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f0745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4.png)
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体的基本单位是: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答案:A2.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人体内分泌腺?A. 甲状腺B. 胰腺C. 肾上腺D. 肝脏答案:D4.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是:A. 脾脏B. 扁桃体C. 胸腺D. 淋巴结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人体主要的消化液?A. 胆汁B. 胰液C. 唾液D. 胃液答案:C二、填空题1. 人体的神经系统由______和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答案: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2. 人体循环系统包括______循环和______循环。
答案:体循环,肺循环3. 人体的肌肉系统分为______肌肉、______肌肉和______肌肉。
答案:骨骼肌,平滑肌,心肌4.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肺,气管5. 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肾脏,输尿管,膀胱三、判断题1. 人体的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
()答案:√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3.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胃、小肠和大肠。
()答案:×4. 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脑和脊髓。
()答案:√5. 人体内分泌系统包括所有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案: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防御、稳定和监视。
防御功能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稳定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监视功能可以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2. 描述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答案: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输送到排泄器官,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 简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答案: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生理学简答题
![生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06bc3a0b4c2e3f57276320.png)
简答题1.何谓正反馈、负反馈?各有何意义?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同。
(即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义: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反。
(即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作用)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2.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特点:神经调节:特点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调节幅度小,不灵敏3.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生而有之(先天、种族)学而有之(后天、个体)刺激非条件~条件~反射弧简单、固定复杂、灵活多变,低位中枢可完成需高位中枢参与数量有限无限二者关系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控制非条件反射活动生理意义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能高度适应内外环境变化4.举例说明体内负反馈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反。
(即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作用)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举例:正常体温的调定点约为37度,当体温高于37度时,下丘脑内的温度感受器(检测装置)就会感受到体温的变化并发出传入冲动(反馈信息),从而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使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体温回降到37度;而当体温低于37度时,则发生相反的变化,使体温回升到37度,从而维持了体温的相对恒定。
1.简述Na+-K+泵的性质、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1) 钠泵的本质: 钠—钾依赖式ATP酶2)作用: 分解ATP供能,逆浓度差转运Na+、K+(泵入2个K+、泵出3个Na+)3)钠泵活动的意义(P13)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
②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③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也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影响膜电位的数值。
(完整word版)生理学简答题(必考)
![(完整word版)生理学简答题(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9b04ab35f7ec4afe05a1df3c.png)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三)Na+泵活动形成膜内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内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
生理 简答题大全
![生理 简答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6eba7c1e518964bcf847c93.png)
生理学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1)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各种活动实现,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它是体内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和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
(2)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它的作用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是指细胞和组织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何谓正反馈、负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意义: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行对稳定。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如:O2 CO2顺浓度差,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帮助(2)易化扩散:是指水容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可分为两种类型: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门控通道又分两种: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
转运Na+和K+ 等离子。
(3)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泵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耗能转运过程。
如:钠泵对Na+和K+的逆浓度转运。
逆浓度差,耗能,需要泵蛋白帮助(4)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
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和激素的分泌。
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内较膜外低。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息时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还有Na+内流及Na+-K+泵的活动。
生理学简答题(打印)
![生理学简答题(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5a5859cac5da50e2524d7fe7.png)
1、神经—肌肉接触的兴奋传递过程答: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末梢,末梢去极化,神经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一部分Ca2+移入膜内,刺激小泡Ach释放,Ach通过接触间隙向肌细胞膜扩散,并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允许Na+、K+甚至Ca2+通过,结果导致终膜处原有静息电位减少,出现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扩布到邻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导致肌纤维收缩。
2、神经—肌肉接触兴奋传递的特点答:(1)化学传递。
传递的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2)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肌纤维。
(3)有时间延搁。
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在同一细胞上传导要慢。
(4)接点易疲劳。
需要依赖胆碱酯酶消除,否则发生持续去极化。
(5)接点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3、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可以分为四步答:(一)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
