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小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小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机会。
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自主研究活动,激发初中语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增强语文学科的实际效果。
通过此次研究,有望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学生的终身研究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指导和经验总结。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自主研究的有效方法和策略,通过设计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兴趣和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 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自主研究活动:通过探究性研究、小组合作研究、阅读赏析、写作训练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2.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研究反馈: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笔记、作业成果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自主研究活动的反馈和评价,分析他们对研究活动的接受度和效果,以便优化和改进后续的研究设计。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目标如下:1. 探索有效的初中语文自主研究方法和策略,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和借鉴。
2.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效果。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成绩和终身研究能力。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初中语文自主研究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设计自主研究活动:结合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自主研究活动,包括探究性研究、小组合作研究、阅读赏析、写作训练等。
3. 实施自主研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的自主研究活动,并记录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3篇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3篇一、课题背景及意义初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题的开题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介绍三个初中语文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课题一:古诗词的教学研究2.1 课题简介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2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和学生评价等方法,收集学生对古诗词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同时,将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的群体表现。
2.3 预期成果通过研究古诗词教学,预期能够提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课题二:阅读教育的有效实施3.1 课题简介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阅读教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3.2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同时,将观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学生的研究态度和效果。
3.3 预期成果通过研究阅读教育的有效实施,预期能够提出一系列可行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三: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4.1 课题简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和思考。
4.2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通过学生写作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问题所在。
同时,将观察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以及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反思。
4.3 预期成果通过研究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预期能够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4篇)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4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名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策略研究》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因为条件的制约,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在农村中学较难以开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经过一轮“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更激发了研究的兴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在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综合性学习课的内容和形式,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式,测评综合性学习课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理论意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不无裨益的。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实践意义:活动课上,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将“课改”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综合学习之中,从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外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它们独特的国情之上,对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来说,可以借鉴的成分不多。
国内这方面的内容刚起步,如《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蔡明著)、《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材使用策略》(颜国仁著)、《谈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徐丽艳著)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适合应用在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不太适合于农村学校,而且,这些研究针对的是课外或校外进行综合性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全方位整合性活动的探索少。
2019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2019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
然而,时至今日,当计算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超导体、遗传工程、wto等纷至沓来的时候,任何民族都无法游离于这一潮流之外,任何民族的文化也同样的,既面临着失却个性自我,被潮流淹没,并消解亡失于其中的危机;也迎来了一个文化扩张发展,日趋强大,势成主导之流的机遇。
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为近百年来的落伍而自暴自弃。
因此,中共xx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个紧迫任务。
中国的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像。
据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
重点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勤熟读成诵、勤校勘查证、勤运思练笔。
二是“课文无非是例子”,选文要“取法乎上”,经典的、时代的,都要典个崭新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
在这座珍贵宝库中,蕴藏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初中语文教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初中语文教研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和继承研究二、问题背景如今社会发展快速,传统文化正在遭受淘汰、遗忘,新生代的文化认同、价值观等缺乏深层次的内涵。
初中语文课程是传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开展文化信息的传递和继承,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意义1、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推动语文教育以传承发展为核心的优质课程建设。
4、以语文课为载体,掀起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四、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案例、教材等资料,了解初中语文课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和继承情况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问卷调查法:通过针对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掌握文化传承的实际需求。
3、实地观察法:通过观察初中语文教学现场,录下一些课堂教学的音视频资料,了解课堂中文化信息的融入情况和教学效果。
4、专家访谈法:请初中语文学科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在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课堂上的方法与技巧。
五、研究内容1、初中语文课程中文化信息的概念、内涵及传递方式研究。
2、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信息的融入情况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课程设计,探究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4、针对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其对于传统文化认识、态度以及文化传承的实际需求。
5、在实地观察、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总结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方法和技巧。
六、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文献查阅与综述撰写,时间为2个月。
2、第二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场观察、记录,持续时间为3个月。
3、第三阶段:问卷设计、发放、统计工作,时间为1个月。
4、第四阶段:专家访谈与个案分析,时间持续2个月。
5、第五阶段:研究总结、成果撰写与报告,时间为1个月。
七、预期成果1、总结初中语文课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与继承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四篇)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四篇)(一)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内外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学校纷纷把“小学语文积累”作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这些学校在小学语文积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积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阅读,自我积累,”的教学模式,将语言文字内化;有的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通过“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有的学校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分类积累等。
(二)本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价值。
1.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广读书、丰富语言积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需要。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语文教育观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教师要胸怀远大目标,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语文书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
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对语文课程资源作了说明,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由此可知,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这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如果老师的眼光只盯在课内、校内,远远适应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可见,课外、校外资源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积累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的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语文课题的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优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提升有限的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我们决定开展这个语文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动力。
