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铭先生人生成功之路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鼎铭先生人生成功之路探析

作者:史天社

来源:《西部学刊》2014年第04期

摘要:李鼎铭先生的人生道路是正确和成功的。如何认识和研究李鼎铭先生成功之道问题,学界主要有识时务、造时势说;中国哲学和民族传统说;高尚精神品德说等观点。在此基础上,要作全面深化研究,还应把握“时、势、道、位、为”五个关键。李鼎铭先生的人生道路启示我们,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势恢弘,大道既成,前程光明,每个人都能大有作为,成就人生。每个人都应有所作为,做出贡献。

关键词:李鼎铭;人生道路;陕甘宁边区;爱国典范;统一战线

K827

李鼎铭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1881年生于陕北米脂县一个中农家庭,卒于1947年。他短短66年人生,经历了清朝晚期、民国初期和延安时期三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青年时,处于清末社会,他在家乡发动群众,破除迷信,传播知识,主持正义;在民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拥护“三民主义”,兴办教育,设立集市,育人富乡。中年时,他弃官行医,济世救民,造福乡里,多有功德,成为陕北的开明绅士,被家乡米脂人称为“东区一卧龙”、“银州一圣人”、“济世神医”、“米脂一杰”。晚年时,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毅然投身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为抗日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义事业奉献了全部的精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被社会各界同赞为“爱国典范”。

习仲勋、马明方在1948年2月追悼李鼎铭先生的挽词中写道:“李故副主席鼎铭先生的道路,指示了西北广大中间阶层的奋斗方向。”用挽词中的话说,所谓“鼎铭先生的道路”,就是“他以六十高龄,更当国难严重关头,怀抱正义,毅然与我党合作,参加了陕甘宁的民主联合政府,参加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所谓“西北广大中间阶层的奋斗方向”,就是参加统一战线“实现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挽词中肯定:“七年来鼎铭先生故以此得到新生”,高度褒扬了李鼎铭先生的道路的正确和成功。

李鼎铭先生的事迹和贡献脍炙人口。关于李鼎铭的回忆、纪念文章和研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如何认识和研究李鼎铭成功的人生道路呢?笔者归纳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识时务、造时势说。1925年,米脂县五区的乡亲们敲锣打鼓将“造福桑梓”的巨匾挂在了李鼎铭先生居室的横楣上。该匾赞词称道:“如我先生者,可真谓识时务之豪杰,造时势之英雄,设使得志,岂仅造福桑梓而已哉!”以期归结说明李鼎铭先生能够造福桑梓的原因。

清末乱世,最大的“时务”,当属救国治世。李鼎铭先生曾说,中国“尤其是清朝以来,被异族征服,思想逐渐趋于自卑和堕落,奋斗意志亦日渐薄弱。所以帝国主义者乘机侵略,主权丧生,几乎不能成国。爱国仁人志士不忍听其灭亡,乃起来推翻清朝,成立民国。”在他看来,当值社会没落、丧权辱国之时,是爱国仁人志士识时务、造时势,成就了救国救民的宏图大业。所以,爱国“仁人志士”就是他的榜样。

同时,李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渴望光大门户。“耕读传家”,是其家族历代的最大“时务”。于是,李鼎铭觉悟奋起,顺势而为。他渴望知识,刻苦求学,逆境而起,高中县试、州试榜首,嗣后办学讲学,传播新知,造就淳良时势,带动了一乡风气。

可以说,李鼎铭的思想是随着时代的潮流而前进的。他痛感要富民强国,必须要有知识、有人才;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大力兴办学校。所以,决心致力于注重科学知识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新思想,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认为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如果以上的道理能够成立,那么,李鼎铭青年、中年时期的道路成功的原因,便能归结为“识时务、造时势”了。可以肯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陕北偏僻山区乡村的教师、乡医和绅士,顺时势、识时务,立志力行,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但是,李鼎铭的“士绅民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自发的、主观的、愿望的层面上。因此,他与贪官豪绅进行直面斗争,就力不从心;他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只有称病辞官返里。这也是当时乡间中间阶层进步人士的两面性的真实写照。李鼎铭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如果与同时代的投身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先锋们,与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共产党人是不能相比的。

