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共64页文档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5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手术室安全输血管理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加强手术室输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患者输血安全,预防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管理原则1. 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输血工作的法律法规,确保输血工作合法、合规。
2. 安全第一: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输血过程安全、可靠。
3. 科学规范:遵循输血医学科学规律,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
4. 优质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输血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三、输血工作职责1.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采集、储存、供应和输血咨询服务。
2. 手术室负责患者输血前的检查、输血过程中的观察和输血后的随访。
3. 临床医生负责患者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指导和输血后的观察。
4. 护士负责输血过程中的操作和护理。
5. 行政部门负责输血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输血前管理1. 患者输血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和输血史,评估患者输血风险。
2. 患者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前,医生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知情同意。
4. 输血前,护士应核对患者身份、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和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准确无误。
五、输血中管理1.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2.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记录输血时间、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和输血反应等。
4.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确保输血管道通畅,防止血液污染。
六、输血后管理1. 输血后,护士应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2. 输血后,医生应评估输血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输血后,护士应记录输血反应、治疗措施和病情变化等。
4. 输血后,医生应进行输血后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七、输血质量控制1. 输血科(血库)应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单,正确准备试管,并将条码粘贴在经管医生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试管上。
3、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4、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的试管,医护____人至床旁核对患者的腕带,清醒患者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无误后方可采血。
5、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检查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6、护士采集标本并经____人核对签名确认后,由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将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并签名。
7、输液科血液准备好后,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凭《领血证》到输血科领取血液,采用冷链密闭式转运。
8、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对”制度,并做好签字交接工作。
9、输血时应挂上具有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告知患者血型。
10、输血时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注意听取病人主诉,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执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与流程,并按照输血反应报告制度上报输血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11、输血完毕,将血型及交叉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将血袋放入专用的单独存放的黄色垃圾袋中,及时送输血科保存。
12、做好输血相关的护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量、血型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认真填写《输血护理记录单》。
13、定期进行输血安全知识培训,组织输血护理质量检查,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1. 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有效救治众多疾病。
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人体之间血液的直接接触,因此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输血安全。
为此,制定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输血安全,规范并提高输血操作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输血操作及管理。
第三条输血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人人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质控小组,负责制定并执行输血操作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输血操作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输血操作质量跟踪系统,对输血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和追溯。
第二章输血审批与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输血审批与管理制度,确保输血操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安全性。
第七条患者在接受输血前,应接受医疗工作人员的适当诊断和检查,明确输血的指征,并经主管医师审批后方可实施输血手术。
第八条针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手术,医疗机构应设立紧急输血工作组,负责紧急输血手术的协调和监督。
第九条需要使用血液和血制品的医疗机构应建立保藏血液和血制品的库房,并制定相应的进货和出货程序。
第十条在输血操作前,医疗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查询血液和血制品的供应来源和质量情况,并对血液和血制品进行严格质量检查。
第三章输血操作质量控制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输血操作质量控制机制,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输血操作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水平。
第十二条输血操作应遵循严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输血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进行纠正和整改,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第十四条输血操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并配戴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输血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血液和血制品的贮存条件,避免血液和血制品的变质和污染。
第十六条对于血液和血制品的保质期,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追溯制度,确保血液和血制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输血安全事件处理第十七条对于输血过程中的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处理制度,及时处置和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安全输血制度及管理制度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制定以下安全输血制度及管理制度。
二、安全输血制度1. 输血申请(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2. 输血准备(1)输血科根据申请单,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确保输血安全。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3. 输血过程(1)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血液外观检查等。
(2)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血袋标签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准确无误方可输入。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根据输血反应程度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
4. 输血后处理(1)输血结束后,使用完的血袋用双层黄塑料袋捆扎,连同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一同及时送到输血科保存24小时。
(2)输血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输血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三、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输血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2)定期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加强血液质量监控,确保输血安全。
2. 临床科室(1)临床医师应掌握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输血治疗安全。
(2)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防止输血差错。
