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申报标准(试行)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周”活动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周”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4.07•【字号】教办体卫艺〔2022〕101号•【施行日期】2022.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周”活动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将《河南省学生劳动教育周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4月7日河南省学生劳动教育周活动方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今年“五一”劳动节后第一周(5月5日至5月12日)为首个全省“劳动教育周”。
为积极推动全省劳动教育周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主题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幸福三、活动内容围绕“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幸福”主题,开展全省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和身体力行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一)中小学校中小学校要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12.24•【字号】豫人社职业[2010]71号•【施行日期】201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豫人社职业[2010]71号)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省直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为建立健全我省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准入机制,规范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管理,进一步加强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设立,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们研究制订了《河南省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参照本标准完善本地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设置标准,并加强监督管理。
已开办的省直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对照本设置标准尽快完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河南省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我省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准入机制,规范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管理,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省属在郑单位、中央直属驻豫单位,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实施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培训的省直民办培训学校,适用本标准。
第三条设立省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同一单位原则上只设立一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第四条申请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第五条举办者投资办学,须经其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同意。
第六条举办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基本办学规模不低于400人,开设专业不少于3个;举办设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学校的,基本办学规模不低于200人,开设专业不少于2个。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素养大赛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素养大赛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8.30•【字号】教办体卫艺〔2023〕303号•【施行日期】202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素养大赛的通知教办体卫艺〔2023〕303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更好推动中小学校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决定举办河南省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素养大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劳动育人展风采,培根铸魂守匠心。
二、活动对象全省普通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师三、组织机构主办:河南省教育厅承办:郑东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四、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分市级、省级两个阶段,设小学、初中2个组别。
市级活动时间2023年8月-10月上旬,由各校、县(市、区)进行申报,各省辖市组织市级评选。
省级活动时间安排在2023年11月,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并在省教育厅官网公示比赛结果。
五、活动内容(一)提交视频1.劳动课视频包含三项材料:(1)教学设计(word格式);(2)课件(PPT格式);(3)授课视频8-10分钟。
2.劳动工坊案例视频包含两项材料:(1)劳动工坊课程实施报告一份(word格式),包括工坊特色和功能、实施目标和规划、过程管理与评价、实施效果反思等;(2)本人出镜的一项劳动技能操作示范的微课视频,声音和图像须同时录制,可配语言讲解或字幕提示,剪辑为流程清晰完整的教学视频,时长3分钟左右(部分过程可加速)。
两项视频材料须采用MP4格式,分辨率为720P或1080P,视频内容为原创,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教学成果,播放内容中不得出现所在地区、学校名称和教师姓名。
(二)现场展示1.展示内容分为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承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承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10.26•【字号】教师〔2015〕923号•【施行日期】2015.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承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的通知教师〔2015〕923号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促进我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印发的《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教师〔2015〕881号)精神,我省将从2016年起,以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为载体,启动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试点,计划为农村教学点免费定向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胜任多门学科教学和“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以下简称全科教师),以此,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小学教师教育机制。
为做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省教育厅决定从我省高等师范院校中遴选拟承担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
现就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一、培养计划的申报工作(一)申报条件1、申报试点高校应有明确的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原则上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和独立设置的教学单位(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初等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拟承担培养计划高校应具有小学教育办学条件和能力,教师培养经验丰富,培养效果良好,社会信誉度高。
2、申报试点高校应着力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深化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和教师教育体制、机制、课程、教学、师资的配套改革,具备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条件。
3、申报试点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小学建立联合培养师范生的协同机制。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5.10•【字号】教基〔2022〕142号•【施行日期】2022.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基〔2022〕142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开展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原则,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以“五育”并举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各地各校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十四五”期间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五育”并举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探索出区域和学校“五育”并举的实施路径和有效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三、申报条件(一)前置条件1.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及我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
