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经济数据及对比

合集下载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熊名奇;米运生
【期刊名称】《商业研究》
【年(卷),期】2010(0)12
【摘要】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某些现象与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货币升值、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这使得人们担心中国经济能否如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长期低迷.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有许多的不同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宏观调控措施不同、经济泡沫化的程度不同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这种种的不同可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熊名奇;米运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4.45
【相关文献】
1.中国当前形势与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J], 马辉
2.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J], 田潇雅
3.日本泡沫经济及对中国当前经济的启示 [J], 周倩雯;徐倞;齐婉竹
4.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J], 张倩
5.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J], 张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与日本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中国与日本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中国与日本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随着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逐渐正常化,中日两国旅游业也逐渐走出了矛盾与争议,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会对中日两国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一、行业规模据日本观光厅和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数据,2019年日本接待了前往日本的外国游客共计319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达到了986万人次,占比为30.9%。

而同期,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总人次为70.42亿人次,其中出境游人次为1.49亿人次,占比为2.1%。

从巨大的市场规模来看,日本旅游业发展要落后于中国。

但是在国际旅游市场的份额上,日本却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二、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无论是在旅游产品还是服务质量上,日本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

日本的旅游景点有着非常高的美学和文化内涵,旅游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非常齐全和完善的,可以为来自中国的消费者提供非常丰富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而中国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之路还很长。

中国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自然、人文、餐饮、住宿等多个方面。

但是对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却一直是旅游业最大的难题。

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中国的旅游服务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服务。

三、旅游消费水平日本世界级的旅游景点、优质的旅游服务、便利的交通设施都需要较高的费用维护。

因此,在旅游消费水平上,日本显然要高于中国。

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消费相比,通常出现相对更高的消费支出。

而日本依托发达的国内市场及高品质服务,其旅游消费指数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而中国旅游消费的总体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旅游商品和服务上,中国旅游市场存在着门票价格波动大、住宿价格贵、交通条件限制等问题。

四、旅游类型相比较而言,日本旅游业中,自由游、深度游和文化旅游更为受欢迎。

游客可以在日本的美食和文化中放松、感受传统,同时,也对生态旅游、体验旅游越来越感兴趣。

与此相比,中国旅游业中,海岛游、休闲度假和文化遗产游更为主流。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经济121班1223150101蒙娜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一、社会制度的区别(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本:资本主义(二)、政治制度差异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

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

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

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一)、发展模式差异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

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日经济对比

中日经济对比

GDP超越日本之后的思考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以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比较来看,1978年中国的GDP是2159亿美元,美国的GDP是22959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的10.6倍。

到了2010年,美国的GDP是146604亿美元,中国是58791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降成了中国的2.5倍。

再来看中日之间的差距,1978年日本的GDP是9713亿美元,我国是2159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4.5倍,但到了2010年,日本的GDP是54607亿美元,我国的是58791亿美元,已经首次超越了日本。

看了这些数字,人们都会为中国感到自豪。

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对不少渴望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国人来说,自是盛事一桩。

有许多人会有疑问,中国韬光养晦的时代似乎应该结束了吧?但是GDP虽然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却并不是唯一指标。

过于强调GDP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方面,就不能对目前中国的经济现状有准确的认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运用所学内容,通过中国和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进行探究。

1.从人均来看温家宝总理有一句名言:“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的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任何问题都会变成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从而不能以正常的观念去看待它,GDP总量更是这样。

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2009年中国有约13.3亿的人口,日本约为1.3亿,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而中国则相反。

中国的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上的,中国虽然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但是2010年日本的人均GDP为42325美元,中国的人均GDP为4283美元,中国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同期的世界人均GDP为8985美元,中国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世界第二

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世界第二

网易财经2月17日讯 2月14日,日本公布称2010年该国GDP 总量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GDP总量少约4000亿美元。

至此,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最近八年间,中国的GDP总量先后超越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等强国,中国的GDP是如何实现高速增长,并完成一些列超越的?高增长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问题?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世界第二中国GDP八年间排名提升五位根据往年公布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GDP总量排名不难发现,中国自2003年以来,全球排名节节攀升:2003年时,列全球第7,而在之后的8年间,中国先后超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

