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分析
2024年发酵工程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发酵工程市场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3004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7.png)
发酵工程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发酵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发酵工程市场的发展。
本文将对发酵工程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市场发展的趋势。
1. 市场概述发酵工程市场是指以微生物发酵过程作为主要技术手段的生产市场。
发酵工程在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药物、乳制品、生物燃料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提高,发酵工程市场的需求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2. 市场需求分析2.1 食品行业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食品行业对发酵工程产品的需求增长。
发酵工程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发酵剂等方面,为食品提供了更好的口感、营养价值和保鲜效果。
此外,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发酵食品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进一步推动了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的需求增长。
2.2 制药行业需求增加制药行业是发酵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发酵工程可以用于生产药物和生物制品,如抗生素、酶类药物、疫苗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药物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此外,发酵工程生产的药物具有高纯度、低成本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了制药行业对发酵工程产品的需求增加。
2.3 新兴领域需求开拓除了传统的食品和制药行业,发酵工程在一些新兴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例如,生物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发酵工程可以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原料,如乙醇和生物柴油。
此外,发酵工程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治理、农业生产等领域,满足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发酵工程也在不断演化和创新。
新的发酵工程技术和工艺的出现,使得产品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
技术创新将推动发酵工程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市场需求。
工业发酵分析实验
![工业发酵分析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0698701bb68a98271fefaa4.png)
实验1 21.工业发酵分析:指应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工业发酵中的各种物质成分的含量及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的一门学科。
2.工业发酵分析的分析方法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色谱分析;气体分析)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挥发法、萃取法、沉淀法。
滴定法:酸碱滴定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等。
物理化学分析:以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定性定量方法,是一种灵敏,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吸收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旋光法。
折光法色谱分析:经典液相色谱法【柱层析法纸层析法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体分析仪器分析: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分析;层析法;气相色谱分析3.工业发酵分析的作用①保证原材料的质量;②掌握生产过程情况和决定工艺条件;③进行经济核算;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手段;⑤为发酵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条件提供参数;⑥控制产品质量4、采集从大量分析对象中抽取一定有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样品的采集分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两种方法5.总酸:无机酸;有机酸(挥发酸;非挥发酸)挥发酸:甲酸;乙酸非挥发酸:乳酸;柠檬酸总脂: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4总酸测定注意事项①指示剂的用量应适宜,过少加入的氢氧化钠多,过多加入的氢氧化钠少,②指示剂要纯净,避免杂质与氢氧化钠反应③应做空白试验,消除系统误差④快到滴定终点时,要缓慢加,以防加入的量过多5、总算测定原理白酒中的有机酸,以酚酞为指示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以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量计算总酸的含量。
3总酯测定原理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喝白酒的游离酸,再加一定量的标准的氢氧化钠使酯皂化,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用标准的盐酸进行滴定,依据反映所消耗的标准盐酸的体积,计算出总脂的含量。
注意问题:测定目的:4 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如何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原理是什么?氨基酸是一种两性电解质,不能直接用酸碱滴定,是因为酸碱滴定时其等电点的ph过高或过低,单加指示剂难以满足要求,常采用甲醛法,因为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将氨基酸分离,只能通过测定氨基酸态氮的方法定量。
发酵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酵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ff758904693daef5ef73dc5.png)
3、分离提取工艺水平
(1)味精分离提取工艺 味精企业中采取的分离提取工艺有等电离交和浓缩等电两种
图5 等电离交工艺流程
图6 浓缩等电工艺流程
目前,行业内正在推广应用“新型浓缩等电结晶工艺偶联 膜处理技术”。
*一次结晶收率达到90%以上 *无污染物排放 *生产闭路循环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水耗、能耗及生产成本
184 89 61.5 19 706 1059.5
2008年 年用水 (万吨) 14720 5340 1230 1425 8472 39659
用水(吨/ 吨产品)
80 60 20 75 12
发酵 产量 浓废液量 产品 (万吨) (吨/吨)
味精 184
12
柠檬酸 89
10
酵母 19
35
合计 292
55
图2 我国发酵工业产业布局
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自主创新网络体系形成
管理体系标准化
6、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发酵工业企业已经越来越认 识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原料转 化率、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加大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 渣和废气的治理和回收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能耗较高、污染较重
发酵工业是能耗较高的产业,我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生产过程用水量大,由于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装备不同,耗水量差距较 大。
表8浓度有机废水2007年发生量
主要 产品
味精 柠檬酸 酶制剂 酵母 淀粉糖 合计
年产量 (万吨)
图8 柠檬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酵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以 下几个方面:
发酵工业的研究和应用
![发酵工业的研究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e782d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7.png)