2.实验区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政策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和部门联动机制,能够统筹解决“五育”并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及示范区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及示范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5.09.16•【字号】教职成〔2015〕815号•【施行日期】2015.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及示范区的通知教职成〔2015〕815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的任务要求,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继续在全省开展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及示范区申报工作。
现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报对象与条件申报对象为具有一定社区教育发展基础的各省辖市所辖区(县、市)、省直管县(市)。
申报条件参见《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估标准(试行)》(附件1)和《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附件3)。
二、申报工作程序(一)申报程序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由区(县、市)政府组织创建,自下而上逐级申报。
区(县、市)教育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自查,经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审核同意,统一汇总上报。
(二)申报材料要求1.申报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单位,需提交《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申报表》(附件2)和申报单位负责人基本信息(附件6)。
2.申报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单位,需同时提交《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申报表》(附件2)、《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指标(试行)》(附件4)、《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申报表》(附件5)和申报单位负责人基本信息(附件6)。
其中,申报单位需按照《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指标(试行)》(附件4)制定的各项评估细则填写自评分值。
3.所有材料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应为近3年的最新数据,主要工作情况应为2012年以来社区教育的主要工作经验和成效(可加页)。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7.06.21•【字号】教基一〔2017〕525号•【施行日期】2017.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基一〔2017〕525号各省辖市、直管县(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历届全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2016〕8号)文件要求,决定在全省评估确定一批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我省研学旅行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现就申报2017年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报对象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是依法注册,可供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分为中小学综合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综合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是指以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具备室内综合实践区、室外实践区、综合训练区、生活区等基本功能,可容纳学生集中食宿,开展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是指具备国防、科技、民族文化、历史、农业生态、环保和质量教育等某项教育职能,能够提高学生认知、技能和综合素养的专业场所。
二、申报条件(一)建筑及附属设施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建筑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范等标准;符合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齐全,符合课程设置需求;周边环境适合生活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具备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要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从事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指导及管理工作。
2024年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用精选8篇).pptx

每天安排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主要形式:扫地拖地、洗衣晒衣叠衣、做菜洗碗、整理房间、给花草浇水、家庭种植养殖等。
.做好后勤保障
责任部门:总务处、保洁组
具体工作:提供种植工具,开辟种植园区。
.加强安全保卫
责任部门:保卫处
具体工作: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宣传各项劳动活动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就医。
2024年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用精选8 篇)
2024年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 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我校劳动教育工作,特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卫生清扫后及时整理劳动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仪器;普 及环境美化知识,让学生认领绿植并进行养护。在劳动中享受快乐。
(二)班级劳动。学生以组为单位,成立劳动小组,做好每天两次打扫环境区和教室卫生工作,班主任或者家 长亲自到场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学生将平日学会的劳动技能运用到班级值日中,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二)具体目标。
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带动全 校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实施途径
(三)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 的重要渠道,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 程。
把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班级劳动管理情况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有效增强老师们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各班级卫生情况由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定期检查,学校政教处组织领导组成员不定期巡查,检查结果及时 记录并反馈,对评比结果每月公布一次,颁发“卫生流动红旗”,各班卫生情况纳入学期结束优秀班集体评选。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8]48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8]48号](https://img.taocdn.com/s3/m/cd270e2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b.png)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工作的意见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8]4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1999年以来,我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部分中小学进行了办学体制改革试验。
这项改革试验,在弥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公办民助”、“名校办民校”等办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原则(一)坚持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办学为主原则,落实各级政府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原则,对现有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进行规范。
(三)坚持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原则,切实保障教师、学生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规范改制学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稳定。
