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与印度教案完整版
南亚和印度教案
![南亚和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e815c45fbfc77da269b10f.png)
南亚和印度本文来源于地理港湾, 原文网址:教学目的:1、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压力。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南亚[引言]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教经600多部。
古代的天竺就在现在的南亚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2、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3、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临海国家、岛屿国家?哪些国家与我国相邻?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之间。
南亚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东接东南亚,西北部与西亚相邻,是印度洋东、西航运的必经之地。
南亚共有八-1个国家,记忆口诀:海上斯与马,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五国,(锡)尼不印巴。
其中尼泊尔、锡金、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巴基斯坦、印度、(锡金)、不丹同我国相邻。
南亚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十六世纪以后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后,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先后独立。
二、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目前,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等国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三、地形和河流1、“南亚次大陆”与“南亚”所谓“次大陆”指面积较小,仅次于其他的大陆,但在地理上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的陆地。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在地理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只包括大陆上的六个国家。
“南亚”则是由南亚大陆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
除大陆上的六个国家外,还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个海上岛国。
2、三大地形区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冲积平原)南部: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指出:南亚的哪些国家位于山区?---尼泊尔、锡金、不丹;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的大部分?---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的大部分?---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哪个国家位于面积较大的岛上?---斯里兰卡)3、两大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的恒河三角洲。
南亚与印度 教案
![南亚与印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35ef3b650e52ea5518989f.png)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题南亚与印度课程类型一轮复习课时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和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关,进一步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经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印度的人口特点、工农业发展。
2.印度水旱灾害的成因、特点。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印度地形、气候、资源分布图进行分析,加强对印度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来了解农业、工业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成因、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印度的有关图文资料(图片、视频),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
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2.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印度的人口数据集灾害资料和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归纳。
3.4.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旁白】南亚是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拥有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众多、地域广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明星国家—印度。
结合课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有关图片、播放视频。
第一层级预习情况检查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南亚与印度第一课时
![南亚与印度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500c99df121dd36a32d8243.png)
《南亚与印度》第一课时福清融城中学林文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三大河流概况,掌握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地理事物的能力2. 通过了解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特点;2、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2、理解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南亚与印度课件,世界地理地图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短片《西游记》《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印度,也叫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
南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区域呢?我们怎么学习它呢,今天咱们也去南亚取经,我们要取的经包括3W+HWhere在哪里——位置和范围What和Why有什么、为什么——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存在问题How怎么办——解决问题的措施授课:第一个Where一位置和范围南亚东接东亚、东南亚,西北部与西亚相邻,指导学生读地图,回答:1、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洋之间?南亚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2、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经纬度之间?有哪些重要经纬线穿过?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之间,东经60°—东经100°之间。
北纬10、20、30和东经70、80、90穿过。
3、南亚有哪些国家?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4、哪些国家同我国相临?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指出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区与我国相邻)第二个What二自然地理特征三大地形区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冲积平原)南部: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高原东西两侧分布有低矮的山脉,东侧是东高止山,西侧是西高止山学生活动请思考:德干高原的地势高低?(根据德干高原南部的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西高东低)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引导学生读出上游河段名称:雅鲁藏布江)学生读图1、恒河和印度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各在哪里?1、恒河和印度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各在哪里?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北坡注入阿拉伯海(没流经印度)恒河发源于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师: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70fe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b.png)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了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运用数据和图表,分析印度的人口、经济和农业发展状况。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科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在当地生活中的体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数据图表、案例分析资料。
2. 教学资源:互联网、图书、报纸、杂志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南亚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2. 探究与讨论:(1)介绍南亚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2)分析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探讨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地区宗教文化案例,如印度的佛教、伊斯兰教等。
(2)分析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如建筑、服饰、饮食习惯等。
4. 小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印度的概况。
(2)引导学生思考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0.南亚和印度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0.南亚和印度](https://img.taocdn.com/s3/m/01586bc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2.png)
10.南亚和印度【教学目标】1.南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2.印度的地形、气候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考点解读】1.了解南亚的地理环境特征,掌握其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知道印度的地形分布特征,理解其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会分析印度工农业的分布、发展与其资源分布的关系。
【基础知识】一、南亚次大陆1、位置和范围: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大部分地区位于10°N—30°N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同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南亚次大陆”之称。