二、选题意义1.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采用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和规则,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创造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动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通过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思考文学中的道德、人性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适宜的语文教学课程: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语文教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入、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作品创作:通过引导学生经常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品创作,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实施:•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实验研究:选取若干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记录: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态度和互动情况,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和效果。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深入研究和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和挑战,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旨在提升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分析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索适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出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3.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文献资料;- 分析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并探索适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设计和实施实验教学,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提出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4.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语文研究中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和指导,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阶段一: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文献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和需求调研。
- 阶段二:研究并探索适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 阶段三:设计和实施实验教学,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 阶段四: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提出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 阶段五:撰写研究报告,包括问题分析、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6.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深入分析和总结;- 有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结果;- 提出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初中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doc
初中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导读: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中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的问题“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结合了本校城乡结合部寄宿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拓展点)和有效的结合(拓展)方式与方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从而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而展开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研究读和写是一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是文章作者的写的逆想活动过程。
因此,“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2、“挖掘读写结合点(拓展点)”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读写对应原则要求读写要有相应的结合点(拓展点)。
所谓读写结合点(拓展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无论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在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都是学生模仿习作的范例。
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的迁移、拓展。
这样,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词组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
因此,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关健问题。
3、“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有米难炊”的问题)关于“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模式研究已经不少,但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的学生。
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形成一种“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
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课题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语文课题展开研究,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目标本次语文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研究国内外相关语文教学的先进方法和经验;3.提出相应的语文教学改进方案。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语文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语文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语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国内外案例研究:研究国内外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挖掘他们在语文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的探索。
3.教学实验: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选择一些学校和课堂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来验证研究假设,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次语文课题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发现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学提供依据。
2.借鉴国内外语文教学先进方法和经验,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3.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改进方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五、进度安排本次语文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调研和分析(2个月)–收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调研结果,总结问题和挑战。
2.第二阶段:案例研究(3个月)–研究国内外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挖掘创新实践和学习兴趣激发的案例。
最新 初中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精品
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从教以来,我发现学生的书写能力越来越低,书写极不规范、错别字多、字迹潦草、作业没有整体布局美感。
我认为,写一手好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引导孩子爱上祖国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非常重视写字教学,可是学生连写字姿势和习惯都不正确,虽曾苦口婆心地劝诫,逼不得已时还会动点“武”,但收效甚微,纵观新课标实施以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无一例外的要求卷面书写的工整与规范,且最高分值达到了八分,这是最直接、明显的高度重视,间接的诸如主观试题的表达,书写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阅卷老师的情绪给分。
因此,书写就不仅仅是正确、规范,还必须美观,在日常教学中必须从审美的高度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六单元都对楷字的书写原则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写字教学不只是小学生的事,广大初中生更应“巩固、提高”成“风格”。
那么,怎样活学活用新课标对“写字”的规范要求,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写字与日常语文教学中的生字词教学及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诚然如此,练习写字实际上是一个养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修养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是现代公民拥有的基本素养,也是课程的目标之一。
可以说,写好字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他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中国汉字和埃及的古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并称为三大古文字。
时至今日,唯有中国汉字生生不息,堪称世界文化奇迹。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7篇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1课题立项编号:课题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学科分类:初中语文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负责人所在单位:一、问题的提出及重点难点(一)问题的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
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
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语文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针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进行研究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并对当前教育环境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研究内容1.国内外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调研与比较分析。
2.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教材内容单一等。
3.探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制教学、合作学习等。
4.研究如何通过教材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案。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教育研究报告,了解国内外初中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和教育实验等实证方法,对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验证其教学效果和可行性。
3.调查问卷法: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看法和需求,为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五、研究意义1.对于学校:提供改进初中语文教育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2.对于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3.对于学生: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4.对于教育部门:提供关于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推进提供参考。
六、预期成果1.完成一份详细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报告,包括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内外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教材创新的实践经验等内容。
2.设计一套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指标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发表一篇相关研究论文,分享研究成果并寻求同行的评价和建议。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
一下是我们整理的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题目: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21世纪的多元文化和信息时代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挑战,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具有自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中缺少碰撞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缺少捕捉描述人性的闪光点;读物较少,阅读面狭窄,农村学校简陋的图书资源环境与新课标下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大相径庭;课外阅读的时间比重减少,电视、电影、网络等活动方式让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能减退,学生的依赖性能在潜滋暗长;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退化,由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独立阅读功能正在逐渐萎缩,学生品德也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危及民族基础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无疑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22个乡镇46所初级中学中,在校初中学生4万余名,其中农村初中学生就占了90%.当前,我县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阅读拘泥于教材,学习行为被动、他控,同时,广大农村闭塞的信息和落后的条件难为学生提供宽松的阅读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篇1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刘如正:《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