二、政策措施(一)规范改制学校的具体方案由各省辖市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确定。
(二)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改制学校,原则上应改为公办学校。
对改为公办的学校,其债务由举办学校的省辖市或县(市、区)政府承担,非国有资本退出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办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公办学校的拨款标准足额安排,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要按照办学规模核定和调整教师编制,并妥善解决现有教师问题。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08.04•【字号】教体卫艺〔2020〕303号•【施行日期】2020.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厅直属学校: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现将《指导纲要》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做好贯彻落实:一、《指导纲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以来,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指导纲要,重点针对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规划与实施、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等提出了详尽的安排和要求,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细化了标准。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研究,明确职责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统筹指导本辖区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大劳动教育实施的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督促学校切实落实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
请各地于8月31日前将本地职责部门、负责人及联系方式报省教育厅体卫艺处。
联系人:杨会勤联系电话:*************,报送邮箱****************。
三、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指导纲要》要求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采取多种手段配齐配足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积极开展课内外、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我厅将命名一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并适时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督导督查工作。
河南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

河南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河南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我省试点市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市和县教研室、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中从事中小学教学、幼儿教育和教研工作的在编在岗教师。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三条基本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研工作,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四、身心健康。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其中申报正高级教师需有2次以上为优秀等次,申报高级教师需有1次以上为优秀等次。
五、担任中学、小学、幼儿园校、园级行政职务1年以上的,须取得相应层次的校、园长培训合格证书。
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须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并经审验合格。
七、任现职以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或延期申报:(一)拒绝承担教学、教研任务、班主任工作,或不能履行现岗位职责,当年不得申报。
(二)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受到县以上主管及其他部门通报批评的,当年及下一年度不得申报。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处分期内及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四)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业绩等,取消当年评审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3年内不得申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
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1.12.01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2.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
校名单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根据《关于开展第二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教体卫艺函〔2021〕96号)要求,各地依据申报条件和要求,认真遴选推荐上报。
共收到16个省辖市、8个直管县(市)285所学校的申报材料,经评审委员会审定、公示,决定命名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等198所学校为第二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名单见附件)。
各获批学校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通过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深入开展劳动实践等,发挥劳动综合育人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逐步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发挥好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劳动教育。
附件:第二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021年12月1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05.18•【字号】教基〔2020〕167号•【施行日期】2020.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基〔2020〕167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学校:为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及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文件要求,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自2020年起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评估认定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估对象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包括小学、初中、完全中学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名额分配原则上以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数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兼顾当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见附件1)。
厅直属学校可直接申报。
三、评估标准(一)评估指标体系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确定的管理职责和管理任务,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见附件2)。
在评估指标体系中,第1、3、5、8、9、10、28、42、54、63、68条为禁止性指标,核查评估时从严要求,未落实到位的,不得申报。
(二)前置条件(1)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国家义务教育办学“二十条底线”要求;(2)学校无辍学学生,原则上无大班额;(3)全面执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文件规定,近三年未发生违反办学行为事件;(4)近三年未发生安全稳定责任事故。
(三)认定标准在前置条件全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按照《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每项管理内容规范办学、科学管理的学校,可以申报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较好地履行《评估指标体系》中每项管理内容且部分管理职责开展有特色的(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可以申报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11.21•【字号】教资保〔2022〕356号•【施行日期】2022.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的通知教资保〔2022〕356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6〕3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图书馆装备工作的通知》(教技装〔2018〕609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应有作用,决定在全省开展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现将《河南省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见附件1)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建设中小学标准化图书馆为引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坚持科学性、导向性、适宜性,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全省中小学图书馆整体水平提升。
