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训练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10 °过度伸展~0 °
0 °~20 °屈曲 20 °~30 °屈曲 30 °屈曲
5 °~35°屈曲
35 °~60°屈曲 60 °~30°屈曲 30 °屈曲~0°
踝关节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20 °~10 °跖屈 10 °跖屈~0 ° 0°
• 由于肌肉的原因,引起的肌力下降 • 由于骨关节系统的异常,如骨发育不全,如可动
域障碍造成的挛缩,强直 • 由于疼痛造成异常步态,易出现在腰部,髋,膝
,踝
步行功能训练
异常步态的分类:
• 基础分类:支撑相、摆动相 • 按疾病原因分类:中枢性、末梢性、运动系统疾病 • 按肌紧张异常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 • 按步行异常分类:中枢性异常、末梢性异常 • 按畸形类型分类:动态畸形、静态畸形
步行功能训练
• 适用于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负重训练等 • 站立训练每次10~20分钟开始
步行功能训练
• 适用于初期行走训练,为准备使用拐杖或手杖前的 训练
• 适用于下肢无力、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一侧 偏瘫或截肢病人
• 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 • 助行器仅适宜在平地使用
步行功能训练
步行功能训练
• 在人的腰骶部脊髓中存在一个类似的中心型发生器 (central patterngenerator CPG),能控制感觉相关 的运动环路
步行功能训练
• 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 的收缩负荷
• 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 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 提高步行安全性,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步态分析PPT课件

步态分析PPT课件
28
膝塌陷的矫正方法:
①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可站斜板和手 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以抑制腘绳 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 步行、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
②对痉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 滞,必要时有条件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 疗。
③加强拮抗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 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训 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转移,对侧足跟着地 至同侧足离地这一时段,又称为摆动前期。
14
摆动相
足在空中向前摆动的时相 占步态周期的40%
15
早期
从足趾离地起,到屈膝最大角度,此时大腿 摆动至身体正下方。
主要的动作为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 加速肢体前向摆动,占步态周期13%~15%。
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 肌。
跖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 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 支撑相伸膝肌痉挛 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
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23
膝过伸的矫正方法:
股四头肌的牵伸训练 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 膝关节的控制训练 臀大肌肌力训练
24
3、关节挛缩步态③
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而出现马蹄 足。在摆动期以髋及膝过度屈曲来代替踝 背屈障碍,状若跨过门槛,又称跨槛步。
25
3、肌肉无力步态①--胫骨前肌步态
因足下垂,摆动相髋及膝屈曲度代偿性增 大,形成跨槛步。足跟着地时不能控制足 掌下落速度,致使足掌拍地有声。
26
3、肌肉无力步态②—小腿三头肌步态
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患足后蹬无力,身体 向前推进困难,致使对侧步幅缩短,足跟 离地延迟,致使支撑后期患侧髋下垂。

步态的分析PPT课件

步态的分析PPT课件
组成: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位置分为支 撑相(站立相)和摆动相(迈步相)
11
支撑相(Stance Phase) 指下肢接触地 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 60%
摆动相(Swing Phase) 指足离开地面 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占步 行周期的40%
12
13
以右足为例
右足趾离开地面的瞬间标志着站立相结 束,迈步相开始,站立相和迈步相的时 间比例和步行的速度有一定关系,如果 速度加快,迈步相的时间延长,站立的 时间缩短。
6
步态分析目的
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康复疗效提 供客观依据
确定异常步态的原因 确定异常步态的程度 比较不同辅助具、矫形器、下肢矫形手
术的作用及对于步态的影响
7
适应证
用于所有疾病或外伤导致的行走障碍或 步态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脑外伤、 脑瘫、帕金森氏病、小脑病变
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 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踝 扭伤、下肢不等长等
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 面接触瞬间的一段时间,即一 侧足跟着地后至对侧下肢足趾 离地,为双支撑期,是重心由 足跟转移至足底的过程
膝关节于站立相达到其最大屈 曲角度标志着支撑腿有效地承 受了体重,故又称为承重期
此时人体重心处于行走时的最 低点
发生在步行周期的10%-15% 19
阶段3支撑相中期 (mid stance)
17
阶段1:首次着地Initial Contact (Heel Strike足跟着地)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 始,指足跟或足底的其 他部位第一次与地面接 触的瞬间
骨盆旋前5°,髋关节屈 曲30°,膝和踝保持中 立位
发生在步行周期的0-10%

