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艺术的故事》书评-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艺
术的故事》书评
作者简介:翟羽嘉(1988-),女,苗族,湖南省怀化市人,四川音乐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史。
[中图分类号]:J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2
一、引言
恩斯特?贡布里希是英国著名的家和艺术史家,他经常引用歌德的名言“一个人不应当虚度一天的时光,他至少应当听一首好歌,读一首好诗,看一幅好画——如果可能的话——至少说几句通达的话”。正是他学识的渊博与艺术底蕴的深厚,让他只需行云流水般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时期的艺术风貌,并形成他自己崭新的见解。
在贡布里希眼里,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永无止境,正是艺术家们渴望创新的精神才有了艺术的故事,即“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他指出艺术史的发展并不是乐观的直线前进的过程,而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过程,在《艺术的故事》中他就是用史实与自己的理解,以绘画史、建筑史的发展为线索,勾勒出西方艺术史的进程。
二、内容概述
“《艺术的故事》是在世界范围获得最大成功的通史著作,如果用好评如潮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一位罗浮宫博物馆馆长甚至说它就像蒙娜丽莎一样出名。”[1]
《艺术的故事》包括导论部分一共有二十九个章节,从冰河时代的穴壁岩画出发,在埃及学会短了短缩法,完美的身材比例在希腊美轮美奂,宗教的禁锢也不是一无可取,乔托的觉醒为艺术史解开了新的一章,文艺复兴是杰作缔造跌出的时代,朦胧的情感是印象派的情怀,现代派的马蒂斯、毕加索为艺术开创了另一种可能,艺术走过了历史的长河,贡布里希以他渊博的学识将艺术历史化,使这本著作离开了教科书的冰冷,以平实生动的语言厘清了艺术的脉络,绘画、建筑、雕塑、版画在书中都有提及,社会风气、背景、经济状况在书中都有呈现,例如在写到文艺复兴时期正是欧洲艺术发展史上的璀璨时
期,恩格斯将那个时期誉为“需要巨人而且出现了巨人”的时期,贡布里希从早期的文艺复兴三杰——布鲁内莱斯、多纳泰罗和马萨乔最初的
探索着手,到波蒂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的创新,再到莱昂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璀璨辉煌,图文并举,深入浅出的将文
艺复兴的重要艺术家、重要作品、重要技法一一展现。对读者而言,
是一本艺术史的经典书,美术史的启蒙书,美学的入门书。
三、理论与方法
(一)理论框架
《艺术的故事》的理论框架,是“看见”与“知道”的矛盾,我们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眼睛所看到的并不是客观的,而是每个个体经过了
自己长期积淀所知的来潜移默化我们所看到的内容,米隆的《掷铁饼者》肢体优美,动作协调,但现实中运动员如果模拟雕像掷铁饼是不
可能成功的。印象派的梵?高在作品中将所看到的物体的轮廓全部都省略了,但他依然想回到古典主义的时期,想要根据几何圆柱体来画世界,“看”和“知”的矛盾在这里调换了位置,又有了另一景象。贡布里希用这一对理论矛盾为线索,将所有的内容,融在这对矛盾里,“所以贡布里希了不起之处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2]
(二)研究方法
一是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相互对比。这种对比手法贯穿整本著作,
在叙述文艺复兴三杰时,就将莱昂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
尔的成长境遇、与教皇和社会关系进行对比,这样就不但可以从作品
上泛泛了解这三位艺术家,让读者更加横向深入的对三位艺术家以及
文艺复兴大时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二是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相互对比。中世纪的格列高利教皇对图
像在宗教的用图中对比了中国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在介绍杨?凡?艾克的祭坛画时,就把乔托在阿雷纳小教堂的作品、西莫内?马丁
尼在其之前一百年的作品拿来比较,可以直观地发现在宗教画作的发
展历史上的进程,并且配有原作,可以从视觉上迅速发现他的不同。
三是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为背景。作者是以时间为轴进行书写,每
个时期都是先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开始,描写艺术家生活的环境,社会大众对艺术的接受程度,例如中世纪时期就不可避免的提到
了大部分艺术家都是为教皇服务的,艺术思想受到了一定的禁锢。
四、扩展讨论
西方艺术史发展特点:
(一)西方艺术发展的继承性
西方艺术的发展是中间没有间断的艺术发展史,虽然有过曲折,虽然经历过中世纪等黑暗时期,但是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却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后一代的艺术家不仅接受本民族的艺术遗产,对其他国家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也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有了这样的继承,西方艺术因此有了自己的传统艺术。
在建筑史中罗马圆形大剧场是建筑的示范规则,典型的罗马建筑,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具,三层拱的设计,既是希腊神庙的建筑模式发展,又将多立安风格、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风格融合,为后来的建筑提供了范式,亚琛教堂、圣安德烈亚教堂、圣马可等等或多或少的在模仿它、学习它;12世纪的晚期在法国南部的圣特罗菲米教堂它是仿造公元14—37年的凯旋门;丢勒画了可能是历史第一幅水彩风景画之后,风景画成为热门,但丢勒的风景画的影响依旧长期存在。
(二)西方艺术的独特性
在《艺术的故事》中,贡布里希对西方艺术发展技法的几种独特手法进行了归纳,古老的埃及人“所遵循的一些规则使他们能把要进入画面的一切东西都绝对清楚地表现出来。”[3],因此他们都是侧面的面部,正面的身体,绝对不会出现正面的人物形象,因此古希腊人发明了“短缩法”,人像的绘制前进了一大步,我们看起来简单的一种方法却是古代西方艺术家们经历数百年的成就。
在哥特到文艺复兴的历程中“透视法”在作品中开始出现,布鲁内莱斯、乔托的作品看起来立体而生动,在马萨乔著名的《三位一体》中出现的“透视法”,贡布里希写到“透视手段本身刚出现时必定相当惊人。”莱昂纳多知道怎样用“渐隐法”使得蒙娜丽莎是那样迷人,这种模糊不清的轮廓和柔和的色彩使得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伟大的科学家莱昂纳多已经使那些最初的制像者的某些梦想和恐惧成为现实,他会行施符咒把生命赋予他那具有魔力的画笔所涂出的色彩。”[4]现在看起来习以为常的画作,经过贡布里希的提醒马上变得宏大而奇妙。
(三)西方艺术的表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