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史复习课件:先秦时期-
合集下载
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
![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88a3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8.png)
东夷族群交往
先秦时期,华夏族与东夷族群在山东 半岛和内陆东部地区频繁交往。这种 交往不仅限于贸易,还包括文化、技 术和人员的交流。
西戎关系
在先秦时期,西戎各部与中原地区保 持着复杂的关系。虽然战争与冲突时 有发生,但双方也在经济、文化等方 面有一定的交流与融合。
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与南方楚文化交流
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
• 先秦时期历史概述 • 先秦时期政治发展 • 先秦时期经济状况 • 先秦时期文化繁荣 • 先秦时期社会生活 • 先秦时期对外关系
01
先秦时期历史概述
历史背景
远古时代
约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两个阶段。原始社会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经历了母系氏族社 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以青铜器为主要工具,夏、商 、西周三个朝代先后出现。
原始社会的民主精神。
世袭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联盟 演变为国家,首领世袭制取代 了禅让制,体现了阶级社会的 产生。
分封制
西周时期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 ,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形成层 层分封的等级制度。
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由国 君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标
志着官僚政治的兴起。
政治事件与人物
01
02
奴隶阶层
奴隶是社会中的最底层, 他们被视为财产,主要从 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家务 劳动。
生活方式与习俗
农业生活
先秦时期,农业是主要的 生活方式,人们以家庭为 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
礼仪与习俗
先秦时期有着严格的礼仪 制度,人们注重孝道、尊 卑有序,崇尚礼义廉耻。
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如《诗经 》、《尚书》等经典文献 的出现。
先秦时期,华夏族与东夷族群在山东 半岛和内陆东部地区频繁交往。这种 交往不仅限于贸易,还包括文化、技 术和人员的交流。
西戎关系
在先秦时期,西戎各部与中原地区保 持着复杂的关系。虽然战争与冲突时 有发生,但双方也在经济、文化等方 面有一定的交流与融合。
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与南方楚文化交流
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
• 先秦时期历史概述 • 先秦时期政治发展 • 先秦时期经济状况 • 先秦时期文化繁荣 • 先秦时期社会生活 • 先秦时期对外关系
01
先秦时期历史概述
历史背景
远古时代
约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两个阶段。原始社会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经历了母系氏族社 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以青铜器为主要工具,夏、商 、西周三个朝代先后出现。
原始社会的民主精神。
世袭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联盟 演变为国家,首领世袭制取代 了禅让制,体现了阶级社会的 产生。
分封制
西周时期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 ,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形成层 层分封的等级制度。
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由国 君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标
志着官僚政治的兴起。
政治事件与人物
01
02
奴隶阶层
奴隶是社会中的最底层, 他们被视为财产,主要从 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家务 劳动。
生活方式与习俗
农业生活
先秦时期,农业是主要的 生活方式,人们以家庭为 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
礼仪与习俗
先秦时期有着严格的礼仪 制度,人们注重孝道、尊 卑有序,崇尚礼义廉耻。
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如《诗经 》、《尚书》等经典文献 的出现。
二轮复习 通史整合(一)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共24张PPT)
![二轮复习 通史整合(一)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14716ff01dc281e43af009.png)
夏代 (约公元前 2070~前
1600年)
从禅让制 到王位世
袭制
经济领域 农业 刀耕火种 手工 丝织、彩陶
业 技术
出现早期商 商业
业交换
文化领域 壁画、
文 陶器
艺 绘画
时间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商代 宗法制神
(约公元前 权与王权
1600~ 密切结合
前1046年)
农业
井田制
手工 青铜器铸造工 业 艺高超
铁犁牛耕、 农业
都江堰等 手工 人工冶铁、 业 淬火工艺
出现巨商和 商业
商业中心
文化领域
百家 思想
争鸣
科技 司南 文艺 楚辞
三者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造成了井田制的 瓦解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 推动了思想的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出现 的各家学说为以后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
成为了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4)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5)秦孝公求贤若渴,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 商、奖励耕织。 (2)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 坐法,普遍推行县制。 (3)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实行军功爵制;加强思想 控制。 (4)改革旧俗。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周朝实行 “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 商朝甲骨文;商周金文;《诗经》。
二、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 (1)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2)战国:诸侯称王,卿大夫夺位;各国纷纷变法改革(商 鞅变法);秦国发动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 2.经济 (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芍 陂、都江堰、郑国渠);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鲁国初税亩、秦 国商鞅变法);自耕农在春秋时期出现,“男耕女织”式的经 营方式开始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2020届高三二轮历史通史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39张ppt)
![2020届高三二轮历史通史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c1884810661ed9ac51f36b.png)
A
真题再现
4.(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
“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西周地图
C
真题再现
5.(2013·全国卷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 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 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B
能力训练
3.《春秋》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 是( )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崩溃 B.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强大 C.周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D.周天子与郑伯进行争霸战争
C
能力训练
12.“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
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宗法关系中长尊幼卑
B.体现了宗法制度强调血缘纽带