发酵工业的研究和应用发酵工业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进行生产的一种工业。
其涵盖了食品工业、饮料工业、制药工业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发酵工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产业。
发酵工业的研究发酵工业的研究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学等多个学科。
其中微生物学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只有对微生物有深入地了解,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发酵中的代谢过程以及产物的分离和提取。
最后,发酵工程学是贯穿以上两个学科的学科,包括了对发酵过程的掌握和优化、发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等多重内容。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发酵工业的研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比如针对某些食品原材料进行基因改良,以使其更适合发酵生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预测和优化等。
发酵工业的应用食品工业是发酵工业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我们平常常见的酸奶、豆腐、面包等食品都是通过发酵制作出来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食品原材料正在被开发用于发酵生产,例如莫西亚果的果胶可以用于发酵生产胶原蛋白等;绿豆、红枣、桂圆等食品原材料也被用于生产相关食品。
不仅仅是食品工业,发酵工业也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应用。
以制药工业为例,许多药物都是通过发酵产生的。
例如,最早的青霉素就是从霉菌中提取出来的。
再比如,生产酶类的发酵工艺已经非常成熟,酶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除此之外,发酵工业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
比如,利用废弃物进行发酵生产能够达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的目的。
又比如,发酵工艺与细胞工程的结合将成为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结语发酵工业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科学。
发酵工业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食品和化学制品,也在帮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的挑战。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发酵工业将会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发酵工业的定义
![发酵工业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2b4b0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0.png)
发酵工业的定义发酵工业的定义发酵工业是指利用微生物(细菌、酵母、真菌等)进行生物转化和代谢过程,从而生产出各种有用的化学品、食品、药品等的一种工业。
发酵工业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发酵工业的历史二、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三、发酵工艺的分类四、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五、发酵工业的未来展望一、发酵工业的历史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加工和保存。
例如,中国古代就有泡菜、豆腐等食品利用了微生物进行发酵。
到了19世纪,随着微生物学和化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始深入研究微生物在化学合成中的作用,并逐渐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这标志着现代发酵工业的开端。
二、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1. 微生物选择: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不同类型化合物具有不同特异性的代谢和转化能力。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
2. 培养基配方:为了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求,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提供合适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3.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以维持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和代谢环境。
4. 产物分离纯化:在发酵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产物。
三、发酵工艺的分类1. 传统发酵工艺:传统发酵工艺是指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进行发酵过程。
例如泡菜、豆腐等食品加工中所使用的微生物就属于传统发酵工艺范畴。
2. 工业化发酵工艺:工业化发酵工艺是指利用人为选育或改造后的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生产。
例如乳制品、啤酒等食品加工以及抗生素等药品制造都属于工业化发酵工艺范畴。
四、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1. 食品加工: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加工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延长保质期,还可以制作出各种特色美食。
例如,酸奶、豆腐、啤酒等都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加工的食品。
2. 医药制造:抗生素、维生素等许多药品都是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合成而得到的。
3. 生物燃料制造: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例如利用纤维素水解产生的糖分进行乙醇发酵,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燃料制造方式。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367991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2.png)
发酵工业存在的重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假如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此外祝您生活快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 我国发酵工业的现状我国发酵工业是将传统的发酵工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工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产业。
我国发酵工业目前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
其中,一部分产品的发酵生产工艺及技术已接近或达成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掌握了核心工艺技术拥有知识产权。
目前,我国已经是味精、柠檬酸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2023年我国发酵行业重要产品产量、出口量及同比增长率。
2023年我国生物发酵工业全年生产值约2780亿人民币,全年的产品总产量为2429万吨,比2023年略有增长。
其中,味精、淀粉糖由于价格等因素导致产量下降,而氨基酸、酵母、酶制剂行业保持了连续增长。
2023年,氨基酸产品年产量为400万吨,有机酸产品年产量为158万吨,功能发酵制品年产量为310万吨。
2023年我国发酵工业重要产品出口总量为万吨,比2023年增长了%。
近年来,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用粮也在不断增长,工业大量使用粮食导致了与人类争粮的局面。
与此同时,这些公司排放的废水、废渣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不仅消耗了大量粮食、能源和水资源,并且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发酵工业耗能多、排污大,采用新技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提高发酵原料的综合运用率,把耗能降到最低水平,以期获得最佳产品和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一直以来都是发酵工业努力的目的。