根据2月14日日本公布的该国最新GDP统计数字,中国又完成了对日本的超越。

日本也自1968年以来,首次交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交椅。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渐增大。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五年间,中国贡献了全球增长的约12﹪,相比之下,美国的贡献为17﹪,日本为5﹪。

瑞银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平均在25﹪-30﹪,超过美国。

人均GDP仅为日本十分之一中国GDP增长体现了中国的整体经济规模庞大,但人均GDP则依然排名靠后。

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日本的十分之一,全球排名约为第100位。

而按照联合国确定的没人每天1美元的消费标准,中国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贫困人口的数量仅次于印度,为全球第二大的贫困人口国家。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

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还比较高,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实际上,中国GDP高速增长背后,远非人口众多造成的人均GDP 过低,相反,中国GDP的高速增长,正是依靠了人多的力量。

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中国在迈向顶级经济大国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因为有着13亿人口。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备受世界瞩目。

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大国,中国的经济表现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关键差异。

一、GDP总量对比首先,我们来比较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GDP总量。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美国的GDP接近20万亿美元,排名第一。

而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GDP总量分别为5万亿美元左右。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与日俱增。

二、人均GDP对比然而,仅仅比较GDP总量是不全面的。

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GDP仍然相对较低,约为1万美元左右。

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更是高达4万美元以上。

这表明中国的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外贸总额对比除了国内经济指标,我们还可以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贸总额。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外贸总额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年度进出口总额约为4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万亿美元左右。

这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四、外汇储备对比外汇储备也是一个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一直以来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远超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

这表明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话语权不容忽视。

五、人口规模对比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4亿人口。

这使得中国市场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和劳动力资源。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远远不及中国。

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

综上所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显示出中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GDP总量、外贸总额和外汇储备等。

中日经济对比

中日经济对比

广场协议大事记事件影响1985年9月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Plaza Hotel )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月之内,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比1美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随后几个月内日元升值67.85%。

1987年1、纽约股市崩盘。

2 、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银行继续下调利率,使得美国股市看起来比日本股市更有吸引力一些,以吸引东京市场的资金流向美国。

很快日元利率跌到仅有2.5%,日本银行系统开始出现流动性泛滥,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

此后,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 。

(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1988年由于日元升值的原因,日本出口大幅下降,日本出口生产商为了弥补由于日元升值所导致的出口下降的亏空,企业纷纷从银行低息借贷炒股。

日本银行的隔夜拆借市场迅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心,世界前10名规模最大的银行被日本包揽。

东京股票市场在3年内涨300%,房地产仅东京总盘就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总值。

(日本的金融系统接近崩溃)1989年摩根斯坦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一批国际投资银行深入日本发行“股指认沽期权”,日本的保险公司认为日本股市不存在暴跌的可能,认购。

12月29日,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

日经指数顿挫。

日本股市开始下跌。

1990年1月美国交易所突然发行“日经指数认沽权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

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日经指数认沽权证”上市热销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土崩瓦解了。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引言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统称。

其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经济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其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有着明显不同。

本文将重点比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和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两国的不同经济特征和应对策略。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危机后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采取了扩大内需、推动投资、促进就业等措施,有效刺激了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面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风险隐患,金融市场不够稳定,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监管。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与发展日本是20世纪80年代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然而,在那个时期,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问题。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格高涨后的短暂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崩溃和长期的低迷。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对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日本经济在经历泡沫破裂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危机,但效果不佳。

日本泡沫经济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经济高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使得经济过度集中于少数产业,以致后来遭受重创。

2. 政府干预失灵。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政府对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过度干预,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经济不能有效运作。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作者:熊名奇,米运生来源:《商业研究》2010年第12期摘要: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某些现象与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货币升值、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这使得人们担心中国经济能否如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长期低迷。