(3)加强对患者的输血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输血安全的认识。
3. 医院行政部门(1)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2)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输血质量。
(3)建立健全输血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输血相关突发事件的能力。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PPT参考课件

•18
成分血-红细胞
浓缩 浓缩 红细 红细 胞 胞
少白 少白 红细 红细 胞 胞
洗涤 洗涤 红细 红细 胞 胞
冰冻 冰冻 红细 红细 胞 胞
悬浮 红细 红细 胞 胞
•19
悬浮
成分血-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 最常用,容量小,疗效高,不良反应小。 每袋100ml,含200ml全血中的全部红细胞,保存期同全血。 适用于各种急性失血和慢性贫血,特别是有心功能不全的老人和小孩。 2、少白红细胞:是一种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保存期为4度24小时。试用 于输血产生抗体发热病人。 3、洗涤红细胞:将全血去除血浆及白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用生 理盐水悬浮。适用于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4、冰冻红细胞:去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度下可保存10年、适用 于稀有血型的患者或备以后自身使用。 5、悬浮红细胞: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剂,适用于大 多数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患者。一般采用多联袋方法制备悬 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1U(200ml) ≥18g 1.5U (300ml) ≥27g 2U(400ml) ≥36g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
——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
•1
目 录
一、概述 二、血型、血制品的分类
三、输血前、中、后的管理
四、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 五、总结
•2
技术与管理
一、概述
•3
概述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 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 措施; 输血不仅能抢救病人也 会带来一些输血不良反 应。
选择适宜的病人,采用正确的血制品,在恬当的时机以适合 的剂量进行输血。
Right blood product, at the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dose, to the right patient who does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内输血过程的管理,保障患者输血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实施输血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内输血的各个环节,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医疗机构内应设立专门的质控部门,负责监督和监管输血过程的实施,保证输血工作的质量。
第二章输血资质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内开展输血工作前,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批准和许可。
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指南和操作规范。
第六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
第七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设施和设备,配备必要的仪器和器械,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输血质量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过程必须遵循血液管理法规和技术指南的要求,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必须严格遵守血液采集、储存、输送等环节的操作规范,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包括病人的输血请求、输血指征、输血类型、输血量、输血时间等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对输血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四章输血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和保管输血设备和器械,确保其安全和有效。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对输血设备和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五章监管措施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扣除工资、停职、开除等。
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ppt课件

输血传播的疾病
1.病毒型 肝炎
• 发生率 为 2.4%27.3% 主要为 乙肝和 丙肝。
2.艾滋病 (AIDS)
• 由人免 疫缺陷 病毒 (HIV) 引起, 输血是 重要的 传播途 径。
3.巨细胞 病毒
• 一般症 状轻, 新生儿、 器官移 植、免 疫缺陷 者感染 严重。
4.人T细胞 白血病病 毒I型
成分血-血浆
新鲜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保质期为4度以下,24小时。
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内 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的血浆, 立即放入-30℃以下冰箱冰冻成 块,于-20℃条件下保存,冰冻 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 期为5年。
作用是:补充凝血因子和扩充血 容量。
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 出血倾向。
技术与管理
三、输血前、中、后 的管理
输血前- 血标本采集
据文献报道,错误输血的原 因10%在于医生处方和护士 采样,36%在医院血库和51% 在血样收集和管理。
血液标本是安全输血的源 头,一旦受血者血标本张冠 李戴,所有安全输血防范措 施都将化为泡影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交接管理制度
为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成分血-白细胞
白细胞悬液从单个供血者循 环血液中采集。 在22度以下,保存24小时。 作用是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 力。 适用于粒细胞低下、抗生素 治疗无效的重症感染病人
成分血-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可以由全血手工分离制备或用细胞分离单采技术从 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 22度,普通袋保存期为24小时,专用袋为5天。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手术及创伤时:血小板小于5万/L,应考虑输入;如有不可控 制的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则输入不受限制。 对于内科病人,血小板小于5千/L,应立即输入,防止出血。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2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2.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3.血液取回后在室温下放置____分钟,不宜放置过久。
4.对于第一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其血型。
5.输血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如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查明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将原血袋余血妥善保管____小时以便备查。
6.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一袋血需要在____小时内输完,放置时间过长而发生血液变质。
7.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出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
8.输血完毕,护士还应该将与输血有关的化验单应当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放入病历中做永久保存。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维护受血者的利益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输血操作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输血操作包括血液采集、检验、储存、输注等环节的全过程。
第四条输血操作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的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
第五条医疗机构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输血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输血操作的规范。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要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第七条临床使用的输血血液必须符合药典标准,确保无传染性疾病和其他不良因素。
第八条输血血液的储存必须符合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避免血液变质和细菌污染。
第九条输血过程中的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血液检验结果、输血时间等内容。
第十条输血操作必须在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中的不当行为和错误。
第三章输血操作规范第十一条输血操作必须遵循以下规范:1. 输血前必须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和输血要求,确保病人符合输血适应症。
2. 输血前必须核对输血血液的基本信息和血型,确保输血血液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可编辑全文

6. 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医务处及输血科(血库)负责分别报市卫生局及中心血站。
18
八、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五条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及附件 二“自身输血指南”,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贮血、自身输 血。
易发生溶血的患者; (7)贫血、出血或血压偏低者; (8)肝肾功能不良者。
20