C.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D.此做法有利于凝聚宗族
A
能力训练
13.“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
行政区划,但封国制度一直不同程度地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如西汉初年的
郡国并行制和明朝初年的封国制。分封制存在反映了
真题再现
4.(2014·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
“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西周地图
C
真题再现
5.(2013·全国卷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 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 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B
能力训练
3.《春秋》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 是( )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崩溃 B.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强大 C.周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D.周天子与郑伯进行争霸战争
C
能力训练
12.“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
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宗法关系中长尊幼卑
B.体现了宗法制度强调血缘纽带
C.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D.此做法有利于凝聚宗族
A
能力训练
13.“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
行政区划,但封国制度一直不同程度地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如西汉初年的
郡国并行制和明朝初年的封国制。分封制存在反映了
一先秦时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PPT
![一先秦时期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2f9ba3fc4ffe473268ab05.png)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文献史料的主观性】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属于典型的文献史料。这类史料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反映作者对历史现象的历史解释。阅读此类史料时, 要理解 作者在这段史料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链接高考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共47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理解宗法制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封建社会”在古代大致指商周到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在现代指战国到清前期
3.从先秦“封建”的含义到现代“封建社会”概念的形成, 你看到了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有哪些? 最初的渊源;历史的演变;西学东渐(外来文明的影响); 时代政治的影响;重要历史人物的理论;历史史观的影响等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文献史料的主观性】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属于典型的文献史料。这类史料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反映作者对历史现象的历史解释。阅读此类史料时, 要理解 作者在这段史料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链接高考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共47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理解宗法制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封建社会”在古代大致指商周到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在现代指战国到清前期
3.从先秦“封建”的含义到现代“封建社会”概念的形成, 你看到了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有哪些? 最初的渊源;历史的演变;西学东渐(外来文明的影响); 时代政治的影响;重要历史人物的理论;历史史观的影响等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一 先秦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 (共47 张PPT)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78页PPT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7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e335c9f18583d0486459a8.png)
Thank。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3b6d90e39e31433239689337.png)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早期政治制度中权力分散的原因 • 1. 生产力落后,交通、通讯手段无法支持 中央对庞大地区的直接管理 • 2. 诸侯国由血缘部落转化而来,以血缘为 中心,中央无法派遣官员直管理 • 3. 行政技术和人才储备无法支持中央集权
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 可知也。”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2.商朝:
(1)王位世袭制: 基本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 具有神权色彩 商朝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②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 ——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 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 段,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是中 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基本奠定,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朝代更替: • 1.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实行禅让制 2.夏代(约前2070~前1600年),统治中心大致在河南西部· 山西南
——《论语· 为政》
“三代”制度的演变 夏 王位世袭 制 商 周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因”) (“因”) 兄终弟及(“损”) 宗法制(“益”) 内外“服” 内外“服” 内外“服”制 制 制(“因”) (“损”)分封制 (“益”) 商人尚鬼 商人尚鬼(“损”) (“益”) 礼乐制(“益”)
•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
1.夏朝:
先秦史复习课课件
![先秦史复习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e100ef551810a6f52486f1.png)
墨、儒、道、法
文学艺术的发展 • 春秋《诗经》 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 战国“楚辞”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各有特色,巧文多智,对汉 赋影响较大。 • 绘画
绘画形成完整的图案
• 音乐
• 书法
科学技术的进步
• 天文历法 十九年七闰原则 • 物理 《墨经》“光学八条” • 中医
先秦——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更生学校 陈祥伟
先秦——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 • • • • 先秦的物质文明 先秦的政治文明 先秦的精神文明 课堂争鸣 先秦的阶段特征 课后作业
先秦的物质文明
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的进步 商业和城市 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联动关系
农业是基础,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是依托于农业 发展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推动商业城市的发 展;尽管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随着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在不断发展。而商业城市的发展 又反过来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莲鹤方壶相比于司母戊鼎,采用了什么 新技术?
