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练习+彩图解析)
腹股沟疝PPT
➢ 此外,还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肿大的淋巴结、动(静)脉瘤、 软组织肿瘤等。
05 治疗
治疗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 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能力;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 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 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02 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 先天性解剖异常: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 2~3 腰椎两旁,以后逐渐下降,在未来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 腹膜、腹横筋膜等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 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睾丸则紧贴在其 后壁。鞘状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 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成一纤维索带。如鞘状突不闭锁 或闭锁不完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右侧睾丸下降 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5)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从上述解剖层次可见,在腹股沟内侧 1/2 部分,腹壁强 度较为薄弱,因为该部位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 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空隙,这就是腹外疝好发于腹 股沟区的重要原因。
左腹股沟区解剖层次(前面观) 右腹股沟区解剖层次(后面观)
一、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2.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 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 带之间的空隙。成人腹股沟管的长度为 4~5cm。腹股沟 管的内口即深环,外口即浅环。它们的大小一般可容纳 一指尖。以内环为起点,腹股沟管的走向由外向内、由 上向下、由深向浅斜行。腹股沟管的前壁有皮肤、皮下 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但外侧 1/3 部分尚有腹内斜肌覆 盖;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膜,其内侧 1/3 尚有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 性则有精索通过。
腹 外 疝ppt演示课件
. 73
临床表现和诊断
成人脐疝
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 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 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 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
53
手术方法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疝修补术
.
54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适应症
*婴幼儿 *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 感染的病例
.
55
疝修补术
.
56
传统方法
*前壁:Ferguson法 *后壁:四种方法 Bassini法 Halsted法 Mc Vay法 Shouldice法
. 57
无张力疝修补术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 21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分界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腹膜
. 22
.
23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耻骨疏韧带(Coper韧带)
腹股沟管外环
髂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
. 24
腹股沟区的韧带
.
25
先天性斜疝形成与睾丸下降
.
36
后天性斜疝
与腹股沟区腹壁薄弱及诱发因 素有关
.
37
腹股沟斜疝结构特点(后天性,先天性)
.
38
临床表现和诊断
腹外疝最新ppt演示课件
内口---深环 外口---浅环 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外1/ 3有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腹膜、1/3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 20
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 角,海氏三角)是由腹壁 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形成的三角区。
.
11
临床类型
嵌顿性疝( incarerated hernia): 疝门较小,疝内容物 进入疝囊,因疝囊颈 收缩将其卡住而不能 回纳。又称箝闭性疝。
.
12
绞窄性疝
(strangulated
hernia):嵌顿疝未能
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 受压情况不断加重,使动 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 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 失,肠壁失去光泽、弹性 和蠕动能力,变黑坏死。
. 28
与腹壁下A的关系 疝囊颈在其外侧 嵌顿机会 较多
鉴别诊断 1. 睾丸鞘膜积液 2. 交通性鞘膜积液
3. 精索鞘膜积液
4. 隐睾
5. 急性肠梗阻
.
29
鞘膜积液:有透光性
.
30
1.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 1岁以下,部分可自愈 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 有腹内压增高因素,暂缓手术 方法:可用疝带支持
