旅游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探讨旅游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6. 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旅游文化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 小组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启发,通过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旅游文化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游文化概论第二章

旅游文化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
旅游文化的传统类型、变迁与当代发展
一、农耕经济环境下的古村落旅游文化传统 二、游牧经济背景下的部族旅游文化传统 三、海洋经济环境下的滨海旅游文化传统 四、工商业经济基础上的城镇旅游文化变迁 五、当代文明视野下的城市旅游文化 学习要点 1、掌握旅游文化的传统类型,了解它们产生的经济环境和历史 背 景 2、分析农耕经济环境对古村落文化的影响,游牧民族的活动与 部族旅游文化区域分布的关系,人类海洋活动对滨海旅游文化的 促进 3、了解城镇和城市文化的历史内涵,分析它们在当代所面临的 问题以及发展取向
二、部族迁徙与部族文化区域分布 1、部族迁徙及其对世界文化影响 游牧部族主要特点就是其流动性。一个部落的移动,往往使其他部落不得 安宁,迁徙不已。历史上,当一个部落足够强大,它便会依靠自己的铁骑, 征服大片地区,甚至建立强大的草原游牧帝国。 在古代中国,成吉思汗及其 子孙三次西征,在欧亚草原上建立了庞大的“草原帝国”。由于其急剧扩张, 整个世界发生了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动,波及欧洲、亚洲、非洲。 在西方,早在公元前3000年,游牧民族便从西部叙利亚草原进入巴比伦 尼亚。距今四五千年前,游牧人又向东、南部移动,一支进入两河流域,与 伊朗高原居民融合为雅利安人。另一支移入印度次大陆。 欧亚大陆草原位于中国、西亚、印度和欧洲几个文化中心之间,同世界几 大文化圈较近,特殊地理区位,使它每一次变动都影响世界局势。
2、部族文化区域分布 游牧民族部族文化发生在草原地带。草原区域分布,使得其文化区域构成。 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欧、非、美洲及大洋洲都产生过游牧部族。其中欧 亚大陆地带游牧部族最突出。这是地球上最辽阔温带草原,极少收到太平洋和 印度洋暖流的影响,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大都以游牧为 主。但是游牧民族不只是生活在草原地带,森林以及山区也是游牧民族活动地 带,在欧亚草原地带北缘,从太平洋起,向西越过乌拉尔山,远及巴伦支海, 有一条森林地带。历史上住在这里居民,大都以渔猎为生,也属于游牧民族范 围。

旅游文化概论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旅游文化概论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旅游文化概论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_______。

A、礼B、仁C、义D、智正确答案:B2.下列史书中属于纪传体的是_______。

A、《史记》B、《汉书》C、《文献通考》D、《春秋》正确答案:A3.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_______。

A、周代B、秦代C、商代D、夏代正确答案:A4.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_。

A、“世界屋脊”B、“高原世界”C、“屋脊世界”D、“世界高原”正确答案:A5.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_______。

A、蔡伦B、祖冲之C、张衡D、毕昇正确答案:A6.真正代表魏晋新学风的著作是魏王弼的_______和何晏的《论语注》。

A、《周礼注》B、《尚书注》C、《春秋注》D、《周易注》正确答案:D7.古代所称五谷,是指黍、稷、麦、菽、_______。

A、稻B、粟C、棉D、粱正确答案:A8.“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_______的观点。

B、陆九渊C、程颐D、叶适正确答案:B9.中国历史上的准确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_______年)开始的,迄今不曾中断。

A、781B、841C、51D、827正确答案:B10.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_______。

A、孟子B、邹衍C、荀子D、韩非正确答案:B11.最能代表隋唐佛教特点的,是宗派佛教的出现。

从隋到唐,先后出现了_______个佛教宗派。

A、八B、五C、四正确答案:A12.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_______。

A、“仓颉造字说”B、“河图洛书说”C、“百寿图”D、“敬惜字纸”正确答案:B13.《日知录》是_______的著作。

A、顾炎武B、方以智C、王夫之D、黄宗羲正确答案:A14.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

