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粉尘测定制度及要求
粉尘测定制度及要求
粉尘测定制度及要求
第一条、粉尘测定工作必须按照《矿山安全条例》、《煤矿安全规程》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9-8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等各项国家和煤炭企业的规定进行工作。
第二条、测尘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按照规定,认真操作和填写测尘内容,准确无误地做好统计、计算工作,如实地将测尘结果上报有关单位和领导;有权监督井上、井下防尘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于违章作业者,有权及时制止,责令整改,或者上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第三条、测尘人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井下工龄,必须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工作,上岗后不准随意调动。
第四条、测尘人员的配备:年产量在100万吨及其以下的矿井,专职测尘员不得少于2人;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矿井,专职测尘员不得少于3人。
第五条、矿井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总粉尘:
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二、呼吸性粉尘:
1、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剥)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
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每6个月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2、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2024年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随着煤矿安全生产、健康生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煤矿的粉尘危害也逐步作为重中之重的议题受到广大关注,为了进一步改善我矿粉尘管理水平,增强员工防尘意识,杜绝职业危害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我矿特制定了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具体方案如下:一、粉尘测定点分布1.综采面:落煤、司机操作、移架和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2.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顶、多工序作业、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3.机掘面:掘进机作业、司机操作、带式输送机、装煤(岩)、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4.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业、装岩、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5.转载点:按巷道长度计算,不足1000m巷道,取各转载点粉尘浓度平均值作为一个测点;大于1000m巷道作为两个测点。
6.主要峒室: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室等都作为单独一个测点。
二、测尘的组织机构和检查周期:1.要配置足够测尘人员。
2.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的粉尘进行测定,并填写粉尘测定记录。
3.必须开展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工作。
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
4.粉尘测定要求:(1)煤矿粉尘测定方法应按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和MT79-8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各项规定执行。
(2)井下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两次,井上测点每月测定一次,在测定全尘浓度的同时,还必须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
每个测尘点的布置要符合规定。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检验。
5.上报制度:每月初必须将上月《矿井扬尘测定报表》报局通风处。
(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ment in workplaceGB 5748-85【时效性】有效【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颁布日期】860127【实施日期】860501【失效日期】【内容分类】劳动【名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题注】UDC613.933:543 GB5748-85【章名】全文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 术语1.1 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 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 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粒/cm^3)。
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 游离二氧化硅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 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
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 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 测尘点的选择原则2.1 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3.1 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 器材3.2.1 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 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
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国家卫生标准