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有许多的不同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宏观调控措施不同、经济泡沫化的程度不同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这种种的不同可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比较中图分类号:F114.45 文献标识码: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XIONG Ming-qi1, MI Yun-sheng 2(1.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74,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Abstract:Some phenomena of the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are similar to Japan′s bubble economy, such as RMB appreciation, rising stock prices and real estate prices, which makes people worried that the China′s economy fall into long-term slump like Japan′s bubble burst. By comparis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 different le 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t degree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he Government′s emphasis and different macro-control measur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economic bubble and different pot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These differences can guarantee the long-term stabl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Key words: bubble economy; China′s economy; Japan′s economy; comparison一、研究背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步入正轨并开始飞速发展。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如何对比?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如何对比?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如何对比?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经济成长速度较快的国家。

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呢?以下是本文专门为您准备的科普文章,旨在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对比1. 美国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经济大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越美国已经成为常态。

数据表明,自2010年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不到2%,而同期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了7%以上。

2. 日本日本是亚洲地区的另一只经济大国,在20世纪最后两个十年中领导全球先进技术产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逐渐超越了日本。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以上,而同期日本的年均增长率则低于1%。

作为欧洲大陆的经济引擎,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不过,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成为与德国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之一。

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相对于德国比较高,这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优势。

二、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对比1. 巴西巴西是一个在南美洲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体。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逐渐成为了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之一。

然而,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中国要比巴西强势多了。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1%,而同期巴西则只有1.1%。

2. 印度印度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舞台上具备重要地位。

不过,与同样的身份相比,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印度仍然落后于中国。

根据数据,2019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是4.2%,而同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则达到了6.1%。

可以看出,在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对比中,中国一直具有一定的优势。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这使人们不禁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

但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日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等因素使中国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但中国要积极从日本泡沫经济中吸取教训,防范未然。

所谓泡沫经济就是指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然而涨价常常是预期的逆转,接着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而告终。

实践表明,泡沫经济更容易发生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中,同时这些经济体由于缺乏经验,银行体系不健全及风险意识差等原因,不能适时预警和妥善治理泡沫经济,使刚刚起飞的社会经济硬着陆。

中国和80年代的日本存在着很多程度上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状况2、巨额的外汇储备,本币面临强大的升值压力然而,不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使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低迷不前。

1、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泡沫经济出现在美苏争霸的时期,日本在石油危机冲击下经济依旧保持4.9%的增长,吸引大量的国际金融机构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投机日本市场,加剧了日本国内经济的泡沫。

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呈现美、欧、日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多极鼎立的格局,避免全球资本单一追逐中国市场,防止大量热钱的流入,削弱了国内金融市场泡沫全面破发的可能。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未来经济增长潜力不同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也位于世界前列,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

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左右,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方面的惊人对比看完之后不得不沉默中国的经济和日本的经济有高度的依存度。

虽说最近两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是现在两国经济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日本方面主要是由于国内长期的通货紧缩,日元一直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对于外向型经济的日本来说极大的不利于产品的出口,现在日本的老龄化加剧,人口每年都在减少,国内的市场越来越小,加之主要出口地欧洲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与中国的领土矛盾,导致最近些年出口一直在下降,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现在经济处于一个停滞的状况,现在日本政府负债累累。

中国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长期一直处于国际市场的最底端,几乎所有的核心部件都需要进口,绝大部分的利润都是外国企业创造,近些年来人口不断的老龄化,劳动力开始缺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世界各国的工厂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南美洲和东南亚转移。

中国近些年来一直承担着世界各国的加工工厂的角色,产品主要外销各国,由于主要贸易对象经济不景气(和上边的日本一样),出口遇到困难,只能转向国内市场,但是国内贫富差距巨大,上层消费有限,下层不敢消费,房地产吃掉了大量的未来消费力,未来几年可能会迎来一个经济放缓的时期。

对中日两国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非常复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例如,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经接近日本,我国在航天技术等领域以及外汇储备方面甚至超过了日本,但我国在更多领域仍落后于日本。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日本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尽管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并未动摇。

而我国的现代经济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尚需时日。

从发展阶段看,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近30年来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比