(四)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
4.、血凝的基本过程答:血液凝固的生化过程,开始于血栓细胞的破裂,血栓细胞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原转变为凝血致活酶;凝血致活酶在Ca2+的协助下,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并逐渐收缩,形成血凝块。
第一步凝血致活酶原→凝血致活酶(血小板凝血因子)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致活酶、Ca2+)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酶)5、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答:1机械因素:血液和粗糙面接触,可使血小板迅速解体,释放凝血因子,加速凝血;用木条搅拌,可使纤维蛋白附着于木条上,血液不会凝固。
2.温度因素:血凝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延缓。
3.化学因素:Ca2+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而柠檬酸钠、草酸钠、草酸钾则抑制凝血(除去血液中Ca2+);4.生物因素:肝素以及能刺激肝素产生的物质(如肾上腺素)都能使血凝延缓;抗凝血酶Ⅲ也是抑制凝血的因素。
生理学简答题
![生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70417f192e45361066f5b0.png)
1.机体得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举例说明机体就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得。
内环境得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就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活动得重要条件,就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得必要条件,稳态得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得正常进行,导致疾病得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参与酸碱平衡,水平衡,电解质平衡等、肺脏:通过呼吸,维持机体得氧平衡与二氧化碳平衡、血液:运输功能,缓冲功能等。
2。
举例说明生理功能调节得主要方式及特点、神经调节得特点:迅速,精确而短暂、如瞳孔对光反射,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体液调节得特点:缓慢,持久而弥散。
如甲状腺激素对代谢得调节,胰岛素对血糖得调节。
自身调节得特点:幅度小,范围小。
如肾血流量得自身调解。
3.细胞膜得跨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各主要转运哪些物质?方式: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转运得物质有:O2、CO2等气体与水分子。
经通道易化扩散得物质有:Na+、K+、Ca++等、经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等。
原发性主动转运得物质有:Na+泵、钙泵、质子泵等、继发性主动转运得物质有:葡萄糖分子,氨基酸分子等。
4、红细胞生成必须哪些原料?当它们不足时,可能对红细胞生成产生哪些影响?红细胞生成得必须原料: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氨基酸。
蛋白质与铁就是合成血红蛋白得重要原料,叶酸与维生素B12就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得物质,就是合成DBA所需得重要辅酶、缺铁时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生理性止血包括哪些主要过程?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有何作用?生理性止血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得形成、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血小板主要通过发挥以下生理特性来参与生理止血:(1)黏附: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即可黏附内皮下组织、(2)聚集:血小板聚集成团,参与止血栓得形成。
(3)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溶酶体内得物质排出,进一步促进血小板得活化。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5ecd93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9.png)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生理简答题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坚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坚持是机体自我调治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回响反映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举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举动的条件条件;⑤钠泵举动是生电性的,可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2答:(1)单纯扩散:O、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2+-的Na、K、Ca、Cl等带电离子。
生理学简答题总结精华版
![生理学简答题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00d83e804d2b160b4ec08f.png)
生理学简答题总结精华版作者:日期: 21. 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 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 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Na、K、(3)钙泵;交换。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5. 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
不同点:①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②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
6. 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答:(1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传导的。
植物生理学简答题整理
![植物生理学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79226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a.png)
1. 简述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分是植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水是光合作用的直接原料, 水参与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细胞分裂和伸长都需要水分。
(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溶剂。
(5)水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6)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湿度等。
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和降低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2.简述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1.土壤中可用水量: 当土壤中可用水分含量降低时, 土壤溶液与根部细胞间的水势差减小, 根系吸水缓慢2.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状况不好, 土壤缺氧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使根系细胞呼吸速率下降, 引起根系吸水困难。
3.土壤温度:低温不利于根系吸水, 因为低温下细胞原生质黏度增加, 水分扩散阻力加大;同时根呼吸速率下降, 影响根压产生, 主动吸水减弱。
高温也不利于根系吸水, 土温过高加速根的老化进程, 根细胞中的各种酶蛋白高温变形失活。
4.土壤溶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水势降低, 当土壤溶液水势与根部细胞的水势时, 还会造成根系失水。
3、导管中水分的运输何以能连续不断?由于植物体叶片的蒸腾失水产生很大的负净水压, 将导管中的水柱向上拉动, 形成水分的向上运输;水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内聚力, 该力很大, 可达20 MPa以上;同时, 水柱本身有重量, 受向下的重力影响, 这样, 上拉的力量与下拖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导管水柱, 水柱上就会产生张力, 但水分子内聚力远大于水柱张力。
此外, 水分子与导管或管胞细胞壁纤维素分子间还具有很大的附着力, 因而维持了导管中水柱的连续性, 使得导管水柱连续不断, 这就是内聚力-张力学说。
4. 试述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答: (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促进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运。
(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以免灼伤。
生理学简答题
![生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181f3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d.png)
1.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举例说明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内环境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破坏, 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导致疾病的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 参与酸碱平衡, 水平衡, 电解质平衡等。
肺脏:通过呼吸, 维持机体的氧平衡和二氧化碳平衡。
血液: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等。
2.举例说明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 精确而短暂。
如瞳孔对光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 持久而弥散。