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国家卫生标准本标准系使用具有分离呼吸性粉尘粒子特性的粉尘采样器,对我国不同煤种和采煤方法的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与总煤尘浓度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而研制的,为我国首次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6年9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开滦矿务局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香、符绍昌、黄和会、程玉海、张玉英。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最高容许浓度及其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接触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的各类煤尘作业场所。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48-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煤尘coal dust作业场所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的煤尘。
3.2 呼吸性煤尘respirable coal dust采集作业场所空气中煤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7.07μm,而对5μm颗粒的采集效率为50%的煤尘。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应具有下列分离粒子的特性:式中:P——通透率D——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μmD0——7.07μm4 卫生要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的呼吸性煤尘最高容许浓度为3.5mg/m3。
5 监测检验方法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浓度测定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呼吸性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A(标准的附录)呼吸性煤尘浓度测定方法A1 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通过采样头时粗大的尘粒冲击在已知质量涂有硅油(或粘着剂)的冲击板上,呼吸性粉尘则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冲击板及滤膜上粉尘的增量,计算出单位体积空气中总煤尘和呼吸性煤尘的质量浓度(mg/m3)。
粉尘浓度测定计划6
粉尘浓度测定计划一、粉尘测定工作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9—8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等规定,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合理布置在尘源的回风侧,粉尘扩散较均匀区域的呼吸带。
二、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总粉尘: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二)呼吸性粉尘:1、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2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三、测尘人员由经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担任,负责矿井的粉尘测定工作。
四、测尘人员严格执行测尘规程、操作熟练、记录详细,粉尘浓度要准确无误。
五、测尘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按照规定,认真操作和填写测尘内容,准确无误地做好统计、计算工作,如实地将测尘结果上报有关单位和领导;有权监督井上、井下防尘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于违章作业者,有权及时制止,责令整改,或者上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六、井下作业场所测点的选择和布置:1、采煤工作面测尘位置生产工艺测尘地点位置1、采煤机落煤2、司机操作采煤机3、液压支架司机移架4、电煤钻打眼5、工作面放炮作业6、回柱放顶移刮运输机7、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8、人工霍煤9、带式输送机作业10、工作面回风巷采煤机回风侧10-15m;司机工作地点;司机工作地点;作业人员回风侧3-5m;放炮后工人在工作面开始作业前在工人作业地点;作业人员工作范围回风巷距工作面端头10-15m;回风侧3-5m;转载点回风5-10m距工作面20m处。
2、掘进工作面测尘位置生产工艺测尘地点位置1、掘进机作业2、司机操作掘进机3、风钻、煤电钻打眼4、工作面放炮作业5、打眼与装岩同时作业6、机械装岩7、人工装岩8、抽出工通风9、刷帮10、挑顶11、拉底12、砌旋13、打锚杆眼14、打锚杆15、喷浆16、搅拌上料17、装缷料18、带式输送机作业机后4-5m的回风侧司机工作地点距作业点4-5m处的巷道中部放炮后工人开始作业前工作面工人作业地点装岩机回风侧3-5m处巷道中部在未安装风筒的巷道一侧距装岩机4-5m处的回风流中在未安装风筒的巷道一侧距装岩机4-5m处的回风流中产尘点与除尘器吸法罩间粉尘扩散较均匀地区的呼吸带内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外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外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外在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工人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工人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工人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工人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工人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疇功点回风侧5-10m处3、转载点及其它生产工艺测尘点位置1、带式输送机作业2、装煤(岩)点及翻罐笼3、翻罐和放煤工人作业4、人工装缷材料5、地质6、地质刻槽7、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室等处工人作业转载点回风侧5-10m处转载点回风侧5-10m处尘源回风侧3-5m处作业人员工作地点作业地点回风侧3-5m处作业地点回风侧3-5m处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粉尘浓度测定测点布置计划2014年9月测点分类地点测点个数采煤工作面测点125096 145206 14510 6掘进工作面测点14505轨道巷 5 15505皮带巷 5 15502轨道巷 5 14509皮带巷 5 14509轨道巷 5 四采总回 5装转卸点测点主井底箕斗 1 卸载站 1 四采溜煤眼 1 二采溜煤眼 1硐室测点中央变 1 中央泵房 1 电机车库 1 运下调 1 火药库 1 四采变 1 二采变 1其它测点地面斜带点 1 地面筛选点 1 地面驱动机点 1。
建筑陶瓷企业粉尘测定实施办法(试行)