总面积约435万千米2,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
2、居民和宗教:世界人口密集区之一,印度人口最多(12.67亿,2014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也超过1亿。
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人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多信奉伊斯兰教。
二、南亚的地形1、三大地形区:(1)北部山地: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势由北向南逐渐下降。
(2)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至孟加拉湾。
平原面积广大,是南亚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3)南部高原:南部是德干高原,高原东西两侧有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地势由西略向东部倾斜。
2、南亚的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使碰撞交界区为地震频发区。
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作用的“结点”区域,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一个位于我国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地区。
“结点”区域是板块之间受力最强的地区,引发地震的概率较高。
三、南亚的气候1、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为高原山地气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热带沙漠气候。
2、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1)雨季:每年6月到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e972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c.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南亚及印度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难点:1. 印度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南亚地区地图、印度地图。
2. 图片:南亚地区风光、印度名胜古迹等。
3.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
4.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南亚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
3. 讲解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引导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特点。
4. 分析印度的人口分布,让学生了解印度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 讲解印度的宗教信仰,如印度教、佛教等,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宗教文化。
6. 讲解印度的历史文化,如古印度文明、莫卧儿帝国等,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历史发展。
7. 课堂互动: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和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南亚和印度的认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南亚地区地图,标注印度的主要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南亚地区风光和印度文化的纪录片,增强学生对南亚与印度的直观认识。
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与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9958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3.png)
气候特点与自然环境
01
南亚地区气候以热带季 风气候为主,具有明显 的雨季和旱季。
02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 对凉爽干燥,降水集中 在夏季风带来的雨季中 。
03
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 然资源,如水资源、森 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04
生态环境脆弱,面临水 土流失、森林破坏、气 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尼泊尔对外经济合作
尼泊尔作为一个独特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基础 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尼泊尔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支持, 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不丹外交政策走向及中不关系前景
不丹外交政策概述
不丹作为一个南亚小国,长期保持着谨慎和低调的外交政策。不丹在对外关系 上注重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同时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02
印度基本情况பைடு நூலகம்
行政区划与主要城市
01
印度行政区划主要包括28个邦和 6个联邦属地,以及1个国家首都 辖区。
02
主要城市包括新德里(首都)、 孟买(经济中心)、加尔各答( 文化中心)等。
人口分布与民族构成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人 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 地区。
印度有众多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占 人口总数的近一半,此外还有泰卢固 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等。
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承
01
02
03
04
南亚地区历史悠久,是印度河 文明和恒河文明的发源地。
历史上曾遭受外族侵略和殖民 统治,如蒙古帝国、莫卧儿帝
国、英国殖民统治等。
南亚地区文化多元,包括印度 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不同宗
第五高中地理 世界区域南亚与印度教案
![第五高中地理 世界区域南亚与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b11e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2.png)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五中学高中地理世界区域第3节南亚与印度教案新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1〕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2〕南亚季风气候形成原因。
〔3〕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4〕南亚的人口问题。
〔5〕印度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分布。
〔6〕印度工业的开展及分布。
〔7〕印度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绿色革命〞。
〔8〕印度主要的自然灾害。
2.才能目的:
〔1〕可以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平原、岛屿的位置。
〔2〕可以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图表、数据,来分析说明南亚气候成因和差异,以及气候差异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系。
〔3〕可以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展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4〕可以以班加罗尔为例,分析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区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
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详细问题进展详细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南亚季风气候形成原因,印度工业的开展及分布,印度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绿色革命〞
【教学方法、手段】读图、填图训练,多媒体【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导学案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b38c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7.png)
区域地理: 南亚与印度导学案一、介绍南亚地区是亚洲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和阿富汗等国家。
其中,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南亚地理特征最典型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南亚地区与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 南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南部,紧邻印度洋。
南亚地区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北与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相邻。
2. 地形地貌: 南亚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塔里木盆地、恒河平原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被誉为“世界屋脊”。
3. 气候特点: 南亚地区气候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平原地区气候炎热。
三、人口分布1. 人口数量: 南亚地区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总人口超过15亿。
其中,印度是南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总人口的80%。
2. 人口密度: 由于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南亚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别很大。
印度的人口密度较高,尤其是在恒河平原地区。
而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人口密度较低。
3. 城市化程度: 南亚地区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
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主要城市都面临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张给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带来了挑战。
四、经济特点1. 农业: 南亚地区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
稻米、小麦、棉花等是南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尼泊尔和不丹以种植作物和畜牧业为主。
2. 工业: 南亚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工业国家,拥有发达的汽车、电子、钢铁和纺织等行业。
3. 贸易: 南亚地区的国际贸易主要以出口农产品和纺织品为主。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国家,其对外贸易关系比较广泛,包括与邻国的贸易以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
五、文化背景1. 宗教: 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多样性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1a001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农业和工业发展情况。
