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fefdc8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f.png)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
亚文化是
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它通常由一小部分
人群所共同体验和认可。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和互动,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图景。
首先,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的关系。
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主流文化的延伸和拓展,
它为主流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比如说,嘻哈文化、游戏文化、动漫文化等亚文化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主流文化,为
社会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和审美情趣。
其次,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现象。
亚文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化的塑造和影响,同时也
在潜移默化中对主流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说,一些亚文化
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生活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流
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最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形式,不因为它们与主流文化不同就对其持偏见或歧视,而是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欣赏它们。
只有在这样的包容和理解下,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才能和谐共处,共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繁荣。
在今天的社会中,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只有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实现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谢谢大家!。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b0cc6e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5.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范式之外形成的一种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形态。
在社会学领域,研究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通过对亚文化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变迁。
亚文化经常因为特殊的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与主流文化产生分歧。
对于亚文化群体来说,他们通常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艺术和行为方式等,这些奇特之处可能使他们受到主流社会的误解和排斥。
然而,亚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往往起到推动作用。
举一个例子,年轻人流行的嘻哈文化就是一种亚文化。
嘻哈音乐具有明显的非主流特点,它的歌词内容常常讲述的是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命运观。
嘻哈文化强调自由、反传统、反抗和表达独立的个性,这些特点与传统的主流文化定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互动与碰撞的状态。
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和追逐。
正是因为亚文化的存在,社会的文化语境变得多元化,社会创新和变革得以涌现。
同时,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接纳和吸纳也能够促进社会更好地适应变化。
然而,亚文化也需要与主流文化保持合理的关系。
长期以来,社会中一些亚文化被边缘化和歧视,例如朋克文化、摇滚文化等。
这些亚文化由于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差异,往往被视为叛逆、堕落,进而受到传统意识形态的打压。
这种对亚文化的排斥和歧视,也是社会乃至国家进步的障碍。
因此,要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在理解主流文化的基础上,给予亚文化以尊重和关注。
亚文化的存在不仅可以丰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思想、创意和价值观。
通过开放的心态,主流文化可以包容和吸纳亚文化的优秀内容,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而又纷繁的动态平衡。
亚文化既与主流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又与主流文化保持润滑的互动。
亚文化的存在不仅展示了社会多样性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联性研究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联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46192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7.png)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联性研究当我们触及到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很容易联想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现象。
亚文化被视为一种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标准相去甚远。
然而,深入探索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我们会发现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首先,亚文化的形成与主流文化密不可分。
亚文化往往由一群共同理念或价值观的个体组成,他们因为对主流文化的固有不满或反叛而走上特定的文化道路。
比如嘻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的形成源于非裔美国青年对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这些亚文化的形成正是主流文化的一种反映,它们通过在文化中强调不同的特点和对主流文化的抗争来塑造自己的独特身份。
其次,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在彼此的互动和相互影响上。
亚文化往往通过主流文化的渠道被推广和传播。
主流文化因其广泛流行和接受程度高,为亚文化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例如,现代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各种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年轻人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发起和关注特定亚文化的活动。
这种转变和互动不仅促进了亚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主流文化的内涵。
另外,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主流文化带来影响和改变。
亚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常常会激起主流文化的一种思想和行为变革。
例如,朋克文化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过对传统音乐和审美观念的革新,重新定义了音乐和艺术的边界。
这种亚文化对音乐、时尚等领域的影响力使它逐渐融入主流文化,并推动了社会对于个性和创新的认同。
因此,亚文化不仅在主流文化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存在,也对主流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也存在着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主流文化常常对亚文化持有批判和排斥的态度,将其视为一种异类。
与此同时,亚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抗拒主流文化的规范和价值观。
这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对立甚至会演变成不可调和的冲突,导致文化的分裂和社会的撕裂。
因此,要有效地研究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联性,需要超越简单的对比分析,理解两者之间辩证的关系。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27ff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c.png)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话题。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既有着联系,又有着区别。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的一种次文化,它通常由一群人共同形成,具有自己的特定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和审美观念。
比如说,嘻哈文化、朋克文化、游戏文化等等,都可以被视为亚文化的代表。
这些亚文化不同于主流文化,但它们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多样性,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然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流文化的不足,它们为主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同时,主流文化也为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资源。
可以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我们不能因为某种文化与我们的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就对其持偏见或歧视,而应该尊重每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
因此,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和接触不同的文化,尊重并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习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在社会大熔炉中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亚文化与主流社会演讲稿
![亚文化与主流社会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7bc7c6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d.png)
亚文化与主流社会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亚文化与主流社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亚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代表了一群人的共同兴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而主流社会则是指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和价值观。
亚文化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亚文化与主流社会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实际上,亚文化和主流社会是相辅相成的。
