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管理学》经典笔记(周三多,第二版)

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一)外国学者的定义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 .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三层含义)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Donnell,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周三多管理学读书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学(周三多版)笔记整理

管理学(周三多版)笔记整理一、什么是管理?1、管理(management):我们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的是“做正确的事”,即不浪费资源。
涉及做事的方式。
3、效果(effectiveness):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
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二、管理者作什么?1、管理职能和过程(1)基本职能a、法约尔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学之父——法约尔)b、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2)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管理角色明茨伯格:10种角色。
可组成三方面: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技能(1)卡茨: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技能或者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管理系统观念系统观点可用来描述管理者做什么,因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在系统中,管理者协调各种工作活动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
5、在不同的变化的环境中管理权变观(情境方式):因为组织不同,他们所面对的情境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6、关于管理工作的多种观点的总结职能观、角色观、技能观、系统观、权变观7、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前言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组织行为的学科,主要研究企业和组织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策略,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周三多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管理学专家,本文将针对他的管理学课程进行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组织理论组织的定义与特点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机构,其主要特点包括职权、责任、利益、关系、规则等。
组织的类型组织按照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分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企业等等。
根据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等等。
组织的管理组织管理是指对组织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过程的管理活动。
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领导力、组织设计、合理的人员分配等。
第二部分: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勒科学管理理论、费约尔行政管理理论、韦伯管理理论等,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管理程序的规定、行政权力的分配和决策流程的规划上。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主要强调个体行为和组织内人际关系的作用。
行为管理理论的核心在于激励和激励理论、员工参与度和领导风格等。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其特点主要是倡导系统思考、创新、协作和持续改进等。
第三部分:领导力理论领导与管理领导、管理是组织中两个不同的角色,管理主要是操纵和控制流程,领导则是激发和鼓舞团队,启迪他们的想法和创造力。
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包括命令型领导、咨询型领导、民主型领导等,每一种风格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要根据组织的需要和成员的特点来选择。
领导行为领导行为包括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任务行为重在任务的安排和运行,关系行为则注重员工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二者都非常重要。
第四部分: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定义组织变革是对组织结构、流程、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变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组织变革可以是计划性的、制度性的或者突发性的,但其本质目标都是提高组织的效能和绩效。
组织变革的难点组织变革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组织的惯性、反对变化的力量、组织文化的阻碍等等,同时组织变革需要有领导者的支持和追求高绩效的鼓励。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1'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层管理者15% 24% 51% 10%中层管理者18% 33% 36% 13%高层管理者28% 36% 22% 14%7、管理与经营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适用:一切组织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管理是在一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协调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客体(被管理者)和管理方法(管理活动)。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早期的管理思想:如中国的《孙子兵法》、英国的亚当·斯密等。
古典管理理论: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
行为科学理论: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以运筹学、系统分析等为基础,强调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各种学派的融合,包括战略管理、企业竞争、企业文化等。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
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强调各部分的协调与配合。
动态原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效益原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管理的前提与条件管理的前提: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建立组织结构,制定规章制度等。
管理的条件:管理者具备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得到必要的支持和授权。
管理环境: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管理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计划工作计划工作的概念: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未来的行动方案进行规划、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计划工作的内容:包括确定目标、预测未来、制定方案、评估方案和制定派生计划。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
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
《管理学》周三多等主编+第二版+笔记(完整版)

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一)外国学者的定义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 .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三层含义)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Donnell,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色: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远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本、能源、原资料经常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拦生产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成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远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获取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该是有效的不但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见效。
(三)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面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所有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定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别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详尽形式和特色。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所有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靠。
(三)领导需要有声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经过沟通加强者们的相互理解,一致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吻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能或缺的重要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色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别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完整版)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最新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3)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3)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4)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5)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6)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8)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2)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12)第二节系统原理 (13)第三节人本原理 (13)第四节责任原理 (14)第五节效益原理 (14)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5)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6)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7)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7)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7)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18)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8)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19)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0)第六节伦理原理 (21)第六章决策 (21)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1)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1)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2)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3)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5)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5)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7)第一节目标管理 (27)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8)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8)第五节业务流程再造 (30)第九章组织设计 (30)第一节组织设计的概述 (30)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第三节部门化 (32)第四节集权和分权 (33)第十章人员配备 (34)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原则 (34)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 (34)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 (35)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 (36)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36)第一节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36)第二节直线与参谋 (37)第三节委员会 (38)第十二章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 (38)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38)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 (39)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40)第十三章领导和领导者 (41)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41)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42)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42)第四节领导艺术 (43)第十四章激励 (44)第一节激励的性质 (44)第二节激励理论 (44)第三节激励实务 (45)第十五章沟通 (46)第一节组织中的沟通 (46)第二节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47)第三节冲突与谈判 (47)第十六章管理信息 (48)第一节管理信息及其特征 (48)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9)第三节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 (49)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51)第一节控制原理 (51)第二节控制的要求 (51)第三节控制过程 (52)第十八章控制方法 (53)第一节预算控制 (53)第二节非预算控制 (54)第四节其他控制方法 (56)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56)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56)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57)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58)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 (59)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59)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60)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61)第一节企业制度创新 (61)第二节企业层级机构创新 (61)第三节企业文化创新 (62)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笔记共63页word资料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笔记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一)外国学者的定义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 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 S.路易斯、斯蒂芬· 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 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 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 F .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三层含义)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Donnell,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完整版)管理学重点整理周三多

