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XX市基层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基层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郡县治,则天下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点,是实现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基层法治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保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基层法治建设不仅是检验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更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集中体现。
2013年底,XX市大力推进“德治、法治、自治”建设,以“三治”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探索出“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实践经验,“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被写入十九大报告,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其中,基层法治建设作为“自治”、“德治”的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化和完善。
根据第53期县处班的安排,“XX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研究”课题组,围绕XX 市基层法治建设实践,分赴嘉善县委政法委、桐乡高桥越丰村、市综治办等开展了调研,并就进一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途径作初浅探索。
一、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基层法治建设是规范农村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
XX市自20世纪90年代三次“许村会议”后,体制创新与制度创新成功地激发了各种经济主体的发展活力,以个体、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为XX 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农村市场经济成熟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农民的观念得以改变,农民的主体意识及权利意识得到增强,对法治的要求亦逐渐增强。在这样背景下,就要求基层法治建设要迅速补位,对农村各市场主体给与充分的法律保障,引导乡村农村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在法律规则框架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兼顾农业结构发展转变方向和现代化农业特点,因地制宜的推动基层法治建设。
(二)基层法治建设是调整农村社会关系的根本性举措
随着XX市民营经济特别是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社会人员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已经不是从事农业的单一农民阶层,既包括个体劳动者、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主等,又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村社会人员
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因此,这使得农村社会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交往方式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增加社会矛盾,这又造成仅仅依靠传统的道德伦理以及基层自治等方式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法治相对于其他治理方式,更具有基础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对于多元化主体调节、处理矛盾纠纷更具有针对性,是调整新的农村社会关系及维护新的农村秩序首选。
(三)基层法治建设是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变迁以及改革任务的推进,基层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依然呈多发态势,需要发挥法治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的作用。首先,法治能够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让基层群众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自治的方式有序有效地参与公共生活,实现自治权利的回归,形成依法依规管理村务、社务的合力。其次,法治可以更好地平衡社会利益,法治的核心是公平,法治的手段是规则化和确定性,用法治的规则和方式调整基层利益关系,保障村民自治的实现,及时整合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以良法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进行有效引导和协调。再次,法治能够更好的解决基层矛盾,针对“自治”、“德治”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特别是涉及土地征用、
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可以把矛盾纠纷引入司法程序、法治轨道,通过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来化解矛盾和纠纷。
二、XX市基层法治建设实践情况
XX市基层法治建设注重与“自治”、“德治”融合,一体推进,通过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提升法律服务、深化法治宣传等方式,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切入点,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制度化1.全面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度,在市级层面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半小时学法制度,大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法治思维的能力,以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推动基层法治建设。
2.加大部门间协作力度。XX市成立“民主法治村(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出台《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工作机制,统筹协
调组织、宣传、综治、民政等部门共同指导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其中,5个村(社区)新入围2017年度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公式名单;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16个,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数量、质量、占比位居浙江省前列。
3. 建章立制推动创建。以基层法治建设为导向,出台《关于开展XX市“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活动实施意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管理办法》,明确组织领导、考核命名流程、创建工作机制、创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实现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大力推广实施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制度,即村级重大事项必须通过“两委”负责人建议、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程序。通过建立村级议事的规范制度,切实提升村级法治建设水平。
4.强化考核激励机制。XX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市政府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作为重点督办工作之一,实现三
个纳入,纳入“平安XX”建设考核内容,纳入“法治XX”建设考核内容,纳入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考核内容。同时,各级政府把“民主法治村(社区)”专项补助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极大地提升了村(社区)建设高水平民主法治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提升法律服务”为落脚点,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
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XX样本”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标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制度体系和多元化产品体系建设等“五大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完善便民法律服务机制,实现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专网、专线、塔群三大网络平台建设全覆盖,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广普及“XX普法”等微信公众号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指尖上的普法学法,通过广泛、持久、深入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切实增强法治意识。
2.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有效发挥。法治的本质是权利,是保护百姓权益,目前创新成立的“三官一师”组织、法律工作站、百姓法律咨询网站等制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