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中药方剂与治疗、组成、变化、剂型与用法的原则
中药方剂与治疗、组成、变化、剂型与用法的原则拟定用药处方,是给病人治病时理法方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又必须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恰当自如,所以首先要明确方剂与治疗疾病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方剂这一学科的意义、作用。
治疗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治病求本所谓本,就是发生和形成疾病的病因。
如外感病的病因病机,系六淫病邪侵犯人体后所致的经络、脏腑、或卫气营血的不同病理变化,所以外感初起应该以“怯邪”为治疗之本;杂病病因病机,则多系内伤所致的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病理反映,故杂病就是应该以恢复或重建修复脏腑的正常功能为治病之本。
也就是说,病因病机是临床病证的本质所在,是疾病诊断治疗的依据。
标本缓急标本的含义,由于应用的场合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从先后分标本,则先受邪为本,后见证为标,治法以怯邪为主,邪去则见证亦除;从斜正来分,则正气为本,病邪为标,固有“五虚为本,五实为标”之说,治当分辨邪之有多少,正之盛衰,或怯邪安正,或扶正怯邪,或怯邪与安正同用;有从新病旧病来分,以新病为标,旧本为本,一般现治新病,后治旧病、以免新病发展再影响旧病,使病情更为复杂;但有时新病很轻。
而旧病急剧存在,就应顾其本;如新病旧病同时存在聚急,则须标本兼治;有从内外来分的,以外为标,内为本。
外感病邪气在表为轻,入里为重,故表为外为标,里为内为本;内伤病以内部症状为本,外部症状为标,此时应先治里证,里证退则外证亦除。
由此可见,分清标本的主要精神,是从复杂病情中辨明证候的主次先后,为立法用方找出整个的明确目标,以便订立治疗方案。
标本与缓急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般来说,本急于表,宜先顾本,正气固则邪气无容身之地,而标证亦除;但有时也有标急于本的证候,就须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去处理。
虚实补泻“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是虚证实证的总慨念。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是虚证实证的总治疗法则。
这一治疗原则在运用时应密切联系标本缓急。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
龙胆泻肝汤 详解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五、和解剂
和解剂;具有和解、解郁、舒畅、调和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肝
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
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
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 详解
逍遥散 详解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六、消导剂
消导剂;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
【主治】气分热盛
【方解】详见白虎汤方解图
【加减】人参白虎汤 【运用】上感、肺炎、流脑、乙脑、伤寒、斑疹伤寒、
中暑、小儿麻疹等属于气分热盛者。
返回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 分。
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经湿热、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 【方解】详见龙胆泻肝汤方解图
【禁忌】阴黄及湿重于热者不宜用本方。
返回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八正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瞿麦 扁蓄 滑石 木通 甘草梢 栀子
煨大黄 【用法】共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草煎服。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膀胱。
【方解】详见八正散方解图
出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运用】流感、麻疹、流脑、乙脑等热病初期风热表证者。
返回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 分。
川芎茶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 荆芥 薄荷 羌活 细辛 白芷 甘草 防风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克,清茶调服。
方剂与中成药第一章-第二章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8
臣药的加减:改变了君臣配伍关系,必然使 方剂的功用发生根本变化。
例如:三拗汤,即麻黄汤去桂枝,主治风寒 束肺的咳喘。
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原方加白术12g,治 疗痹证初起。
精选课件ppt
39
2、药量加减变化--药味不变,药量增减。若
影响原方的配伍关系则功用、主治随之而 变。
用药相同,用量不同,其药力则有大小之 别,从而改变了君臣地位及其配伍关系, 必然使方剂的功用发生根本变化。
收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 首次将中成药列专章论述,第一次使用 “成剂药”这一名词术语
精选课件ppt
11
三、隋唐时期 1.《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
邈 --唐代 ) 第一次提出丸剂宜采用蜡密封包裹防潮 2.《外台秘要》(王焘--唐代) 使用了进口药材
汇粹汉至唐名家医方,为研究唐以前方剂 学的宝贵资料
桂枝茯苓丸 瘀阻胞宫证
九味羌活丸 内伤杂病 催生汤 临产催生
精选课件ppt
41
• ①药味增减、用量增减都会改变方剂的君 臣配伍关系,从而导致功用、主治的改变。
• ②剂型不同也会引起药力和性能的改变, 其药力有峻有缓,主治病证则有轻重之别。
精选课件ppt
42
小结
➢方剂、中成药的概念。 ➢方药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方书
精选课件ppt
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及 任务
方剂的概念 方:药方、处 剂:调配、调和 原义:药物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组合成方。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之后,选择适 当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 法,妥善配伍而成。