亚文化的存在丰富了社会的多样性,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使得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亚文化也为主流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亚文化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亚文化正是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亚文化中,人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亚文化对于个体的心灵成长和情感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亚文化与主流社会之间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冲突。
一些亚文化群体可能会受到主流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他们的权益和利益可能会受到侵犯。
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现象,建立一个和谐共存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亚文化与主流社会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尊重。
亚文化不应该被简单地视为“另类”,而是应该被看作是社会多元化的一部分。
主流社会也应该给亚文化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不同的文化现象在社会中共同繁荣发展。
总之,亚文化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现象,建立一个和谐共存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多姿多彩。
谢谢大家!。
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6d40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2.png)
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网络时代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社交。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亚文化一般指的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次文化,它是在特定社会群体内形成和传播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与传统的地域限定亚文化相比,如今的亚文化更多地以网络为平台,以“脱离了传统地域限制”的方式展现。
在网络时代,亚文化的产生并不总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立,很多时候,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是主流文化的补充和拓展。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圈子。
比如,一些游戏爱好者就会自发地组成一个游戏迷亚文化群体,他们在线上讨论游戏、分享攻略,并且还可能举办线下的聚会和比赛等。
这些亚文化群体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主流文化的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其次,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也有时成为主流文化的领头羊。
在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通过网络发布内容、制作视频和音乐等,有机会迅速积累人气成为网红或社交媒体的大V。
他们所代表的亚文化往往成为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推广者。
比如,很多网络主播的短视频、表演和段子等,迅速在互联网上走红,引领了一股新的流行风潮,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网络时代下,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也比以往更加迅速和广泛。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大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平台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为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比如,一些特定的亚文化群体通过网络平台组织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形成了类似于“私人俱乐部”的亚文化社群。
当然,亚文化也有其固有的问题和风险。
一些亚文化群体可能形成闭门造车、理解困难的独特语言和符号体系,导致与主流文化的脱节。
同时,一些亚文化群体也可能滋生出极端主义、仇视他人的思想观念。
亚文化对主流社会的影响演讲稿
![亚文化对主流社会的影响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d3fb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2.png)
亚文化对主流社会的影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亚文化对主流社会的影响。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主流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亚文化为主流社会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比如说,嘻哈文化、滑板文化、游戏文化等,这些亚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这些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不仅丰富了主流社会的文化内涵,也为主流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亚文化为主流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
亚文化群体通常是年轻人,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他们追求个性和自由,他们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
这种活力和能量为主流社会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亚文化对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亚文化通常代表着一种反传统、反权威的态度,它们提倡自由、平等、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主流社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产生了挑战和冲击。
这种挑战和冲击虽然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和不安,但它也促使主流社会反思和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亚文化对主流社会的影响是双向的。
在与主流社会的交流和融合中,亚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它吸收了主流文化的一些元素,同时也为主流社会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
这种双向的影响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化,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性。
总之,亚文化对主流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它丰富了主流社会的文化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挑战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亚文化,促进亚文化与主流社会的交流和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大家!。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325160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b.png)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在中国文化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首先定义这三种文化概念,然后分析它们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演变。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文化的动态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并不断发展。
我们将首先概述主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它是社会的主导文化,通常反映了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主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佛家等多元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体系。
随着社会的变迁,主文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
接着,我们将探讨亚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亚文化是在主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群体性和时代性。
在中国,各种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和行业文化等都是亚文化的典型代表。
亚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为社会提供了多元化的价值选择。
我们将分析反文化在中国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反文化是对主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它往往代表了社会的非主流声音和反叛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反文化曾多次出现,如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五四运动等,都为中国的文化变革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动力。
通过深入研究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在中国文化变迁中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文化创新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主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主文化,作为社会的主导文化,它代表着主流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对于社会文化的变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主文化的变迁尤为显著。
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的主文化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变。
从古代的儒家文化,到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再到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次文化的变迁都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这些变迁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当代,中国的主文化正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例子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1fdd5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09.png)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例子
1. 嘿,你看那摇滚音乐,那就是一种亚文化呀!就像崔健的摇滚,多带劲啊!它不同于主流的流行音乐,却吸引了一大批疯狂热爱它的人。
2. 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不也是亚文化嘛。
像那些痴迷动漫的小伙伴们,对二次元世界简直是爱得不行啊,这和大家都看的传统电视剧文化可不一样哦!
