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云南思茅大平掌铜矿三维地质建模及矿化规律
云南思茅大平掌铜矿三维地质建模及矿化规律介绍云南思茅大平掌铜矿是云南省思茅市境内重要的铜矿床之一,本文将对该铜矿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和矿化规律的研究。
一、地质背景思茅大平掌铜矿位于云南省思茅市大平掌镇境内,属于滇西北地区的晚古生代大陆边缘铜矿床。
该矿床产出的铜矿石主要是硫化铜矿,包括黄铜矿、辉铜矿等。
二、地质建模方法为了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资料,包括钻探资料、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结合地质测量、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可以获取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和性质。
在地质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三维插值法、地质统计法和地质建模软件等。
三维插值法可以根据局部的地质资料,推断未知点的地质信息;地质统计法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变异性;地质建模软件可以将各种地质数据整合起来,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三、三维地质建模结果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得到了思茅大平掌铜矿的三维地质模型。
该模型显示了铜矿床的空间分布、形态和特征。
具体来说,铜矿床呈近似斜板状,在区域上呈东西向展布。
铜矿体的主要埋藏于控矿构造的断裂带中,与断裂带的倾角和延伸方向有关。
矿化规律的研究表明,思茅大平掌铜矿主要由砂岩、页岩、变质岩等构成。
在矿化过程中,岩石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出大量的硫化物,进而形成了含铜矿石。
四、矿床资源评估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思茅大平掌铜矿的资源进行评估。
通过对矿石量、品位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该铜矿的资源量和潜力。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对矿床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对思茅大平掌铜矿的开发潜力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五、研究意义和前景通过对云南思茅大平掌铜矿的三维地质建模和矿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铜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
这对于探明矿床的储量和预测其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研究成果还可为矿床勘查和选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还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引言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是根据地球内部结构和特定地质过程的理论基础上,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地质数据,以及运用地质模拟方法和数学建模技术建立起来的地质现象的可视化模拟模型。
这种模型构建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矿产资源管理者和矿业公司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矿床的成因、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采集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层、地球物理、遥感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进行数据清理、滤波、平滑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2. 数据解释与分析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包括地质剖面的解释、地球物理图像的解释以及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等。
3. 建立模型框架在数据解释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框架。
这个模型框架包括矿床的主要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等方面的要素。
4. 模型参数设定与模拟模型参数设定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一个关键步骤。
参数设置需要根据地质数据和模型框架进行合理的设定,以保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模型验证与优化在模型参数设定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这包括与实际地质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同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模型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改进模型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6. 模型展示与应用在模型验证和优化之后,可以将矿床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展示和应用。
这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模型结果,同时可以将模型结果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中的决策和规划。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和方法1. 地质数据处理与解析地质数据处理与解析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基础。
这包括地层解析、电磁测深解析、遥感数据解析、地球化学解析等。
这些解析技术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理解地质数据的含义和特征。
2. 数值建模与计算数值建模与计算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关键步骤。
三维层状矿床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三维层状矿床地质模型建立方法说实话三维层状矿床地质模型建立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当时就想啊,这么个复杂的事儿,可咋整呢。
我最初尝试直接按照地质勘探的数据,一对一地在软件里构建形状。
这就好比拿着一堆积木块,不看图纸就想搭出个大楼,那结果能好吗?我发现根本不行,那些数据看起来简单,但是一到构建三维模型的时候就乱套了。
不是这个地层厚度看起来不对,就是层与层之间的空间关系错乱了。
然后我就寻思,得有个规划啊。
我就开始先把最基本的地层分界线确定出来,这就像是先画出大楼的轮廓草图一样。
我把相同性质的地质区域先圈定出来,当成一个个模块来处理。
这一步很重要,要是这最开始的圈定都不准确,后面肯定全错。
就像你盖房子,地基要是歪的,房子肯定盖不好。
我试过用好多软件来做这个事儿。
有的软件操作特别复杂,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按钮和各种看不懂的术语。