精选课件ppt
5
精选课件ppt
方剂
(1)君药
君药又称主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 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一个方剂中,主药是 不可缺少的药物,一般用量较重。
(2)臣药
臣药又叫辅药,有两种含义:一是辅助君药 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 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佐药有三个作用,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药、
临床运用:常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
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鼻炎、急性
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症、
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
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
病,凡属肝经实火湿热者均有良效。
23
常用中成药
1、清开灵胶囊(注射液) 2、龙胆泻肝片 3、金银花露 4、清经化痰丸 5、黄连上清丸 6、八正合剂 7、清胃胶囊
24
四、和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 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邪 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 寒热错杂及表里同病等证的方 剂叫和解剂。属于治疗八法中 的“和”法。
25
逍遥散
组成:柴胡(君)、白芍、当归(臣)、 白 术、茯苓( 佐),炙甘草 (使)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证。两胁作痛,胸闷嗳气, 头疼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舌淡红,脉弦细。
38
二陈汤
组成 — 制半夏 橘红 茯苓 炙甘草 ( 生姜、乌梅)
君
臣佐使
功用 — 燥湿化痰,理气调中。
主治 —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隔胀满,恶心呕 吐, 或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滑。
临床运用:本方常用于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耳源性眩晕、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脑血管意外等属湿痰壅盛者。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 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 另择一方。”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
23
二、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 (一)药味的加减(增损)
• 作用:1、当原方所治主证与现证大体相同时, 减去原方中某些与现证不相适宜的药物,或加 上某些现证需要而原方中又没有的药物,由于 这类药物在方中大多处于 佐使药的地位,其 变化不致于引起原方功效的根本改变,故又称 为“随证加减”。 如:麻黄汤变化为三拗汤。
14
(三)佐药: • 涵义
1、佐助药,指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或用以治疗次要病证的药物。
2、佐制药,指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与烈 性的药物。
3、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即病重邪甚,可 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 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5
• 特点:佐药一般用药味数稍多,用量较小。 • 在方剂中,至于是佐助、佐制还是反佐,
第一节 药物配伍(自学)
• 配:组织、搭配。 • 伍:队伍、序列。
1
•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 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 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 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 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有 机整体,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这种运 用药物的整合过程,中医药学称之为“配 伍”。
则应视病情治疗的需要和君、臣药物的性 能而定。
16
(四)使药: 涵义: 1、引经药(引经报使),即能引导方中药物的
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指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 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
特点:使药通常用量较小。
17
常用引经药举例: 太阳经:羌活、藁本 太阴经:苍术
方药基础知识
五味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五味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
属阴,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
五味
辛: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
化湿等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开
窍药、化湿药多具有辛味。如干姜、香附、川芎
、石菖蒲等。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 调和药
“证候禁忌”。
3· 妊娠禁忌凡能损害胎元或引起流产的药物,都应
作为妊娠用药的禁急。
4.服药禁忌 俗称“忌口”,是指服药期问对某些
食物的禁忌。
中药剂量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主要指每味药的成
人一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