3. 电竞游戏文化算一个吧!很多人天天沉迷其中呢。
就好比那些电竞比赛,选手们在台上激烈角逐,台下粉丝疯狂呐喊,这影响力可不比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弱呀!
4. 还有嘻哈文化呀,那个节奏感,哇塞!像那些说唱歌手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和主流的音乐形式差别多大呀!
5. 街头涂鸦呢!在城市的角落里绽放着独特的色彩,这和那些正统的绘画艺术比起来,多有个性啊!就像在灰色地带冒出来的绚烂花朵。
6. 小众的极限运动文化,那可是相当刺激啊!那些玩滑板、跑酷的人,多勇敢啊,和普通的健身运动相比,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呀。
7. 朋克文化呢,那独特的造型和风格。
那些朋克青年走在街上,多扎眼呀,跟主流的时尚风格差异明显得很呐!
8. 古风文化现在也很火呀,好多人穿着古装,仿佛穿越回古代。
这跟现代的时尚文化相比,是不是别有一番韵味?
9. 军事爱好者的文化呢,他们对各种军事装备如数家珍。
这和普通人对军事的了解程度相比,那真是专业太多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主文化和亚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们共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1630b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4.png)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亚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那么,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亚文化是如何定义的。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通常由一群具有共同特征和兴趣的人组成,他们可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艺术等。
而主流文化则是指占据统治地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的文化形态。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和融合,它们之间既有着矛盾,也有着共生。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亚文化如同画面中的各种颜色,它们或鲜艳夺目,或低调内敛,或者充满个性和创意。
而主流文化则是这幅画面的主题,它给予了画面以主旋律和基调。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相互交织,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像是一场精彩的对话。
亚文化如同对话中的不同声音,它们或激昂澎湃,或细腻动人,或清新淡雅。
而主流文化则是这场对话的主题,它汇聚了众多声音,形成了社会的共识和价值观。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启迪,共同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亚文化如同大树上的嫩芽,它们或茁壮成长,或枝繁叶茂,或枯萎凋零。
而主流文化则是这棵大树,它为嫩芽提供了阳光和雨露,使之茁壮成长。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
在当今社会,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愈发紧密,亚文化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亚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形态,让社会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同时,也要保持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其成为我们社会文化的主旋律和基石。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在社会文化的舞台上,各展其长,相得益彰,共同谱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社会文化乐章!谢谢大家!。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f2808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2.png)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各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讨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究竟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它通常是由一群人或者一个群体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和兴趣所形成的。
亚文化可能是某个特定的群体,比如青少年、摇滚乐迷、游戏玩家等,也可能是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或者审美取向。
而主流文化则是指在某个社会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它通常是由政府、教育机构、媒体等权威机构所推崇和传播的文化。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流文化的延伸和补充,它为主流文化提供了多样性和活力。
比如,流行音乐、街头文化、嘻哈文化等都是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为主流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
同时,亚文化也在不断地接受和吸收主流文化的影响,逐渐融入到主流文化之中。
这种相互影响和融合,让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冲突。
在某种程度上,亚文化可以被视为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和反叛。
亚文化群体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特殊需求和兴趣而与主流文化产生冲突,甚至形成对立。
这种冲突既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但是,如果这种冲突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调解,就可能导致文化的分裂和对立。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
亚文化并不是主流文化的敌人,而是它的补充和延伸。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形态,促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在这种共生共荣的氛围中,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生态。
最后,我想引用美国文化学者克里斯托弗·拉斯克尔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文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堵墙。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9ef2c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3.png)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是现代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
主流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被广大大众接受和认同的文化形态,它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观念。
而亚文化则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存在的、以小团体形式发展起来的特定文化现象,它们通常与特定的群体、兴趣、年龄、地区等因素相关联。
主流文化的特点是普遍性、广泛性和一致性。
它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习俗、行为模式的集合,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基础。
主流文化通常是通过教育、媒体和社会机构等渠道向大众传播,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它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亚文化的特点是特殊性、局部性和多样性。
亚文化通常是由一小部分人组成的特定群体所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们在其中一种程度上与主流文化相对立或与之有所区别。
亚文化的兴起往往源于一些特定领域的需求或者反对主流文化的产物。
亚文化可以表现为街头文化、青少年次文化、音乐文化、时尚文化等多种形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特定群体的需求、表达了他们的独特个性。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吸纳和融合亚文化的元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例如,摇滚音乐曾经是一种亚文化,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主流音乐所接受和认同,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表达形式。
同样,一些亚文化也会通过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和交流,逐渐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认可。
这种相互作用和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进步。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主流文化作为一种统一的文化形态,起到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它代表着社会的共同目标和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凝聚力。
亚文化则更多地关注个体的需求和表达个性,它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多元的文化空间,为人们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提供了机会。
尽管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生态系统。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1734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9.png)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论的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这个话题。