二、建设与评估1.建设全省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从2022年开始,每年建设100所(2022年建设数量见附件2)。
各地要选择基础较好、管理规范、应用创新、资金有保障的中小学校图书馆作为遴选目标,并认真组织学校申报。
2.评估(一)学校申报拟申报学校按照《建设标准》开展建设工作,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采取措施,抓好创建。
申报学校在自评基础上填写申报表(见附件3),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应包括学校图书馆基本情况,自评情况,图片资料(不少于20幅,图片资料上应注明学校名称)视频资料(5分钟左右,充分反应图书馆概貌、借阅、活动等场景以及本馆特色)。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遴选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遴选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6.23•【字号】教办体卫艺〔2023〕221号•【施行日期】2023.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遴选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通知教办体卫艺〔2023〕221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委管学校、厅直属实验学校:为扎实推进我省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遴选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体卫艺〔2023〕109号),决定遴选首批河南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具备法人资质,基地定位布局科学合理,开发有适合不同学段的特色主题课程,教育教学设施配套齐全,配备劳动教育课程教师或讲解员、专职教辅人员。
管理制度健全,有针对学生的特别安全管护措施,消防、应急等设施设备齐全,整体通过消防验收。
近三年内没有受到各级行政管理(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罚。
二、申报对象在河南省域内,由政府、学校或社会力量举办,可承接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基地、场所等。
三、申报数量各地推荐数量见附件1。
各高等学校、省属中职学校、厅直属实验学校,每校限报1个。
四、申报程序(一)自评申报各单位对照《河南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量化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进行自评并填写评分表。
总分100分,自评85分以上方可申报。
(二)属地推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申报情况,认真组织专家对辖区内拟申报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择优向省教育厅推荐。
各高等学校、省属中职学校、厅直属实验学校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
(三)评审认定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申报基地进行综合评审,确定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初选名单并对初选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发文认定,统一挂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内容
一
组织领导 (5分)
二师资队伍 (5分)三 Nhomakorabea课程设置 (5分)
四
场地建设 (10分)
五
家庭劳动 (15分)
六
校内劳动 (25分)
七
校外劳动 (15分)
八
劳动宣传 (5分)
九
安全保障 (5分)
十
素养评价 (10分)
十一
加分项目 (5分)
1.组织领导栏目:实行校领导负责制,有明确的实施机构和人员。组织管理制度、安全保
1.每所学校校内外劳动(或综合实践)场所不少于 3 个,学校提 供的场所能够满足开展劳动教育需求(5 分);2.小学低年级设 有劳动教育启蒙教学场地和素材(2 分); 3.小学低中年级主要 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 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开展劳动教育(3 分)
1.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为主,家庭劳动教育的基 础作用突出(8 分);2.劳动时间每周不少于 2 小时,每年学会 1-2 项生活技能(5 分);3.按年度分学期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 案(2 分)
活动,每年掌握洗衣做饭等 1-2 项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可采取家庭填报或现场抽查灵
活方式掌握4.本申报标准总分 105 分,85 分以上可评为试点学校
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申报标准(试行)
标准
1.组织实施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分工合理,制度完善(2 分);2.将劳动教育列入学校年度发展规划,定期召开劳动教育 工作分析会,听取劳动教育工作汇报, 制定并完善劳动教育相关 措施(1.5 分);3.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立(1.5 分)
1.有专兼职劳动教育(或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人员队伍 年龄、专业、学历等方面构成基本合理(2 分);2.师生比能够 满足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1.5 分);3. 所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员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人员队伍相对 稳定(1.5 分
1.劳动教育(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足开齐,纳入教育教学计 划,每周不少于 1 课时(3 分);2.校内外劳动有明确规定和要 求,课程安排科学合理(2 分)
.组织领导栏目:实行校领导负责制,有明确的实施机构和人员。组织管理制度、安全保 障制度、劳 动用品登记保管制度、素养 评价制度等完善; .场地建设栏目:校内劳动场所应避开有辐射、疾病传染源或其他不利于劳动教育实践活 动开展的环境;校外场地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度高、交通便利、无不良记录、在当地有 一定影响的企事业单位作为 合作伙伴;3.家庭劳动栏目:着重围绕衣食住行等生活实践 活动,每年掌握洗衣做饭等 1-2 项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可采取家庭填报或现场抽查灵 活方式掌握4.本申报标准总分 105 分,85 分以上可评为试点学校
1.在县、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劳动教育作品评选中,每获奖一次加 0.5分,可累计计分。2.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的,每项加 0.1 分,可累计 计分3.参与劳动课题研究并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励的,每项加 0.5 分,可累 计计分;4.在劳动教育方面有创新成果或劳动经验并具有推广价值的,每项 加 1 分,可累计计分
1.校内劳动主要以体验过程为主,学校主导作用发挥良好,主体 责任突出( 7 分);2.校内外劳动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劳动教育 方式灵活多样(5 分);3.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启蒙劳动意识为主, 要参与班级劳动;(5 分)4.小学中高年级、中学生要参加校园卫 生打扫、绿化美化、垃圾分类活动(5分);5.参与体验养殖、种植 、手工制作等劳动项目不少于 3 项(3 分)
障制度、劳 动用品登记保管制度、素养 评价制度等完善;
填报 说明
2.场地建设栏目:校内劳动场所应避开有辐射、疾病传染源或其他不利于劳动教育实践活 动开展的环境;校外场地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度高、交通便利、无不良记录、在当地有 一定影响的企事业单位作为 合作伙伴;3.家庭劳动栏目:着重围绕衣食住行等生活实践
1.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各方责任明确(1.5分);2.劳动 实 践 活 动 风 险 防 控 预 案 可 行 , 应 急 与 事 故 处 理 机 制 完 善 ( 1.5 分);3.劳动活动中安全风险排除,劳动工具、防护用品保障到 位,周围环境无辐射、无疾病传染源(2分)
1. 将 劳 动 教 育 纳 入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评 价 体 系 , 评 价 标 准 明 确 ( 3 分);2.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3 分);3.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记录客观全面(2 分);4.公示 、审核制度建立,记录真实可靠(2 分)
1. 校 外 劳 动 主 要 以 劳 动 锻 炼 为 主 , 社 会 支 持 作 用 发 挥 明 显 ( 8 分);2.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以上校外劳动每学期不少于 1 次 (3 分);3.利用社会劳动场所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项 目不少于 4 项(4 分)
1.利用校园宣传橱窗、报刊栏目、多媒体等方式,围绕“劳动最 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四种理念,大力 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每学年不少于 2 期(3 分);2.大力宣传学校、企事业单位在抗疫救灾、劳动教育 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 献的劳动精神践行社会义主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