2 我国发酵工业存在的重要问题粮食短缺问题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总量7%左右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人口总额21%的人口,并且我国的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人口在不断增长。
2023年我国粮食国内总消费量为60 133万吨,而发酵重要工业耗粮约为16 970万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20公斤,但人均粮食消费量约500公斤,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旱情,导致粮食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所以减少粮耗是目前我国发酵工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酵工业概论知识点总结
![发酵工业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9e11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d.png)
发酵工业概论知识点总结1. 发酵工业的历史和发展发酵工业起源于古代人们在食品加工和酿酒等过程中对微生物代谢的利用,传统发酵技术逐渐形成并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不断进步,发酵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发酵工艺。
2. 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发酵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转化的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在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条件下,微生物通过代谢过程合成目标产物。
发酵过程主要包括发酵菌种的培育、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发酵过程的控制等环节。
3. 发酵产物的分类根据发酵产物的不同,可以将发酵产物分为食品发酵产物和工业发酵产物两大类。
食品发酵产物包括酸奶、豆豉、味精等;工业发酵产物包括抗生素、氨基酸、酶类、有机酸、聚合物等。
4. 发酵工艺的应用(1)食品发酵工业:包括酿造业、醋制品、豆制品、面食品等;(2)医药发酵工业:用于生产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维生素等;(3)化工发酵工业:生产醋酸、丁二酸、酶类、丙二醇、丙二酸等;(4)农业发酵工业: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微生物肥料等。
5. 发酵工业的发展趋势(1)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利用重组DNA技术改造微生物,实现高效合成目标产物;(2)发酵工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借助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发酵工艺的生产效率和质量;(3)绿色发酵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环保型、节能型的发酵工艺,减少废弃物和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就是对发酵工业概论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
发酵工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酵工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产需求,也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需要多加关注和推广。
工厂发酵工作总结
![工厂发酵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9d3f9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5.png)
工厂发酵工作总结
工厂发酵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工艺,它在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中发挥着
关键作用。
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工厂发酵工作可以生产出各种有益的产物,比如酒精、酸奶、酱油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工厂发酵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工艺的重要性和特点。
首先,工厂发酵工作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对温度、湿度、pH值等环境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工厂发酵工作需要在恒定的环境条
件下进行。
这就需要工厂配备先进的控制设备和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其次,工厂发酵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
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微生
物菌种来完成发酵过程,因此工厂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菌种,并进行培养和保护。
这就需要工厂具备一定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实力,以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此外,工厂发酵工作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测。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
代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检测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这就需要工厂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工厂发酵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工艺,它需要工厂具备先进的设备、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只有这样,工厂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发酵工作,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够更好地了解工厂发酵工作的重要性和特点,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第一章 工业发酵分析的程序
![第一章 工业发酵分析的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228d5e8e49649b6648d74762.png)
(4)对含水量较高的肉类、鱼类、禽类等食品,可 取其可食部分,放入绞肉机中绞匀。
(5)对含水量更大的果、蔬等食品,可取其可食部 分,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中捣匀(有时加等量蒸馏 水)。
(6)罐头食品可取可食部分,并取出各种调味料 (如八角、辣椒等)后,再制备均匀。
3) 液体样品:充分混匀后采取一定量的样品混合。
2、散装固体食品:使用各种特殊工具,在堆积食品的 上、中、下层或中心及四角、梅花五点;或周边或等距 离所分的更多层的各处先采出一批样品,混匀。
3、肉类、水产、果品、蔬菜等组成不均匀的食品:视 检验目的,可由被检物有代表性的各部位分别采样,经 捣碎、混匀。
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也称为不可测误差,它是由于实验环境的偶 然波动或分析人员辨别能力的微小差异引起的。若多次 测定可以发现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 少,且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几乎是相同的。
3、过失——不属于误差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1、准确度和误差 (1) 准确度: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2)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3)蒸馏法: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而将样 品中有关成分进行分离或净化的方法称为蒸馏法。
(4)色层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 列方法的总称。
(5)磺化法和皂化法 :是处理油脂和含脂肪样品经常 使用的分离方法。油脂经浓硫酸磺化或强碱皂化, 由憎水性转变为亲水性,而使样品中要测定的非极 性成分被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提取出来。
2)萃取法:利用被测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溶剂中分配 系数的不同,经过多次萃取,将被测成分与其他共存 成分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法。
(2)有机物破坏法: 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将共存 的有机物分解除去,使之转化为无机状态或生成气体 逸出。
