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进攻他呢!”]
•
【类型】3.只有中心语:主语部分或
•
谓语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
•
词语,因而不形成同一关系。
•
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译文:打仗是依靠勇气的事。] (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战国 策·齐策四》) [译文:千镒黄金是很重的聘礼;带领一百辆车 的使臣是显贵的使臣。]
例如: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 ⑴人为刀俎,我为和鱼代肉词。 “是”的区别)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类型】4.语气词“惟”(“维”)表 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 断词,或者两者结合。
【一般判断句】
• 【定义】一般判断句就是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 • 【类型】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语气;
典型的“……者……也”句式;“……者也”; ……也; ……者 。 • (1)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 [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 • (2)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 [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 •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 [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 (4)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特殊判断句】 【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 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 同一事物。
【类型】1.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 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像”。 【实例】 (1)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吕 氏春秋·去尤》) [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 表情,像是偷了斧子。]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 霸》) [译文:君主是船,民众是水。]
【类型】2.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主语要从上 下文判断,译时补一个适当的代词作主语。
• 【实例】 • (1)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
论战》) • [译文:回答说:”这是尽心办事的表现,可以靠
它打一仗。] • (2)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 [译文:孔子说:“他不是我们的人了!您可以击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 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 “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
词。
【类型】 (1)一般判断句 (2)简略判断句 (3)特殊判断句
• 【重要特征】用“乃”、“则”、“即”、 “皆”、“必”、“固”、“诚”、“本”、 “亦”、“素” 、耳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
(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
二、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 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 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表示被动 意义的句子)。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⑶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wenku.baidu.com
1、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 (B级)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 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2、设题方式: 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 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 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 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 所必需的能力。
儿子、弟弟。]
例如: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 【类型】3.动词“为”、“是”表判 断。其中“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 也比较少见。
(1)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 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
•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文王》)
• [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
• [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
• (2)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 [译文:你嘛是老人啊。]
5.用 “非”“未”“弗”“无”“莫”
“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 ⑵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⑸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 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简略判断句(不易识别) 】
• 【类型】1.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 (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
传》) • [译文:荀卿是赵国人。] • (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
君所知也。(《左传·哀公八年》) • [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
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 道理。] • (3)刘备天下枭雄。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⑶夫战,勇气也。 ⑷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6)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类型】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 译出并补上判断词。
•
【类型】3.只有中心语:主语部分或
•
谓语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
•
词语,因而不形成同一关系。
•
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译文:打仗是依靠勇气的事。] (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战国 策·齐策四》) [译文:千镒黄金是很重的聘礼;带领一百辆车 的使臣是显贵的使臣。]
例如:动词“为”“是”表判断 (注意 ⑴人为刀俎,我为和鱼代肉词。 “是”的区别)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类型】4.语气词“惟”(“维”)表 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 断词,或者两者结合。
【一般判断句】
• 【定义】一般判断句就是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 • 【类型】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语气;
典型的“……者……也”句式;“……者也”; ……也; ……者 。 • (1)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 [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 • (2)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 [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 •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 [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 (4)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特殊判断句】 【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 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 同一事物。
【类型】1.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 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像”。 【实例】 (1)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吕 氏春秋·去尤》) [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 表情,像是偷了斧子。]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 霸》) [译文:君主是船,民众是水。]
【类型】2.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主语要从上 下文判断,译时补一个适当的代词作主语。
• 【实例】 • (1)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
论战》) • [译文:回答说:”这是尽心办事的表现,可以靠
它打一仗。] • (2)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 [译文:孔子说:“他不是我们的人了!您可以击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 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 “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
词。
【类型】 (1)一般判断句 (2)简略判断句 (3)特殊判断句
• 【重要特征】用“乃”、“则”、“即”、 “皆”、“必”、“固”、“诚”、“本”、 “亦”、“素” 、耳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
(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
二、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 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 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表示被动 意义的句子)。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⑶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wenku.baidu.com
1、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 (B级)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 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2、设题方式: 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 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 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 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 所必需的能力。
儿子、弟弟。]
例如: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 【类型】3.动词“为”、“是”表判 断。其中“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 也比较少见。
(1)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 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
•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文王》)
• [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
• [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
• (2)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 [译文:你嘛是老人啊。]
5.用 “非”“未”“弗”“无”“莫”
“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 ⑵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⑸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 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简略判断句(不易识别) 】
• 【类型】1.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 (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
传》) • [译文:荀卿是赵国人。] • (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
君所知也。(《左传·哀公八年》) • [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
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 道理。] • (3)刘备天下枭雄。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⑶夫战,勇气也。 ⑷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6)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类型】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 译出并补上判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