法规标题:建筑陶瓷企业粉尘测定实施办法(试行)法规编号:(87)建材生字853号颁布时间:1987制定部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法规内容:建筑陶瓷企业粉尘测定实施办法(试行)(1987年12月25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87〕建材生字853号文颁发)1.总则1.1.为了掌握建筑陶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状况,检验防尘效果,加强企业防尘工作,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陶瓷工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标准(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建筑陶瓷企业作业场所的粉尘监测。
其他建材陶瓷产品企业参照实施。
1.3.本办法由企业主管领导负责督促,企业主管防尘工作的部门负责实施,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2.测定项目、周期和粉尘最高容许浓度2.1测定项目及周期按下表执行:───────────┬────────┬────────────────测定项目│测定周期│备注───────────┼────────┼────────────────粉尘浓度│1个月│同时测定现场温度、温度、风速───────────┼────────┼────────────────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年│工艺配方及原料变化大时随时测定───────────┼────────┼────────────────粉尘分散度│1年│同上───────────┴────────┴────────────────2.2作业场所的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第32条表4规定执行。
3.测尘点及测尘位置3.1.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3.2.测尘点的确定原则是:受粉尘污染作业场所中,有工人操作的3.3.一个现场内,有多台设备生产时,按主机台数定测尘点。
3.3.1主机内的物料不同,其粉尘最高允许浓度相同,一至三台设一个测尘点;超过三台设两个测尘点。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3篇)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第一条粉尘浓度测定执行《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____)规定要求。
第二条矿井均要配置足够数量并经培训合格的测尘人员,每个采区至少配备____人。
第三条煤矿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必须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第四条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的粉尘进行测定,并填写粉尘测定记录。
第五条粉尘测定基本要求(一)煤矿粉尘测定方法应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MT79-84)各项规定执行。
(二)井下所有测尘点半月测尘一次;地面扬尘点,每月测定一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至少测定一次。
(三)每半年对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和主要工序的分散度按规定采集试样,进行分析化验。
(四)建立粉尘分析室,配有____台分析天平和干燥器,每一采区不少于____台测尘仪。
(五)煤矿粉尘浓度测定结果按季度综合上报主管部门。
第六条粉尘测定点设置按照《矿井综合防尘管理标准》确定。
第七条粉尘浓度测定方法(一)滤膜采样测定步骤1、采样滤膜用合成纤维滤膜。
采样地点的粉尘浓度小于100mg/m3时,用直径40mm的平面滤膜,最大增重不得超过20mg;粉尘浓度大于10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漏斗形滤膜。
2、测尘工作所用的天平,要按技术监督局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校验____次。
3、采样前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把滤膜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初始重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滤膜不得有折皱,滤膜和滤膜夹之间不得有缝隙),放入带编号的滤膜盒里备用。
4、采样时,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固定在采样器上,采样器的受尘面必须迎向风流。
5、对连续性产尘作业,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min后进行采样;对间断性产尘作业,应在工人作业时进行采样。
6、根据采样时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预计值及滤膜上粉尘应增重的最低值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但一般应不少于10min。
滤膜上粉尘的增重不应小于1mg。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_第1部分_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06-18发布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4篇)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一、引言粉尘指的是由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颗粒物。
粉尘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农业作业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物。
粉尘危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风险,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粉尘危害,建立粉尘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评价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粉尘危害因素检测粉尘危害因素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粉尘颗粒物浓度检测:通过采样和分析颗粒物样品,确定粉尘颗粒物的浓度水平。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重量法等。
2. 粉尘颗粒物成分检测: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粉尘颗粒物的成分。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等。
3. 粉尘颗粒物形态检测:通过显微观察方法,确定粉尘颗粒物的形态特征。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等。
4. 粉尘颗粒物大小检测:通过颗粒物粒径分析方法,确定粉尘颗粒物的大小分布。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激光粒度仪法、电子显微镜法等。
以上检测方法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使用,综合评价粉尘危害因素的特征和水平。
三、粉尘危害因素评价粉尘危害因素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粉尘颗粒物浓度评价:通过测定粉尘颗粒物浓度,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对比,评价粉尘危害程度。