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
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
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
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2、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三、课题研究思路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2、选定调查对象,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②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
课题开题报告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引入情境,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装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人的生活情境。
2. 引入互动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演绎,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写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3. 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调研阶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实施阶段: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3. 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教学活动的效果和问题。
初中语文教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
初中语文教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题目: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一、课题的提出学法研究与指导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大中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因为大家已经认识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科技知识在成倍地增长,只有具备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主张,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他说:“我们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生学。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多次提出:“教为了不教”,主张让学生学会学习。
著名的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的更重要的多。
”埃德加·富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可见,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习,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
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指导学生学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学法意识淡薄,不注重指导学法;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知识,忽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
由于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于是课堂便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学生不懂得怎样学习,一味地等待老师灌输或等着老师牵着鼻子走。
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不知从何着手,满脸愁容,一无所获。
学习文言文,让独立翻译,只会抄抄书下注解,背背了事。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学生不会学习的现状,最终将导致教学质量的偏低,影响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另外,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在新课程改革中,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难点。
为此我们认为“学法研究与指导”势在必行。
二、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方法指导,它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
初中语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例
促进初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 提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 惯和能力。
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专业发展 和教学研究的平台,提高教师 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其他学科的借鉴意义
为其他学科阅读教学提供方法和 策略上的借鉴,促进学科之间的
融合和交叉。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 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
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研 究的思路和方法上的启示,促进
教师的专业成长。
05
研究进度与计划安排
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1月)
完成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的构建。对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确立研究问 题和假设。
第二阶段(2023年12月-20XX年2月)
进行实证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并对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
创新点
本研究将结合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 方法,探究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0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法
搜集相关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
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途径,搜 集与初中语文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 期刊文章、政策文件等。
将整理分析的结果以文献综述的形式 呈现出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和参考。
04
预期成果与影响
预期成果
形成一套系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 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
力和阅读兴趣。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估
和反馈。
汇编一套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阅 读教材,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对初中语文教育的贡献
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化 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
然而,时至今日,当计算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超导体、遗传工程、wto等纷至沓来的时候,任何民族都无法游离于这一潮流之外,任何民族的文化也同样的,既面临着失却个性自我,被潮流淹没,并消解亡失于其中的危机;也迎来了一个文化扩张发展,日趋强大,势成主导之流的机遇。
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为近百年来的落伍而自暴自弃。
因此,中共xx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个紧迫任务。
中国的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像。
据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
重点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勤熟读成诵、勤校勘查证、勤运思练笔。
二是“课文无非是例子”,选文要“取法乎上”,经典的、时代的,都要典个崭新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
在这座珍贵宝库中,蕴藏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老子、孔子、庄子、荀子、墨子等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关汉卿、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诗经》、《论语》、《孟子》、《离骚》、《史记》、“唐诗”、“宋词”、“元曲”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
这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语文教材从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无比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其实是对文化的解读。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我校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本课题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的学说为核心理论支撑。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的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是一个人类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改造的过程。
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环节,通过这个中介,使人类个体从接受人类文化遗产发展到创造新文化,人的素质正是沿着这样的历史过程不断得到改造、提升和完善。
本课题在具体策划与实施中以现代认知理论、现代课程论、现代教学论为支撑理论,主要依据有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关文化教育理论。
2、本课题是一个应用性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通过新课程教材体系与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具有民族气派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铬下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中的完美的人”,成长为21世纪承担复兴民族大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栋梁之材。
3、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先进的教育理念。
4、不断发现、搜集到的报刊、网站的动态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初中语文新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探其冰山之一隅。
它首先应该是“新课标视野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立足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
)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和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作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1)、现代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2)、新教材所蕴涵的本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弘扬;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4)、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5)、在新课标下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6)、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3)、实践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励志篇等以及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展示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新语文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本校七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第一阶段XX年10月——XX年2月:开始实施课题:①XX年10月:a)课题开题;b)“民族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②XX年11月——XX年2月: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根据《课题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方案;c)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一个与弘扬民族文化教学有关的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
d)初步拟定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XX年3月——XX年7月:实施课题研究方案:①XX年2月——XX年7月:a)开始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b)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②XX年9月——XX年1月:a)开展语文实践活动;b)举行“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展示课;③XX年2月——XX年7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
b)整理资料。
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XX年8月——XX年6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①XX年7月——8月:开展暑期语文实践活动。
②XX年9月——XX年6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③XX年7——10月: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实验报告;论文报告、课堂教学案例集、调查报告、语文活动方案集、学生成果(习作、小论文等)、课件、课堂教学展示(含录像)等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人:熊水忠(校长)组长:邓井英(语文教研员)组员:舒菁甘树林熊霞邹德花杨春蓉邓品涂小清高永红周云周求香2、课题实验管理本课题组的研究活动接受《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总课题组的指导,由学校(实验基地)课题领导小组、学校教科室具体管理,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和其它条件,课题执行组定期向学校汇报研究情况,接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