. 4
2. 腹内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 难、儿童哭闹、腹部用力等
.
5
病理解剖
典型的腹外疝包括:
疝囊---壁层腹膜,疝囊颈和疝囊体
疝囊颈---疝门
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组织或器官,小肠最多见、 大网膜次之 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 6
壁层腹膜
腹外疝ppt课件
腹外疝初发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 痉挛等。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 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Chap03
腹部立位平片
可显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 体,提示腹腔空腔脏器穿 孔
腹部平片
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腹外疝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产生 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VS
康复辅导
指导患者进行腹壁肌肉锻炼,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教授患者正 确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减少腹内压 突然增高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生于腹直肌外侧缘的 疝,表现为半月形包块
突出。
腰疝
肌疝
发生于腰部的疝,较为 罕见,表现为腰部包块
突出。
因肌肉损伤而形成的疝, 多发生于小腿后方,表 现为局部包块及疼痛。
05
腹外疝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Chapter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 力。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准确地评估疝 内容物及周围组织情况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1 2
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大多数腹外疝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
防。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腹外疝(带图片)1ppt课件
Littre疝:
嵌顿的是小肠憩室(Meckel 憩 室)。
肠管壁疝(Richter)
逆行性嵌顿:
嵌顿肠管可包括几个肠管,或呈 “W”形,使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部分隐 藏在腹腔内。
逆行性嵌顿
(四)绞窄性疝: 疝内容物嵌顿时间较长,发生血 液循环障碍甚至导致内容物的坏死, 称为绞窄性疝。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 消失,肠壁逐渐失去光泽、弹性及蠕 动能力,坏死发黑,疝囊内渗出物可 为紫红色血水并发感染而呈脓性。
腹股沟管的结构
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 侧缘构成内侧边,腹股沟韧带的内侧 构成底边。三角内缺乏完整的腹肌覆 盖,腹腔内容物由此从后向前突出形 成直疝。
直疝三角
二、病因 (一)腹股沟斜疝 先天性斜疝:腹膜鞘突未闭或闭锁 不全。 后天性斜疝:内环缺陷和腹内斜肌 及腹横肌薄弱。
四、临床类型及表现 (一)易复性疝:当病人站立、行
走、咳嗽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
突出,平卧或用手推送疝内容物时, 又可还纳入腹腔,局部疝块消失。
(二)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长期反复突出与疝囊壁发 生粘连,使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 腹腔,局部疝块不能完全消失。
※ 滑动性疝 (属难复性疝)
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疝内容物进
四、鉴别诊断
(一)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斜
1、发病年龄
疝
直
疝
多见于儿童
多见于老年
2、突出途径
3、疝块外形 4、指压内环 实 验 5、外环指诊
经腹股沟管突出 可进阴囊
椭圆或梨形蒂柄状 疝块不再出现 外环扩大,咳嗽 时有冲击感 精索在疝囊后方疝囊 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较多
腹外疝(图多)PPT课件-2024鲜版
白线疝早期肿块小而无症状,不易被发现,以后可因腹膜受牵拉而出现上腹或中腹部疼痛,少数病人可伴有消化 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2024/3/28
21
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白线疝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于较小的白线疝,可以采用 单纯缝合修补;对于较大的白线疝,需要使用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
分类
根据疝囊的位置和突出方向,腹 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 口疝、脐疝等。
4
发病原因及机制
2024/3/28
发病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常见于老年人、肥胖者、妊娠妇女等;腹内 压力增高则与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当腹壁强度降低时,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在腹内压力的作用 下,通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疝囊。随着病程 的延长,疝囊逐渐增大,并可发生嵌顿或绞窄,导致严重后 果。
敏反应。
钡剂
主要用于消化道造影,可显示消 化道轮廓和内壁情况,对腹外疝
诊断有一定帮助。
2024/3/28
气体造影剂
如二氧化碳、氧气等,可用于腹 腔造影,以显示腹外疝的位置和
大小。
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病情、造影目的、设备 条件及医师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
24
造影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按照医师指示进行肠道准备,将造影剂引入体腔或血管,通过影像设备观察并记录造影 结果。
切口愈合过程