一般来说,粉尘浓度超过标准规定值,就属于危害程度较高的情况。
2. 粉尘颗粒物成分评价:通过分析粉尘颗粒物的成分,评价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程度。
一般来说,如果粉尘中存在致癌物质、毒性物质等,就属于危害程度较高的情况。
3. 粉尘颗粒物形态评价:通过观察和分析粉尘颗粒物的形态特征,评价其对呼吸道的刺激程度。
一般来说,粉尘颗粒物越细小,对呼吸道的刺激程度越高。
4. 粉尘颗粒物大小评价:通过测定粉尘颗粒物的大小分布,评价其在空气中的悬浮能力和沉积速度。
一般来说,粉尘颗粒物越细小,悬浮能力越强,沉积速度越慢。
以上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和调整,形成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卫生】煤矿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规范
【关键字】卫生煤矿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规范煤矿生产与其他企业生产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可以知道煤矿生产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可包括以下几类:一、粉尘。
煤矿生产现场及职业危害中最主要的有害因素;二、井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三、三硝基甲苯,铅、苯、汞等生产性有毒物质;四、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物理因素。
其中可于现场检测的有害因素为上述一、二、四类,第三类生产性有毒物质的检测一般都需要较大型专业分析仪器才能完成,通常不在现场进行检测。
第一节粉尘的测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且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劳动环境,影响工人健康的职业性有害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会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silicosis)。
如游离SiO2→矽肺,石棉尘→石棉肺,等。
在煤矿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如机采、综采、炮采、回采、锚喷、装运、选煤等工序,均可产生大量的粉尘。
呼吸性粉尘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中的一部分,工人长期在高煤尘浓度的环境中作业,吸入呼吸性煤尘可引起尘肺,严重危害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为了评价工作场所粉尘的危害、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需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进行检测。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包括以下三种:作业场所总粉尘浓度、工班个体和定点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
一、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一)粉尘的浓度粉尘浓度愈大,对人体危害愈严重。
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比含量在10%以下的粉尘对肺组织的病变发展影响更大。
(二)粉尘的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大小不同的粉尘粒子的百分组成表示。
粉尘分散度愈高,形成的气溶胶体系越稳定,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越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越多;粉尘分散度愈高,比表面积也越大,越容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2024年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二篇)
2024年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随着煤矿安全生产、健康生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煤矿的粉尘危害也逐步作为重中之重的议题受到广大关注,为了进一步改善我矿粉尘管理水平,增强员工防尘意识,杜绝职业危害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我矿特制定了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具体方案如下:一、粉尘测定点分布1.综采面:落煤、司机操作、移架和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2.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顶、多工序作业、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3.机掘面:掘进机作业、司机操作、带式输送机、装煤(岩)、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4.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业、装岩、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5.转载点:按巷道长度计算,不足1000m巷道,取各转载点粉尘浓度平均值作为一个测点;大于1000m巷道作为两个测点。
6.主要峒室: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室等都作为单独一个测点。
二、测尘的组织机构和检查周期:1.要配置足够测尘人员。
2.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的粉尘进行测定,并填写粉尘测定记录。
3.必须开展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工作。
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
4.粉尘测定要求:(1)煤矿粉尘测定方法应按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和MT79-8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各项规定执行。
(2)井下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两次,井上测点每月测定一次,在测定全尘浓度的同时,还必须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
每个测尘点的布置要符合规定。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检验。