康复治疗步态训练

康复治疗步态训练
目的
步态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 正确的行走姿势和步态,提高下肢肌 肉力量、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改善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步态训练的重要性
01
促进康复
步态训练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
疾病、老年性疾病等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行走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步态训练 体验,提高训练效果。
多模态数据融合
将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获取更全面的步态信息,为步态训练提供 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机会
医学与工程学合作
01
医学和工程学领域的专家合作,共同研发更加先进的步态训练
技术和设备。
康复治疗步态训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步态训练概述 • 步态训练的理论基础 • 步态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 步态训练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步态训练的实践与应用 • 步态训练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步态训练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步态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 练习和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行 走功能,提高行走能力和舒适度。
02
提高生活质量
步态训练不仅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
确的行走姿势和步态可以减少疼痛、疲劳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和自尊心。
03
预防并发症
步态训练还可以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跌倒、骨折等。对于老年人
和身体虚弱的患者来说,正确的步态训练尤为重要。
步态训练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
肌肉力学
肌肉是产生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步态训练需要合理利用肌肉的力学特性,提高 肌肉力量和耐力。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

揭示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与步态的关系。
.
14
sEMG(表面肌电图)
.
15
.
16
髋关节(hip)
• 髋伸肌:臀大肌、腘绳肌
• 髋屈肌:髂肌、腰大肌(髂腰肌)
• 髋外展肌:臀中、小肌、梨状肌、
• 髋内收肌群:耻骨肌、长/短收肌、大收肌
• 髋内旋肌:阔筋膜、臀小肌、臀中肌前部
• 髋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梨状肌、 闭孔内肌
. 45
.
46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 骨盆向前及向对侧发生 一定的旋转,正常约5°
.
12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 角度的变化
关节运动角度
步行周期 骨盆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髋关节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膝关节 0° 0 °~15 °屈曲 15 °~5 °屈曲 5 °屈曲 5 °~35 °屈曲 踝关节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 27
观察法
•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前 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包括步行 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 、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 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 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 ),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 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
•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步行功能训练》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课件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步行表现 、量表评估、仪器检测等 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步 行功能训练效果。
评估周期
定期评估,如每周、每月 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 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效果 。
步行功能训练的改进建议
增加训练强度
结合日常生活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步行训练的强 度,如增加步数、时间或坡度等。
将步行功能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如上下楼梯、家务活动等,提高训练 效果。
《步行功能训练》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步行功能训练概述 • 步行功能训练的原理与技术 • 步行功能训练的实践与应用 • 步行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 总结与展望
01 步行功能训练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步行功能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训 练方法,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步 行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以及预防 和纠正步行障碍的一系列训练。
耐力训练
进行有氧运动,提高心 肺耐力和持久力。
步行功能训练的应用场景
康复治疗
针对因疾病或损伤导致的步行 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
健身锻炼
提高普通人的心肺功能和身体 素质,促进健康。
竞技体育
针对运动员进行步态和体能训 练,提高竞技水平。
老年人护理
帮助老年人改善步行功能,提 高生活质量。
步行功能训练的实践案例
步行功能训练的适应人群
介绍步行功能训练适合的人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疾病患 者、康复期患者和运动员等,以及不同人群的训练特点和 注意事项。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 2 3
新技术与步行功能训练的结合
探讨如何将新技术(如虚拟现实、智能设备等) 应用于步行功能训练中,以提高训练效果和趣味 性。