商业和城市
• 先秦城邑的特点
• 三代都城的变迁:
• 春秋战国诸侯国的都城:
• 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商朝以贝为货币,商鞅变法统一秦国度量衡
1、下列哪些符合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 ) 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②出现刺绣品③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④以 贝作为货币⑤用漆工艺装饰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2、战国时代虽然战争不断,但这一时期的经济却得到发展,其 主要原因在于 A.各国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各诸侯国为了争霸较注重发展生产 C.农民的经济地位要比奴隶高 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3、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 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72be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2.png)
(1)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选2 P4)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通史复习课件:先秦时期(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通史复习课件:先秦时期(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7d5b8bf18583d0496459e1.png)
通史视角下的历史复习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先秦
考纲解读
• 时空观念
1.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时空定位; 的原因 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先秦儒家思想 的发展历程
唯物史观
1.认识分封制度和宗法制瓦解
2.先秦科技、文学、艺术的背景;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及特点 • 2.先秦诸子治国思想的异同 •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战国 时期
BC475-BC221
【时空观念】
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完成从部落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 转折,确立了“家天下”的统治秩序。
(2)商周时期的社会
• ①政治:殷商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西周实行分封制,克服方国松散性 ,开始向中央集权过渡,早期政治制度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形 成了宗法制与礼乐制度
典型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 ①政治:王室衰微,分封瓦 解;权力下移,主客易位;争 霸称雄,战争
连绵;新旧交替,下士崛起;改革变法,制度剧变;郡县建立,官僚制兴 ;夷狄杂处,民族融合;诸侯渐少,走向统一 • ②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土地兼并出现;大型水利兴修,农业发展,“工商食官” 被打破,独立工商者产生;商业发 展,中原形成规模较大 的城市;重农 抑商萌芽。 • ③文化:天文、历法、医学水平提高,文字走向成熟“学在官府”被 打破 ,私学兴起,文化 下移;朴素的民本思想 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奠定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传 统科技初步发展,凸显 实用性特色。
变
③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先秦
考纲解读
• 时空观念
1.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时空定位; 的原因 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先秦儒家思想 的发展历程
唯物史观
1.认识分封制度和宗法制瓦解
2.先秦科技、文学、艺术的背景;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及特点 • 2.先秦诸子治国思想的异同 •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战国 时期
BC475-BC221
【时空观念】
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完成从部落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 转折,确立了“家天下”的统治秩序。
(2)商周时期的社会
• ①政治:殷商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西周实行分封制,克服方国松散性 ,开始向中央集权过渡,早期政治制度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形 成了宗法制与礼乐制度
典型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 ①政治:王室衰微,分封瓦 解;权力下移,主客易位;争 霸称雄,战争
连绵;新旧交替,下士崛起;改革变法,制度剧变;郡县建立,官僚制兴 ;夷狄杂处,民族融合;诸侯渐少,走向统一 • ②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制确立; 小农经济形成,土地兼并出现;大型水利兴修,农业发展,“工商食官” 被打破,独立工商者产生;商业发 展,中原形成规模较大 的城市;重农 抑商萌芽。 • ③文化:天文、历法、医学水平提高,文字走向成熟“学在官府”被 打破 ,私学兴起,文化 下移;朴素的民本思想 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奠定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传 统科技初步发展,凸显 实用性特色。
变
③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古代史通史复习课件1先秦演示文稿
![古代史通史复习课件1先秦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62f733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6.png)
2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整体结构:
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先秦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
3
图表一:先秦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朝确立
根底:
王位世袭制
商朝:兄终弟及 周朝:嫡长子继承制
井田制
目的 稳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
夏
分封制
内容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封土地和人口及物资、武装和人口
9
三:先秦社会的思想文化
2、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百家争鸣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 统文化体系的根底
四、文学和艺术
〔1〕文学:
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离骚?〔楚辞体〕
〔2〕文字: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
〔3〕科技
10
1)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1、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在_殷__商___出现.
12
[思维延伸]
〔2021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
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2021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 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 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 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地位
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 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统治 根底,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社 会的稳定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整体结构:
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先秦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
3
图表一:先秦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朝确立
根底:
王位世袭制
商朝:兄终弟及 周朝:嫡长子继承制
井田制
目的 稳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
夏
分封制
内容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封土地和人口及物资、武装和人口
9
三:先秦社会的思想文化
2、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百家争鸣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 统文化体系的根底
四、文学和艺术
〔1〕文学:
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离骚?〔楚辞体〕
〔2〕文字: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
〔3〕科技
10
1)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1、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在_殷__商___出现.
12
[思维延伸]
〔2021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
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2021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 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 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 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地位
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 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统治 根底,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社 会的稳定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25张幻灯片)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先秦时期(25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62852703ba1aa8114431d95a.png)
如: 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 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 与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有借鉴意义。
总览:你掌握好了吗?
先秦时间框架与阶段特征 表格整合:各时间段政治、经济、文化的表现 重点问题:认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先秦儒家各种观点之比较 关注热点:宗法观念 “三农”问题 和谐社会
大宗、小宗示意图
表二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 政治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国家产生和完善
3.西周宗法制: 目的、内容、核心、作用
1.土地制度: 国有(井田制)
2.农业: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
经济
“工商食官”、青铜业、冶铁业(块炼铁)、 3.手工业: 丝织技术突飞猛进
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国家走向富强。
材料六
印象东周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 ——《墨子》
5.(1)材料六描述的是何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
重点3
先秦儒家各种思想观点的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伦理观
政治观
“性相近”说 性善论
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
性恶论
“仁政”说 礼教为主 礼法并用
民本思想 “仁”,强调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仁者爱人
注: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孟子和荀子分别发展了 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目的:为统治阶级服务,更稳固地统治人民
总览:你掌握好了吗?
