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古诗意思
![沁园春·雪古诗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d8803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8.png)
沁园春·雪古诗意思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意思: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全诗
![沁园春雪全诗](https://img.taocdn.com/s3/m/94b2d823f121dd36a22d8237.png)
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沁园春雪原文及解读
![沁园春雪原文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7a4a6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6.png)
沁园春雪原文及解读《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冬天在延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写了冬雪覆盖下的万物,以及作者的心情。
本文将分别从内容、修辞手法和意义三方面来解读这首诗。
首先,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写了冬雪覆盖下的大地和作者的心情。
诗的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便交代了冰天雪地的气象格局。
随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展现了作者无畏的豪情,将万物融为一体。
其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诗意表达能力。
首先是描写手法。
全诗用词精练,在描述大自然的景像时采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漫卷诗书喜欲狂”等。
另外,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深具感染力。
最后,这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描绘了北国雪景,也表达了作者纯真的感情和诗人的使命感。
在冰雪的天地里,作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冰天雪地的苍茫,而是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呼唤。
诗的最后几句,“地崩山摧壮志凌云才惊四海九州,功名万里外苦寒尽铁衣冠,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则表达了作者的志向:不惧艰苦,矢志为国,追求卓越。
将他的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沁园春·雪》作为毛泽东一首经典的诗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它对传统的诗歌形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将大气磅礴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了深刻而真挚的情感。
其描绘的北国冬景美得令人心醉,同时也表达出了作为诗人的良知与责任感。
这首与众不同的诗歌,展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才华和民族情感,更是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沁园春雪》原文及译文
![《沁园春雪》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5df63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1.png)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 总括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解释沁园春雪的意思
![解释沁园春雪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eb71d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d.png)
《沁园春·雪》全诗的意思: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bd457527d3240c8447efdc.png)
沁园春雪原文,全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对照,译文注释译文一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词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沁园春雪带拼音
![沁园春雪带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d52adfb4998fcc22bcd10d63.png)
qìn yuán chūn xuě《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Běi guófēng guāng ,qiān lǐbīng fēng ,wàn lǐxuěpiāo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wàng cháng chéng nèi wai,wéi yúmǎng mǎng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dàhéshàng xià,dùn shītāo tāo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shān wǔyín shé,yuán chílàxiàng ,yùyǔtiān g ōng shìbǐgāo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xūqíng rì,kàn hóng zhuāng sùguǒ,fēn wài yāo r áo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jiāng shān rúcǐduōjiāo ,yǐn wúshùyīng xióng jìng zhéyāo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xīqín huáng hàn wǔ,lüèshūwén cǎi táng zōng sòng zǔ,shāo xùn fēng sāo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yīdài tiān jiāo ,chéng jísīhàn ,zhǐshíwān gōng shèdàdiāo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的翻译
![沁园春·雪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86f3b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沁园春·雪的翻译
《沁园春·雪》是我国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写的。
译文如下: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的冰封,千万里雪花飘。
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的时代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如今的人们。
沁园春·雪诗歌
![沁园春·雪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56ccf1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6.png)
沁园春·雪诗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与赏析:咱先来看这上阕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上来就特别大气,就像给咱展开了一幅超级宏大的冰雪画卷。
你想啊,北方那一大片的地方,全被冰给封起来了,雪还到处飘着,这场景得多壮观。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几句写得可妙了。
往长城那一带看过去,就只剩下白茫茫一片,黄河啊本来是奔腾不息的,现在一下子就没了那种滔滔的气势,都被冻住了呗。
这就把那种冰天雪地的感觉写得特别具体,就好像咱自己站在那看一样。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里诗人可太有想象力了。
山就像银色的蛇在舞动,高原就像白色的大象在奔跑,还想要和老天比比谁高呢。
这画面感超强,而且把那些静物都写活了。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是说等到天晴的时候啊,阳光一照,白雪被映得红彤彤的,就像一个穿着红衣服的美人,那景色别提有多美了。
再看这下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就像一个过渡句,说江山这么美啊,让好多英雄豪杰都被它吸引,都想要在这大好江山上做出一番大事业呢。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里诗人把古代那些很厉害的帝王都拿出来点评了一下。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还有成吉思汗,虽然他们都很了不起,但是呢,秦始皇、汉武帝在文化方面有点欠缺,唐太宗、宋太祖在文学才华上也稍微差一点,成吉思汗呢,就只知道拉弓射大雕,意思就是他们虽然在军事或者政治上很厉害,但是在文化等其他方面还是不够完美。
最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可是整首词的一个高潮部分。
沁园春雪诗歌意象
![沁园春雪诗歌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05fe56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5.png)
沁园春雪诗歌意象
《沁园春·雪》的意象是冰雪、长城、黄河、山峰、高原等,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7d4e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d.png)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所作,他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毛泽东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并通过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感。
