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检测CD30、CD15、PAX5、ALK、EBV及其编码的小 RNA(EBV-EBER)鉴别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组化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应用
➢ 间质可见纤维化。肿瘤细胞间混杂炎性成分,比 较多见的是组织细胞和浆细胞。也可有嗜酸粒细 胞和多形核白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多形性大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多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BV感染
EBV-DNA阳性率32-67%
亚洲ALK¯-ALCL感染EBV18.6%
ALK+-ALCL
1.7%
ALK¯-ALCL感染EBV≈PTCL-U感染EB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床表现
ALK+ 外周、腹部淋巴结肿大,就诊时多处于Ⅲ或Ⅳ期 常伴全身症状:发热(75%)、结外受累(60%) 结外累及:
依次为皮肤、骨骼、软组织、肺、肝脏,消化道和中枢较少 骨髓浸润发生率:HE染色11%,免疫组化30%
ALK老年人常见,外周/或腹腔多个淋巴结肿大 Ⅲ或Ⅳ期以及结外受累少见
霍奇金淋巴瘤样ALCL 多发生于年轻人,纵膈累及率高达60%,多处于Ⅱ期 皮肤、骨骼累及少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型性显著。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 (pleomorphism),即瘤细胞彼此大小和 形状上有很大变异。 包括:肿瘤细胞的多 形性、细胞核的多形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 镜下形态:
➢ 这类肿瘤显示多形性大细胞增殖,细胞体积大, 与RS细胞相当。特有的副皮质生长类型,局部坏 死和显著的窦状隙弥散或形成巢状结构的病理学 特征。在HE染色上呈灰蓝色,胞浆丰富,细胞核 多形性明显,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异 形多样。核仁明显,常有多核巨细胞和R-S样细 胞出现瘤细胞排列紧密,呈紧密黏着样,低倍镜 下肿瘤组织主要特异性地聚集在淋巴结窦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CL
免疫表型
T细胞型 裸细胞型
常见类型
原发性 继发性
BB细细胞胞型型
REAL、WHO
DLB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发系统型ALCL 原发皮肤型ALCL
淋巴瘤样丘疹病 蕈样霉菌病
霍奇金淋巴瘤 AIDS
流行病学
ALCL 在NHL中少见,但在T-NHL中最常见 发病年龄呈双峰<30岁,>60岁 发病比例:成人NHL的2-8% 儿童NHL的10-15% ALK+ALCL占S-ALCL50-60% 30岁以下男多见>女(6.5:1) ALK-ALCL多见老年人,>61岁 无性别差异(男:女=0.9:1)
ALCL诊断
准确诊断 需要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同时结合分子遗传学等多方面的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百度文库
何谓间变细胞?
•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肿瘤,称为间变性肿 瘤(anaplastictumor)。
• 间变愿意指“退性分化”,也就是去分化。 • 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
1
ALK介导的肿瘤基因
2
其他遗传学因素
3
EB病毒感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K、NPM及NPM-ALK分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LCL发病机制和易感因素尚不清
CD30标记阳性是诊断ALCL的重要依据,而CD30做为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能够在多种活化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
达,因此ALCL被认为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
肾形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30+
AL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UM-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P1 mRNA
NPM-ALK及其他ALK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模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遗传学因素
BCL-2增加 过甲基化作用 C-MYC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组化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应用
• 间变细胞型包括:
➢ ALK+ALCL、 ➢ ALK-ALCL、 ➢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间变大细胞型(ATLL)、 ➢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 ➢ 原发皮肤CD30+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LPD,包括淋巴
瘤样丘疹病和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隋伟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
ALCL 1985年由Stein等首先报道 因Ki-1/CD30单克隆抗体的问世而被认识 侵袭性较强的淋巴瘤 瘤细胞CD30+ 60-80%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 其中40-60%可检测出t(2;5)(p23,q35)易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组化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应用
➢ 间质可见纤维化。肿瘤细胞间混杂炎性成分,比 较多见的是组织细胞和浆细胞。也可有嗜酸粒细 胞和多形核白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多形性大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多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BV感染
EBV-DNA阳性率32-67%
亚洲ALK¯-ALCL感染EBV18.6%
ALK+-ALCL
1.7%
ALK¯-ALCL感染EBV≈PTCL-U感染EB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床表现
ALK+ 外周、腹部淋巴结肿大,就诊时多处于Ⅲ或Ⅳ期 常伴全身症状:发热(75%)、结外受累(60%) 结外累及:
依次为皮肤、骨骼、软组织、肺、肝脏,消化道和中枢较少 骨髓浸润发生率:HE染色11%,免疫组化30%
ALK老年人常见,外周/或腹腔多个淋巴结肿大 Ⅲ或Ⅳ期以及结外受累少见
霍奇金淋巴瘤样ALCL 多发生于年轻人,纵膈累及率高达60%,多处于Ⅱ期 皮肤、骨骼累及少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型性显著。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 (pleomorphism),即瘤细胞彼此大小和 形状上有很大变异。 包括:肿瘤细胞的多 形性、细胞核的多形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 镜下形态:
➢ 这类肿瘤显示多形性大细胞增殖,细胞体积大, 与RS细胞相当。特有的副皮质生长类型,局部坏 死和显著的窦状隙弥散或形成巢状结构的病理学 特征。在HE染色上呈灰蓝色,胞浆丰富,细胞核 多形性明显,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异 形多样。核仁明显,常有多核巨细胞和R-S样细 胞出现瘤细胞排列紧密,呈紧密黏着样,低倍镜 下肿瘤组织主要特异性地聚集在淋巴结窦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CL
免疫表型
T细胞型 裸细胞型
常见类型
原发性 继发性
BB细细胞胞型型
REAL、WHO
DLB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发系统型ALCL 原发皮肤型ALCL
淋巴瘤样丘疹病 蕈样霉菌病
霍奇金淋巴瘤 AIDS
流行病学
ALCL 在NHL中少见,但在T-NHL中最常见 发病年龄呈双峰<30岁,>60岁 发病比例:成人NHL的2-8% 儿童NHL的10-15% ALK+ALCL占S-ALCL50-60% 30岁以下男多见>女(6.5:1) ALK-ALCL多见老年人,>61岁 无性别差异(男:女=0.9:1)
ALCL诊断
准确诊断 需要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同时结合分子遗传学等多方面的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百度文库
何谓间变细胞?
•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肿瘤,称为间变性肿 瘤(anaplastictumor)。
• 间变愿意指“退性分化”,也就是去分化。 • 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
1
ALK介导的肿瘤基因
2
其他遗传学因素
3
EB病毒感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K、NPM及NPM-ALK分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LCL发病机制和易感因素尚不清
CD30标记阳性是诊断ALCL的重要依据,而CD30做为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能够在多种活化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
达,因此ALCL被认为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
肾形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30+
AL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UM-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P1 mRNA
NPM-ALK及其他ALK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模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遗传学因素
BCL-2增加 过甲基化作用 C-MYC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组化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应用
• 间变细胞型包括:
➢ ALK+ALCL、 ➢ ALK-ALCL、 ➢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间变大细胞型(ATLL)、 ➢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 ➢ 原发皮肤CD30+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LPD,包括淋巴
瘤样丘疹病和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隋伟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
ALCL 1985年由Stein等首先报道 因Ki-1/CD30单克隆抗体的问世而被认识 侵袭性较强的淋巴瘤 瘤细胞CD30+ 60-80%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 其中40-60%可检测出t(2;5)(p23,q35)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