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 鸟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专题《鸟》教案 苏教版
专题《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有关的诗文,帮助学生理解并建构文学作品中的鸟这个形象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2、引起学生对鸟的关注以及对鸟与人类关系的兴趣。
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发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4、培养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鉴赏兴趣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爱护环境的情感(隐性目标)教学重点:1、理解和建构鸟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对诗歌和散文中鸟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诗歌和散文的鉴赏能力课前准备:课下收集资料,课上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合作探究(一)鸟的起源阅读文中资料,寻找答案。
(二)鸟的美学欣赏鸟的图片,从色彩,姿态,形体,叫声等方面说说自己的感受(三)鸟与文学(资料课下收集,课堂展示)展示收集到的与鸟相关的谜语,古诗,成语,俗语,故事。
三、研读赏析(一)、《闻雁》1反复朗诵《闻雁》(韦应物),体会其感情:诗中思乡之情是一目了然。
(学生一般是就字面答“归思”)2、介绍文学作品中大雁的文化内涵:“闻雁思乡”和“鸿雁传书”。
“闻雁思乡”: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产生思乡之情?晚上,特别是月圆之夜,夜深人静,常使游子望月思乡;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常回家看看;秋天,“秋”字底下加一“心”字便是“愁”字,游子在外漂泊大半年了,到了秋季也是该考虑回家看看的时候了。
此时看到大雁已经列队向南归去,怎么不叫人产生强烈的乡愁呢?(鸿雁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自然成为秋的标志,成为典型的归家信号,顺理成章的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3、分析《闻雁》: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一个秋天的雨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
提问:如果将诗歌后两句前置,与原诗有什么区别?这样写的好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精选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精选3篇)人教版八班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篇17、阅读理解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闻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擅长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殊注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殊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异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兴奋的,似乎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的确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爱,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已并丕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行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方法。
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肃然起敬:颜色:(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对高邮咸鸭蛋出名的缘由,说明不精确的一项是:()a.高邮大麻鸭是闻名鸭种,鸭多,蛋也多。
b.高邮人擅长腌鸭蛋。
c.高邮鸭蛋是双黄蛋。
d.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好吃中看。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 第6章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题破山寺后禅院原卷版一.知识梳理【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
[1]【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诗词大意】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写作背景】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诗作赏析】首联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
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
颔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
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
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
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单元专题《鸟》(一)教学案苏教版
专题《鸟》(一)二次备课课题:专题《鸟》(一)【教学目标】1.通过咏鸟,初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
2。
正确认识鸟与人的关系,从而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被贬后开始“吏隐”,思想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池鹤》大约就是这个时候的作品。
刘禹锡《秋思》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写的是一鹤凌云的诗情画意,写晴空之鹤潇洒、闲适、清高,引发诗人的豪情.乌鸦:伤感、悲愁燕子:美好、惜春、时事变迁喜鹊:喜庆、愉悦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鸳鸯:永恒的爱情、白头偕老鹤:情义、清高、隐逸、神仙、长寿 杜鹃(子规):悲惨、凄恻、哀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咏鸟,初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
难点:正确认识鸟与人的关系,从而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复习引入】 一、导入二月天,清风送冷,枯枝新芽嫩;侧耳听,啁啾细语,鸟鸣暖人心。
那是谁在报告春的消息?是鸟!是一只只报春的鸟儿为我们带来充满欣喜的春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美妙的鸟世界。
一起来了解这些可爱的鸟儿,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关于鸟的传统文化。
(出示一些关于鸟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教者的点拔与图片欣赏,形成对鸟类的直观印象。
) 【自主 合作 探究】 二、观鸟—-展示台1.在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观察鸟儿的美,首先请同学说说我们这儿常见的鸟儿有哪些?请你列举一种鸟类,说说它的美。