如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
自身调节的特点:幅度小, 范围小。
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解。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各主要转运哪些物质?方式: 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有: O2.CO2等气体和水分子。
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物质有: Na+、K+、Ca++等。
经载体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分子等。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 Na+泵、钙泵、质子泵等。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有: 葡萄糖分子, 氨基酸分子等。
4.红细胞生成必须哪些原料?当它们不足时, 可能对红细胞生成产生哪些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必须原料: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氨基酸。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须的物质, 是合成DBA所需的重要辅酶。
缺铁时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生理性止血包括哪些主要过程?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有何作用?生理性止血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血小板主要通过发挥以下生理特性来参与生理止血: (1)黏附: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 血小板即可黏附内皮下组织。
(2)聚集: 血小板聚集成团, 参与止血栓的形成。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c6c7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5.png)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成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_门科学。
2、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的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
3、稳态(homeostasis):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又称为自稳态,是_种动态平衡状态。
4、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5、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_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7、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8、神经一体液调节: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一体写驻反墜_指受控部分发生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0、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10、慢性动物实验: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保持外界环境尽可能接近于自然状态、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观察的一种实验方法。
11、急性动物实验: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记录和观察的实验。
12、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13、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为种族共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简答题生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
![[简答题生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7e2e8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8.png)
[简答题生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答:胸内压等于肺内压减去肺回缩力,是一个负压。
吸气时,肺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更负;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回缩力减小,胸内负压也相应削减。
2.胸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答:(1)对肺有牵拉作用,使肺泡保持充盈气体的膨隆状态,不致于在呼气之末肺泡塌闭;(2)对胸腔内各组织器官有影响,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3)作用于全身,有利于呕吐反射。
3.肺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1)能动态地对肺泡容量起稳定作用。
吸气时,可避开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可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
(2)防止肺泡积液,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的环境。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滤过膜的通透性。
滤过膜通透性的转变可明显影响生成原尿的量和成分。
(2)滤过压。
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力气中,任一力气的转变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为什么增加?答: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削减,肾脏重汲取水分减弱,使多余水分以稀释尿形式排出,尿量增多。
6.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整起重要作用。
(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7.机体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答:畜禽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体内产热和散热两者保持平衡。
体内一切组织细胞活动时,都产生热,同时机体随时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散热,以保持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平衡。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整,使两者在外界环境和机体代谢常常变化的状况下保持动态平衡,实现体温的相对稳定。
8.什么叫基础代谢?应在什么条件下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答: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的条件是:(1)糊涂;(2)肌肉处于宁静状态:(3)相宜的外界环境温度;(4)消化道内食物空虚。
生理学简答题重点
![生理学简答题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0da6d05727a5e9846a6135.png)
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包括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三个水平。
3.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
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相对稳定,即稳态。
4.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在机体的所有调节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肽类和细胞因子等),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
(3)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5.生理功能调节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原理来理解,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是较重要的概念。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的作用,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在受控部分的状态尚未发生改变之前,机体通过某种监测装置得到信息,以更快捷的方式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用以对抗干扰信号对受控部分稳态破坏,这种调控称为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各种物质的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分两种: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分两种: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出胞是指细胞内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是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二)
![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二)](https://img.taocdn.com/s3/m/848023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5.png)
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二)引言概述:生理学作为一门探究生物体内功能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本文汇总了一系列生理学的简答题与论述题,以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正文: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的组成:磷脂双分子层、膜蛋白、糖蛋白等。
2.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的屏障、物质的转运、细胞识别与信号传导等。
3. 细胞膜的通透性:选择性通透性、被动扩散、主动运输等。
4. 细胞膜的脂质组成对通透性的影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