最新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课件

最新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课件
单纯的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 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
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矫治方法: 1.胫前肌肌力训练:坐位、站位勾脚尖练习, 根据患者情况,脚背上可放沙袋以抗阻训 练。 2.足下垂严重的患者有条件的可给以踝足矫 形器(AFO)。
• 3.对中枢性损伤所致的足下垂及合并有足 内翻的患者,除上述训练外,可配合站斜 板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功能性电刺 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以 抑制小腿三头肌张力,提高胫前肌的肌力 和运动控制能力。对局部小腿三头肌张力 过高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行局部神经肌肉 阻滞,以帮助缓解痉挛。
偏瘫步态
矫治方法: 1.手法牵张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 内收肌等。 2.半桥运动等躯干肌肌力训练。 3.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4.靠墙蹲马步训练。 5.上下台阶训练。 6.膝关节屈伸控制训练。
• 足下垂步态: • 表现: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与足内
翻或外翻同时存在。 • 病因:小腿胫前肌和外侧肌群无 • 力, 而小腿三头肌痉挛牵拉引起。
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 膝过伸:
• 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多见于支撑相早期 • 病因:一侧膝关节无力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蹠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
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 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 • 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矫治方法:
1.股四头肌牵伸训练。 2.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3.膝关节控制训练。 4.臀大肌肌力训练。
小腿三头肌牵拉方法
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 剪刀步态: • 表现:由于髋关节 • 内收肌痉挛,行走 • 时迈步相下肢向前 • 内侧迈出,双膝内 • 侧常相互摩擦碰撞 • ,足尖着地,呈剪 • 刀步或交叉步。
病因:多见于髋内收肌高度痉挛、髋外展肌 肌力相对或绝对不足的痉挛型脑瘫、脑卒 中后偏瘫、截瘫等。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踝关节训练器的训练形式 被动运动(Passive ) 主动运动( Active )
ppt课件
26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被动运动(Passive )
整圈旋转(起始位置:水平、垂直、放射状态) 设定:治疗时间(1~99min);顺或逆时针方向(1~200圈反向交替);速度
(50%~100%,即:15~30转/分) 部分旋转(起始位置:水平、垂直、放射状态) 设定:治疗时间(1~99min);部分旋转(10°~500°)起点在设定范围中间
正常步态应是平稳、协调、有节律的,两腿交替进行。
ppt课件
4
脑卒中偏瘫步态
参与行走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 能被代偿或掩盖。
ppt课件
5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行走 会走:能单腿负重、
立位平衡2级、 出现分离运动 走好:进行步态分析
行 走
产生
步 态
进行
步 态 分

ppt课件
ppt课件
18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肌力训练方法
肌力小于等于3级时,运用各种治疗技术诱发和强化肌肉力量 肌力超过3级时,运用等速肌力训练
ppt课件
19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核心肌群训练
训练背阔肌、竖脊肌向心和离心等速肌力训练
ppt课件
20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核心肌群训练 训练腹直肌和竖脊肌向心等速肌力训练
6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站立初期(足跟/足着地和负重) 踝关节背屈受限 ——胫前肌群活动降低 ——腓肠肌挛缩和/或僵硬 膝关节屈曲不能(膝过伸) ——比目鱼肌挛缩 ——股四头肌0º~15º控制受限