3. 提升学生对南亚和印度的认识,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特点。
2. 利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农业发展。
3. 印度的工业发展和其主要城市。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南亚和印度地理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图,加深其对两地地理环境的记忆。
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南亚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相邻国家和地区。
(2) 分析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等。
(3) 探讨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农业发展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印度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相邻国家和地区。
(2) 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等。
(3) 探讨印度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集区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等。
(4) 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和棉花种植等。
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印度的工业发展和其主要城市教学步骤:(1) 分析印度的工业发展,如软件产业、汽车产业和纺织产业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印度城市分布图,了解其主要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探讨印度的城市化问题,如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教学步骤:(2) 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图,加深其对两地地理环境的记忆。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0640b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1.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分布、工业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南亚地区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 印度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分布、工业发展。
3. 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难点:1. 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印度的工业分布及其原因。
3. 中印经济合作的深层次意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地图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讲解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3. 分析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第二课时:1. 讲解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2. 分析印度的农业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
3. 讲解印度的工业发展及其原因,如纺织、软件产业等。
4. 分析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如边境贸易、投资合作等。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其地理特征。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南亚与印度地理特征、农业分布、工业发展和中印经济合作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人口分布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活动设计:1. 通过多媒体展示南亚地区的宗教建筑和信仰,引导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
2. 分析南亚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3. 讲解南亚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384307a58da0116c1749f0.png)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第一课时)高二地理备课组郑思洁【学习目标】1、知道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2、分析南亚主要气候的形成原因;3、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该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课前作业推理地理位置(定位)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海陆位置地形人口气候城市纬度位置水文农业生(植被)工业土壤交通二、验收学生自学成果两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互相检查学习成果教师检查更正,板书南亚(定位)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南邻印度洋,西邻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70°E――90°E,10°N――30°N之间(80°E和23°26′N 穿过中部)主要为热带自然地理特征:地形:(看图)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分布着山地,中间分布着平原,南部为低矮的高原。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起伏大。
(让学生根据地形描述方法描述)思考:为什么南亚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同亚洲的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气候:三大气候北部:高原山地气候正常年份:风调雨顺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和南部: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异常年份:旱涝灾害(解决措施?)水文: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具体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经国家、流经气候、长度、流量、注入海洋等(见学案)思考:印度河和恒河的补给方式是什么?土壤: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人文地理特征:农业:根据南亚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它们对印度农业分布的影响。
(重点)修建水利工程热带季风气候 _________充足水稻、黄麻恒河平原地形______土壤______ 德干高原小麦、棉花课后作业:根据下列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找出它们在印度的主要分布区域。
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稻小麦棉花茶叶黄麻生长条件需要较高的热量和较多的水分耐旱能力强分布区域喜光、耐旱、要求土壤透气性好多雨的气候及排水良好的坡地喜低湿的土地和潮湿的气候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亚和印度 教学设计南亚和印度【高二区域地理】(需配合学案和课件)
![南亚和印度 教学设计南亚和印度【高二区域地理】(需配合学案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c6651f580216fc700afd68.png)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一、课前分析(一)课程标准分析《课标》对该部分内容没有比较明确的要求,这是由于区域地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有过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教学。
高中阶段则强调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路径作出简要解释。
即要求学生具备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有鉴于此,对该部分课标解读如下: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两条主要河流的状况;2.掌握南亚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成因,理解南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理解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教材分析高中地理没有具体的有关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教材,我校教材选取的是山东地图出版社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区域地理》教程,该教程是目前编纂较为成体系和全面的教程,可以作为教材使用,但该教材在内容体系上较为松散,按照概论、大洲、地区和国家四部分分类。
这固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教学的难度,但使得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学生难以从教材中获取足够信息来解决问题。
考虑到南亚和印度是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教材未对南亚进行整体的叙述,因而本次教学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截取,本部分内容主要选取第二部分第四章“认识国家”当中的第二节“印度”,少部分选取第二部分第二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一节“亚洲”。
虽然对教材进行了跨越,但从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三)高考分析本节内容隶属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高考中考察多通过世界区域图来考察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因此该部分内容重在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论证。
(四)学情分析本班为艺术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学习氛围不够积极,对学习的态度良莠不一,因此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困难。
然而学生的整体态度良好,亦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我班学生在经过前期的对“亚洲整体概况”、“东亚”、“日本”的教学,已经具备初步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亦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区域认知方法,在教学上,对于南亚和印度的区域认知可以采用“长程两段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的归纳概括,继续强化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与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c723abec3a87c24028c4fc.png)
南亚与印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亚政区图了解其纬度位置、范围、国家及首都。
(2)运用南亚地形图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
(3)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切实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东亚和东南亚,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一个分区。