(例如:麻雀、燕子、鸽子、喜鹊等)2.展示图片,说说这些图片展示了鸟类的什么特点与美. (学生自由欣赏图片,并畅谈个人感受与看法) 3。
小结:我们知道鸟类不但是大自然万物中美丽的一种,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们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们在写诗作文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它们,常常用它们的形象来抒写自己的内心体验。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因为不同种类的鸟的特点和情感表达作用的不同,人们对鸟的认识逐渐走向分化和细化,于是不同的鸟身上就存在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了。
2024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04:拓展阅读之《论语》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4 《论语》拓展阅读小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二、作品简介《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三、成书过程《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
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四、思想内容《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口语交际》《单元写作》专题《鸟》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口语交际》《单元写作》专题《鸟》学案《单元写作》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联想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2.我要学习联想的常用方法,注意运用联想的基本原则。
3.我能开拓联想和想象力,养成在事物之间寻找联系的思维习惯。
一、合作探究1、联想有什么特点?2、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3、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二、课堂检测联想作文训练《单元口语交际》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重要意义。
2.我要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三个基本要求。
3.我能学会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一、合作探究1、在口语交际中,怎样才能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2、分析下面的事例,说说李瑞环的讲话好在哪里?事例:有一段时间,天津有些地区煤气压力不足,做饭都困难,有些地区检修时,事先不通知,结果造成居民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有些用户表坏了,收费人员乱收,居民意见很大。
当时担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知道后,召集公用局局长和群众代表开了个座谈会。
他请公用局局长当场解答群众的问题,结果回答了很多,群众并不满意。
这时李瑞环讲话了:“局长同志讲了这么多,都没说清楚问题。
我可以得出结论,是你们领导班子不行。
\\\'市政府接受群众代表的意见。
过去,天津市煤气等于零,现在气化率居全国第一。
由于没有经验,又抓得不紧不实,,出现了些问题,我郑重地向全市人民检讨。
煤气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现代化的东西搞不好,还不如原始的:飞机出了问题,不如自行车安全;有了煤气搞不好,不如没有。
老太太不管你公用局长有这原因、那原因,只知道点火就得着,不着就有问题。
我要求市建委、公用局、煤气公司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居民用气。
我向代表宣布,不会很长时间,在煤气供应上一定给大家一个可靠的感觉,不然就换班子,直到搞好。
”3、“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要求:二、课堂检测1、假如让你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谈其好的一方面,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专题《鸟》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获得对鸟的各方面的认识。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专题 鸟》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鸟专题》学习目标:1、从观鸟、咏鸟、读鸟、谈鸟到写鸟,引导学生爱鸟护鸟。
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鉴赏能力和积累习惯。
第一课时(观鸟咏鸟)一、课前一赛(5题,每题20分,共100分)1、写出你知道的鸟中之最(两种):例如:跑得最快的鸟:鸵鸟2、请写出关于鸟的成语或俗语10个3、请写出两句写鸟的古诗句4、请写出不同的鸟代表什么含义,写出两种鸟(5个)例如“乌鸦:伤感、悲愁5、猜谜语(各打一鸟名)(1)恩爱夫妻喜相逢,说说唱唱打鱼归。
芙蓉深处轻舟过,红浆戏水泛光辉。
()(2)鸟儿当中数它小,针状嘴尾舌尖巧。
身子只有野蜂大,飞行本领却很高。
()(3)从南来个黑大汉,腰里插着两把扇。
走一步,扇一扇,阿弥陀佛好热天。
()(4)飞起来像只鸟,坐下像只猫。
夜间捉田鼠,眼亮本领高。
()(5)腿儿长背儿驼,长着翅膀飞不过河。
风吹草动胆子小,脑袋钻进沙窝窝。
()二、课前一听小组内听读一篇写鸟的文章,小组内互相评价三、专题活动(一)观鸟----感受鸟的外形美先出示师生收集的鸟的图片。
活动一:小组内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二)咏鸟---领略鸟在诗歌里的魅力。
1、鸟是如此的美丽,诗人也特别喜欢鸟,尽情地歌颂赞美鸟。
请把你们平时收集的咏鸟诗句默写在黑板上,比一比,哪一组默得多而准确。
学生上黑板写咏鸟诗句。
活动二: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黑板上这些诗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同桌可以商量。
(提示诗人喜欢的都是那些鸟,为什么?)2、将课文中的三首咏鸟诗读3-5遍,看谁能背下来。
组内齐背三首诗活动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歌的大意。
在组内交流活动四:(1)小组内背诵《闻雁》讨论为什么作者听到大雁飞来,就想家了呢?此时的作者处境如何?(2)组内背诵《池鹤》。
问为什么怅望云水田?(3) 组内背诵《迎燕》。
《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案1海燕(高尔基)
一海燕(高尔基)课型:新授时间:执笔: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重点]1.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2.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3.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学习难点]本文的象征意义。
[学习指导]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
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注: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写于1 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一专题鸟啼学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凫(
)
椋(
)鸟
老饕(
)
蔷(
)薇
束缚(
)
斑鸠(
)
荆棘(
)
蛰(
)伏
窒(
