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20年第5卷第9期V ol.5, No.9, 2020136临床护理路径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观察黄月秀(应急管理部北戴河康复院,河北秦皇岛 066100)【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中的应用。

方法 78例尘肺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路径。

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灌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低于灌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满意度,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尘肺;大容量肺灌洗【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20.9.136.01尘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危害性极为严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针对尘肺目前临床上无特效疗法,仅通过灌洗、药物等综合疗法来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

大容量肺灌洗术(WLL)是临床治疗尘肺的有效手段,但治疗期间还需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8例尘肺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查均确诊为Ⅱ期尘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76例,女2例,年龄28-72岁,平均(45.54±4.27)岁。

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相关注意事项、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各干预措施没有统一要求及规定。

临床护理路径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

将2 0 1 3年 9月
至2 0 1 5年 1月 5 0例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按住 院顺 序随机 分为对 照组和 实验组 , 对照组 2 5例 实施传统 护
理模式 , 实验组 2 5例实施 C N P护理模式 , 对 比两组治疗护理效果 。结果 灌洗后两组 患者 临床症 状 ( 咳嗽 、 咳痰 、 胸闷、 气喘、 活动受限等 ) 综合评 分较灌洗 前明显降低 ( P均 < 0 . 0 1 ) , 症状有 显著改善 。出院时实验组 患者 自我管 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 ( P均 <0 . 0 1 ) 。实 验组 住 院费用 ( 1 5 2 3 8±1 3 9 0 ) 元 明显少 于 对照 组 的 ( 1 8 4 7 1± 1 4 4 3 ) 元( P< 0 . 0 1 ) 。实验组住 院时 间 ( 1 1 . 2 5±1 . 0 3 ) d明显 短于对 照组 的( 1 6 . 4 5±1 . 2 3 ) d ( P<0 . 0 1 ) 。结论 C N P应用 于尘肺大容量肺灌洗治疗 , 能提 高医疗护 理质量 , 降低住 院费用 , 缩短住院时问。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尘肺 ;大容量肺灌洗
1 . 2 方 法
病 情进 展 , 延 长 患者 寿命 和 提 高 生 活 质 量 J 。 大 容
量 肺 灌 洗术 ( w h o l e l u n g l a v a g e , WL L ) 是 目前 治 疗 尘 肺 较有 效 的 治 疗 策 略 J 。2 0 1 3年 9月 至 2 0 1 5年 1 月, 我 院对 部分 WL L治 疗 尘 肺 患 者 实 施 C N P研 究 , 以研究 其可 行性及 效 果 。现将 实施效 果报 告如 下 。

护 理 ・

临床护理路径对尘肺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尘肺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尘肺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井建春【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9(016)015【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尘肺; 临床护理路径; 肺功能; 生存质量【作者】井建春【作者单位】250001 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职业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6尘肺病是因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吸入过多粉尘而诱发的肺组织纤维化的慢性持续进展性疾病[1]。

在国内职业病中,尘肺病患者占比最大,2015年国内尘肺患者人数已达到600万例,且仍在不断增加[2]。

当今医学尚无尘肺病根治疗法,为此,患者需带病生存,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3]。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程序化护理模式,基于循证理论明确护理内容,并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流程,以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开展[4]。

本研究探讨CNP对尘肺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尘肺患者100例,纳入标准:基于临床诊断、物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尘肺;未合并尘肺急性并发症;未合并严重性心、肾功能不全;无精神疾病,生活能够自理,可以正常沟通;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随机将10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8~65岁,平均(58.8±4.6)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2±0.7)年;临床分期:0+期22例,I期18例,Ⅱ期10例。

观察组中男41例,女9例;年龄47~64岁,平均(56.4±3.8)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0.8)年;临床分期:0+期21例,I期20例,Ⅱ期9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呼吸疾病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口头宣教、出院指导等。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尘肺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尘肺病二、诊断依据:根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1、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2、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3、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4、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5、高仟伏胸部X射线摄片显示小阴影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评价”的原则,制定本尘肺患者诊疗方案。