请看视频,并回答有关问题。
(展示:《西游记》片尾曲)设疑:(学生集体回答)(1)唐僧一行有几人?分别是哪些人?——有四人。
除唐僧外,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2)他们去哪里?做什么?——西天(天竺)。
取经(3)取什么经?为何要到那里取经?——佛经。
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
(还是印度教的发源地)过渡: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那么,南亚在哪儿?除了印度,还有哪些国家呢?一、南亚的国家展示:南亚政区图设疑:(学生单个回答)(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位于何热量带?——10°N~30°N。
热带。
(2)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3)南亚共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其中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共有七个国家。
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同我国相邻。
承转:在刚才读图时,大家是否还发现了一个特殊地区——克什米尔地区。
南亚和印度学案许(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南亚和印度学案许(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8fa5e97375a417876f8f78.png)
高二南亚和印度学案(《图文详解》P127-128)【教与学目标】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2.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3.印度的工农业类型及分布。
4.印度主要的自然灾害。
5.能在地图中指出南亚主要地形区、河流、平原与岛屿的位置。
6.能分析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过程】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位于以南,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N~°N之间。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ft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范围:内陆国:国家临海国:岛国:二、自然区域特征1、三大地形和两大河流-地形与水文特征(1)三大地形区地形: 北部,中部,南部(2)两大河流①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叫河),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
它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②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ft南麓,流向东南,流经、,注入。
2、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1)主要气候类分布热带季风:热带沙漠:高原ft地气候:北部ft、西北ft和苏莱曼ft、东北部的ft地。
(2)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成因①特点:②成因:【例 1】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了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的分配(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C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C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两地直航到了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B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3)热带荒漠特点及成因西北部为热带荒漠特点:塔尔沙漠成因:①_塔尔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②_位于南亚内陆,受伊朗南部ft地和巴基斯坦西南部ft地阻挡,夏季西南季风难以进入。
南亚和印度学案
![南亚和印度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cce59b16fc700aba68fc95.png)
南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三(三大地形区)、二(两大河流)、一(热带季风气候)特色。
3.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印度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分布。
5.印度工业的发展及分布。
重点:1.掌握三(三大地形区)、二(两大河流)、一(热带季风气候)特色。
2.印度工业的发展及分布。
难点: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南亚的位置与范围1、经纬度位置:在图中标注重要的经纬线:10°E、20°E、30°E、70°E、80°E 、90°E2、海陆位置:南亚是指位于亚洲南部___________山脉南侧到__________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___________湾,西临__________海。
3、范围:内陆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临海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海上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4、在图中标出以下地理事物: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二、自然地理特征(一)、地形:北部:中部:南部:下图(1)、(2)(3)、(4)(二)、河流:1.印度河:源于我国,流经,注入。
2.恒河:发源于山南侧,流经、,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
3.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注入。
(三)气候:(1)南亚有哪三大气候区?北部、印度河流域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气候特征是什么?(3)有人将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为热季(3~5月)、雨季(6~9月)和凉季三季。
分析热季出现在3~5月的原因?(4)西北部是什么气候?它是怎样形成的?(5)在下图中标出季节,写出冬、夏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名称,以及冬、夏季印度半岛盛行的风向。
(完整版)南亚与印度教案
![(完整版)南亚与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fb627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c.png)
(完整版)南亚与印度教案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课程分析】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亚作为⼀个相对独⽴的地理单元,在⾃然、⼈⽂地理⽅⾯,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本节突出了⾃然要素、⼈⽂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南亚的三⼤地形区、两⼤河流、以及⽓候等⾃然地理特征(2)掌握印度⼯农业⽣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压⼒。
2.过程与⽅法:(1)进⼀步学习运⽤地图说明⼀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运⽤⽂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步提⾼学⽣的分析、归纳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步丰富学⽣成功学习地理的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步培养学⽣的⼈⼝观、环境观。
【重点难点】重点:①南亚的⾃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②印度的⼯农业发展特点难点:①热带季风⽓候的成因;②印度⾃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教法学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分析法、⾃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①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的《暴⾛⼤事件》印度专题,吸引学⽣兴趣与注意⼒,引⼊新课——南亚和印度。
②展⽰本节课的学习⽬标,并给出本节课的知识板块⽬录,明确学习的顺序。
⼆、正式授课1.位置与范围先回顾之前⼀再强调的“描述区域地理位置与范围的⽅法”。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展⽰南亚位置地图,引导学⽣读图。
结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道~35°N,北回归线穿过中部;经度:60°E~97°E,80°E线穿过中部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②展⽰南亚国家政区图,引导学⽣答出国家名称。
并提问:其中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分别是哪些?结论: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兰卡、马尔代夫共七个国家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兰卡、马尔代夫2.⾃然地理环境抛出问题:南亚素有“南亚次⼤陆之称”,这是为什么呢?他的⾃然地理环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先给出这⼀⼤知识点中分为⼏个本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与印度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
【课程分析】
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自然、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本节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以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压力。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成功学习地理的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点难点】
重点:①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
②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①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②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自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的《暴走大事件》印度专题,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引入新课——南亚和印度。
②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给出本节课的知识板块目录,明确学习的顺序。
二、正式授课
1.位置与范围
先回顾之前一再强调的“描述区域地理位置与范围的方法”。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展示南亚位置地图,引导学生读图。
结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赤道~35°N,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经度:60°E~97°E,80°E线穿过中部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
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②展示南亚国家政区图,引导学生答出国家名称。
并提问:其中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分别是哪些?