5.上报制度:每月初必须将上月《矿井扬尘测定报表》报局通风处。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理化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11)_真题-无答案35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理化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11)(总分89.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双硫腙法测定样品中锌的最适pH是多少,溶剂是A. pH=1,氯仿溶液B. pH=6,氯仿溶液C. pH=10~11,四氯化碳溶液D. pH=8.5,氯仿溶液E. pH=4~5.5,四氯化碳溶液2.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的卫生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是A. 以铅计B. 以铁计C. 以镍计D. 以锰计E. 以汞计3. 皂膜流量计主要误差来源是时间的测量,因此要求皂膜有足够长的时间通过刻度区。
皂膜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A. 12cm/sB. 8cm/sC. 10cm/sD. 16cm/sE. 4cm/s4. 下列物质中,哪一种物质直接配制溶液不能得到准确浓度A. 三氧化二砷B. 氢氧化钠C. 二水合草酸D. 碳酸钠E. 重铬酸钾5. 测定食品中的锌可以用双硫腙比色法,所用的提取溶剂是A. 乙醚B. 二氯甲烷C. 三氯甲烷D. 四氯化碳E. 丙酮6. 固体吸附剂采样后,用溶剂解吸分析的最大缺点是A. 溶剂污染环境B. 溶剂用量大C. 进样量只占溶剂量很小的一部分,使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下降D. 溶剂解吸不完全E. 溶剂成分复杂,峰多7. 食品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性条件下,用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料。
此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的A. 硫酸盐B. 亚硫酸盐C. 亚硝酸盐D. 硝酸盐E. 二氧化硫8. 按《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12月),一般化妆品的组成中如含有下列哪一项成分,需要测定α-羟基酸A. 硬脂酸、月桂酸B. 月桂酸、乙醇酸C. 乙醇酸、苹果酸D. 苹果酸、硬脂酸E. 柠檬酸、棕榈酸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一般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的是A. 有机氯农药B. 有机磷农药C.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D. 除虫菊酯类农药E. 其他农药10. 我国测定血铅的标准方法是A. 中子活化法B.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C. 发射光谱法D.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E.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1. 我国制定了镉的生物限值,它的生物监测指标是A. 尿中镉B. 血中镉C. 尿中镉和血中镉D. 骨中镉E. 尿中镉和骨中镉1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物材料中微量镉时,通常选择的分析线是A. 第一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B. 第二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C. 第三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D. 第一激发态与第二激发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E. 第一激发态与第三激发态之间发射的共振线13.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特异性反应,其他脂肪醛无干扰B. 不是特异性反应,其他脂肪醛都有类似反应,但灵敏度比较低C. 不是特异性反应,乙醛有干扰,其他脂肪醛不干扰D. 不是特异性反应,丙醛有干扰,其他醛不影响测定E. 不是特异性反应,乙醛和丙醛有干扰,其他醛不影响测定14. 柱温对气相色谱法有显著的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降低柱温可提高选择性B. 提高柱温可提高方法灵敏度、分离度、柱效率C. 降低柱温会使保留值增加,延长分析时间D. 提高柱温可使得保留值减少E. 提高柱温可降低选择性15. 国家标准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中规定,粉尘用的滤料是A. 微孔滤膜B. 定量滤纸C. 超细玻璃纤维滤纸D. 测尘滤膜(过氯乙烯滤膜)E. 定性滤纸16. 200U的维生素D相当于多少维生素DA. 5μgB. 10μgC. 50μgD. 200mgE. 5mg17. 河流水的采样时间和频率通常为A. 每月采样1次B. 每半年采样1次C. 枯水期各采样1次D. 每3个月采样1次E. 每1年采样1次18. 采用直接滴定法(GB5009.7-2003)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是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标定过的A. 碱性酒石酸钾液B. 中性酒石酸铜液C. 碱性酒石酸铜液D. 酸性酒石酸铜液E. 碱性酒石酸钠液19. 食品卫生标准是A. 对食品中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质量要素及其评价方法的技术规范B. 食品卫生法C. 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D.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E. 食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20. 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样中氯化物,属于A. 酸碱滴定法B. 络合滴定法C. 氧化还原滴定法D. 沉淀滴定法E. 电位滴定法21. 汞的测定原理是基于基态汞蒸气对电磁波的吸收,其吸收的波长为A. 217.3nmB. 253.7nmC. 238.3nmD. 228.8nmE. 283.3nm22. 采用国标方法进行胡萝卜素的测定时,提取液宜采用的溶剂是A. 丙酮B. 无水乙醇C. 石油醚D. 乙酸乙酯E. 丙酮-石油醚23. 对新银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砷会产生干扰的元素有A. 锑、汞B. 镉、锑C. 镉、汞D. 锰、镉E. 锰、汞24. 测定食品中的阴离子目前最好的方法是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 原子荧光光谱法C. 离子色谱法D. 气相色谱法E. 比色法25.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微量有机磷农药,哪一种检测器最灵敏A. 热导检测器B.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 电子捕获检测器D. 光离子化检测器E. 氮磷检测器26. 影响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的主要因素有A. 样品溶液的酸度、硼氢化钠的用量和载气的流速B. 氢化物发生装置瓶的体积和载气的流速C. 氢化反应的温度、硼氢化钠的用量和载气的流速D. 硼氢化钠的用量和氢化反应的温度E. 氢化反应的温度、载气的流速和样品溶液的酸度27. 对不同化合物采样时,采样量下限是根据什么确定的A. 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和分析方法的检定下限B. 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C. 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和选用采样器流量D. 