我就在那瞎点,点着点着模型就变得奇奇怪怪的。
后来我就换了几个相对简单直观的软件。
在处理数据这块儿,我也有些心得。
数据不准确是个致命伤,我之前因为用了一些未经严格校对的数据,导致模型建立出来看着就不符合实际的地质规律。
所以,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一定要格外精心,就像挑选建房子的材料,一块次品都不能要。
还有一个之前忽略掉的事儿,就是不同地层之间的过渡关系。
我一开始就简单地把地层当成一个个独立的平板,结果模型特别生硬。
后来我就深入研究不同地层之间在野外的实际过渡状况,在模型里也尽量准确地还原这种变化。
我觉得建立三维层状矿床地质模型,没有特别简便的万能方法。
得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要反复检查。
还有就是要多参考实际的地质资料,实地考察收集到的信息比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的重要得多。
之前我有段时间就有点过于依赖软件功能,而没把实际的知识内容融入进去,模型构建出来就很理想化,一点都不实用。
这就是我在建立三维层状矿床地质模型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和经验,希望能有点用。
新桥硫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三维模型构建
形 态特征 进行 重现 和分 析 , 同 时可为进 一 步的储 量估 算和矿 山资源 开发 利 用提 供 科 学依 据 。
关键 词 地质 数据 库 三 维建模 S u r p a c
新桥 矿床 位 于安 徽 省 铜 陵县 顺 安 镇 境 内 , 为 一 特大 型硫铁矿矿床。矿床以铜 、 硫、 铁 为主, 并伴生 金、 银、 铅、 锌 等有益 元素 , 具有 很 高 的工 业 和经济 价 值 。新桥 矿始 建 于 2 0世 纪 7 0年 代 , 以坑 露 联合 方 式 开 采为 主 。为 了更好 地 了解 矿 体 的 产 状 、 分 布及 相 互关 系 , 在矿 床地质 特 征基础 上 , 通过 收集 矿 区大 量 的基础 地质 数据 , 建 立 矿 床 的 三维 钻 孑 L 地 质 数 据 库, 进而对矿区的已知矿体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建模 研究 , 再现 了已知 矿体 的三 维 形 态 、 产状 、 分 布 等 特 征和关系 , 同时为进一步 的矿体储量计算和境界优 化 等研 究提 供重 要 的数据 支持 和依 据 。
1 矿床地质 特征
新 桥 矿床 位 于 长 江 中下 游 铜 陵矿 集 区 , 构造 上 处 于 两个轴 向北 东 、 斜 列 的背斜 倾没 交汇 带 , 其 褶 皱 形 态 由舒家 店背 斜翼 部 、 大成 山背斜 的倾 没端 、 圣 冲
体组成 , 主要 由含铜黄铁矿和黄铁矿矿石组成 , 其中 也包含了部分磁铁矿和富含 ( 铅) 锌矿 和富金 的矿 石 。主矿 体呈 似层状 、 层状 , 沿 层 间滑脱 构造 带稳定 延伸 , 主要 赋存 黄龙 组 白云岩段 内 , 矿体 顶板 围岩 主 要是 船 山组 ( C c h ) 灰岩 和 栖霞 组 ( P q ) 灰 岩 。矿体 因岩体侵位穿切在走向上不连续 , 而在岩体与碳 酸 盐 地 层 接 触 带 处 部 位 变 厚 。 主 矿 体 沿 走 向 长 2 5 6 0 m, 倾 向最 宽处 为 1 8 1 0 m, 平均 厚 度 为 2 1 m。 矿体产 状依 褶 皱形 状 而改 变 , 上 部较 陡 , 倾 角 为 4 5 。 , 下部 平缓 , 倾角 为 1 0 。 ; 走 向上 , 矿 体平 缓 展 布 , 南西 、 北东 较高 , 中部 较低 。 矿石种 类多 样 , 主 要 以铜矿 石 、 硫铁矿石 、 铁 矿 石 为主 , 并 伴生金 银矿 和铅 锌矿 石 。
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关键词:三维地质模型 tin模型封闭面固化成体精度评价1 概述在国内外矿业研究领域,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通常情况下,进行矿体分析和矿床预测是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的,三维地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所以,在当前环境下,研究分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过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对露天矿开采进行设计,以及制定生产进度计划时,需要结合地质数据管理的现状,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将计算机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与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结合,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展示工程设计人员的能力,另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案。
2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及更新2.1 建立三维地质面模型2.1.1 建立采场面模型在建立露天矿采场面模型的过程中,由于露天矿采场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在建模过程中本文采用了加入约束线的tin模型,在构建露天矿采场面模型过程中,台阶线的约束条件需要进行重点考虑。
在构建采场面模型的过程中,如果对坡顶线和坡底线的影响考虑的不全面、不细致,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三角形跨越坡顶线和坡底线的现象,进而台阶被削平,影响下一步的工程量的计算。
通过对tin模型进行加入约束线处理,使之具有约束条件,进而很好的反映露天矿的地表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采场界面示意图2.1.2 建立煤岩面模型煤、岩对于露天矿来说,是其主要的地质矿床。
在构建煤、岩面模型的过程中,约束线通常是平面数据点的边界线。
为了达到描述煤、岩层面的目的,需要对煤岩顶板、底板、侧面分别构建三维面模型,为此本文通过采用带约束的tin法进行建模。
由于煤层界面处于地表之下,以此通过钻孔的方式获取样本数据,受取样点数量较少的影响和制约,高密度的tin模型难以形成,进而需要对模型进行插值处理。
在本文中使用的是距离幂次反比法,对三维格网数据点进行插值处理,形成grid格网模型,最终生成tin模型,如图2所示。
micromine基本原理与方法
micromine基本原理与方法4.1 矿床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矿床三维模型的研究工作从六十年代为解决浸染状矿床建模问题而采用三维块段模型以来,至今已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
建模方法也由早期简单的方块模型,发展到如今的实体模型。
下面就三维矿床模型建模方法分别进行简要的介绍。
4.1.1 线框模型矿体的地质形态复杂多变,很难用规则的几何体来描述。
它需要一种灵活、简便、快速的方法来建立矿体的不规则几何模型。
目前,比较知名的采矿CAD 系统均是采用表面模型来描述矿体的几何模型。
这种表面模型通常是由一系列的三角面围成的表面。
如MICL的MICROMINE 的线框模型、Maptek 的Vulcan的模型等均是表面模型。
在不同的系统中表面模型的名称不同,但实质都是表面模型。
由于这种表面模型在未渲染前看似由线框构成,因而在采矿CAD系统中多称为线框模型。
不过,这种表面模型可以进行体积估算、表面渲染、切制剖面、快速三维显示等操作,比计算机图形学中的表面模型有所扩展。
能满足矿山设计、生产中地质制图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
线框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采用了TIN技术(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中的V oronoi 图与Delaunay三角形算法。