八、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4.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5. 在采血前后壳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铁剂从第一次采血前一周开始,有条件的还可应用重组人
1.施行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简述讲明白自身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并征得患者签名同意。 2.严格掌握适应证:
(1)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血细胞比容>0.33,行择期手术,都适合贮存式自 身输血;
(2)准备剖腹产的孕妇,避免分娩时输异体血; (3)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的患者。 (4)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
快要输完时,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8
五、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6.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制的输血器,使全血、成分血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 对输入容量和输入速度准确控制。
7.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前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 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13.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告知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 返回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可靠应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一切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输血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内的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中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和准确性,全面提高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水平。
第二章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采购与储存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与合法合格的供血机构建立稳定的供血关系,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采购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五条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采购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严格按照采购程序和标准进行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应当对所采购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临床评估,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储存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储存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控制,设立专门的血库和冷藏设备,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输血前的临床评估和适应症判断第七条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患者的适应症符合输血的要求。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输血的适应症,严格按照相关的输血指征进行判定,不得滥用或过度使用输血。
第四章输血操作及安全措施第九条进行输血的医务人员应当熟悉输血操作的各项要求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操作。
第十条输血前,医务人员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输血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标签信息,并进行相应的登记和记录。
第十一条输血中,医务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随时调整输血速度和停止输血的时间,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
第十二条输血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估,并记录输血过程的相关信息,如输血量、输血时间等。
第五章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与报告第十三条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给予相应的药物、调整输血速度等。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本《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内输血过程的管理,保障患者输血的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实施输血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内输血的各个环节,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医疗机构内应设立专门的质控部门,负责监督和监管输血过程的实施,保证输血工作的质量。
第二章输血资质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内开展输血工作前,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批准和许可。
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指南和操作规范。
第六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
第七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设施和设备,配备必要的仪器和器械,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输血质量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过程必须遵循血液管理法规和技术指南的要求,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必须严格遵守血液采集、储存、输送等环节的操作规范,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包括病人的输血请求、输血指征、输血类型、输血量、输血时间等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对输血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四章输血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和保管输血设备和器械,确保其安全和有效。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内的输血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对输血设备和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五章监管措施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扣除工资、停职、开除等。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2.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3.血液取回后在室温下放置____分钟,不宜放置过久。
4.对于第一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其血型。
5.输血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如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查明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将原血袋余血妥善保管____小时以便备查。
6.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一袋血需要在____小时内输完,放置时间过长而发生血液变质。
7.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出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
8.输血完毕,护士还应该将与输血有关的化验单应当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放入病历中做永久保存。
同时详细记录输血的时间、种类、量、血型、血袋号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可靠应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一切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输血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内的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中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和准确性,全面提高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水平。
第二章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采购与储存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与合法合格的供血机构建立稳定的供血关系,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采购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五条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采购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严格按照采购程序和标准进行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应当对所采购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临床评估,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储存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储存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控制,设立专门的血库和冷藏设备,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输血前的临床评估和适应症判断第七条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患者的适应症符合输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