近30年来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比

8任联产承包责任制,几年内, 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生产翻了又翻,由家徒四壁到家家粮满 仓。 1985年之后,人民基本摆脱贫困,农作物生产过剩,很多农 村乡镇开始了商品经营,分布广泛的乡村中心发展成为以农 业服务,商贸旅游,工矿开发等多种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小城 镇,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1992年,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剩余,农民工涌向城市,加快了 城市化建设,1978年的2000多个城镇发展为2007年的19200个
11
近30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情 况
背景:70年的日本已经完成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基 本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从外国几十个国家引进25000 多项优秀的技术,成本60亿,总价值2000多亿
12
7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

17
谢谢观赏
18


1992年,日本设备过剩,人员过剩,房地产过剩 到1997年,经济稍微有点回升

整个90年代是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是日本经济失去的 10年

14

2001年,日本工厂经济泡沫,经济出现负增长
2005年经济增长率依然很小 2008年再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完成了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 济体制转换以后,通过实施指导性经济计划,较为有效地实现 了国家对宏观经济全局的间接控制与调节


10




1978年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经济成就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了14倍,2008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对外贸易额从1987年的109亿美元增加到08年 的21838亿,从27位上升到第3位成为世贸组织的重 要成员 在2010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1987年GDP 3201.9 2012年GDP 82000.0亿

中日对比

中日对比

我们的建议
1.在面对外来的政治文化,我们必须吸收外来政治文化的精 华,并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一定的政策和手段来引导来弘扬国粹。 3. 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不是保护我国的本土文化,是让我国 的发展停滞,让我国的文化不能走向全球,鸦片战争就是最 好的例子。只有文化的开放,文化的交流,才能够更好的促 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4.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我国还 应该注重对本国文化的保护。
专家解读
中国:“相对粗放型”经济更 易发展
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实现GDP 赶超日本,相对要比较容易。“相 对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在数量上 更容易达到和完成赶超日本的目标。 专家提醒,除了数量之外,更 应该关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质量。 外放型的投资的确对某一时段的经 济发展影响较大。不过,必需考虑 到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比如,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能源是否绿色等。
专家解读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专家认为,1978年以后,中国在少 数几个年份进行了变革,为经济发 展注入了强心剂,比如1979年十一 届三中全会,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经济取得长 足发展,GDP总量及其增幅逐年增 加,尤其是1984年沿海城市开放以 后。 1989年到1992年间,中国经济 有些回落,这主要是受经济封锁、 外资撤出等事件的影响。2005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日本的一半 左右。
8区。东西距离约五千二百公里。中国领土南 北跨越的纬度近五十度,南北距离约为五千五 百公里。
中日国体和政体
明仁天皇夫妇
中国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日本
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天皇为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

关于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现阶段所处环境对比浅谈(试水非正式版)

关于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现阶段所处环境对比浅谈(试水非正式版)

关于现阶段中国经济与20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期经济环境对比的浅谈
进入新世纪后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国际国内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它的运行,对比二十年前同样创造出经济奇迹的日本,身处此时不得不让人有一丝丝的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它的覆辙。

关于这个话题以下开展几点浅析:中国国内经济篇:
第一: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和结构不同于当年的日本,中国从经济中产业的构成主要是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能源、高铁等)、外贸(仍然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消费(内部需求较为不充足),即使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房价或资产投资过热,但仍然是有层次的、有差异的,宏观调控的结果现阶段虽然不可能彻底解决现阶段的问题,但实际上只是“利益军团们”在争夺领地,“宏观的”与的“微观的”在斗争,从制度上、从政治上、从公众咨询上。

第二: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各国现阶段最紧要的是地区间贸易与各国国内经济的新合作、新通道的建立和对包括“金融危机”以来的恢复与审视。

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和构建新的贸易形势和交易策略,摆脱和抗争原有的经济架构对各自利益的既有威胁,但这需要时间和智慧。