)息
攫(
)住
昊(
)天
2.改 正 字 形 有 误 的 词 语 。 摇曳 震作 丰饶 光茫 撕裂 跌荡 晶盈 势不可
009
鸟啼
1.扎实掌握文中重要的基 础 知 识,提 高 分 析 散 文意象的能力。 2.诵读感悟,交流提 升,学 习 本 文 托 物 言志的写法。 3.激 情 投 入,体 会 劳 伦 斯 对 生 与 死 的 思 考 ,培 养 珍 爱 生 命 的 意 识 。
1.泛读 与 精 读 相 结 合,勾 画 出 描 写 鸟 啼 的句子和抒发作者感悟的句子,并 用 心 体 会 作 者 对 生 死 的 思 考 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2.完 成 预 习 自 测 题 目:所 有 题 目 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 解 决 的 问 题 标 出 来,并 填 写 到 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面 对 人 类 如 此 惨 烈 的 伤 亡,面 对 人 们 对 战 争 的 心 理 阴 影,作者希 望 人 类 能 和 鸟 儿 一 样 向 死 而 生,于 是 写 下 了 《鸟 啼 》这 篇 散 文 。 三 、文 体 知 识 ——— 散 文 语 言 的 特 征
1.讲 究 文 采 。 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 淡 笔 轻 彩,着 力 表 现 事 物 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 意 识 地 化 常 语 为 奇 语,以 更 好 地表现散 文 的 “诗 情”和 “画 意”。 如 朱 自 清 先 生 《春》中 的 几 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 让 你,都 开 满 了 花 赶 趟 儿 。 红 的 像 火 ,粉 的 像 霞 ,白 的 像 雪 。” 再如《赤壁 赋 》中 写 箫 声 的 一 段:“其 声 呜 呜 然,如 怨 如 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 如 缕。舞 幽 壑 之 潜 蛟,泣 孤 舟 之 嫠 妇 。” 散文讲究文采,但 并 非 只 使 用 华 美 的 语 言,有 的 散 文 家 使用最平 常 的 语 言,却 能 写 出 极 美 的 文 章 来,即 所 谓 的“家 常 风 ”。 如 魏 巍 的 《我 的 老 师 》。
苏教版语文八下鸟
31.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模仿60多种鸟鸣。
32.最复杂的鸟巢:非洲织布鸟的巢,它同时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33.最大的鸟巢:白头海雕的巢,长6米,宽2.9米。
34.最小的巢:吸蜜蜂鸟的巢,只有顶针大小。
35.产卵最少的鸟类: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卵,是产卵最少的鸟。
7.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8.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9.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10.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11.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12.寿命最长的鸟: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的“老寿星”。
习
学
法
指
导
1.在谈鸟时,要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2.在写鸟时,要培养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世界鸟类之最】
1.跑得最快的鸟:鸵鸟,72千米/小时。
2.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27.4千米/小时。
3.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 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了。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 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 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我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叫三声夸克》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十四、叫三声夸克【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生疏过程。
2.体会本文精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发觉问题、不断探究、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
2.体会本文精确、生动的语言。
【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肇.()事猜.()测隧.()道电荷.()泄()气踪()迹模()型禁()闭【课堂助学】一、情景导入二、整体感知三、探究学习四、拓展:生疏夸克,以第一人称介绍,要求:语言生动形象。
五、总结。
【课后作业】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最小单位都是原子。
铁的最小单位是铁原子,氢的最小单位是氢原子;水的最小单位是水分子,不过,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分到最小的单位,分到原子这一步就算到头了。
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行再分的了。
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觉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果真,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发觉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
原子核本身却格外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古怪心驱使科学家进一步争辩原子核的结构,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人们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
1.节选文章第l段接受了说明方法,说明。
2.“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觉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盒子?”这句话中的两个“盒子”分别指什么?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自古以来....都认为原子是不行再分了。
(2)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3)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 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学案(教师版)苏教版提前自学:一、自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3、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画出文中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的句子,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学习过程1、阅读下列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于1892年9月发表了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
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