步行功能训练-康复班PPT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康复班PPT课件

又称交叉步或剪刀步 原因
下肢内收肌痉挛
表现
步行时双侧髋内收 双膝互相摩擦 步态不稳
人民卫生出版社
7
肌无力步态:臀大肌无力
原因
伸髋肌群无力
表现
行走时躯干用力后仰 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
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 干的惯性向前 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人民卫生出版社
8
肌无力步态:臀中肌无力
原因
髋外展肌群无力
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
或一侧下肢支撑力正常,另一侧可以没有 支撑力,作触地式步行 优点:稳定性较好。可以用于不平坦地面 缺点:灵活性差。腕关节肌力不足者不适用。 光滑的地面稳定性欠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7
助行器
用途:支撑体重;增加步行稳定性 适应证:同腋杖 优点:可用于光滑的地面;稳定性最好 缺点:灵活性最差。腕关节肌力不足者不适
⑷当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50%时,不 宜使用单腋拐;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 的90%时,不宜使用手杖;双下肢支撑 力总和<体重的100%时,不宜使用助 行架。
.
24
手杖
用途:增加步行稳定性;增加安全性 适应证:下肢支撑能力超过95%体重,可独
立步行,但稳定度不够 优点:轻便、 缺点:拐杖远端接触面较小,稳定性较差
10
关节强直步态
原因
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
表现
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出现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 长缩短
膝关节屈曲挛缩超过30°时可出现短腿步态 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期患腿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以防足
趾拖地 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期常增加屈髋,屈膝
来代偿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
减痛步态
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逃避疼痛 的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 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 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 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些差异。 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 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 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 以足趾着地行走。

脑卒中偏瘫步行训练精品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步行训练精品PPT课件
支撑末期(双腿支撑阶段): 表现:髋关节伸展不充分; 因足下垂、内翻,踝关节 无法从跖屈位过度背屈位; 对侧腿提前触地。
结果:患侧支撑不稳,站立 相缩短;对侧腿提前触地; 行走速度减慢
20
偏瘫步态分析
偏瘫腿摆动期:
---最常见髋关节屈曲角度不足、膝关节屈伸速度减缓和屈髋不足为特征的下 肢僵硬摆动。
点;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性越差;
13
14
偏瘫患者步态
偏瘫患者步行周期特点
--患侧上肢摆动时协同屈曲、内收;患侧下肢伸肌协同运动。 • 步速慢,患侧支撑时间缩短,健侧步幅缩短 • 患侧踝关节跖屈,足尖着地,膝反张;摆动相患侧肩关节下降、
骨盆抬高,下肢向外划圈,“划圈步态”。
15
偏瘫步态分析
支撑初期: 表现:“足外侧着地”或“前足
• 髂腰肌肌力降低可能是原发因素
• 改善髂腰肌肌力是关键。
22
偏瘫步态训练
(一)步行基础训练
1.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
桥式运动和垫上训练
上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肩带肌、肘伸肌、腕伸肌的肌力训练
下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伸髋肌、髂腰肌、髋外展肌、膝关节伸展、 屈曲肌群的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
(二)平衡训练
踝跖屈肌挛缩或痉挛,支撑相胫骨不能前移导致膝关节过 伸; 股四头肌无力导致过伸才能负重; 股四头肌痉挛导致膝关节突然伸展
膝过伸的训练:
--矫正足下垂 --站立位膝关节在5—10°范围内控制性屈曲和伸展:先双侧下 肢,然后患 侧下肢。
---“划圈步态”:髋关节屈曲角度不充分,加上膝关节屈曲和踝背屈不能,
导致僵硬的下肢出现向前的患者外旋和外展髋部使腿向外侧摆动,然后内 收和内旋使腿向内侧摆回。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概述PPT课件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概述PPT课件

