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特殊句式》课件 (共14张PPT)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练习
与“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形式不 同的一项是(C ) A 我吾尔诈,尔无我虞 B 寂寥而莫我知也 C 何功之有哉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下列句中不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C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风乎舞雩,咏而归。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5、而今安在哉?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7、张良具告以事。 8、请奉命求助于孙将军。 9、夫晋,何厌之有? 10、时人莫之许也。 11、农人告余以春及。
12、大王来何操? 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14、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1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7、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9、何为而在吾侧也? 20、赵尝五战于秦。 21、微斯人,吾谁与归? 22、技经肯綮之未尝。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①当:妥当 ②逮:比得上 ③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源自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夫晋,何厌之有? 时人莫之许也。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人莫之许也。
而今安在哉?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张良具以告事。 农人告余以春及。
练习
与“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形式不 同的一项是(C ) A 我吾尔诈,尔无我虞 B 寂寥而莫我知也 C 何功之有哉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下列句中不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C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风乎舞雩,咏而归。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5、而今安在哉?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7、张良具告以事。 8、请奉命求助于孙将军。 9、夫晋,何厌之有? 10、时人莫之许也。 11、农人告余以春及。
12、大王来何操? 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14、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1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7、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9、何为而在吾侧也? 20、赵尝五战于秦。 21、微斯人,吾谁与归? 22、技经肯綮之未尝。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①当:妥当 ②逮:比得上 ③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源自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夫晋,何厌之有? 时人莫之许也。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人莫之许也。
而今安在哉?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张良具以告事。 农人告余以春及。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05
02
解答
此句为被动句,“见……于”表示被动,意 为“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
04
解答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 给原主,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达物归 原主或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的意思。
06
解答
此句为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即“ 求可使报秦之人”,意为“寻找可以出使回复 秦国的人”。
识别省略句的关键在于理解句子的意 思和上下文的关系,通过补充省略的 成分来还原完整的句子。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题一
分析“陈胜者,阳城人也”一句中的判断句特点。
分析
该句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其中“陈胜者”是主语,“阳城人也”是谓语。句子中没有使用判断词“是”, 而是直接通过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来表达判断。同时,“者”和“也”作为语气词,加强了判断的语气。
解答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之",翻译为"有 什么简陋的呢?"。通过调整语序,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感受到作者的自信和豁 达之情。
04
固定结构与成语运用
固定结构类型及含义
01
02
03
04
判断句
以“……者,……也”为 标志,表示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例题二
识别并补充“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一句中的省略成分。
03
被动句与倒装句
被动句形式及表达效果
被动句形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常采用"为……所"、"被"、"受"、"见"等词语来表示。例如,"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天下人 嘲笑,为什么呢?)
2024年《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和语义功能的不同,固定句式可分为多 种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感叹句等。每 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构成方式和表达效果。
2024/2/29
27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
01
语义指向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通常指向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
等。这种指向关系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和表达重点。
2024/2/29
11
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等同关系
主语和谓语所代表的事物相等或等同 ,如“吾乃常山赵子龙”。
2024/2/29
存在关系
主语和谓语之间通过比喻来表达某种 相似性或关联性,如“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类属关系
主语所代表的事物属于谓语所代表的 类别或范围,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
比喻关系
5
研究意义与价值
2024/2/29
学术价值
研究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汉语语法、修辞和文化内涵,推动语言学、文学等领域 的发展。
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文化价值
文言文特殊句式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2/29
18
倒装句的构成与分类
构成
倒装句通常由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其中被强调的部分可以放在句首或句中,谓语部分则相 应地进行倒装。
分类
根据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的位置关系,倒装句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类型。
2024/2/29
19
倒装句的语义关系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4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⑶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⑷ 狡 兔 死 , 走· 狗 烹 ; 飞 鸟 尽 , 良
弓藏。
·
⑸龙·逢斩·,比干剖·。
三、倒装句:
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 1.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 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 达的需要。
⑴甚矣,汝之不惠!
·
⑹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
⑺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
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
⑻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 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受制于人
··
3 . 用 “ 为 ” “ 为 …… 所……”“……为所”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⑺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4.用“被”表被动。
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
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⑵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
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
• 定语后置
•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 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 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 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 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 定语后置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 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 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 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 不后置。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PPT精品课件1
2.惟利是图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4.今子是之不察
5.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8.何以战 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2004年高考广东卷)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 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 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 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 起,促驾召颜 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 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不 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 之。” 翻译: 不知道您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呢?
