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唐诗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f34eabf8c75fbfc67db231.png)
《秋兴八首·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②兼天涌:波浪滔天。
③接地阴:风云盖地。
④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⑤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答案: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
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
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俯视江中波涛连天涌动,仰观塞上风云接地而来,一片阴沉。
上天下地,跟前江水,跟外边塞,意境阔大,气势非凡。
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答案:本诗抒发了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
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意对即可)3.这首诗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2分)玉露、枫树、丛菊(答对两点即可得全分)4.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的妙处。
(2分)答案: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或对偶)(1分),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1分)。
5、首联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答: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落寞、郁闷的感情基调。
(划线处各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6、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的托物起兴、颔联的象征、尾联的烘托,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请你选取其中一种来简要地分析一下情景交融的效果。
(3分)答:示例一:首联的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1分)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高中语文文言文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与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9612a65fbfc77da269b1df.png)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与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写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此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作品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ac95c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9.png)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黄叶落尽秋色深,
江楼归照月影依。
沙头渔火对愁眠,
山月隐没人行迷。
这首诗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融合了江楼、沙头渔火、山月等元素,形成一幅秋意深沉的画面。
作者以黄叶落尽、江楼归照月影、沙头渔火对愁眠、山月隐没人行迷等句子,把秋天的萧索景象展示得淋漓尽致,抒发出深深的愁绪,表达出思乡之情。
诗中黄叶落尽,秋色深,把秋天的萧索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描绘出秋天的悲凉景象,让人感受到秋意深沉;江楼归照月影,月光在江楼上闪烁,把景色渲染的更加的梦幻而神秘;沙头渔火对愁眠,把晚上的渔火与抒情的愁眠融合在一起,把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山月隐没人行迷,把山月和人们迷失在月光下的感觉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融合了江楼、沙头渔火、山月等元素,形成一幅秋意深沉的画面,抒发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03d84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c.png)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诗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以“玉露”和“枫树林”为喻,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暗示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以“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为喻,描绘了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景象,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以“丛菊”和“孤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以“寒衣”和“暮砧”为喻,描绘了人们忙碌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国家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
第二首写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
诗中“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两句,以“夔府孤城”和“北斗”为喻,描绘了作者身处夔州的孤独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两句,以“听猿”和“奉使”为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两句,以“画省香炉”和“山楼粉堞”为喻,描绘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凄凉和寂寞。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两句,以“藤萝月”和“芦荻花”为喻,描绘了夔州的自然景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诗中“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两句,以“千家山郭”和“江楼”为喻,描绘了夔州的宁静和美丽。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两句,以“信宿渔人”和“清秋燕子”为喻,描绘了夔州的生活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两句,以“匡衡抗疏”和“刘向传经”为喻,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和理想的感慨。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c9313516fc700aba68fc2e.png)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6be0a3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9.png)
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29aa8458f5f61fb6366603.png)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
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
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06d990680203d8ce2f24ff.png)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
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
故对菊掉泪。
“开”字乃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
“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
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
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
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主要情感内容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主要情感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29445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5.png)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主要情感内容杜甫的《以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内容。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以描绘秋天的景色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安静、宁谧的氛围。
