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素质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素质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创造性教育的内涵,提出中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模式——创造性教育。并针对当前我国中职教育中所欠缺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一针见血地揭示它对中职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限制中职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也阻碍了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提出怎样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加快塑造创造型人才的可行性建议,并以大量事实论述和证明“创造性教育”对拓展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不竭动力以及产生的丰硕成果。
【关键词】素质;创造性教育;创造力;创造型人材;中职;创新思维
中职学生,是一支即将投入社会的劳动大军,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新生力量,这支队伍的素质高低,是直接影响祖国未来建设的速度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后备力量,包括德、智、体、美、劳方全面发展及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目前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综合基础素质教育及发展,它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现代文明生活素质的培养与教育。是集上述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和训练于一体的整体性的动态教育。简言之,素质教育所构成的教学体系就是要全体
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之中,人们较容易忽视现代型人才应该具备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品质——自我发展能力与意识。这是本人对素质教育问题的探讨。
何谓创造力?创造力是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是正常人在社会实践中如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类创造性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各种积极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创造性成果的水平、数量与质量。在中职教育中,努力贯彻创造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要目标,将创造力渗透于教育教学之中并成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整体优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创造性教育模式。
创造性教育作为一种思潮和国际性教育运动,是起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直到八十年代之后。创造性教育和创造教育模式才在我国逐渐兴起。本人认为: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要目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整体优化的教育模式——创造性教育应以基础教育为主体,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地形成网络型辐射发展。佛山市顺德区均安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创造教育”的探索已有十一年,已由单一的创造技法研究、逐渐形成整体改革的实践研究、探讨培养创作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创造教学实验如“课外活动”式创造教学实验、“创造课”教学实验、“学科创造教学”实验也已成雏形。中职学生正值青少年,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最佳时期。据心理
学家皮连生等所编写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所提到: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发育完成阶段,一定程度的创新思维已具备,他们大脑成熟,反应敏捷,可塑性记忆力强,思维活跃。此时是具备分析、归纳问题和处理各种信息最强的时期,其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爆棚。渗透创作型意识教育,是使他们成长时期得到素质全面提升的黄金时段。因而早期实施创造教育,有利于他们大脑潜能的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创造智力。反之,如果贻误了最佳时机,就会抑制青少年的创造才能的发展,对他们将来成才就会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所以,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中,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抓住最佳时机,实施创造性教育、探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途径,并把创造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体系进行目标、途径、方法的整体性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本人认为:所谓创造性教育,即不单是用以改造传统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它还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实践活动。创造性教育以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作型人才为宗旨,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使之形成学生创造性人格、创造品质、创造性的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形成教学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及教育实践。显然,创造性教育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使密切相关的。而且,创造性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面和最佳突破口。
透视我国中职创造性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其一,绝大多数中职
教育工作者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淡薄,在当前“应试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高考升学作为中职学生唯一出路的状况下,加上中职学校的资源严重欠缺,致使我国中职教育的功能势必同步倾斜,创造性教育被抛一边。其二,传统思维方式根深蒂固,表现在人材培养和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过于注重求同性思维而忽视求异性思维,特别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仍热衷于采用“应试教育”思想支配下的“填、灌、注”的教育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三,是我国中职学校创造教育起步晚,起步低;到目前为止,尚未构建比较完整的创造教育体系,创造性教育极待加强;其四,中职教学中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未有良好确立,课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学校、家庭的惩罚性的教育措施限制了中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阻碍了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如何加快步伐,实施创造性教育观。本人经多方面的考证和研究,归纳得到以下几点可行建议仅供参考。
1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融合国外先进的创造性理论和经验、应加紧构建和形成一套完备而科学的创造性教育体系及创造教育改革模式,以探讨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走出“基础知识扎实、智力高、创造力必高”的思想误区。事实上,智力是人们一种偏于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而创造力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诚然,智力之中包含了一定的创造性,但智力与创造力不能等同,只有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相互协调发展,才会有
高创造力。当前,不少中职学校将学业成绩包括学生的实操技能,上岗证考取多少作为评价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指标,它在广大中职教师的意识中普遍存在。因此,中职教育界应走出这思想误区。确立正确、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3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为指导的教学改革。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将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型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以发展智力和创造力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学。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们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独创性、创造力、选择性和决策能力及发展人所特有的知、情、意等优良品质,而不是以强调模仿、服从、重点,控制和机械操练等为训练目的的活动技能教学。
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课堂上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研讨,主动探索的气氛。要在尊重培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利用师道尊严与教材的权威性去压制学生的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追求个人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思想的兴趣,而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