认识发酵工程 发酵工业的现状与展望
![认识发酵工程 发酵工业的现状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0dfc0a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5.png)
发酵工业的发展前景
未来学家说
21世纪是生物技术世纪
经济学家则认为
21世纪20年代,生物经济 将由目前的形成阶段进入 成长阶段,即工业生产与 商业开发阶段。
发展 前景
科学家预言
21世纪世界即将在生物技术上 取得重大突破,新世纪之初, 科学方面的主要将在生物学、 遗传学和医学、新型生物材料、 能源、环境保护上有所突破。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强调代谢机理与调控研究, 使微生物的发酵机能得到 进一步开发。
生态型发酵工业的兴起 开拓了发酵的新领域。
01
02
03
04
05
2010
2011
2013
2014
2015
随着近代发酵工业的发展,越来起过去靠化学合成的产品,现在已全部或部分借助发酵方法来完成。也就是 说,发酵法正毛渐代替化学工业的某些方面,如化妆品、添加剂、饲料的生产。有机化学合成方法与发酵生 物合成方法关系更加密切,生物半合成或化学半合成方法应用到许多产品的工业生产中。微生物酶催化生物 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使发酵产物通过化学修饰及化学结构改造进一步生产更多精细化工产品开拓一个全 新的领域。
发酵工业的发展前景
再生资源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希望。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国民生活的改废弃物 也日益增多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对各类废弃物的治理和转化,变害为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就具有重要意义。发酵技术的应用 达到此目标是完全可能近来,国外对纤维废料作为发酵工业的大宗原料引起重视。随着对纤维素水解的研究, 取之不尽的纤维素资源代粮发酵生产各种产品和能源物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纤废料发酵生产酒 精已取得重大进展。
发酵工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也在 不断扩大,而且发酵工程技术的巨大进步也逐渐 成为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产业化的技术基础。 发酵原料的更换也将使发酵工程发生重大变革。 2000年以后,由于木质纤维素原料的大量应用, 发酵工程将大规模生产通用化学品及能源,这样, 发酵工程变得对人类更为重要。目前还在逐步应 用的化工原料前体发酵技术,已使发酵工程成为 生产某些化学品的不可替代的手段,诸如色氨酸 的前体发酵,长链脂肪烃(十三正烷烃、十四正烷 烃)发酵等,将使人类大规模应用色氨酸和长链二 元酸成为可能。
分析发酵产业的发展趋势
![分析发酵产业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9ef90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8.png)
分析发酵产业的发展趋势发酵产业是指以微生物为核心进行发酵过程的产业,涉及食品、饲料、药品、化工、环保等众多领域。
发酵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业集聚、资源可持续利用、健康消费等方面。
一、技术创新是发酵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发酵产业是依托于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产业,技术创新是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基因工程的突破,发酵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黄金时期。
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菌种的高效筛选和改造,通过对微生物菌种的遗传改造和优化,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物的品质。
二是发酵工艺的优化和创新,通过改进发酵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和控制策略,实现对发酵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创新是发酵产业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发酵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门槛和风险,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二、产业集聚是发酵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集聚是指相关产业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产业链上形成的聚集现象。
发酵产业的核心是微生物和发酵工艺,而微生物和发酵工艺的发展需要海量的研究和实验数据,以及相应的设备和设施。
因此,发酵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
在发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规模的产业集聚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产业集聚还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和技术的共享,促进创新和合作。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发酵产业的产业集聚,为企业提供合适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三、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发酵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发酵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和能源,而且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因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友好性是发酵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从原料的角度出发,选择可再生资源和废弃物资源作为发酵过程的原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例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废弃食品等作为发酵产业的原料,可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工业发酵分析课件详解
![工业发酵分析课件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67691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4.png)
5、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
• 利用微生物消除环境污染 • 利用微生物发酵保持生态平衡 • 微生物湿法冶金 • 利用基因工程菌株开拓发酵工程新领域。
发酵工业简介
Fermentation Industry
• 发酵食品 • 有机酸 • 氨基酸 • 核酸类物质 • 酶制剂 • 医药工业(抗生素…) • 饲料工业(单细胞蛋白 • 环境工程(废物处理) • 其它 (冶金工业…)
发酵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 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 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 一个多学科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 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 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 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 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以及维生素和单细胞蛋 白等。
• 1、掌握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2、熟悉各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 • 3、了解发酵分析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章 发酵简介
一、基本概念 1. 发酵一词的来源 “发酵”(Fermentation)一词是拉丁语“沸
腾”(fervere)的派生词,它描述酵母作用 于果汁或麦芽浸出液时产生气泡的现象。产 生气泡的现象是由浸出液中的糖在缺氧条件 下降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
3.4 微生物发酵和控制
• 发酵方式可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两种。 • 固体发酵:适合于传统发酵工艺及乡镇企业用来生
产比较简单的产品。 • 液体深层发酵: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影响发酵的因素很多,如温度、pH、通风、搅 拌、罐压力等等,必须适当地控制影响发酵的各种 条件,掌握发酵的动态,并进行杂菌的检查和产物 测定,使整个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发酵行业分析