TIN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它既减少规则网格方法带来的数据冗余,同时在计算效率(如坡度)方面又优于纯粹基于等高线的方法。
TIN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的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
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
TIN的数据存储方式不仅要存储每个点的高程,还要存储其平面坐标、节点连接的拓扑关系,三角形及邻接三角形等关系。
TIN模型在概念上类似于多边形网络的矢量拓扑结构,只是TIN模型不需要定义“岛”和“洞”的拓扑关系。
基于Surpac的傲牛铁矿矿床三维模型构建
基于Surpac的傲牛铁矿矿床三维模型构建摘要:借助Surpac软件建立了傲牛铁矿钻孔数据库,进行了样品组合,对原始样品和组合样进行了统计分析。
构建了矿区地表、岩层和矿体三维模型,利用实体模型约束建立了品位块体模型,采用了普通克立格法对矿体铁元素品位进行估值,对块体模型磁性铁品位进行了统计,并按品位对傲牛铁矿床储量进行统计。
计算结果表明,Surpac软件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矿山的采矿设计及储量资源的管理中。
关键词:傲牛铁矿;矿体模型;岩层模型;品位模型;SurpacSurpac软件的独特优势在于,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能力,能够分析处理庞大的矿产数据模型;强大的开放性,方便软件与CAD制图、GIS系统进行实时双向的数据交互;可以与时下流行的任意款数据库产品链接交互;建模及估值方面,Surpac拥有领先的二次开发函数库;便于函数拟合提供了方差图和动态的泻后距调整,以帮助确定最佳的变异函数;三维实体建模工具使矿体模拟数据模型更真实准确;Surpac块体建模工具涵盖了大量的功能,方便实用。
能够快速高效的验证模型和生成任意标高的报告。
本文运用Surpac软件建立了傲牛铁矿钻孔数据库、矿体模拟三维模型,用“普通克立格法”对所建的模型估值,将计算结果与地质报告进行对比,所建的三维模型准确可靠,符合实际要求。
1 傲牛铁矿概况傲牛铁矿矿体主要赋存太古代鞍山群变质岩系地层中,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角闪花岗混合岩为次。
矿体顶板岩石为角闪片麻岩和少量角闪花岗混合岩,底板岩石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部分角闪花岗混合岩。
傲牛铁矿矿界范围内有傲牛铁矿区、腰堡矿段和梨树矿段三个矿区,计45条铁矿体。
其中,傲牛铁矿区共有五个采区32条矿体,其中Fe1、Fe2 、Fe14、Fe15号四个矿体规模、储量较大。
矿体为多层状,就单个矿体而言,为似层状、扁豆状。
矿体形态变化较大,膨缩和分枝象显著,夹石包体现象普遍,矿体规模大小不一,大者逾千米,一般在200-400 m左右,小矿体多为地表单工程控制。
云南思茅大平掌铜矿三维地质建模及矿化规律
云南思茅大平掌铜矿三维地质建模及矿化规律云南思茅大平掌铜矿是中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之一,其三维地质建模及矿化规律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大平掌铜矿位于云南省思茅市境内,属于中生代花岗岩型铜矿床。
矿体主要由石英脉、硫化物矿物和辉绿岩组成,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脉状硫化物型。
矿体呈近东西向展布,矿化带宽度约为200米,矿体长度达到1.5公里,深度超过500米。
二、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建模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平掌铜矿的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通过地质勘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获取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
3. 地质建模: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矿区进行建模,包括地质体建模、矿化体建模等。
4. 模型验证:对建模结果进行验证,包括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对比、模型的合理性分析等。
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矿化规律大平掌铜矿的矿化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矿化带:矿化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宽度约为200米,矿体长度达到1.5公里。
2. 矿化类型:石英脉型和脉状硫化物型。
3. 矿化物:主要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
4. 矿化控制因素:矿化主要受岩性、构造和地质历史等因素的控制。
通过对矿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矿床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大平掌铜矿的三维地质建模及矿化规律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矿床的地质情况和矿化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Surpac的紫金山金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
基于Surpac的紫金山金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阮诗昆【摘要】使用Surpac三维可视化数字矿山软件,建立了紫金山金铜矿床地质数据库,构建了矿床地表、采空区、巷道、金铜矿体的三维模型;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样长、组合样长进行基本统计,分析频率累计曲线,确定特高品位并进行处理,开展矿体走向、倾向、厚度方向的变异函数分析和曲线拟合,建立了变异函数模型;确定了估值方法和估值参数,主矿体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小矿体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进行估值,建立了带有丰富属性值的矿体块体模型.实践表明,所建地质模型总体可靠性强,适用性符合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7(041)003【总页数】7页(P421-427)【关键词】地质数据库;Surpac软件;三维地质建模;块体模型;紫金山金铜矿;福建【作者】阮诗昆【作者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上杭36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矿山三维地质建模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潘冬等,2006;杨生吉,2013),是研究地质体三维模拟与可视化软件的核心与基础(杨伟等,2016)。
与传统二维地质建模相比,三维地质建模将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图形可视化等工具结合,并用于地质分析,能形象、准确再现地质单元的空间展布及相互关系,为矿山的合理开采以及深部找矿提供科学依据(王斌等,2011;王磊等,2013)。
紫金山金铜矿以往使用基于二维环境所开发的资源储量管理软件(WIDS),采用距离平方反比法估算资源储量,通过人工制作相关生产计划属性图件、编制生产计划(吴冲龙等,2011),相比成熟的数字矿山软件具有明显弱点。
因此,利用Surpac软件(魏开林等,2011)进行紫金山金铜矿床的三维地质建模,建立地质数据库、矿体实体模型,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矿体块体模型,供矿山最终实现数字化管理和生产阶段的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及采矿设计、计划编制参考。