5. 细胞膜脂质组成的调节:髓鞘脂质的合成、胆固醇的调控等。
二、神经传递与神经调节1. 神经元的结构:树突、轴突、突触等。
2. 神经传递的基本过程: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等。
3. 神经递质的类型与功能: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4. 神经调节的机制:突触前与突触后调节、神经调节反射等。
5. 神经传递与神经调节的疾病: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
三、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心脏的结构:心房、心室、心瓣膜等。
2.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心肌细胞收缩机制、心电图特征等。
3. 血管的结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4. 血液循环的机制:肺循环、体循环、心输出量等。
5.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
四、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呼吸器官的结构:气管、支气管、肺泡等。
2. 气体交换的过程:外呼吸、内呼吸等。
3. 肺通气与肺血流的调节:呼吸中枢、血氧水平的调节等。
4.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5. 呼吸系统的适应性变化:高原适应、运动适应等。
五、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消化器官的结构:口腔、食道、胃、肠等。
2. 消化过程的调节:咀嚼、胃酸分泌、肠道的吸收与排泄等。
3. 消化系统激素的作用:胰岛素、胃激素等。
4.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葡萄糖的吸收、脂肪的代谢等。
5. 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胃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病等。
生理学18道简答题(重点)
![生理学18道简答题(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8ae4dd7f1922791688e893.png)
十八:Na+、K+泵的生理意义:
答:1.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 2.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 3.Na+泵活动形成膜内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值的稳定 4.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一.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极其作用
答:1.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质酶黏液和内因子
2.盐酸的作用:(1)激活胃蛋白质酶原、并给胃蛋白酶提供活动所需的酸性PH;(2)杀菌(3)使蛋白质变性,利于消化;(4)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5)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等。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在盐酸的激活下成为胃蛋白酶,具有活性,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四.抗利尿素的作用极其分泌调节.
答:1.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2.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均可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多,反之,则抑制其分泌和释放。
五.简述眼视近物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答:1.晶状体前凸:增强折光力,使辐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2.瞳孔缩小,减小入眼光量,减小球面像差和色像差。3.双眼球向鼻侧汇聚,产生单一视觉。
十二.组织液的生成过程(机制)/因素
答:1.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在动脉端,有效滤过压=10mmHg,组织液生成;在静脉端,有效滤过压=-8mmHg,组织液回流。
生理学简答题
![生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8195d526fff705cc170aa2.png)
1反应、反射、反馈有何区别?2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3举例说明前馈控制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4要引起组织或细胞反应,刺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5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6试述生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7试述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
8简述钠-钾泵的生理意义9试述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10什么是原癌基因?11分析增加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对RP和AP有何影响?12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比较各有何特征?13试述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4兴奋是如何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的?15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与Ca2+有何关系?16横桥有何特性?其在肌丝滑行中有何作用?17试比较单收缩与复合收缩的特点及意义。
18水分子的移动与渗透压有何关系?19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意义。
20贫血或缺氧时红细胞生成增加的机理是什么?21血小板有何生理功能?22比较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23从生理角度试述慢性肝病后期(如肝硬化等)伴有胆道阻塞的病人为何易于出血?24为什么输血时要做交叉配血试验?25为什么不能称O型血者为“万能输血者”?26O型女性与其他型(A、B、AB)男性结婚,以及Rh阴性女子与Rh阳性男子结婚是否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为什么?27简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及意义。
为什么成人的肺始终处于扩张状态?28在平静呼吸过程中,胸内压和肺内压是如何变化的?29简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生理作用。
30简述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及效应。
31为什么深慢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肺换气效率高?32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对肺部气体交换有何影响?为什么在气体交换不足时,往往缺氧显著而二氧化碳潴留却不明显?33简述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及效应。
34呼吸节律产生的部位及形成机制。
35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如何变化?为什么?36分别给家兔静脉注射3%乳酸2ml,吸入含5% CO2的空气,吸入气中PO2下降时,呼吸运动有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37健康人登上4000米高山时(大气压470mmHg),动脉血中PCO2和PO2如何变化,机制如何?38基本电节律39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及其与动作电位及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6191a7c2af90242a895e56c.png)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1)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1)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5.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
不同点:①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②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
6.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答:(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传导的。
(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结合配体的结构域位于质膜的外表面,而面向胞质的结构域则具有酶活性,或者能与膜内侧其它酶分子直接结合,调控后者的功能而完成信号传导。
7.局部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区别何在答:①局部电流是等级性的,局部电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动作电位则不能;②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影响范围较小,而动作电位是能传导并在传导时不衰减;③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
7.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它在兴奋传导中的意义的什么答:含义:①动作电位的幅度是“全或无”的。
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而变化;②动作电位传导时,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幅度衰减。
因在传导途径中动作电位是逐次产生的。
意义:由于“全或无”现象存在,神经纤维在传导信息时,信息的强弱不可能以动作电位的幅度表示。
8.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而神经干的复合电位幅度却因刺激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什么答: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虽然其中每一条纤维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但由于它们的兴奋性不同,因而阈刺激的强度也不同。