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亚文化逐渐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次文化,它包括了各种不同
的群体,如嘻哈文化、游戏文化、动漫文化等等。
这些亚文化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与亚文化相对应的是主流文化,它是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文化形式,通常由政府、媒体和社会精英所塑造。
主流文化通常是
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的,它反映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既有着相互影响,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亚文化的兴起往往是因为年轻人对主流文
化的不满或者是对新事物的追求。
亚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
社会现状的不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文化的发展。
而
主流文化也会吸收一些亚文化的元素,以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
促进的。
亚文化的兴起反映了年轻人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它们为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而主流文化则为亚文化提供
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资源,使得亚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在当今社会,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亚文化,尊重每一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同时也要保持对主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
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亚文化变为主文化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亚文化变为主文化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fb4a1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3.png)
亚文化变为主文化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亚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亚文化通常指的是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中的子文化,其具有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和审美观念。
在一些情况下,亚文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超越主流文化,成为主要的文化趋势。
本文将探讨亚文化变为主文化的例子,并分析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亚文化变为主文化的例子。
首先,将介绍亚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以便读者对亚文化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接下来,将讨论亚文化如何影响主流文化,并引起主流文化的变化。
最后,将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探讨亚文化如何在某些情况下演变成主流文化。
通过这些例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亚文化如何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亚文化如何逐渐演变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并分析这种转变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通过研究亚文化变为主流文化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共存。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话题,我们希望能够为文化研究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2.正文2.1 亚文化定义和特点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特定群体或社群,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服饰等特点。
亚文化通常会与主流文化形成对比,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规范产生冲突或不同。
亚文化的形成通常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或追求特定目标,例如青少年亚文化、嘻哈文化、摇滚文化等。
亚文化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感强烈:亚文化成员通常对自己的身份和集体身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会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习惯和风格来彼此联结。
2. 对主流文化的挑战或抵抗:亚文化往往会对主流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念或规范提出质疑或挑战,他们可能会选择与主流文化保持距离或进行抵抗。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161fd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5.png)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是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流文化是指被广泛接受并认可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而亚文化则是指在特定群体中形成的、与主流文化有一定差异的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定义、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对而言,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中形成的、与主流文化有所差异的次文化形态。
亚文化一般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如青少年、学生、音乐爱好者等,其形成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亚文化在其中一种程度上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反叛和挑战,通过对主流文化的重构和转变来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和追求,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一方面,主流文化对亚文化产生一定的规制和引导作用。
主流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亚文化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主流文化的压力和限制。
另一方面,亚文化则对主流文化产生一定的促进和创新作用。
亚文化的出现往往带来一种新的文化风潮和审美趋势,进而影响和改变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相互渗透和共生的趋势。
一方面,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亚文化的元素和特点,以满足社会中多元化的需求。
例如,摇滚音乐曾经是一种亚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成为主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亚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亚文化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常常采取一些与主流文化接轨的方式和手段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总结起来,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是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流文化具有广泛普及、影响力大、传统性和约束力等特征,而亚文化则在特定群体中形成,通过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和挑战来满足个体需求和追求。
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呈现出相互渗透和共生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将进一步深化和愈加复杂。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4a40714a8114431b90dd8b2.png)
“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 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 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为后现代主义 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同时他们对 后世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社会文化研究者们看作是第一支真 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的关系
什么是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 的利益,它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和批 判的态度。青年亚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它 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
什么是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 要影响的文化。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内,在社 会基础和非主流文化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 的文化,如政治、历史、经济、哲学、法律、科学技 术、文学艺术等,是主流文化,都具有“官方”颜色, 都是独立存在的。
上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杰克·克鲁亚克,露西安·卡尔和艾伦·金斯堡。
爵士乐和摇滚乐
什么在阻碍青年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 中?