一、总论(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和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生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萌芽和基础)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4、科学管理理论(重要和奠基)——泰罗1)工作定额: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2)标准化: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5、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对管理学的划分)五大职能:1)计划: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指挥: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4)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5)控制: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有下达的命令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1)内容: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2)、结论: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二、决策与计划(一)、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的概念: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决策的原则: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拧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3、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奥斯本2)名义小组技术3)德尔菲技术4、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分析图:1)“瘦狗”型: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2)“幼童”型: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使其向“明星”型转型,如果无法转型应当放弃该领域3)“金牛“型: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4)“明星“型:企业应该不失时机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5、解不定型决策为题的方法:1)小中取大: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2)大中取大: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3)最小最大后悔值:后悔值=该情况下各方案中最大收益—该方案该情况下的收益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二)、计划与计划工作1、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管理学,就像是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奏。
每个部门就如同不同的乐器组,员工就是演奏者,而管理者呢,就像那个指挥家,掌控着整体的节奏和旋律。
**一、管理的定义与内涵**管理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过程。
这就好比我们要盖一栋大楼,首先得有个计划,画个蓝图吧,这就是计划职能。
然后把不同的工人、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等组织起来,就像把不同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一样。
领导职能呢,就像是指挥家在台上引导着演奏者发挥出最佳水平,管理者也要激励员工朝着目标努力。
控制职能则是确保整个工程不偏离轨道,就像在演奏中不能出现乱了节奏的情况。
在企业里,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管理的这些职能。
比如说一家制造企业,它要推出一款新产品。
计划阶段就要做市场调研,确定产品的功能、定位、成本等。
组织阶段要安排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的人员分工协作。
领导阶段管理者要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让大家积极投入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
控制阶段就要监控生产进度、产品质量、销售业绩等,及时调整出现的问题。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管理思想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古典管理理论,就像是管理学的基石。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就像给机器找到了最佳的运转模式一样。
他对工人的操作动作进行研究,消除不必要的动作,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则从更宏观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和十四条原则。
这就好比给管理者提供了一本行动指南,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到了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管理开始关注人的因素。
梅奥的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取决于工作条件,还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
这就像在交响乐演奏中,不仅仅是乐器和乐谱的问题,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也会影响演奏的效果。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管理学》笔记一、团队管理1. 建设强大的团队是在公司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团队的成功取决于它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以及其共同追求的共同目标。
因此,一个成功的团队需要具备强大的领导力、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清晰的目标,以及相互信任的关系。
2. 团队的管理者需要明确团队的目标和使命,并为团队成员提供具体、可衡量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团队成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并积极地参与工作和提供反馈,以进一步完善任务和目标。
此外,一个成功的团队需要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便团队成员了解自己的表现以及非正式的期望。
3. 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是团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团队成员应该相互尊重,并且认可他们各自的贡献。
成员之间应该充分地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观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协作和解决问题。
4. 领导者在团队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了解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和技能,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潜力。
领导者还应该能有效地传达团队的愿景和使命,并在团队成员中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
II、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管理和维护组织内部的人员与资源,以协调组织的目标达成。
2.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包括招聘、培训、补偿、绩效评估、员工关系管理和劳动力规划等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挑战。
3.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建立员工绩效评估和奖励机制,以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
绩效评估应该基于可衡量和客观的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公正和准确性。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4.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关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员工关系管理包括员工培训、员工福利、员工奖励和员工激励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积极地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并在公司中建立透明和开放的沟通渠道。
同时,管理者应该积极化解员工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维护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
(完整word版)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