1、纤维支气管镜肺段灌洗治疗。

2、无创通气治疗。

3、以中医为主的十种综合治疗措施:①中药、②真气运行、③康复、④针灸、⑤足疗、⑥食疗、⑦中草药熏蒸、⑧理疗、⑨氧疗、⑩心理调整。

4、第一次心、肺功能评估。

5、支持、对症治疗。

6、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治疗反应选用抗菌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4周),系统住院日为84天(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尘肺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无重症肺炎表现者,进入路径。

六、入院1-2天必须作的检查项目:1、立即送检痰涂片、痰培养和痰找抗酸菌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沉;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指端血氧饱和度、免疫功能检查。

4、高仟伏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6分钟步行距离测评。

6、心、肺功能评估。

7、血气分析、肺通气弥散功能、高分辨肺CT。

七、治疗方案: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病情(4-8小时内)给予抗菌素。

2、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选择下列的其中一种方案:(1)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联用大环内酯类;(2)喹诺酮类;(3)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4)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3、初始治疗第 2-7天检查及评估:(1)评估患者综合状况后,对适合肺段灌洗的壹期、贰期尘肺病患者和观察对象,进行第1次肺段灌洗治疗。

尘肺病程进展与治疗

尘肺病程进展与治疗

尘肺病程进展与治疗尘肺病,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却又严峻的疾病,正影响着许多劳动者的健康和生活。

它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的病程进展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仅表现出轻微的咳嗽、咳痰、胸闷等。

此时,肺部的损伤相对较轻,肺功能可能尚未受到显著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逐渐加重。

随着粉尘在肺部的不断沉积和损伤的累积,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这种呼吸困难起初可能只在剧烈活动或劳动时出现,比如爬坡、快走时感到气喘吁吁。

但渐渐地,即使在平静状态下,如休息、坐着的时候,也会感到呼吸费力。

同时,咳嗽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咳痰量增多,痰液可能变得浓稠,甚至出现脓性痰。

在病程的进一步发展中,患者的肺部会发生严重的纤维化改变。

这意味着肺部原本柔软、有弹性的组织逐渐变得僵硬,失去了正常的呼吸功能。

此时,患者不仅呼吸困难加重,还可能出现胸痛、咯血等症状。

由于氧气摄入不足,身体各个器官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全身乏力、消瘦、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肺结核等。

对于尘肺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尘肺病束手无策,而是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来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脱离粉尘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确诊为尘肺病,患者必须立即停止接触粉尘的工作,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这是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药物治疗在尘肺病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咳祛痰药,以缓解咳嗽和咳痰症状;平喘药,帮助改善呼吸困难;抗氧化剂,有助于减轻肺部的氧化应激损伤;还有一些药物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除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通气功能。

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疑似尘肺病临床路径

疑似尘肺病临床路径

职业性慢性轻度汞中毒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职业性慢性轻度汞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汞中毒(ICD-10:T56.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89-2007《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参考《中华职业医学》(何凤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和《临床职业病学》(赵金垣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职业史:有长期接触汞的职业史;2.具有下列任何3项者:(1)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健忘、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2)口腔-牙龈炎,表现为流涎、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牙龈肿胀、酸痛、渗血,牙齿松动、脱落;(3)手指震颤,呈意向性细小震颤,可伴有舌、眼睑震颤;(4)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如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 MG)、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等尿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5)尿汞增高:指长期从事汞作业劳动者尿汞高于其生物接触限值20μmol/mol肌酐(35μg/g肌酐)或经驱汞试验(5%二巯丙磺钠5ml,肌注)的24h尿汞总量>45μg/d。

3.需排除以下疾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精神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GBZ89-2007《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中华职业医学》(何凤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和《临床职业病学》(赵金垣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驱汞治疗:首选药物为二巯丙磺钠(每次2.5~5.0 mg / kg,1次/日,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亦可选择二巯基丁二酸(0.25g/次,2次/日,口服)。

一般用药3天为一疗程,若驱汞后24h尿汞总量仍>45μg/d,则继续行下一疗程驱汞治疗,但两个疗程之间间隔至少3~4日,一般总疗程(含驱汞试验)不超过5个疗程。

临床护理路径对尘肺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尘肺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尘肺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山东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尘肺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于2017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尘肺疾病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研究,40例为对照组,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生存质量。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物质生活、社会角色等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对尘肺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价值显著。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尘肺患者;肺功能;生存质量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生长环境中,长期吸入无机矿物质粉尘,潴留于肺内导致出现肺组织弥漫性结节状、网格状纤维化特征等的慢性病程疾病,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后期会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表现,对于此种疾病无根治方法,影响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