①青年亚文化本身的缺陷
所有文化都倾向于纵向地自我发展,但并非所有文化都具有足够的横 向扩散能力。
②来自大众的阻力
每一代人的群体记忆都伴随着上一代人的唾弃,下一代人的鄙夷,
③来自其它亚文化的压力
谢谢!
1960年百事可乐把它的广告业务交给BBDO广告公 司。当时,可口可乐以5∶1的绝对优势压倒百事 可乐。BBDO公司分析了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的 变化,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象, 做出种种努力来把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的饮料。 经过4年的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正 式面市,并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后,可口可 乐试图对百事可乐俘获下一代的广告做出反应时, 它对百事可乐的优势已经减至2∶1了。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ad5de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a.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组织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在社会学的视角下,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框架之外形成的、特定群体认同和实践的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和意义。
亚文化的形成往往由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个体的需求。
例如,青少年亚文化就是在青少年阶段形成的,以个体渴望独特性和自我表达为特征。
这些亚文化群体往往以特定的服装、音乐、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来彰显自我身份认同。
这种亚文化往往被主流文化视作与常规规范相悖,因此容易受到社会的边缘化和负面评价。
然而,亚文化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和价值。
它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社交圈子和身份认同。
通过与同好者的沟通和交流,亚文化群体能够得到支持和理解。
他们通过亚文化的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和追求个性化的欲望,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考虑到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亚文化的存在是人们在具体社会背景下的正常行为。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不应被简单地视为对立。
实际上,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亚文化既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改变。
亚文化常常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来挑战和改变主流文化的规范和权威。
在某种程度上,亚文化是主流文化发展的一种助推剂,它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创新。
尽管如此,亚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例如,一些亚文化可能过分强调个性和独特性,导致个体疏离主流社会和失去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
一些亚文化也容易陷入极端主义和非理性的思想与行为。
因此,亚文化的发展和存在需要得到适度的关注和指导,以防止其对社会秩序和和谐的破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
亚文化既是社会多样性的表现,又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了解和研究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多样性与变迁的本质。
亚文化的传播逻辑转向——与主流文化在“参与”中融合
![亚文化的传播逻辑转向——与主流文化在“参与”中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555afe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f.png)
亚文化的传播逻辑转向——与主流文化在“参与”中融合亚文化指的是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独立文化现象,它通过特定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等来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社群。
传统上,亚文化往往是以孤立的方式存在,与主流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对立,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亚文化的传播逻辑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亚文化开始在“参与”中与主流文化融合。
第一,社交媒体推动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互动。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亚文化可以更容易地触达大众,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点。
同时,主流文化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和参与亚文化的内容和活动,进一步了解和接纳亚文化。
例如,一些亚文化网红通过社交媒体的直播平台与粉丝互动,通过分享生活、交流感受等方式,形成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同体验。
第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融合。
随着亚文化的受欢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开始借助亚文化的元素来进行创作和营销。
