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
输血科人员培训与技术考核制度
输血科人员培训与技术考核制度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卫人发[2011]15号)的精神要求,结合输血行业人员现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输血专业岗位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临床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及考核工作,对在岗从事输血工作的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
一、培训对象
1、XXXX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输血工作且未取得输血工作人员培训合格证书的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必须参加江西省输血协会组织的输血专业岗位资格培训,并获取《输血专业岗位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2、XXXX年12月31日以后在输血科或血库的工作人员专业岗位,以及未能取得《输血专业岗位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逐年送去理论和技能培训,以获取《输血专业岗位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二、考核工作
1、已取得输血从业人员工作人员上岗证培训合格证书的在职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须到输血质控中心进行注册登记后,并换发新的《输血专业岗位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2、凡取得《输血专业岗位岗位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每年应参加输血相关知识培训继续教育,经所在的医疗机构医务部门审核、考评后上报所在区、县献血办公室备案。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
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输血科(血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
9.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1.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
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
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
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除隐患。
一旦发现火源应立即进行消防处理,并立即报告医院保卫处(科)和119。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血液是生命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输血培训制度
输血培训制度
1制定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用血知识水平和合理用血的能力。
2适用范围
全院
3主要内容
3.1培训内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3.2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要求:
3.1.11输血科人员须具有国家认可(或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经过输血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
3.1.2临床执业医师,须经医院组织的输血培训后,由医院授权方可开展临床输血工作,每年至少培训一次。
3.1.3新入院医护人员和其他从事输血相关辅助工作的专门人员必须进行临床输血培训,培训至少一次
3.1.4医学生、进修人员入院教育培训必须包括临床输血知识,在带教教师指导下从事临床输血相关工作。
3.1.55未经临床输血培训的人员不得从事与临床输血相关的工作。
4参考文献
4.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令第85号)第三章第
二十九条、章第三十条
4.2《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第一章条、
第二章
4.3《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第六章第二十条4.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2023版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
1. 输血科的组织机构:明确输血科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确保输血科的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2. 质量管理:确定输血科的质量管理目标和原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血液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等,以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有效。
3. 输血血液管理:制定合理的血液采集、储存、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和操作程序,确保输血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4. 输血用品管理:明确输血用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和管理程序,确保输血用品的质量和供应的连续性。
5. 输血操作规范:规定输血操作的步骤和要求,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正确。
6.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与处理制度,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7. 费用管理:制定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输血服务的收费标准和执行办法。
8. 绩效考核:建立科室绩效考核制度,对输血科的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工作人员发挥创造力和积极性。
9. 安全管理:加强输血科的安全管理,确保输血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环境的卫生和安全等。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输血科管理制度内容,具体制度和措施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输血科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输血科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临床用血管理、血液制品供应、输血相关技术服务等职责。
输血科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科学、严谨、规范、安全的原则,为临床提供优质、高效的输血服务。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责第三条输血科应设有独立的科室,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
科室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设有输血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等职务,明确各岗位职责;(二)设有血液制品供应、输血技术、输血管理、输血科研等岗位;(三)设有储血室、输血室、检验室、办公室等辅助科室。
第四条输血科职责:(一)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采购、储存、发放、回收等工作;(二)负责输血相关技术操作,包括交叉配血、输血前抗体筛查、血液制品的制备等;(三)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四)负责输血科质量控制、输血安全管理、输血科研工作;(五)负责输血科人员培训、教学、宣传工作。