结论: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共七个国家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2.自然地理环境
抛出问题:南亚素有“南亚次大陆之称”,这是为什么呢他的自然地理环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先给出这一大知识点中分为几个本分讲解。
让同学们与个“总—分”观念。
(1)南亚的地形地势以及河流
展示南亚地形图,标出重点区域,提醒同学们可大体划分为三个区域。
①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高止山、西高止山
②地势特征: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中部地势平坦;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③三大河流:a..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冈底斯山,注入阿拉伯海。
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b.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c.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注入恒河下游,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Ps:提及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呼应视频中提到的内容
(2)南亚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南亚地区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南亚地区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特征:全年炎热干燥少雨(通过展示气温降水量图)
成因:夏季节受东北信风控制,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列出气压带风带,利用简单的动画辅助解释)
2.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提出问题点名单个学生:简述塔尔沙漠的成因
学生回答①亚热带草原及沙漠气候;②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3)南亚的自然灾害
.贴出南亚自然灾害图片:地震、洪涝、干旱、泥石流
1.旱涝灾害:联系前面学习的气候特征,贴出孟买气温降水图。
结论:南亚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使得其旱涝灾害频发。
Q:请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方面分析恒河三角洲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同时给出地形图和乞拉朋齐与孟买气温降水对比图)
a地形:平原,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b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夏秋多飓风活动;
c水文: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河汇合,水量大增;7—9月的雨季,孟加拉湾潮水上涨,多风暴潮;
d植被: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弱。
2.地质灾害严重:展示世界板块图,圈出南亚北部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区
结论:地震(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滑坡、泥石流(暴雨)
回答开始抛出的问题:南亚被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不管是地形还是气候等等,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所以常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承接: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往往会造就其特有的人文环境
3.人文地理环境
(1)人口与人种
人口:展示印度人民坐火车图,结合课堂开始视频,体现南亚人口之多。
小结:南亚总人口众多达到了17.7亿人。
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其中印度人口最多,今年已经达到13.4亿人,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且有望在2020年超越中国(计划生育效果差)。
人种:放出一张黑皮肤南亚人和一张白皮肤南亚人。
提问南亚人到底是什么人种。
小结:南亚人从广义上来说是白种人。
(2)宗教信仰
向同学们展示:泰姬陵、婆罗神、西游记,引申出南亚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
其中印度教与佛教皆起源于南亚。
4.印度
印度是人口大国,我们戏称其为开挂民族。
(1)农业
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图
①自然条件:印度是南亚的农业大国,其耕地面积亚洲第一。
印度各地气候、地形不同,有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②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经济作物:棉花、茶叶、黄麻
糖料作物:甘蔗(此处提问)
印度人口众多,粮食供给压力大,又常有旱涝灾害发生,对农业影响极大。
尽管有亚洲第一的耕地面积,然而还是有部分印度人处在饥饿之中、
老师口述:印度尽管还有人处于饥饿之中但是印度却是粮食出口大国。
因为需要卖粮食来获得外汇,从而在国际上购买其他物资。
(2)工业
展示印巴工业分布图
结论:印度工业部门还算齐全,基本形成体系。
其中,新兴工业、信息产业等,发展
煤铁锰丰富,靠近矿区
靠近棉花产区(德干高原西北部)
新德里:首都、铁路交通中心(附图)
孟买:最大的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附图)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附图)
班加罗尔:高科技工业中心(附图)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