疑问句宾语前置, 否定句宾语前置,
凭借“是”、“之”
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曷”、“胡”、“恶”、“焉”、“孰” 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②沛公安在? “安在” “在安” ③客何为而来? “何为” “为何”
用 “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 么实在意义。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C )
A 何以知之?
2、( A )
A 其间旦暮闻何物?
B 未之有也。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B 君何以知燕王?
如:“尝贻余核舟一”“铸以为金人十二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4.今子是之不察
5.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8.何以战 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2004年高考广东卷)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 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 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 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 起,促驾召颜 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 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不 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 之。” 翻译: 不知道您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呢?
疑问句宾语前置, 否定句宾语前置,
凭借“是”、“之”
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曷”、“胡”、“恶”、“焉”、“孰” 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②沛公安在? “安在” “在安” ③客何为而来? “何为” “为何”
用 “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 么实在意义。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C )
A 何以知之?
2、( A )
A 其间旦暮闻何物?
B 未之有也。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B 君何以知燕王?
如:“尝贻余核舟一”“铸以为金人十二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ppt课件
2、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
.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4、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
. .
.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6、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乃,‥‥‥
‥‥‥则‥‥‥
8、梁父即楚将项燕。 . 9、吾村十里皆平原。 . ‥
判 断 句
文 言 特 殊 句 式
省 略 句 被 动 句
省 略 主语 省 略谓语 省 略 宾语 省 略 介词
含被动词
不含含被动词
主 谓 倒 装
宾 语 前 置
倒 装 句
定 语 后 置 状 语 后 置
判断句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者,‥‥‥也
‥‥‥者,‥‥‥ ‥‥‥也 ‥‥‥者也 ‥‥‥为‥‥‥
13、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省略谓语
1、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承前省略 2、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蒙后省略 3、头上( )倭堕髻,耳中( )明月珠。 其他省略
省略宾语
1、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2、每字为一印,火烧令( )坚。 语省去 4、竖子不足与( )谋。 承前省略 使令性动词后,兼
(3)、宋何罪之有?
(5)、大王来何操?
(4)、孔子曰:何陋之有?
3、介宾短语中,介词的宾语前臵。
⑴、微斯人,吾谁与归? ⑶、余是以记之。 ⑵、王问:“何以知之?” ⑷、一言以蔽之。
⑸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4、为强调宾语,借“之”、“是”提宾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惟命是从。 惟利是图。 (3)、唯余马首是瞻。
3、中心词 + 之 + 定语 (+ 者)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ppt课件
(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 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 众不同。
(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
作业:
导学教程p245 1-18题
判断句
1、 “……者,……也”及变 体 (1) “……者,……也”式。
1、子瑜者,亮兄谨也。(«赤壁之战》) 2、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 “……者,……”式。
1、粟者,民之所种。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3) “……,……也”式 。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2、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女婿)
《左忠毅公逸事》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蔺列传》 4、夫战,勇气也。
(4) “……者也”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贤哉,回(注:颜回)也! 主谓颠倒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宾前 3、豫州今欲何至?宾前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后 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宾前 6、会于西河外渑池。状后
7、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介词结构后置
连接高考:
07年上海卷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 之。(3分)
规律三: 用 “是”或“之”作为提宾标志。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
作业:
导学教程p245 1-18题
判断句
1、 “……者,……也”及变 体 (1) “……者,……也”式。
1、子瑜者,亮兄谨也。(«赤壁之战》) 2、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 “……者,……”式。
1、粟者,民之所种。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3) “……,……也”式 。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2、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女婿)
《左忠毅公逸事》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蔺列传》 4、夫战,勇气也。
(4) “……者也”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贤哉,回(注:颜回)也! 主谓颠倒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宾前 3、豫州今欲何至?宾前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后 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宾前 6、会于西河外渑池。状后
7、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介词结构后置
连接高考:
07年上海卷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 之。(3分)
规律三: 用 “是”或“之”作为提宾标志。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课件(共49张PPT)
被动句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于”
(幸于赵王)
4.“受…于…” (受制于人)
5. “为……所……”(如姬父为人所杀)
6. “为”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 “……为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8. “被”
(风流总被雨打风格吹去)
“之”“是”为标志词的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陋室铭》
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唯利是图 (成语)
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有什么简陋的呢?