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及深部综合找矿预测
67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及深部综合找矿预测王霄霄(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北 邯郸 056001)摘 要:本论文将从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三维可视化与分析技术、地质信息集成与分析、模型与算法应用,以及深部矿产资源评价与优选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关键环节的详细分析和研究,旨在全面展示深部综合找矿预测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以及应用前景,为矿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矿区;三维地质;找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7-0067-3Research on 3D Geological Modeling Methods and Deep Comprehensive Prospecting Prediction in Mining AreasWANG Xiao-xiao(The First Geological Brigade of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Handan 056001,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several aspects of mining area 3D geological modeling methods, 3D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geologic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model and algorithm applications, and deep mineral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se key links, the aim is to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 the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ological system,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deep comprehensive ore exploration prediction, providing beneficial refer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mining field.Keywords: mining area; 3D geology; Prospecting prediction收稿日期:2023-06作者简介:王霄霄,女,生于1992年,汉族,河北邯郸人,本科,学士学位,矿产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质勘查,三维地质建模,地质大数据。
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
首先进行了地质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工作,包括地质勘探、测量和岩心分析等。
然后介绍了地质模型建立的方法,包括地层建模、构造建模和资源评估等。
接着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设定,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修正工作,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应用和展望,指出了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在矿产勘探、开发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对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探讨,不仅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也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地质数据、模型建立方法、模型参数、模型验证、模型应用、研究成果、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露天矿是一种开采方式,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都会洒洒出来。
露天矿开采方式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巨大影响,需要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和管理。
目前,在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研究背景:随着矿产资源的稀缺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露天矿的开采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矿产开采方式。
传统的地质模型建立方法存在很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对露天矿地质特征和空间结构的描述和分析需求。
开展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研究露天矿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应用技术,对于提高露天矿资源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保护环境和改善矿产资源利用效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建立露天矿的三维地质模型,深入分析地质构造和矿体特征,揭示矿床的成因和分布规律,为露天矿的勘探开发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和优化的矿石开采方案。
通过研究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模型参数设定,对露天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准确刻画,为矿山规划、矿藏评估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模型验证和修正,提高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Dimine的冬瓜山铜矿矿床三维模型构建
采 矿技 术
第1卷 1
第 3期
21 0 1年 5 月
Ma 01 v2 1
Mi ig T c n lg ,Vo. No 3 n n e h oo y 11 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 于 Di n mi e的 冬 瓜 山 铜 矿 矿 床 三 维 模 型 构 建
孔数 据库 的基 础 。建立 钻孔 数据 库主要 步骤 如下 :
( )数据 导 人 。将 “ CV 或 “ t ” 式 的钻 孔 1 . S ” .x 格 t
在 Dmn iie中建 立钻孔 数据 库 之前 , 要将 矿 山 需 提供 的钻 孔 数 据 按 照 “ 口表 ( oa) 、 测 斜 表 孔 clr ” “ l
(uvy ” “ 品 表 ( a pe ” “ 性 表 ( el— sre ) 、 样 sm l) 和 岩 go o
1 冬 瓜 山铜 矿 概 况
so钻编 错 ey 孔号 器 茜 羹 。 l g 磊 s 编翥 c e 号 崧
2 2 钻 孔数 据库 的建 立 .