下边整理分享该词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的诗歌,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沁园春雪全诗注音版原文
![沁园春雪全诗注音版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c592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f.png)
沁园春雪全诗注音版原文原文:沁qìn园yuán春chūn·雪xuě毛泽东北běi国ɡuó风fēnɡ光ɡuānɡ,千qiān里lǐ冰bīnɡ封fēnɡ,万wàn里lǐ雪xuě飘piāo。
望wànɡ长chánɡ城chénɡ内nèi外wài,惟wéi余yú莽mǎnɡ莽mǎnɡ;大dà河hé上shànɡ下xià,顿dùn失shī滔tāo滔tāo。
山shān舞wǔ银yín蛇shé,原yuán驰chí蜡là象xiànɡ,欲yù与yǔ天tiān公ɡōnɡ试shì比bǐ高ɡāo。
须xū晴qínɡ日rì,看kàn红hónɡ妆zhuānɡ素sù裹ɡuǒ,分fèn外wài妖yāo娆ráo。
江jiānɡ山shān如rú此cǐ多duō娇jiāo,引yǐn无wú数shù英yīnɡ雄xiónɡ竞jìnɡ折zhé腰yāo。
惜xī秦qín皇huánɡ汉hàn武wǔ,略lüè输shū文wén采cǎi;唐tánɡ宗zōnɡ宋sònɡ祖zǔ,稍shāo逊xùn风fēnɡ骚sāo。
一yí代dài天tiān骄jiāo,成chénɡ吉jí思sī汗hán,只zhǐ识shí弯wān弓ɡōnɡ射shè大dà雕diāo。
俱jù往wǎnɡ矣yǐ,数shǔ风fēnɡ流liú人rén物wù。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bc7ff2ed630b1c58eeb532.png)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沁园春·雪南国风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有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注释⑴南国:该词源于中国现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南方与之对立的各朝代为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南国〞使人在不觉中发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阔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预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分。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边。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似乎(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似乎(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描画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绚丽风景。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掩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劳累。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十分著名,有才干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上天所骄纵溺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
汉时匈奴自称。
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⑾俱往矣:都曾经过去了。
俱,都。
⑿数:数得着、称得上。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ffeb1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3.png)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雪》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74fbec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d.png)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雪》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
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
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
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
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
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
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
《沁园春雪》原文及译文
![《沁园春雪》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721330e87101f69e31956a.png)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音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策略1.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
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娆fèn ráo 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稍逊风骚x ùn sāo 还看今朝zhāo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
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
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惜秦皇汉武……射大雕”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惜。
“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
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
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
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
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
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毛泽东,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毛泽东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
“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一、用朗读表达对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每个人自由朗读课文,为在全班展示读作准备。
2.请几名学生朗读,然后自评、他评优点和不足,在纠正读和模仿读中明确朗读要点。
3.小组讨论设计全班分部表演读(轮读)。
4.全班交流,确定轮读方案和领读人选。
5.全班合作朗读,要求读出豪迈的感情。
(通过朗读回忆、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朗读的知识、方法在实践中揣摩、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二、品味、赏析词语。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讨论明确:冰、雪、银、蜡、素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简单知识七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应该不陌生。
)写景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
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
“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评论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这首词值得品析的地方很多,从词语开始,是本着从小处着手,从简单处起步的原则,圈定了词语这个范围,学生思考的方向清晰,可以避免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局面。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多一些指导,为下一环节的多角度赏析作好思维方法的铺垫。
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教师不必强求。
)三、多角度赏析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
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参考: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
由于“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时间: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从千里大地, 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产生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