通过将亚文化的符号、形象、故事等元素转化为商品或者媒体内容,使亚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
这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使得亚文化的观众和主流文化的观众相互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拉近了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距离。
第三,亚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影响力提升。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亚文化的传播范围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域或社群,而是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各种亚文化现象如K-pop、二次元文化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这种全球化的亚文化传播使得亚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主流文化的思潮、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亚文化的传播逻辑正在转向与主流文化在“参与”中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使得亚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也使得主流文化对亚文化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亚文化的参与者来说,这种转变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自己和传播价值观的机会。
亚文化变成主流文化的例子
![亚文化变成主流文化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7b92c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1.png)
亚文化变成主流文化的例子《亚文化“转正”啦》嘿,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以前被认为是亚文化的东西,慢慢变成主流文化啦!就说那二次元吧,以前很多大人觉得那就是小孩子瞎闹腾的玩意儿,可现在呢,动漫、漫画啥的多火呀!走在大街上,时不时就能看到穿着动漫角色服装的小伙伴,那叫一个酷。
而且各种动漫展办得风生水起,好多人都跑去玩,不仅能看到精彩的表演,还能买到各种周边,可热闹了。
想当年,喜欢二次元的人还总被人说是不务正业呢,现在可成了香饽饽啦!还有电竞,那以前也是在主流文化边缘晃悠的。
很多家长一听孩子说喜欢打游戏,那血压蹭蹭就上来了,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现在呢,电竞比赛那叫一个火爆!电竞选手们那也是明星一样的待遇,粉丝多得很。
甚至一些学校都专门开设了电竞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这要是放在以前,谁敢想呀!还有嘻哈文化,以前那就是小众圈子里的爱好。
戴着大金链子,嘴里唱着饶舌,很多人看着觉得怪里怪气的。
但现在,嘻哈音乐在各种音乐平台上都特别火,好多年轻人都喜欢跟着节奏摇头晃脑。
而且各种嘻哈综艺节目也办起来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了嘻哈文化。
为啥这些亚文化能变成主流文化呢?我觉得呀,一方面是现在大家的观念越来越开放了,对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更包容了。
另一方面是这些亚文化本身也有它们的魅力和价值呀。
比如二次元能给人带来很多想象和欢乐,电竞考验人的智力和反应速度,嘻哈文化能让人释放压力和表达自我。
这些亚文化的“转正”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再是单一的主流文化一统天下。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喜欢的文化,想喜欢二次元就喜欢二次元,想玩电竞就玩电竞,这种自由的感觉多棒呀!所以呀,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些变化。
说不定哪天又有什么好玩的亚文化“转正”了呢,到时候我们又可以开开心心地去感受新的文化潮流啦!。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f672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9.png)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话题。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当今社会,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织与碰撞已成为一种常态,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它通常是由某一特定群体或者社会阶层所创造和形成的。
亚文化在文化、艺术、音乐、时尚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表现形式,比如说朋克文化、嘻哈文化、游戏文化等等。
这些亚文化的形成往往是由于特定群体对主流文化的不满或者是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认同所导致的。
亚文化的存在丰富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交流的机会。
而主流文化,则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文化形态。
主流文化通常是由社会中的多数群体所创造和传承的,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往往是通过大众媒体、教育、宗教等渠道来实现的。
主流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共同认同的重要基础,它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当今社会,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密。
