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
考研政治复习中的易错考点
![考研政治复习中的易错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2c06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a.png)
考研政治复习中的易错考点在考研政治复习中,有一些易错考点常常让考生们头疼不已。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易错考点,并提供相应的复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新时代既是对过去历史阶段的肯定,也是对当前阶段的准确判断。
在理解这一概念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清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强调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包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使命等。
2.明确新时代的内涵要求: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全面从严治党等。
3.把握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奋斗目标,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考生常常容易混淆的考点之一。
在复习时,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关键要点:1.党的领导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2.党的领导的根本目的:党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3.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保证。
三、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创新。
在复习科学发展观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要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
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原则。
政治错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错题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0eba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a.png)
政治错题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了解政治知识点,笔者在此对政治错题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包括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对社会变革的规律的揭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包括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观,文化自信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法治中国建设。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深入改革的决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治中国建设。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
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总结2022
![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总结2022](https://img.taocdn.com/s3/m/0ddc4f8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4.png)
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总结2022近几年,参与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你知道政治考研该怎么备考吗?知道哪些学问点是须要熟记的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考研政治选择题学问点总结2022,盼望大家喜爱!考研政治选择题学问点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开展1、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局部: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马克思主义的显明特征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根底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和最显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根底、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志向(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根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确定的。
显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2是否始终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坚持一切从实际启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这是一脉相承的表现;考研政治重要学问点总结规律及其客观性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开展的势必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提醒的是事物运动开展中的本质的、势必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
考研政治易错题
![考研政治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45c42c915f804d2b16c189.png)
考研政治复习易错题集萃一、单项选择1(1993年).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答案:(A)A是理论结论,B是理论基础,C是具体应用。
2(1998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答案:(B)A中研究对象不是以世界的一般规律,C中普适的客观真理本身不符合马克思主义,D中不是从根本上说的。
3.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答案:(B)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答案:(C)5(200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区别就在于辩证唯物论。
6(1998年).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答案:(D)记住:“宿命论”是用在个人身上的,而此题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即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7(1995年).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答案:(C)8(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答案:(D)A中实践才是根本尺度,B没有这种说法,无所谓哪种经验更重要,C理性高于感性,感性要上升为理性,只能选D,但要特别注意此题的漏洞,即“直接经验即实践”是错的,直接经验是认识,经验都是认识,而且是感性认识,故此题本身存在问题!9.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答案:(A)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考研政 治选择题高频知识点详解
![考研政 治选择题高频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c41ee8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c.png)
考研政治选择题高频知识点详解考研政治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考研政治中,选择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掌握选择题的高频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是考研政治的基础和重点。
在这一部分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点常常出现在选择题中。
例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考生需要明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同时,要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高频考点。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生要能够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理解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考生把握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明白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其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的知识点在选择题中也有较高的出现频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布局和发展动力等内容是重点。
例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考生需要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和意义。
在总布局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以及各自的重点和相互关系都需要清晰掌握。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明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考生要清楚其特点和优势。
另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决策和成就,都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统一战线策略等。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学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三章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学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251ccaa765ce050876321373.png)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学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三章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第三章12.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
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速度通常是指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因此,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既定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慢。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4.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目的是揭示:A.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B.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C.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D.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剩余价值率的影响[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政治备考中易错点总结