现场浓度和选用的采样器流量E. 现场浓度和选用流量计流量范同28.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有机氯农药DDT,不同异构体的出峰顺序依次是A. p,p'-DDE、o,p'-DDT、p,p'-DDD、p,p'-DDTB. o,p'-DDT、p,p'-DDD、p,p'-DDT、p,p'-DDEC. p,p'-DDD、p,p'-DDT、p,p'-DDE、o,p'-DDTD. p,p'-DDT、p,p'-DDE、o,p'-DDT、p,p'-DDDE. p,p'-DDE、p,p'-DDD、p,p'-DDT、o,p'-DDT29. 在气相色谱法中,哪个不是定性指标A. 保留时间B. 死体积C. 调整保留体积D. 调整保留时间E. 保留体积3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离子时,使用的最佳样品溶液是A. 稀硫酸溶液B. 稀乙酸溶液C. 蒸馏水D. 稀硝酸溶液E. 稀高氯酸溶液31. 评价采集气溶胶的采样效率时有两种表示方法,目前大气监测中一般采用A. 流量采样效率B. 浓度采样效率C. 总采样效率D. 体积采样效率E. 质量采样效率32. 颗粒物大小通常用粒径表示,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的表示通常用A.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B. 质量中值直径C. 扩散直径D. 几何直径E. 球体直径33. 羰基价是表示油脂酸败的一个指标,其表示油脂氧化酸败的阶段是A. 初期阶段B. 还原阶段C. 过氧化物的聚合D. 过氧化物的二次分解E. 过氧化物的重氮化34. 具有漂白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是A. 亚硫酸钠B. 特丁基对苯二酚C. 二氧化钛D. 亚硝酸钠E. 苯甲酸35. 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中,当氢气流量为30ml/min时,选择的空气流量是A. 30ml/minB. 50ml/minC. 100ml/minD. 300ml/minE. 3 000ml/min36.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微量六六六,常用哪一种检测器A. 热导检测器B.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 电子捕获检测器D. 硫磷检测器E. 氮磷检测器37. 测定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广泛应用的为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 粉尘浓度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5部分:石棉 纤维浓度》(GBZ/T 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Z /T17061-1997)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 粉尘浓度测定
4 粉尘测定的类型
工作场所空气中 粉尘浓度测定
其分离粒子的原理有 1.冲击分离式 2.旋风分离式 3.向心冲击式 4.水平淘析式等 据此设计出的分离器目前主要有旋风式、 向心冲击式和冲击式3个类型。
工作场所空气中 粉尘浓度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 粉尘浓度测定
冲击式采样切割原理
工作场所空气中 粉尘浓度测定
旋风式采样切割原理
工作场所空气 中总粉尘浓度测定
4 样品的采集
4.1 滤膜的准备
4.1.1 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 干燥器内2h以上。
工作场所空气 中总粉尘浓度测定
4.1.2 称量:用镊子取下滤膜的衬纸,将滤
膜通过除静电器,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 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在衬纸上和记录表上 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将滤膜和衬纸放 入相应容器中备用,或将滤膜直接安装在 采样头上。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 粉尘浓度测定
1 粉尘测定意义 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对粉尘浓度的 检测及时了解在劳动过程中粉尘对劳动者 健康危害和粉尘的暴露量。 1.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是职业卫生
工作场所空气中 粉尘浓度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3. 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4)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采样后,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 清洁容器内;或将滤膜或滤膜夹取下,放入原来的滤膜夹 中。室温下运输和保存。携带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 或二次污染。
呼尘 含 10%-50%游离 SiO2 的粉尘 含 50%-80%游离 SiO2 的粉尘 含 80%以上游离 SiO2 的粉尘
47. 其他粉尘
Total dust Containing 10%-50% free 1 silica Containing 50%-80% free 0.7 silica Containing >80% free 0.5 silica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内容
粉尘浓度的测定(质量浓度)
总粉尘浓度测定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粉尘分散度测定(不讲) 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不讲)
GBZ2.1-2007
表 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序号 化学物质[]
CAS 英文名 No.
PC-TWA (mg/m3) 备注
定点采样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应包括粉尘浓度最高和接尘 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 个采样点;4~10 台设置2 个采样点;10 台以上,至少设置3 个采样点。 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流动工作时,在流动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控制室和休息室,至少设置1 个采样点。
个体采样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样本(3篇)
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样本随着煤矿安全生产、健康生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煤矿的粉尘危害也逐步作为重中之重的议题受到广大关注,为了进一步改善我矿粉尘管理水平,增强员工防尘意识,杜绝职业危害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我矿特制定了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具体方案如下:一、粉尘测定点分布1.综采面:落煤、司机操作、移架和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2.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顶、多工序作业、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3.机掘面:掘进机作业、司机操作、带式输送机、装煤(岩)、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