亚文化的兴起和传播离不开主流文化的支持和认可,而主流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亚文化的创新和活力。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不仅丰富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交流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需要保持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最后,我想说的是,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保持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多元、包容的社会。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而这些价值观是散布在种种主导文化之间的。
亚文化的产生过程其实质就是享乐型个人主义最终战胜“英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过程。
产生这个过程的原因:托克维尔认为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人性的趋势,即人心要求“平等”(“条件均等”)。
亚文化有各种分类方法,罗伯逊将亚文化分为人种的亚文化、年龄的亚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等。
如年龄亚文化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可分为城市文化、郊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
由于亚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响人们生存的社会心理环境,其影响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赋予人一种可以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
两者关系:陈霖笔名林舟,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新闻传播系主任。
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批评、新闻传播与大众文化的研究。
出版《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等专著,近年发表《微视频的青年亚文化论析》、《黑客亚文化的媒介镜像》、《青年亚文化的跨文化解读》、《没有立场的立场》等论文与评论三十余万字。
马中红(简称“马”):CCCS认为最重要的亚文化特征,我觉得依然被今天的亚文化传承着,比如“抵抗”的特性,只不过,抵抗的对象和抵抗的方式已经改变了。
再比如“风格”,今天网络世界盛行的亚文化有没有“风格”化的东西?我觉得有,但是,这种“风格”呈现的状态和表征的意义有了不同。
语言文字就是一个典型的方面。
不同的亚文化类型有它们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一些专门的用词,比如同人文、火星文等等,以此同其他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相区别,确立自己的亚文化身份。
所以,我觉得CCCS有关亚文化的理论依然可以用来考察今天中国的亚文化,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去理解这些理论内涵。
陈:对亚文化的研究或可揭示我们当下的文化困境。
我觉着,一方面,可以重视亚文化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文化实践,发掘其意义,丰富我们社会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亚文化作为次文化,依附于主流文化而存在。
亚文化通常是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文化形态,它的兴盛,也昭示着一种总体文化的分崩离析。
当主流文化不再能控制其他文化类型,当主流文化对异文化怀有宽容和开放的姿态,或者是当主流文化本身千疮百孔时,亚文化特别容易出现井喷,在侧面将主流文化需要遮掩的东西,被压抑的种种生存状态,撕破并呈现了。
马:的确如此!另外,我们关注亚文化的立场和角度,还可以和媒介结合起来。
我们生活在媒介化的社会中,也就是说,我们离不开媒介,媒介彻底地形塑了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就亚文化而言,一方面,亚文化离不开媒介这个传播载体;另外一方面,媒介也在塑造、再现、建构,甚至是刺激和催生亚文化的诞生。
这与CCCS时期情形有所不同,那时媒介与亚文化的关系,更多体现在单纯的再现层面上,并且有意地将亚文化污名化,视亚文化为引发社会“道德恐慌”的诱因。
而新媒介语境下的媒介与亚文化的关系显然要复杂多了,媒介力量不容忽视,从媒介技术和媒介文化的立场看待今天的亚文化,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立场和视角。
/content/54977南方周末访问内容亚文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向主流文化转化。
蒋原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主要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今日先锋》丛书主编、《媒介批评》集刊主编。
研究领域:文艺理论和当代文学。
代表著作:《文学批评学》、《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批评文体论》、《90年代批评》。
从功能主义社会学立场出发,社会主义文化是各种文化在同一个大的系统内发挥各自的作用、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使得社会能够协调运行。
除了在社会大动荡、大分化的时期,一般而言,各种文化都是相互对立也是互相协调的。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也不是像人们想象那样,是不同质的、截然分开和分明的。
以火车站为例,原来我们认为,相对于北京站、南京站,北京南站、南京南站都是“亚”的。
但高铁出现后,作为一种媒介,改变了社会的交通结构,一路上经过的都是各地的东站、南站、北站和西站,它们在高铁时代成了“主流”站。
再说年轻人,在由成年人管理的社会里,年轻人好像天然是“亚”的。
但回想100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或者五四运动,以及推而广之几乎所有新思潮、新文化,都是年轻人引入的。
年轻人创造了新文化的媒介,相对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他们引进的文化就是亚文化。
这些亚文化,有的失败了,有的则在后来变成了主流文化。
今天的电子文化和网络文化也是由年轻人带头引入的。
总体来看,相对于印刷文化等既定的主流文化,我们仍然要把电子文化和网络文化看成是亚文化。
而网络文化中最有影响力或者说对社会舆情构成冲击力最大的,目前是微博。
