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集体备课大气的运动规律(3)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是指大气层里的风、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出的规律性分布和演变。
1. 每个地球区域大气运动都遵循气压与温度的垂直剖面。
即大气压力水平面上气压随高度(海拔)上升而不断降低,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不断降低。
2. 利用大气循环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离心作用三力所构成的地球大气环流,形成3个气圈,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3. 大气循环中的热带降雨带、风带、反气旋和台风等都有周期性规律,可以预测和掌握。
4. 大气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气压、冷暖空气和湿度等逐渐向高空扩散,形成大气层的物理结构。
5. 温度反演、地形障碍和海陆切变等大气环境因素对大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高考地理第3讲 大气运动规律
(4)分析热量传递和转换过程中的影响条件。 ①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直接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天气状况 和地势高低。 ②影响地面升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地面热力性质,同样的热 量收支海洋要比陆地升温、降温幅度小。 ③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大气水汽含量(云量)呈正相关。
迁移训练·提能力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 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 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积云的 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 常呈( C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分析推理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信息 1.题干信息 图中四条曲线为当地寒冷期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枯雪 年平均气温日变化、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和枯雪年膜 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示意。
分析推理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信息 1.题干信息 时间为2016年1月24日→北半球冬季→影响我国的天气是 寒潮。
2.图像信息
第二步: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1)题,读图可知,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受高压影响,多晴 朗天气,而西南地区受低压影响明显;与三亚相比,昆明等压线 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在北京 与上海处分别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向右偏转即可得出 两地的风向。第(2)题,与成都相比,上海受海洋的影响大,冬季 气温应高于成都,B项错误;两地纬度相差不大,C项错误;读图 可知,上海此时受高压影响,不会形成冷锋,D项错误。成都位 于四川盆地,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课件ppt版本
[押题 2] [2018·济南一模]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 该山脉沿 39°N 山体内外 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 a)及沿 39°N 的地形剖面图(图 b)。据此完成(1)~(2)题。
(1)比较图 b 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 ) A.T 甲>T 乙 B.T 甲<T 乙 C.T 甲=T 乙 D.无法判断 (2)图 b 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甲地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B.甲地吸收地面辐射多 C.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网络构建
学法指导
本专题复习过程中,应围绕 “大气运动”这一核心,把握 以下几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 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气压 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 响;(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 特点;(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 响;(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 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
图的分析和判读。
高频考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解析:青藏高原比东北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的强度更大;海 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为-1~1 ℃时,冬季气温较高, 冬季形成的冻土层较薄,夏季冻土层可以全部融化,所以年平均气 温在-1~1 ℃时,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 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 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 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素养一综合思维:气温日变化现象分析判读 1.[2017·全国卷Ⅰ,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 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 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学科:地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理解并掌握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3.认识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大气的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关系;2.气象要素的对流和垂直运动。
教学准备:1.课本、讲义、地理实物模型;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大气运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5分钟)1.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包括对于各层大气的温度、压强、稀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解释。
2.讲解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地转偏向及气旋等相关内容,并重点讲解其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
3.通过多媒体展示,对不同形式的大气运动进行生动的演示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根据一定的气象数据,以某地的天气变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大气运动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探讨该地区的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对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讲解。
五、概括总结(10分钟)总结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回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并进行必要的疏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的运动,并对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通过观测并记录气象要素,加深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2.教师还可与学校气象站或气象专业的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现代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点评,评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把握程度。
高中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复习-03大气运动规律
03大气运动规律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
2.能够绘制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3.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4.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4.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和特点的影响5.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2.风向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
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
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
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
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
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
第四步,作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
【注意】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高考地理冲刺大二轮课件专题五大气运动的规律
农业生产
在航空航天领域,需要了解大气运动规律,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控制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和 姿态。例如,利用大气环流规律进行飞行路 线的规划,避开危险天气区域。
城市规划与建设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需要考虑大气运动规 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例如,合理规划城市 绿地和通风廊道,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 质量。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作用
提高环保意识
公众应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增强环 保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
公众应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参与监督举报
公众有权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监督 和举报,促进问题的解决。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03
天气系统与天气预报
锋面、低压槽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
01
02
03
锋面
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 过渡带,分为冷锋、暖锋 和准静止锋。
低压槽
等压线中气压值低于两侧 的区域,常伴随有阴雨天 气。
高压脊
等压线中气压值高于两侧 的区域,多晴朗天气。
天气预报中常用术语解析
01
02
03
04
气温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用摄氏度表示。
04
自然灾害与防御措施
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形成机制
台风形成机制
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涡旋,受地转偏向力影 响,逐渐加强并发展为台风。台风中心附近 风力巨大,伴有暴雨、风暴潮等灾害。
暴雨形成机制
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遇到冷空气或地形抬 升作用,水汽凝结形成大量降水。暴雨常导 致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高三年级地理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精心整理
高三年级地理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地理大气的运动说课稿》,希望能为
) ;。
要素之一。
第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
第四,从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看。
所以我觉得本课学习的重点应该是。
(注意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感)
二、介绍“我”关于对这节课的教学策略。
(实际上是介绍这节课拟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流程、教学目标达成的途径,尤其注意对教
例:
)
)
有。
同等压线分布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
四、关于教材中插图、图册的使用。
例: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本节课中,打算着重指导学生。
五、关于本课板书的设计和结构。
例,这节课的板书,打算设计成“纲要信号”的形式,其好处是。
特别提示:
1.在第二部分中,有些觉得有必要单独立出来讲的,可以再分几点。
2.