包括炎症期、增生期和成熟期,涉及 多种细胞和因子的相互作用。
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腹外疝一、腹股沟区解剖(一)腹股沟管结构腹股沟管是腹股沟斜疝必经之路,位于腹前下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是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
成人腹股沟管长4~5cm,由深向浅斜行。
由两口四壁组成。
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穿行。
[真题]13.成年人腹股沟管的长度应为(2004)A.2~3 cmB.4~5 cmC.6~7 cmD.8~9 cmE.10~12 cm答案:B解析:腹股沟管不是一个真正的管道,只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间的一个间隙,在成人长约4-5cm。
(2004)【ZL】1.由腹外斜肌腱膜单独形成的结构是EA.腹直肌鞘B.腹股沟镰C.弓状线D.腹股沟韧带E.腹白线两口四壁1.内口即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
[真题]1.腹股沟深环位于A.腹股沟中点上方1 cmB.腹股沟中点上方2 cmC.腹股沟中点D.腹股沟中点下方1 cmE.腹股沟中点下方2 cm答案:B解析:腹股沟深环也就是腹股沟管的内口,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在体表的解剖位置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cm。
[真题]18.腹股沟斜疝患者疝还纳后,使肿物不再出现的压迫部位是A.海氏三角B.腹股沟韧带中点C.阴囊根部D.斜疝外环E.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 cm答案:E2.外口即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耻骨结节外上一示指。
3.前壁:为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
外1/3腹内斜肌。
[真题]21.构成腹股沟管前壁的组织结构是A.腹横肌B.腹横筋膜C.腹股沟韧带D.腔隙韧带E.腹外斜肌腱膜答案:E4.后壁:为腹膜和腹横筋膜,内侧1/3尚有腹股沟镰(联合腱)。
5.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6.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
大家看手画的示意图:D、E是腹股沟韧带PQC的3等分点,F是腹股沟韧带的2等分点,是腹内斜肌(铅笔线处)的起始。
OD是腹壁下动脉,AB是腹直肌外缘,OC是腹外斜肌腱膜的起始。
读图:Hesselbach三角构成又称直疝三角。
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
它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相隔。
直疝在此形成。
(二)股管解剖股管是一漏斗形间隙,是股疝的通道。
长约1~1.5cm。
亦有二口四壁。
上口即股环:有一层隔膜覆盖。
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陷窝韧带、外缘为股静脉。
股管下口为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大隐静脉在此进入股静脉。
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男性则有精索通过,两者均不穿过股管下口。
[真题]14.穿过股管下口的结构是(2004)A.股动脉B.股静脉C.股神经D.大隐静脉E.子宮圆韧带或精索答案:D解析:股管的下口为卵圆窝,是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的地方。
(2004)二、腹股沟疝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二类。
(一)腹股沟斜疝发病机制和类型1)斜疝发病机制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形成,占腹外疝的90%,男性多见。
斜疝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
二者根本的区别是先天性疝在精索内,后天性疝在精索外。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照局解书复习一下会阴部的解剖层次,这里因为是应试,所以就不多提了。
1.先天性斜疝是发育过程中开始睾丸位于腹膜后,随腹膜形成的鞘突下移,经腹股沟管至阴囊,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萎缩闭锁成纤维索带。
患儿如腹内压增高、过频、过强,鞘突不能闭锁,即成为先天性斜疝之疝囊,构成斜疝或鞘膜积液,或同时存在。
2.后天性斜疝的发生(1)腹股沟区解剖缺陷,腹壁薄弱;(2)腹横筋膜和腹横肌发育不全,不能关闭腹股沟管深环;(3)腹内压增高。
A未闭的鞘状突为一条细小管道B鞘状突下段闭锁而上段未闭C鞘状突两段闭锁而中段不闭D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E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或位置偏高协和习题15、腹股沟疝或复发疝的发病机制l5.答案;E协和习题16.右腹沟疝多见的原因l6.答案;D协和习题17.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l7.答案;A协和习题9.患者,男,30岁,右腹股沟梨形肿块5年,时隐时现,逐渐增大,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查外环超过一指,压迫内环后肿块不出现,诊断最可能是A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B精索肿物C精索鞘膜积液D腹股沟斜疝E腹股沟直疝9.答案;D2)斜疝临床病理类型1.易复性疝:疝内容物易回纳入腹腔。
2.难复性疝:是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受摩擦产生粘连,使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
如深环较宽大、后腹壁松驰,致盲肠、乙状结肠、膀胱下移,滑入疝囊并成为疝囊的一部分,这种疝称滑动性疝。
3.嵌顿性疝:在疝环狭小而腹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环和疝囊颈而进入疝囊,即形成嵌顿性疝。
在疝环处肠管易压迫坏死。
疝内容物被疝环卡住不能还纳,但无动脉性循环障碍。
4.绞窄性疝:疝内容物被嵌顿过久,发生动脉性血循环障碍,失去活力,甚至坏死,即为绞窄性疝。
其肠壁动脉血流障碍是区别嵌顿性疝的主要表现。
如为部分肠管壁被嵌顿,未发生完全性肠梗阻称肠管壁疝(Richter疝);如小肠憩室(Meckel憩室)被嵌顿则为李特疝(Littre疝)。
我的记忆方法是Meckel和Littre都是6个字母,大家可以用自己更好的方法来记忆Richter疝和Littre疝,总之记住并答对是最终目的。
儿童疝环组织柔软,嵌顿后很少发生绞窄。