临床特点
1 平行杠内重心转移良好
2 可以维持单腿站立
3 具有骨盆运动控制能力
4 立位下肢分离运动充分
康复目标
1 拄拐独立步行
2 徒手独立步行
3 室内独立安全步行
4 上下阶梯
5复杂地面的独立步行
6 室外独立步行
训练方法
1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首先将平行杠高度调节在与患者股骨大转子相同的位置。步行模式
此外,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下肢屈肌肌力低下者,在摆动期躯干也会因代偿而后 倾。无论导致后倾的原因如何,其结果都是利用反向负荷模式完成的动作。因此,为 了矫正步态应进行躯干后倾的抑制训练。
(三) 躯干侧倾
躯干侧倾是由于一侧下肢于支撑中期躯干与髋外展肌反向控制不充分,或对侧下肢 髋关节内收受限时,利用反向负荷而引起的代偿动作。这种异常的动作模式很容易使 下肢尽快的完成摆动,双足着地以确保平衡。这也是不行中健侧摆动期(迈步相)变 短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躯干前倾相比,侧倾更容易发生。但是,如果患者能单腿站立 保持侧方平衡,躯干侧倾的情况就会减少。
前型,后型,平型。手杖也可根据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分为肘拐,四脚拐,手杖
三种。训练中还要注意重点练习步行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高耐力和速度。
3 控制双肩步行训练
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双侧轻轻搭在患者肩上(拇指在后,四指在前)当患肢处于 支撑期,健侧下肢摆动时,在足跟着地前肩胛骨向后方旋转,可以防止足外旋。当患 肢处于摆动期时,治疗师诱发患者双上肢呈对角线方向有节奏地自然摆动可使躯干旋 转,为出现正常步态创造条件。
5 特殊步行训练
(1)向患侧横向迈步训练
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置于患侧腋窝,使患侧躯干伸展,另一手置于健侧骨盆, 使患者身体重心移向患肢,然后嘱患者健侧下肢从患肢前方横向迈出。

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ppt课件

偏瘫步态分析与训练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3
迈步相初期( 60~70%GC)
• 从支撑腿 离地到该 腿膝关节 达到最大 屈曲时。
精选ppt课件
24
迈步相中期( 70~85%GC )
• 指下肢向前摆 动的动作过程 中,从膝关节 最大屈曲摆动 到小腿与地面 垂直的时期。
精选ppt课件
26
迈步相末期( 85~100%GC )
精选ppt课件
28
偏瘫患者的双腿支撑相 偏瘫患者双腿支撑相与正常人 的相比,绝对时间都延长 , 所占百分比都增大,原因是双 腿支撑相时间延长可增加步态 稳定性。
精选ppt课件
29
偏瘫患者的迈步相
偏瘫患者的健侧与患侧的迈步相明显不
同,患侧迈步相的时间比健侧时间长, 百分比比健侧大,Brandstater报道, 患侧迈步相的时间平均为0.53~ 1.03 s,健侧为0.32~0.56 s, 且患侧迈步相的时间比正常人的时间长,
精选ppt课件
34
步宽(stride width)
• 指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通常 以足跟中点为测量点,正常大约510cm。步宽愈窄,步行的稳定性愈 差。
精选ppt课件
35
步角(foot angle)
• 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 角,如下图示,通常用°表示,健全人约为6.75°。
精选ppt课件
13
迈步相(swing phase)
步行周期中从足趾离地到同侧足 跟再次着地的过程。约占40%GC。一 侧下肢迈步相时间等于对侧下肢单 支撑期时间。
精选ppt课件
14
步行周期
精选ppt课件
15
站立相分期
• 首次着地 • 足放平(负荷反应期,预负荷) • 站立中期 • 足跟离地(站立相末期) • 足趾离地(迈步相前期)