李鼎铭先生真正的人生成功,是他60岁后走上与共产党精诚合作、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赞成社会主义革命之路。在短短的七年间,他焕发青春,老当益壮,鞠躬尽瘁,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重生”。这时候,他才算真正配得上“识时务、造时势”的美誉。

二是中国哲学和民族传统说。造福桑梓、教育救国、扶贫济困、治病救人等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李鼎铭是清末的秀才和廪生,后来刻苦自学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位有修养的文化名人。他在清末、民国时期的杰出作为,实际上就是他作为文人绅士理想追求的最高境界。

延安时期,李鼎铭先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从一个无党无派、“觉得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不对”(李鼎铭语)的中间人士,转变成为了一个相信社会主义,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主义爱国进步人士。李鼎铭实现这一人生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他更加看重中国哲学思想体系和民族传统的价值及作用,在中国古代的唯物哲学体系和民族传统中,给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找到了文化基因,也找到了自己人生新的思想基础。

他1943年在延安撰写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注:本文以下所引李鼎铭语,全部出自此《概论》)中说:“大概任何一个民族,一定要有其从古至今的真正历史传统,保持着这种传统,方能接受外部空间的东西。”又说:“国家一定有其光荣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才能有这种伟大的遗传。”他断言:“中国之所以腐败,都同科学不发达有关。”因此,他指出:“自十九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倡明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唯物论才成为全世界全人类的科学结晶。中国能接受这种主义,并且能使这种主义与中国真正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自然会经济发展,民族繁荣。这不仅是一个民族存亡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且将使我们民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中数一数二的新型强大国家。”

李鼎铭先生通过论证,从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归纳出了“平等自由和群众观点的传统体系”。他说:“这是中国数千年来的真正传统,也是中国民族在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与遗传”。“中国历史上固有之平等自由和群众观点的传统,并不是突然和奇异的东西,而是继承了中国原始共产主义的产物,发展下去就是将来社会主义的前途。它不但是中国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传统,它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固有源泉,是使中国向前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原动力。”

李鼎铭先生主张传统与现实的对接。他认为中国传统哲学虽有自己的长处,但仍需提升到现代哲学理论思维的高度。他提出了“古老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概念,认为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说:“因为我认为中国古代的这种唯物哲学体系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一脉相通和血肉相关的。我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古代真正哲学和民族传统的唯一继承者”。他还强调:“中国的精深哲学与民族传统中含蓄一种伟大不拔的巨力。我们民族得之于此种精深哲理与真正传统则必兴,失之则必亡。因此倡明与继承中国精深哲学与民族传统之一事,足以与今日抗日战争并重,民族灭亡系于此,民族解放亦系于此。”他断言:“把中国哲学与民族传统的真正遗产作为经线,把西欧的进步学说马克思主义作为纬线,就能够很好地织成中国新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蓝图。”他主张首先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然后中国才能马列主义化。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出路,信念产生定力。李鼎铭先生追求知识,坚守传统文化,接受先进思想洗礼,找到了人生道路的坐标和动力,所以成就了不朽的业绩和功名。

三是高尚精神品德说。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特别是做高尚的人,一定要有崇高的精神。俗话说,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借用这个道理来说,人的精神是从做事、做人中历练和表现出来的,是终身不懈修养的结果。

李鼎铭先生的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事迹是丰富和感人的。特别是,他对家乡造福,对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陕甘宁边区政权、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去世后的几十年来,有无数的人被他感动,写了不少的文章和作品,弘扬他的精神,激励自己和后世来者。归结起来,人们称赞李鼎铭先生的最为突出的精神就是具有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