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草原》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着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着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染,不用墨线勾勒(la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在细雨迷朦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fǔ)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ú)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yán)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zhuō)了。 D·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风光更加旖(qǐ)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fù)郁。 2·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种蝴蝶和候鸟一样,冬天都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向北方,每天平均飞行大约四十多公里。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部编五四制六年级1-6单元说明

单元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课文中不同特点的景物描写特别是其中富有想象力的片段。 3.摘抄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提高积累水平。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触摸山川湖海”为主题,选编了几篇写景抒情的佳作、老含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主题:《丁香结》描墓了丁香的美丽姿态,抒发了由丁香结获得的生活感悟;《花之歌)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送花开花谢的现象,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之情:《古代诗歌三首》分别描写了夜色中的建德江、夏雨前后的西湖以及月夜下黄沙岭乡村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这些诗文,题材不同,风格各异,或打情,或言志,但均融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值得细细揣摩。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教学意义在于:通过学习这些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诗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和审美情趣;诗文中优美活泼的语言,也是学生积累、模仿的理想对象。 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一是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如:朗读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读音的障碍,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朗读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注意重音、停连,并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感情基调形成大致的印象。 二是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内蒙古草原的小丘,还是斗室外花墙边的丁香,无论是建德江中烟雾朦胧的小洲,还是盛夏时节雨中的西湖,作者在描绘时均融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要 学会透过精妙的文字表达,感受作者笔下的优美画面,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将这些景物写得情趣盎然的。 三是积累一些写景抒情的语句。这几篇课文,没有艰难晦涩的语言,都是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在阅读时加以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料库”,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八上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1.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3.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4、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5.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还我青岛 6.张艳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7.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8.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9. 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微山县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下列标语不应出现在长廊中的是() A.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还我青岛” 10. 99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1081899.html,BBA 6-10.BCCCA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知识点-最新教育文档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 【2019版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的运动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文解读】 【达标检测】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北洋政府逮捕北大学生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 2、五四运动的性质,最准确的表述是 A、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B、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C、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 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下列几条口号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是 A、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取消“二十一条”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南昌起义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在中国近代史上,由爱国知识分子领导的,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变化是 A.运动中心变化 B.斗争主力变化 C.斗争任务变化 D.斗争方式变化 8.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包括 ①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②收回了山东的一切权利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④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DBA CBBB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复习课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 容整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第1课:《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毫:指毛笔。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品教案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内容。上一课是新文化运动, 下一课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因为本节课抽象名词概念较多,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 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动手制作 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上面书写以下文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在柏林》

15、在柏林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来源:学&科&网]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7b11081899.html,]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过程:[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7b11081899.html,] 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来源:学科网ZXXK] 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可让学生简要复述。 四、深入文本,层层剖析[来源:学&科&网]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 m]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参考: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 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 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五、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 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 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 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 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 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 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 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 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 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 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教材历史上册《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 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19年,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学生举行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民宣言》,号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课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上海市2020年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复习卷

2019—2020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 期末语文复习测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分) (一) 默写(10分)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 2.,快走踏清秋。(《马诗》) 3.中庭地白树栖鸦,。(《十五夜望月》) 4.,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 5.纤纤擢素手,(《迢迢牵牛星》) (二) 基础知识(6分)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挪移漫长通霄萤光屏 B. 避免危胁痕迹包裹 C.抽噎衰弱枯竭树稍 D.清脆耽搁惊惶脱缰 7.下列课文题目作用明显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B.《两小儿辩日》《开国大典》《学弈》 C.《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 D.《青山不老》《只有一个地球》《匆匆》 8.鲁滨逊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下列名言与其性格特点关联不大的一项是()(2分)

A.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 来。——张海迪 B.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 的。——海明威C.气势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鲁迅 D.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 绕。 ——稻盛和夫 第二部分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部分(1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4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 9.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2分)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2分) ()粉骨碎身,()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 测试题 有答案

第13课五四运动 一选择题 1 .100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 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微山县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下列标语不应出现在长廊中的是() A.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还我青岛” 3.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5.张艳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6.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还我青岛 7、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8.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9、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10.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部编版 五四制 《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宇宙生命之谜》文本解读 一、永恒的主题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去向哪里?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思索。因此,无论在文学创作、影视作品还是在科学探究中,人们对此都抱以极大的热情。这些问题既有文学的浪漫想象,又有科学的理性追求。可以说是人类面对的永恒的主题。选入教材的《宇宙生命之谜》就是对这个主题的回应。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他们就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家,以强烈的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因此,文章的前言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生命之谜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这篇文章是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被选入教材中的。文章既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二、“谜”是关键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根据这四个条件,作者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否定一切之后,作者最后提出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太空中可能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三、“火星”是主体 当人们面对“谜”的时候,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解谜,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解谜的时候,是有所侧重的。作者只用了三句话一个段落这样非常简省的笔墨,就排除了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六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的,是作者用了四个段落大量的笔墨分析火星,从客观的条件分析到科学家的观测试验,详尽地分析了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作者最后的出的结论是火星上难以存在生命。那么,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19年,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部编人教版(五四学制)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在细雨迷朦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fǔ)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ú)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yán)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zhuō)了。 D·我在原野上摇拽,使原野风光更加旖(qǐ)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fù)郁。 2·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种蝴蝶和候鸟一样,冬天都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向北方,每天平均飞行大约四十多公里。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4·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