![发酵行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96c3f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a.png)
发酵行业分析发酵是一种通过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产物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方式。
发酵行业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从市场规模来看,发酵行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酵行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其中,食品发酵行业是发酵行业中最为重要的领域,包括牛奶发酵品、酸奶、豆浆、咸鸭蛋等。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品发酵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发酵行业的发展主要受益于科技创新的推动。
近年来,我国发酵行业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大力推广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发酵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了植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发酵、酶工程等研究,为发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然而,目前我国发酵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发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我国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但在发酵菌种选育、发酵工程设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次,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仍然突出。
发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同时,发酵原料的获取和利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发酵行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发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一方面,加大对发酵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发酵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另一方面,加强发酵行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发酵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发酵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总的来说,发酵行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发酵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发酵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推动发酵行业向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工业发酵分析课件PPT课件
![工业发酵分析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e4cf2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2.png)
通过添加消泡剂或采用机械方 法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泡沫。
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底物消耗
在发酵过程中,底物如 葡萄糖、甘油等被微生 物消耗,产生能量和生
物物质。
代谢产物的生成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 生一系列代谢产物,如 酒精、醋酸、抗生素等
。
细胞生长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 细胞不断生长繁殖,细 胞浓度和生物量增加。
菌种的改良与选育
自然选育
01
通过自然进化,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提高发酵产物的产
量和效率。
诱变育种
02
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菌种,诱发基因突变,筛选具有优
良性状的突变株。
基因工程
03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种的基因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发酵
性能和产物合成能力。
新型发酵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固定化细胞技术
发酵分析的原理
基于化学和生物学原理,通过测 量发酵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比例 等参数,反映发酵过程的代谢变
化和物质转化。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微生物 的生长代谢规律,为优化发酵条 件和提高产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
常用的发酵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包括滴定法 、光谱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
等。
发酵分析的方法
滴定法
光谱分析法
利用固定化细胞进行发酵,提高细胞的稳定性和 产物合成能力。
连续发酵技术
实现发酵过程的连续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产 物的产量。
细胞代谢调控技术
通过调控细胞代谢途径,提高产物的合成效率和 产量。
05
CATALOGUE
工业发酵的案例分析
谷氨酸发酵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谷氨酸发酵是工业发酵中重要的生产 过程,通过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途 径,将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中国发酵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发酵业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4819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2.png)
中国发酵业现状分析报告*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国发酵业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在具体对发酵业的概念、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目前中国发酵业所面临的困境和机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中国发酵业应该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创新发展,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发酵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发酵业是利用微生物对物质进行发酵作用,生产出各种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在食品、饮料、药品等众多领域中,发酵产品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发酵业的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 发酵业的定义与发展趋势发酵业是一种传统又现代的生产方式,以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作为基础进行的一种工业生产。
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品多样性等特点。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发酵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中国发酵业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技术先进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酵技术不断更新,高效、环保的发酵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发酵过程的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完善。
- 产品多样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发酵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不断丰富。