微博的出现引发了一个不太被人注意的文化现象,就是微博在悄悄改变社会的人际交流文化,开启了个人公关的新时代。
公共关系学本来指的是研究组织和公众之间沟通行为规律方法的学科,但是,有了微博,公共关系学有了变化,微博文化是个人处理和一部分公众之间如何传播和沟通的文化,是一个个人自我形象塑造的文化。
每一位博主都拥有若干粉丝,在这些粉丝面前,他要好好打理微博,保持某种形象,保证粉丝的数量,并扩大粉丝的队伍。
这些现象其实已经改变了今天的社会文化。
在外国的历史上,著名的爵士乐与摇滚乐都曾经是亚文化,但随着专业人士与文化学者的不断介入,它们到后来都成了正规文化的一部分。
这也表明,所谓正规文化总是在吸收亚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在世界的范围内,已经出现了研究都市亚文化热的趋势。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前不久日本一家美术馆不惜花巨资筹办了一个介绍日本都市亚文化的当代艺术展览,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亚文化对主流文化有冲击(两者经常会有相互排斥的状况)。
这里可以加入伯明翰等的抵抗观点……blablabla主流文化对待亚文化的态度:短期内|长期内两者都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伴随着亚文化发展导出的新问题而来的是新的技术和新的思想,由于亚文化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可以这样说,主流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所以亚文化将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内容提要亚文化(Subculture)是通过风格对主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特殊文化方式,往往涉及边缘文化、弱势群体对主文化和权力的抵抗,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研究的重点所在。
如何看待亚文化的抵抗?亚文化以何种方式对社会产生影响?亚文化的风格究竟该如何估量?亚文化如何被主文化收编?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国内学术界目前研究亚文化大都误用或滥用某些概念,致使一些相关研究每每带有“失语”和“错位”之感。
因此,梳理、考察并剖析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关键词就显得不可或缺。
关键词亚文化理论抵抗风格收编伯明翰学派(Birmingham School)指聚集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Cultural Studies,简称为CCCS)周围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学者,如霍加特、霍尔、赫伯迪格、威利斯、费斯克等。
伯明翰学派高度重视亚文化研究,“流行音乐及青春文化”位列CCCS1964年成立后的首批研究项目。
[1]CCCS的主干课程“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5个研究方向,亚文化研究占据了两项:“文化、亚文化和阶级”和“支配文化、附属文化和独特文化和反文化”。
[2]伯明翰学派崇尚小组探究和集体合作,重视个案研究、民族志调查和文本分析,多方借鉴西马、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人类学、女性主义等理论,研究了欧美自195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如无赖青年(teddy boy)、光头仔(skinheads)、摩登派(mods)、朋克(punk)、嬉皮士(hippie)等;从197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伯明翰学派出版了《仪式抵抗》、《学会劳动》、《世俗文化》、《亚文化:风格的意义》、《监控危机》、《帝国反击》、《躲在亮处》、《共同文化》、《女性主义与青年亚文化》等十多部亚文化专著,多已成为文化研究的经典。
伯明翰学派的研究路数和成果构成了亚文化研究最重要的理论库和风向标。
考察其亚文化理论,可以为国内青少年亚文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资源,而且能为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一些研究路数和方法论的参考。
一、抵抗在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中,亚文化对主文化(主导文化、主流文化、主体文化)和霸权的抵抗是一个核心问题。
伯明翰学派的领袖斯图亚特·霍尔在第一部著作《通俗艺术》(1964,与沃内尔合著)里这样描述亚文化的抵抗:青少年形成了特别的风格(特殊的交谈方式,在特别的地方以特别的方式跳舞,以特殊的方式打扮自己,和成人世界保持一定距离),他们把穿着风格描绘成是“一种未成年人的通俗艺术……用来表达某些当代观念……例如离经叛道、具有反抗精神的强大社会潮流”。
[3]霍尔敏锐地指出:青少年亚文化形成特别的风格,其目的就是为了“抵抗社会”,这种抵抗有可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
那么,青年亚文化抵抗的到底是什么呢?伯明翰学派对此的回答是:战后英国出现的诸多青年亚文化不是代际间的矛盾,而是对支配阶级和霸权的一种抵抗。
这种抵抗,是对社会结构中的矛盾和集体经历的问题(贫穷、失业、住宅拆迁等)进行“象征性解决”的尝试。
亚文化代表着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如工人阶级、黑人、亚裔、女性的特殊抵抗方式,不仅不是颓废和道德堕落的表现,而且恰恰相反,青年亚文化表征了一种反霸权的意识形态,是与他们生活真实生活状况之间的“想象性关系”。
“青年亚文化用引人注目的风格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共识的破灭和瓦解。
”[4]伯明翰学派认为,亚文化是与身处的阶级语境相联系的,青年亚文化产生于社会结构和文化之间的一个特别紧张点,它们可能反对或抵制主导和主导的价值和文化。
更为准确地说,亚文化可能产生于经济混乱的地方,或产生于由于再发展引起的社会迁移的语境中。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生产确实发展和生活条件确实改善的条件下,英国社会所允诺的“富裕”和“中产阶级化”,并没有给青年们的生活带来根本的变化,工人阶级并没有消失,阶级差别和贫富分化等不平等依然严重,青年们依然要面对低微的薪水、令人厌烦的的周期劳动和不能接受教育的现状。
菲尔·科恩曾精辟地指出:“亚文化的潜在功能是表达和解决(尽管是想象式的)母体文化中仍潜藏着的悬而未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