![政治备考中易错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8261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a.png)
政治备考中易错点总结在备考政治考试中,很多考生都会遇到一些难题,错失分数。
本文将从选题、解题角度,总结政治备考中易错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选题上的易错点1. 反常识性问题:政治考试中经常涉及反常识性问题,考生容易陷入常识性思维的误区。
例如,“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这一题目,考生容易想当然地选“是”,而不考虑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的改革意义。
2. 混淆概念题:政治考试中会涉及一些概念题,考生容易在概念上混淆。
例如,“政权是一定阶级的统治”这一题目,考生容易不理解“一定阶级”的含义,导致选错答案。
3. 直接猜测:政治考试中会有一些选择题,答案在选项中已经给出,考生容易直接根据选项猜测答案。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出现的一个新变革阶段”的问题,考生容易通过猜测选择“对”。
二、解题上的易错点1. 忽略关键词:政治题目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词,掌握这些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考生容易忽略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关键词,导致答案选错。
2. 理解偏差:政治题目中会有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考生容易在理解上有偏差。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它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考生容易将“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 缺乏论证:政治题目中要求考生给出合理的论证。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问题”的问题,考生容易直接判断答案,而不给出具体的论证过程。
以上便是政治备考中易错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考生在备考中避免犯错。
备考政治考试需要注意理解题意、梳理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多做真题,并结合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以增加备考效果,最终取得好成绩。
考研政治万能错选项及技巧总结
![考研政治万能错选项及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8b4178680203d8cf2f245b.png)
1.考研政治万能错选项……是现成道路、现成模式、理想方案、理想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过时了。
❌人与自然①人可以取消、消灭、随心所欲改造自然;❌②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人是自然的奴仆;❌③人与自然相互利用(�注:如果说“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是正确的)、人以恢复原始生态为最终归宿。
❌人与规律人可以发明、创造、改变、改造、消灭客观规律。
(�注:如果说“人可以发现、认识、利用、尊重、改变规律作用条件“则是正确的)❌人可以随意建立联系、创造联系、消灭联系。
(�注:如果说“人可以随意创造或改变联系的条件“,则是正确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关于矛盾①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②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③没有矛盾或矛盾消失了。
❌事物出现的先后以及形式是否新奇是新旧事物的标志。
❌感性/理性认识高于理性/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更重要。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真理可以推翻。
❌全部社会关系都属于社会存在。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发的过程;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同的。
❌人人创造历史;历史人物都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杰出人物的出现纯粹是偶然的❌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不是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
❌垄断价格的产生改变了价值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具有随机性。
❌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
❌自由发展就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具有普世价值。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能够管理好所有的事情。
❌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
❌提高国有经济的比重。
❌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人人都能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人民政协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集体利益强调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来保全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学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四章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学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8eabfe18763231126edb1173.png)
考研政治马原经济学部分易错题整理第四章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2.马克思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这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生产关系不同B.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C.最终目标是否是共同富裕D.所有制结构不同[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
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可能性,按劳分配以劳动作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共同尺度,既承认差别,又不能因为收入的差别而形成贫富悬殊。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增多,其结果必须是劳动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富裕。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所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3.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之所以有区别,根本原因是:A.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不同B.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不同C.生产资料的收益权不同D.“剩余”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区别。
任何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都包含着所有制的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派生的占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
在这些权利中,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的最终实现,因而也是任何一种所有制的最本质的内容。
因此,不同所有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剩余”(这可以表现为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等)的归属上。
2025年考研政 治选择题知识点
![2025年考研政 治选择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e766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e.png)
2025年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考研政治一直是众多考生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而选择题部分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在 2025 年的考研政治中取得理想成绩,掌握以下重要的选择题知识点至关重要。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要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明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的考点。
同时,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政治经济学方面,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重点。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知识点也需要牢记。
另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如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积累、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等,也是常考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要清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历史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意义和影响,都是容易出题的地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是必须掌握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要熟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点。
例如,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部分,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以及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相关知识。
手把手教你排除考研政治选择干扰项一
![手把手教你排除考研政治选择干扰项一](https://img.taocdn.com/s3/m/4a45eaf7cfc789eb162dc826.png)
手把手教你排除考研政治选择干扰项一考研政治选择题很容易错,相比主观题而言,客观题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且经常有诸多的干扰项,大家一定要仔细的规避。
下面为大家总结选择题常见的这12种干扰项,望考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张冠李戴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二、鱼目混珠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启示:在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
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三、偷梁换柱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四、正逆颠倒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
五、主次颠倒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题肢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
启示: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六、因果倒置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
启示: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