第三章输血科人员管理第五条输血科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医学及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二)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三)熟悉输血法律法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输血科管理制度;(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第六条输血科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输血科主任、护士长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家级或省级输血专业培训。
第七条输血科人员应严格执行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第四章血液制品管理第八条血液制品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确保血液制品质量,满足临床需求;(二)合理使用血液制品,减少浪费;(三)加强血液制品储存、运输、发放、回收等环节的管理。
第九条血液制品采购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采购计划;(二)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血液制品供应商;(三)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四)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确保血液制品质量。
输血科岗前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输血科岗前培训、考核管理制度I目的本程序规定了本组工作人员上岗前的技能、理论的培训和考核的内容、方法与标准,以使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单独完成各项试验操作、处理一般性工作,胜任配发血组各岗位工作。
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组所有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考核管理。
Ill制度一、科室主任负责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大纲的审核、最终考核意见的审批。
二、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岗前培训大纲的起草;负责新员工上岗前的技能培训组织工作;负责新员工上岗前的理论培训组织工作;组织新员工技能与理论考核。
三、工作程序(一)培训与考核内容大纲1.技能考核大纲1.1试验操作技能基本要求:①熟练掌握手工(纸板法、试管)ABO血型鉴定试验的操作技能;②熟练掌握聚凝胺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试验的操作技能;③熟练掌握微柱凝胶法(Coombs卡)手工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试验的操作技能;④熟练掌握手工(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操作技能;⑤熟练掌握Rh血型鉴定(试管法)试验的操作技能;⑥熟练掌握RhD血型确证试验(卡式抗人球法)的操作技能;⑦熟练掌握ABO血型抗体效价测定试验的操作技能;⑧熟练掌握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试验的操作技能;⑨熟练掌握吸收-放散试验的操作技能;⑩熟练使用循环水浴箱解冻冰冻血浆等制品。
1.2规章制度基本要求:①熟悉临床用血申请、审批、发放与领取制度;②熟悉各种血液制品的价格,能够熟练完成手工计价及补、退费流程;③了解临床用血指导、监督、会诊制度;④掌握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⑤熟悉血液接收、入库、保存管理、库存管理、回库、收回及报废管理程序;⑥了解储血冰箱、标本冰箱及试剂冰箱维护程序;⑦熟悉实验室消毒、清洁、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⑧掌握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流程及方法;⑨了解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
2.理论考核大纲:①免疫血液学基础(抗原与抗体反应、补体系统);②红细胞血型系统:熟悉ABO、Rh血型系统,了解MNS、Lewis、Kell、DUffy等血型系统;③输血相容性检测的主要内容(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效价测定、吸收放散等),各种检测方法(盐水法、酶法、凝聚胺法、经典抗人球法、Coombs 卡抗人球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④输血反应的分类、引起的主要原因、实验室检测内容及临床处理原则;⑤新生儿溶血病定义、病理生理、免疫学基础、产前、产后实验室检测;⑥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方法、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主要用途;⑦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输注(全血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血浆输注、冷沉淀输注)。
宁夏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考核细则
宁夏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考核细则宁夏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考核细则一、考核目的本考核细则是为了评估宁夏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运营状况,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并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二、考核范围1.输血科(血库)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
2.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运营指标。
3.输血科(血库)的组织架构、人员编制和培训情况。
4.输血设施设备和器械的维护情况。
5.输血质量控制、风险管理和事件报告情况。
6.输血科(血库)的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情况。
三、考核细则1.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1.1 输血科(血库)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1.2 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和发布是否及时,并且能够被全体工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1.3 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是否具体可行,是否能够保证输血质量和安全。
2.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和指标2.1 输血科(血库)是否建立了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2.2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包括了质量目标、职责分工、流程控制、文件管理等内容。
2.3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能够持续改进。
3.组织架构、人员编制和培训情况3.1 输血科(血库)的组织架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3.2 输血科(血库)的人员编制是否满足工作需要,是否有足够合格的工作人员。
3.3 输血科(血库)的人员培训是否到位,是否有定期培训计划和记录。
4.设施设备和器械维护情况4.1 输血科(血库)的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4.2 输血科(血库)的设施设备是否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4.3 输血器械是否经过有效的清洗、消毒和验证,并进行合理的存储和使用。
5.质量控制、风险管理和事件报告5.1 输血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到位,是否能够有效监测和控制输血相关风险。
5.2 输血科(血库)是否建立了风险管理和事件报告的制度,并能够及时报告和处理相关事件。