第三:我们的机会和挑战。

我国的地理辽阔,经济发展还不发达,地区间包括经济在内的差异造就了,一定程度上的地区间发展“代
沟”,但这给了中国经济一个绝好的机会,利用这个“代沟”这要有效的宏观调控以明确的经济发展调整方向为前提,我国不仅能修正之前的部分过热,还能以较新的“技术”带动新经济的发展。

就是不用前人的老鞋走后人的新路。

在从国际角度看也是对我国货币在内的整个经济、金融体系回归、占领国际社会的最好机会。

所以你之前的问题就是说,日本面对的环境和时机不同于现在的中国(待续)。

中日中小企业基本状况比较分析

中日中小企业基本状况比较分析

中日中小企业对比分析一、全然状况对比日本中小企业共万家,占企业数%;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16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72.7%;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产值164兆日元,占总产值比重%;零售业中小企业销售额112兆日元,占零售业销售额75.7%。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

在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时机。

目前登记注册中小企业为357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

而中国城镇包括农村进城工作的灵活就业者总计达7000万人。

目前,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进,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不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1978-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0万人。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能够瞧出,中日两国中小企业在数量比率、促进就业和制造产值等方面的全然状况特不相近。

对比研究两国中小企业将对借鉴日本先进经验、开展我国中小企业起到积极作用。

二、界定方法对比世界各国政府界定中小企业标准的目的,是为分析掌握企业的规模结构,了解不同规模企业情况,为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提供依据。

因为,中小企业不仅户数众多,是制造就业时机的要紧渠道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由于规模小又是市场竞争的弱者。

由于经济开展情况不同,中日两国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方法也不同。

日本针对不同行业采纳资本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其中制造业等行业的资本金为3亿日元以下,批发业的资本金为l亿日元以下,零售业的资本金为5000万日元以下。

上述三类行业的职工人数分不为300人,100人,50人。

效劳业的资本金为5000万日元以下,职工人数为100人。

中国于1986年在国务院企业工资研究小组下设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

1988年由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公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通知〞,划分企业类型的对象要紧是工业企业,划分的依据要紧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目前,中国尚未出台专门为中小企业政策效劳的企业规模确认标准。

浙江VS日本--广东VS韩国--有胜算吗?

浙江VS日本--广东VS韩国--有胜算吗?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中国的浙江和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自然也不例外。

在与日本和韩国这样的亚洲经济大国展开竞争时,浙江和广东是否有胜算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读者解答这个问题。

一、经济实力对比我们来看一下浙江和日本、广东和韩国的经济实力对比。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的数据,日本和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为5.15万亿美元和1.65万亿美元,而浙江和广东的GDP则分别为1.31万亿美元和1.66万亿美元。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实力要比浙江和广东强大得多。

仅仅从GDP这个指标来看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人均收入、外贸出口等。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年日本和韩国的人均收入分别为3.98万美元和3.15万美元,而浙江和广东的人均收入则分别为1.24万美元和1.45万美元。

— 1 —如果我们看一下外贸出口这个指标,浙江和广东的外贸出口额分别为1.29万亿美元和1.48万亿美元,而日本和韩国的外贸出口额则分别为7.06万亿美元和5.72万亿美元。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浙江和广东的经济实力不如日本和韩国,但是在外贸出口方面却有很大的优势。

二、产业结构对比除了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也是影响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浙江和广东的产业结构都以制造业为主,而日本和韩国的产业结构则更加多元化。

特别是日本,其在汽车、电子、机械等高端制造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韩国则在航空、半导体等领域也有很大的优势。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浙江和广东的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

虽然在制造业方面,浙江和广东可能还无法与日本和韩国相比,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它们也有可能逐渐缩小差距。

三、政策环境对比除了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政策环境也是影响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日本与中国经济比较

日本与中国经济比较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认为日本怎么样?也许你们对日本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屑,或者鄙视。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国土窄小,物产资源贫乏。

对比而言,中国地大物博。

在发展经济方面本应占很大优势,但在二战以前,中国却比日本落后更多,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后,专心发展经济,使日本成为全球强国之一,而中国仍然在末代封建的残余中生死挣扎。