3.
4.。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的运动规律
最冷月 气温< 最热月 最热月 0℃ 气温 气温< 最热月 10℃左 5℃ 右 气温> 15℃ 冬冷 夏热 冬寒夏 凉 终年 严寒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第三步:定降水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 特点 年 雨 型 夏 雨 型 冬 雨 型 少 雨 型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季节分配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 >2 000 mm;温带海洋 性气候>700 mm(冬雨较多) 热带草原气候750 mm~1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 mm; 温带季风气候500 mm~600 mm 地中海气候300 mm~1 000 mm
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季风 冬季 夏季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 冬季 夏季
风向
源地
西北风
亚洲高压 海陆热
东南风
太平洋 海陆热 力差异 炎热、 湿润
东北风
亚洲内陆
西南风
印度洋
成因
力差异
寒冷、干燥
气压带、风 海陆热力 带位置的季 差异 节移动
性质
温暖、 干燥
B.N地
C.P地
D.Q地
( )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 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 第(1)题,采用画图法判断风向。首先过N点 画箭头指向低压方向的等压线垂线,表示水平气压 梯度力;然后沿箭头方向画向右偏转的风向箭头 (此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可以判定方向为东北风 (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 东西)。第(2)题,出现阴雨天气的原因包括位于 气旋中心、位于冷锋锋后、位于暖锋锋前或者位于 低压槽内等。M、N地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P地位于低压槽内,且大致与槽线重合, 多阴雨天气。第(3)题,M地位于新疆境内,月平 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据此确定正确选项。A项 排除,因为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B项排除,因为 尼罗河的丰水期是6~10月;C项排除,因为小麦的 收获期是夏初;D项正确,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1)A(2)C(3)D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以致用:1每年早春季节,我国山东地区的果农 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果园的苹果花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2分析月球昼夜温差比地球昼夜温差大的原因?(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大气中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三、热力环流 1.核心图图32.热力环流实例海陆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
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
城市风:近地面风由吹向。
A 城区1.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
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图。
读图回答:甲图曲线①②表示的内容、乙图海风盛行的时间分别是A .曲线①表示海洋气温曲线、海风盛行的时间为18时~次日6时B .曲线②表示海洋气温曲线、海风盛行的时间为8时~当日16时C .曲线①表示陆地气温曲线、海风盛行的时间为20时~次日4时D .曲线②表示陆地气温曲线、海风盛行的时间为6时~当日18时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绘图分析风向形成图:1.图1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 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 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图中c 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图中c 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2.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压线数值①<②<③B .a 是地转偏向力C .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 .该风形成于高空五、三圈环流102010001010990北半球近地面B 点的风向1020 1000 1010 990 北半球高空A 点的风向 图1图5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地的气候炎热干燥B .②地气压带夏季南移C .③地常年盛行西南风D .④地是副极地高气压带 6.读图,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点位于30oN 附近B .乙点位于30oN 附近 C .①地是冷性气流 D .②地盛行西风 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A 气压带名称及终年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画出B 所在风带的风向,说出在气压带A 和风带B 交替控制的地区的气候类型.(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C 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5)说出终年受D 所在风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六、季风环流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11、如果图2-2-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1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①气流温暖湿润右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 C .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10.当P 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 A .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 .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 .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D .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90读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回答8—10题:8.此时下列说法可能的是A.东非高原上动物正向北迁徙B.亚马孙河进入汛期C.巴西高原草木繁茂D.中国北极黄河站进入极昼期9.如图所示①地的天气状况是A.炎热干燥B.阴雨连绵C.天气晴朗D.狂风暴雨10.此时C地的盛行风向不可能的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 D.南风七、锋面系统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八、气旋与反气旋请在图1线段中加上箭头表示出气旋和反气旋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PPT课件
目 链