(完整word版)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历史、基本原理、管理道德、管理基本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是干什么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管理学的几大模块,按此顺序分模块复习二、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要能分辨出这两种属性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要记住,案例分析中能分辨出是什么角色,并解释1、人际:在组织之外是礼仪角色,相当于外交官,代表组织整体的利益和形象;在组织之内是领导者的角色;在内外之间是联络者的角色,是个桥梁。
2、信息角色:监督工作,向上边汇报情况;向下边传递、发布信息;对外边当发言人,代表组织的整体声音。
3、决策角色:企业家,保证组织的更好发展;处理冲突,内部外部;资源分配四、管理者的技能技术、人际、概念概念都要记住五、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应对标题要记住,内容要会用自己的话来答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一)挑战:1、网络使信息变的透明,好事坏事都是一夜天下闻。
所以管理者将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保守一些秘密。
比如对于顾客,产品的好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会迅速地形成舆论,并在瞬间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如三鹿的例子,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如何加快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利用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以及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反馈等等。
此外,在企业内部也应通过网络打造沟通的环境,信息的渠道。
2、经济全球化。
宽容、博大、高瞻远瞩。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双赢。
对金融危机的处理。
体制改革、学习。
3、对知识的管理。
技术、理念、制度、品牌、产权、人才,学习型组织。
4、人本。
现代文明的标志。
重视人尊重人全面发展人。
80年代日本与美国管理的比较。
二)应对:1、管理指导思想的创新。
首先也是首要的要从思想上来一次大的变革,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规律的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和依据。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学笔记(周三多 第三版)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即: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相关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中心;职能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目的是实现既定的目标,该目标是单凭个人是无法实现的,此也是组织建立的原因;2.管理学研究的对象:管理的内容、原理、方法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3.管理学的特性: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不精确的、应用性的学科;4.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即有与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它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和发展性;艺术性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无所谓管理艺术,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管理效果;科学性决定了管理理论体系相对严密,艺术性决定处理实际问题时相对灵活;5.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与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顺利实施,创新贯穿在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6.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分为三类;①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包括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角色;②信息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③决策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包括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7.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研究,管理者在行使四种职能和扮演三类角色时必须具备三种技能;①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其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中层较重要,高层较不重要;②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和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对所有层次的管理层的重要性大体相同;③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对高层管理最重要,中层管理较重要,基层管理较不重要;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_,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
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
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努力,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高;越是高层的管理者,对控制的时效性的要求就越弱,而控制的综合性越强。
控制与信任不完全对立。
管理中可能有不信任的控制,但不存在没有控制的信任,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创新: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活动的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不创新就无法维持。
成功的关键就是创新。
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图:3、管理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定义: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表现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社会属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存在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必然受到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原因:从根本上说,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缺一不可,由此,企业管理就具有了二重性。
关系: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之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型而独自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
从另一方面来讲,管理的二重性又相互制约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意义:管理的二重性原理,是我们认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的科学检验与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研究、总结和发展我国企业管理经验的理论武器,因而学习和掌握管理二重性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正确对待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经验,又要充分重视我国长期以来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将二者结合起来。
( (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2) 大胆地引进吸收(3)批判地吸收(4)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答: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5、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
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管理者需要拥有哪些技能答:罗伯特。
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1 、技术技能。
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 、人际技能。
成功的与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 、概念技能。
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各项技能在管理中的地位(图):7、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
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别——一般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a:—次典型调查只是近似于无穷大的总体中的一个样本。
b :研究事物的状态不能人为地重复,管理状态也不能完全一样,所以研究的结论只是近似的。
2: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a :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b :选择好典型,并分成若干类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d :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e:对调查资料分析时应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二)试验法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寻找外加条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试验法可意义得到接近真理的结论。
局限:管理中许多问题,性质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很难逐个因素孤立的进行试验。
而且许多内外部条件是特别复杂的,要想进行人为的重复也是不可能的。
(三)演绎法一般——个别对于复杂的管理问题,管理学家可以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能起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致,它所反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它完全符合逻辑的推理。
它是从简化的事实前提下推广来的,所以这种方法称为演绎法。
第二章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化,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都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现代管理思想的时候,不能不首先研究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 :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2 :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 :重人心向背2 :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 1 :预测2:运筹八)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2、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
斯密《国富论》1776 (英国)认为: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亚当。
斯密在分析“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2:查理。
巴贝奇(英国)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 :罗伯特。
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 。
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1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 :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 年亨利。
甘特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的因素成“甘特图” 代表作——《工业的领导》1916 ,《工作组织》1919 布雷斯及他的妻子两人以进行“ 动作研究”而著称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
“泰罗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二)对“泰罗制”的评价“泰罗制” 应用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很不顺利,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