例如,乳酸菌饮料、酸奶、啤酒等发酵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 可持续发展:发酵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3. 中国发酵业的现状虽然中国发酵业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3.1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发酵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尽管有一些国内科研机构致力于发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3.2 品牌建设滞后中国发酵行业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知名度高、品质优良的发酵品牌。
这导致了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工业发酵分析
![工业发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10eb4cc850ad02de8041bd.png)
1、气相色谱法:用气体作为移动相的色谱法。
根据所用固定相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固定相是固体的,称为气固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的则称为气液色谱法。
2、总灰分:物质在高温灼烧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有机成分挥发散失,而绝大多数无机成分(主要以无机盐和氧化物形式)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总灰分。
3、检样:由整批样品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4、色层分析法:色层分析法简称层析法,也称色谱法、层离法。
它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的一种分析方法。
5、互补色光:两种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这两种单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6、果胶: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50000-360000,黄白色粉末.溶于水呈粘性溶液.随着果实(水果)成熟,果胶从不溶性转化为可溶性,组织亦相应软化。
7、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将作为固定相的支持剂均匀地铺在支持板(一般是玻璃板)上,成为薄层,把样品点到薄层上,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从而使样品各组分达到分离的层析技术。
8、边缘效应:在平面色谱法中,同一块色谱板基线上不同位置点上同一种物质,而产生边缘比移值大于中间比移值的现象。
它是因为边缘的溶剂蒸发比中间的快,从而加速了边缘的溶剂迁移,让边缘比移值变大。
它可以通过展开前的饱和来和点子句色谱板1cm来减小。
9、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简称EP )。
10、电渗:电泳缓冲液相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移动称电渗。
11、火焰光度检测器:化合物中硫、磷在富氢火焰中被还原,激发后,辐射出400、550 nm 左右的光谱,可被检测;该检测器是对含硫、磷化合物的高选择性检测器。
12、固定液配比:固定液在担体上的涂渍量,一般指的是固定液与担体的重量百分比,配比通常在1%~30%之间。
13、毛细管凝胶电泳:将聚丙烯酰胺等在毛细管柱内交联生成凝胶。
其具有多孔性,类似分子筛的作用,试样分子按大小分离。
工业发酵分析考点
![工业发酵分析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a51f8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6.png)
工业发酵分析考点第一章绪论1.1工业发酵分析的概念要明确工业发酵分析的概念,首先要清晰什么是分析,什么是工业发酵?分析:是指广义的化学分析或理化分析测试,或分析化学等。
分析化学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及有关成分含量的学科。
分析化学按其任务可分为:结构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依据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使用仪器又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绪论工业发酵:是指工业化发酵或工厂化发酵。
发酵的目的是生产某种或多种目的产物,要使发酵能顺当进行,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目的产物,必需对涉及发酵过程的各种物质的有关成分、含量以及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分析。
工业发酵分析:指应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工业发酵中的各种物质成分的含量及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的一门学科。
1.2工业发酵分析的目的任务工业发酵的范围相当广泛,有醇类、有机酸、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抗生素、酶制剂,食品中的酒类、酱油等等。
但它们的基本分析任务大致相同,主要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为发酵生产过程掌握工艺条件供应参数;保证半成品、成品的质量;为环境综合治理“三废”供应数据。
色谱法: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安排,以固定相对流淌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别的效果。
柱层析法:依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别。
一般状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
当采纳溶剂洗脱时,发生一系列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吸附力较强的组分,移动的距离小,后出柱;吸附力较弱的组分,移动的距离大,先出柱。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依据极性相像相溶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淌相。
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安排系数不同,因而集中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别的目的。
薄层层析法:是快速分别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重要试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别;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殊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工业发酵分析
![工业发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6c8acfd15abe23492f4d06.png)
1、前水分:当原料中的水分大于16%时,在原料粉碎过程中水分会有较大损失,因此需要在低温下(约60℃),预先将水分干燥至12%----14%,此时测得的水分成为前水分后水分:然后将原料粉碎,准确测定其水分,此时测得的水分成为后水分。
p22、啤酒花的作用?酒花能赋予啤酒柔和优美的芳香和爽口的微苦味,能加速麦汁中高分子蛋白质的絮凝,能提高啤酒泡沫起泡性和泡持性,也能增加麦汁和啤酒的生物稳定性p2(酿酒p22)3、卡尔费休法测定燃料用无水乙醇中微量水分原理:在水存在时,即样品中的水与卡尔费休试剂中的SO2与I2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I2 + SO2 + 2H2O→2HI + H2SO4。
但这个反应是个可逆反应,如果我们让反应按照一个正方向进行,需要加入适当的碱性物质以中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
经实验证明,在体系中加入吡啶,这样就可使反应向右进行。
生成硫酸酐吡啶不稳定,能与水发生反应,消耗一部分水而干扰测定,为了使它稳定,我们可加无水甲醇。
P4(必考题)4、糖类的测定在工业发酵中的意义:原料中淀粉含量是原料的重要质量指标;发酵过程中可以根据糖量的变化判断发酵是否正常;发酵(如谷氨酸等)生产中,也需测定发酵醪中的残糖含量以确定发酵终止时间。
淀粉酶,糖化酶的活力测定实际上也是通过糖量的测定来进行的。
P8(必考题)5、工业上将淀粉水解为糖常用的方法曾有3种:酸解法,酸酶法和双酶法。
其中,双酶法制糖因具有葡萄糖值(DE值)高的优势,在发酵企业已取代其他两种方法成为常规工艺。
P8(必考题)6、廉-爱农法测糖原理:廉-爱农法是一种容量分析法。
它是在煮沸的情况下,用含还原糖的样液,滴定一定量的斐林试剂,因定量的斐林试剂中Cu2+量一定,只能与相当量的还原糖发生反应。
测定中,为了判断终点,加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通过查斐林试剂糖量表,求得糖液浓度p87、常量凯氏定氮法测总氮原理:将试样与浓硫酸共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氮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标准硼酸接受,再用标准酸用滴定,过量的酸用标准碱滴定p158、灰分是指有机物中经完全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其中含有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些微量无机盐等。