也即相对剂量。 1.计量单位中药大多以公制重量单位千克、克、毫克 为计量单位。 2.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
在里—宜清热泻下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如: 辛—归肺经 甘—归脾经 酸—归肝经 苦—归心经 咸—归肾经
毒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二、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
方剂的组成
君药(主药):是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起主要作
用的药物
臣药(辅药)是配合主药加强疗效,起协同作用
的药物
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缓解、消除主药
的毒性、烈性,抑制主药副作用的药物
使药:是引经,调和、矫味的药物
方剂举例:麻黄汤
•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中药处方的组成、变化及正确用法
中药处方的组成、变化及正确用法(一)处方的组成意义中药处方是在运用单味药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相互配伍组合而成的。
处方不是药物的任意堆砌,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结构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学知识的积累,治疗经验的总结,人们逐渐懂得了两味药或多味药配合成处方的优势,并研究出了一套优化组合药物的处方方法,这是药物治疗的重大发展与提高。
临床处方多为中医师为患者“量体裁衣”的复方,其处方组成具有以下意义。
1.增强疗效数味药有选择的配伍组方,可以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提高原有的疗效。
这种药物疗效的增进,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仅是单纯在有效价的量上的积累,另一种则由于协同作用而大大地超过单味药的量与质的总和。
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
余在临床需要凉血止血,治疗便血、痔血和脓血便时,常将地榆炭与槐花同用;在治疗气虚病症时,常将炙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同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疗效。
2.减低烈性和毒性大多数中药是可以安全服用的,但部分中药有一定的毒性,单味大剂量运用时尤为明显,余在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的风寒痹痛喜用《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减,经验方中川乌、草乌、细辛具有麻醉止痛作用,虽经炮制后毒性有所减少,但仍有小毒,而且有性热燥烈、伤阴动火之弊病,余与当归、白芍、白芷、生甘草等药配伍运用后,既不影响蠲痹止痛之功效,又防止了小毒和偏性伤人。
此经验曾在20世纪70年代初总结成论文,发表在《云南中医杂志》上。
3.减少弊病和不良反应部分中药服用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产生一些弊病,处方时可通过合理的配伍得到纠正,如滋阴补血时,余喜用大剂量的熟地黄,效果颇佳,但熟地黄味甘质腻,单味运用有碍胃助湿之弊,对“虚不受补”者更是如此。
余在处方时,必定要配以砂仁、陈皮之类健脾益胃药物,发现不仅增加了熟地黄的功效,又可避免其弊病和不良反应。
4.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单味药虽亦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但难以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病情变化。
方剂学之 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方剂学之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方剂学之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第二节方剂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一、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不是药物随意的堆砌,主观的选择,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组成原则。
组方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针对病因病机,以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为依据,所用药物与其病证的病机丝丝入扣,使药物配伍后的综合效用与所立治法高度统一。
所以,方剂组成的原则可概括为“依法选药,主次有序,辅反成制,方证相合”。
遣药组方既要重视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还应重视药物配伍与病证的针对性,做到以法统方,方中有法,药证相应二、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通过合理的配伍,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徐灵胎说:“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
“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气血,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
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所欲,以致其效。
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以相辅者,或以相反者,或以相用者,或以相制者。
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操纵之法,有大权焉,以方之妙也。
”方剂的组成不是药物随意的堆砌,主观的选择,而是必须遵循严格的原则来组合。
中医将方剂的组成原则归纳为“君、臣、佐、使”,借以说明方剂的组织形式,和各药之间的主次关系。
“以法统方”和“君臣佐使”理论的关系,前者是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保证方剂针对病机,切合病情需要的基本前提;后者是组方的基本结构和形式,是体现治法、保障疗效的手段。
只有正确把握上述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加之熟练的用药配伍技巧,才能组织好理想的有效方剂。
北医说最早源于《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方剂组成与变化
保持方剂功效稳定
药物配伍:合理搭配药物,保证药 效稳定
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 物剂量