只贪图利益
专点专练
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C )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何以战?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项是状语后置
我和谁一道呢? 翻译时按现代汉语习惯调序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宾语前置:宾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另外介宾短语中,宾语也有提到介词前的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专点专练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D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项是判断句
四、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四、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句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 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 的句子成分,在文言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复习》教学PPT课件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有“不、未、莫、勿、毋、否、无、非”等。例如: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宾语前置的条件 都是否定句。 代词做的宾语。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何陋之有?《陋室铭》 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 (“唯……是……”一种格式,如“唯利是图”)
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答案: B(“见丁宁”即“叮咛我”,ACD为被动句)
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甚矣,汝之不惠 古之人不余欺也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答案:A.(主谓倒装。)
5.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毋宁毙于虞人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8.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仲答案:D.(省略介词宾语:以告,以之告。)
“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
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答案:B.见,显现;ACD的“见”都表被动。)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76张
府吏 丁宁。( )
翻译:府吏嘱咐我
]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第三组: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格式
主+宾+
+动
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项王项伯东向坐
以何 与谁 向东
结论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
总结: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六组:
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句式特点⑥: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第七组: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出 处】出自春秋·管仲《管子·乘马》。 【释 义】
各项事业都来自于谋划和周详的思虑,因为辛勤 努力而成功,因骄奢淫逸而失败。
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 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 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句式特点(7):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46张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判断句是对主语性质或情况进行判断,常用“者”、“也”等助词,或“乃”、“则”等副词表示判断。被动句则表达主语被动承受的动作,常用“为”、“被”等词表示。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见,常省略主语、宾语或介词等,需根据上下文理解。倒装句则是谓语出现在主语之前,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语后置等。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掌握它们的定义、特点和示例,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至关重要。此外,还提供了丰富的例句和基础检测练习,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⑶夫战,勇气也。 ⑷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6)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类型】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 译出并补上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 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 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表示被动 意义的句子)。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⑶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文王》)
• [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
• [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
• (2)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 [译文:你嘛是老人啊。]
5.用 “非”“未”“弗”“无”“莫”
“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 ⑵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⑸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 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一般判断句】
• 【定义】一般判断句就是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 • 【类型】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语气;
典型的“……者……也”句式;“……者也”; ……也; ……者 。 • (1)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 [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 • (2)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 [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 •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 [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 (4)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简略判断句(不易识别) 】
• 【类型】1.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 (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
传》) • [译文:荀卿是赵国人。] • (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
君所知也。(《左传·哀公八年》) • [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
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 道理。] • (3)刘备天下枭雄。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1、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 (B级)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 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2、设题方式: 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 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 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 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 所必需的能力。
• 【重要特征】用“乃”、“则”、“即”、 “皆”、“必”、“固”、“诚”、“本”、 “亦”、“素” 、耳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
(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
例如: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 ⑴人为刀俎,我为和鱼代肉词。 “是”的区别)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类型】4.语气词“惟”(“维”)表 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 断词,或者两者结合。
鼓进攻他呢!”]
•
【类型】3.只有中心语:主语部分或
•
谓语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
•
词语,因而不形成同一关系。
•
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译文:打仗是依靠勇气的事。] (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战国 策·齐策四》) [译文:千镒黄金是很重的聘礼;带领一百辆车 的使臣是显贵的使臣。]
【类型】2.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主语要从上 下文判断,译时补一个适当的代词作主语。
• 【实例】 • (1)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
论战》) • [译文:回答说:”这是尽心办事的表现,可以靠
它打一仗。] • (2)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 [译文:孔子说:“他不是我们的人了!您可以击
【特殊判断句】 【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 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 同一事物。
【类型】1.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 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像”。 【实例】 (1)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吕 氏春秋·去尤》) [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 表情,像是偷了斧子。]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 霸》) [译文:君主是船,民众是水。]
儿子、弟弟。]
例如: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 【类型】3.动词“为”、“是”表判 断。其中“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 也比较少见。
(1)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 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 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 “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
词。
【类型】 (1)一般判断句 (2)简略判断句 (3)特殊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