z
将钻 孔数 据 录入 好 的 4个 E C L电子 文 件 保 XE
存 为 “ CV 格式 或 “ tt 文本格 式 文件 , 为建立 钻 .S ” . ” x 作
Z坐 标 钻 孔 深 度
倾 角 方 位 角
床 。I 主矿 体长 11 平 均宽 50m。矿体 埋藏 号 80m, 0
较深 , 赋存 标 高为 … 9 60 10 0 7m。矿体 最大 厚度
10 6 最 小 1 1 平 均厚 3 . 6m, 度变 化 0 .7m, . 3m, 4 1 厚 系数 8 .5 , O 6 % 属较 稳定 型 。 矿体 沿 长 轴 以 5 0线 为
河北迁安二马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及应用
SerialNo.614June2020现 代 矿 业MODERNMINING总第614期2020年6月第6期 侯志刚(1979—),男,工程师,硕士,064404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杨店子镇。
河北迁安二马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及应用侯志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 摘 要 在历年生产勘探获得的地质、测量、勘探工程、地质编录、取样与化验等地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urpac软件的二马铁矿床三维地质模型。
通过对三维建模结果的综合分析,并结合二马铁矿床成矿控制规律研究结果,对S1000~S1400勘探线深部矿体进行了成矿预测,为矿山接替资源预测提供了新途径。
建立的二马铁矿床地表模型、断层模型、地层模型、矿体模型实现了矿区矿床的三维可视化,完整准确地表达出了地下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矿岩信息,为矿床开采以及生产动态管理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实体模型 成矿预测DOI:10.3969/j.issn.1674 6082.2020.06.014 矿产资源是基于岩石圈的三维空间实体,如何对重点成矿区进行资源量精准预测,是一个复杂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这一课题可定义为运用现代空间信息理论和技术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进行真三维再现和分析的科学与技术[1 4]。
三维建模软件具有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可视化功能和可编辑等优点[5],前人研究了如何利用矿业软件进行矿山三维建模的方法,侧重点都在于如何利用软件进行储量计算[6 7]及如何利用建立的矿山三维模型推断矿体成因,并对矿区深部找矿前景进行初步预测[8]。
作为全国有名的铁矿危机矿山之一,河北省迁安市二马铁矿床经过20多年的开采,铁矿接替资源匮乏[9]。
为了缓解二马铁矿区的铁矿资源形势,更好地理解矿体三维结构及成矿规律,将三维地质建模(3DGeosciencesModeling)技术应用于该矿区,利用Surpac软件研究二马铁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更加精准地掌握矿床形态、成因、成矿规律、地质构造等,指导实际生产。
固体矿产勘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勘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固体矿产勘查是指通过矿产地质学研究,确定地下固体矿床的大小、质量、矿化程度、空间位置等特征,并制定开采方案的过程。
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辅助地质学手段,它可以将地质学数据整合在一起,生成真实性较强的三维地质模型,从而帮助矿产勘探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本文将对固体矿产勘查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数学基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需要依靠大量的数学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因此数学基础是进行三维建模的基本要求。
对于矿产地质勘查而言,我们需要懂得统计学、空间分析和线性代数,这样才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地质模型数据做出更精确的预测和建模。
二、地质学基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数据来源是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学数据,所以掌握基本地质学背景是不可缺少的。
对矿产地质的认知应该覆盖岩石学、矿物学、结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等多个领域,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勘查区域内的地质现象和特征,提供更科学的地质数据。
三、计算机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需要依靠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技术成为三维建模的重要要素。
掌握计算机语言和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能够使三维建模技术能够更快、更高效地实施。
同时,计算机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固体矿产勘查而言,数据收集、整合、分析的过程需要使用到数据库、存储设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四、模型验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目的是为固体矿产勘查提供更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因此验证地质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是一项关键任务。
验证过程可以通过性能分析和模拟实践两种方式进行。
性能分析可以评估地质模型的技术特性、模型精度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模拟实践则可以通过采集验证数据,对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五、通信协作三维地质建模不仅仅是单独的技术工作,还涉及到各领域的协作和沟通。
对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掌握是三维建模技术实践的关键。
面向对象的层状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造方法
模 型 的修 改 和模 型 的应用 。属 性数 据是 指模 型 中三
角形 属性 数 据和顶 点 属性数 据 .三 角形 属性数 据 有
开 采 和钻孔 密度 的提 高 .人 们对 煤层 的形 态认 识是
一
厚度 、 角 、 向等 等 , 倾 倾 顶点 属性 数据 有坐 标 、 度 和 厚
型 的 构造 方 法 。模 型 数 据 结 构设 计 简单 , 以 通 过 三 角 形查 询此 面上 的点 的厚 度 、 角 、 向 和 高 程 等 属 性 , 过 三 可 倾 走 通 角 网 的顶 点 可 以查 询 顶 点 座 标 和 法 向量 等 属 性 : 型 的 构建 采 用 插 入 法 使 得 模 型 在 编 辑 修 改 时 变 得 简单 。 多边 形 模 以