有效护理干预可改善此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尘肺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于2017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尘肺疾病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研究,40例为对照组,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5-66岁,平均(55.00±4.0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2.00±1.00)年;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4-66岁,平均(55.00±4.5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9年,平均(2.15±0.5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有关尘肺疾病致病因素,生活中应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口头健康教育,使其树立健康意识。

接尘表单

接尘表单

接触粉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接触粉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接触粉尘(ICD-10:Z57.201),且有肺部影像学改变,要求职业病诊断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职业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确切接触粉尘史2.尘肺片或胸部CT提示有影像学改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职业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支持、对症治疗。

2.完善相关检查以助鉴别诊断。

3.职业病诊断流程告知。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57.201接触粉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生化、血肿瘤指标、血结核抗体、血支原体、衣原体抗体、血抗核抗体谱、 ANCA系列、痰找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3)尘肺片、肺功能、胸部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纤支镜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对症支持治疗:止咳化痰平喘、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

2.完善辅助检查,职业病诊断流程告知。

(八)出院标准。

完成尘肺诊断及鉴别诊断所需检查。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其他不可预见原因导致不能顺利完善鉴别诊断者。

二、接触粉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接触粉尘(ICD-10:Z57.2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23煤工尘肺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23煤工尘肺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 23煤工尘肺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23 煤工尘肺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煤工尘肺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煤工尘肺( ICD-10:J98.402),主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 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有煤工尘肺证书。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 诊治指南(2007 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形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 诊治指南(2007 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2、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四)标准住院日为 20-3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为煤工尘肺(ICD-10:1 / 5J98.402),主要诊断为 ICD-10:J44.001/J44.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第 1 页共 6 页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 1-3 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 D-dimer(D-二聚体)、血沉、 c 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学检查(痰培养、痰涂片、痰找真菌菌丝、痰找抗酸杆菌);(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B 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尘肺临床路径

尘肺临床路径

尘肺临床路径一、尘肺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尘肺(ICD-10:J60-J7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方可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1.观察对象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

2.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2.1壹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2贰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2.3叁期尘肺有下列三种表现之一者:a)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lOmm;b)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c)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尘肺病患者应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1.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解痉、平喘。

4.改善纤维化治疗。

5.双肺大容量灌洗术。

6.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临床路径在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中的研究

临床路径在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中的研究

摘 要 目 的 研 究 临床 路 径 ( P 应 用 于 大容 量肺 灌 洗 治 疗 尘 肺 患 者 实 施 效 果 。 方 法 将 10例 大 容 量 肺 灌 洗 C ) 3 治 疗 尘 肺 患 者 按 住 院顺 序 随 机 分 为 实 验 组 和 对 照组 , 照 组 6 例 实施 传 统 治 疗 和 护 理 , 验 组 6 实 施 C 将 两 对 5 实 5例 P,
护士进修 杂志 20 0 9年 1 第 2 月 4卷 第 2期


1 1 O ・

著 ・

临床路径 在大容量肺灌 洗治疗尘肺中的研究
胡 晓 英 廖 梅 兰 张 玉 兰 袁 艳 珍 刘 江 红 杨 蓉 美
( 西省胸科 医院护理部 , 西 南 昌 300) 江 江 3 0 6
a e a e c s s8 0 . 6 8 2 0 a n t e t n r u n 0 3 . 9 1 3 . 3 Yu n i o to r u .Th r v r g o ti 8 3 6 士 1 . 2 Yu n i r a me tg o p a d 1 5 4 6 ± 0 5 4 a c n r lg o p n eei s sg i c n i e e c e we n t e g o p e a e a e d y t y i o p t li r a me t g o p i 9 7 i n f a td f r n e b t e h r u s Th v r g a s sa n h s ia n t e t n r u s . 4± 1 3 a s i f . 2 d y a d 1 . 8 2 3 a s i o t o r u . Th r sa s i n f a td fe e c e we n t e g o p .Co cu in Cl ia n 2 9 ± . 7 d y n c n r l o p g e ei lo sg i c n i r n eb t e h r u s i f n lso i c l n