[纯干货]考研政治选择题常考点及易错点——马原
![[纯干货]考研政治选择题常考点及易错点——马原](https://img.taocdn.com/s3/m/57a229c8ec3a87c24028c4f8.png)
[纯干货]考研政治2020选择题常考点及易错点(一)马原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①科学性(突出特征&理论优势)②革命性③实践性(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④人民性(最鲜明的品格,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⑤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背景:①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②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③思想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3.《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论》——“工人阶级的圣经”4.马克思主义不是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想方案。
(不是教案,而是行动指南)5.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也不是系统与要素)6.列宁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7.运动在时间和空间内运动: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性质:一维性。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时间具有一维性,运动没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8.现象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反映本质,但理性知识不可能完全正确。
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10.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必然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偶然性可以认识,但不可选择。
11.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区别在于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抽象和现实的可能性,区别于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考研政 治选择题高频知识点详解
![考研政 治选择题高频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c49a2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a.png)
考研政治选择题高频知识点详解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必须面对的科目之一,而选择题在其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重。
掌握高频知识点对于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些考研政治选择题的高频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的失败。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19bc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3.png)
考研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考试形式。
下面对考研政治选择题中常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包括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3.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实现人类解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专政等内容。
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概述1.党的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2.党的基本路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般纲领和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安排。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概述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和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概述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具体表现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制度的基本形式和性质,即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1.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考研政治错误易混知识点4
![考研政治错误易混知识点4](https://img.taocdn.com/s3/m/53d4a21e5f0e7cd1842536c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就是世界观(不能把哲学与世界观画等号,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这是把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看作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模糊看法)。
3.凡是唯心主义都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错误,大多数唯心主义者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4.物质就是物体(物体只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
5.精神活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精神活动也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6.运动是绝对的,因而承认静止就没有任何意义(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也是大有意义的)。
7.人类世界就是精神世界(人类世界是指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它是客观世界,不是精神世界)。
8.意识具有主观性,因而可以脱离物质,可以脱离客观世界(意识虽具有主观性,但是意识的产生和存在必须依赖于物质,都有客观依据)。
9.实践是纯物质的活动(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创造性,因此,它不是纯粹的物质活动。
同样,“实践是纯精神的活动”的观点也不正确)。
10.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大多数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11.承认认识始于经验就是唯心主义(这是把认识发展过程同认识本质混为一谈的论断)。
12.认识的主体就是主观,认识的客体就是客观(主观并不等于主体,客观并不等于客体,它们不是同一层面上的概念,不能把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混为一谈)。
13.真理与规律没有区别(二者是不同领域的概念:真理不等于规律,它仅仅是对规律的正确认识;规律是事物自身固有的属性,具有客观性)。
14.社会历史发展既然具有规律性,历史事件就可以重复(历史规律的存在不等于历史事件可以重复)。
15.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存在发挥反作用(此观点片面。
不论先进的社会意识,还是落后的社会意识都会对社会存在产生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生产力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起主要的决定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动力)。
政治考研之易错知识点梳理
![政治考研之易错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84dc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6.png)
政治考研之易错知识点梳理政治考研中有许多易错知识点,如果能够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各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入手,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对广大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1. 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
在复习时,我们需要牢固掌握这些基本原理,理解其内涵与逻辑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政治经济学部分政治经济学是考研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易错的知识点包括:价值观和价格、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发展等。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并能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等。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要义,并能够在解题时灵活运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易错的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等。
我们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有清晰的认识。
5. 政治学部分政治学是考研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易错的知识点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政治权力等。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掌握其核心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题中。
6. 国际关系学部分国际关系学是考研中的另一个重要章节,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国际冲突和合作等。
我们需要对这些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以上章节的梳理,我们能够明确考研政治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平衡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将所学的政治知识能够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考研政治考点错题集整理
![考研政治考点错题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704e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3.png)
考研政治考点错题集整理在准备考研政治的过程中,掌握各个考点的内容并熟练解答相关题目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篇文章将整理几个常见的考点和相关的错题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考研政治的基础知识点,也是整个考试的起点。
以下是一道常见的错题:1.下列哪个选项主要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A. 社会公德B. 法律素养C. 文化素质D. 道德情操解析:要选出“主要”反映思想道德素质的选项,根据选项的内涵,可以排除B 选项和C选项,因为法律素养和文化素质仅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部分。
而社会公德更多地反映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同和尊重,不足以成为“主要”反映思想道德素质的选项。
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以下是一道关于这一考点的错题: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对何Jinping Zedong Zemin Hu 的新的又一重大理论创见。