5.3 输血科(血库)是否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和改进,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输血科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
输血科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一、培训管理制度1. 培训目的:为了提高输血科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确保输血安全及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 培训对象:全体输血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3. 培训内容:(1)新员工培训:对新进入输血科的员工进行基本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培训,包括输血相关法规、原理、操作技巧、危急情况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业务培训:对输血科技术人员进行持续的业务培训,包括血型鉴定、血液制品配型、血样管理、质控、危急情况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3)管理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团队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4. 培训机构:由输血科安排人员或请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5. 培训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培训时间和周期,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6. 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可灵活选择,包括现场教学、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个别培训等方式。
7. 培训效果评估: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评估,评价其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水平,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考核管理制度1. 考核目的:为了评价输血科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激励其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实现输血工作的安全、有效、高效。
2. 考核对象:全体输血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3. 考核内容:(1)技术考核:对技术人员进行诊断能力、操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考核。
(2)管理考核:对管理人员进行团队建设、目标管理、业务推进等方面的考核。
(3)工作效率考核:对工作时间、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
4. 考核周期:根据单位需要,一般为一年一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5.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通过会议或部门内部通知发布。
6. 成绩公示:考核成绩按照实际表现情况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考核名称、内容、标准、得分等。
7. 考核结果处理: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奖惩措施,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考核成绩不达标的人员进行培训或适当处罚,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篇)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范文XX医院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输血科血液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输血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负责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接收、储存、配血、输注等工作。
第三条血液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科学管理、合理使用”的原则。
第二章血液接收与储存第四条血液的接收应由专人接收,并记录血液的品种、数量、有效期等信息。
第五条血液的储存应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进行存放,并定期对血液进行检验和鉴定。
第六条领用血液时应符合血液配送规定,凭相关手续进行领取记录。
第七条需要退回的血液应及时进行记录并交到血库管理人员,退回的血液应进行退库处理。
第三章输血前的检验与配血第八条输血前应对受血者进行充分的临床检验,确保受血者的血型、RH因子、交叉配血等信息准确无误。
第九条按照血液管理规定,对血液进行临床检验,确保血液的质量、有效期等达到标准要求。
第十条输血前需进行血清学检查,确保受血者无抗体和传染病。
第十一条根据受血者的血型、RH因子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合理的血液配血和交叉配血。
第十二条输血前需充分告知受血者并取得其知情同意书,确保受血者了解输血的风险与效果。
第四章输血操作与输血反应处理第十三条输血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护理准备,包括皮肤消毒、术前体位调整等。
第十四条输血操作应由专业的护士或医师进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要求进行。
第十五条输血时应仔细核对受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血型等,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第十六条输血时应掌握输血速度,根据受血者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十七条输血后应对受血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输血反应,记录输血反应情况和处理措施。
第五章输血后的护理与随访第十八条输血后应给予受血者适当的护理,包括监测血压、体温、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第十九条输血后应对受血者进行定期随访,关注受血者的身体状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培训
急症用血管理制度
九、遇到无名急症患者用血时,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报医 务部或医院行政值班同意后发血,并做好记录。 十、因紧急输血在输血前无法完善的相关病历资料,在抢救 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输血申请程序等抢救结束后一个工 作日内补办。 十一、因急症抢救用血影响择期手术时,输血科应立即向医 务部汇报。医务部根据手术安排、血液库存等情况综合判 断,决定是否暂停择期手术的开展,并通知临床手术科室 和麻醉手术科,手术医师应做好与患者的解释工作。
急症用血管理制度
一、急症用血指临床急诊抢救(如急诊科、产科、消化内科 等患者突发性出血,创伤、手术患者失血过多等危及患者 生命)急需输血的情况。 二、输血科为临床提供24小时急症用血。 三、紧急情况下,值班医师可电话通知输血科,如已知患者 血型应同时告知;同时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抽取患 者血标本、开具取血单等,临床医师须用红笔在申请单上 注明紧急程度,如“非常紧急”,10~15分钟;“紧急” ,30分钟等,尽快送交输血科。 四、急症患者在输血前应抽取血液标本,备查输血前相关检 验项目,并记录在病历中。