海西部、南部地势较高阻挡西风,西风影响不大。
接
再仔细观察图中信息,西北部陆地有平行分布的西
北-东南向的山脉、高地及河谷,大风从这里吹来
15
Z真题感悟 找准方向
形成“狭管效应”风力进一步增强,导致西北海
区波涛汹涌;由此推断该风只能是从北部吹来,
栏 目
即冬季有“强冷空气南下”。
链 接
16
栏 目 链 接
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栏 目 链 接
20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1)①~⑥曲线中,代表北极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年变化的是( D )
A.① B.③
C.⑤
D.⑥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栏 目
其主要原因是( C )
链 接
A.太阳高度角,地面较大气上界小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较大气上界强
17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 下图所示。
栏 目 链 接
18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射是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
栏
目
起保温作பைடு நூலகம்。
链 接
19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典型例题 例1 (2014·江门市模拟)下图为地球六地点大
相同。完成下题。
栏
目
链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B )
接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
Z真题感悟
找准方向 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天气)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三:大气运动规律
-4-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1.昼夜温差大小的原理分析
核心知识筑基础 高考真题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5-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核心知识筑基础 高考真题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 排放增多 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气温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
-21-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核心知识筑基础 高考真题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南、北半球。 锋面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根据雨区能判断出冷、暖气 团的位置,进而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根据雨区可判断出北侧 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冷南热可知,此图为北半球锋面 气旋。
核心知识筑基础 高考真题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下面图1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2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 图3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读图,完成第1~2题。
-27-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核心知识筑基础 高考真题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1.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沿甲乙线出现冷锋
第3讲 大气运动规律
-2-
命题分析
专题知识
本讲的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利用对比的方法强化对基本 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如大气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冷锋、 暖锋等;(2)充分利用各种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 分布规律,利用气候分布模式图掌握气候的分布规律,注重总结各 种图形的判读规律与技巧,如各种等压线图、气候模式图等;(3)注 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提纲
讨论讲课中遇到的问题,哪些知识点需要开学后补充;
对开学前试卷出题任务进行了分配
作业
高三地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日期
2月25日
科目
地理
主讲人
袁廷帅
备课内容
大气的运动规律(3)
参加教师
高三地理教师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2.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2.4大气环流
①画出7月份三圈环流模式图并标注出近地面的风带气压带、纬度。
②画出三圈环流以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春秋分时),标注风向和气压带。
③用三角形表示出七大洲的粗略轮廓,并在图中画出1月和7月的气压中心,并标注出主要的季风风向。
④分析南亚西南季风是如何形成的?南亚东北季风是如何形成的?
2.5气候类型
①画气候类型模式图并标注出气压带和风带,以及东西岸的洋流。
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
③整理查找至少气系统
①各画一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并标注冷暖气团方向和雨区位置。
②查找资料归雨对种植业产生的影响。
②请用山谷风原理解释拉萨河谷多夜雨的原因。
2.3大气的水平运动
①画两根等压线其中一根为500hpa,另一根为510hpa,并在两条等压线之间取点做风向,地点在南半球。
②请画出一个高压中心,中心气压取值1035,等压距为5,并在弯曲度大处标出高压脊。
③请画出画出锋面气旋,中心气压取值980,等压距为5,并在弯曲度大处标出低压槽,假设有锋面形成,先描两侧的风向,再确定锋面的性质,地点选择在南半球。
③请用示意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两侧的天气情况。
④分析华北春季“咋暖还寒”(锋面气旋活动频繁)的原因?
PS.请记忆住24节气歌,并能顺利推演主要节气出现的月份。
2.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①画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并标注出高度、名称、各层主要功能。
②画大气受热过程图并标注出名称。
③请解释“十雾九晴”的原理(辐射雾)。
④请解释深秋利用人造烟雾、浇水防霜冻的原理。
⑤请用图示解释地形逆温的成因。【谷地上方形成逆温层】。
2.2热力环流
①近地面两点受热状况不同,请画出这两个点及高空点间的热力环流图,并标注出高压低压,画出弯曲的等压线。比较四个点的气压值大小,温度值大小,空气密度大小。
命题调研报告
1.命题规律:选择题主要以图表材料切入,要求分析气温与降水的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锋面类型的判断和天气特征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等;非选择题一般是以某特定区域为背景,要求具体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试题多以中等难度为主,试题多从推理判断、探究成因,以及图文判读等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运用原理分析、阐释现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