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底层”社会。
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
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的大学》于1923年完成。
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
他的文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
散文诗《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当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
2、给下列加点词注音:胆怯.()翡翠..( )..()蜿蜒3、反复诵读,画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情景研讨:一、情景研讨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情景研讨过程: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勇猛搏击于惊涛骇浪中的海燕形象)同学们,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
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导学案
6.《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谁,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理解性默写 给下句默写上句
学法提示
背诵方法:①多读、多背、多默写;②理解、背会、写对、学会联系与分类归纳。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自主复习导航(15分钟):
活动一:整理本课考点
(一)先明确考点、同时对照《2017淮安中考复习指南》进行考点梳理或整理:
既是复习课,首先要强调知识性,它要囊括初中1-6册课本中所学的古诗文,要让学生认识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其次要讲究趣味性,旨在提高学生背名句的兴趣以及运用名句的能力。所以,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是本堂课设计的特点,整个这堂课的结构就分为三大块:认识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和趣味练习。教材中的古诗文里的中心句、哲理句、比喻句、对偶句、用典句的理解与记忆是复习的重点。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
20.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说到王勃,你会想到“-----------------------,-----------------------------”;说到苏轼你会想到“-----------------------,---------------------------”;说到孟子,你会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6.心境是诗。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的自责和对农民的同情;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充满了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结合生活现象,运用比喻写出了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恐龙无处不有》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鸟tún()目chánchú()xié()带潮xī()领yù() yǎn()射二氧化guī()排chì()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2)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4.本课两篇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国_____泰斗,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5.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参考答案1.臀蟾蜍携汐域衍硅斥2.(1)B (2)D3.(1)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4.阿西莫夫美科幻小说科普作品5.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
多少年来,地壳一直在进行着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6(1)举例子(2)打比方(3)举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鸟》学案(一)《闻雁》1.作者简介:韦应物,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韦苏州”。
783年,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夏天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2.译文: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3.阅读全诗,思考问题:(1)“故园渺何处?”采用何种修辞?句中“故园”指什么?“渺”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设问。
长安。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
(思乡之情不言而明。
)(2)“归思方悠哉。
”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有何作用?明确:直抒胸臆。
诗人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
(3)“淮南秋雨夜”一句写景有何作用?明确:点明地点和季节。
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秋雨,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衬托诗人的归思之情。
(4)“高斋闻雁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思乡之情。
解析:诗人独坐高斋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归雁在古诗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
)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
4.总结:(1)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归思”和“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含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2)全诗意境高古澹远,语言质朴自然。
(二)《池鹤》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2.译文: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低下头怕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羽翼消失。
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
对风鸣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3.阅读全诗,思考问题:(1)“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明确: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作用: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群鸡”能比的。