当电刺激强度低于任何纤维的阈,则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当刺激强度能引起少数神经兴奋时,可记录较低的复合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兴奋的纤维数增多,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变大;当刺激强度增加到可使全部神经纤维兴奋时,复合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再增加刺激强度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再增加了。
9.什么是动作电位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产生的原理一般在论述动作电位时以哪一部分为代表答: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快速大量Na+内流形成的,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锋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
在论述动作电位时常以锋电位为代表。
10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具体过程及其特征哪些因素可影响其传递答: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是指肌膜上的动作电位触发机械收缩的中介过程。
①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膜和T管膜传播,同时激活L-型钙通道;②激活的L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使肌质网钙释放通道开放;③肌质网中的Ca2+转运到肌浆内,触发肌丝滑行而收缩。
影响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和收缩的总和。
12.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和突触传导的主要区别答:①神经纤维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而突出传导是“电-化学-电”的过程;②神经纤维传导是双向的,而突出传导是单向的;③神经纤维传导是相对不易疲劳的,而突出传导易疲劳,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④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而突触传导有时间延搁;⑤神经纤维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突出传导属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
16.根据心肌细胞电反应的快慢可将心肌细胞分为哪两类两者有何区别答:可以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两类。
区别:①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快Na+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因此0期去极化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去极化速度较快;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慢Ca2+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因此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时程较长,去极化速率较慢。
②慢反应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的绝对值均小于快反应细胞。
③对于自律细胞来说,慢反应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快反应细胞。
17.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出现代偿间歇答: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由于期前收缩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
因此,在紧接期前收缩之后的一次兴奋传到心室时,常常正好落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结果不能使心室应激兴奋与收缩,出现一次“脱失”。
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18.什么是正常、潜在、异位起搏点答:(1)窦房结是引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
(2)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仅起兴奋传导作用,而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
(3)在某种异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也可以自动发生兴奋,而心房或心室则依从当时情况下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而跳动,这些异常的起搏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21.哪些因素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答:(1)前负荷:用心室舒张末期压来反映。
(2)后负荷: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过高,搏出量减少。
(3)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特性。
(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心率过快,心输出量反而下降;心率受神经和体液因素及体温的影响。
22.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答:形成:①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②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③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影响因素:①心脏搏出量:收缩期动脉血压变化明显,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搏出量的多少②心率:心率增快时,脉压减小。
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强时,脉压增大。
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动脉硬化,作用减弱,脉压增大。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不变,脉压下降。
23.微循环血流通路有哪些各自的功能特点有哪些答: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它的血流通路有:①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保证回心血量②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
③迂回通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24.有效滤过压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对组织液的生成有何影响答: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EFP=(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是组织液生成的动力。
EFP>0,组织液生成增多;EFP<0,组织液生成减少;EFP=0,组织液的生成平衡25.试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答: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的。
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影响因素:①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FP 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③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减小,组织液生成增多;④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的生成增多。
26.何谓减压反射,反射的范围及生理意义答:减压反射是通过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引起的。
减压反射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且具有双向调节能力;减压反射在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血管阻力、血量等发生突然改变的情况下,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减压反射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尤其在动脉血压降低时的缓冲作用更为重要。
生理意义:对动脉血压进行负反馈调节,起缓冲作用。
27.简述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用答:(1)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心脏神经丛。
轴突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结合,导致心律加快,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心房和心室收缩力量加强。
这些作用分别叫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力作用。
(2)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导致心律减慢。
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以上作用分别称为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28.在实验动物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答: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
心脏射血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到达颈动脉窦。
当血压升高时,引起降压反射,使血压降低。
当窦内压降低,降压反射减弱,血压升高。
当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窦内压降低,降压反射减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回心血量增强,心输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强,导致动脉血压升高。
29.心肌有哪些生理特征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区别答:心肌细胞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基本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