第五章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第二十条 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 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第二十一条 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份分别 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 的标识。 第二十三条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 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 )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 立方米为合格。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 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 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十三条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 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输血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输血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一、工作制度1.1 工作原则输血科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1.2 工作流程输血科工作流程应包括血标本接收、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血液入库、血液储存、血液发放、输血服务等环节。
1.3 质控管理输血科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工作质量。
1.4 培训与教育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1.5 保密制度输血科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1.6 应急预案输血科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二、岗位职责2.1 输血科主任输血科主任负责输血科的全面工作,包括行政管理、业务技术、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
2.2 输血科副主任输血科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和质量控制。
2.3 主管技师(主治医师)主管技师(主治医师)负责日常的输血技术操作,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等,并参与输血相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
2.4 技师(医师)技师(医师)负责血液储存、血液发放等工作,并协助主管技师进行科研和教学活动。
2.5 输血护士输血护士负责输血治疗的护理工作,包括输血前后的评估、输血操作、观察患者输血反应等。
2.6 输血科行政人员输血科行政人员负责输血科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包括文件管理、资料整理、统计报表等。
三、具体工作内容3.1 血标本接收输血科应按照医院规定接收临床科室送来的血标本,并进行核对,确保标本的正确性。
3.2 血型鉴定输血科应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鉴定和Rh 血型鉴定,以确保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的一致性。
3.3 交叉配血输血科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没有抗体反应。
3.4 抗体筛选输血科应进行抗体筛选,以检测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抗体,为选择合适的供血者提供依据。
3.5 血液入库输血科应对血站送来的血液进行质量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入库储存。
输血科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科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一、概述输血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其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完善对于保障输血安全,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管理制度的起草目的是统一相关操作流程,规范各项工作,确保输血科的安全和质量。
二、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3.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相关标准和规定;4.医院相关管理制度。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一、管理机构输血科设立输血科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包括科室副主任、质控人员、护士长等成员。
二、职责1.科室主任是科室的领导,在科室工作方向、政策和重大事项上做决策,负责协调科室内部各项工作;2.科室副主任负责协助科室主任工作,负责技术指导和质控工作;3.质控人员负责组织各项质控工作,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4.护士长负责协调护理人员的工作,组织培训,保证输血操作符合规定要求。
第三章质控管理一、质控体制1.科室建立完善的质控管理体系,强调全员参与,不断改进,确保输血安全和质量;2.定期组织质控小组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二、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确保所有操作合符规定;2.建立质检台账,记录每笔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受血者信息、供血者信息、血液制品信息等;3.定期开展血液制品例行抽检,确保质量可控,引入外部质量评价,提高管理水平。
三、风险管理1.科室建立风险管理档案,记录输血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并排查潜在风险;2.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风险得到控制。
第四章输血操作一、输血前准备1.核对血液制品、受血者信息和相关检验;2.确保血浆、血小板等特殊血液制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二、健康教育与知情同意1.对受血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讲解血液制品的相关知识与风险;2.征得受血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三、打开血液制品1.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确保无交叉感染和污染;2.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一、血源由市中心血站统一提供,血袋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到血站取血时要写清楚取血联系单,以免取错血。
库血不够急诊取血时,电话通知血站时要详细说明血型及血量,送血的出租车费先由当班人员垫付,并在发票上签名(须有第二人核对签字)后交科主任到医院报回。
二、建立血液进出库核对登记及血库冰箱温度、室内卫生、消毒登记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
合理储血(最佳库存量为周用血量的____%),科学管理,杜绝浪费、滥用。
三、输血申请单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连同病人血标本、会诊谈话记录、用血审核单提前一天送血库备血,急救用血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标本试管上贴上标签,写上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血库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仔细核对,核查申请单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明确,联号是否一致,然后填上收到日期时间并签名,在标本接收记录本上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退回重新留取,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靠。
四、第一次输注血浆的,需送定型血标本,以后输注血浆的免送标本。
特殊成分输注(如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需至少早一天通知血库,以便同血站预约。
五、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聚凝胺交叉。
