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

第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概念(教程第页)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的要求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不断发展健全人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教程第-页)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知识点: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知识点:心理健康七标准

要点: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商数各有自己的评估条件和方法,属于两类不同性质、在逻辑上不能彼此包容的概念,我们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也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为此将一个与心理健康无关的因素去衡量心理健康,不足取。

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教程第-页)知识点: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

.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身心统一原则

.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知识点: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生理方面的途径

心理方面的途径

社会方面的途径

第节: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一单元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教程第页)

知识点: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统计学角度.人类学角度.社会学角度.精神医学角度.认知心理学角度

第二单元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教程第-页)

知识点: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第三单元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教程第-页)知识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四单元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教程第-页)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

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

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作为比拟。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越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

出现问题和紊乱,这时我们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被破坏了。

知识点:临床相、诊断(领会)

对上图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对生物的、精神的、和社会的三种压力可以发生响应,换句话说,人为什么对这三种刺激可以产生反映。从人性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看,是因为在人的本质包含三种基本属性,这类似物理学中的共振或共鸣原理,人性自身有这三类“固有频率”,所以对这三种刺激可以发生“共鸣”。

第节:常见心理障碍

第一单元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教程第-页)

知识点:情感障碍(领会、应用)

情感淡漠:表现为情感活动的减退或丧失

情绪低落:也可以叫情绪抑郁,是负性情感活动的增强焦虑: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情感脆弱:这是一种情感调节上的障碍

知识点:意向行为障碍(领会、应用)

、意向缺乏:主要指高级意向的减退和缺乏。(识记)、意向增强:一般所指的意向增强主要是低级意向增强(识记)

、意向倒错:主要指食欲和性欲的倒错(识记)

、强迫意向:患者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叫做强迫意向(识记)

、强迫动作:强迫动作是患者理智上不愿做出某种动作,但在行动上又要去做(识记)

知识点:自知力障碍(领会、应用)

自知力障碍(识记):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病和心理异常的辨认和判断能力。自知力障碍,是这种自知力的丧失。自知力是区别精神疾病和非精神疾病的重要标志

神经症患者对他的病态行为的自知只能说有病识感,不能说有完整的自知力。

第二单元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教程第-页)

知识点:

精神病性障碍属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心理问题( )与心理紊乱(), 是非精神病性的,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 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 , );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轨,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心理问题、心理紊乱和边缘状态.

心理问题(识记、领会、应用)

心理问题是指, 在时间性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如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心理紊乱(识记、领会、应用)

心理紊乱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长期难以克服的心理负担;内容充分泛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