生物发酵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生物发酵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78975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6.png)
生物发酵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生物发酵技术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发酵技术通过微生物代谢实现生物质能源生产、生物药品制备、食品加工和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应用。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增加和生物经济崛起,生物发酵技术将成为绿色、高效生产的关键。
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需求将推动生物发酵技术不断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生物发酵;化工工业;应用与前景;分析引言生物发酵技术作为一种以微生物为基础、通过调控生物体内生化反应过程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手段,在化工工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化合物,制备生物能源、生物药品、食品等。
生物发酵技术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发酵技术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推动生物发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启示。
一、生物发酵技术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一)生物质能源生产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生物质原料可以被高效转化为生物燃料、生物气体和生物酒精等能源。
这种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废弃的植物、农作物残渣和木材等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有用的能源产品,实现了能源的可再生利用,从而降低了对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随着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生物质能源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研究、应用和发展,为能源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二)生物药品生产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物药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利用微生物、真菌、植物细胞等生物体代谢活性合成药品,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大规模高效生产生物类药品,如抗生素、蛋白质药物、酶制剂等。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生物药品生产更环保、更安全,并具有更高的生物相似性和生物活性。
(三)食品工业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善了产品的口感、质地和营养特性,还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摘要: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天然植物中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
利用现代分离技术把生物碱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纯化,对于开发其药用价值,以满足天然药物和天然保健品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促进中药走向世界提高天然产物的经济和会效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对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生物碱;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大多均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
目前临床应用主要表现为抗癌、抗肿瘤[1] 、抗病毒[2] 、抗菌[3] 、抗炎作用[4] , 同时生物碱还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5~7] 和心血管系统[8,9] 等。
随着人们对生物碱药用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其应用和需求正日益增长。
利用现代分离技术把生物碱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纯化,对于开发其药用价值,以满足天然药物和天然保健品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促进中药走向世界,提高天然产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生物碱的提取技术生物碱的传统提取技术主要有:浸渍、煎煮、溶剂回流、渗漉等方法。
近年来一些在化工、食品等领域开发出的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等也在生物碱的提取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兴起的一种新型生物分离精制技术,90年代后开始应用于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其原理是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实现对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不同的组分间的选择性分离。
LiuB等以延胡索乙素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索出了元胡中延胡索乙素SFE2CO2的最佳工艺条件,与其它提取方法相比,提取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赵宋亮等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菊三七中的总生物碱,提取率为索氏提取法的1.5倍,耗时却仅为常规法的1/2。
1.2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利用微波与介质的离子和偶极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促使介质转动能力跃迁,加剧热运动,使细胞壁破裂,胞外溶剂易于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胞内产物,具有强力、瞬时、高效等特点,是目前颇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12] 。
自1986年Ganzler等首次报道了微波用于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以来,该技术已在食品、环境、制药和天然产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XiaoGQ等将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应用于荷叶中生物碱的提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总生物碱提取率获得明显提高。
FulzeleDP等考察了不同提取方式对喜树中喜树碱提取效果的影响,为达到一定的提取率,采用热回流、索氏提取法分别需要30min、120min,而采用MAE技术则仅需3min,提取时间大大缩短。
1.3超声辅助提取技术超声辅助提取技术主要是靠超声波空化产生的极大压力造成被破碎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瞬间破裂,同时超声波产生振动作用加强了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及溶解,加速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渗透进入溶剂而使提取效率获得提高。
代宏哲以苦豆子生物碱的浸取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场介入对固液扩散的影响,并与常规浸提法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比较,发现超声条件下的平衡常数是常规条件下的27.4倍,其传质系数也高出将近2个数量级。
郭孝武等研究了超声和热回流浸泡法提取益母草中生物碱的过程,发现超声提取可损伤益母草茎内组织细胞,提取40min比回流法提取2h的产率还高出42.86%。
超声辅助提取大大缩短了提取周期,有效成分的收率明显提高,同时全过程无需加温,减少了杂质的进入和能源的消耗。