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
发血前需核对付款登记手续,手续不完备的,不予发血(急诊抢救病人要优先处理、优先供给,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六、发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七对,血液质量如有任何异常,一律不得出库,待查明原因。
血液出库原则上不退还。
交叉配血后的病人与献血者标本保存____天,做好记录,以便查对。
七、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应≥____%。
提倡、指导临床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配合医院血液管理小组每年至少二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
八、用血原则:早先用、迟后用,以免造成浪费。
九、院外出诊需用血的,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要快速按要求的血型、血量准备好出诊箱(箱内放冰袋),填写出诊领血单,由出诊医生签字后随血液带走。
输血科工作制度
输血科工作制度篇一:输血科各种工作制度一、输血科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衣着整洁,佩带胸卡,持证上岗。
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脱岗。
2、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做好血液及各种成分血入库、储存、发放等各项工作,对工作要认真负责。
4、最终实验:血液发放人员在血液成分制品出库前,确定该血液接受试验过程检验合格,并进行以下内容的外观最终试验(查有无溶血、凝血、可见污染、包装状况,对血型、标签、血袋、导管是否渗漏、姓名、血量、日期、保存期、编号),确保未经过最终检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不出库。
5、做好临床科室用血预约工作记录,按预约要求及时发放血液。
6、做好临床科室的用血信息收集、反馈、处理工作,特殊情况及时报输血科主任。
7、要按时检查贮血设备,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和报告有关部门。
8、要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杜绝差错和事故发生。
9、输血科属工作重地,非本科室人员禁止入内。
值班人员不得在贮发血室会客、办私事、吸烟等一切与工作无关事。
10、工作人员要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发血,发出的血液超过30分钟不得退回,特殊情况报输血科主任。
11、各种仪器、设备按规定定期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
12、每日坚持打扫卫生,做好门窗清洁,墙壁清洁,桌面、工作台清洁。
13、经常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并记录。
二、输血科实验室工作制度实验室是各项检测、质量的一个重要部门,有大型的精密仪器和设备,为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所有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工作制度。
1、进入实验室应穿戴专用的实验衣、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必要时应带口罩,护目镜,外来人员应穿一次性鞋套,离室时脱去放在指定位臵,工作服应经常消毒洗涤。
2、非必要物品禁止进入实验室,必要的资料和书籍带入后也要远离操作台。
3、实验室应保持肃静,工作人员不得高声谈笑,要集中精神完成实验操作,不准吸烟,吃东西或用嘴吮吸铅笔或标签等,严格按规程操作。
输血科职员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
输血科职员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
1. 培训目的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科职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执行输血程序,保障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输血程序和操作技巧
- 输血血液学知识
- 输血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测和血型鉴定
3. 培训方式
- 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后,应接受专业的输血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
-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更新职员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必要的考核。
- 异常情况培训:针对输血事故和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
4. 培训考核
-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估职员的掌握程度和培训效果。
-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巧和实践能力。
- 考核结果作为职员晋升、奖惩和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据。
5. 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
- 对每次培训和考核进行记录,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
- 根据培训记录和考核结果,做好个人绩效评估和后续培训计划。
6. 监督与评估
-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培训和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 对职员的培训表现、考核结果和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激励和改进措施。
7. 培训不足和改进
- 根据培训和考核结果,及时发现职员的培训不足和问题,制定改进计划。
- 定期评估培训效果,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该文档不是法律文件,仅供参考。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防止输血传播疾病,规范输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工作组织与管理1. 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输血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
2. 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科,负责日常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3. 输血科设立输血专责人员,负责输血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4. 各临床科室设立输血小组,负责本科室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输血人员培训与管理1. 输血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输血资格。
2. 输血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3. 输血人员应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四、血液采集与检测1. 严格执行《献血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血液采集。
2. 采集血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采集的血液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血液安全。
4. 对采集的血液进行严格检测,包括血型、血常规、传染病标志物等。
五、血液储存与运输1. 血液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6℃。
2. 血液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血液质量。
3. 血液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血液温度稳定,防止血液变质。
4. 血液运输工具应定期消毒,确保血液安全。