o e d p st D g oo ia d l g T e d sg f d ld t t cu e i smp e c n i q i b u t b ts o i k e s d p a g e r e o i 3 e lgc lmo ei . h e in o n mo e a a sr t r s i l, a n u r a o tat u e f h c n s , i n l , u e i r t srk n lv t n o ie r n l,t r u h v  ̄ x o ra g lr me h c n i q i b u tr u e f v  ̄e o r i ae a d t e a d ee ai n a gv n t a ge h o g e e f a t n u a s a n u r a o t at b ts o e x c o d n t n i o i i e i
211162920_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1 依托工程露天矿概况1.1 煤层概况依托工程露天矿田位于双井子至西黑山凸起北山煤窑向斜构造单元内。
其中,首采区煤层倾角3~5°,未见断层、岩浆岩分布。
其中,八道湾组含薄煤层3层,西山窑含煤10层。
全层平均总厚度约68m,纯煤平均总厚度为66.0m,矸石平均厚度为2.3m,矸石率3.31%。
开采的煤层厚度超过1.0m 以上为11层,自上而下编号为:B4、B4′、B3、B3′、B3下、B2上、B2、B2′、B1、B1′、B0。
其中,B4、B3、B2′、B1、B0全区可采或在独立分层矿田内全区可采;B4′、B3′、B2上、B2、B1′大部可采或在独立分层矿田内大部可采,B3下局部可采。
1.2 地质数据地质数据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建立、开采方案制定及采矿设计的基础,一般通过钻探、坑探、槽探及物探等手段可获得。
(1)钻孔数据钻探可直观准确地获得地层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钻孔数据在模型建立中不可替代,其准确性极大地影响模型精度。
现场收集并整理了建模区钻孔柱状图,根据钻孔柱状图、剖面图、勘探线平面位置图等资料对钻孔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并汇总。
具体工作如下:1)对钻孔柱状图、剖面图和勘探线位置平面图中的钻孔坐标进行核对和汇总;2)根据钻孔中煤与夹矸的厚度,对每个钻孔中每层煤的含煤率进行计算并汇总;3)将整理所得的钻孔数据导入到 AutoCAD 中进行展点;4)汇总孔号、孔口三维坐标、各煤层底、顶板标高及含煤率等数据。
(2)剖面数据建模数据可以剖面图为主,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为辅,使剖面数据更为可靠。
以钻孔数据为基础,通过专业推断后形成的工程地质剖面图,是建立模型所需的重要资料。
收集并整理典型勘探线位置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获得能够符合建模要求的剖面图。
处理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将所得的剖面图进行矢量化;2)按照地层界面从上到下进行分层归类整理;3)根据钻孔数据和剖面图中各煤层的底板推断并绘制煤层顶板;4)将剖面图以外部参照的形式导入 AutoCAD,按比例缩放至1:1,将原始剖面图进行等比例描绘,实现剖面图矢量化。
薄层状矿体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构建方法
偏斜深孔以及似层状铜矿床则无能为力 。因此 , 以
川西南中咀铜矿的 z 。 主矿体为例 , 结合 S u r f e r 软件
和D i m i n e 软件 , 实现薄层状铜矿体 的自动圈定。
1 地质概 况及 矿体 特征
中咀铜矿位于川西南江浪穹窿西北翼 , 矿体呈 似层状 , 赋存于中元古界里伍岩群 中。其主矿体 z
为一类矿床空间属性变量, 通过计算钻孔揭露的矿 体顶 、 底板高程值的变异 函数 , 获取顶、 底板高程 的 空 间变 异 属性 , 采用 克 里 格 插值 法 获 得 其 他 位 置 的 顶、 底板高程 的线性无偏估计值 , 从而建立理想的矿 体顶底板平面模型。
D i m i n e软件 在 矿 体 三 维 建 模 方 面具 有 强 大 的 功能 , 但 其提 供 的连 线 框方 法 对 于 薄 层 状 矿体 并 不 适用 。S u r f e r 软件具有强大 的空间插值功能 , 操 作 简单 , 使 用方 便 。通 过在 D i m i n e软件 中建 立 的地 质 数据库 , 读 取 钻 孔 中顶底 板 空 间位 置坐 标 , 利 用 S u r f e r 软件 的 强 大 空 间 插 值 功 能 绘 制 矿 体 顶 、 底 板 面, 生 成 的顶 、 底 板 面 空 间 数 据 可 以直 接 导 入 D i . m i n e软件 中。 中咀 铜 矿 z 。 矿体 属 于 薄层 状 矿 体 ,
矿带 呈 半 隐伏 状 , 地 表 出露 长度 仅 为 5 0 m, 走 向延
在走 向和倾 向上延伸都 比较连续 , 矿体 内部夹石较
少, 不 存在 复杂 的矿体 分 支 , 因此 , 矿 体 形 态 较 为简
伸长度大于 1 5 0 0 m, 倾 向长度为 3 0 0~ 5 0 0 m, 矿体 控制 标高 为 2 9 7 3 . 8 2~3 1 6 5 . 7 1 m。矿体 沿 走 向 和 倾 向延伸较为稳 定和连续 , 厚为0 . 9 6~ 3 . 1 3 m, 平 均 厚度 为 1 . 6 2 m, 走 向为 3 0 0 。 ~3 3 0 。 , 倾 向北 西 。 钻孔按直孔设计 , 按3 2 5 。 方 向勘探 线布置 , 网度为
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DB37T 4309-2021
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5资料汇集与数据处理 (3)6矿床三维地质建模 (5)7模型质量控制 (7)8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 (8)9建模成果 (9)附录A(资料性)三维空间数据结构模型 (10)附录B(资料性)空间插值算法 (13)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已成为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过程中的一项常规生产和科研活动。
由于地质特征的复杂性、软件平台的局限性以及工作人员理解的差异性,相同工作程度的矿区由不同研究者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针对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制定规范文件。
就固体矿床而言,我国已经开展了许多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工作,但这些工作数据来源、依托平台、建模目的等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此项工作制定技术标准。
山东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已开展了较多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有较好的建模标准制定基础。
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作为我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的统一技术要求和保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质量的标准。
本文件在国家基础标准(GB/T1.1、GB/T20000、GB/T20001、GB/T20002)的规定框架下编制。