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感慨。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生命的季节,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诗中还融入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易逝的思考。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易逝的感慨。
秋天是春夏秋冬中最短暂的季节,也是人生中最短暂的阶段,诗中的景象和意象都体现了这一点。
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还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和忧虑。
诗中写道,“草木知秋来,虫豸亦鸣霜”,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对社会变迁的关注。
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抒发了对国家和社会动态的思考和忧虑。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变革的季节,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借以表达对社会变迁和国家命运的关切。
总的来说,杜甫的《以秋兴八首其一》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思考。
同时,诗中融入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易逝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和忧虑。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将自然界和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在《以秋兴八首其一》中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思考,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既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杜 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杜 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8608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a.png)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赏析、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卷二《绝句》已介绍。
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卒,杜甫失去依靠,便于五月携家离开成都东下,经嘉州、戎州、泸州、渝州,在云安住了一段时间,于永泰二年(766)夏初移居夔州(今重庆奉节)。
十一月改年号为大历,从“丛菊两开”来看,《秋兴八首》当作于大历二年(767),因为大历三年(768)正月中旬,杜甫就已经出峡东下了。
前人将这组诗系于大历元年恐不确。
《秋兴八首》(其一)为组诗中的第一首,正如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称:“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首联扣题,起句写明时间已经进入秋天,“玉露”即白露,早晨草木上有露水是秋天的特征。
枫树的叶子比较大,容易招风,枫叶到了秋天会变成红色或黄色,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是秋天的标志。
枫树是落叶乔木,枫叶变色以后也就开始凋零了。
次句写地点,《水经注·江水注》:“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萧森”,萧瑟阴森。
这两句写景,但是句中有“凋伤”与“萧森”两词,可见景中也蕴涵着诗人悲伤的情感。
颔联承上继续写巫山巫峡的秋景。
三句写巫峡波浪滔天,四句写风云在巫山上涌动。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周甸的话说:“江涛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见汹涌隐晦,触目天地间,无不可感兴也。
”明末金圣叹《杜诗解》卷三分析道:“流滞巫山巫峡,而举目江间,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阴接地之风云。
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塞上”,即夔州,此泛指巫山。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029f3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2.png)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大学语文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大学语文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40ab0996f242336c1fb95e6d.png)
2021/6/3
15
❖ (二)、杜甫诗歌的成就
❖ 1、杜甫诗歌的内容 ❖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
赏析:
❖ 1、重点字句的理解(见课本); ❖ 2、押韵: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 林、森、阴、心、砧
❖ /zd/zi/ZdicE6Zdic9EZdic97.htm
❖ 3、对仗:找出对仗的句子,并进行解释。 ❖ 4、标出本诗的平仄。
2021/6/3
25
秋兴八首(其一)
❖ 托物寓情正是“兴寄”的基本特点,它能受到历代 诗人的普遍重视,并不断有所丰富,就是这个原因。
2021/6/3
5
一、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
❖ (一)、杜甫简介
❖ 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 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拾遗、杜工部。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号称“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 “大李杜”。
2
❖ 汉乐府缘事而发,建安诗人慷慨之音,都是 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
❖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 革新。
❖ 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感情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 向上的正确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 和道德节操。
2021/6/3
3
❖ 兴寄:
❖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赋比 兴是汉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三种写诗 方法。“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郑 众《周礼》注引),或“托物兴词”(朱熹 《晦诗侍说》)。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 情的“兴”,也就是“兴寄”或“兴托”。 “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 情,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 于物而表达出来的。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及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6cbad1fab069dc50220128.png)
三一文库()〔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秋兴八首·其一》翻译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诗歌鉴赏】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赏析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f5dfae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0.png)
【诗歌鉴赏】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赏析及翻译【诗歌鉴赏】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赏析及翻译杜甫《秋八诗》的原文、赏析与翻译《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摧残枫树,巫山巫峡苍凉。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从句两个张开的眼泪在未来,而孤舟是故乡的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八歌》第二首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再听三次猿猴真正的眼泪,送信人的空虚将在八月份得到遏制。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头上的藤蔓月亮,它反射了大陆前面的芦苇和草花。
《秋兴八首》其三原文钱家山很安静,阳光明媚。