接尘临床路径执行文本(2

接尘临床路径执行文本(2
必选
检查
1
once
1d
尘肺片
可选
检查
1
once
1d
胸部CT
可选
检查
1
once
1d
肺功能
可选
检查
1
once
1d
第一天
首次病程记录
必选
病程
1d
第一天
住院记录
必选
病程
1d
第一天
体格检查
必选
病程
1d
第一天
72小时谈话记录
必选
病程
1d
第二天
主治医师记录
必选
病程
2d
第三天
下午行纤支镜术
可选
检查
1
once
1d
第四天
时间
医嘱项目
医嘱性质
医嘱类别
药品规格
单次剂量
剂量单位
给药方式
频次
开始时间
停止日
停止时间
第一天
等级护理(二级护理)
多选一
诊疗
Always
1d
出院日
8:30
第一天
普食or低盐or低脂or低盐低脂饮食
多选一
诊疗
Always
1d
出院日
8:30
第一天
穴位贴敷
可选
诊疗
6

qd
1d
出院日
8:30
第一天
隔物灸
可选
诊疗
检验
1
once
1d
第一天
总IgE
必选
检验
1
once
1d
第一天
血气分析
可选

最新尘肺病临床路径

最新尘肺病临床路径

尘肺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尘肺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尘肺病(ICD-10:J64xx01)。

依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尘肺病包括以下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依据《尘肺病的诊断(GBZ70-2015)》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GBZ25-2014)》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并有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病人。

2.第二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依据《肺炎诊断(WS382-2012)》作出的诊断。

3.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类似疾病,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结节病、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方可确认为进入本路径的对象。

(二)诊断依据。

1.尘肺病的诊断依据:(1)可靠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接触史,包括工作单位、工种、不同时间段接触生产性粉尘的起止时间、接触粉尘的名称和性质等。

(2)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高千伏或数字化摄影(DR)后前位胸片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结合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

(3)参考临床表现:患者可有(或无)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短和活动后憋气等主诉。

患者可伴有(或无)阳性的肺部体征,如紫绀、杵状指、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

(4)参考实验室检查:可有(或无)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肺功能损伤等。

(5)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类似疾病,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结节病、肺部肿瘤等,方可确诊。

(6)劳动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尘肺病的特征,没有证据否定其与接触粉尘之间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尘肺病。

2.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依据:下列(1)~(4)项中任一项加上(5)项,并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疾病;可建立临床诊断。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尘肺病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尘肺病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尘肺病目录1西医诊断 (2)2中医诊断 (2)2.1病名诊断 (2)2.2证候诊断 (2)3中医鉴别诊断 (3)3.1肺痈 (3)3.2哮病 (3)3.3肺痨 (3)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 (3)附录A (6)附件1:改良的Jaded评分量表 (10)附件2:MINORS条目: (11)附件3:文献质量评价AMSTAR量表 (12)AMSTAR量表 (12)尘肺病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尘肺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各种尘肺病的诊断。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职业病科等相关临床医生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尘肺病 pneumoconiosis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1-3]。

适用于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的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石棉肺及其他尘肺。

归属中医“咳嗽”、“肺萎”、“肺胀”、“肺痹”、“喘证”等范畴。

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尘肺病的西医诊断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职业尘肺病的诊断》(GBZ70-2015)第1号修改单[1]。

3.2中医诊断3.2.1病名诊断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1-3]。

归属中医“咳嗽”、“肺萎”、“肺胀”、“肺痹”、“喘证”等范畴。

3.2.2证候诊断基于《中医内科学》[6]、《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8]及尘肺病的临床特征[1-3],分辨寒热、虚实、脏腑、气血,临床常见证候如下:3.2.2.1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清晨咯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胸闷,脘腹胀满,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滑。

我国现行尘肺的诊断流程

我国现行尘肺的诊断流程

我国现行尘肺的诊断流程The current diagnostic process for pneumoconiosis in China is a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issue that requires attention and improvement. Dust lung disease, also known as pneumoconiosis, is a progressive lung disease caused by the inhalation of dust particles. It is a serious occupational disease that affects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nd can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 if not properly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China, there are specific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in place for diagnosing pneumoconiosi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中国目前尘肺病的诊断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和改进。