剂型选择:选择合适的剂型,保证 药效稳定
煎煮方法: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 保证药效稳定
储存方法:注意药物的储存条件, 保证药效稳定
避免药性过偏
方剂组成变化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和用量,避免药性过偏 方剂组成变化时,要注意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避免药性过偏 方剂组成变化时,要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药性过偏 方剂组成变化时,要注意药物的炮制和煎煮方法,避免药性过偏
配伍: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增强疗效
臣药
作用:辅助君药,增强君药的疗效 特点:药力较强,用量较大 作用:针对主证,治疗主要病症 配伍:与君药、佐药、使药配合使用,共同发挥疗效
佐药
作用:辅助君药,加强君药的疗效
特点:药性平和,药力较弱
应用:根据病情需要,佐药可以起到调和、反佐、监制等作用
举例:如桂枝汤中的白芍、甘草,麻黄汤中的杏仁、甘草等。
考虑地域环境特点调整方剂组成
地域环境特点:气候、地理、人文等 方剂组成:药物、剂量、配伍等 调整原则: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实践应用:根据地域环境特点调整方剂组成,提高疗效
06
总结与展望
方剂组成与变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方剂组成与变化是传统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 有重要意义。
组成和变化
物产:不同地 区的物产资源 会影响方剂的
组成和变化
文化:不同地 区的文化背景 会影响方剂的
组成和变化
04
方剂组成变化的注意事项
遵循配伍禁忌
药物的配伍禁忌:如十八 反、十九畏等
药物的剂量和比例:根据 病情和体质调整
中医方剂基础知识
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思考镇与训练肝熄风汤
【功用(治法)】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解
镇肝熄风汤
思考与训练
君—怀牛膝(重用):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镇肝阳
代赭石: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 治标 臣 龙骨、牡蛎 重镇潜阳,镇肝熄风
龟板、白芍
补肝肾
佐 玄参、天冬 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治本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咸寒共投,通因通用。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 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 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大承气汤
思考与训练
【加减应用】
兼气虚者+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
兼阴津不足者+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思考大与训承练 气汤
【使用注意】
本方为泻下峻剂,气虚阴亏、燥结不 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 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三、方剂剂型
(四)膏剂
思考与训练
膏剂有内服、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是将药物反复煎熬,去渣取汁
,再用微火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制成,常用于滋补。外用膏剂古
称“薄贴”,是将药物放入麻油、菜油等植物油内煎熬,去渣后加入
黄丹、白蜡等收膏制成,常用作痹痛或跌打损伤外贴之用,有软膏药
和硬膏药两种。
(五)丹剂
是将某些矿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升华而制成的一种化合制剂,多为 外用。
大承气汤
思考与训练
【组成】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功用】 峻下热结
【病因病机】 阳明腑实证
大承气汤
【主治】 思考与训练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目的要求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及君、臣、佐、使的含义。
熟悉: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
了解:方剂变化的几种形式。
第一节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一、药物配伍的概念及常见的形式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用药法度,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配伍的“配”,有组织、搭配之义;“伍”,有队伍、序列之义。
也就是说,药物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这种运用药物的组合过程,就是药物的配伍过程。
常见的药物配伍形式有: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等。
同类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运用,通过药物之间在某些方面特殊的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这种协同作用一方面缘于各药效能的相加,另一方面是利用药物的不同特点而加强疗效。
如麻黄与桂枝的配伍。
异类相使是指主要功效虽异但作用环节关联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类)药为主,另一种(类)药为辅,通过辅药对主药的协同作用而提高疗效,或产生新的功效。
根据配伍增效的机理不同,又有不同的形式。
一是将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同用,藉其共性以协同增效,并利用辅药之个性特长而增强主药的治疗效果。
如燥湿化痰的半夏与行气化痰的橘皮合用,能增强燥湿化痰之功效。
二是根据阴阳气血以及脏腑相关的理论,利用药物作用上的沟通互补,将主要功效不同的药物配伍同用以增强疗效。
如以补血的当归配伍补气的黄芪,有助于加强补血功效。
三是根据病机中的病势特点和治法中导邪外出的理论,将针对主因的药物配伍通利透散类药,使邪有去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如以清热的黄连为主配伍导热下行的大黄,“以泄代清”加强清热泄火功效。
相反相成是指性能相反的药物在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开阖补泻等不同意义上的配伍。