经受了二次大战的灾难,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几乎完全被战火破坏掉了。

也许我们可以说,中国与日本大体上曾经具有相同的经济起点、相同的物质基础起跑线。

但是,在此之后,日本却以惊人的速度与惊人能耐迅速崛起,远远地将中国抛在了后面。

到了21世纪,我们仍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在经济上与日本存在很大差距。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从奇迹的战后复兴到泡沫经济的崩溃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殖民地丧失了,剩余武器被收缴,正在研制的先进武器,如喷气战斗机、导弹、洲际轰炸机等,连同样机、图纸和实验设备等也被美国拆除运走。

大量的工厂和建筑被摧毁,战后日本满目苍夷。

从明治开始经历了约100年,又回到了原点。

但是大和虽然沉没,但创造大和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都完整的保留下来。

那时日本已基本消灭了文盲,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且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等。

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0年的总收入。

日本将赔款的绝大部分用来办教育。

加上日本是美国的小弟弟,干儿子。

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行非军事化,是由美国保护的,没有国防负担,所有的钱全部用来发展经济,而且美国战后给了日本很多的投资,另外日本没有支付最重要的对华战争赔款。

所以日本在战后经济奇迹复兴是必然的。

1945年日本解散了财阀,随后又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是日本社会渐渐步入安定,法制也趋于完善。

1946年,吉田茂内阁成立,实施了《金融紧急措施令》,以煤炭为中心的倾斜生产方式,致力于经济复兴,所以1947年起日本就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经济对比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经济对比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经济对比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战争的事件。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两国经济的对比以及在战争中的表现。

一、九一八事变前的中日经济对比在这场战争发生之前,中国和日本分别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已经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并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济基础。

而中国则在经济上相对落后,依赖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在农业方面,中国的农产品产量远远超过日本。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相比之下,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虽然较小,但其农民的技术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效率远远超过中国。

而在工业发展方面,日本远远领先于中国。

日本发展了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纺织业等现代工业部门,拥有大量的先进工厂和技术人才。

而中国的工业则相对薄弱,许多工厂还停留在传统手工业阶段。

二、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资源,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重要物资,使得中国失去了这些战略性资源的控制权,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军事实力造成了重大影响。

九一八事变还导致了中国大量人口的流离失所和经济大规模的破坏。

日本侵略军的战争行为破坏了中国东北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工厂和城市建筑等。

这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中国的工业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

三、九一八事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则相对有利。

占领东北地区,日本获得了丰富的资源,确保了其工业发展的持续和强大。

日本利用东北的煤矿、铁矿等资源,支持了他们的工业制造。

这种资源优势使得日本在战争中具备了更高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扩大了日本市场。

通过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日本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不仅能够销售自己生产的商品,还能够剥夺中国的经济主权,使中国对日本商品的依赖提高,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日本的实力。

当今中日经济实力对比(2003兼容版)

当今中日经济实力对比(2003兼容版)

不管日本有多发达,中国都能在5年内再造一个日本。
GDP
2020年 10.5×37%=14.385
14.385-10.5≈4.2 ≈
2015年中国GDP是10.5万亿美元,日本GDP是不到4.2万 亿美元。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保持6.6%的平均增速, 经济总量会比2016年增长37%左右,增量为大约4.2万亿美 元,相当于在地球上新创造出一个日本这样的国家。
GDP和研发投入冲到世界第二的结果。
我们看看最近五年中日科研成果产出的对比,中国全面压倒日本,就
可以看出,中国GDP超过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有钱才能搞好科研。 中国GDP,工业产值,工业利润,研发投入和科技产出全面超过了日
本,但是这还不是让日本人最绝望的,最绝望的是双方的差距还在越拉越
大,而日本永远没有追上的可能。
最近在很多网站、论坛和微信公众号里,疯狂地流传着一篇标题类似
《日本究竟有多强大?强大到让人窒息》的文章。然而,事实真的像那篇
文章中说的那么恐怖吗?日本是不是强大到足以让中国窒息?中国的经济 真的就那么不堪一击?
也许日本在某些细分领域还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在整体的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日本与中国已经不是同一个量级的 对手。今天已经是2016年,不是2006年,不是1999年, 更不是1896年,日本已经不是当年的日本,中国也不再是 当年的中国,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中日实力的最新对比, 看看窒息的究竟是谁。
1
3
4
……
2005-2014年世界前1%高被引论文数量
2005-2014年,十年间世界前1%高被引论文数量中国世界第四,占全球 比例11.9%,前三位是美国,英国,德国,中国超过了日本。
如果我们再看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刊物上的文章计算,我们只统计 各学科排名第一位的科学刊物。2014年中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 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为5505篇,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 国,也超过了日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看中日经济战后果1:贸易
对中国:日本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450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9%。