4.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业、装岩、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____个测点5.转载点:按巷道长度计算,不足1000m巷道,取各转载点粉尘浓度平均值作为一个测点;大于1000m巷道作为两个测点。
6.主要峒室: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室等都作为单独一个测点。
二、测尘的组织机构和检查周期:1.要配置足够测尘人员。
2.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的粉尘进行测定,并填写粉尘测定记录。
3.必须开展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工作。
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
4.粉尘测定要求:(1)煤矿粉尘测定方法应按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和MT79-8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各项规定执行。
(2)井下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两次,井上测点每月测定一次,在测定全尘浓度的同时,还必须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
每个测尘点的布置要符合规定。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检验。
5.上报制度:每月初必须将上月《矿井扬尘测定报表》报局通风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ment in workplaceGB 5748-85【时效性】有效【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颁布日期】860127【实施日期】860501【失效日期】【内容分类】劳动【名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题注】UDC613.933:543 GB5748-85【章名】全文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 术语1.1 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 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 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粒/cm^3)。
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 游离二氧化硅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 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
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 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 测尘点的选择原则2.1 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3.1 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 器材3.2.1 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 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
当过氯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3.2.3 气体流量计常用15~40l/min的转子流量计,也可用涡轮式气体流量计;需要加大流量时,可提高到80l/min的上述流量计,流量计至少每半年用钟罩式气体计量器、皂膜流量计或精度为±1%的转子流量计校正一次。
若流量计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清洗校正。
3.2.4 天平用感量不低于0.0001g的分析天平。
按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检定一次。
3.2.5 秒表用来相当于秒表的计时器。
3.2.6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3.3 测定程序3.3.1 滤膜的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置于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确认滤膜无褶皱或裂隙后,放入带编号的样品盒里备用。
3.3.2 采样器的架设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拧紧,采样时,滤膜的受尘面应迎向含尘气流。
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的污染时,受尘面可以侧向。
3.3.3 采样开始的时间连续性产尘作业点,应在作业开始30min后。
阵发性产尘作业点,应在工人工作时采样。
3.3.4 采样的流量常用流量为15~40l/min。
浓度较低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不得超过80l/min。
在整个采样过程中,流量应稳定。
3.3.5 采样的持续时间根据测尘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的最低值确定采样的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小于0.2m3;低于2mg/m3时,采气量为0.5~1m3)。
采样持续时间一般按式(1)估算;t≥△m×1000/(C′Q)(1)式中:t—采样持续时间,min;△m—要求的粉尘增量,其质量应大于或等于1mg;C′—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mg/m3;Q—采样时的流量,1/min。
3.3.6 采集在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直径为40mm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不应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直径为75mm的滤膜,应做成锥形漏斗进行采样,其粉尘增量不受此限。
3.3.7 采样后样品的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可直接放在3.2.4规定的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
如果采样时现场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存在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h后称量,并记录测定结果。
称量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干燥30min,再次称量,当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1mg时,取其最小值。