A、五帝时代B、三皇时代C、商代D、夏代正确答案:D15.伊斯兰教信仰“安拉”为超验的至上神,基本经典为_______,其信徒通称穆斯林。

旅游文化概论课件

旅游文化概论课件

要点三
跨文化管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管理成为旅 游管理的重要内容。跨文化管理是指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有效的沟通 、协调和整合,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 利用和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旅游管理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未来旅游 管理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更加注 重旅游品质和服务体验;二是更加注重旅游 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三是更加注重旅游 生态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四是更加注重旅游 科技创新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旅游服务应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包括民俗风情、历史 传统、艺术表现等方面,使旅游者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不 同的文化。
文化敏感度和包容性
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敏感度和包容性,尊重和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
旅游服务的提升与创新
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完善服务流程和标准等方式,不断提升 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每个方面都有其特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
旅游服务的目标
03
旅游服务的目标是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使其
能够更好地享受旅游过程。
旅游服务中的文化交流与体验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旅游服务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与不同地域、不 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 了解和认同。
文化体验的丰富性
旅游文化概论课件
• 旅游文化概述 • 旅游文化史 • 旅游资源文化 • 旅游消费文化 • 旅游服务文化 • 旅游管理文化 • 旅游文化评价与展望
01
旅游文化概述
旅游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指与旅游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关系和文化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 购、娱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旅游文化第一章

旅游文化第一章
❖ (2)一般并不笼统地对“旅游文化”进行研究, 而是分别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等角度进 行具体研究,这往往奠定了旅游学的基础理论;
❖ (3)“文化派”研究者重点研究旅游者的量化标 准,文化特征与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问题。
1.1.2 旅游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 旅游文化实际上是由客源文化、东道主文化和服务 文化三种文化综合而成的,这种综合过程必须在旅 游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即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 和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
❖ 1)自然旅游文化
❖ (1)对自然的审美活动是旅游文化的源头。
❖ (2)对自然的哲学思索影响和促进了旅游文化的 发展。旅游文化是自然观的反映,二者关系中, 自然是源,旅游文化是流。
❖ (3)对自然意识的不同导致了旅游地文化的不同。 旅游地文化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但自然环境的影 响(山水、气候、动植物等)是最基本的。
❖ 1)国内对于“旅游文化”定义的研究
❖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有这样几种主流观点: ❖ (1)旅游文化是通过旅游这一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
求美的欲望而形成的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 ❖ (2)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狭义地
说,它是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 游文化遗产,如何立足本国本地创造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的学问。 ❖ (3)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总和)。 ❖ (4)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 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 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 (5)旅游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有关旅游不同形态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旅游文化 是以旅游行为为核心、以旅游产品为依托、以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 文化。 ❖ (6)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行为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环境文化 共同组成了这一场景文化体系。 ❖ (7)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 ❖ (8)旅游文化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第五版)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论

旅游文化(第五版)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论

旅游文化本身是 一种综合性的活 动,对环境的依 赖性很强。人文、 社会、经济、技 术、自然、政治、 法律等都构成了 旅游文化的环境。 1)可持续旅游文 化 2)生态旅游文化 3)遗产旅游文化
1.4 旅游文化的支撑学科
1.4.1 旅游哲学
1)人生哲学
• (1)追求自由 • (2)实现人生价值 • (3)体验生死苦乐观 • (4)阐释天人观、人
1.4 旅游文化的支撑学科
1.4.5 旅游伦理学
1)旅游伦理学的定义 ➢ 旅游伦理学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与旅游业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通过旅游活动调
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行为,指导、约束人们的旅游 及与旅游相关的实践。从本质上看,旅游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旅游伦理学所研究 的正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1.1 旅游文化的定义
1.1.2 旅游文化的内涵
上述定义包含下面几个含义:
资源文化是旅游文化的 重要内容
旅游文化因主体的背景
05
而异,具有多样性
旅游文化是一种冲突文 化,具有矛盾性
旅游活动是旅游文化产 生的前提
02
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
文化现象
旅游文化是一种融合文 化,具有综合性
1.2 旅游文化的特征
1.4 旅游文化的支撑学科
1.4.4 旅游人类学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旅游文化 ➢ (1)旅游文化的内容 • 第一,旅游文化是一种外显与内隐的行为模式。 • 第二,在某种意义上,旅游文化体现人类群体的成就,例如有形的旅游建筑、主题
公园或无形的旅游创意等。 • 第三,旅游文化携带丰富的价值观并有制造意义感。 • 第四,旅游文化是活动的产物,亦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活动是关键词,各文
旅游文学,顾名思义,是指旅行这一特定行为过程中产生的文学作品,即是行为 的产物,旅游文学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论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论