1.4双水相萃取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是由2种聚合物或聚合物与无机盐在水中在适当的浓度等条件下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体系,利用待分离物在两水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实现提取分离的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双水相体系有聚乙二醇(PEG)/葡聚糖体系、PEG/无机盐体系、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体系、普通有机溶剂/无机盐体系、双水相胶束体系、温敏性双水相体系、热分离双水相体系、离子液体/无机盐体系等。
LiS等采用双水相萃取技术从甘草根中提取分离出吗啡、从罂粟中提取罂粟碱的研究, 均取得了很好的提取效果。
双水相萃取技术具有分离条件温和、能耗较小、传质和平衡速度快、回收效率高、且设备简单、易于放大和实现连续化操作等特点。
所以,尽管目前该技术在生物碱的提取方面报道不多,但应用前景十分良好。
2生物碱分离与纯化技术生物碱分离与纯化的经典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沉淀法、蒸馏法、结晶法、树脂吸附及层析分离等技术。
近年来,在生物碱分离与纯化应用中较受人们关注的新技术主要有: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等。
2.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它采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以膜两侧的能量差为推动力,根据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他组分,从而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
该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不存在相转移、分离效率高、不必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坏热敏性物质、可极大的减少纯化工序实现连续和自动化操作、使用范围广等优点,有着传统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生物碱的分离与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
例如BoyadzhievL等采用膜法分离长春花提取物中吲哚类生物碱;梁锋等用W/O型乳状液膜分离技术成功分离出荷叶粗提物中3种生物碱:荷叶碱、N2去甲基荷叶碱、O2去甲基荷叶碱,萃取率分别达到了95.6%、100%和97.9%,充分显示出了该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2.2分子蒸馏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型液-液分离精制技术。
与许多常规蒸馏技术相比,分子蒸馏可在远离沸点下操作、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浓缩效率高、无沸腾和鼓泡现象、能节省大量溶剂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中高沸点、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
分子蒸馏的核心是分子蒸发器,其种类主要有3种:即降膜式、刮膜式及离心式。
应安国等应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设备对帕罗西汀碱原料进行分离提纯试验,通过对该生产过程技术经济的初步分析,以年产1000kg帕罗西汀计算,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7000万元,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但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分子蒸馏设备的国产化,必将加快其推广和应用。
2.3高速逆流色谱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由美国国家医学院Yio2chiroIto博士于1982年首先发明的一种新型色谱分离技术,它根据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在旋转螺旋管内具有单向性流体动力平衡特性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能力差异而实现各组分间的分离。
由于其固定相是液体避免了样品与固定相之间发生不可逆吸附、污染、变性等缺点,特别适用于分离极性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并且该技术不需升温加热,也不需要精密的恒流泵,操作十分方便,特别适于制备性分离。
YangF等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传统中药黄连中的生物碱类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得到巴马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4种生物碱。
YangF等从穿心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拉杷乌头碱、毛莨花乌头碱、去乙酰刺乌头碱、去乙酰冉乌头碱等组分,取的了非常良好的分离效果。
2.4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利用具有高度分子识别功能的聚合物材料为固定相,对目标分子进行分离、筛选、纯化的一种高选择性仿生技术,其技术核心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tedpoly2 mers,MIPs)。
HwangCC等分别以(+)2n2去甲麻黄碱和(-)2n2去甲麻黄碱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剂制成MIPs,对n2去甲黄碱的对映体进行色谱分离,分离度可分别达到1.8~3.8和2.1~3.6,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XieJ等用以harman为模板制备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的固定相,从骆驼蓬种籽甲醇提取物中成功分离出了两个和harman结构类似的抗癌组分:哈尔明(harmine)和哈马林(harmaline)碱。
目前,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碱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日趋活跃,但实现工业化应用还需假以时日。
3生物碱的检测与分析生物碱的检测与分析,目前普遍采用的有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色谱法、核磁共振法、质谱法、薄层层析法色差仪等分析检测技术,它们或单独采用,或相互配合使用,以达到相应的分析目的。
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生物碱的研究,应充分灵活地运用各种分析手段,相互补充,研究结果才能真实可靠。
4研究与展望生物碱作为中草药中具有生理和药理活性的重要组分,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将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其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将日趋活跃。
目前,大多数提取过程所得到的生物碱均为多种生物碱的混合物,而各种不同的生物碱药效相差甚大,这对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和限制。
所以,开发出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生物碱提取与分离纯化新技术,对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中药走向世界,提高天然产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刘丽敏,刘华钢,毛俐,等.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1):35-36.[2]WangR,YangXI,MaCM,etal.AbioactivealkaloidfromtheflowersofTrolliuschinensis[J]. Heterocy2cles,2004,63(6):1443-1448.[3] 张韶瑜,孟林,高文远,等.东北鹤虱中一个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喹酮类生物碱[J].中草药,2005,36(4):490-492.[4]KoHC,WangYH,LiouKT,etal.Anti-inflammato2ryeffectsandmechanismsoftheethan olextractofEvodiarutaecarpaanditsbioactivecomponentsonneutrophilsandmicroglialcel ls[J].EurJPharmaco,l200,555(2-3):211-217.[5]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现代急性中毒诊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 朱燕娜,常宇明,鲍梦周,等.马钱子碱对小白鼠的中枢作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2,27(2):140-142.[7] 吴志平,陈雨,冯煦,等.石蒜科药用植物生物碱的药理学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5):26-31.[8] 赵玉兰.环常绿黄杨碱D对室性期前收缩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3):140-142.[9] 许超千,董德利,杜智敏,等.苦参碱、小檗胺与胺碘酮、RP58866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比较[J].药学学报,2004,39(9):69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