步行训练PPT课件

步行训练PPT课件
Moment when foot strikes the ground
定义:足跟着地瞬间 关键点
足跟首次着地 ROM:
骨盆 10°前倾,5°旋前 髋 30°屈曲, 膝 5°, 踝 0°
肌肉收缩: 胫前肌, 股四头 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
6
承重反应 (foot flat)
Shock absorbed, momentum preserved, foot flat
步行功能训练
1
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步行前准备 三.步行训练 四.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2
基本概念
1.自然步态 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 身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 步态。
2.基本要素 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 步频、足偏角;上身姿势的稳定;最佳能量 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势。
足跟提起,踝关节在背 屈位,观察侧下肢后置
ROM:
骨盆 10°前倾,5°旋后
髋 20°伸直, 膝0°, 踝10度 背屈
肌肉收缩: 小腿三头肌
9
摆动前期(heel off)
Foot remains on the floor, knee rapidly flexes, weight shifted to other limb
IV级 社区性步行(community ambulator)借助
于AFO、手杖或独立可在室外和社区内行走、散步、
去公园、去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能持久,
如需要离开社区长时间步行仍需坐轮椅。
17
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级 别表 现
0级:无功能 患者不能走,需要轮椅或2人协助才能 走。
I级:需大量持续性的帮助 需使用双拐或需要1个人 连续不断地搀扶才能行走或保持平衡。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6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
步行周期
骨盆
关节运动角度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5 °旋后 中立位 5 °旋前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0 °~20 °屈曲 20 °~30 °屈曲 30 °屈曲
①步长 ④步宽 ⑦步速
②步长时间 ③步幅 ⑤步频 ⑥步行周期 ⑧足偏角
编辑版ppt
19
测量法--注意事项
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 再测试;
7
步态分析
•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 是利用力学概 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 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 (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 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
• 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
编辑版ppt
8
临床分析
• 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 • 观察法为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
步行功能训练
编辑版ppt
1
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概述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编辑版ppt
2
基本概念
1.自然步态 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 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步 态。
2.基本要素 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 步频、足角;躯干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 及省力等。
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 分析。 • 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 足印法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坐骨神经麻痹
坐骨神经由犁状肌下孔至臀大肌深部,沿坐骨 结节与大转子中间下降至股后面,沿大收肌和 股二头肌之间走行至腘窝,分成腓总神经与胫 神经。
坐骨神经总干损伤:屈膝肌群瘫痪,小腿及足 部肌肉瘫痪,不能屈膝,足和足趾完全瘫痪, 步行困难。
股部中下部损伤:腘绳肌支保存,膝以下肌肉 全部瘫痪。
γ运动神经元亢进学说
运动系统是从中枢神经运动核团发出纤维到达脊 髓前角的γ运动细胞,再从γ运动细胞发出神经纤 维到达肌梭的体系。γ运动神经纤维有相动型γ运 动纤维支配相动型核袋纤维,紧张型γ运动神经纤 维支配张力型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
10
股神经麻痹
股神经起于腰丛,由L2-L4神经根组成,负责支 配髂腰肌、耻骨肌、股四头肌、缝匠肌。主要负 责屈髋伸膝。
髂窝以上的股神经高位损伤时出现屈髋无力,仰 卧位需用手撑才能坐起,伸膝困难,股四头肌萎 缩,感觉障碍分布于大腿内侧和小腿内侧;
腹股沟韧带以上损伤时,由于髂腰肌支存在,屈 髋正常,坐位下伸膝困难,股四头肌萎缩,膝反 射消失,感觉障碍分布于大腿内侧和小腿内侧;