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的目的任务、建模方法、建模内容、建模流程、模型质量控制、模型应用、成果管理维护,涉及矿床建模资料收集与整理、三维地质数据库建设、三维地质模型建设、三维地质模型质量控制、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三维地质模型成果管理等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床的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是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开展、质量监控、成果验收的主要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维建模技术旨在利用对地质实体的三维建模实现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使抽象的矿体数据转化为清晰的三维模型,从而更明显的揭示矿体的形态分布规律,方便研究工作的进行。
同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使得传统的二维平面上的工程设计清晰直观的展现在三维空间中,有利于矿床生产,也有利于环境评估。
因此矿体三维建模技术在国外的矿山工作、学生教育、科研工作中有着极其广泛的使用。
但是国内的矿山建设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二维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很少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辅助生产研究工作,在国内同样也没有合适的国产三维建模软件适用于矿山实体建模。
因此研究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国内矿山科研生产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区域西起阿尔金断裂,东止于哇洪山—温泉断裂,北与柴达木盆地相交,南以昆南断裂为界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带相邻。
东西长约1500km,南北宽100—210km,总面积约为17万km²。
为了更直观的提现矿床的形态分布以及变化特征,帮助矿山研究,辅助矿山生产、设计工作。
解决大规模矿山的生产难题,提高生产效率,本文将以夏日哈木铜镍矿床为例利用国外软件surpac,展现整个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利用软件功能进行矿体储量估算,为该矿床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最后,归纳总结surpac在矿山建设中的方法,展现具体的操作过程,以及三维可视化矿山的成果。
既作为夏日哈木铜镍矿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以此为例说明surpac在矿山建设中的应用,同时找出研究中的问题,为surpac在国内的完善提出建议,促进国内三维可视化矿山的普及。
摘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维建模技术旨在利用对地质实体的三维建模实现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使抽象的矿体数据转化为清晰的三维模型,而更明显的揭示矿体的形态分布规律,方便研究工作的进行。
同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使得传统的二维平面上的工程设计清晰直观的展现在三维空间中,有利于矿床生产,也有利于环境评估。
在Surpac中,地质数据库的建立是基础,矿体及地质体的三维建模是核心,块体模型的建立和矿体储量的估算是推广和应用。
本文对青海省夏日哈木铜镍矿床进行了三维可视化研究,并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评估矿山的储量,以下是主要工作及工作成果:1.提取和分析矿区已有地质资料,通过surpac创建矿山地质数据库。
2.利用surpac对于地表、岩性、矿体建立了三维数字化模型,直观展现它们的形态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
3.利用surpac进行了创建夏日哈木铜镍矿的块体模型,完成块体品位的估值以及整个矿体储量的估算。
4.建立数字化模型,方便对矿山的经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通过可视化研究,直观的显示出矿体与地质体的关系,支持了前人对于矿床成因的富集规律的观点。
关键词:地质实体三维建模;地质数据库;可视化;实体模型;块体模型;Surpac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第一节区域地层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东昆中隆起带中部,乌图美仁乡以南约60km的夏日阿哈木日河下游地区。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带,北侧靠近昆北断裂。
区域地层具有出露全、跨度较大,类型较为复杂的特点。
出露的岩层主要是古元古代金水口白沙河岩组、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泥盆系耗牛山组、早石炭石拐子组、大干沟组,晚三叠世鄂拉山组和第四系地层如图1.1。
一、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是该区出露的最大最老的地层,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地层经过多次构造变动,为高级变质岩。
可将其划分为平行接触的片麻岩岩段和大理岩岩段。
片麻岩岩段主要由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岩性组成;大理岩岩段则主要为大理岩,偶见少量变粒岩夹杂其中。
二、下古生界下古生界主要发育在东昆北加里东弧后裂陷带和东昆北加里东弧后裂陷带内,为奥陶纪地层。
是由滩间山群和纳赤台群两个地层组成的。
其中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地层是由一组不同程度的海相火山岩—沉积岩组构成的。
主要岩性为火山岩、碎屑和碳酸盐岩,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可分为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和上碎屑岩组。
三、上古生界昆中带、昆北带发育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昆南带仅有石炭系和二叠系。
区内出露晚泥盆耗牛山组(Dam)和黑山沟组(D3hs)。
耗牛山组出露于东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带,主要为火山岩、碎屑岩,与下伏滩间山群角度不整合接触,可分为碎屑岩段和火山岩段。
昆北带早石炭石拐子组(Cls),与世耗牛山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可分为碎屑岩段和碳酸盐岩段两个岩性段。
早石炭大干沟组(Cldg)零星分布于昆北带的北部,与下伏金水口岩群角度不整合,岩性主要为灰岩、角岩及糜棱岩。
昆南带分布有二叠纪布青山群,该群可分为碳酸盐岩段、硅质岩段以及变火山岩段这三个小段。
许多金,铜,钻矿化和该层有关。
图1.1 夏日哈木区域地层表四、中生界东昆带中花岗岩带主要发育有三叠系和侏罗系的地层,而昆北带和昆中带仅出露上三叠系的地层。
晚三叠系地层主要为鄂拉山组,其中含有二长花岗岩侵入体。