先秦时间框架与阶段特征 表格整合:各时间段政治、经济、文化的表现 重点问题:认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先秦儒家各种观点之比较 关注热点:宗法观念 “三农”问题 和谐社会
大宗、小宗示意图
表二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 政治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国家产生和完善
3.西周宗法制: 目的、内容、核心、作用
1.土地制度: 国有(井田制)
2.农业: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
经济
“工商食官”、青铜业、冶铁业(块炼铁)、 3.手工业: 丝织技术突飞猛进
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国家走向富强。
材料六
印象东周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 ——《墨子》
5.(1)材料六描述的是何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
重点3
先秦儒家各种思想观点的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伦理观
政治观
“性相近”说 性善论
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
性恶论
“仁政”说 礼教为主 礼法并用
民本思想 “仁”,强调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仁者爱人
注: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孟子和荀子分别发展了 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目的:为统治阶级服务,更稳固地统治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由官府垄断。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精 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丝织业产生并发展起来。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进行集中的大作 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官府供给 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 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 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贵族保守势力唆使太子故意触 犯法禁。商鞅严惩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为秦惠文王,曾受到商 鞅惩罚的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捉 拿商鞅。商鞅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商鞅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保留下来。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 用。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 建设从此开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在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 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 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 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 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进行集中 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官 府供给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 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 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 生了更本性变化。( 1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大量 荒地得到开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没落,有的向新 型地主转变;( 2 )政治上,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城邑制,以中 央集权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 对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春秋 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 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 封号,纷纷改称“王”。
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 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 统一天下。 公元前445年,魏国魏文侯即位。任命李悝为 相,主持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尽地力之 教”,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
第一,为增强经济实力,商鞅变法采用以农求 富的经济改革措施: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 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型地 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 生产栗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凡从事 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入贫穷的,全家大小都要投入 官府充当奴婢。 ③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
第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 兵,在当时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 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的 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巨爵的人中选用。人们 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禁止和 处罚私斗者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商鞅规定,贵族没有 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 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 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 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 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 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 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 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 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 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 在国家和地主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 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 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春秋以前,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后来,社会 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 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他提出:农业生产 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 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 范围。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 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 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 阳。
单元目录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 ①工具和水利 ②土地私有 ③小农经济的确立 ④土地兼并问题 2.手工业 ①官营手工业 ②民间私营手工业 3.商业 ①商业的发展 ②重农抑商政策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 动的人称为“商人”。 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 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元目录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 2.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 ①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②各国的改革运动 3.秦国的商鞅变法 ①变法的开始 ②变法的措施 ③变法的结局和影响 4.秦国的统一战争 ①秦统一的条件 ②秦灭六国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 其逐渐推广。耕作技术也不断进步。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我 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 时期的都江堰。
春秋时期,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 井田制遭到破坏。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 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改革赋税制 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私人对于土 地的所有权。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 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③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规定居 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 各家相互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 其它各家都得举报,否则要受同样的惩罚,依此强化 统治。 普遍推行县制。秦国在春秋时已经设县。商鞅 分全国为31县,由君主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 中央集权。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儒家思想。 ⑤此外,商鞅还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进行了 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 一妻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 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单元目录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和商朝 2.西周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3.夏商西周的经济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 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一、原始社会
二、夏商西周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单元目录
一、原始社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中国 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用石刀、石斧刀耕 火种。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 生产力得到提高。 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 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 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 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 织品。
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 要落后。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国诸侯会盟, 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 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商鞅原名公孙殃,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又称卫殃, 他热衷于法家学说。 卫鞅投身于魏国丞相公孙痤的门下。公孙痤赏识卫 殃的能力,去世前曾向魏惠王举荐卫殃接替自己执政,并 表示魏国如果不重视此人,还不如趁早杀掉他,免得他日 后被别国所用,危机魏国。可是,魏惠王没有理睬公孙座 的建议。 此时,秦孝公到处招揽人才。卫殃投奔秦国,向秦 孝公提出治国的主张,建议秦孝公进行变法改革,富国强 兵。从公元前 356 年开始,卫殃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
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 种礼乐制度。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 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 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买卖。那时 的耕地,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 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井田制下有“公田”“私田”之分。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 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私营手工业兴起。在小农经 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 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户的副业,家庭手 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 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 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 局面被打破,各地扫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 产的大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