昂伯征检查时,睁眼站立不稳,闭眼一段时间后 出现身体不稳和摇晃,逐渐加重,身体向损伤侧 倾斜。上肢指向偏向损伤侧,周围性损伤双侧均 有指向偏斜,中枢性损伤为一侧性。
6
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络, 在大脑额、颞、顶叶出现障碍时,可产生大脑性 共济失调。损伤的对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
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及额桥小脑束有损伤时出现额 叶性共济失调。可出现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可有平衡 障碍,步态不稳等,还可伴有强握、精神症状、跖反 射阳性等额叶症状。
顶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共济失调,伴深感觉障碍。 损伤至傍中央小叶时可出现括约肌障碍。
颞叶性共济失调:较轻,可为一过性平衡障碍。
7
脑干性共济失调
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累及一侧上下肢, 也可累及四肢。结合臂交叉下损伤为同侧 症状,交叉上损伤为对侧症状。上肢较下 肢重,远端比近端重,精细动作比粗大动 作受影响大。
3
小脑性共济失调
言语障碍(scanning speech):言语缓慢, 含糊欠清晰,可呈断续、顿挫及爆发式发 声,表现为吟诗样语言和爆发性语言。参 与构音肌肉因共济失调所致。
14
腓总神经麻痹
腓总神经由L4至S3神经根纤维组成,从坐骨 神经分出,过腓骨头后先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 再分成腓浅神经、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深神经支 配胫骨前肌、姆长伸肌、姆短伸肌和趾短伸肌。
功能:足背屈,足外展,足内收,伸趾等。 腓总神经损伤时出现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
腹股沟韧带以下损伤时出现伸膝困难,股四头肌 萎缩,膝反射消失,感觉障碍分布于隐神经区。
11
闭孔神经麻痹
负责支配内收肌群和闭孔外肌。由 L2至L4组成。闭孔神经麻痹时大 腿不能内收(内收肌群瘫),下肢 外旋困难(闭孔外肌瘫)。
12
骶丛
L5和S1至S2的前支、部分L4及S3 前支纤维组成。 坐骨神经 腓总神经
能伸趾,表现为足下垂,内翻,呈马蹄内翻足, 不能用足跟走路,步行时高抬脚,足尖先落地, 呈跨阈步态,也称为鸡步。 感觉障碍主要分布在小腿前外侧和足背。
15
胫神经麻痹
胫神经由L4至S3组成,支配小腿三头肌、腘 肌、跖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姆长屈肌和足 底肌内、中、外侧肌群。
主要负责足内翻,跖屈,足趾跖屈等。 胫神经损伤时出现足和足趾不能跖屈,难以用足
Outline
步态训练基础
步行控制机制
步态训练方法 常见疾病的步态训练
1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元以上 的锥体系损伤
中央前回; 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 内囊; 中脑; 桥脑; 延髓; 脊髓; 不自主运动; 共济失调
2
小脑性共济失调
姿势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共济失调、站 立不稳、双足分开,步态不稳,左右摇晃, 用上肢协助维护平衡。也称躯干性共济失 调。
17
臀下神经麻痹
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由L5和S1及S2神 经根纤维组成。
负责伸髋。 臀下神经麻痹时出现大腿后伸困难,立位
躯干前倾时不能挺直,上楼及站立困难
18
肌肉损伤和疾病
肌力减退:废用性、失用性、肌病 肌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异常:减退、亢进(痉挛、过度活
跃、张力增高)
19
肌痉挛机制示意图
γ痉挛
20
中脑、桥脑、延髓损伤时均可出现共济失 调,可以是深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迷路 性共济失调,或小脑性共济失调。
主要是小脑性共济失调。
8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元 及其轴突的损伤
小儿麻痹后遗症 外周神经损伤
9
腰丛
由T12、L1至L3前支、部分L4组成 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肢体运动不稳、笨拙或动作不准确;有静 止平衡障碍,不易保持一定姿势;躯干亦 有共济失调,躯干摇晃明显;尤其是站立 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用 视觉代偿可减轻症状。黑喑处和闭眼下共 济失调更明显。
昂伯征(Romberg)试验阳性。 5
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
前庭损伤时有身体空间定向功能障碍,引起前庭 迷路性共济失调。以平衡障碍为主,静止和运动 时均有平衡障碍,在站立、步行时躯体易向损伤 侧倾斜,躯干摇晃。头部活动时可加重症状,可 伴有眩晕及眼震。
眼球运动障碍:粗大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 肌张力低下(hypotonia):见于急性小脑损
伤。肌无力,被动运动幅度加大,腱反射 迟钝,钟摆样活动,姿态和体位维持障碍 反弹现象(rebound phenomenon):加阻力 后突然除去阻力,远端肢体反弹。
4
脊髓性共济失调
肌肉、肌腱、关节等位置觉、关节觉、震 动觉等深感觉传导路的障碍所引起。有深 感觉障碍时无法辨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 向,从而引起四肢与躯干的共济失调。
尖步行,足内翻减弱。小腿前外侧肌群的牵拉, 形成足外翻背屈位。由于足内肌瘫痪,呈弓状足 和爪状趾畸形。 感觉障碍主要在足底,特点是足底疼痛、麻木、 夜间灼热痛。
16
臀上神经麻痹
臀上神经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阔肌膜张 肌。由L4至L5及S1神经根纤维组成。 负责髋外展。
臀上神经麻痹时出现髋外展困难,双侧损 伤时步行困难,呈鸭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