晚三叠系鄂拉山组地层的岩石类型较为复杂,主要由一套火山熔岩的火山为主碎屑岩组成。
昆南带中的三叠纪地层主要为由洪水川、闹仓坚组以及八宝山组。
五、新生界新生代广泛分布,古近系及新近位于谷底和山间盆地中部,包含了一套大陆碎屑岩,岩性主要为泥岩、泥灰岩、砂岩、粉砂岩、砾岩夹石盐层。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河谷两侧及盆地边缘。
海拔4300-5200m之间的高山区出露有中更新世冰债物。
晚更新世洪积物主要以洪积扇、洪积裙和山前平原的形式大面积分布在山前和盆地边缘,洪冲积物多分布在河沟下游,组成高级阶地。
第二节区域构造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中央造山带中西段的东北部。
据其中近平行展布昆西、昆北、昆南的三条断裂带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五个带(图1.2):东昆仑北加里东弧后断裂带、东昆仑中基底隆起花岗岩带、东昆南复合拼贴带以及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岩带和北巴颜喀拉造山带。
本文的研究对象夏日哈木铜镍矿床位于昆中带上柴达木南缘地层小区,靠近昆北断裂如图:图1.2 东昆仑断裂带及构造分区略图(据姜春发等,1992资料修编)Ⅰ.昆北构造带;Ⅱ.昆中构造带;Ⅲ.昆南构造带;Ⅳ.巴颜喀拉构造带一、昆北构造带西起祁漫塔格西南的昆北断裂,全长800多公里。
断裂覆盖率高,因此,根据区域的地球物理数据推断,断裂延伸到莫霍面的深度(张以弗等,1991)。
二、昆中构造带昆中断裂在地表蔓延约900公里,在新疆断裂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在青海省变为近东西向。
三、昆南构造带昆南断裂在布青山西段东由东南偏转到北西西—北西向。
在东昆仑区域长800公里,断面向北倾斜,约65°倾角。
第三节岩浆岩东昆仑有较强烈的岩浆活动,岩浆岩分布广泛。
从酸性到碱性超基性侵入岩均有分布,显示出多旋回边缘造山的特点。
一、侵入岩(一)中—酸性侵入岩区域内主要侵入岩是从前寒武纪到燕山期均有发育花岗岩,其中海西花岗岩岩石和印支期的分布最广。
(二)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通过分析镁铁质超基性岩的所有数据表明该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基性侵入岩主要分布时代的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规模普遍较小。
岩石和成矿的关系的研究工作只限于极少数的侵入体。
二、火山岩区域内火山活动多、火山分布广泛。
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厚度变化较明显,岩性复杂性高,从基性到酸性的都有发育,具有多起喷发的时间特点,从晚元古代、晚古生代、中生代都有火山活动。
第二章矿区地质第一节地层区内主要分布地层有金水口群白沙河组地层以及第四纪地层(图1.2)。
一、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白沙河组地层分布广泛约60%,是矿区地层的主体。
主要是高变质程度的变质岩,沉积岩原岩为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地层,沉积特征主要为海相陆源碎屑岩。
有1927年±34 Ma和2234±160MA(SM-Nd等时线)的地质年代。
根据地层、岩石特性,白沙河岩群可进一步分为两个部分:片岩部分(Ptibi)和片麻岩部分(Ptiba)。
片岩部分(Ptibi )和片麻岩部分(Ptiba )在区内均有出露。
总体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
该地层多被后期花岗岩体所侵蚀,呈断块或侵入岩中的残留体展布,同时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并伴有相应的矿物质的矿化的成矿作用。
二、第四纪(Q)区内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主要是冲积,冲洪积,距骨,积冰和冰堆积,风沙等,粘土,砂石。
第二节构造以下为对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断裂描述:F1断裂:主断裂,近东西,位于矿区中部,横穿矿区,断裂处形成宽10—80m不等的破碎带,破碎带内碎裂岩化发育,并见有褐色断层泥。
该断裂为逆断裂,南倾,倾角约70°。
该断裂为成矿前断裂,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区内地层分布。
F2断裂:位于矿区西侧,方向北西西,为正断层,倾角约55°,地表见有断层面和断层角砾,断层宽约20—50m。
F3断裂:近北东向断裂,位于矿区西侧,为右行走滑逆断层。
该断层形成较晚,错断了F1, F2两个断层。
F4断裂:该断层为推测断层,近南北向断裂,夏日哈木河中间第四系地层中,该断层为形成期次较晚的右行平移断层。
F5、F6断裂:位于HS31号异常区,方向为北东向,走向45°,该断层为左行的走滑逆断层,形成在成矿之后,为错矿断裂。
第三节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泛。
基性—超基性侵入火成岩是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浆岩。
细粒闪长岩的岩石主要是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约1km²出露面积。
研究区出露的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位于东南方向,是早新元古代,岩石呈岩株状侵入古元古代金水口组,约有1km²出露面积。
一、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特征研究区内有一定规模的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总共4处,呈岩盆状侵入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白河形成,而一些小的呈镜体或脉状分布。
岩石类型主要为橄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
前人研究表明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大部分都产于这套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之中。
本文接下来的建模工作也会直观的印证这一点。
(一)岩体地质1.Ⅰ号岩体(编号HS26异常)夏日哈木铜镍矿Ⅰ号矿岩位于矿区中北部,是本文的建模区域。
可视面积约 1.4公里,在钻孔中可能会看到间断的正长岩侵入花岗岩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中,原因是北部大型花岗岩侵入致使杂岩体抬升。
岩体第7线以西近于水平,厚度逐渐减小。
在本文的地质体建模章节会更直观的展现上述岩体的形态特征。
2. II号岩体(编号HS27异常)Ⅱ岩体位于矿区东,出露围岩为金水口组片麻岩的两个小露头。
东侧Ⅱ-1号岩体NEE走向约75°,岩石主要由辉长岩,含少量辉石岩组成。
Ⅱ-2岩体在西侧,广泛发育有碳酸盐化、褐铁矿化。
夏日哈木橄榄辉石岩夏日哈木蚀变辉长岩夏日哈木橄榄二辉岩夏日哈木蚀变辉石岩图2.3 夏日哈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测年样品镜下照片图2.4 夏日哈木工号岩体ZK902和ZK904岩相分带二、早泥盆世正长花岗岩早泥盆世正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金水口群变质岩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