2.旅游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 旅游文化实际上是由客源文化、东道主文化和服务文 化三种文化综合而成的,这种综合过程必须在旅游过程中 才能得以实现,即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和为旅游活动提 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


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和 文化关系的总和。
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服务文化、 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服务文化、 旅游教育文化、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教育文化、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行规制度等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特征
• • • • • • • • 超自然性 超个体性 普遍性 永恒性 民族性 阶级性 时代性传承性 变异性
旅游文化的特征
二、旅游文化的特征
1、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2、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 4、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5、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 6、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
一、保存功能 二、认知功能 三、教化功能 四、启智功能 五、愉悦功能
六、凝聚功能 七、交流功能 八、经济功能 九、审美功能 十、规范功能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 1."旅游" . • (1) 中国古代旅游的含义:旅游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之, 中 国古代旅游的含义有不同的含义: "旅"和"游"有不同的含义: • 旅:本义为师旅,军旅,金文写作"上旅下车",下面是辆 大 是 车,上面是群士兵. 是 • 《周易正义》解释"旅":"旅者, 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去本 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 • 商人 • 帝王祭祀活动 • 旅客 • 商务往来 • 客馆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一章“旅游与文化”,详细内容包括: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2. 了解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3. 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3. 知识讲解:(1)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

(2)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3)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4)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旅游文化。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2. 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3.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4.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并举例说明。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中国旅游文化的三种分类,并简要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为今后的旅游活动奠定基础。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研究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旅游文化。

文化旅游读书笔记摘抄(3篇)

文化旅游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阅读了多本关于文化旅游的书籍后,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几本重点书籍的摘抄和心得体会。

二、书籍摘抄1.《文化旅游概论》(摘抄内容:)“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为吸引物,通过旅游活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它不仅包括历史遗迹、艺术珍品、民俗风情等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语言、信仰、价值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心得体会:这段话让我明白了文化旅游的内涵和特点。

它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承的方式。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摘抄内容:)“近年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内涵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

”心得体会: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使我更加关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文化旅游规划与设计》(摘抄内容:)“文化旅游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历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生态保护、满足游客需求。

”心得体会: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文化旅游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文化旅游项目,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文化旅游市场营销》(摘抄内容:)“文化旅游市场营销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营销策略、品牌建设。

”心得体会: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的技巧和方法。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每个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心得体会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对文化旅游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 文化旅游是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真实性分析

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真实性分析

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真实性分析周永振【摘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的旅游就会缺乏魅力,旅游的过程也是旅游者身体力行的精神享受过程,对于旅游者来说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性体验.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旅游的主要体验对象,是文化旅游的一种,其体验形式基于其文化遗产内涵不同而日益丰富,认识草原文化的旅游潜力,并且塑造真实性体验以吸引旅游者,能使草原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弘扬.【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文化旅游;真实性;草原文化【作者】周永振【作者单位】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现象,普遍被认为是展示和传播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1]。

作为内蒙古文化代表的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最大魅力之所在,是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多种类型并存的复合型文化,其具有民族性、开放性和世界性的特点[2]。

旅游真实性的观点首先由麦肯奈尔提出来的,在其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指出,所有旅游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渴望和融入所访问的社会和文化,这是其旅游动机的一个根本内容[3]。