这超过中国与另四个“金砖国家”外加英国的贸易额总和。

对日本: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中国占日本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21%。

排在第二和第三的美国和韩国分别占12%和6%。

2:投资
·中国2011年来自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为63亿美元,自1996年以来累计获得690亿美元的投资。

日本政府的数据则更高,2011年是120亿美元,1996年以来累计投资830亿美元。

日本吸引的中国投资很少。

据日本政府数据,截至2011年底,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5.6亿美元。

3:旅游
·2011年中国是日本排名第一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到中国的日本旅客超过365万人次,较10年前增长50%,但低于2007年397万人次的峰值。

2009年高峰时期,到日本的中国旅客为140万人次,其中包括游客和商务旅客。

日企在华:产能、销售、声誉受重挫
钓鱼岛的风暴开始波及中日贸易。

8月份日本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而德国、美国、韩国、法国品牌汽车销量则分别增长25%、19%、12%和4%。

9月11日,由于当地民众举行反对日本政府“购岛”的活动,山东威海的日资商场永旺佳世客购物广场不得不关门歇业。

9月12日该商场重新开门迎客,但一楼的综合超市内,几千平米的购物区里只有寥寥十多名顾客。

No.01 Array汽车业——产品战略失策日系车企份额持续下滑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华国产车市场中,日系车的份额呈现持续下降状态,由2010年的23.5%降
至2011年的22.7%,今年上半年再降至22.3%。

除日产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之外,铃木、马自达和
三菱销量均呈下滑趋势。

业内人士称,如果钓鱼岛的危机持续,日系车将面临更大程度的下降,
这些下降的部分将被别的品牌代替。

No.02
电子业——离不开中国市场日本电子巨头再遭重创
京广沪三地日系彩电8月各品牌销售额均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东芝降低40.31%;三洋下降44.32%;
松下降低23.41%;夏普下降21.06%。

统计数据显示,夏普彩电的份额由8.8%下跌到4.7%;索尼
的份额由5.9%下跌至4.4%;松下的份额已跌至0.4%,而东芝、三洋等日系品牌的占有率都跌至
1%以下。

No.03
旅游业——旅游日本华人占四成每年消费140亿元
今年1月份,中国两岸三地的访日人数高达25.4万人,占全体访日外国游客的43.7%。

中国赴日
游客平均每人消费16万日元(约合14000元人民币),已位居日本“重要旅游推广国家”之首。


国大陆前往日本的游客2010年时是140万人,2011年是100万人,这意味着每年140亿元(人
民币)消费花在日本。

No.04
稀土——9成以上稀土从中国进口日本担心中国再次限制出口
日本是中国最稳定、最大的稀土出口市场。

今年上半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总量为3007吨,
所占比例为49.3%。

日本目前在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国确保了总和约1.65万吨的稀土金属矿
山资源,但所获取的稀土资源大多数为铈、钕等“轻稀土”,应用于电动汽车、节能家电引擎等“重
稀土”,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度仍为90%以上。

目前,在中国的日系车有六大品牌,包括日产、丰田和本田三大企业,以及铃木、马自达和三菱。

今年8月,除本田外,日系主流车企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近日表示,各日系制造商在中国的8月新车销量受损,因为“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特别是户外宣传活动的取消,影响了促销”。