在相反配伍中,药物的双方一方面通过相互牵制而制约药物的某种偏性,另一方面又通过互补或相助以增强其疗效,或产生新的功用。
第二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2.增减方中药味,主药、主证随之 改变,方名亦变。
▪ 如:桂枝汤+饴糖(主药)、倍 芍药→小建中汤
▪ 麻黄汤去桂枝+石膏→麻杏石 甘汤(主证变了),是在主药不变 的前提下,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 而出现不同的方名、功效、主治等。
▪ 3.药物配伍的变化:主要药物配伍发生 变化时,可影响方剂的作用。如:
一、增强药力
▪ 功用相近的药物配伍,能增强治疗 作用,这种配伍方法在组方运用中 较为常用。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对 药”,如: 桑叶、菊花,共同能增强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桃仁、 红花,同用增强活血祛瘀的功用。
二、产生协同作用
▪ 药物之间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协 同作用,常相互需求而增强某种疗 效。如: 中医常说“附子无姜不热”, 附子与干姜配伍,能增强温壮阳气 的功效
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
▪ 配: 搭配、组织;伍: 队伍、序列。药物的 功用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只有通过药物 合理的配伍,调节偏性,制约毒性,增强 或改变原有的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 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 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 个新的有机整体,这就是中医方剂中配伍 的意义所在。
三、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 的发挥方向
如: 桂枝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温经 止痛、温经活血、温阳化气等作用。 桂枝+麻黄,具有解表散寒作用; +细辛,具有温经止痛的功用; +芍药,具有调和营卫的功效; +丹皮,具有温经活血的作用。
▪ 再如:
▪ 方剂学中的“制性取用”就是用一味或几 味药物,制约某一药物的性味,取其功用,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象温脾汤中用大 黄,大黄属寒凉之品,而本方治疗寒积便秘, 但用附子制约了大黄的寒凉,而取其泻下的 功用,从而达到泻下寒积的目的。
篇第二章方剂-电子教案
编辑ppt
18
【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对于表虚 有汗、新产 妇人、失血患者等均不宜用。
【加减运用】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寒湿在表, 一身烦痛,宜于发汗者。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 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编辑ppt
中医学
编辑ppt
1
下篇 第二章 方剂
Hale Waihona Puke 编辑ppt薛霁2
单击画面翻页
第一节 方剂的基础知识
编辑ppt
3
一、方剂与治法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组成部分
临证:
指导下
辨证 确立治法 选用相应的药物组成方剂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编辑ppt
4
二、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24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 荆芥 薄荷 羌活 白芷 细辛 防风 甘草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疼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舌苔薄白,脉浮。
编辑ppt
25
【方解】
君药:川芎,味辛温,祛风活血止痛,善治少阳、厥阴经 头痛。
臣药:荆芥、薄荷、防风,辛散上行,疏散风邪,清利头 目。
编辑ppt
29
【方解】 君药:独活,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臣药:防风、秦艽,祛风胜湿; 桂枝,温散寒邪,通利血脉;细辛,祛寒止痛。 佐药:桑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编辑ppt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味增减变化 (一)
药量增减变化
剂型更换变化
(二) 方剂的变化形式 (三)
药味增 减变化
药量加 减变化
剂型更 换变化
君药不变,增加或减少其 他药物的一种变化形式。
药味不变,药量增减。若影 响原方的配伍关系则功用、 主治随之而变。
药味、药量不变,剂型变 化,使药力轻重变化以适 应病情的需要。
(一)药味增减变化
《素·至》:“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谓臣, 应臣之谓使”
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
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
臣
佐
使
药
药
药
药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臣
佐
使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君药
针对 主病或 主证 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说明:a.数量:原则上不宜多
b.用量:一般宜大,超过常量
c.君药必不可少(不可加减)
d.有些君药就表现在方名中
或直解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
2.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毒性,
或制约君臣药物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与君臣药味相反,能在治疗中起
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拒。
说明:
a.根据病情和制方需要选用不同的佐药。
b.用量宜轻。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使药
1.引经药--引领方中诸药到达病位。 2.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
A.《伤寒明理论》 B.《古今名医方论》 C.《医方考 》 D.《三因极---病证方论 》 E. 《宣明论方》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你真棒 !