(成语:鹤立鸡群)(2)“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中“丹砂”“白雪”比喻什么?有何作用?明确:“丹砂”比喻“丹顶鹤头顶上朱红色的皮肤”,“白雪”比喻“白色短尾”。
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池鹤的外形特征,突出它的色彩美。
(3)“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明确:反衬(对比)。
丹顶鹤和鸬鹚对比,突出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鹦鹉“语声娇”,声音娇媚,以讨好主人,暗喻邀宠献媚。
“苦嫌”,诗人痛恨这种邀宠献媚的行为。
(4)“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句中“怅”是什么意思?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怅”,惆怅,不如意。
“怅”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
(5)“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写池鹤的鸣声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4.总结:(1)中心意思:全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写作特点:托物言志:以鹤为喻,抒发感情。
(三)《迎燕》1.作者简介:葛天民,南宋越州山阴人。
初为僧,后还俗,居西湖上,所交皆名士。
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
有《无怀小集》。
2.译文: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3.阅读全诗,思考问题:(1)“咫尺春三月”用“咫尺”状“春三月”,有何作用?明确:用咫尺状春三月,见季节短暂,稍纵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
(2)“寻常百姓家”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有何作用?明确:“寻常百姓”,表明主人身份:非富贵人家,其住宅非雕梁画栋式建筑。
(3)诗人为什么“不下旧帘遮”?明确:为迎新燕入。
分析:“帘”会妨碍燕的出入,故“不下”;“帘”惟其“旧”,才是“新燕”识别而“入”的标志;“帘”之所以“旧”,还具体表明主人是“寻常百姓”,无财力换上新“帘”。
“为迎”句,直抒胸臆,是因;“不下”句,点明做法,是果。
用词前呼后应,属对一虚一实,章法错落有致。
(4)请描述“微雨飞燕”图。
明确: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分析:“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湿”是雨中飞行的结果。
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翅湿”在所不辞,神情跃然纸上。
(4)“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写燕子生活的自由自在,暗示了什么?明确:暗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分析: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
新巢已成,雏燕长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过年华”。
4.总结:(1)全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暗示诗人隐居生活的喜爱。
(2)写作特点:善于捕捉具有特征的细节,以点概面,以静显动,视觉美与嗅觉美交织;似画,而又为画面所不可企及,显示了诗之为艺的特殊表现功能。
(四)综合实践1.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
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
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
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
示例: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等。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示例:①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
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
它是为飞翔而生的。
②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
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
2.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就“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说说自己的发现。
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诗:“咫尺春三月……相伴过年华。
”台湾郭枫在《空山鸟语》中写道:“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材料二:飞鸽传书捎佳音,黄雀晨鸣唤学子,燕子春归知时令。
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与鸟类息息相关。
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失败,人类制成了滑翔机,并最终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现代的飞机,这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距离。
材料三:蜂鸟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时,那是前后左右,随心所欲,灵活自如。
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歼击机,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转个弯,那至少也得绕一个半径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
示例:①鸟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一份子,更是人类情感的寄托,“相伴过年华”。
②人类向鸟类学习,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③人类向鸟类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继续钻研和探究。
3.鸟是可爱的精灵,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写鸟或带有“鸟”字的诗歌,请写出几句(至少三句)。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⑤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⑦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⑧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秋词》)4.写出含有“鸟”字的成语。
一石二鸟、小鸟依人、倦鸟知返、倦鸟归巢、笨鸟先飞、鸟语花香、鸟为食亡、鸟尽弓藏、如鸟兽散、百鸟朝凤、笼中之鸟、惊弓之鸟5.写出有关鸟的俗语或谚语。
俗语:①与凤同飞出俊鸟,与虎同眠无善兽②天高任鸟飞③飞鸟尽,良弓藏④枪打出头鸟⑤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谚语:①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②鸟之将死,其鸣也哀③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④深山出俊鸟⑤人来投主,鸟来投林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