尘肺病,又称尘肺,是由吸入灰尘颗粒引起的一种进行性肺部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影响呼吸系统,如果不经正确诊断和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

在中国,有特定的指导方针和程序来诊断尘肺病,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挑战和限制。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n the current diagnostic process for pneumoconiosis in China is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and uniform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guideline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andhealthcare facilities. This inconsistency can lead to variations in diagnoses and treatment plans, which can impac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 Additionally,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up-to-date training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on the latest diagnostic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can also hinder accurate and timely diagnoses.中国当前尘肺病的诊断流程中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缺乏统一的规范化诊断标准和指导方针,跨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差异性。

尘肺临床路径

尘肺临床路径

尘肺临床路径一、尘肺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尘肺(ICD-10:J60-J7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方可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1.观察对象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

2.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2.1壹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2贰期尘肺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2.3叁期尘肺有下列三种表现之一者:a)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lOmm;b)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c)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尘肺病患者应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1.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解痉、平喘。

4.改善纤维化治疗。

5.双肺大容量灌洗术。

6.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尘肺病的诊治详解

尘肺病的诊治详解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行业分布
尘肺病主要分布在采矿、 冶金、建材、纺织等粉尘 作业行业。
地区分布
尘肺病在工业发达、粉尘 作业较多的地区发病率较 高。
人群分布
长期从事粉尘作业的人群 ,如矿工、冶炼工人、纺 织工人等,是尘肺病的高 发人群。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尘肺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 可能出现肺功能下降、呼吸衰竭等严 重并发症。
尘肺病的诊治详解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尘肺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尘肺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 而导致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 病变的职业病。
发病原因
主要病因是长期吸入粉尘,如硅 尘、煤尘、棉尘、茶尘等。粉尘 在肺内潴留,引起肺组织弥漫性 纤维化,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如何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粉尘暴露,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 ,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呼吸锻炼与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深呼吸、缩唇呼吸等,以改善呼吸功能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和恐惧
01
尘肺病患者往往因病情严重、治疗困难而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 疗,如肺移植等。但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需谨慎评 估患者情况后决定是否采用。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
呼吸系统感染
肺结核
尘肺病患者由于肺部受损,容易引发支气 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

25煤工尘肺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

25煤工尘肺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

煤工尘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一、煤工尘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煤工尘肺(ICD-10:J98.402),主要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ICD-10:J47)(二)诊断依据。

持有煤工尘肺证书,并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

2.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保持气道通畅,积极排出痰液。

2.积极控制感染。

3.咯血时给予止血治疗。

4.对症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煤工尘肺(ICD-10:J98.402),主要诊断必须符合支气管扩张症(ICD-10:J47)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学检查(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痰培养、痰涂片、痰找酸杆菌)(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超声心动图。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首选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有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史或危险因素者,需选择可覆盖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同时联合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

2.祛痰药物及辅助排痰治疗:体位引流、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可用支气管镜吸痰。

3.咯血的处理:休息,并根据病情选用止血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尘肺临床路径
一、尘肺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尘肺(ICD-10:J60-J7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方可作出尘肺病的诊断。

1.观察对象
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

2.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2.1壹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2.2贰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2.3叁期尘肺
有下列三种表现之一者:
a)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b)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
c)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尘肺病患者应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1.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解痉、平喘。

4.改善纤维化治疗。

5.双肺大容量灌洗术。

6.对症、支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60-J70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
(3)胸部CT或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结核抗体检测、PPD皮试;痰涂片找抗酸杆菌×3;痰培养。

(4)肺功能(病情允许时):常规通气功能、弥散功能;
(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病情允许);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肿瘤标志物、病原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免疫指标;肺活检(必要时且病情允许)。

(七)药物选择
1.抗尘肺、改善肺纤维化药物。

2.抗感染治疗。

3.祛痰、止咳、解痉、平喘药物。

4. 双肺大容量灌洗术。

5. 其他辅助治疗:肺康复治疗;低氧血症进行氧疗,以及对症治疗。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平稳。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出现并发症(如气胸、呼吸衰竭、严重肺部感染等),退出本路径,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退出本路径。

二、尘肺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尘肺(ICD-10:J60-J7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