方剂的分类
小承气汤变化为厚朴三物汤是属于 :
A.药味增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药量均有变化 E. 以上都不是
上一题 下一题
第三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
合群之妙用” “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
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第一节 配伍的目的
◇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 ◇提高药效
⑴增强原药效 ⑵综合多药效 ⑶产生新药效 ◇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主要的配伍理论
【 ◇七情配伍 总 ◇药对配伍 论 ◇十八反、十九畏 】 ◇性味配伍
例: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丸
外感风寒湿兼有里热 内伤杂病
桂枝茯苓丸
催生汤
瘀阻胞宫证 临产催生
小结
①药味增减、用量增减都会改变方剂的君臣 配伍关系,从而导致功用、主治的改变。 ②剂型不同也会引起药力和性能的改变,其 药力有峻有缓,主治病证则有轻重之别。
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分析 组方原理的医著是 :
麻黄
君药,辛温,发散风寒, 兼宣肺平喘。
麻
桂枝
臣药,辛甘温,助麻黄发 汗解表,又能调和营卫。
黄
与麻黄同用,使风寒祛,
汤
表气和。
杏仁
佐药,苦温,苦降肺气, 合麻黄宣肺以利平喘,
温助麻、桂散寒。
炙甘草
使药,甘温,调和诸药, 并缓麻、桂发汗太过之性。 (佐制)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
一、为什么要组方变化? A、病情的轻重 B、病证的兼夹 C、年龄的大小 D、性别的差异 F、体质的强弱 G、地区季节气候差异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使药
①引经药:引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 如:头部:川芎 颈部:桔梗 项部:葛根
上肢:桑枝 下肢:牛膝 背部:秦艽 胸部:瓜蒌
附:升降浮沉药物的使用原则—同病位而逆病 势
②调和药:调和全方药性不致过偏 (与佐制药的区别)。
在一首方剂中君药是主要的, 起主要作用,是不可少的。臣、佐、 使是否都具备,要根据病情和药性 而定。
气滞便秘(气闭): 脘腹满痛不减,大便 秘结
分三服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鉴别表
方药组成配伍
方剂名称
炙甘草 生附子 干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治证候
备注
四逆汤
通脉 四逆汤
二两 二两
一枚
一枚 (大者)
一两 五钱
三两
下利清谷,呕吐, 恶寒,四肢厥逆, 身体疼痛,脉微细
或沉迟细弱
四逆泊证是由阳 衰寒盛所致,故 以姜、附回阳求逆
◇君臣佐使配伍
第二节组方原则
❖概述
【 总 ◇君臣佐使字语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 论 ◇组方原则的君臣佐使最早见于《内经》; 】 ◇成无己首次以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剖析方剂;
◇何伯斋:“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病者,君也, 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引治病 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
通脉四逆汤证是
下利清谷,四肢厥 逆,身反不恶寒
阴寒极盛格阳于 外所致,故加重 姜、附用量以回
阳逐阴、通脉救逆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三)剂型更换的变化
同一方剂,用药、用量相同,剂型不同,其 作用也有差别。
a.用于病情的轻重缓急
例: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汤
(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b.改变或扩大方剂的功效与主治
e.选择君药的原则:标缓时针对主病,
标急时针对主症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臣药
•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 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说明:
a.数量不宜多 b.与君药的配伍表现为相须或相使 c.不同的臣药决定君药不同的作用趋势。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佐药
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物加强治疗作用,
(二)药量加减变化
用药相同,用量不同,其药力则有大小之别, 从而改变了君臣地位及其配伍关系,必然使方剂的 功用发生根本变化。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鉴别表
方剂名称 小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
方药组成配伍
君
臣 佐使
大黄 枳实 四两 三枚
厚朴 二两
厚朴 枳实 八两 五枚
大黄 四两
主治证候
备注
阳明腑实证(热证): 潮热谵语,大便秘结, 分二服 腹痛拒按
佐使药的加减:一般不发生主要配伍变化,不 会引起功用的根本改变。
例如:小柴胡汤,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 主治不变,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臣药的加减:改变了君臣配伍关系,必然使方剂 的功用发生根本变化。 例如:三拗汤,即麻黄汤去桂枝,主治风寒束肺 的咳喘。
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原方加白术12g,治 疗痹证初起。
回答正确, 你真棒!
方剂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