截至9月20日,中国反日示威活动已使日系车企损失了估计为2.5亿美元产值。

No.01 Array车市迎来金九银十日系车唯一负增长
车市迎来“金九银十”,2012年8月份中汽协统计显示,8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30%。

欧、美
系品牌销售大增,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表现都很给力,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对比鲜明的
是,日系车销售乘用车共22.69万辆,销量同比下降2%,仅获得18.62%的市场份额,成为唯一负增长
的车系。

据媒体报道,截至9月20日,中国反日示威活动已使日系车企损失了估计为2.5亿美元产值。

No.02
日系品牌车企叫停活动部分经销商已停业
部分距离日本大使馆较近的日系品牌经销商已经关门停业几天了,还有个别店处于“半营业”状态,大门
紧闭但店内有人接待。

北京多家日系品牌经销商处,展厅内看车的客户很少。

一汽马自达等企业透露,
目前经销商的集客量和订单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No.03
日产汽车宣布将暂停部分在华汽车生产
日产汽车周三称,旗下在华合资公司已决定从周四起至10月7日暂停部分生产工作,原因是反日情绪导
致日系汽车需求下滑。

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东风汽车公司本周四
起将暂停乘用车的生产,此举旨在调整产量。

No.04
传丰田10月在华停产丰田否认完全停产
丰田汽车目前在中国拥有三家整车合资公司,分别是与中国一汽集团成立的天津一汽丰田和四川一汽丰
田;以及与广汽集团合资成立的广汽丰田。

其中,天津一汽丰田拥有两家工厂,合计产能为42万辆;在
长春新工厂落成之后,四川一汽丰田拥有三家工厂,合计产能为14万辆。

而丰田汽车与广汽集团的合资
公司广汽丰田的年产能为36万辆。

丰田中国的总产达到92万辆。

日本丰田一位高层周三称,未来数周
可能降低在中国的产量。

由于,未能得知确切的停产天数,目前尚无法估算产能将减少多少。

人民日报:中国若扣动经济扳机日本将倒退20年
——人民日报刊文称,日本经济对中国的经济手段缺乏免疫力。

钓鱼岛事件已然对中日经贸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日本旅游业首当其冲,日系产品在华推广和销售也受到冲击。

中国一旦被迫扣动经济扳机,日本的制造业、金融业及特定对华出口产品、投资企业、进口
战略物资等,都有可能成为目标。

日本则面临着10年,甚至20年的倒退。

时殷弘:中国对日进行经济制裁的余地很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称,世界上所有大国当中,中国是最有耐心的、最少使用经济制裁的,中国对日进行经济制裁的余地很大。

亚洲中日两大经济体,中国GDP 第二,过去2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日本已经20多年的衰退,中日经济往来关系中,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已经大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

日本研究专家:慎重对日打经济牌
金融时报:若打经济战 必将两败俱伤
——日本研究专家冯昭奎称,对日本采取经济上的反制措施,理论上日本受到的影响大于中国。

但是所谓的承受能力却不是光用数字就能够衡量的。

中日双方的进出口产品层次不同,技术含量不同。

日本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中国从日本主要进口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如果进口受影响,产业链将面临断裂,对中国将产生损害。

——从经济领域看,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较为频繁,经济依存度高。

友好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带来两国政府乃至本国企业多赢局面,但是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发生经贸对峙、互打经济牌,暂且不说谁输谁赢,正所谓“伤敌一千、
自损八百”,到最后必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吴晓波:一百年来的三次日货抵制运动Array第一次发生在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第二次发生在1931年,日本入侵东三省;第三次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商战,中国企业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

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中,一些城市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反日货行动,然而,除了砸车泄愤之外,我们找不到成规模的产业抵制。

搜狐财经:抵制日货,不如学习日本
面对日本在钓鱼岛上的挑衅,中国以抗议和抵制日货的行动表达了愤慨。

然而,抗议中的过激行为,在触犯法律同时,也让外界以为中国过于暴戾。

历史上中国曾经多次发起抵制日货运动,但抵制的同时没有学习日本强大的秘密——较先进的制度、司法体系。

这让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
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