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方法摘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的针对性
确定了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摘译的对象之后,还须考 虑“重要性”的衡量标准。就摘译活动而言,“内
容重 要性”的标准是动态的,以不同的视角为出发点,
选 定的内容可能不一样,可以说,摘译者(也许是某 个组织)采用的标准决定了翻译内容的取舍。如果 译者只是考虑原作的语篇内容结构,那么,那个客 观存在的内容核心就是摘译的对象。如果译者考虑 的是读者的特殊兴趣和目的,则摘译的对象不一定 是原作内容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是与读者最利 害攸关、迎合读者的兴趣而非知识诉求或者特殊目 的的部分。
摘译的关键是“摘”,因为它决定了摘译活动的意 义
和摘译文的价值。一般而言,“摘”即采撷原作精 华。
但“精华”的厘定标准是动态的。有时,在原作者 看
来或者从原作的信息结构看是精华的部分,译者不
一定认为是精华。同样,译者认为是精髓的东西,
读者不一定认为是精髓。“精华”的确定,要考虑 知
识信息的价值因素,时代政治因素,特别是读者的
4.摘译的对象
从翻译实践看,摘译较适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文献的翻译,如科技年报,政府文件, 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著作,调查报告,新 闻报道,发言讲话,操作指南,书刊目录, 协会组织机构等。摘译的孪生兄弟节译则多 用于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如小说,诗歌,剧 本,回忆录,采访录等。
5. 摘译的格式
摘译文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包括文题+摘译,作 者,摘译正文, 译者,原文出处。译文的题目就是 原作的题目,译者无须另加标题。“摘译”二字紧
2. 摘译与节译
据《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节译”的 “节”
意为“删减;剪裁”(p.307)。从删去原作某些部分的角 度
看,节译是删译;从保存原作某些部分的角度看,节译是摘 译。二者的共同点是摘译原作的精华,在第一时间以飧读者。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摘译量少,如新闻标题的摘译;节译 量大,如选取书中的一章或几章翻译。摘译的对象可以是相 对独立的语篇或者是语篇片段;节译一般是语篇片段。摘译 较为适合于科技文本的翻译;节译则更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 任何作品都不可能是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必有可删者。有 学者就指出了我国长篇小说的半部杰作现象(黄忠顺 1994),认为前半部优于后半部,如《红楼梦》。因此,从 翻译是传播科技与文化精华的角度看,摘译与节译有着全译 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八讲:翻译方法之 摘译
关于摘译
德国功能派翻译学者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 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选择性行为。他主张 译者要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 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 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见Christiane Nord 《目的性行为》出版前言,2001)。信息时代的 知识摄取的一个变化趋势是,定向性取代了全盘 性,同时对知识传播的形式和速度有了更高的要 求。摘译有着全译无法替代的优势——节省时间 与摄取精华,因此成为开发国外信息的最便捷手 段。
审美取向、兴趣爱好和期待视野。一旦选取了对
象,就要按照全译的方式,将其完整地传译出来,
不容许再用变译策略对摘取对象进行加工。“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摘译与全译
全译是一切变译活动的基础,摘译也不例外。在摘译活动 中,一旦摘定了翻译对象,就必须用全译的手段翻译,不允 许对摘译对象在形式和内容上作任何变易。一般说来,全译 的对象是独立完整的语篇,如一书一文;摘译的对象是非完 整文本,如书中的一节,文中的一段。但在一定条件下,全 译和摘译可以相互转化,这由语篇层级的视点所决定,即语 篇层级视点的变化决定翻译形式是全译还是摘译。例如,文 章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形式,其翻译完全可以视为全译。但 是,如果该文章是报刊或者论文集中的一部分,其翻译从更 高的语篇层级即从报刊或论文集的角度看,则是摘译。
随 文题,一般用圆括弧括起。原作者姓名置于文题下 方正中,不能省略。译者名以及原作的出处,放在 摘译正文的文尾,用圆括弧括起,其中原作出处要 详细标注,以便于读者查找、核实和阅读。而实际 的摘译文本,格式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将在“摘译
的 技术问题”一节进行讨论。
6.摘译的原则
摘译,作为最基本的一种变译活动,怎么 摘,如何译,均有原则可循,并非可以随意 为之,否则,就蜕变为胡译、乱译。摘译的 总体原则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各取所需,有所为,有所不 为。具体说来,摘译的原则包括:内容的重 要性,选择的针对性,内容的简要性,结构 的整体性,翻译的客观性等。
内容的重要性
任何文本,其内容都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 例如一篇文学作品,既有低潮,也有高潮;一部科 技文献,既有前人的研究成果(陈旧信息)介绍, 也有自己的推陈出新或者独创。这就要求译者要有 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很强的辨识能力。一 名合格的摘译者,要有一双慧眼,能从原作纷繁芜 杂的信息内容中准确抓住其核心,就像抓蛇要抓住 它的七寸一样。最重要、最新奇、最有价值的内 容,正是读者感兴趣的东西,也是摘译活动的出发 点和目的地。
3.摘译的结构特点
“摘”的行为决定了摘译文的形式和内容结构特点。 由于“摘”主要是抽取或切割原作的片段,决定了
摘 译文的非独立完整性,它从属于原作的语篇结构和 内容,缺乏完整语篇应有的语境、衔接和连贯,只 是原作局部形式和内容的保存。如果把全译文比作 一脉群山,摘译文则是群山中的一座孤峰,给人以 突兀之感。由于割断了语境联系,摘译文中的个别 词句可能不易理解,需要译者运用技术手段如加注 法进行解释。
例如,有人摘译2004年美国国会报告,就选取了其 中与中国密切相关的部分为翻译对象。此外,摘译 文读者对象的选择也直接影响摘译对象的确定。以 新技术发明文献的摘译为例,若是针对普通读者, 则着重于原文中有关该技术发明的作用与功能以及 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若是针对专门技术人员, 则着重于该技术发明的过程和结果。例如读者为 专业人员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国外塑料》在其征稿 简则中将摘译对象确定为原作的“技术关键和重要
一、摘译的定义
顾名思义,摘译是先摘后译的翻译变体活 动。“摘”的古义之一是“选取”,如李 贺《南园》诗云:“寻章摘句老雕虫,晓 月当帘挂玉弓。”这里的“寻章摘句”概 括了摘译活动中“摘”的基本内涵,“摘” 的对象可以是报刊中的一文,书中的一章, 文中的一段,段中的一句,句中的一词, 然后将其完整地翻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