解析:选项中需要填入“回归初心”的领导者,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新的又一重大理论创见”,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答案是习近平。
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三、经济建设和发展经济建设和发展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当前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是一道关于这一考点的错题:3.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A. 发展生产力B. 实现国家富强C. 经济全球化D. 建设和谐社会解析:根据选项的内涵,可以排除C选项和D选项。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建设和谐社会则更多地是指社会建设的方面,而不是经济建设。
而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国家富强是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
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四、社会建设和人民利益社会建设和人民利益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一,体现了党的宗旨和人民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1000题选择题错题的相关知识点马原部分•客观唯心主义把虚构出来的人以外存在的客观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如道教、佛教和基督教派中的上帝,“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同物质混为一谈。
恩格斯提到过“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抽象中出来的”。
•关于人脑中的鬼神观念,“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这句话是错的,因为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这里人脑即脑中的意识,而鬼神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怎么会对不存在的东西形成反映?正确说法是,“是人脑对客观对象(人,把人妖魔化)的歪曲反映,有其客观的原型,只不过是歪曲反映罢了”。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而是联系的客观性。
•“可以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而得到发展”是错误的观点。
调和论否认对立双方的斗争,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因为矛盾对立双方只能通过斗争才能达到对立面的融合。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也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这句话是正确的。
•个别就是具体事物,一般则是同类事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上述关系不同,上述的关系是归纳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和个别事物不同点的关系,而整体和部分是综合与分析一个事物在结构上的关系,“白马非马”的错误,不是割裂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运动即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又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
•人脑是思维的器官,不是思维的源泉。
•“工人阶级的圣经”是《资本论》,不是《共产党宣言》。
•实践客体并不是指一切客观事物。
•注意,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
•“人类无法充分认识客观世界”是错误的,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谬误是主观与客观相背离。
•“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这个命题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非理性因素包括认知能力、意志、想象、灵感……•“随着实践的发展,已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这句话是错误的。
借口真理是发展的而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认为原来的真理已经不是真理了而将它丢弃或推翻,是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同一真理的不同表述方式”是错误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属性。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组织活动。
这个也是实践的特点。
•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是唯心主义观点。
•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统一,生产方式是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结合的特殊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和物质与意识关系可套用。
•自然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不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的原因。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观念上层建筑(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和政治组织形态及设施(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所以说“社会形态更替具有随机性”是错误的。
•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可以改变的。
虽然说是螺旋式前进,但是总趋势客观上还是向前。
•列宁提到过“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相关的话。
这个“巨大的后退”是可以存在的,如苏东巨变、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陷入低潮。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既然说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则不能单纯认为使用价值只有自然属性。
•“价格的变化都是价值变化的表现”是错误的,价格可以反映价值的变化,但是价格变化还可以受供应关系影响。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比值。
有机构成是不变资本(生产资料)与可变资本的比值。
•循环过程中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售卖阶段,商品资本。
•对立统一的对立性包括相互排斥。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实体,不是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转移不变资本的价值,抽象劳动转移可变资本的价值”是错误的。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
•支付手段——清偿债务、延期支付;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金融联合、资本参与、人事参与;金融寡头统治的主要方式——参与制、个人联合、掌握科教文化。
•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阶价格和价值。
但是,从全社会看,整个社会商品的价值,任然是由生产他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垄断价值既不能减少也不能增加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他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资本主义的巨大历史进步性中,资本主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在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中,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但是他们并没有规定未开社会的各种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更不可能规定各国自己的具体制度和革命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中分配的是消费资料,即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存在矛盾,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是错误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和谐不代表没有矛盾。
毛中特部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这项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这里说的伟大的工程是“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定记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毕其功于一役”和“无间断”革命一样,选项都可选;注意区分“中国革命两步走”和“二次革命”的本质区别。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刚开始,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当时并没有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也是“第二次结合”总体上没有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的说法是正确的,其他类似的还有“提供了新思路”等,在某些语境下也是可以的。
但是,“提供了现成的模板”“提供了标准”这种说法基本都是错误的,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从经济基础看,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否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存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是无法结合的。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后具有不同性质。
•各理论时间推移线: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趋于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确立为党长期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完整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邓小平理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形成——1982年党的十二大;轮廓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走向成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7年党的十五大。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是市场经济体质的共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依据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我国存在着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的方式,是因为我国目前存在着私营经济。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改革开放后施行的经济制度,不是新中国出来成立以来的基本国策。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多种资本交叉持股的经济,不能说其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只有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它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坚持九二共识,就是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没有其他内容。
•文化属于观念上层建筑。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
•生态文明属于历史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