3.4 粉尘浓度的计算C=(m2-m1)/Qt×1000 (2)式中:C—粉尘浓度,mg/m3;m1—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m2—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t—采样时间,min;Q—采样流量,1/min3.5 本方法为基本方法。
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4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4.1 原理硅酸盐溶于加热的焦磷酸,而石英几乎不溶,以质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4.2 器材4.2.1 锥形烧瓶(50ml)。
4.2.2 量筒(25ml)。
4.2.3 烧杯(200-400ml)。
4.2.4 玻璃漏斗和漏斗架。
4.2.5 温度计(0-360℃)。
4.2.6 电炉(可调)。
4.2.7 高温电炉(附温度控制器)。
4.2.8 瓷坩埚或铂坩埚(25ml,带盖)。
4.2.9 坩埚坩或铂尘坩埚钳。
4.2.10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4.2.11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4.2.12 玛瑙研钵。
4.2.13 定量滤纸(慢速)。
4.2.14 pH试纸。
4.3 试剂4.3.1 焦磷酸(将85%的磷酸加热到沸腾,至250℃不冒泡为止,放冷,贮存于试剂瓶中)。
4.3.2 氢氟酸。
4.3.3 结晶硝酸铵。
4.3.4 盐酸。
以上试剂均为化学纯。
4.4 采样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粉尘。
按滤膜直径为75mm的采样方法对最大流量采集0.2g 左右的粉尘,或用其他合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当受采样条件限制时,可在其呼吸带高度采集沉降尘。
4.5 分析步骤4.5.1 将采集的粉尘样品放在105±3℃烘箱中烘干2h,稍冷,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如粉尘粒子较大,需用玛瑙研钵研细到手捻有滑感为止。
4.5.2 准确称取0.1-0.2g粉尘样品于50ml的锥形烧瓶中。
4.5.3 样品中若含有煤、其他碳素及有机物的粉尘时,应放在瓷坩埚中,在800-900℃下灼烧30min以上,使炭及有机物完全灰化,冷却后将残渣用焦磷酸洗入锥形烧瓶中;若含有硫化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应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烧瓶中。
4.5.4 用量筒取15ml焦磷酸,倒入锥形烧瓶中,摇动,使样品全部湿润。
4.5.5 将锥形烧瓶置于可调电炉上,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并用带有温度计的玻璃棒不断搅拌。
4.5.6 取下锥形烧瓶,在室温下冷却到100-150℃,再将锥形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的蒸馏水稀释到40-45mo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
4.5.7 将锥形烧瓶内容物小心移入烧杯中,再用热蒸馏水冲洗温度计、玻璃棒及锥形烧瓶。
把洗液并倒入烧杯中,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50-200ml,用玻璃棒搅匀。
4.5.8 将烧杯放在电炉上煮沸内容物,趁热用无灰滤纸过滤(滤液中有尘粒时,须加纸浆),滤液勿倒太满,一般约在滤纸的三分之二处。
4.5.9 过滤后,用0.1N盐酸洗涤烧杯移入漏斗中,并将滤纸上的沉渣冲洗3-5次,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可用pH试纸检验),如用铂坩埚时,要洗至无磷酸根反应后再洗三次(检验方法见4.8)。
上述过程,应在当天完成。
4.5.10 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折叠数次,放于恒量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再放在电炉上低温炭化,炭化时要加盖并稍留一小缝隙,然后放入高温电炉(800-900℃)中灼烧30min,取出瓷坩埚,在室温下稍冷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量并记录。
4.6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SiO2(F)=(m2-m1)/G×100 (3)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1—坩埚质量,g;m2—坩埚加沉渣质量,g;G—粉尘样品质量,g。
4.7 粉尘中含有难溶物质的处理4.7.1 当粉尘样品中含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物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电气石、黄玉等),则需用氢氟酸在铂坩埚中处理。
4.7.2 向铂坩埚内加入数滴1:1硫酸,使沉渣全部润湿。
然后再加40%的氢氟酸5-10ml(在通风柜内),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防止沸腾)。
再于900℃温度下灼烧,称至恒量。
4.7.3 处理难溶物质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4)计算:SiO2(F)=(m2-m3)/G×100 (4)式中m3—经氢氟酸处理后坩埚加沉渣质量,g;其他符号表示的含义同式(3)。
4.8 磷酸根(PO4-3)的检验方法4.8.1 原理磷酸和钼酸按在pH4.1时,用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
4.8.2 试液的配制4.8.2.1 乙酸盐缓冲液(pH4.1)取0.025N乙酸钠溶液,0.1N乙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4.8.2.2 1%抗坏血酸溶液(保存于冰箱中)。
4.8.2.3 钼酸铵溶液取2.5g钼酸铵溶于100ml的0.05N硫酸中(临用时配制)。
4.8.3 检验方法4.8.3.1 测定时分别将4.8.2.2和4.8.2.3两溶液用4.8.2.1液各稀释10倍。
4.8.3.2 取1ml滤液加上述溶液各4.5ml混匀,放置20min,如有磷酸根离子则显蓝色。
4.9 本法为基本方法。
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5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5.1 滤膜溶解涂片法5.1.1 原理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5.1.2 试剂和器材5.1.2.1 乙酸丁酯(化学纯)。
5.1.2.2 瓷坩埚(25ml)或小烧杯(25ml)。
5.1.2.3 玻璃棒。
5.1.2.4 玻璃滴管或吸管。
5.1.2.5 载物玻片(75×25×1mm)。
5.1.2.6 显微镜。
5.1.2.7 目镜测微尺5.1.2.8 物镜测微尺以上器材在使用前必须擦洗干净,避免粉尘污染。
5.1.3 操作步骤5.1.3.1 将采有粉尘的滤膜放在瓷坩埚或小烧杯中,用吸管加入1~2ml乙酸丁酯,再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混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滴于载物玻片上,用另一载物玻片成45°角推片,贴上标签、编号、注明采样地点及日期。
5.1.3.2 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定时,可再加适量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标本。