从表面上看,商品化与真实性似乎是矛盾和冲突的,因为人们一般这样认为,旅游者是为寻找真实的文化而去旅游的,但是文化的商品化却在有意无意地破坏着这种真实[4]。

然而,商品化与真实性并非绝对地冲突和矛盾,商品化并不一定破坏文化产品的意义,商品化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文化真实性内涵的演变和发展,而且专家们认可的文化真实性与旅游者眼中的真实性是有差距的。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代表,以草原文化为内涵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归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基于健康的、商业的旅游原因,是以感受真实文化而进行的旅游活动,主要是对一些独特的、富有地方色彩的景观的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周永振《旅游文化概论》
2013级旅游管理专升本2班学号:130340145 姓名:任冬梅也许是爱屋及乌吧,很喜欢朱老师的课程,随着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深入,我对旅游文化学的兴趣也日渐浓厚,课上不够尽兴,那就干脆埋在图书馆里,尽吮旅游文化的甘露!随手拈来这本《旅游文化概论》一口气读完后,整体感觉这本书相比较朱老师的《旅游文化学》来说其学术的广度和内容的丰富性略逊一筹。

此书的整体思路可以用朱老师的《旅游文化学》
书中对旅游文化概念解释之一的“三体说”:把旅游文化视为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中介体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来概括。

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中介体文化也是贯穿于整本书的脉络。

整本书的可以归结为四大部分包含七个章节。

如上图(我对此书构架的分析)
第一章可自立为第一部分,是一贯的绪论部分,在此部分先从大概念“旅游”引起,接下来没有直揭旅游文化的含义,而是先从宏观角度先阐述了“文化”的相关内涵。

最后根据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文化又有旅游的功能,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三节的旅游文化的概念、特征、研究方法。

此书作者虽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客体、中介体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但在提到旅游文化概念时则认为旅游者处于旅游文化的中心位
置,解释说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殊的欣赏取向、审美情绪、心理状态及其文字、形象记载,这些构成了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

这一概念明显侧重于朱老师课上讲的文化概念主体论的部分。

第二章旅游者文化为本书第二大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文化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之前作者将旅游者的概念包括国内、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以及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等基础概念罗列出来,这样层层深入才引出旅游者文化。

对这部分,本书从两大方面展开:一、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旅游动机文化,指出旅游需求是旅游者出游的动力。

旅游需求是旅游者出游的动力。

而需要中的精神部分是只有社会文化水平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为人们创造出富裕生活、时间充裕和信息发达的旅游条件,旅游才真正以需要的形式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成为一种追求对象。

指出旅游动机是研究旅游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旅游动机文化方面的考察也会对促进旅游起到助力作用;二、就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消费展开了论述,认为旅游中的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文化现象。

若是结合朱老师从旅游者文化身份、旅游者文化感知、客源地以及目的地旅游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方面来进行的来说的话,此部分就比较完美了。

此书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分析、第四章旅游物质文化和第五章旅游非物质文化可称之为第四部分,此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客体旅游文化。

即物质文化:山水文化、生物文化、古建筑文化、古典园林文化;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

此部分就是属于文化务实方面的知识。

从这些旅游文化彰显出的历史沉淀、文化韵味和精神成果可以说是文化与文明标志和象征。

这部分是旅游文化最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内容,仿佛如景点讲解员般将旅游目的文化娓娓道来。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非常认可作者所说:“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活文化,它是依附于人、群体或特定旅游区间而存在的,它有非常重要的旅游价值”。

作为兼职导游的我,深有体会这一论述,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是通过导游的嘴传达给游客的,这也是为什么旅游需要导游的一个原因。

随后的的第六章旅游管理文化和第七章的遗产解说体系,为本书第四个大主题部分:旅游中介体文化。

这个部分的旅游组织本身文化和旅游企业本身文化说从中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旅游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

这点内容在我看来属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

文化不仅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如此,对于所有企业同样重要。

依我看来这部分论述没有突出旅游企业文化较一般企业文化的特色,我认为这一点是此本书的不足之处。

对于遗产解说体系的论述,旨在说明解说实质是一种交流,它同样是一种文化现象,也需要一定技巧,在此也强调人工讲解随着科学进步仍无法取代也是因为解说需要交流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在此作者也列举了一些
讲解的技巧,对于现实中的讲解员来说实用性很大。

最后,本书还有六个附录,这是对旅游文化客体部分和旅游中介体文化部分的课外延伸。

除以上内容外,本书的特色是,在每章节末尾都有针对本章内容而设置的案例分析,这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章节内容扎实基础具有很大帮助。

这也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籍。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我们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此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文化之于旅游具有不菲的价值,这更激励我要学好文化知识,为以后旅游管理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书:《旅游文化概论》周永振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