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69例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69例疗效分析【摘要】单采血小板输注是血液注射中比较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受到注射次数、疾病类型、注射前患者体内血小板含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单采血小板在注射中输注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借助血小板增高指数等常用指标对输注效果进行了判断。研究发现,为了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就必须把握好输注的时机,根据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指数特征,尽可能降低外界因素对输注效果造成的干扰。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血小板指征;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02-02
在当前的临床疾病治疗中,血小板输注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出血的情况,减少出血对疾病治疗的干扰。但受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69例血小板临床输注的例子分析了影响输注效果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输注效果进行了探讨。
1 研究资料与实验方法
1.1 研究资料此次研究的对象时来自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69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40例,年龄分布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该次的输注血小板均来自我院所在城市的中心血站,都是采用机采的方式收集的,单位治疗血小板的含量在
2.5x1011个以上,
体积大约有200ml。
1.2 实验方法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在注射前都接受了abo 血型、rh血型鉴定,而且采用的是同型输注的方式,因此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在输血时,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采用最快的输入方式,可以实现最佳的止血效果。对血小输注效果进行判断的方法是:在输注前,对患者体内静脉血内的血小板数量进行计量(plt),在输注完成后的第1h和第4h再次对静脉血中的血小板数量进行计量。在输注过程中和输注完成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发热、脾肿大、感染等不良反应。对输注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是血小板回升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这2个指标的计算方式都以医学上规定的标准为基础。如果在输注完成后的第1h,计算出来的ppr>30%,cci>>7.5或者第4h计算出来的24hppr>20%,cci>5.0,则说明该输注效果良好,否则视为无效。本次试验中采用x2检验作为统计的计量方式。
2 实验结果
2.1 患者疾病类型及输前plt计量结果在该次的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原发病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其次是肿瘤疾病。患者的疾病类型及输前plt计量结果如下表1所示:
2.2 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的关系此次试验发现,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成反比例关系。第一次统计结果:1组与2、3、4组比较后的x2统计结果分别为0.199(p>0.05)、8.264(p0.05)、11.428(p0.05)。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总的统计关系如下表2所示:
3 结果讨论
在疾病临床治疗中,血小板输注可以较好地降低出血量,能够加快血块吸收,对血液凝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机采的血小板的特点是:浓度和纯度高、供体单一、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污染少等特点。因此,在给患者注射该类血小板时,安全系数较高,可以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一些比较常见的疾病都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良较少,为患者输注血小板可以提高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浓度,对预防原发病再发有良好的效果。在本次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从表1可以清楚的看到,58.21%的患者为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它们的输前plt计量结果≤
20x109/l,其他原发病的输前plt>40x109/l,因此,不同疾病类型对血小板输注的要求不同,它们的输注效果也会存在发差异。
同种免疫因素会对血小板的输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反复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体内会产生微量的同种抗体和hla抗体,当该类抗体积累到一定量时,再次输注血小板时,会产生免疫反应,引发畏寒、发热等不良症状,会对输注血小板的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影响了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从表2可以观察到,血小板输注的次数越多,输注的效果越差。在当前的临床输注血小板治疗中,如果连续出现两次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就要将患者血样送血站进行血小板交叉配血实验,再次选择合适的血小板供。如果是因为滥用血小板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医师要严格对
待这些问题,要结合患者疾病种类、并发症及病程的差异来控制血小板的输注指征,最大程度地降低滥用血小板的情况,提高血小板的使用效果。
导致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的主要原因是肝脾肿大、发热、感染等疾病,这一类的疾病会增减对输入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消耗量,降低患者对血小板的吸收效果。因为,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在对具有类似疾病的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程度适当地增加血小板输注的剂量,保证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的浓度。
参考文献
[1] 席惠君,主编.临床输血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9.
[2] 李大鹏,徐学芳,任红,等.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供者血小板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1).
[3] 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