[真题]2.嵌顿疝与绞窄疝的鉴别要点是A.深(内)环口的大小B.有无休克C.不能还纳的时间D.有无肠梗阻E.有无血循环障碍答案:E解析:疝内容物的动脉血流发生障碍即为绞窄疝,实际上嵌顿疝和绞窄疝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鉴别要点是看有无动脉血流障碍。
【ZL】2.嵌顿疝内容是小肠憩室称为CA.闭孔疝疝疝D.腹股沟滑动性疝E.股疝协和习题4.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的根本区别是A肠壁动脉血流障碍B肠壁静脉血流障碍C疝囊内有渗液积累D疝块迅速增大E发生急性机械性肠梗阻4.答案;A5.滑动性疝:滑动性斜疝疝块除了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约为1:6。
滑动疝虽不多见,但滑入疝囊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在疝修补手术时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应特别注意。
[真题] (5~8题共用备选答案)(2002,2003)A.疝内容物易回纳入腹腔B.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C.疝内容物有动脉性血循环障碍D.疝内容物被疝环卡住不能还纳。
但无动脉性循环障碍E.疝内容为部分肠壁5.绞窄性疝为答案:C解析:绞窄性疝是指疝内容物发生动脉性血循环障碍。
(2002,2003)6.易复性疝为答案:A解析:疝内容物易脱出,易还纳定义为易复性疝。
(2002,2003)7.嵌顿性疝为答案:D解析:嵌顿性疝定义为疝内容物脱出被卡住不能还纳者。
(2002,2003)8.难复性疝为答案:B解析:难复性疝定义为由于粘连造成疝内容物不能完全还纳者。
(2002,2003)[真题]10.中年妇女,剧咳后右大腿卵圆窝部肿物突然增大、变硬,疼痛难忍。
一天后用手法还纳后,出现剧烈的持续性下腹痛,并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最可能的诊断为(2002)A.难复性疝B.嵌顿疝C.绞窄性疝D.易复性疝E.急性腹膜炎答案:E(2002)解析:据女性,大腿卵圆窝部肿物突然增大、变硬,疼痛难忍,考虑为嵌顿性股疝,还纳后,出现剧烈的持续性下腹痛,并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考虑肠管破裂所致急性腹膜炎。
[真题]12.男性,59岁,因右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疝囊壁的一部分由盲肠组成,此时的诊断为(2003)A.Richter疝B.Littre疝C.滑动疝D.难复性疝E.易复性疝答案:C解析:腹膜后器官随疝囊一并脱出,成为疝囊的一部分,定义为滑疝。
(2003)2006-3-058.疝囊壁的一部分为腹内容物时称A.嵌顿性疝’s疝C.Richter’s疝D.滑动性疝E.绞窄性疝答案:D解析: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的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致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属于难复性疝。
(二)直疝发病机制经直疝三角突出形成,都由于腹壁松驰,腹压增高所致。
因疝囊颈宽大,一般直疝不会嵌顿,也不进入阴囊。
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
[真题]20.自Hesselbach三角向外突出的疝称为A.股疝B.腹股沟直疝C.腹股沟斜疝D.脐疝E.白线疝答案:B【ZL】17自Hesselbach三角向外突出的疝称为BA股疝B腹股沟直疝C 腹股沟斜疝D 脐疝E 白线疝【ZL】18.老年人较青年人发病率更高的疝是BA.脐疝B.腹股沟直疝C.腹股沟斜疝D.绞窄性疝E.嵌顿性疝(三)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表45-1 股腹沟斜疝与直疝的鉴别鉴别点斜疝直疝手术前发病年龄段各年段均有发病,青壮年居多基本于老年疝突出途径经内环、腹股沟管、外环至阴囊经直疝三角由后向前,不进阴囊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半球形回纳后压住内环不再出现仍然突出嵌顿机会较多极少手术中疝囊位置在精索前方极在精索内后方腹部下动脉位置在疝囊颈内侧在疝囊颈外侧[真题] (16~17题共用题干)(2004)男性,74岁,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8年。
查体:病人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有一4 cm×4 cm半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后自行消失。
16.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股疝B.隐睾C.交通性鞘膜积液D.腹股沟斜疝E.腹股沟直疝答案:E(2004)解析:腹股沟突出半球形包块易还纳考虑为腹股沟疝,老年人多见直疝,不进入阴囊,进一步确定为直疝。
17.该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内环口B.禁烟、控制呼吸道感染C.注射硬化剂D.疝修补术E.疝囊高位结扎术答案:D(2004)解析: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疝修补术。
[真题]9.70岁老年男性病人,左侧腹股沟突出半球形包块。
不降入阴囊,咳嗽冲击试验阴性,易还纳,应诊断为(2002)A.鞘膜积液B.隐睾C.股疝D.斜疝E.直疝答案:E(2002)解析:腹股沟突出半球形包块易还纳考虑为腹股沟疝,老年人多见直疝,不降入阴囊,咳嗽冲击试验阴性进一步确定为直疝。
[真题]3.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最有价值的临床特点是A.疝块的形状B.疝块的位置C.回纳疝块后压住深(内)环,增加腹压是否脱出D.是否容易嵌顿E.发生年龄答案:C解析: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块的脱出路径不同,斜疝由内环经腹股沟管到外环脱出,而直疝由Hesselbach三角脱出。
【ZL】4.有关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A.发病约占腹外疝的90%B.可进入阴囊C.可有浅环扩大D.压迫深环不能阻止疝内容物突出E.容易嵌顿【ZL】5.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最有意义的鉴别点是EA.发病年龄B.突出途径C.疝块外形D.疝内容物是否进入阴囊E.还纳疝内容物后,压迫深环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ZL】10.男性,70岁,腹股沟三角突出半球形包块,易还纳,未进入阴囊,不透光,主要考虑为 EA.鞘膜积液B.隐睾C.股疝D.斜疝E.直疝协和习题10.患者,男,70岁,有多年排尿不畅,呈滴淋状,近2年双侧腹股沟区出现半圆形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后消失,体检时压迫内环肿块仍出现,诊断为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股疝D切口疝E巨大疝l0.答案;B(四)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