六、临床用血1.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2. 临床医生在申请用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血方案。
3. 严格执行输血知情同意制度,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风险。
4. 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2. 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及时进行救治,确保患者安全。
八、输血质量管理与监督1. 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包括血液采集、检测、储存、运输、临床用血等环节。
输血科培训计划
输血科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输血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处理输血相关事务,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为提高输血科员工的专业水平,确保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内容
1.输血科基础知识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输血种类及适用情况
–输血前后护理措施
2.输血科操作规范
–输血前准备工作
–输血器械使用与维护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与处理
3.输血反应处理
–常见输血反应及处理方法
–紧急情况处理流程
4.质控与安全管理
–输血质量控制标准
–输血安全管理流程
–输血事故处理
三、培训安排
•培训方式:结合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
•培训时间:每周定期培训,每次2-3小时
•培训地点:医院内专设的培训室或实验室
四、培训师资
•由输血科主任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负责培训
五、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进行知识考核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结业证书
六、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定期跟踪培训学员的工作表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持续跟进
七、培训资料
•提供相关书籍、视频资料供学员自学
八、总结
输血科培训计划是提高输血科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全面提升输血科员工的专业水平,为输血安全保驾护航。
206输血科(血库)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输血科(血库)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一、人员培训
1、对新员工入职后三个月内及老员工轮岗到本科室后一个月内需进行培训。
2、当发现员工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出现对检测或服务质量有影响时,则必须对员工进行再培训。
3、新购仪器使用前、新开展项目开展前必须进行培训。
4、科室组织的每半年一次的业务培训。
5、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及进修学习结束后2周内必须安排科内及本室培训,传达会议新政策、新方法、新技术等知识。
二、培训内容
1、生物安全知识:由生物安全员安排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所有文件,能正确识别本实验室的易燃,易爆,腐蚀性,挥发性气体等物质,掌握本岗位生物安全相关内容。
如实验操作中个人防护,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爱滋病职业暴露管理,感染性标本的处理等等。
2、文件体系的学习:包括所有与实验室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输血科(血库)公共文件,输血科(血库)管理文件,输血科(血库)SOP。
3、输血科(血库)检测的质量控制:包括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如何进行室内质控和质控图分析,室间质量评价等。
4、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学习仪器操作,保证每位人员均能独立完成仪器操作。
三、考核
考核:科室每年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归入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规定了本科工作人员技能、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的内容、方法与标准,以使工作人员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单独完成各项试验操作、处理一般性工作,胜任各岗位工作需要。
二、范围适用于本科所有工作人员培训和考核管理。
三、职责
科室主任:负责工作人员培训大纲的审核、最终考核意见的审批。
批准《人员培训年度计划》,安排人员的外部培训。
教学秘书(或专职人员):负责培训大纲的起草,工作人员技能和理论培训,《人员培训年度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培训的实施、技能与理论考核,给出考核意见并负责建立和管理人员培训记录、人员档案。
四、工作程序
1岗前培训:
(1)实验技能要求:熟练掌握输血科各项试验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输血科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规程;熟知输血科各项工作程序;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适应症血液制品的种类。
(2)理论考核大纲:免疫血液学基础(抗原与抗体反应、补体系统)、红细胞血型系统:悉ABO、Rh血型系统,了解MNS、Lewis、Kell、Duffy等血型系统;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主要内容(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体效价测定、吸收放散等),各种检测方法(盐水法、酶法、凝聚胺法、经典抗人球法、Coombs卡抗人球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输血反应的分类、引起的主要原因、实验室检测内容及临床处理原则;新生儿溶血病定义、病理生理、免疫学基础、产前、产后实验室检测;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主要用途;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输注(全血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血浆输注、冷沉淀输注)。
2 培训考核:
(1)培训结束后进行技能和输血理论综合考试。
(2)填写岗位培训登记表》要求注明参训人员详细信息、带教人员详细信息、培训起止时间、培训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试成绩及时间等,带教老师鉴定意见。
(3)继续教育培训
根据各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科主任拟定各层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培训方式、安排外出专业学习、学术交流会、进修的培训。
(4)医院内举办专项讲座、专项培训或专业学术报告会。
(5)科内举办的业务学习活动
培训内容根据人员的岗位,安排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
此外,还包括下列培训内容:实验室认可、标准化知识、本专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验室安全知识。
3.培训记录与个人技术档案
员工的培训记录由科主任对培训的有效性评价后归档,并进行能力的确认。
《人员档案卡》内容包括:学历证明、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主要工作经历、继续教育及成绩记录、主要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发表的论文、著作、重大质量事故的记录。
4.培训效果的评审每次培训的效果由培训的组织方或科主任进行评价。
新技术的应用,新项目开展,对项目承担人的工作能力,由科主任组织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评价。
2017年1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