有一天,河边的建筑坐落在绿色的微光大道上。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蜀的名声不好,刘翔讲经的思想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八歌》四首原著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所有王子的房子都是新主人,他们的文装和军装与过去不同。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玉龙寂寞,秋水冰冷。
我的家乡想过平静的生活。
《秋兴八首》其五原文蓬莱宫阙面朝南山,在金茎和萧山之间结着露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动了,雉鸡的尾巴打开了宫殿的扇子,这一天围绕着龙的天平转来转去,以了解神圣的面容。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秋八歌》六首原著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承载着城市的朝气,莲花园进入悲伤的边缘。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这片贫瘠的歌舞之地,中央秦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帝国。
《秋兴八首》其七原文当昆明的池水在汉代时,吴帝的旗帜就在他的眼里。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漂浮的野米是黑色的,露水是寒冷的,莲花屋是粉红色的。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八歌》的八首原文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陂。
鹦鹉啄食着古老的稻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过去常常在干燥的天气里游走,而白色的头在吟唱,痛苦地低头看。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秋八首歌》的首译秋天来了,霜降枫林,枫叶凋零败落,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
杜甫《秋兴八首》注释、分析
![杜甫《秋兴八首》注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bd5c18e518964bcf847cb1.png)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玉露凋伤枫树林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②。
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风云接地阴④。
丛菊两开他日泪⑤,孤舟一系故园心⑥。
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
【作品注释】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②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③江:长江。
兼天涌:波浪滔天。
④塞:关隘险要之地,此指夔州。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⑤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⑥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⑦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⑧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作品分析】《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秋兴(其一)》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内容意象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
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
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
最后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鉴赏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16aa68880eb6294dd886cd1.png)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对偶)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意象)
赏析:
背景:大历元年(766年),安史之乱基本结束但局势仍动荡,作者时年55岁,正寄居夔州,此前已漂泊了近6年,老友已相继亡故。
翻译:时序为日暮。
秋天来了,霜降枫林,枫叶凋零败落,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
峡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连天也一起涌过来似的,大概是边塞干戈,扰攘接合了地上的阴气吧。
两度菊开,自己仍然漂泊在他乡,不禁伤感落泪,孤独的小舟,还长系着怀念故园的一颗心啊!天逐步冷了,处处有人移动刀尺在赶制过冬的寒衣,晚上从白帝城的高处传来急促的捣衣裳的砧杵声。
情感:天地间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
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异变和不安的前途。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0a51d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7.png)
作者: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砧:捣衣石。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
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
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
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
《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3142d108a1284ac85043f9.png)
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收的教育与熏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
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类的心迹。
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
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
“不被多年冷似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屐穿”(《春日江游》)、“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寒雨朝行视园树》)、“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酬十一舅》)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
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
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
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层次结构]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唐诗鉴赏
【原文】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
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白话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寄居四川夔州(四川奉节县)时(大历二年;;767年)的作品,是杜甫的七言律诗的代表作。
《秋兴》八首为次第相连首尾呼应的组诗,杜甫时处夔府西阁,因秋而起兴,分咏为八首,合则为一组。
诗人以寄居夔州北望长安为主题,表现对祖国兴衰动乱的无限关切。
这第一首,为八诗之总领,因秋起兴,触景伤情,思致缠绵,断而复续,总为秋兴所感。
起联直点秋景。
开始就呈现出秋风萧瑟冷落凄清的悲凉景色。
玉露,枫林,霜打枫林,林叶转红,山峡之间秋气凛然,中间加一“凋伤”,秋意全出。
巫山、巫峡是夔地之景。
《水经注》:“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此时,诗人正值晚年多病,知交零落,离开成都后本想沿江而下,不意滞留夔州,心境抑郁,望秋伤情,写出孤寂肃杀的诗句。
三四句紧承起联对秋景作进一层渲染。
江间、塞上紧扣夔府;浪涌、云阴紧承秋意。
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巫峡江中,波浪势若兼天,写江水倒流,自天而下;巫山塞上,风云接地,写阴霾由地而升。
“波浪兼天涌”为自下而上一片秋色;“风云接地阴”为自上而下一片秋色;这两句以飞动、状阔的笔触叙写诗人忧郁的情怀,使情景交融,创造了一个新的动人意境。
三联承二联一转,江间承峡,塞上承山,菊开山间,舟系江中,这四句错综相映;而江间塞上,状其悲愁,丛菊孤舟,写其凄紧。
杜甫在夔州,已经过两个秋天,所以说“丛菊两开”;故园心指回到长安杜陵的愿望,诗人原拟棹孤舟而出峡,一叶小舟寄托着返回故里的希望,如今却还牢系在江边,不能东下。
结联转入秋思,进一步把秋思写足。
秋已深,家家都在赶制寒衣,准备越冬了,刚刚换下来的旧衣也在捣洗,准备收藏起来,而诗人客居他乡,贫寒孤寂,不胜悲凉。
“刀尺”而说“催”,“暮砧”而说“急”,
处处写出寄寓他乡之感和思念家乡之情。
“处处催”,是写眼前一片秋景催人;“催”字,“急”字,刀尺催而砧声急,形象地写出诗人急不可耐的思念故园、心怀家国的迫切心情。
全诗因秋起兴,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萧条心情的寂寞凄楚,以及对国事的忧伤。
三四句承接二句;触景伤怀,五六句转七八句。
起伏回环,回肠荡气。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